Molecular Cell:施一公团队揭示人源tRNA剪接内切酶识别和剪切前体tRNA内含子的分子机理

2023-04-07
临床结果信使RNA抗体药物偶联物
北京时间2023年4月6日,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施一公团队在《分子细胞》(Molecular Cell) 在线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basis of pre-tRNA intron removal by human tRNA splicing endonuclease”的最新研究论文,报道了pre-tRNA结合人源tRNA剪接内切酶 (tRNA splicing endonuclease, TSEN) 复合物处于“预催化”和“催化后”两种状态的高分辨率结构,结合体外生化,揭示了TSEN复合物识别和剪切pre-tRNA内含子的分子机理。论文链接:https://www-cell-com.libproxy1.nus.edu.sg/molecular-cell/fulltext/S1097-2765(23)00205-8tRNA是生物遗传信息传递“中心法则”的重要参与者[1]。作为蛋白质翻译过程的解码器,tRNA负责将mRNA中的遗传信息精确地对应到蛋白质序列中。在tRNA合成过程中,前体tRNA (precursor tRNA, pre-tRNA) 需要经过一系列转录后加工和修饰,才能生成成熟的tRNA。其中一个重要的过程是“tRNA剪接”[2]。在所有的生物中,均有一部分pre-tRNA存在内含子。这些内含子序列必须经过tRNA剪接被精确地去除[3]。在真核生物中,tRNA剪接分为“剪”和“接”两个过程:前者负责将pre-tRNA中的内含子去除,由TSEN复合物执行;后者负责将切开的两个外显子连接,由 tRNA 连接酶复合物介导[4] (图1) 。这两个过程的精确进行对 tRNA 的正确折叠和稳定性,以及对蛋白质合成的效率和精度都至关重要。其功能异常会导致部分密码子无法解码,从而引起蛋白质合成紊乱,并最终引发包括癌症神经系统疾病和发育缺陷在内的多种人类疾病[5]。由于缺乏关键的结构信息,长期以来人们对pre-tRNA剪接机理的理解较为滞后。其中一个关键的科学问题是TSEN复合物如何准确识别在序列上并不保守的pre-tRNA,并在相应的剪接位点完成内含子的剪切?图1 tRNA剪接过程示意图研究人员首先纯化出性质均一的人源TSEN/CLP1复合物,然后建立体外剪切反应,用于组装TSEN/CLP1/pre-tRNA复合物。通过在TSEN催化亚基的活性位点引入突变的方法,成功捕获了该复合物处于“预催化”和“催化后”的两种状态,并利用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相应的结构 (图2) 。两种状态的TSEN/CLP1/pre-tRNA复合物的整体结构十分相似,但在“催化后”状态中,pre-tRNA的剪接位点已经完成了剪切反应。图2 TSEN/pre-tRNA复合物预催化与催化后状态的电镜结构通过结构分析,研究人员发现TSEN复合物的四个亚基组装形成了一个连续的表面凹槽,非常适合容纳L形的pre-tRNA底物。在“预催化”状态中,pre-tRNA的成熟结构域和反密码子茎被TSEN34TSEN54TSEN2识别。这些相互作用将3’剪接位点 (3’-splice site, 3’SS) 导向TSEN34的催化中心,并且pre-tRNA在3’SS附近的磷酸骨架发生约180度的翻转,形成一个凸起 (3’SS bulge) ,使得3’SS更加靠近TSEN34的催化中心。5’剪接位点 (5’-splice site, 5’SS) 位于反密码子 (anticodon) 下游的一个核苷酸,反密码子与内含子的部分序列通过碱基配对,形成A-I螺旋 (Anticodon-intron helix) 。一旦成熟结构域和反密码子茎被TSEN识别,在A-I螺旋的引导下,5’SS也会随之定向到TSEN2的催化中心。大部分内含子序列不参与pre-tRNA与TSEN的相互作用,解释了为什么内含子长度、序列各不相同的pre-tRNA可以被TSEN结合和剪切。总的来说,这些结构上的发现以及基于结构的生化分析,共同揭示了TSEN复合物识别、剪切pre-tRNA的分子机制。这也是施一公团队在mRNA剪接之外,探究另一类特殊内含子的剪接机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施一公教授为本文的通讯作者,原西湖大学助理研究员张晓峰(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员)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张晓峰、西湖大学博士生杨丰华、副研究员占谢超和博士生卞彤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西湖大学博士生邢芷涵、卢怡辰参与了本研究的部分工作。本研究得到了西湖大学冷冻电镜平台、高性能计算中心、晶体学平台、质谱与代谢组学平台的大力支持。本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西湖教育基金会、西湖大学、西湖实验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博士后创新人才计划的相关经费支持。参考文献:[1] CRICK F H C. Origin of Genetic Code [J]. J Mol Biol, 1968, 38(3): 367-&.[2] ABELSON J, TROTTA C R, LI H. tRNA splicing [J]. J Biol Chem, 1998, 273(21): 12685-8.[3] PARISIEN M, WANG X, PAN T. Diversity of human tRNA genes from the 1000-genomes project [J]. RNA Biol, 2013, 10(12): 1853-67.[4] HAYNE C K, LEWIS T A, STANLEY R E. Recent insights into the structure, function, and regulation of the eukaryotic transfer RNA splicing endonuclease complex [J]. Wiley Interdiscip Rev RNA, 2022: e1717.[5] SEKULOVSKI S, DEVANT P, PANIZZA S, et al. Assembly defects of human tRNA splicing endonuclease contribute to impaired pre-tRNA processing in pontocerebellar hypoplasia [J]. Nat Commun, 2021, 12(1): 5610.
更多内容,请访问原始网站
文中所述内容并不反映新药情报库及其所属公司任何意见及观点,如有版权侵扰或错误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配合处理。
立即开始免费试用!
智慧芽新药情报库是智慧芽专为生命科学人士构建的基于AI的创新药情报平台,助您全方位提升您的研发与决策效率。
立即开始数据试用!
智慧芽新药库数据也通过智慧芽数据服务平台,以API或者数据包形式对外开放,助您更加充分利用智慧芽新药情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