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 Insight 数据库统计,本周(2 月 9 日—2 月 15 日)全球共有 75 款创新药(含改良新)研发进度推进到了新阶段,其中 5 款获批上市,4 款申报上市,21 款启动临床,10 款获批临床,18 款申报临床。
下文,Insight 仍将分别摘取本周国内外部分重点项目进展做介绍。
境外创新药进展
境外部分,本周共有 21 款药物研发阶段推进,包括 4 款获批上市,6 款首次启动 I 期临床,4 款首次获批临床。
获批上市
据 Insight 数据库显示,本周共有 10 条新药/新适应症在三大海外主要国家/地区(美国、EMA、日本)获批,其中 6 条来自 EMA,4 条来自 FDA。详情如下:
本周(2-9~2-15)获批的新药/新适应症
截图来自:Insight 数据库网页版
1、辉瑞/SpringWorks:口服创新 MEK 抑制剂获 FDA 批准上市
当地时间 2 月 11 日,SpringWorks Therapeutics 宣布,美国 FDA 已批准其 MEK 抑制剂 Gomekli(mirdametinib)上市,用于治疗患有 1 型神经纤维瘤病 (NF1) 且有症状的丛状神经纤维瘤 (PN) 且无法完全切除的 2 岁及以上成人和儿童患者。
新闻稿指出,这是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获批用于治疗成人和儿童 NF1-PN 的药物。
截图来源:企业官网
Gomekl 由 SpringWorks 引进自辉瑞,是一种口服的小分子 MEK 抑制剂,此前曾获得FDA授予治疗 NF1-PN 的优先审评资格、快速通道资格、孤儿药资格。
本次获批是基于 Ⅱb 期 ReNeu 试验的结果,该试验招募了 114 名年龄 ≥2 岁的 NF1-PN 患者(58 名成人和 56 名儿科患者)。数据显示,Gomekli 达到了客观缓解率 (ORR) 的主要终点,成人患者的 ORR 为 41%(24/ 58),儿童患者的 ORR 为 52%(29/56)。接受治疗的患者肿瘤体积显著缩小且持久;目标 PN 体积的最佳百分比变化中位数在成人患者中为 -41%,在儿童患者中为 -42%。
在成人患者和儿童患者中,分别有 88%、90% 的患者缓解持续时间至少达到了 12 个月;此外,还分别有 50%、48% 的患者缓解持续时间至少达到了 24 个月。根据多个患者报告结果工具的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和生活质量也从基线开始出现并持续显著改善。
安全性方面,Gomekli 表现出了可控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成人患者中报告的最常见不良事件 (>25%) 是皮疹、腹泻、恶心、肌肉骨骼疼痛、呕吐和疲劳。儿童患者中发生的最常见不良事件 (>25%) 是皮疹、腹泻、肌肉骨骼疼痛、腹痛、呕吐、头痛、甲沟炎、左心室功能障碍和恶心。
这是 SpringWorks 公司在不到 18 个月的时间内第二次获得 FDA 批准。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有外媒报道,德国制药巨头默克公司(Merck KGaA)正在就收购 SpringWorks Therapeutics 进行深入谈判。受此消息影响,SpringWorks 公司股价周一曾大涨 34%。
2、小野制药:创新 CSF1R 抑制剂上市,同适应症全球第 2 款
当地时间 2 月 14 日,美国 FDA 宣布已批准 Ono Pharmaceutical 的 CSF1R 抑制剂 Vimseltinib 上市,用于治疗不适合手术切除的腱鞘巨细胞瘤(TGCT)患者。 Insight 数据库显示,这是全球第 2 款获批治疗 TGCT 的药物。
截图来源:FDA 官网
Vimseltinib 是一种集落刺激因子 1 受体(CSF1R)抑制剂 ,原先由 Deciphera Pharmaceuticals 开发,专门被设计用于选择性和强效抑制 CSF1R。2024 年,Ono 公司通过斥资约 24 亿美元收购 Deciphera 从而获得了这款产品。
此前,Vimseltinib 曾获得 FDA 授予优先审评资格。本次获 FDA 批准的上市是基于关键 Ⅲ 期研究 MOTION 的数据。该研究评估了 Vimseltinib 在不适合手术且未接受过抗 CSF1/CSF1R 治疗的 TGCT 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MOTION 研究结果显示,Vimseltinib 在意向治疗(ITT)人群中显示出了统计学显著且具有临床意义的客观缓解率(ORR),试验组在第 25 周的 ORR 为 40%,而安慰剂组为 0%。Vimseltinib 治疗组的患者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尚未达到,基于额外 6 个月的随访,28 名缓解的患者(85%)的 DOR≥6 个月,19 名(58%)的 DOR≥9 个月。
研究的主要终点得到了统计学显著改善的支持,包括在第 25 周时,相比安慰剂组,Vimseltinib 治疗组在活动范围、患者报告的身体功能、患者报告的疼痛方面的改善。
安全性方面,最常见的不良反应(≥20%)包括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眶周水肿、疲劳、皮疹、胆固醇升高、外周水肿、面部水肿、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瘙痒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
3、CSL:每月给药 1 次!首款 FXIIa 单抗在欧盟获批上市
2 月 13 日,CSL 宣布,其自主开发的 Garadacimab(商品名:Andembry)获欧盟批准上市,用于遗传性血管水肿(HAE)的预防性治疗。根据新闻稿,这是首款也是唯一一款获批用于 HAE 预防、每月仅需给药一次的 FXIIa 单抗。
此前 Garadacimab 还于 1 月份获得了澳大利亚和英国监管机构的批准。该产品也已向美国 FDA 提交上市申请,目前正在审评审批中。
来源:CSL 公司官网
Garadacimab 是一种新型的靶向活化型因子 XII(FXIIa)的单克隆抗体,可通过每月一次皮下注射给药预防性治疗 HAE。此前 Garadacimab 已获 FDA 和 EMA 授予孤儿药资格。
Garadacimab 的获批主要基于 VANGUARD 临床研究数据。这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组的全球多中心 III 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 Garadacimab 预防性治疗 HAE 的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每月皮下注射 Garadacimab 可显著降低 HAE 患者发作率。
6 个月治疗期内,Garadacimab 组患者每月 HAE 发作次数为 0.27,与安慰剂组(2.01)相比,平均发作率降低 86.5%,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01),调准基线后平均发作率降低 89.2%。
在 6 个月治疗期内,Garadacimab 组患者中位每月 HAE 发作次数为 0,与安慰剂组(1.35)相比,中位每月 HAE 发作率降低 100%。
首次给药后即可观察到 Garadacimab 疗效,Garadacimab 组近 3/4 患者前 3 个月内没有发作,第二个 3 个月内持续有效。
与安慰剂组相比,Garadacimab 组患者中度或重度 HAE 发作次数减少,需要抢救的 HAE 发作次数减少。
安全性方面,Garadacimab 组与安慰剂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Garadacimab 组中最常见的 TEAE(治疗中出现的不良事件)是上呼吸道感染、鼻咽炎和头痛。没有出现出血或血栓形成等不良事件。
2024 年 10 月,CSL 公司发布了 Garadacimab 预防性治疗 HAE 的 III 期开放标签扩展研究的长期安全性和疗效数据。161名受试者的研究结果显示,Garadacimab 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适合长期使用,并可对 HAE发作提供持久的保护。
根据 Insight 数据库,除 HAE 外,Garadacimab 还被开发用于特发性肺纤维化,目前正在美国、英国等多个国家开展 II 期临床试验。
4、GSK:五价脑膜炎疫苗获 FDA 批准上市
当地时间 2 月 14 日,GSK 宣布,美国 FDA 已批准其五价脑膜炎球菌 ABCYW疫苗(MenABCWY) 上市。该疫苗可广泛覆盖五种最常见的引起侵袭性脑膜炎球菌病 (IMD) 的细菌,减少注射次数,简化免疫接种。
截图来自:GSK 官网
MenABCWY 疫苗结合了两种成熟的脑膜炎球菌疫苗的抗原成分,即 Bexsero(B 型脑膜炎球菌疫苗)和 Menveo(A+C+Y+W135 群脑膜炎球菌疫苗),这些疫苗具有经过验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MenABCWY 疫苗主要针对导致全球大多数侵袭性脑膜炎球菌病的五种脑膜炎奈瑟菌(Men A、B、C、W 和 Y),旨在减少注射次数,简化免疫接种,从而有助于提高疫苗接种的完成率和覆盖率。
在 III 期试验 (NCT04502693) 中,MenABCWY 候选疫苗达到了研究的所有主要终点。与 GSK 的一剂四价脑膜炎球菌疫苗(A、C、Y 和 W 脑膜炎球菌)相比,MenABCWY 具有免疫学非劣效性;与 GSK 的两剂 B 型脑膜炎球菌疫苗相比,MenABCWY 对 110 种不同的 MenB 侵袭性菌株具有不劣效的免疫反应。同时,该疫苗耐受性良好,安全性与两种疫苗一致。
申报上市
1、贝达药业:启动盐酸恩沙替尼欧洲上市申报
2 月 13 日,贝达药业控股子公司 Xcovery Holdings, Inc. 向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提交申报意向书,正式启动了盐酸恩沙替尼胶囊(商品名:贝美纳®)的上市审批程序,拟用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疗(即一线适应症)。
截图来自:贝达药业官方公众号
恩沙替尼是一种新型强效、高选择性的新一代 ALK 抑制剂,是贝达药业和控股子公司 Xcovery 共同开发的全新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
2022 年,恩沙替尼一线适应症在国内获批上市,2023 年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2024 年 12 月,恩沙替尼一线适应症获得美国 FDA 批准上市,成为首个由中国企业主导在全球上市的小分子肺癌靶向创新药。
在一线适应症方面,恩沙替尼在全球开展了一项名为 eXalt 3 (NCT02767804) 的开放多中心随机对照 Ⅲ 期临床研究,并与克唑替尼进行了头对头比较。2021 年 9 月,eXalt 3 研究数据首次公开发布的结果发表于 JAMA Oncology。数据显示,恩沙替尼在全身性和颅内疾病中均表现出优于克唑替尼的疗效:
在 ITT 人群中,恩沙替尼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 25.8 个月,是克唑替尼组的两倍(12.7 个月);在 mITT 人群中,恩沙替尼组的中位 PFS 未达到,克唑替尼组为 12.7 个月。
颅内缓解率方面,恩沙替尼组为 63.6%,是克唑替尼组的 3 倍(21.1%)。
由于中枢神经系统进展率较低,恩沙替尼未达到无脑转移患者的 PFS(vs 16.6 个月)。
临床动态
1、BMS:PD1+LAG3 复方制剂一项 III 期研究失败,黑色素瘤辅助治疗
2 月 13 日,BMS 宣布,Opdualag(纳武利尤单抗和瑞拉利单抗的固定剂量组合)对完全切除 III-IV 期黑色素瘤患者辅助治疗的 III 期 RELATIVITY-098 研究,未达到无复发生存期(RFS)主要终点。
本次分析中观察到,Opdualag安全性与已知的纳武利尤单抗和瑞利珠单抗安全性一致。
来源:BMS 官网
RELATIVITY-098 是一项随机、双盲 III 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使用 Opdualag 对完全切除 III-IV 期黑色素瘤患者辅助治疗与纳武利尤单抗单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试验的主要终点为 RFS,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期(OS)、无转移生存期(DMFS)和安全性。
Opdualag 是同类首创的双免疫联合固定剂量复方制剂,含 PD1 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和 LAG3 抑制剂瑞利珠单抗。2022 年 3 月,该产品获美国 FDA 批准用于治疗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的成人和 12 岁及以上儿童患者。
2、科伦博泰/默沙东:启动 TROP2 ADC 第 11 项 III 期临床,针对卵巢癌
2 月 13 日,ClinicalTrials 网站显示,默沙东登记了一项芦康沙妥珠单抗(Sacituzumab Tirumotecan,代号 MK-2870)治疗铂类化疗敏感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 III 期临床研究(NCT06824467)。
截图来源:ClinicalTrials 网站
这是一项 III 期、随机、开放标签、多中心研究,旨在评估铂类化疗敏感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接受二线铂类双药化疗后,与接受标准治疗的患者相比,联合或不联合贝伐单抗进行芦康沙妥珠单抗维持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TroFuse-022/ENGOT-ov84/GOG-3103),计划入组 770 名受试者。
芦康沙妥珠单抗是科伦博泰与默沙东的合作产品之一,在 2024 年 ESMO 大会上,科伦博泰曾以口头汇报的形式公布了芦康沙妥珠单抗在接受过铂类化疗的晚期卵巢癌(OC)患者中的 I/II 期研究的积极结果(NCT04152499)。
截至 2024 年 3 月 5 日,该试验共招募了 40 名 OC 患者。结果显示芦康沙妥珠单抗单一疗法在接受过大量治疗的晚期 OC 患者中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且安全性可控:
中位随访时间为 28.2 个月,所有患者均接受过 ≥ 2 线治疗(80% 的患者接受过 ≥ 3 线治疗)。87.5% 的患者对铂类药物有耐药性。ORR 为 40%,DCR 为 75%,mPFS 为 6.0 个月,mOS 为 16.5 个月。
在 TROP2 IHC H 评分 > 200(n=13)或 H 评分 ≤ 200(n=22)的 OC 患者中,ORR 分别为 61.5% 和 27.3%。
在铂类耐药的 OC 患者中(n=35),mPFS 为 6.0 个月,mOS 为 16.1 个月。
Insight 数据库显示,科伦博泰和默沙东围绕芦康沙妥珠单抗已经布局了多个适应症,涵盖了宫颈癌、胃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除了已在中国获批上市的三阴性乳腺癌以外,非小细胞肺癌也已经进入上市申请阶段。
重磅医药交易
据 Insight 数据库显示,本周(2 月 9 日 - 15 日)共发生 19 起交易事件。
1、诺华:超 30 亿美元收购,囊获心血管重磅管线
2 月 11 日,诺华宣布收购 Anthos Therapeutics,以 9.25 亿美元首付款、潜在里程碑款项 21.5 亿美元的交易金额囊获 3 期临床药物 Abelacimab。
Abelacimab 是一款高选择性全人源单克隆抗体,仅需每月给药一次,旨在通过抑制因子 XI 实现有效的止血抗凝作用。
2 期临床数据显示,在房颤患者中,服用 abelacimab 相比于标准护理直接口服抗凝剂,出血事件显著减少(AZALEA1,2)。目前,有三项针对 abelacimab 的 3 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其中一项针对房颤患者(LILAC - TIMI 763),另外两项针对癌症相关血栓(ASTER4 和 MAGNOLIA5)。2022 年 7 月,abelacimab 获得了美国 FDA 针对血栓治疗的快速通道指定。
值得一提的是,Abelacimab 最初由诺华研发,在 2019 年度与黑石合作以类似 NewCo 模式共同创立 Anthos Therapeutics。
2、礼来:同日两笔交易!押注核药、RNAi
2 月 10 日,Olix Pharmaceuticals 和 AdvanCell 在同日官宣表示已与礼来达成合作。
OliX 公司是一家 RNAi 研发公司,与礼来的合作聚焦于其产品 OLX75016。这是一款 1 期阶段候选药,拟用于 MASH 和其他心血管代谢类适应症。OliX 将在完成澳洲 1 期临床试验后获得一笔初始付款,具体款项细节未公布。
AdvanCell 是一家临床阶段放射性药物开发公司,此前就与礼来达成合作,本次双方扩大了合作范围。根据新协议,双方将整合 AdvanCell 专有的 Pb212 生产技术与核素开发基础设施,以及礼来的药物候选项目和丰富的药物开发经验,共同推动更多靶向 α 放射性核素疗法的开发,并加速其临床进展。
3、百奥泰:超 1.6 亿美元实现戈利木单抗生物类似药美国授权
2 月 10 日,百奥泰宣布已与 Intas Pharmaceuticals(以下简称「Intas」)就戈利木单抗生物类似药 BAT2506 签署授权许可及商业化协议。Intas 将拥有 BAT2506 在美国市场的独占商业化权益。该合作总金额最高至 1.645 亿美元。
截图来源:百奥泰公告
根据协议条款,百奥泰将负责 BAT2506 的研发、生产以及商业化供应,Intas 将通过其美国子公司 Accord BioPharma 负责 BAT2506 在美国市场的商业化。百奥泰可获得总金额最高至 1.645 亿美元,其中包括 2100 万美元首付款、累计不超过 1.435 亿美元里程碑付款,以及净销售额的两位数百分比作为收入分成。
BAT2506 是百奥泰根据中国 NMPA、美国 FDA、欧洲 EMA 生物类似药相关指导原则开发的戈利木单抗生物类似药。戈利木单抗是靶向 TNF-α的抗体,能够以高亲和力特异性地结合可溶性及跨膜的人 TNF-α,阻断 TNF-α与其受体 TNFR 结合,从而抑制 TNF-α的活性。目前 BAT2506 已完成全球 III 期临床研究,且上市许可申请已获欧洲 EMA 受理。
国内创新药进展
本周国内共有 50 款创新药(含改良新)研发进度推进到了新阶段,其中 2 款获批上市,6 款申报上市,2 款启动 III 期临床,8 款获批临床,19 款申报临床。
本周国内首次启动临床的 15 款创新药(含改良新)
来自:Insight 数据库网页版
(下文如无特殊标注,为同一来源)
获批上市
1、泰诺麦博:「斯泰度塔单抗」获批上市,破伤风紧急预防
2 月 13 日,NMPA 官网显示,珠海泰诺麦博制药「斯泰度塔单抗」获批上市,用于外伤后破伤风的紧急预防(受理号:CXSS2300092)。值得一提的是,该药是破伤风预防领域全球首个重组全人源单抗。
截图来源:NMPA 官网
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研发代号:TNM002)是泰诺麦博利用 HitmAb® 技术平台开发的重组抗破伤风毒素天然全人源单抗药物,通过肌肉注射,用于外伤后破伤风的紧急预防。该药具有四大优势:安全性良好、疗效良好、可控性强、可及性高。
据 Insight 数据库显示,该药于 2020 年 11 月首次公示临床,2021 年度在国内申报并获批临床,同年 8 月启动国内临床试验。2023 年 12 月,该药上市申请获 CDE 受理,纳入优先审评程序中,加速审批上市。
基于在安全性、有效性和可及性方面与现有治疗手段相比具有明显临床优势,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在国内外都获得多项资格认定:2022 年 3 月,该药在中国被 CDE 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品种名单;同年 8 月,该药在美国获 FDA 授予快速评审通道资格。
在 2024 年 9 月 29 日至 10 月 2 日的美国急诊医师学会年会(American College of Emergency Physicians, 简称 ACEP)中,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也凭借优异的 III 期临床试验结果,成功入选 ACEP 大会并受邀进行了口头报告。
III 期研究结果表明,外伤后给予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相比目前标准药物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HTIG)能更快地为患者提供保护性抗破伤风中和抗体水平,抗体滴度水平更高,且持续时间更长。在与破伤风疫苗联用情况下,相比 HTIG,斯泰度塔单抗对疫苗主动免疫的抑制作用可能更小。安全性与 HTIG 可比。
该药物具有快速起效的优势,能够在 12 小时内使抗破伤风中和抗体平均水平明显高于保护水平;而且保护时间长,抗体维持保护水平的中位时间超过 105 天。
因此,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作为可及性更高、可标准化大规模生产的创新药物,明确的作用机制、相比 HTIG 更优效的抗体水平使其有望替代目前人血清来源的 HTIG 和马血清来源的破伤风抗毒素(TAT)。
2、赛生药业:抗感染新药「替拉凡星」获批上市
2 月 13 日,赛生药业宣布 Vibativ(通用名:注射用盐酸替拉凡星)获得 NMPA 批准上市,用于治疗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分离株引起的医院获得性和呼吸机相关细菌性肺炎(HABP/VABP)。
截图来自:赛生药业官微
替拉凡星是一种能够快速杀菌的糖肽类抗生素,对 MRSA 在内的革兰氏阳性病原菌有杀菌活性。替拉凡星具有独特的双重抗菌作用机制:一方面,它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另一方面,它与细菌细胞膜结合,干扰膜的屏障功能——这是万古霉素不具备的一种作用机制,从而快速发挥杀菌作用。
赛生药业拥有该药在中国(含港澳台)、越南的独家开发和商业权力。
该品种在中国获批是基于两项 Ⅲ 期、随机、双盲、平行设计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 ATTAIN-1(0015 研究)和 ATTAIN-2(0019,国际多中心研究)的结果。其中,ATTAIN-2 在中国共计入组了 63 例受试者,并顺利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CFDI)的现场核查。
数据显示,与万古霉素相比,替拉凡星的半衰期更长,每日仅需给药一次,大大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和临床应用的便捷性。ATTAIN-1 和 ATTAIN-2 研究数据显示,替拉凡星在微生物学可评价(ME)人群分析中,体现出比万古霉素更高的治愈率。
3、默沙东:抗感染新药「头孢洛生他唑巴坦钠」获批上市
2 月 13 日,默沙东宣布,其新型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注射用头孢洛生他唑巴坦钠(卓利达)已获得中国 NMPA 批准上市,适用于:
与甲硝唑联合治疗成人和儿童(出生至 18 岁以下)患者由敏感革兰阴性和革兰阳性微生物引起的复杂性腹腔感染;
治疗成人和儿童(出生至 18 岁以下)患者由敏感革兰阴性微生物引起的复杂性尿路感染(包括肾盂肾炎);
治疗成人(18 岁及以上)患者由敏感革兰阴性微生物引起的医院获得性细菌性肺炎(HABP)和呼吸机相关性细菌性肺炎 (VABP)。
铜绿假单胞菌(PA)和肠杆菌目细菌是我国医院获得性感染常见的革兰阴性菌,HAP 分离的病原体中,肠杆菌目细菌及 PA 占 47.1%。PA 具有易定植、易变异和多耐药的特点。研究显示,我国各种类型感染患者中的耐药 PA 占比高,其中 57.3% 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
耐药问题直接加重了临床治疗负担——MDRPA 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病死率高,治疗困难。数据显示,MDRPA 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死亡率、住院时长以及 30 天再入院率皆有所增加。
此外,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肠杆菌(ESBL-E)带来的挑战同样日益严峻。研究显示,产 ESBLs 大肠埃希菌在尿路感染患者中的检出率高达 62%,其早期恰当治疗,改善预后,已成为临床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抗菌药物耐药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多重耐药菌感染已成为临床抗感染治疗的一项重大挑战。注射用头孢洛生他唑巴坦钠在国内的获批,将为临床应对耐药菌感染的挑战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4、强生:2 款创新双抗在华获批上市
2 月 11 日,强生制药 2 款创新双抗在中国获批上市:
塔奎妥单抗,单药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三种治疗(包括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一种免疫调节剂和一种抗 CD38 抗体)的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 MM)成人患者;
埃万妥单抗,一线治疗 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塔奎妥单抗(Talquetamab)是一款靶向 CD3 × GPRC5D 的 T 细胞衔接双特异性抗体,由 Genmab 和强生合作开发。2023 年 8 月,FDA 加速批准塔奎妥单抗上市,用于治疗既往至少接受过四种疗法的 R/R MM 成人患者,商品名为 Talvey。同月,该药在欧盟也获批上市。
塔奎妥单抗的海外批准基于 MonumenTAL-1 临床试验结果。MonumenTAL-1 是一项单臂、开放标签、多队列、多中心、剂量递增 I/II 期临床试验(I 期登记号:NCT03399799;II 期登记号:NCT04634552),纳入了超过 300 例患者。
在 II 期研究中,入组患者接受过 ≥ 3 种前线治疗,包括 ≥ 1 种蛋白酶体抑制剂、≥ 1 种免疫调节药物、≥ 1 种 CD38 抗体药。
2024 EHA 上公布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
0.4 mg/kg 每周一次(QW)队列(n=143)ORR 为 74.1%,CR 率为 32.9%,mDoR 为 9.5 个月(95%CI,6.7-13.4),mPFS 为 7.5 个月(95%CI,5.7-9.4);
0.8 mg/kg 每两周 一次(Q2W)队列(n=154)ORR 为 69.5%,CR 率为 40.3%,mDoR 为 17.5 个月(95%CI,12.5-NR),mPFS 为 11.2 个月(95%CI,8.4-14.6)。
埃万妥单抗是全球首款也是唯一一款获批上市的 EGFR/cMET 双抗。2021 年 5 月基于 I 期研究(CHRYSALIS)的积极结果获 FDA 加速批准,用于治疗经含铂化疗后进展的 EGFR 外显子 20 插入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的成年患者。
2024 年 3 月,FDA 已完全批准该适应症,并批准埃万妥单抗联合卡铂和培美曲塞用于携带 EGFR 外显子 20 插入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 NSCLC 患者的一线治疗。
2023 年欧洲肺癌大会(ELCC)大会上,强生公布了 EGFR 20 号外显子插入突变的晚期 NSCLC 患者(曾接受铂类化疗后病情出现进展)对埃万妥单抗单药治疗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的积极结果。
研究共纳入 114 名患者,中位随访 19.2 个月,48 名 (42%) 患者存活。研究者评估的 ORR 为 37%,中位 DoR 为 12.5 个月,中位 PFS 为 6.9 个月 ,中位 OS 为 23 个月。
在不同亚组中也均观察到临床疗效:
在老年人中,年龄 ≥ 65 岁和 ≥ 75 岁的 ORR 分别为 32% 和 33%;
在接受过大量治疗的患者中,>2 种既往治疗的 ORR 为 53%,既往免疫疗法的 ORR 为 42% ,既往 EGFR TKI 疗法的 ORR 为 52%;
在既往对铂类化疗敏感或耐药的患者中,ORR 分别为 36% 和 31%。
在安全性方面,没有发现新的安全信号,皮疹(所有等级,89%)和输液相关反应(67%)仍然是最常见的毒性。
申报上市
1、GSK:「美泊利珠单抗」第 4 项新适应症国内申报上市
2 月 11 日,CDE 官网显示,GSK 美泊利珠单抗(Mepolizumab,Nucala)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受理。根据临床试验进展,Insight 数据库推测该适应症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这是美泊利珠单抗第 4 项在中国申报上市的适应症。
来源:CDE 官网
美泊利珠单抗是一种特异性靶向白细胞介素 5(IL-5)的单克隆抗体,2015 年 11 月率先获 FDA 批准上市,成为全球首款获批的 IL-5 靶向单抗。
目前,该产品已在美国获批多项适应症,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哮喘、变应性肉芽肿血管炎、嗜酸性粒细胞性肉芽肿伴多血管炎(EGPA)、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和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病。在中国,美泊利珠单抗也已有 3 项适应症获批上市,分别为变应性肉芽肿血管炎、嗜酸性粒细胞哮喘和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病。
2024 年 12 月,GSK 宣布美泊利珠单抗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 FDA 受理,作为嗜酸性粒细胞表型 COPD 患者的辅助维持治疗,PDUFA 日期为 2025 年 5 月 7 日。新闻稿显示,美泊利珠单抗有可能成为首个获批用于 COPD 患者每月给药的生物制剂。
该上市申请基于 MATINEE 研究的数据,这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组、安慰剂对照研究,旨在探讨美泊利珠单抗作为 COPD 频繁发作且以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为特征的患者的附加治疗。研究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在接受 52-104 周治疗的患者中,中度/重度恶化的年化率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
自上市以来,美泊利珠单抗市场表现不俗,2024 年销售额为 22.83 亿美元,未来随着新适应症的拓展,有望更进一步。
拟优先审评
1、再鼎医药:超 1.7 亿美元引进,「瑞普替尼」拟纳入优先审评
2 月 12 日,CDE 官网显示,再鼎医药申报的瑞普替尼胶囊拟纳入优先审评,适用于 NTRK 融合基因阳性实体瘤成人患者。
截图来源:CDE 官网
瑞普替尼是一款新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可有效靶向 ROS1 和 TRK A/B/C,旨在与活性激酶构象有效结合,避免来自各种临床耐药突变的空间干扰。因此该药对于 TKI 初治或 TKI 经治的患者均有治疗潜力。
再鼎医药于 2020 年 7 月与 Turning Point(已被 BMS 收购)达成独家授权协议,获得瑞普替尼在大中华区(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独家开发及商业化权。根据协议条款,再鼎医药向 Turning Point 支付 2500 万美元的现金预付款,潜在开发、注册和基于销售的里程碑付款最高至 1.51 亿美元。
2023 年 11 月该药首次被 FDA 批准上市,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 ROS1 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的治疗,2024 年 5 月该适应症获得 NMPA 批准在中国上市。2024 年 11 月,瑞普替尼被纳入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2024 年 6 月,FDA 加速批准瑞普替尼,用于治疗局部晚期、转移性或手术切除可能导致严重疾病、治疗后病情进展或没有令人满意的替代疗法的实体瘤成人患者和 12 岁及以上儿童患者,这些患者的肿瘤为神经营养酪氨酸受体激酶(NTRK)基因融合阳性。
该适应症获批是基于 I/II 期 TRIDENT-1 研究的积极结果。这是一项多中心、单组、开放标签、多队列试验,纳入了 40 名 TKI 初治和 48 名接受过 TKI 治疗的 NTRK 阳性实体瘤患者,其中涵盖了 15 种不同类型的癌症。该研究旨在评估瑞普替尼在 NTRK 阳性成人实体瘤患者中的疗效。研究的主要终点是 ORR。
研究结果显示:
在 TKI 初治患者中,客观缓解率(cORR)为 58%,中位持续缓解时间(mDOR)尚未达到;
在 TKI 经治的患者中,cORR 为 50%,mDOR 为 9.9 个月 。
启动临床
1、齐鲁制药:PD-1/CTLA4 复方抗体启动 III 期临床,局限期小细胞肺癌
2 月 11 日,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官网显示,齐鲁登记了一项 QL1706 注射液(艾帕洛利单抗/托沃瑞利单抗,PD-1/CTLA4 混合抗体)单药巩固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 III 期临床研究(CTR20250450)。
截图来源: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
这是一项评价同步或序贯放化疗后未出现疾病进展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S-SCLC)患者接受 QL1706 或 QL1604 单药巩固治疗的随机、双盲、双模拟的 III 期临床研究。主要终点是经盲态独立评审委员会(BIRC)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该试验共有 80 家机构参与,国内计划入组 636 人。
QL1706 是基于齐鲁自主研发的 MabPair 抗体平台开发的一款同时靶向 PD-1、CTLA-4 的抗体药。该平台开发的 QL1706 采用创新技术对 CTLA-4 抗体的重链进行改造,降低了 CTLA-4 抗体的毒副作用,同时保持高表达、易纯化、高活性、高稳定性的特点。
根据药物开发进程来看,QL1706 于 2020 年 1 月首次在国内批准临床,同年 3 月首次在国内启动临床(登记号:CTR20200367),2024 年首次获 NMPA 批准用于既往接受含铂化疗治疗失败的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的治疗。除此之外,QL1706 还在不断拓展适应症,目前鼻咽癌、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肝癌等多个适应症均已进入 III 期临床。
Insight 数据库显示,目前全球共有 12 条管线在探索 PD-1 和 CTLA-4 双靶点治疗的效果,仅有 QL1706(齐鲁)、BCD-217(Biocad)和卡度尼利单抗(康方)获批上市,其中卡度尼利单抗是唯一一款已获批上市的 PD-1/CTLA-4 双抗。除了已获批的产品以外,国内还有 5 款 PD-1 和 CTLA-4 双靶点药物进入临床阶段,分别来自阿斯利康、默沙东、百利天恒、齐鲁和上海细胞治疗集团。
获批临床
1、恒瑞医药:HER3 ADC+PDL1+VEGF 联合疗法获批临床
2 月 14 日,CDE 官网显示,恒瑞医药注射用 SHR-A2009 和阿得贝利单抗注射液获批临床,适应症为 SHR-A2009 联合阿得贝利单抗及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实体瘤患者。
来源:CDE 官网
SHR-A2009 是恒瑞医药自主研发的一款靶向 HER3 的 ADC 药物,可特异性结合肿瘤细胞表面上的 HER3,进而被内吞至细胞内并转运至溶酶体中,水解释放游离毒素,杀伤肿瘤细胞。该产品目前正在开展多项单药临床研究,以及联合阿得贝利单抗或者 ER 降解剂 HRS-8080 治疗乳腺癌的 I/II 期临床研究。
来源:Insight 数据库
阿得贝利单抗是恒瑞医药自主研发的人源化抗 PD-L1 单克隆抗体,能通过特异性结合 PD-L1 分子从而阻断导致肿瘤免疫耐受的 PD-1/PD-L1 通路,重新激活免疫系统的抗肿瘤活性,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该产品已于 2023 年在国内获批用于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商品名为艾瑞利。
贝伐珠单抗是一种人源化抗 VEGF 单克隆抗体,其通过阻断 VEGF 与其受体的结合,从而阻断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恒瑞医药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商品名:艾瑞妥)已在国内获批 3 项适应症,分别为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和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
内容来源:药企官方发布新闻/资料、Insight 数据库
封面来源:站酷海洛 Plus
免责声明:本文仅作信息分享,不代表 Insight 立场和观点,也不作治疗方案推荐和介绍。如有需求,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
PR 稿对接:微信 insightxb
投稿:微信 insightxb;邮箱 insight@dxy.cn
点击卡片进入 Insight 小程序
国内审评进度、全球新药开发…
随时随地查!
多样化功能、可溯源数据……
Insight 数据库网页版等你体验
点击阅读原文,立刻解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