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培重组人凝血因子IX-Fc融合蛋白(晟斯生物) 相关的临床结果
100 项与 培重组人凝血因子IX-Fc融合蛋白(晟斯生物) 相关的转化医学
100 项与 培重组人凝血因子IX-Fc融合蛋白(晟斯生物) 相关的专利(医药)
4
项与 培重组人凝血因子IX-Fc融合蛋白(晟斯生物) 相关的新闻(医药)▎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报道今日(4月17日)是“世界血友病日”。血友病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主要分为血友病A和血友病B,分别由体内缺乏凝血因子VIII和IX所致。由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会出现关节内反复出血,即使轻微磕碰也可能引发持久的出血风险。血友病患者也被称为“玻璃人”,他们日常生活中承受着极大的身体痛苦和不便,同时面临着沉重的心理负担和用药负担。而随着新药研发的进展,近年来血友病的治疗也取得了极大的突破,多种类型的创新疗法迎来监管机构批准,为患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选择。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全球范围内有近40款新药已经获批治疗不同类型的血友病,包括凝血因子替代疗法、靶向TFPI的单抗药物,以及基因治疗药物、小干扰RNA(siRNA)药物等等。今年以来,该领域也接连迎来新进展,比如4月10日,中国NMPA宣布批准信念医药研发的基因治疗药物波哌达可基注射液,用于治疗中重度血友病B。今年3月,赛诺菲(Sanofi)联合开发的“first-in-class”siRNA疗法fitusiran获美国FDA批准治疗血友病。除了已经获批上市的新药,全球范围内还有更多血友病创新疗法正在持续开发中。其中有约20款新药已经在中国进入临床研究或上市申请阶段,有望在不久的将来为更多患者造福。本文我们将看看这些新药有哪些特点。“潜在重磅”siRNA疗法fitusiran已经在中国申报上市赛诺菲和Alnylam联合开发的siRNA疗法fitusiran注射液已经获FDA批准治疗有或无抑制物的血友病A或血友病B患者,同时该药在中国也已经申报上市。这款疗法通过抑制肝脏中抗凝血酶的生产,可以治疗多种不同类型的血友病,也无需考虑患者体内是否存在凝血因子抑制物,大大扩展了它的应用范围。在两项3期临床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每月一次皮下注射fitusiran预防治疗组患者的年化出血率降低了90%。值得一提的是,业内知名机构科睿唯安(Clarivate)在其发布的Drugs to Watch报告中指出,这款有潜力变革所有血友病患者治疗的创新寡核苷酸疗法,有望在五年内成为重磅。 近10款血友病抗体疗法正在中国开展临床研究在抗体药物治疗领域,辉瑞(Pfizer)马塔西单抗注射液(marstacimab)已经获FDA批准,用于常规预防或减少12岁及以上血友病A和血友病B成人和儿童患者的出血。同时,该产品也已经在中国申报上市。马塔西单抗是一种靶向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K2结构域的单克隆抗体。TFPI是一种天然抗凝蛋白,具有防止血栓形成和恢复止血的功能。马塔西单抗的作用机制与因子替代药品不同,预期疗效不受抑制物存在的影响,有望改变临床治疗上抑制物产生这一大痛点。且其每周一次皮下注射给药的方式也更加便利,有望改善依从性。在关键性3期BASIS研究中,在不伴抑制物的血友病A及血友病B受试者中,经过马塔西单抗12个月的积极治疗期后,与既往因子预防和按需治疗相比,其经治疗出血的ABR(年化出血率)分别降低了35%和92%。值得一提的是,该产品已经于今年2月落地海南博鳌乐城先行区。苏州康宁杰瑞在研的TFPI单克隆抗体KN057也已经在中国进入关键3期临床研究阶段,针对适应症为伴或不伴抑制物的血友病A和血友病B预防治疗。该产品具有半衰期长、每周一次皮下注射等特点,其已经获得FDA授予的三项孤儿药资格,分别用于治疗血友病A、血友病B和血管性血友病(vWD)。此外,还有多款凝血因子替代疗法以及针对其他靶点的单抗新药也正在中国开展临床研究,比如:赛诺菲研发的血友病A疗法efanesoctocog alfa(BIVV001)正在中国开展3期临床研究。这是一款高持久性凝血因子VIII(FVIII)替代疗法,其将将FVIII、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部分区域、XTEN多肽与创新Fc融合蛋白结合形成复合体。与标准和延长半衰期FVIII因子产品相比半衰期延长3至4倍,从而允许每周一次的给药。诺和诺德(Novo Nordisk)在研的长效血友病A疗法Mim8(一款模拟凝血因子VIIIa的双特异性抗体)也正在开展国际多中心(含中国)3期临床研究,该产品旨在为血友病A患者提供持续止血效果,可用于每周一次、每两周一次或每月一次的预防性治疗。今年2月,Mim8针对1~11岁血友病A儿童所进行的3期临床试验FRONTIER3取得积极中期结果。诺和诺德预计在2025年递交Mim8的监管申请。晟斯生物培重组人凝血因子Ⅷ-Fc融合蛋白FRSW117,这是一款超长效重组八因子产品,能够满足“一周一次”给药频率,目前正在3期临床研究中评估治疗血友病A。除了FRSW117,晟斯生物还有多款针对血友病的在研抗体疗法,比如长效重组七因子产品SS109、超长效重组九因子SS327均正在进行临床研究,针对不同类型的血友病患者。上海莱士和Equilibra Bioscience正在共同开发的一款特异性抑制人活化蛋白C抗凝血功能的单克隆抗体SR604注射液,该产品已进入2期临床研究阶段,拟用于血友病A/B及先天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症患者出血发作的预防治疗。人活化蛋白C具有抗血栓、抗炎和纤溶特性,SR604拟先开展每2周一次的皮下注射预防治疗临床试验。至少6款血友病基因治疗药物正在中国开展注册临床研究基因治疗药物具有“一次给药、长期有效”的潜力,有望帮助血友病患者摆脱需要终生频繁静脉注射用药的困扰。通过公开渠道梳理,除了信念医药的波哌达可基注射液,在中国还有至少6款针对血友病的基因治疗药物正在中国开展注册临床研究。其中,进展较快的产品已经进入3期临床研究阶段,为来自华毅乐健研发的GS1191-0445注射液。这是一款用于血友病A的AAV基因治疗在研药物,通过单次静脉输注,将人凝血因子FⅧ基因导入血友病A患者体内,从而提高并长期维持患者体内凝血因子水平,以期达到对因治疗及预防出血的效果。今年2月,华毅乐健宣布GS1191-0445正式进入3期临床研究阶段。在该产品此前的注册1/2期临床研究以及IIT研究中(共19例受试者),目标给药剂量(3E12vg/kg)及以上受试者1年内的FVIII活性水平始终在有效控制出血水平及以上(即>5ILU/dL),未出现需要外源性FVIII替代治疗的出血事件(手术相关出血除外),相较于GS1191-0445注射液给药前,给药后ABR(年化出血率)降低约99%。此外,还有多款产品处于1期或2期临床研究阶段。包括:信念医药在研的AAV基因治疗药物BBM-H803注射液,拟用于治疗血友病A;方拓生物新型rAAV载体基因治疗药物FT-004注射液,拟开发治疗血友病B;至善唯新在研的rAAV基因治疗药物ZS802注射液和ZS801注射液,分别拟用于治疗血友病A和血友病B;诺洁贝生物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共同开发的NGGT003注射液,拟用于治疗血友病A。除了上述产品,全球范围内还有数十款血友病新药正在临床前研究中进行探索。限于篇幅,此处不再一一介绍。期待更多的创新疗法在临床中取得突破,早日为患者造福。参考资料:[1] 各公司官方新闻稿及公开资料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及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抗体行业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快速而显著的发展,成为生物医药领域中一个快速发展且备受关注的领域。自20世纪80年代第一种单克隆抗体药物(Muromonab-CD3)获得批准以来,许多抗体药物已经被批准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包括肿瘤、免疫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等。市场上已经有数十种成功抗体药物,并且在临床开发和研究中有更多的候选药物,预计未来将有更多新药上市。如今,除了传统的单克隆抗体,越来越多的新型抗体技术被陆续开发出来,包括双特异性抗体、多克隆抗体、人源化抗体、重组抗体、抗体偶联药物等。这些新技术使得抗体药物具有更高的特异性、亲和力、稳定性和生产可行性,拓宽了抗体的应用范围。在2023年里,抗体药领域又有哪些新的变革和研究进展呢?让我们来细细数一数。2023年抗体领域重大事件回顾01一月1月5日,埃格林医药与百度智能云签署合作协议,以夯实公司AI药物研发的数字化基础,强化AI药物研发平台建设以及推动药物临床研发的智能化升级。1月16日,百奥泰施瑞立®(托珠单抗注射液)上市申请获得NMPA批准,适应症为类风湿关节炎(RA)、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JIA)、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1月18日,宜明昂科自研的国内首个靶向人CD47的SIRPαFc融合蛋白药物(项目编号: IMM01)联合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Ib/Ⅱa期临床研究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NMPA)许可,进一步奠定了宜明昂科在CD47靶点药物研究开发领域的领跑者地位。1月19日, 岸迈生物靶向靶向 CD3 和 ROR1的双特异性抗体EMB-07的IND申报获得CDE的临床默示许可,适应症为恶性肿瘤(包括局部晚期/转移性实体瘤或复发性/难治性淋巴瘤)。1月29日,宜明昂科自主研发的、同时靶向CD47和CD20的双特异性抗体-受体重组蛋白药物(项目编号:IMM0306),联合来那度胺治疗复发/难治CD20阳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Ib/IIa期临床研究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NMPA)许可。02二月2月9日,广州誉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华辉安健(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宣布建立临床研究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就誉衡生物的抗PD-1单克隆抗体赛帕利单抗注射液(商品名:誉妥®)和华辉安健的抗TIGIT单克隆抗体HH-101注射液展开联合治疗临床研究,旨在评估该联合用药在多种实体肿瘤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月10日,诺纳生物与Mythic Therapeutics签订基于HCAb的抗体发现合作协议,通过此次合作,诺纳生物将为Mythic Therapeutics提供其专有的全人源重链抗体(HCAb)转基因小鼠平台和抗体生成服务,作为Mythic Therapeutics专有的FateControl™抗体工程方法的输入,该平台将用于为各种癌症研发下一代ADC药物。2月16日,南京维立志博自主研发、拥有全球知识产权的1类新药抗MUC16和CD3双特异抗体注射用LBL-033的临床试验申请已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默认许可,是截至目前国内首家申报临床的同靶点CD3双抗。2月23日,乐普生物和康诺亚生物共同宣布与阿斯利康就潜在世界首创Claudin 18.2抗体偶联药物CMG901达成全球独家授权协议。根据许可协议,阿斯利康将负责CMG901的全球研发、制造和商业化。03三月3月28日君实生物与康联达生技在新加坡成功举办签约仪式。双方共同宣布,将设立合资公司在东南亚地区9个国家,包括泰国、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越南,对抗PD-1单抗药物特瑞普利单抗(拓益®)进行合作开发和商业化。3月15日,宜明昂科自主研发的ADCC加强型CTLA-4抗体药物 (项目编号:IMM27M)联合以PD-1为靶点的替雷利珠单抗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Ib/II期临床研究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NMPA)许可。3月2日,康宁杰瑞与斯微(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斯微生物”)近日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重点开展肿瘤领域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及mRNA疫苗药物的临床研发合作。04四月4月2日,石药集团开发的ADC药物 CPO301的IND申请已获得FDA批准,可在美国开展临床试验,以评估CPO301用于治疗EGFR基因突变或EGFR过表达的晚期肺癌的安全性、药物动力学及初步疗效。4月10日,泽璟制药在研产品注射用ZG006的IND申请获得FDA批准,目标适应症为小细胞肺癌和其它实体瘤。ZG006是全球第一个针对DLL3表达肿瘤的三特异性抗体(CD3×DLL3×DLL3),具有成为同类首创(First-in-Class)分子的潜力。目前全球尚无同类产品获批上市。4月11日,杭州百凯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和南京维立志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双方将联合开发多个创新型ADC生物新药。4月17日,汉康生技(HanchorBio)宣布,其自主研发的创新融合蛋白HCB101获得美国FDA授予新药临床试验(IND)许可,即将开展多地区多中心的临床试验。此药将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及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4月18日,诺纳生物与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Michael S. Diamond医学博士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发现目前很少或没有人类单克隆抗体(mAbs)的病毒靶点,如西方马脑炎病毒(WEEV)、狂犬病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4月20日,石药集团开发的ADC药物SYS6010已获得CDE批准,可开展于中国的临床研究,适应症为晚期实体瘤。4月23日,泽璟制药自研的注射用ZGGS15(LAG-3/TIGIT)双特异性抗体IND申请获得CDE批准,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患者。ZGGS15是全球首个获批并即将进入临床试验的抗LAG-3/TIGIT双特异性抗体。4月24日,基石药业正在美国和澳洲进行I期临床研究的潜在同类最佳药物CS5001(ROR1 ADC)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和淋巴瘤的国际多中心I期临床研究CS5001-101日前在中国完成首例患者入组。4月27日,苏州宜联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宜联生物)宣布与再鼎医药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和全球独家许可协议。通过本次合作,宜联生物将YL212项目,即新一代DLL3抗体偶联药物(ADC)的全球开发及商业化权益独家授予再鼎医药及其子公司。4月27日,再鼎医药有限公司宣布与宜联生物达成战略合作和全球独家许可协议。通过此次YL212(一种新型DLL3 ADC)项目的合作,将进一步拓展再鼎医药的肺癌管线和全球肿瘤管线。 05五月5月6日,奥赛康药业自研注射用ASKG915的IND申请获得CDE批准,将于近期开展临床试验。注射用ASKG915是一款PD-1抗体/IL-15前药双功能融合分子,拟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5月7日,君实生物与瑞迪博士实验室(Dr. Reddy’s)达成合作,在拉丁美洲、印度、南非对君实生物自主研发的抗PD-1单抗药物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开展研发与商业化合作。此外,瑞迪博士实验室可选择将许可范围扩大至涵盖澳大利亚及新西兰以及其他多个国家。5月9日,康宁杰瑞与石药集团共同宣布,HER2双特异性抗体注射液(研发代号:KN026)联合注射用多西他赛(白蛋白结合型)用于一线治疗HER2 阳性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注册临床试验申请在中国获批。5月11日,诺纳生物宣布与PharmaEssentia创新研究中心就诺纳专有的Harbour Micefully人抗体转基因小鼠平台达成战略合作协议5月19日,泰州迈博太科药业的注射用奥马珠单抗生物类似药CMAB007获批上市,这是国内首款获批上市的奥马珠单抗生物类似药。5月23日,诺纳生物与OPKO Health的ModeX Therapeutics达成抗体发现协议,ModeX Therapeutics将使用诺纳生物的平台以支持ModeX开发多特异性抗体疗法。06六月6月5日,国内老牌CRO上市企业博济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深圳埃格林医药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秉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利用人工智能(AI)在临床试验领域展开战略合作,旨在用AI解决临床阶段影响药物研发和成本瓶颈问题,打造创新药临床研发服务新标杆。6月8日,石药集团自研的同类首创ADC药物CPO301的I期临床试验申请已获加拿大卫生部批准,用以评估CPO301于晚期实体瘤(包括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药物代谢动力学及初步疗效。6月8日,泽璟制药在研产品注射用ZGGS15(LAG-3/TIGIT)双特异性抗体IND申请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6月12日,百奥泰BAT6026注射液的IND申请获得CDE批准,将在特应性皮炎患者中开展I/II临床试验。6月12日,南京维立志博自主研发、拥有全球知识产权的1类新药抗MUC16/CD3双特异抗体注射用LBL-033治疗卵巢癌等恶性肿瘤的Ⅰ/Ⅱ期临床试验申请已经获得FDA批准。目前,国内外尚无靶向MUC16的抗体产品获批上市。6月13日,誉衡生物公司研发的GLS-012联合赛帕利单抗,再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临床试验许可,适应症为恶性肿瘤。这意味着GLS-012的联合方案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6月13日,中国生物制药宣布,已与鸿运华宁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双靶点减重创新药GMA106,鸿运华宁将从交易中获得最高5700万美元的首付款与里程碑付款等,而中国生物制药则将获得GMA106在大中华区的独家开发和商业化权益,正式进军千亿减重市场。6月14日,齐鲁制药自研双特异性抗体注射用QLS32015获得CDE临床默示许可,适应症为多发性骨髓瘤。6月16日,百奥泰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已与Biomm S.A.就BAT2206(一款参照喜达诺®乌司奴单抗开发的生物类似药)签署授权许可及商业化协议。根据协议条款,Biomm将拥有BAT2206在巴西市场的独家分销权及销售权。6月20日,百奥泰在研药品BAT1308注射液联合含铂化疗±贝伐珠单抗在宫颈癌患者中开展II/III期临床试验的申请获得CDE批准。6月20日,维立志博与鼎康生物达成战略合作,推进中国临床申报及供样,百济神州与鼎康生物达成战略合作,推进境外临床申报及供样。6月26日,百奥泰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已与Mega Lifesciences就BAT1706(一款参照安维汀®贝伐珠单抗开发的生物类似药)签署授权许可及商业化协议。根据协议条款,Mega将拥有BAT1706在印度尼西亚市场的独家分销权及销售权,百奥泰将负责BAT1706的开发、生产和商业化供应。6月26日,石药集团附属公司上海津曼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抗体药物JMT203已获CDE批准,可以在中国开展临床研究。6月28日,FDA已批准君实生物开展抗BTLA单抗tifcemalimab(产品代号:TAB004/JS004)联合特瑞普利单抗作为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S-SCLC)放化疗后未进展患者的巩固治疗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6月30日,再鼎医药和合作伙伴argenx宣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已经批准了同类首创的FcRn拮抗剂卫伟迦™(艾加莫德α注射液)的生物制品上市许可申请,与常规治疗药物联合,用于治疗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阳性的成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MG)患者。07七月7月3日,晟斯生物自主研发的I类创新药“注射用培重组人凝血因子IX-Fc融合蛋白”(代号:SS327)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即将在12岁以上青少年和成年血友病B患者(先天性九因子缺乏)中开展临床研究。7月4日,君实生物宣布与植恩生物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中国大陆地区对抗PCSK9单抗药物昂戈瑞西单抗(产品代号:JS002)进行商业化合作。7月17日,百奥泰在研药品BAT4706注射液联合BAT1308注射液治疗晚期实体瘤的临床试验申请获得CDE批准。7月25日,汉康生技(HanchorBio)宣布其自主研发的创新融合蛋白HCB101在中国台湾获得当地卫生福利部食品药物管理署(TFDA)授予的新药临床试验(IND)许可,即将开展多地区多中心的临床试验。此药将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及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7月26日,石药集团与马来西亚最大的上市综合性医药集团发马制药集团就mRNA疫苗及高端制剂领域的合作达成战略共识。7月31日,杭州尚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首个1类创新ADC药物注射用SG2918临床试验申请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受理,拟定适应症为恶性肿瘤。该项目是全球同靶点首个申报临床的ADC药物。7月31日,南京维立志博自主研发、拥有全球知识产权的1类新药抗GPRC5D/CD3双特异性抗体LBL-034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首次临床试验申请近期分别获得NMPA(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目前,国内外尚无靶向GPRC5D的抗体产品获批上市。7月31日,泽璟制药自研的首个三特异性抗体注射用ZG006(CD3×DLL3×DLL3)的IND申请获得CDE批准,其适应症为晚期实体瘤。08八月8月17日,石药集团附属公司Novarock Biotherapeutics Limited自主研发的CLDN6-CD137双特异性抗体药物NBL-028的IND申请已获FDA批准,可在美国开展用于治疗包括但不限于睾丸癌、卵巢癌、非小细胞肺癌及子宫内膜癌等CLDN6表达晚期肿瘤的临床试验。8月21日,石药集团分别与英硅智能(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晶泰科技有限公司在创新药研发人工智能(AI)领域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基于协议,石药集团将充分应用自身深厚的药物研发经验,结合英硅智能、晶泰科技在创新药研发领域领先的AI技术平台,聚焦于具有高度临床需求的战略品种,以AI辅助药物设计,提高新药筛选效率和成功率,共同推动本集团创新药物的研发。8月21日,合肥瀚科迈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于日前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本次融资由国元股权投资、国元创新投资、讯飞创投及深圳生众投资共同参与。本次所获资金将用于公司各在研管线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以加速推进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的开发和商业化。今年是COVID-19大流行趋于稳定后的第一年,人民生活逐渐走向正轨,经济也在缓慢但有力的复苏之中,而各抗体企业也依然在不断奋进、不断突破、不断超越,使抗体领域蓬勃发展,硕果累累。为促进抗体行业的交流与创新,2023年10月14-15日第六届金秋十月抗体产业发展大会如约而至。会议旨在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有助于推动抗体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会议内容时间:2023年10月14-15日地点:苏州(酒店定向通知)规模:600-800人主办单位:生物制品圈、抗体圈指导单位:康维讯生物、夏尔巴生物会议费用:免费FREE!(仅收取50元报名定金,含参会学习、茶歇、会议手册,定金概不退还),9月15日报名定金提高到100元,先到先得,报完即止,超过9月20日预登记将收取会议费!报名方式: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文章最底部“阅读原文”→ 填写表格 → 报名成功(报名志愿者,承担一定工作,请慎重考虑,免交定金)!组委会获得报名信息后,根据报名信息进行初筛,并进一步与报名者沟通确认,实现精准邀请。最终有机会进入大会微信群(严格审核通过)。日程安排更多嘉宾仍在邀请中。。。。。。第一届精彩回顾第二届精彩回顾第三届精彩回顾第四届精彩回顾第五届精彩回顾识别微信二维码,添加抗体圈小编,符合条件者即可加入抗体圈微信群!请注明:姓名+研究方向!本公众号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cbplib@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根据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公示信息,在刚刚过去的7月,又有许多1类新药在中国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其中有超70款新药为首次在中国获批临床。通过梳理发现,这些新药涵盖了单抗、双抗、纳米抗体、放射性核素疗法、反义寡核苷酸(ASO)疗法、CAR-T产品、基因治疗药物、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药物、siRNA药物、分子胶等等。本文将节选其中部分1类新药作介绍,仅供读者参阅(排名不分先后)。(向《医药观澜》微信号回复“7月”即可下载2023年7月首次在中国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的1类新药PDF文件)图片来源:123RF罗氏(Roche):RO7434656注射液作用机制:新型ASO疗法适应症:IgA肾病根据罗氏公开资料,RO7434656是一种新型反义寡核苷酸(ASO)疗法,拟开发治疗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该药可以降低炎症水平,保护原发性IgA肾病患者的肾脏免受长期损害。该产品正在海外开展治疗IgA肾病的3期临床研究。百济神州:BGB-24714胶囊作用机制:口服IAP拮抗剂适应症:恶性肿瘤根据百济神州公开资料,BGB-24714为一款在研的第二线粒体来源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激活剂(SMAC)模拟物,也是一款新型口服IAP拮抗剂。IAP是细胞凋亡的重要调控因子,它的高表达促进了肿瘤发生和肿瘤转移。SMAC模拟物是一类新型的细胞凋亡诱导剂,可以有效模拟由线粒体释放的第二信使SMAC产生的生物效应,即结合并中和凋亡蛋白抑制因子(IAP)。本次BGB-24714获批临床的适应症为恶性肿瘤,包括但不限于肺癌、食管癌、乳腺癌、卵巢癌、头颈鳞癌等。荣昌生物:RC148注射液作用机制:双抗适应症:实体瘤患者根据荣昌生物新闻稿,RC148是该公司自研的新型双特异性抗体,也是该公司首款获批临床的双抗。该药本次获批的是一项1期临床研究,入组人群主要为经标准治疗后疾病进展,或对标准治疗不耐受,或不存在标准治疗的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恶性实体肿瘤。翰森制药:HS-10518胶囊作用机制:GnRH受体拮抗剂适应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中重度疼痛等HS-10518(又被称为TU2670)是一种口服非肽类GnRH受体拮抗剂。翰森制药于2022年与TiumBio公司达成约1.7亿美元合作,从而获得中国的独家许可,开发并商业化TU2670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肌瘤及其它潜在适应症的治疗。该药本次在中国获批临床,拟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中重度疼痛、子宫肌瘤相关月经过多。信达生物:IBI354作用机制:靶向HER2的抗体偶联药物(ADC)适应症:晚期实体瘤根据信达生物公开资料,IBI354为一款注射用重组抗HER2单克隆抗体-喜树碱衍生物偶联物,本次获批临床的适应症为晚期实体瘤。根据ClinicalTrials官网,该药正在海外开展针对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实体瘤患者的1/2期临床研究。博锐生物:注射用BRY812作用机制:靶向LIV-1的ADC适应症:晚期恶性肿瘤根据博锐生物新闻稿,BRY812为该公司研发的靶向锌转运蛋白(LIV-1)的创新型ADC,拟定适应症为晚期恶性肿瘤。LIV-1是一种多次跨膜蛋白,与上皮-间质细胞转化有关,并在多种癌症中表达异常,对肿瘤的转移起到关键作用。BRY812通过CysLink不可逆化学偶联平台和高度稳定的连接子,将靶向LIV-1的抗体与小分子毒素偶联。该药在临床前研究中表现出明显的肿瘤生长抑制效果。福沃药业:FWD1802片作用机制:第三代口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降解剂适应症:乳腺癌根据福沃药业公开资料,FWD1802是第三代口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ER)降解剂(SERD),它兼具ER降解和拮抗的双重作用,具有较强的体内、体外药效,并且对于上一代用药后产生的突变同样有效。同时,该药在临床上可以采用更加便捷的口服用药。该产品获批临床的适应症为:ER+/HER2-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英矽智能/复星医药:ISM8207胶囊作用机制:靶向QPCTL的小分子抑制剂适应症:晚期恶性肿瘤根据英矽智能早先招股书资料,ISM8207胶囊(又称ISM004-1057D)是其与复星医药合作开发的靶向QPCTL(CD47-SIRPα轴的调节剂)的口服小分子抑制剂,用作癌症免疫治疗。QPCTL这一修饰是CD47与配体SIRPα相互作用所必需的,对CD47上焦谷氨酸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QPCTL抑制剂可模拟CD47抗体的治疗效果,通过阻断该信号来达到抗肿瘤效果。根据复星医药早先新闻稿介绍,ISM8207不仅具有较高的肿瘤渗透性,还能降低血液学毒副作用、避免抗原沉没,而这正是目前大多数CD47抗体药物较为常见的副作用。图片来源:123RF星浩澎博医药:XH-S003胶囊作用机制:补体系统小分子抑制剂适应症:肾小球疾病根据复星医药公告,XH-S003为其控股子公司星浩澎博医药自主研发的小分子抑制剂,拟用于治疗补体异常激活相关的疾病。该新药通过抑制补体系统的异常激活,进而抑制疾病病理表型中常见的补体蛋白复合物的生成。临床前研究显示,其可以显著降低因补体激活导致的炎性损伤,改善靶器官功能,且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该药本次获批临床,拟用于治疗IgA肾病等补体异常激活相关的肾小球疾病。赛神医药:SNP201注射液作用机制:α-突触核蛋白抑制剂适应症:帕金森病根据赛神医药早先新闻稿,SNP201注射液为一款α-突触核蛋白(帕金森病的关键驱动因素)抑制剂。赛神医药于2021年与礼来(Eli Lilly and Company)达成协议,在大中华区(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开发和商业化这款靶向抗体疗法。α-突触核蛋白是一种由140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它被认为参与调控突触活动和细胞内运输,与帕金森病有着密切关联的路易小体结构便是由α-突触核蛋白的异常纤维化聚集形成的。对于患者来说,降低该蛋白的水平有望延缓或停止帕金森病的病程进展。百极优棠:BPYT-01胶囊作用机制:口服小分子促肠GLP-1分泌剂适应症:2型糖尿病根据百极优棠新闻稿,BPYT-01为一款口服小分子促肠GLP-1分泌剂,由百极优棠、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合作开发。临床前研究结果表明,BPYT-01口服给药后选择性分布于肠道组织,通过全新作用机制直接促进肠L细胞分泌GLP-1,提高内源性GLP-1水平,显示出与多肽类GLP-1受体激动剂作用类似的作用。该药本次获批临床的适应症为2型糖尿病。宇耀生物:YY201片作用机制:双功能磷酸化位点靶向抑制剂适应症:晚期实体瘤和恶性血液肿瘤根据宇耀生物新闻稿,YY201片是该公司自主研发的STAT3双功能磷酸化位点靶向抑制剂,本次获批针对晚期实体瘤和复发难治性恶性血液肿瘤开展1期临床研究。STAT3(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为“难成药靶点”,其靶点界面相对平坦,无法提供小分子特异性结合的“口袋”结构。YY201具有纳摩尔级别活性,可与STAT3直接结合,抑制其Tyr705和Ser727双位点磷酸化,从而抑制STAT3功能和阻断下游信号传递,发挥抑制肿瘤作用。该药在多种体内模型中表现出显著的抗肿瘤作用,极低剂量下可致肿瘤完全消退。天泽云泰:VGM-R02b作用机制:基因替代疗法适应症:戊二酸血症I型根据天泽云泰公开资料,VGM-R02b用于治疗戊二酸血症I型(GA-I),为该公司基因替代疗法产品管线中的一员。该药属于儿童专用创新药,为防止婴幼儿及儿童期戊二酸血症造成严重或危及生命的疾病进展的潜在治疗方法。GA-I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神经代谢性疾病,会引起以神经系统为主的多脏器损害。GA-I多在婴幼儿期发病,常在感染、高蛋白饮食或预防接种等应激刺激后诱发急性脑病危象,通常危及生命。图片来源:123RF天玑济世:TJ0113胶囊作用机制:线粒体自噬诱导剂小分子化合物适应症:Alport综合征根据天玑济世新闻稿,TJ0113为该公司开发的线粒体自噬诱导剂小分子化合物,拟开发治疗Alport综合征。这是一种遗传性肾脏胶原病,基因突变导致肾小球基底膜病变,从而引起肾脏进行性病变。线粒体自噬是细胞中重要的线粒体质量控制过程,即细胞通过自噬机制选择性地包裹并降解线粒体,从而保持线粒体和细胞内稳态。研究表明,激活线粒体自噬可以通过清除受损的线粒体和维持线粒体稳态来逆转受伤肾脏和心脏的病理变化。艾美斐生物:IPG11406片作用机制:新型GPCR小分子拮抗剂适应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根据艾美斐生物新闻稿,IPG11406是一款新型GPCR小分子拮抗剂。相较于目前的治疗药物,IPG11406可以根除炎症部位的免疫细胞浸润,从而避免疾病反复发作。此外,该产品的安全窗口超过150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该药本次获批临床,针对的适应症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炎症性肠病等一系列疾病。普祺医药:PG-018片作用机制:JAK1抑制剂适应症:膜性肾病根据普祺医药新闻稿,PG-018是该公司研发的一款全新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在非临床研究中表现出良好的靶点特异性和对肾脏病变的显著修复作用,同时避免了非选择性JAK激酶抑制导致的毒副作用,安全性较高。普祺医药计划在临床研究中确证PG-018片治疗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膜性肾病又被称为膜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肾小球疾病。海正药业:HS329片作用机制:FXIa抑制剂适应症:血栓栓塞性疾病根据海正药业公告,HS329片是该公司研发的通过抑制FXIa来预防和治疗血栓事件的口服抗凝剂,拟用于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公开资料显示,凝血因子XIa(FXIa)抑制剂能够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病率而对出血并没有明显影响,是一种新型的抗血栓药物。晟斯生物:注射用培重组人凝血因子IX-Fc融合蛋白作用机制:长效重组九因子适应症:血友病B根据晟斯生物新闻稿,注射用培重组人凝血因子IX-Fc融合蛋白(SS327)是一款长效重组九因子,通过独创的PEG融合与Fc融合技术,大幅延长了九因子的体内半衰期。该产品本次获批临床,即将在12岁以上青少年和成年血友病B(先天性凝血因子IX缺乏症)患者中开展临床研究,用于患者控制出血和常规预防。图片来源:123RF上海医药:SPH7050颗粒作用机制:肠道限制性的免疫调节剂适应症:溃疡性结肠炎根据上海医药公告介绍,SPH7050颗粒(又称I039)是其自主研发的一款肠道限制性的免疫调节剂,能抑制胃肠道的炎症反应和激活胃肠道的调节反应。临床前研究显示该药能改善肠炎动物模型的肠道炎症的症状。该药本次获批临床的适应症为溃疡性结肠炎。恒润达生:HR010作用机制:抗人CD70 CAR-T产品适应症:晚期/转移性肾癌根据恒润达生新闻稿,HR010是该公司首个获批临床的实体瘤CAR-T细胞治疗药物,为一款抗人CD70 T细胞注射液,拟开发治疗晚期/转移性肾癌。恒润达生通过纳米抗体库筛选的全新CD70抗体序列,优化并验证了HR010的CAR结构和功能。在动物模型上,HR010已显示出良好的药效,达到完全清除肿瘤的效果。先博生物:靶向CD19的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的NK细胞注射液作用机制:通用型NK细胞治疗产品适应症:大B细胞淋巴瘤根据先博生物新闻稿,本次获批临床的产品为该公司自主研发的通用型NK细胞治疗产品,采用了创新设计的CAR结构,临床前研究中展示出了优效的抗肿瘤活性。在前期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IT)中,最长获益的患者已实现超过1年的完全缓解。舒泰神:STSA-1201皮下注射液作用机制:抗TSLP单抗适应症:哮喘根据舒泰神公告,STSA-1201皮下注射液由该公司自主研发,是一种靶向人TSLP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可通过特异性结合并阻断TSLP与其受体的结合,阻断其生物学功能,如树突细胞的激活、Th2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释放、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IgE的产生,以及气道高反应等,从而达到治疗哮喘的目的。该产品获批临床的适应症为哮喘。倍特药业:BPR-101胶囊作用机制:阴道用微生态活菌制剂适应症:细菌性阴道病根据倍特药业新闻稿,BPR-101是该公司首个获批临床试验的生物药,拟用于治疗细菌性阴道病。BPR-101属于阴道用微生态活菌制剂,采用乳杆菌及其代谢物的复方制剂,预期在临床上可以快速杀灭病原微生物,为患者本底乳杆菌腾出生长空间,促进其增殖恢复到健康状态;若患者已经缺失该益生菌,BPR-101的活菌亦可快速补充,达到恢复健康阴道微生态,实现治疗目的。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致本医药:ZB-001干混悬剂作用机制:细菌拓扑异构酶抑制剂适应症:单纯性淋病根据致本医药新闻稿,ZB-001是该公司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联合研发的新型抗菌药物,拟用于治疗单纯性淋病等多种细菌感染疾病。ZB-001是新结构、新机制的细菌拓扑异构酶抑制剂。临床前研究表明,该产品抗菌谱覆盖敏感、耐药的淋球菌和几乎所有主要的革兰氏阳性致病菌,以及苛养的革兰氏阴性菌。此外,该产品杀菌作用呈现浓度依赖特征,在药效动力学上表现较好,对单纯性淋病适应症有可能实现较低剂量单次口服“治愈”。图片来源:123RF阿斯利康(AstraZeneca):AZD5863、eplontersen注射液作用机制:CLDN18.2 x CD3双特异性抗体、ASO疗法适应症:实体瘤、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心肌病AZD5863(HBM7022)是一款CLDN18.2 x CD3双特异性抗体,为阿斯利康以3.5亿美元合作引进自和铂医药。该产品采用二价高亲和力抗CLDN18.2和单价低亲和力抗CD3的结构,在保证高杀伤活性的同时,降低了产生细胞因子风暴的风险。本次该药获批临床的适应症为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Eplontersen注射液为阿斯利康超35亿美元合作开发的一款反义寡核苷酸(ASO)疗法。它被设计为一月一次,可由患者自己皮下注射,可抑制转甲状腺素蛋白(TTR)的生产。该药本次获批临床的适应症为治疗遗传型和野生型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心肌病(ATTR-CM)成人患者。赛诺菲(Sanofi):注射用SAR444200作用机制:抗GPC3/TCR纳米抗体适应症:GPC3阳性晚期实体瘤SAR444200是赛诺菲基于Nanobody技术开发的一款抗GPC3/TCR纳米抗体(VHH)。据赛诺菲官网介绍,大多数抗体只能结合到一个靶标上,然而通过连接Nanobody分子片段,就像串珠一样,可以创建新的化合物(称为“多价”纳米体分子),可一次结合多个不同的靶点。本次该药在中国获批临床,拟开发适应症为GPC3阳性晚期实体瘤。葛兰素史克(GSK):GSK3858279注射液作用机制:抗CCL17抗体适应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痛、膝骨关节炎所致的中度至重度疼痛葛兰素史克GSK3858279注射液获批临床,拟适用于成人慢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痛(DPNP)以及成人膝骨关节炎所致的中度至重度疼痛。公开资料显示,这是GSK在研的一款抗CCL17抗体。CCL17是一种趋化因子,它通过激活其受体CCR4,可能引起炎症细胞和免疫细胞的聚集,释放炎症介质,从而导致神经损伤和疼痛感受的增加。曙方医药、Santhera公司:vamorolone口服混悬液作用机制:创新类固醇药物适应症:杜氏肌营养不良公开资料显示,vamorolone口服混悬液是曙方医药1.24亿美元自Santhera Pharmaceuticals引进的一款罕见病新药。这是一种创新类固醇药物,能够选择性地激活类固醇的某些信号通路,在引发抗炎症效果的同时,具有一定潜力避免传统类固醇所带来的安全性顾虑与副作用。该药本次在中国获批临床,拟开发治疗2岁及以上患者的杜氏肌营养不良(DMD)。该药已在美国递交用于治疗DMD的新药上市申请。Bellus Health公司:BLU-5937片作用机制:P2X3受体拮抗剂适应症:难治性慢性咳嗽BLU-5937(camlipixant)是Bellus Health公司研发的一款选择性口服P2X3受体拮抗剂,葛兰素史克于今年6月以总额约为20亿美元完成对Bellus Health的收购,从而囊获这款在研疗法。P2X3受体拮抗剂通过拮抗位于初级传入神经的P2X3受体,降低传入神经兴奋性以抑制咳嗽,并有望在没有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的情况下实现镇咳的效果。该药本次获批临床的适应症为难治性慢性咳嗽。除了上述产品,还有其它1类新药也在中国首次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比如:英矽智能“合成致死”新靶点药物USP1小分子抑制剂、信念医药AAV基因治疗药物、沙砾生物表达膜结合细胞因子的基因编辑型TIL产品、启函生物基因编辑iPSC来源的细胞治疗产品、邦耀生物通用型异体CAR-T制剂、迈威生物分别靶向Trop-2以及B7-H3的ADC产品、康弘药业抗抑郁症新药GABAA受体正向变构调节剂、先声药业自身免疫候选药物IL-2突变融合蛋白、贝达药业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伏罗尼布的新型玻璃体内植入剂、晶核生物靶向PSMA的放射性核素疗法等等。限于篇幅,本文不再一一介绍。希望这些在研疗法后续进展顺利,早日惠及患者。向《医药观澜》微信号回复“7月”,即可下载2023年7月首次在中国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的1类新药PDF文件。参考资料:[1]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Retrieved July 31,2023, From https://www.cde.org.cn/main/xxgk/listpage/4b5255eb0a84820cef4ca3e8b6bbe20c[2]各公司官网及公开资料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医药观澜」微信公众号留言联系我们。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100 项与 培重组人凝血因子IX-Fc融合蛋白(晟斯生物) 相关的药物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