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策略助力下一代心血管代谢与肥胖治疗新突破 | 药时代直播间正文共: 2985字 3图预计阅读时间: 8分钟2025年AACR大会来临,值得关注的10大亮点2025年4月25日至30日,全球肿瘤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之一——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将在芝加哥盛大召开。这场盛会汇聚了全球顶尖的科研成果和创新药物,是癌症研究领域的风向标。来自中国的创新药企业更是阵容庞大,111家中国药企携246款创新药产品参加,其中ADC就有86款,占比35%。这些数字都创下历史新纪录!从今天开始,药时代将做系列分析报道,欢迎感兴趣的朋友们关注、批评指正!本次盛会以下10大亮点不容错过:1. 中国创新药集中亮相2025年的AACR大会将见证中国创新药的集中爆发,246款来自中国的创新药将在大会上亮相,其中ADC药物接86款,占比35%。这些数字来自AACR官网已经披露的regular abstract,还不包括late-breaking abstract中的信息。这一现象不仅展示了中国药企在创新药物研发领域的强劲实力,也标志着中国在全球生物医药版图中的地位正在迅速崛起。近年来,中国药企在ADC药物研发上投入巨大,从靶点选择到偶联技术,再到临床试验设计,都展现出极高的创新性和专业性。这些药物的集中展示,不仅是对国内研发实力的肯定,也为全球癌症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随着中国药企的国际化步伐加快,这些创新药物有望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为全球患者带来新的希望。2. ADC药物创新浪潮中国药企在ADC领域的创新尤为突出,双抗ADC、双毒素ADC等新型药物形式不断涌现。例如,康弘药业的KH815成为全球首款进入临床阶段的双毒素ADC新药,这一突破性进展为ADC药物的研发开辟了新的方向。双毒素ADC通过结合两种不同的毒素分子,能够同时作用于肿瘤细胞的不同靶点,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并降低耐药性。此外,ADC药物的偶联技术也在不断优化,从传统的化学偶联到新兴的酶催化偶联,这些技术的进步使得药物的稳定性和均一性得到了显著提升。随着ADC药物研发的深入,其在实体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为癌症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3. 热门靶点聚焦消化道肿瘤靶点CDH17成为本届AACR大会的焦点之一,10款相关ADC药物将在大会上亮相,包括来自博奥信、华东医药、乐普生物等企业的创新产品。CDH17作为一种在消化道肿瘤中高表达的细胞黏附分子,为ADC药物提供了理想的靶点。通过精准靶向CDH17,ADC药物能够高效地将毒素分子递送到肿瘤细胞内部,从而实现对肿瘤的精准打击。这些药物的临床前和早期临床数据表明,它们在治疗胃癌、结直肠癌等消化道肿瘤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随着研究的深入,CDH17有望成为消化道肿瘤治疗的新标准,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生存获益。4. 双抗与多抗的突破复宏汉霖将在AACR 2025大会上展示其抗PD-L1和抗VEGF双靶点的双特异性抗体HLX37,以及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的ADC技术平台。双抗和多抗药物的开发是当前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热点之一,它们能够同时作用于多个靶点,从而增强免疫系统的抗肿瘤活性。HLX37通过同时阻断PD-L1和VEGF信号通路,不仅能够激活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还能改善肿瘤微环境,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达到协同抗肿瘤的效果。此外,复宏汉霖的ADC技术平台也备受关注,该平台通过优化抗体设计和偶联工艺,提高了ADC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这些创新成果的展示,将为肿瘤治疗带来新的希望和选择。5. 非内吞ADC的创新宜联生物开发的非内吞ADC靶向游离靶标VEGF,通过肿瘤微环境特异性酶释放毒素,为ADC药物的应用打开了新的空间。传统的ADC药物通常需要肿瘤细胞内吞才能发挥作用,但非内吞ADC的出现突破了这一限制。通过设计能够与游离靶标结合的抗体,并利用肿瘤微环境中的特异性酶触发毒素释放,非内吞ADC能够在肿瘤细胞外直接发挥作用。这种创新机制不仅拓宽了ADC药物的靶点选择范围,还提高了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宜联生物的这一研究成果为ADC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望在未来的肿瘤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6. TCE-ADC的全新设计维立志博的DLL3/CD3 ADC新药LBL-058在AACR 2025大会上备受关注。该药物通过结合DLL3和CD3双靶点,实现了T细胞杀伤与payload细胞毒杀伤效应的协同作用,为突破实体瘤提供了全新思路。DLL3作为一种在小细胞肺癌等多种实体瘤中高表达的蛋白,是治疗实体瘤的理想靶点。LBL-058通过将T细胞招募到肿瘤细胞周围,并释放毒素分子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从而实现了双重抗肿瘤机制。这种创新设计不仅提高了药物的疗效,还降低了对正常组织的毒性。随着研究的深入,LBL-058有望成为治疗小细胞肺癌等实体瘤的突破性药物,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7. 国产ADC的全球化潜力基石药业的CS5006(靶向ITGB4的ADC)在非小细胞肺癌等实体瘤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临床前研究数据将在AACR 2025大会上公布。ITGB4作为一种在多种实体瘤中高表达的蛋白,为ADC药物提供了理想的靶点。CS5006通过精准靶向ITGB4,将毒素分子高效递送到肿瘤细胞内部,从而实现对肿瘤的精准打击。临床前研究数据表明,该药物在多种实体瘤模型中展现了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和良好的安全性。随着基石药业的国际化布局加速,CS5006有望在全球市场上获得认可,为全球癌症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8. 创新药投资热潮AACR大会的召开引发了创新药投资热潮,相关股票表现强劲。信达生物、恒瑞医药等企业的研究成果备受关注,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目光。创新药研发一直是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资热点,而AACR大会作为全球肿瘤研究领域的风向标,更是为投资者提供了了解行业前沿动态的绝佳机会。在本届大会上,众多创新药企将展示其最新的研发成果和临床数据,这些数据不仅能够反映企业的研发实力,也为投资者提供了评估企业价值的重要依据。随着创新药市场的不断扩大,投资者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度将持续升温,为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9. 临床试验的最新进展多项临床试验的最新结果将在AACR 2025大会上公布.例如JS107(靶向CLDN18.2的ADC)的I期研究数据,以及SHR-A1811在HER2突变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更新结果。JS107作为一种靶向CLDN18.2的ADC药物,在胃癌和胰腺癌等实体瘤的治疗中展现了显著的疗效。其I期临床试验数据将为后续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SHR-A1811则在HER2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其更新的临床数据将进一步验证该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这些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布,不仅为相关药物的研发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10. 中国药企的国际化布局随着AACR大会的召开,中国药企的国际化布局进一步加速。通过展示创新药物和技术平台,中国企业有望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近年来,中国药企在创新药物研发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研发实力显著提升。从靶点选择到药物设计,再到临床试验,中国药企已经具备了与国际巨头竞争的能力。通过参与AACR等国际学术盛会,中国药企不仅能够展示其最新的研发成果,还能与全球顶尖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这种国际化布局将有助于中国药企在全球市场上获得更多的认可和支持,为全球患者提供更多优质的治疗方案。结语2025年AACR大会不仅是全球癌症研究领域的盛会,更是中国创新药企展示实力、走向世界的舞台。从ADC药物到双抗、多抗,从热门靶点到全新机制,中国药企的创新成果正在引领全球抗癌药物研发的新方向。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场科学盛宴,见证更多突破与希望!关注药时代,共创新未来!再爆发!中国创新药牛市开启参考资料:AACR官网超200款中国创新药亮相AACR:又是一份授权出海的扫货清单AACR年会透露出的小分子肿瘤学药物前景AACR之后,又会有多少BD交易产生?AACR速报:多家公司发布KRAS抑制剂的癌症治疗临床前实验数据AACR速递 | 国产PD-(L)1药物“百花齐放”BioVerse episode 08:Recap of AACR2024 | 药时代直播间自主研发新高度!德琪医药四项研究成果于AACR 2024重磅公布泰励生物将在 AACR 2024 展示已获 FDA IND 批准的 KRAS G12D 抑制剂 TSN1611 临床前研究结果2024 AACR:国产双抗ADC有哪些最新看点?2023AACR | 降低44%!K药联合mRNA个体化癌症疫苗取得新进展其它药时代文章、短视频其它公开资料图片来源:AACR官网NewCo大火!全球顶级VC公司“淘宝”中国创新药!来看看都有谁?~~2025-04-05 寻找下一个代谢病创新药突破者!「星起点」大赛招募开启2025-04-03 临床策略助力下一代心血管代谢与肥胖治疗新突破 | 药时代直播间2025-04-03 再爆发!中国创新药牛市开启2025-04-02 罗氏AD大药“复燃”2025-03-28 国产初创Biotech与拜耳达成出海协议,合成致死领域起风云!2025-03-27 Biotech没钱开展III期临床试验怎么办?关门大吉!2025-03-26 FDA大地震2025:樱花季的裁员信与全球药企的关税突围战2025-04-04 版权声明/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不提供任何商用、医用、投资用建议。文中图片、视频、字体、音乐等素材或为药时代购买的授权正版作品,或来自微信公共图片库,或取自公司官网/网络,部分素材根据CC0协议使用,版权归拥有者,药时代尽力注明来源。如有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衷心感谢!药时代官方网站:www.drugtimes.cn联系方式:电话:13651980212微信:27674131邮箱:contact@drugtimes.cn点击这里,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