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项与 阿柏西普生物类似药(景泽生物) 相关的临床试验一项随机、双盲、平行、阳性对照,比对 JZB05 和阿柏西普在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特征的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
主要目的:
比较在DME患者中玻璃体腔注射JZB05注射液和阿柏西普眼内注射溶液(EYLEA®)的临床有效性的相似性。
临床有效性的相似性评价基于:给予JZB05和EYLEA®后第8周采用ETDRS视力表测得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较基线改善的字母数。
/ Active, not recruiting临床1期 一项随机、双盲、平行两组、阳性对照,比对JZB05和阿柏西普在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中的安全性、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I期临床试验
主要目的:
1、比较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玻璃体腔单次注射JZB05和阿柏西普的临床安全性。
2、比较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玻璃体腔单次注射JZB05和阿柏西普的系统药代动力学(PK)特征;
次要目的:
探索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玻璃体腔单次注射JZB05后的初步疗效。
100 项与 阿柏西普生物类似药(景泽生物) 相关的临床结果
100 项与 阿柏西普生物类似药(景泽生物) 相关的转化医学
100 项与 阿柏西普生物类似药(景泽生物) 相关的专利(医药)
3
项与 阿柏西普生物类似药(景泽生物) 相关的新闻(医药)今年以来,A股创新药企赴港上市迎来热潮。迈威生物最新公告显示,“为满足公司经营发展的资金需求”和“提升国际化水平”,计划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目前具体细节尚未确定。
当晚,公司发布了另一则公告,宣布迈威生物计划与重庆高新区管委会、“大健康基金”签订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共同出资建设迈威生物的骨健康创新药项目,预计总投资额为20亿元人民币。该项目将依托西部(重庆)科学城生物药CDMO先进制造基地,使用约3500平方米的厂房/楼宇,专注于骨健康领域。
12月16日,迈威生物在披露两项重要举措后股价大跌,大幅收跌6.65%。
交易行情显示,迈威生物12月16日平盘开盘,开盘价为22.7元/股,开盘后股价迅速下挫,盘中一度跌逾8%,随后迈威生物股价呈震荡走势,最终收于21.19元/股,收跌6.65%。
股价大跌的原因,外界猜测,可能是因为当前创新药行业面临诸多挑战,迈威生物虽然在进行一系列的积极布局,但是公司尚未跨入盈利的门槛。
与此同时,巨额的研发投入,也导致公司上市以来货币资金储备持续缩水,整体市场情绪较为谨慎,投资者对创新药企的投资决策更加审慎。
此次迈威生物官宣赴港,也赶上了A股上市公司赴港二次上市的大潮。除迈威生物外,年内已有康乐卫士、百利天恒、恒瑞医药等多家生物医药公司官宣赴港IPO。
3款商业化产品提供收入来源
迈威生物是一家全产业链布局的创新型生物制药公司,聚焦于肿瘤和年龄相关疾病,涉及肿瘤、自身免疫、骨疾病、眼科、血液、感染等治疗领域。现有 15 个品种处于不同阶段,包括 11 个创新品种和 4 个生物类似药,其中 3 个品种上市,1 个品种药品上市许可申请已获受理,3 个品种处于关键注册临床试验阶段。
迈威生物于2022年1月18日登陆科创板,募集资金净额为33.03亿元,目前还是一家尚未实现盈利的标“U”企业。
事实上,迈威生物目前已经有3款商业化产品为公司提供收入来源,包括与君实生物合作开发并在2022年获批上市的阿达木单抗(9MW0113,君迈康),以及随后在2023年及2024年陆续获批的两款地舒单抗(9MW0311,迈利舒和9MW0321,迈卫健)。
除了已经获批上市的产品之外,迈威生物另有3款在研重要产品正在快速推进,或许有望在未来成为收入的新来源,包括8MW0511、9MW0813以及9MW2821。
其中,8MW0511是迈威生物自研的1类创新长效升白药,该产品的新药申请已经在2023年12月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预计将在2025年获批上市。8MW0511可用于治疗肺癌、乳腺癌、尿路上皮癌、宫颈癌、食管癌等领域的患者,而且还能与适用于骨巨细胞瘤适应症的地舒单抗(迈卫健)形成协同效应。
9MW0813是一款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适应症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和新生血管性(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其与原研药艾力雅的头对头比较临床III期研究已于2024年8月完成,预计年底前后获得研究数据。迈威生物计划在2025年递交该产品的上市申请。
相比之下,9MW2821属于迈威生物在研产品之中的重中之重,该产品为靶向Nectin-4的抗体偶联药物(ADC),目前同步开展的管线超过6个,适应症包括尿路上皮癌、宫颈癌、食管癌、乳腺癌等。
今年7月,随着9MW2821用于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ectin-4阳性三阴性乳腺癌的适应症获得FDA授予快速通道认定,该产品目前已获得FDA授予3项快速通道认定,另外两项分别是治疗晚期、复发或转移性食管鳞癌,既往接受过含铂化疗方案治疗失败的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
截至2024年9月底,9MW2821已获准启动2项III期关键注册临床研究,分别用于治疗宫颈癌和联合PD-1单抗一线治疗尿路上皮癌。
面临扭亏难题 业绩压力下寻求出路
不管是筹划赴港上市,还是重金投建骨健康创新药项目,或是迈威生物在业绩压力下作出的重要尝试。
虽然目前已经有3款商业化产品为公司贡献收入,但迈威生物的净利仍处于持续亏损状态,今年前三季度净利出现增亏。
迈威生物于2022年正式登陆科创板时,曾募得资金总额34.77亿元,扣除各项费用后募资净额为33.03亿元,较原先计划募资超募3.23亿元。
从实际募资金额来看,迈威生物的表现已经“跑赢”绝大部分在科创板上市的医药企业。随着募资到账,迈威生物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由2022年年初的9354.46万元飙升至当年年底的24.90亿元。
财务数据显示,2022—2023年,迈威生物实现的营业收入约为0.28亿元、1.28亿元;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约为-9.55亿元、-10.53亿元。今年前三季度,迈威生物实现的营业收入约为1.41亿元,同比增长41.79%;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约为-6.94亿元,同比下降3.09%。
根据迈威生物2024年半年报,公司拥有15个处于临床或上市阶段的核心品种,包括11个创新药、4个生物类似药,覆盖肿瘤、免疫、骨疾病、眼科、血液等多个重大疾病治疗领域。其中,已上市品种3个,处于上市许可审评阶段品种1个,处于III期关键注册临床阶段品种3个,处于其他不同临床阶段品种8个。
截至2024年9月底,迈威生物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5.98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11.66%。
结合运营现状,可以预见迈威生物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面临入不敷出的局面。
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赴港上市队伍持续扩容。年内,美的集团、龙蟠科技、顺丰控股三家公司先后登陆港交所。而在美的集团之前,上一家A股上市公司在港上市还要追溯到2023年1月的亿华通。
今年以来A股biotech密集赴港
2024年以来A+H迅速升温,离不开政策方面的支持。
早在今年4月,中国证监会就曾发布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其中之一就是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今年10月,香港证监会和港交所发布联合声明,称将优化审批流程时间表。声明称,对于已于A股上市的公司,若符合相应的条件可以按照快速审批时间表进行审批。
在此背景下,A股上市公司赴港二次上市案例明显增多。除已经上市的美的集团、龙蟠科技、顺丰控股外,还有均胜电子、安井食品、盛新锂能、赤峰黄金等公司官宣将赴港上市或已经正式递表港交所。
与此同时,多家生物医药公司也抛出了赴港上市计划。今年1月及7月,康乐卫士、百利天恒先后递表港交所。12月9日,恒瑞医药也官宣将在港交所上市。与迈威生物类似,上述公司也表示将通过赴港上市夯实资金储备、推进国际化业务发展等。
据蓝鲸新闻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君实生物、药明康德、百济神州、白云山等19家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实现了A、H两地同时上市。但上一家A股上市公司在港上市,还要追溯到2021年的凯莱英。若未来康乐卫士、百利天恒、恒瑞医药、迈威生物等公司的上市进程顺利推进,A+H生物医药公司数量或将突破20家。
结语
业内分析指出,国内创新药企拟赴港上市对于国际资金而言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便于国际资金更直接地参与投资。创新药企赴港上市也不仅仅是为了融资,也为了获取一个国际化的资本平台,更有利于创新药企的国际化战略落地执行。
而对于迈威生物此次赴港,投资者之所以不看好,更主要或是因为该公司管理层“烧钱太快”,业绩兑现未达预期。对于投资者而言,迈威生物的H股上市及骨健康创新药项目的投资带来了较大挑战。
免责声明: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关于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公众号发布的各类文章重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删除。
联系我们
ABC 2025
展位火热预定中!
扫码立即咨询
电话:13816031174
(同微信)
赞助形式包括但不仅限于演讲席位、会场展位、会刊彩页、晚宴赞助、会议用品宣传等。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咨询更多精彩
7 月 16 日,欧康维视宣布抗 VEGF 药物 OT-702(阿柏西普眼内注射溶液,博安生物:BA9101)上市申请获 NMPA 受理,拟用于治疗成人新生血管(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及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
OT-702 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 和 VEGFR-2)的关键区域与人类免疫球蛋白 IgG1 的片段融合构成。这种独特的结构设计使得 OT-702 能够与 VEGF 家族的多种成员形成更广泛的结合,从而有效地阻断血管新生。
在针对 OT-702 治疗 nAMD 的 Ⅲ 期、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中,治疗组与对照组(原研药物)在治疗的 4、8、12、16、20 和 24 周时点上,利用 ETDRS 视力表测得的「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相比基线均展现了显著并具有临床意义的改善。这些结果不仅验证了 OT-702 的疗效与原研药物高度可比,还显示了其起效迅速并持久的特点。
在我国,由于人口老龄化和糖尿病患病率的不断上升,nAMD 和 DME 等视网膜疾病的患病率显著增高。此外,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也导致视网膜疾病患病率的持续攀升。基于这些背景,中国市场对眼部抗新生血管药物的需求巨大,市场广阔。
OT-702 是拜耳医药艾力雅的生物类似药。当前,除 nAMD 以及 DME 外,此原研药物已在全球范围内获批用于治疗一系列严重眼科疾病,包括视网膜静脉阻塞后黄斑水肿(RVO)、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mCNV)以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
截至目前,除了 OT-702,阿柏西普在全球还有超过二十款生物类似药,国内参与的药企包括齐鲁制药、景泽生物、迈威生物、三叶草生物制药、植恩生物以及泰德制药。值得注意的是,齐鲁制药的 QL1207 已于 2023 年 12 月 13 日正式获批上市,成为首款国产阿柏西普生物类似药。另外迈威生物的 9MW0813 和景泽生物的 JZB05 也都相继在 2021 年 10 月和 2023 年 9 月进入 Ⅲ 期临床试验。
2020 年 10 月,博安生物与欧康维视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推动 OT-702 在中国的 Ⅲ 期临床试验,并授予欧康维视在中国大陆的独家推广及商业化权利。通过利用欧康维视在眼科领域的优势和专长,这一合作旨在加速 OT-702 惠及更多眼科疾病患者。
OT-702的医药交易截图来自:Insight 数据库官网
欧康维视首席执行官刘晔在谈及此次 OT-702 上市申请获受理时表示,这次合作展示了与博安生物在完成 Ⅲ 期临床试验方面的高效合作。他强调公司将全力支持产品的注册申报工作,并期待 OT-702 能尽快获批上市,以填补公司在眼底抗 VEGF 药物领域的空白。另外公司还将利用自身的眼科平台优势和广泛的商业化渠道,为更多患者带来这一优质药物。
博安生物首席运营官兼研发总裁窦昌林博士也表达了对产品前景的期待。他指出,作为一款生物类似药,OT-702 将极大地丰富公司的商业化产品矩阵,并为广泛的眼科疾病患者群体带来实质性的好处。
封面来源:企业 Logo
免责声明:本文仅作信息分享,不代表 Insight 立场和观点,也不作治疗方案推荐和介绍。如有需求,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
PR 稿对接:微信 insightxb
投稿:微信 insightxb;邮箱 insight@dxy.cn
多样化功能、可溯源数据……
Insight 数据库网页版等你体验
点击阅读原文,立刻解锁!
在十年前,中国Biotech起步阶段,政策还未到位,资金是个大问题。彼时,如何迅速产生营收以支撑创新药研发是所有Biotech经营中最重要的考量,于是生物类似药几乎成为那一时期成立的Biotech一致的选择。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众多原研药专利到期之际,那一批Biotech的生物类似药便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一拥而上。迈威生物也是这批Biotech中的一员,不过在后续的创新管线中,迈威生物正在走出一条差异化道路。来源:官网商业化元年4月7日,迈威生物发布最新年报,2022年,其总营收为2772.8,1万元,同比增长70.88%;净利润亏损9.55亿元;归母扣非净利润亏损9.67亿元。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是迈威生物的商业化元年,目前已有2个产品获批上市。迈威生物2022年营收数据来源:2022年年报从迈威生物的研发管线和发展策略看,走得依然是以生物类似药为切入点,继而发展创新药的路线。这一路线的典型成功代表为复宏汉霖,其余还有博安生物、百奥泰等。这一路线的确“稳妥”。一方面,由于并不需要创新,类似药的研发难度要小很多;另一方面,由于几大重磅单抗专利刚刚到期,有着巨大的可替代市场,并且国内类似药刚刚起步,尚处蓝海。迈威生物的首款商业化产品为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商品名:君迈康),于2022年3月获批上市,其后于2022年11月用于治疗克罗恩病、葡萄膜炎、多关节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儿童斑块状银屑病、儿童克罗恩病适应症的补充申请再次获批。得益于前期市场预热及网络布局,迈威生物厚积薄发,获批当月便出库开票996万元。2022年,君迈康已取得全国挂网省份18个,实现医院准入105家的优异成绩,累计发货20696支。君迈康目前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为君实生物,根据相关协议,迈威生物负责产品的市场推广并先行垫付推广费用,截至年报披露时,已经收到君实生物相关结算款3109.86万元。阿达木单抗的原研药是大名鼎鼎的“药王”修美乐,从2012年起蝉联全球最畅销药物的宝座十年之久。修美乐于2010年在中国获批上市,但却卖得不好。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其在国内获批的适应症远少于欧美国家;二是长期未进入医保目录。2019年,修美乐价格由7600元/支下调至3160元/支,在当年年底的国家医保谈判中,修美乐再次降价59%,终于以1290元/支挺进医保。修美乐主动降价原因主要为专利到期竞品上市所致。2017年修美乐专利在中国到期,国内多家药企在第一时间就开始申报上市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在2019年医保谈判的前半个月,百奥泰研制的国内第一个阿达木单抗注射液(格乐立)上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及银屑病3个适应症。格乐立一问世,就拉开架势准备与修美乐大打价格战。自此之后,国产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接二连三获批,君迈康为第6款国产产品。不过这么多国产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上市,被集采的可能性大幅度增加,君迈康的商业化得再加把劲,赶在集采之前迅速占领市场。据迈威生物预测,其预计年内将新增医院准入超过200家,实现销售君迈康约25万支,达成销售收入约2.5亿元。来源:2022年年报迈威生物第二款获批上市的产品为地舒单抗生物类似药(商品名:迈利舒),于2023年3月的最后一天获批,适应症为用于骨折高风险的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地舒单抗是国际上一线广谱类抗骨折风险药物,能够阻断RANKL激活破骨细胞及其前体表面的受体RANK,阻断RANKL/RANK相互作用可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功能和存活,从而减少骨吸收,增加骨皮质和骨小梁的骨量和强度。地舒单抗的原研药为安进公司的普罗力,2010年在美国和欧盟获批上市,于2020年进入中国。普罗力在2022年的全球销售额为36.28亿美元。据预测,用于骨质疏松症的地舒单抗在中国的市场规模预期于2030年将达78亿元,迈利舒为国产第2款地舒单抗生物类似药,拥有较大的先发优势。迈威生物预测,2023年内迈利舒预计可实现医院准入超过200家,实现销售不低于30万支,销售金额不低于1.8亿。另外,迈威生物的地舒单抗(120mg)9MW0321也已经递交上市申请,用于实体肿瘤骨转移、多发性骨髓瘤以及骨巨细胞瘤,预计于2023年第三季度获批。来源:2022年年报生物类似药终究不是归途,这是行业内的共识,为此,迈威生物不惜花重金打造了一条亮点十足的研发管线,在过去的一年里,进展也较为顺利。丰富且极具差异化管线截至目前,迈威生物现有分别处于不同研发阶段的核心在研品种12个,包括10个创新药,2个生物类似药,覆盖自身免疫、肿瘤、代谢、眼科、感染等多个治疗领域。2022年研发费用投入7.59亿元,同比增长21.86%,与国内同行业Biotech相比,力度较大。技术平台方面,围绕源头创新的需求,迈威生物在抗体药物发现领域利用长期积累的特色技术构建了四个主要技术平台,既有自动化高通量杂交瘤抗体新分子发现平台、高效B淋巴细胞筛选平台等共享平台,又有ADC药物开发平台、双特异性/双功能抗体开发平台,各自或同时应用于不同的研发品种,发挥协同作用。迈威生物研发管线来源:2022年年报8MW05118MW0511为一款新一代长效G-CSF的注射用重组(酵母分泌型)人血清白蛋白-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融合蛋白,适应症为用于防治骨髓抑制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及骨髓衰竭患者的白细胞低下症。2021年3月,迈威生物将8MW0511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商业化权益License-out给了扬子江药业,已收到支付的款项1.33亿元。目前,8MW0511已完成Ⅲ期临床共496例受试者的入组、随访、数据清理和数据库锁库,正推进上市许可申请准备工作。9MW02119MW0211为一款作用靶点为VEGF的创新单克隆抗体,适应症为新生血管性(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该在研产品是基于兔单克隆抗体及人源化改构技术获得的重组抗VEGF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已有研究数据表明,与传统鼠源单抗相比,兔源单抗具备更高的亲和力。目前,9MW0211正处于II/III期临床研究第一阶段入组,推进至III期临床启动阶段。9MW08139MW0813为一款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是阿柏西普(艾力雅)的生物类似药,适应症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和新生血管性(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9MW0813具有与9MW0211相同的作用机理和机制,差异在于9MW0211与VEGF-A结合具有特异性和高亲和力,9MW0813则可与VEGF-A和PlGF结合,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在与新生血管相关的眼部疾病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互补性。9MW0813目前正处于III期临床研究受试者入组阶段。除了上述这三款推进至III期的在研项目外,在较早期的管线中,迈威生物还有几款在全球范围内都颇具竞争力的产品。9MW28219MW2821为国内首款、全球第二款进入临床的靶向Nectin-4 ADC药物。在9MW2821的II期临床研究推荐剂量(RP2D)下:至少完成1次肿瘤评估的尿路上皮癌受试者共12例,其客观缓解率(ORR)为50%,疾病控制率(DCR)为100%;此外,至少完成1次肿瘤评估的宫颈癌受试者共6例,ORR为50%,DCR为100%,安全性方面整体良好可控。目前,迈威生物正在积极推进尿路上皮癌、宫颈癌、前列腺癌、HER-2阴性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等多个队列扩展入组。9MW19119MW1911为一款作用靶点为ST2的创新单克隆抗体,适应症为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特应性皮炎等。临床前研究表明9MW1911在分子水平上,表现出与重组人ST2具有高亲和力,同时可以高效阻断IL-33与ST2的结合,抑制NF-kB和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进而抑制Th2细胞因子的产生。目前全球尚无以ST2或其配体IL-33为靶点的抗体药物上市,9MW1911已完成I期临床剂量爬坡,研究结果显示安全耐受性较好,目前处于Ib/IIa期临床启动阶段。此外,迈威生物的CD47/PD-L1双抗6MW3211、TMPRSS6单抗9MW3011、金黄色葡萄球菌α-toxin毒素单抗9MW1411等都是极具特色和差异化的项目。结语根据年报,截至目前迈威生物还有货币现金24.91亿元,以目前其烧钱速度看,还能支撑两三年没有问题。而且在多款生物类似药商业化以后,或许迈威生物还有希望实现快速造血反哺创新药研发支出。同时,我们看到,迈威生物的BD工作也做得不错,多款早期在研均已实现License-out,其正在从多个不同的维度全力配合创新研发的资金需求,经营能力较为突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迈威生物将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后续发展如何,药渡还将持续关注。参考资料1.迈威生物官网、年报、公告等2.华西证券研报3.《围剿“药王”进行时》,美柏医健,2022-3-10END👇关注药渡数据媒体矩阵
100 项与 阿柏西普生物类似药(景泽生物) 相关的药物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