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项与 Precemtabart tocentecan 相关的临床试验一项在中国实体瘤受试者中评价抗CEACAM5抗体偶联药物M9140的I期、开放性研究
主要目的:确定M9140单药治疗在中国局部晚期或转移性CRC患者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次要目的:表征M9140(偶联抗体、总抗体和未偶联的有效载荷依喜替康)的PK特征。评价M9140的临床活性指标OR、DoR和PFS(根据RECIST v1.1)。
A Phase I, Multicenter, Open-Label First in Human Study of Anti-CEACAM5 Antibody Drug Conjugate M9140 in Participants With Advanced Solid Tumors (PROCEADE-CRC-01)
The purpose of this first-in-human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safety, tolerability, pharmacokinetics, and preliminary clinical activity of M9140 in advanced solid tumors. This study contains 2 parts: Dose escalation (Part 1) and dose expansion (Part 2).
Study details include:
* Study Duration per participant: Approximately 4 months for Part 1 and 8 months for Part 2
* M9140 is not available through an expanded access program
100 项与 Precemtabart tocentecan 相关的临床结果
100 项与 Precemtabart tocentecan 相关的转化医学
100 项与 Precemtabart tocentecan 相关的专利(医药)
23
项与 Precemtabart tocentecan 相关的新闻(医药)抗体偶联药物(ADCs)是一种通过一个合理构建的连接子将细胞毒性小分子药物偶联到单克隆抗体上的复合物,可以向肿瘤内选择性地输送有效的细胞毒性药物。在过去的十几年中ADC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2009年,卡利霉素、金盏花素和美登素类药物是用于ADC开发的主要细胞毒素。十年来,这些分子仍然被用作有效载荷进行优化,以获得更好的稳定性和亲水性。新的细胞毒性物质也被开发出来,如PBDs、杜卡霉素和喜树碱衍生物等。
抗体工程在10年间也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允许更多的位点特异性偶联,提高了ADC的均一性和稳定性。新的第二代和第三代ADC已经进入临床,以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几十种基于半胱氨酸残基、非天然氨基酸或分子工程模式的生物偶联技术也已经在临床前研究获得了验证。目前,FDA已经批准上市了15个ADC药物,还有上百个ADC药物正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可以预期授予ADC的上市批准将更加多样化,其适用的疾病适应症也将更加多样化。
ADC的未来发展将包括更多新的靶抗原、具有新作用机制的有效载荷、可以提供更好治疗指标的新连接子偶联技术以及新的抗体和载体形式。
01
ADC的新靶标
监管机构预计很快将审核几种不同于已批准抗原的靶向ADC,从而扩大可用于抗体导向治疗的癌症适应症的范围。这些有希望的靶点包括ROR1、HER3、CEACAM5、MET和NaPi2b。
ROR1是一种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中轴突生长的孤儿受体,它在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高水平表达,而在成年组织中低表达。许多研究表明,ROR1在恶性肿瘤细胞中高表达,其最初被鉴定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肿瘤胚胎基因。除了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外,ROR1的异常表达也作为生物标记物和治疗靶点在多种实体瘤中被发现。NBE-002是一种针对ROR1的蒽环类抗体偶联药物,目前正在晚期实体瘤患者的I/II期研究中进行评估(NCT04441099)。
HER3在多种癌症类型中过表达,并被认为可预测不良预后。尽管缺乏显著的激酶活性,但HER3通过HER3同源二聚化或HER2/HER3异源二聚化发挥其功能,从而激活下行信号通路以促进细胞存活和增殖。重要的是,HER3信号已被证明与抗EGFR/HER2疗法的耐药机制有关,并且正在成为EGFR突变NSCLC的一个有希望的治疗靶点。Patritumab deruxtecan(U3-1402)是目前唯一一个正在进行临床研究的ADC。目前,针对HER3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的I/II期研究(NCT02980341)正在进行中。
CEACAM5是一种细胞表面粘附分子,已被用作诊断标志物和肿瘤靶点。几种靶向CEACAM5的ADC目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包括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CT05245071)、乳腺癌和胰腺癌(NCT04659603)患者的tusamitamab raftansine/SAR408701,以及用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M9140(NCT05464030)。此外,Labetuzumab-govitecan(IMMU-130)已在临床前模型中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拟用于严重预处理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
间充质上皮转化蛋白(MET)是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属于RTK的一个独特亚家族。MET是一种调节上皮癌发生、发展和恶性肿瘤的致瘤决定因子,并在几种实体瘤类型中过表达。一些靶向MET的ADC目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包括telisotuzumab vedotin(NCT03539536)、HTI-1066(NCT03398720)、SHR-A1403(NCT03856541)、BYON3521(NCT05323045)、RC108(NCT04617314)和TR1801(NCT03859752)。
NaPi2b是一种pH敏感的钠依赖性磷酸盐转运蛋白,在各种肿瘤类型中过表达,特别是卵巢癌。Upifitamab rilsodotin是一种以NaPi2b为靶点的ADC,目前正在进行第三阶段临床试验(NCT05329545),用于治疗卵巢癌症。
02
新的ADC作用机制
ADC的最初模式是基于细胞毒性有效载荷的细胞内释放,从而杀伤肿瘤细胞。现在,基于ADC的分子特性,人们发现并利用了许多新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拓展ADC的治疗潜力。
触发免疫原性细胞死亡
越来越多的研究涉及ADC的免疫刺激特性。除了免疫刺激剂本身的偶联,如免疫刺激抗体偶联药物(iADC),ADC还可以诱导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从而促进抗肿瘤免疫反应。ICD是一种死亡细胞导致的适应性免疫反应过程,可由某些类型的细胞毒性化疗药物或靶向药物引起。
ICD的诱导是ADC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治疗的基础,特别是在霍奇金淋巴瘤等免疫浸润丰富的癌症类型中。ADC有效载荷诱导ICD的能力可能不同,更多的研究将有助于确定其作为免疫激活剂的潜力。
靶向细胞外抗原
ADC的旁观者效应以及有效载荷在肿瘤内扩散的能力是许多ADC靶向实体瘤的机制中未被充分重视的部分,其取决于有效载荷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效力。另一方面,人们也开始聚焦于靶向肿瘤微环境细胞外成分的非内化抗体。例如,靶向tenascin C剪接结构域的PNU抗体偶联药物在临床前模型中诱导了肿瘤的完全消退。类似地,由肿瘤细胞分泌的半乳糖凝集素-3结合蛋白也已被探索为细胞外ADC靶标。但这种创新的机制也面临着特定的困难,包括靶抗原在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有效载荷在环境中的充分释放以及有效载荷在肿瘤细胞中的有效渗透。
调节免疫抑制肿瘤微环境
除了靶向肿瘤细胞本身和细胞外抗原的第三种策略是靶向免疫细胞。已有研究表明,抗CD45 ADC可以在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小鼠中成功进行骨髓清除,从而避免全身照射或暴露于强效烷化剂。最近在一项I/II期研究中报道了一种清髓性CD117鹅膏素ADC,其耐受性良好。随着我们对免疫抑制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作用的了解增加,ADC可能会被开发为清除特定免疫细胞亚群,如调节性T细胞、2型巨噬细胞或髓系衍生的抑制细胞。
03
新的ADC形式
目前,一些新的ADC形式正在出现,例如条件性激活、双载荷或双特异性ADC等,目的是增强肿瘤特异性并降低对健康组织的毒性。条件性激活的ADC可以将抗体设计成掩蔽的、蛋白水解可裂解的前药,旨在通过利用肿瘤微环境中高蛋白酶活性来减少非肿瘤靶向毒性。CX-2009和CX-2029是条件激活的ADC,包含MMAE有效载荷,其中一个靶向DC166,另一个靶向CD71。CX-2029由CytomX与AbbVie合作开发,目前正在一项多队列I/II期剂量扩展研究(NCT03543813)中作为单一药物进行评估,CX-2009在实体瘤患者中进行评估(NCT03149549)。
双特异性抗体上偶联有效载荷以产生具有改进的特异性和/或内化特性的ADC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有望克服现有的局限性,如内吞作用、毒性和对ADC的耐药性。目前,一些双抗ADC已进入临床实验阶段,如M1231(NCT04695847)、ZW-49 (NCT03821233)、REGN5093-M114 (NCT04982224)和BL-B01D1 (NCT05262491)。这些双抗ADC多靶向抗TAA,如HER2、HER3、EGFR、MUC1和MET。此外,治疗药物的有效吸收还需要易于内化和溶酶体易位。为了高负载内化到肿瘤细胞中,许多跨膜蛋白,包括催乳素受体(PRLR),细胞因子受体和CD63,可以作为靶点被应用和开发。
双载荷ADC通过不同的构建方法对其药抗比(DAR)进行灵活调整,可以根据疾病类型及治疗目的微调ADC的理化特性、功效和毒性特征,充分利用ADC双药递送的优势,提高ADC活性。目前,双载荷ADC的构建方法已趋于成熟:一种是利用两个反应位点分步进行构建;另一种就是利用单一反应位点引入分支连接子,再通过点击化学组装细胞毒性药物。但是,其药动药代方面的开发依然任重道远。
04
小结
在过去的十年中,ADCs已经通过选择更好的细胞毒性药物、生物偶联方法、更好的靶向抗原和优化的抗体工程得到了改进。然而,它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有限的实体瘤渗透性和毒性)以及耐药机制的出现。
为了克服这些局限性,人们研究了新的抗体形式、新的传递系统、非内化抗原靶点、新的细胞毒性药物和位点特异性生物偶联方法来促进ADC的发展。虽然许多创新尚未在临床方案中得到验证,但这一领域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令人鼓舞的结果。相信ADC未来的十年将会迎来更加辉煌的前景。
Ref.
1. Antibody–Drug Conjugates: The Last Decade. Pharmaceuticals 2020, 13,
245
2. Antibody–drug conjugates come of age in oncology.Nat Rev Drug
Discov. 2023 Jun 12.
推文用于传递知识,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医药速览。
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至其他平台。
有问题可发邮件至yong_wang@pku.edu.cn获取更多信息。
©2021 医药速览 保留所有权利
往期链接
“小小疫苗”养成记 | 医药公司管线盘点
人人学懂免疫学 | 人人学懂免疫学(语音版)
综述文章解读 | 文献略读 | 医学科普 | 医药前沿笔记
PROTAC技术 | 抗体药物 | 抗体药物偶联-ADC
核酸疫苗 | CAR技术 | 化学生物学
温馨提示
医药速览公众号目前已经有近12个交流群(好学,有趣且奔波于医药圈人才聚集于此)。进群加作者微信(yiyaoxueshu666)或者扫描公众号二维码添加作者,备注“姓名/昵称-企业/高校-具体研究领域/专业”,此群仅为科研交流群,非诚勿扰。
简单操作即可星标⭐️医药速览,第一时间收到我们的推送
①点击标题下方“医药速览”
②至右上角“...” ③点击“设为星标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报道
根据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以及公开资料,本周(10月14日~10月20日),有近20款1类创新药首次在中国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IND)。本文将根据公开资料介绍其中12款新药,它们的类型包括了蛋白降解药物、基因治疗药物、CAR-T细胞治疗药物、抗体偶联药物(ADC)等等。
图片来源:123RF
因诺惟康:IVB103注射液
作用机制:基因治疗药物
适应症:nAMD
因诺惟康公司在研的1类新药IVB103注射液获批临床,拟开发治疗新生血管性(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这是一款在新型载体基础上开发的一款可玻璃体内给药的眼科基因治疗药物。因诺惟康公司致力于基因编辑递送技术和药物开发,致力于解决人体所有组织和器官的基因递送问题,从而使基因治疗能被广泛地应用各种疾病和人群当中。
复恩特药业:SON-DP注射液
作用机制:蛋白质诱导体内原位组织重编程
适应症:晚期恶性实体瘤
根据复恩特药业公开资料介绍,SON-DP注射液是一款蛋白质诱导体内原位组织重编程技术药物,其有希望将癌细胞转化为正常细胞,从而治疗实体瘤。复恩特药业致力于通过将受损、病变或退化的组织细胞转化为健康的细胞,为癌症和其他重大疾病开发创新疗法。该公司开发了蛋白质诱导的原位疾病组织重编程技术,可以通过全身给予修饰转录因子蛋白,对患者体内的疾病组织中原位生成任何种类的瞬时干细胞。
英矽智能:ISM6331胶囊
作用机制:泛TEAD抑制剂
适应症:恶性间皮瘤或其他实体瘤
英矽智能申报的1类新药ISM6331胶囊获批临床,拟开发用于治疗晚期或转移性恶性间皮瘤或其他实体瘤。根据英矽智能新闻稿介绍,这是其自主研发的泛TEAD抑制剂,此前已经在美国获批临床,并获得FDA授予的孤儿药资格,用于治疗间皮瘤。ISM6331靶向转录增强相关结构域(TEAD)蛋白家族。由于TEAD对上游肿瘤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以及对下游靶基因的控制,ISM6331作为一款药效良好的泛TEAD非共价抑制剂,有望通过调控Hippo信号通路解决抗癌药物耐药问题。
华东医药、Heidelberg Pharma:HDP-101
作用机制:靶向BCMA的ADC
适应症:BCMA阳性克隆性血液学疾病
由Heidelberg Pharma申报的1类新药HDP-101获批临床,拟用于治疗B细胞成熟抗原(BCMA)阳性克隆性血液学疾病(如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公开资料显示,这是一款靶向BCMA的抗体偶联药物(ADC),由华东医药合作开发。该产品携带合成的蘑菇毒素α-鹅膏蕈碱肽衍生物amanitin作为有效载荷。Amanitin具有新的作用方式,可抑制RNA聚合酶II,有效阻止转录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无论其增殖状态如何。HDP-101此前已经获得美国FDA授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孤儿药资格。
海创药业:HP568片
作用机制:靶向ERα的蛋白降解药物
适应症:ER+/HER2-乳腺癌
海创药业研发的1类新药HP568片获批临床,拟开展用于治疗雌激素受体(ER)阳性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的晚期乳腺癌(ER+/HER2-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试验。HP568是一款靶向降解ERα的口服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PROTAC)药物,由靶蛋白配体、E3连接酶配体和两配体间的连接子3部分构成。研究表明该产品对ERα野生型蛋白和临床常见的ERα突变蛋白均具有极强的降解活性。
君科华元医药:HY-1608注射液
作用机制:阿片μ-受体和NOP受体双重激动剂
适应症:术后疼痛
君科华元医药申报的1类新药HY-1608注射液获批临床,拟开发用于术后疼痛的治疗。公开资料显示,HY-1608兼有阿片μ-受体和NOP受体双重激动作用,有望研发成为一款无成瘾强效镇痛药。
德国默克(Merck KGaA):注射用M9140
作用机制:靶向CEACAM5的ADC
适应症:晚期实体瘤
德国默克在研的1类新药注射用M9140获批临床。根据公示,M9140是一款抗CEACAM5抗体偶联药物(ADC),具有拓扑异构酶1 (TOP1)抑制剂有效载荷exatecan。临床前研究表明,M9140可以与CEACAM5特异性结合,选择性杀伤靶阳性癌细胞,同时还具有强大的旁观者效应。
腾盛博药:注射用BRII-693
作用机制:多肽类抗生素
适应症: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和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严重感染
腾盛博药(Brii Biosciences)申报的1类新药注射用BRII-693获批临床,适用于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ABC)和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公开资料显示,这是一款新型脂肽抗菌药,该产品拟开发用于治疗难治性多重耐药/广泛耐药(MDR/XDR)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特别是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和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腾盛博药此前通过合作获得了该产品的全球独家开发和商业化协议。
原启生物:OriC613注射液
作用机制:双靶点Claudin 18.2/MSLN自体CAR-T细胞疗法
适应症:晚期实体瘤
原启生物1类新药OriC613注射液获批临床,拟开发治疗晚期实体瘤。根据原启生物新闻稿介绍,这是其自主研发的双靶点Claudin 18.2/MSLN自体CAR-T细胞治疗药物。该产品采用了创新性的双受体逻辑门控设计策略,只有在同时识别两种特定肿瘤抗原时才能激活T细胞,在增加肿瘤靶向杀伤活性的同时,能够降低非肿瘤靶向毒性(OTOT),从而提高临床安全性。
华东医药:HDM2006片
作用机制:HPK1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
适应症:晚期实体瘤
华东医药1类新药HDM2006片获批临床,拟开发治疗晚期实体瘤。根据华东医药公告介绍,这是其首个自主研发的小分子抗肿瘤药物,为一款造血祖激酶1(HPK1)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HPK1位于PD-1的上游通路,是免疫细胞表达的关键激酶,有可能成为免疫治疗的下一个潜力靶点。相较于HPK1小分子抑制剂,蛋白降解剂有望大幅提升药效和安全性。
信达生物:IBI3001
作用机制:B7-H3/EGFR双抗ADC
适应症:实体瘤
信达生物1类新药IBI3001获批临床,拟开发治疗实体瘤。公开资料显示,IBI3001是一款潜在“first-in-class"糖基化定点偶联B7-H3/EGFR双特异性抗体偶联药物(ADC)。这是信达生物在双特异性抗体IBI334(B7-H3/EGFR双特异性抗体)基础上,使用临床验证的SyntecanE平台,将IBI334与exatecan特异性偶联,由此产生的双抗ADC新药。该产品此前已经在澳大利亚启动1期临床。
康弘药业:KH629片
作用机制:甲状腺激素β受体选择性激动剂
适应症:MASH
康弘药业1类新药KH629片获批临床,拟开发用于治疗成人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公开资料显示,这是康弘药业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为一款甲状腺激素β受体(THR-β)选择性激动剂。该产品此前已经在美国获批临床。
参考资料:
[1]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 Retrieved Oct 20,2024, From https://www.cde.org.cn/main/xxgk/listpage/4b5255eb0a84820cef4ca3e8b6bbe20c
[2]各公司官网及公开资料
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或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10月16日,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刚刚公示,德国默克(Merck KGaA)申报的1类新药注射用M9140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根据公示,M9140是一款抗CEACAM5抗体偶联药物(ADC),本次在中国获批的是一项拟在中国晚期实体瘤受试者中开展的1期、开放性研究。
细胞粘附分子5(CEACAM5)是一种细胞表面蛋白,在成人健康组织中表达有限,但在各种腺癌中表达水平较高,尤其是在结直肠癌患者中。
公开资料显示,M9140是一款靶向CEACAM5的ADC,具有拓扑异构酶1 (TOP1)抑制剂有效载荷exatecan。临床前研究表明,M9140可以与CEACAM5特异性结合,选择性杀伤靶阳性癌细胞。M9140还具有强大的旁观者效应,表明其具有治疗异质靶表达肿瘤的潜力。
在两种基于maytansine的CEACAM5靶向ADC无效的CRC PDX模型中,基于TOP1抑制剂的ADC M9140具有很强的抗肿瘤功效,肿瘤体积减少74%和88%。
2024年5月,M9140针对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的首次人体试验结果入选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口头报告。该研究评估了M9140作为单药疗法治疗接受过2线及以上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和以及步临床活性。
截至数据截止时间,来自美国、欧盟和日本地区的40例患者接受了7个剂量水平M9140的治疗,15名患者仍在继续治疗。有效性数据显示:4例患者出现部分缓解;17例患者病情稳定,其中6名患者病情持续≥100天,6名患者病情进展。13名患者的最佳总体反应无法评估,其中6名患者尚未接受治疗期间肿瘤评估。初步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6.7个月。
在国际范围内,M9140针对晚期实体瘤的首次人体1期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本次该产品在中国获批临床,意味着其也将在中国开展临床研究。
参考资料:
[1]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官网. Retrieved Oct 16, 2024, from https://www.cde.org.cn/main/xxgk/listpage/4b5255eb0a84820cef4ca3e8b6bbe20c
[2]Abstract 2362: Pre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M9140, a novel antibody-drug conjugate (ADC) with topoisomerase 1 (TOP1) inhibitor payload targeting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related cell adhesion molecule 5 (CEACAM5)-expressing colorectal tumors. Retrieved Mar 22,2024, From https://aacrjournals-org.libproxy1.nus.edu.sg/cancerres/article/84/6_Supplement/2362/738805/Abstract-2362-Preclinical-efficacy-and-safety-of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00 项与 Precemtabart tocentecan 相关的药物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