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机构、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近日,来自诺华公司的科学团队在《mAbs》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探讨了如何通过双靶向双特异性抗体的设计来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实体瘤治疗的On target off tumor毒性问题。在该研究中,团队成功开发了一种双抗体偶联药物(ADC),专注于精准靶向pCAD和CDH17两个抗原。
诺华团队选择靶向pCAD和CDH17的原因在于它们在多种实体瘤中的高表达特性。研究显示,CDH3基因(编码pCAD)在包括结直肠癌(CRC)在内的多种实体瘤中过度表达,而在正常人类组织中的表达则相对有限。同样地,CDH17基因在胃肠道实体瘤中如胰腺癌和胃癌也有较高的表达。对公开的单细胞RNA测序数据分析表明,这两个靶点的表达在正常组织中相对有限,进一步确保了其作为靶点的特异性。
为此,诺华的研究人员制定了一套严格的抗体筛选策略。他们设计了单价和双价抗体的差异化筛选方法,期待通过结合pCAD和CDH17,提高抗体在双表达肿瘤细胞中的靶向性,而减少其在正常组织中的毒性。此外,研究人员通过抗体工程技术改造了pCAD的结合臂,以降低其在正常组织中的活性。
在实验室模型中,研究者采用了创新的CDX模型,通过对比改造前后的抗体双抗ADC的效果,发现改造后的双抗ADC在双表达肿瘤细胞中表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同时在单一靶点表达的细胞中其毒性明显减弱。这一研究证实了双靶点协同作用在治疗实体瘤中的潜力,并为解决On target off tumor毒性提供了一种可行路径。
然而,尽管这一双抗ADC设计在实验室中取得了成功,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还需进一步验证。通过双靶点协同来降低药物毒性是否在更复杂的人体环境中同样有效,还有待于后续的临床试验来检验。
诺华的此次研究为抗体偶联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同时也昭示着双特异性抗体在治疗实体瘤中的广阔前景。未来,相信随着更多突破的实现,癌症的药物治疗将迈入一个更精准、更具针对性的新时代。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提供信息交流,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