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欧洲肿瘤医学会(ESMO)官方期刊《Lung Cancer》在线发表了一项关于贝福替尼二线临床研究的最新OS数据更新。这项研究由上海市胸科医院的陆舜教授牵头,涉及49家国内医学中心,重点研究贝福替尼在二线治疗T790M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
研究对象为年龄在18岁及以上、曾因一代或二代EGFR-TKI耐药而产生T790M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入组患者分为两个队列:队列A共176人,接受每日50mg贝福替尼口服治疗;队列B共290人,先接受为期21天的75mg贝福替尼口服治疗,如果第一周期未出现严重副作用或≥2级的血小板减少和/或头痛,剂量增至100mg,否则保持在75mg,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反应。
截至2023年5月31日,队列A的中位随访时间为47.9个月,中位OS为23.9个月(95% CI:21.1-27.2),12个月和2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84.5%和49.0%;队列B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6.7个月,中位OS为31.5个月(95% CI:26.8-35.3),12个月和2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86.4%和60.5%。在队列A中,有脑转移的患者中位OS为18.6个月(95%CI:14.9-26.3),无脑转移的患者中位OS为26.4个月(95%CI:23.0-29.0)。而在队列B中,有脑转移的患者中位OS为23.0个月(95%CI:18.6-29.1),无脑转移的患者中位OS为35.5个月(95%CI:29.3-NE)。
陆舜教授表示,贝福替尼二线临床研究的OS数据更新能够在国际权威杂志发表令人欣慰。研究数据表明,贝福替尼不仅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还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为更多EGFR敏感突变的NSCLC患者带来福音。
贝达药业副总裁张惠军指出,贝福替尼是中国原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EGFR-TKI,其二线研究结果的更新,为NSCLC患者提供了更长的生存期,感谢研究者们的努力,期待更多临床数据为临床治疗提供支持,惠及更多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副总裁李培麒则强调,这项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贝福替尼在二线治疗T790M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中的生存获益,为中国肺癌患者带来了更长的生存期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Lung Cancer》是一本专注于医学-呼吸系统综合研究的国际期刊,由ELSEVIER IRELAND LTD出版,创刊于1985年,月刊。该期刊已被SCI、SCIE等国际权威数据库收录,聚焦医学-呼吸系统领域的重点研究和前沿进展,旨在成为该领域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2023年《Lung Cancer》期刊的影响因子为4.5,CiteScore指数为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