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前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1800-01-20 |
100 项与 CD3 x CDH6 相关的临床结果
100 项与 CD3 x CDH6 相关的转化医学
0 项与 CD3 x CDH6 相关的专利(医药)
在2025年AACR上,中国创新药企业的ADC产品备受瞩目,带来的ADC项目呈现出多点开花的局面。传统热门靶点如HER2、TROP2、Claudin18.2仍保持高热度,同时更多新兴靶点如CDH6、B7-H3等也开始涌现。靶点布局更加多元化,体现了企业在差异化竞争上的前瞻布局。在靶点之外,技术创新也不断涌现,新靶点ADC、新组合双靶点ADC、双毒素(Dual Payload)ADC、PDC(多肽-药物偶联物)、TCE-ADC(双特异T细胞引导ADC)以及非内吞型ADC等多种新形态,正在共同重塑ADC创新版图。识别二维码,填写后可获取2025 AACR资料合集 pdf.1新兴靶点CDH17CDH17(Cadherin 17,LI-cadherin),也称为肝肠钙粘蛋白,是钙依赖性蛋白质CDH超家族的非经典成员。CDH17序列由七个细胞外钙粘蛋白结构域和一个非常短的细胞质结构域形成。与其他经典的钙粘蛋白不同,CDH17是一种钙依赖性跨膜糖蛋白,可介导细胞在肠上皮中的细胞粘附。图1.钙粘蛋白-17 (CDH17) 的结构特征(即在细胞外氨基末端 (NH2) 具有 7 个钙粘蛋白重复序列(EC1-EC7),随后是跨膜区和羧基处的短胞质结构域-终点(COOH)。钙离子(用红点表示)位于哺乳动物 CDH17 的钙粘蛋白重复序列之间)CDH17主要在肠上皮细胞及部分胰腺导管上皮细胞中表达,健康成人的肝细胞、食管和胃黏膜中几乎不表达。其主要功能是通过介导钙依赖性粘附在细胞间保持结构和形态的完整性。研究表明,CDH17在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胰腺癌和胆管癌等多种肿瘤中均有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的预后和治疗反应密切相关。CDH17:消化道肿瘤新星冉冉升起相较于其他靶点,CDH17靶点进展较慢,在研药物大多处于临床早期阶段,但CDH17靶向药类型比较丰富,涵盖单抗/双抗、ADC、细胞疗法等,尚未有相关产品获批。目前,布局CDH17 ADC的中国药企包括先声药业、宜联生物、橙帆医药(CDH17/Claudin18.2)等。2025 AACR 中国药企披露的CDH17 ADC项目2双毒素ADC登场在2025年AACR年会上,双毒素ADC(Dual Payload ADC)成为热门看点之一。继双抗ADC(Bispecific ADC)之后,双毒素ADC正作为提升肿瘤治疗效果、突破耐药瓶颈的重要创新方向,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在本届AACR年会上,布局该领域的中国药企有多禧生物、康弘药业、康宁杰瑞、亲和力生物等。2025 AACR 中国药企披露的双毒素ADC项目多禧生物:国内率先布局双毒素ADC平台的企业之一,主打自主设计的精准配比Linker技术,目标在实体瘤中实现更强大的协同杀伤效果。其管线产品在多种肿瘤模型中已展现出明显优于单毒素ADC的疗效优势,部分项目正加速向临床推进,具备潜在“first-in-class”机会。亲和力生物:通过创新Linker偶联技术,开发多款候选药物,部分项目已进入临床前IND准备阶段,未来计划在全球同步申报。康弘药业:以微管抑制剂与DNA损伤药物组合为主,开发多款双毒素ADC候选分子,针对难治性实体瘤和血液瘤。康弘药业的KH815为全球首款进入临床阶段的双毒素ADC新药。康宁杰瑞:专注于自主研发与国际合作双轨并行,重点围绕EGFR、HER3等热门靶点,布局双毒素ADC新药JSKN021。3更多ADC创新机制竞相登场此外,除了双毒素ADC,今年AACR还出现了宜联生物的非内吞型ADC和维立志博的TCE-ADC(LBL-058,DLL3/CD3靶点)等新机制产品,共同刷新了人们对ADC疗法边界的认知。4总结今年AACR释放的信号非常明确:中国创新药力量正在快速缩短与国际巨头在ADC领域的差距,部分赛道已实现“并跑”,甚至局部“领跑”。从单一Payload到双Payload,从传统靶点到新兴靶点,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中国ADC创新正加速驶向国际舞台。2025,属于ADC的新篇章,已然开启。参考来源:2025AACR官网End声明:本公众号所有发文章(包括原创及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注明来源和作者。本公众号欢迎分享朋友圈或大群,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商务/投稿 | 联系微信15618157102(sum_Gmi)商务合作稿件征集点击了解详情往期回顾1关张、破产、裁员 | 2024年生物药企的阴影2全球第一款司美格鲁肽咀嚼软糖上市!3中国首个男性HPV疫苗获批上市!
2025年,创新药行业进入颠覆式创新的发展阶段。在1.0创新阶段,先声通过“BD+自研”方式成功实现仿创转型。到2.0创新时,先声依旧保持危机意识,率先投入到从0到1的颠覆式创新中。撰文| Jessie中国创新药行业正经历价值坐标的重塑:从仿创时代的PE估值,转向创新管线的全球竞争力定价。这一进程中,两大预期主导创新药市场——企业产品创新的估值体系切换,创新药海外价值的重估。作为转型样本的先声药业,用74%的创新药收入占比、5年超80亿的研发投入、8款上市创新药的实绩,验证了创新转型的可行性。在此背景下,先声药业宣布进入创新2.0时代,在“神经与肿瘤药物研发全国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会议”上协同政府、科研院校重磅抛出“先声全重求索计划”:五年投入20亿元布局AI靶点发现、基因编辑等十大前沿领域,剑指颠覆式创新。另值得关注的双重预期在于:其一,2025年恩泽舒(卵巢癌)、科唯可(失眠症)等高价值创新产品获批上市,有望推动其创新药收持续提升;其二,随着SIM0500三抗等管线的海外授权持续兑现,先声有望打开两大估值空间。先声实践揭示:唯有穿越“硬创新”的生死线,才能在全球医药创新版图上刻下中国坐标。01创新1.0:撕掉仿制标签,成功转型创新先有创新产品,再有创新能力,这是先声药业作为一家成立于1995年的老牌Pharma给同样境遇下转型玩家的第一个重要启示。成立30年的发展历程中,该公司早在2006年就上市了首个抗肿瘤1类新药恩度,并在随后的十余年间陆续推出艾得辛、先必新等自研创新药。然而,正如诸多国内传统药企一般,仿制药是公司成长和扩张的必经阶段。很长一段时间内,先声药业在走仿创结合的路线。2020年,先声药业于港交所上市时,由于创新药收入占比只有45%,被港交所拒绝在招股书中描述“我们是一家创新药企”,要求必须修改为“我们是一家仿制药为主的制药企业”。在最近的五年内,先声药业实现快速蜕变,新药创收占比持续提升,在2021-2023年分别为62%、65%、72%。根据2024年财报,其创新药业务收入达49.28亿元,占总营收的74.3%,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占比甚至超过国内头部药企转型先锋。创新药的成功带来可观的利润表现:毛利率攀升至80.2%,带动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41.6%至10.18亿元。这表明,先声药业已经是一家由创新产品驱动的创新药公司,其未来管线估值对比现在26倍的市盈率,或有较大上升空间。如今,先声拥有8款已上市创新药,并且围绕神经科学、抗肿瘤、自免及抗感染领域,布局了超60项的创新研发管线,未来3年还将获批5-6个创新药,创新药收入占比预计将保持在80%以上。不可忽视的是,这一转变的背后,是5年累计超80亿元的研发投入,以及“神经与肿瘤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全国重点实验室”)十年技术积淀的爆发。据先声药业执行董事、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唐任宏博士总结,先声近年来基于全国重点实验室开展的创新探索取得10大进展。在神经科学领域,脑卒中1类新药先必新,2023年贡献收入超13亿元(米内网数据),2024年其舌下片剂型获得FDA突破性疗法认定,并就海外Ⅲ期临床方案与FDA达成一致,成为全球首个获此认证的神经科学领域药物。在抗肿瘤领域,全球首个且唯一具有全面骨髓保护作用的“化疗守护者”科赛拉在中国正式商业化上市,并实现本土化生产和进入医保,大幅提升市场竞争力。此外,还有国产首款3CL抗新冠创新药先诺欣获得常规批准,以及包括自主研发的SIM0500三抗项目实现超11亿美元对外授权,自主研发的自免创新药IL-2突变Fc融合蛋白实现近5亿美元对外授权;卵巢癌创新药恩泽舒、抗失眠创新药科唯可、自免药物乐德奇拜单抗等多个创新药即将迎来上市催化。这些成果验证了管理层的前瞻判断:当创新药收入占比跨越70%阈值,企业估值模型将从传统药企向Biopharma切换。战略取舍同样关键。西方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说,“集中兵力是最简单的战略,也是最高战略。”过去六年,为加速创新转型,先声药业持续优化管线组合,逐步缩减仿制药业务规模。目前,4个NDA品种均为创新药,卵巢癌药物恩泽舒、失眠治疗药物科唯可已进入上市审批最后阶段,有望于2025年贡献收入。02创新2.0:向颠覆式创新进发当Deepseek炸翻全球,各行各业都真正见识到了颠覆式创新的能量。2025年,创新药行业进入颠覆式创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赢者通吃”规则将大行其道,企业比拼的是真正的创新,没有差异化的东西不会受到市场关注。唐任宏表示,一个抗肿瘤创新药一旦公布全球临床Ⅲ期的惊艳数据,意味着同样适应证的同类产品价值将即刻跳水。未来将没有一般有效的中小产品生存空间。先声的忧患意识和市场嗅觉时刻保持觉醒。2025年3月,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王广基院士代表实验室发布“先声全重求索计划”:未来五年投入20亿元,聚焦神经与肿瘤领域十大科学难题,支持“从0到1”的颠覆性创新研究,每个都直指全球医药界的未解难题。该计划由12位中国科学院及工程院院士组成科学指导委员会,并获得了南京江北新区20亿元配套资金跟投,先声在会上完成了深度战略合作签约。业界认为,这一举措是中国药企向源头创新迈出实质性步伐的代表性案例。先声药业董事长任晋生在会上表示,全国重点实验室是先声创新药研发的主发动机。“未来全国重点实验室将通过‘先声求索计划’等协同创新的大胆举措,进一步开拓生物医药创新升级的路径,在神经与肿瘤领域为患者开发更有效、更具差异化的创新药。”03能力质变时刻回顾这家公司的发展历程,创新1.0阶段,不管是通过自研还是BD引进来扩充创新药管线,其呈现可圈可点。创新2.0阶段,则更注重积累创新能力,从管理层到整个组织,从战略前瞻到策略实施,都在为创新而蜕变。从1.0到2.0,先声还能赢吗?在创新2.0时期,“更有效、更具差异化”是创新药成为赢者的基本内核,不能满足临床需求的产品可能价值很小甚至为0。此外还要匹配外层的组合优势:上市顺位、价格(包括成本因素),是否进入医保,给药途径等。这些苛刻的要求,给中国自主创新药企的研发、BD的升级,以及组织能力的系统提升都提出了不小的挑战。从行业视角来看,先声现有研发管线距离其创新2.0的标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高潜力大品种不足。当越来越多明星创新药诞生在本土Biotech,他们企业规模、研发投入比不上先声,但是创造的单品价值却更高。这些新型企业在人才密度、研发效率等方面都值得先声这样刚完成转型的老牌药企研究和借鉴。进入创新2.0,先声或许首先需要明确三个问题:研发投入最大的赌注应该下在哪里?在all in创新时,如何确保销售收入的稳定、研发投入的可持续性?先声如何将过去五六年间建立的创新药的经验、能力和优势有效链接到新阶段?先声药业的答案是,必须更坚定研发和BD的大品种策略。在公开场合发言中,先声药业表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主要标志就是重量级大品种,而“赢者通吃”规则未来大行其道的结果也是大品种。“未来的标准,或许国内3亿美金(人民币20亿元)是一个最低标准,应该要奔着50亿元的项目。大品种策略对先声创新2.0、对未来的成功特别关键。所以我们追求的,不会是在中国获批上市的产品数量,而是大品种。”以先声全重求索计划发布为里程碑,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先声药业在对创新的追求上,举措越来越大胆,远不满足于渐进式改良,支持和鼓励包括“非共识创新”在内的一系列从0到1的早期原始创新,将目光瞄准“前所未有”的治疗手段。先声近年来一直在强调的协同创新,则是以开放的心态拓展创新来源,构筑优势互补的全产业链。公司近年来的协同创新正在越来越多元:一是增加了对国内创新项目的引进,或者直接负责商业化国内Biotech公司即将上市产品;二是更重视产学研的转化。据先声药业官网,公司已经和中国药科大学、清华大学、美国麻总百瀚(顶级医疗机构)等达成FIC/BIC新药的合作,持续扩充研发管线。归结来看,过去几年中,先声先后在创新药临床、BD和商业化上展现的能力都给到行业更多的信心。04估值重估之年值得一提的是,从资本市场来看,眼下的2025年将是中国创新药的全面复苏之年。2025年一季度,先声药业动态市盈率从2024年的22倍升至28倍,逐步向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成份股平均水平靠拢。交银国际在研报中强调,公司创新药管线兑现节奏与海外授权潜力尚未充分定价。总的来看,先声药业有几大预期可支撑:一是,今年创新产品上市的商业化预期,随着恩泽舒、科唯可等产品获批上市,推动先声创新药收入占比持续突破,以及利润提升的可能性;二是,底层技术储备的价值开始释放。双抗/多抗平台、ADC等技术平台孵化的产品正在持续涌现,如SIM0278(IL-2融合蛋白)、SIM0500(GPRC5D/BCMA/CD3三抗)、SIM0505(CDH6-ADC)等。三是,这些在研产品的BD预期。年初,与艾伯维的超11亿美元大单是开始,后续自研新药市场格局良好,满足BD潜力预期。在生物医药产业的价值重构浪潮中,先声药业的表现验证了一个核心逻辑:当创新药收入占比持续突破提升利润空间、海外授权形成规模、技术平台产生复用价值时,资本市场将重新校准定价模型。这种价值发现过程,正在为中国创新药企打开万亿市值通道。一审| 黄佳二审| 李芳晨三审| 李静芝
yuanBio·News药监资讯1、NMPA |《药品生产许可证》发放新规2025年4月7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了《药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新规定,要求7月1日以后发放的许可证应统一以电子证照二维码形式管理,正本、副本的纸质版和电子证照应分别标注二维码;自2026年1月1日起,扫描二维码应准确显示企业基本信息、车间和生产线情况、委/受托生产情况等情况。(点击查看相关阅读)(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CDE | 关于基因治疗产品的征求意见稿2025年4月8日,CDE发布,公开征求《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类体内基因治疗产品申报上市药学共性问题与解答(征求意见稿)》意见,征求意见时限为自发布之日起一个月。(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3、CFDI |《工艺验证检查指南》2025年4月7日,国家药监局审核查验中心发布了《工艺验证检查指南》,对工艺验证方法、工艺验证实施策略及要求进行了说明。(点击查看相关阅读)(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4、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 2024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发布2025年4月7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24年)》显示,2024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259.7万份,我国每百万人口平均报告数为1842份,全国98.7%的县级地区报告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点击查看相关阅读)(来源: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5、江苏药监局 | 药品上市后变更沟通系统上线运行2025年4月7日,江苏药监局发布了《关于江苏省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沟通交流系统上线运行的公告》,自2025年4月8日起,上线运行上市后变更管理沟通交流系统,不再接收通过邮寄或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交的沟通交流申请材料。(点击查看相关阅读)(来源: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情况CDE受理情况2025年4月3日-4月9日期间,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共受理药品464个,其中生物制品65个(新药27个和进口15个)。上下滑动查看(点击可查看大图)(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融资动态3月生物医药领域投融资事件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3月全国生物医药企业融资事件26起,过亿元融资企业达到15家,总金额估计达30亿人民币以上。(来源:自贸壹号SimbayPark)企业动态1、先声药业 | 针对晚期实体瘤ADC新药获批临床2025年4月9日,CDE官网公示,先声药业旗下先祥医药申报的1类新药注射用SIM0686获批临床,拟开发治疗FGFR2b阳性的局部晚期/转移性实体瘤。公开资料显示,这是一款靶向FGFR2b的抗体偶联药物(ADC),先声药业拟开发该产品治疗胃癌和肺癌等晚期恶性肿瘤。本次是该产品首次在中国获批IND。这是先声药业继SIM0505(靶向CDH6的ADC)于今年1月在中国获批IND之后,又一款ADC癌症新药获批临床。(来源:CDE官网、医药观澜)2、正大天晴 | 3款1类创新药获批临床2025年4月8日,正大天晴3款抗体类1类创新药——TQB2934(BCMA/CD3双抗)、TQB2922(EGFR/c-Met双抗)、TQC2938(ST2单抗)接连针对新适应症获批临床,新增适应症分别为治疗成人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联合已上市其他抗肿瘤药物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来源:CDE官网、正大天晴官微)3、BMS | O+Y 双免疫疗法新适应症在美国获批2025年4月8日,BMS宣布,美国FDA批准Opdivo(纳武利尤单抗)联合Yervoy(伊匹木单抗) 用于一线治疗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高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dMMR)的成人和儿童(12 岁及以上)结直肠癌(CRC)患者。新闻稿显示,此次批准比PDUFA目标日期提前了两个多月。此前2024年10月,该适应症已在中国获批上市。 (来源:BMS官网)4、Allogene Therapeutics | 通用CD19/CD70 CAR-T获FDA三项自免适应症的快速通道认证2025年4月7日,Allogene Therapeutics宣布新一代通用双靶点CD19/CD70 CAR-T疗法ALLO-329获FDA的快速通道认证,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炎症性肌病(IIM)、系统性硬化症(SSc)三项自免适应症。(来源:Allogene Therapeutics官网)5、烁星生物 | 全球首创双靶点抗肿瘤药SM2275获FDA临床试验批准2025年4月5日,烁星生物宣布,其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双靶点纳米多抗抗肿瘤药物SM2275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临床试验申请(IND)批准,标志着该创新药物正式进入临床开发阶段。(来源:烁星生物官微)6、阿斯利康、第一三共 | 德曲妥珠单抗在华申报新适应症2025年4月3日,CDE官网公示,由第一三共申报的注射用德曲妥珠单抗一项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得受理。德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 deruxtecan;英文商品名:Enhertu)是一款靶向HER2的抗体偶联药物,由阿斯利康和第一三共联合开发,此前已经在中国获批4项适应症。此次申报尚未披露具体适应症。根据公开资料,德曲妥珠单抗治疗HER2表达实体瘤适应症正在中国处于上市申报阶段,这是一类“不限癌种”的适应症。(来源:CDE官网、医药观澜)END编辑:芝麻核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及本公众号立场,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蒲公英Biopharma。近期课程推荐线上4月16日 临床试验软件合规必修课:从理论到实践线上4月17日 解锁新版药典:生物药质量分析实战应用专题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