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申请批准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
|
|
|
在研适应症-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前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
作用机制-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药物发现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100 项与 艾赛普(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艾赛普(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Armstrong2025年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会(AACR)即将于4月25-30日在美国芝加哥举行,最近会议摘要已经公开,中国创新密集亮相。以ADC领域为例,绝大部分的报告来自中国药企,创新ADC接近100款,覆盖各种技术路线和靶点上的创新,真正开始引领ADC的创新前沿。双靶点ADC为ADC领域当前最热门的方向之一,百力司康、百奥赛图、博锐生物、橙帆医药、多禧生物、恒瑞医药、基石药业、金赛药业、康宁杰瑞、康源博创、联进生物、启德医药、石药集团、拓济生物、先声药业、信达生物、映恩生物、亲和力生物等多家企业布局。双毒素ADC也开始走到台前,康弘药业、亲和力生物系统布局双毒素ADC,康弘药业的KH815为全球首款进入临床阶段的双毒素ADC新药。两种payload分别为TOP1i和RAN POL2i,同时抑制RNA合成并诱导DNA双链断裂。康宁杰瑞进一步开发了双靶点双毒素ADC,即EGFR/HER3双毒素ADC新药JSKN021。传统ADC的理念是毒素经抗体结合受体介导内吞后释放,DXd-ADC则证明了旁观者效应的重要作用,宜联生物则进一步开发了非内吞ADC,靶向游离靶标VEGF,通过肿瘤微环境特异性酶来释放毒素,进一步打开了ADC药物的应用空间。维立志博开发了首款TCE的ADC,即DLL3/CD3 ADC新药LBL-058,由DLL3/CD3双抗偶联TOP1i而成,T细胞杀伤与payload细胞毒杀伤效应协同。虽然TCE在少数靶点已经开始突破实体瘤,但TCE-ADC的设计无疑为突破实体瘤提供了一种全新强化设计的思路。总结从此次AACR会议来看,中国ADC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差异化设计上,毫无疑问都在真正引领ADC的创新前沿,新靶点ADC、新靶点组合双靶点ADC、双毒素ADC、PDC、TCE-ADC、非内吞ADC等等,以及AACR会议不涉及的自免ADC(映恩生物已经进入临床阶段)等。未来几年,国产ADC的临床突破和出海交易仍然是值得期待的行业焦点所在。Armstrong技术全梳理系列GPRC5D靶点全梳理;CD40靶点全梳理;CD47靶点全梳理;补体靶向药物技术全梳理;补体药物:眼科治疗的重要方向;Claudin 6靶点全梳理;Claudin 18.2靶点全梳理;靶点冷暖,行业自知;中国大分子新药研发格局;被炮轰的“me too”;佐剂百年史;胰岛素百年传奇;CUSBEA:风雨四十载;中国新药研发的焦虑;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竞争;中国双抗竞争格局;中国ADC竞争格局;中国双抗技术全梳理;中国ADC技术全梳理;Ambrx技术全梳理;Vir Biotech技术全梳理;Immune-Onc技术全梳理;亘喜生物技术全梳理;康哲药业技术全梳理;科济药业技术全梳理;恺佧生物技术全梳理;同宜医药技术全梳理;百奥赛图技术全梳理;腾盛博药技术全梳理;创胜集团技术全梳理;永泰生物技术全梳理;中国抗体技术全梳理;德琪医药技术全梳理;德琪医药技术全梳理2.0;和铂医药技术全梳理;荣昌生物技术全梳理;再鼎医药技术全梳理;药明生物技术全梳理;恒瑞医药技术全梳理;豪森药业技术全梳理;正大天晴技术全梳理;吉凯基因技术全梳理;基石药业技术全梳理;百济神州技术全梳理;百济神州技术全梳理第2版;信达生物技术全梳理;信达生物技术全梳理第2版;中山康方技术全梳理;复宏汉霖技术全梳理;先声药业技术全梳理;君实生物技术全梳理;嘉和生物技术全梳理;志道生物技术全梳理;道尔生物技术全梳理;尚健生物技术全梳理;康宁杰瑞技术全梳理;科望医药技术全梳理;科望医药技术全梳理2.0;岸迈生物技术全梳理;礼进生物技术全梳理;康桥资本技术全梳理;余国良的抗体药布局;荃信生物技术全梳理;安源医药技术全梳理;三生国健技术全梳理;仁会生物技术全梳理;乐普生物技术全梳理;同润生物技术全梳理;宜明昂科技术全梳理;派格生物技术全梳理;迈威生物技术全梳理;Momenta技术全梳理;NGM技术全梳理;普米斯生物技术全梳理;普米斯生物技术全梳理2.0;三叶草生物技术全梳理;贝达药业抗体药全梳理;泽璟制药抗体药全梳理;恒瑞医药抗体药全梳理;齐鲁制药抗体药全梳理;石药集团抗体药全梳理;豪森药业抗体药全梳理;华海药业抗体药全梳理;科伦药业抗体药全梳理;百奥泰技术全梳理;凡恩世技术全梳理。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报道
根据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以及公开资料梳理,本周(3月3日~3月8日),有27款1类创新药首次在中国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IND)。通过梳理,这些产品包括了放射性配体疗法、小分子、抗体、抗体偶联药物(ADC)、核酸类药物等。本文将根据公开资料介绍这些产品的基本信息。
图片来源:123RF
诺华(Novartis):[225Ac]Ac-PSMA-617
作用机制:靶向PSMA的放射性配体疗法
适应症: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
诺华1类新药[225Ac]Ac-PSMA-617注射液获批临床,拟开发治疗[177Lu]Lu-PSMA靶向治疗期间或之后进展的PSMA阳性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根据诺华官网管线资料可知,这是一款靶向PSMA的放射性配体疗法(研发代号:AAA817)。其中,Ac-225是一种α发射器,与Lutetium-177等β发射器相比,预计具有更高的功效和更少的副作用。α-发射器是短程高能粒子,与β-粒子相比具有更高的线性能量传递,因此对邻近健康组织造成的组织损伤较小。
艾赛普生物:注射用iSAP-0909
作用机制:泛肿瘤纳米荧光显像剂
适应症:用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辅助诊断和术中恶性病变的辅助定位
艾赛普生物1类新药注射用iSAP-0909获批临床,拟开发用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辅助诊断和术中恶性病变的辅助定位。根据艾赛普生物新闻稿,这是一款泛肿瘤靶向纳米荧光显像剂,临床拟用于肿瘤患者的检查与微创术中导航。该产品是利用“体内原位自组装”纳米生物技术研发,具有高灵敏性、高特异性、长时稳定高亮的优势,并且能够识别微小病灶和转移灶,降低炎症带来的假阳性,有望为肿瘤患者的外科手术带来更精准的术中导航。
信达生物:IBI3007
作用机制:靶向TROP2的免疫刺激抗体偶联物
适应症:晚期恶性实体瘤
信达生物1类新药IBI3007获批临床,拟开发治疗晚期恶性实体瘤。根据信达生物公开资料可知,这是一款靶向TROP2的免疫刺激抗体偶联物(ISAC),ISACs是一类独特的抗体偶联药物(ADC)。IBI3007由经过优化设计和筛选的TLR7/8激动剂,连接子及抗体组成,是一款具有“first-in-class”潜力的TROP2 ISAC。其中,TROP2抗体可引起巨噬细胞对TROP2阳性肿瘤细胞强效的细胞吞噬效应(ADCP)。
博锐生物:注射用BR111
作用机制:靶向ROR1双表位的ADC
适应症:晚期恶性肿瘤
根据博锐生物新闻稿介绍,BR111是其自主研发的一款靶向ROR1双表位的ADC,拟开发治疗晚期恶性肿瘤。该产品是将靶向ROR1双表位的抗体与小分子毒素艾日布林偶联,精准作用于肿瘤细胞,可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且具有较高的均一性和循环稳定性,显著减少毒素的脱落。BR111还能够诱导旁观者效应,通过释放具有膜渗透性的毒素,杀伤邻近的肿瘤细胞,从而增强抗肿瘤活性;可在肿瘤微环境中发挥免疫激活作用,进一步提升其抗肿瘤效果,显示出与靶向药物和免疫疗法等多种药物联合应用的潜力。
海昶生物:HC016脂质复合物注射液
作用机制:TLR9激动剂小核酸药物
适应症:实体瘤
海昶生物1类新药HC016脂质复合物注射液获批临床,拟开发用于晚期或复发性实体瘤,包括黑色素瘤、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肉瘤。根据海昶生物公开资料,HC016是一种新型小核酸药物,以新型Toll样受体9(TLR9)激动剂为活性成分,采用脂质纳米颗粒(LNP)递送。相比于传统的TLR9等免疫激动剂,HC016的创新型TLR9激动剂对抗肿瘤免疫中核心的T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等均有更好的激活效果,循环记忆型免疫细胞可有效监控、杀伤远端转移灶及循环肿瘤细胞。海昶生物的创新递送系统可使药物有效聚集在肿瘤部位,血液中几乎无任何显著的细胞因子上调,从而有望解决传统TLR9激动剂的安全性问题。
励缔医药:LIT0922胶囊
作用机制:mTORC2选择性抑制剂
适应症:晚期实体瘤
根据励缔医药新闻稿介绍,LIT0922胶囊是一款能透过血脑屏障的mTORC2选择性抑制剂,为双靶向小分子创新药物。其精准靶向mTORC2和合成致死双靶点,同时抑制肿瘤致死性极强的DNA双链断裂修复,增强其抗肿瘤活性,达到双管齐下、双轮驱动的协同作用。mTORC2作为生长因子(如EGFR,VGFR等)激活的PI3K关键效应蛋白和Ras信号通路的主要效应蛋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恶性转移中发挥关键作用。该公司拟在表达药物机制特定标志物的晚期实体瘤患者中开展LIT0922胶囊的1期临床研究。
石药集团:JMT108注射液
作用机制:抗PD-1且融合IL-15的双功能融合蛋白
适应症:用于治疗晚期恶性肿瘤
根据石药集团新闻稿介绍,JMT108是一种重组全人源抗PD-1且融合IL-15的双功能融合蛋白,通过靶向PD-1阳性肿瘤浸润免疫细胞,解除PD-1和PD-L1相互作用导致的免疫抑制,并通过PD-1抗体结合依赖性地激活IL-15下游信号通路,进一步促进相关免疫细胞的增殖和活化,从而达到增强的抗肿瘤疗效。临床前研究显示,该产品的适应症广泛,在多种恶性肿瘤模型中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及良好的安全性。该产品本次获批临床,拟开发治疗晚期恶性肿瘤。
安领科生物:注射用ALK202
作用机制:EGFR/CMET双抗ADC
适应症:实体瘤
安领科生物的1类新药注射用ALK202获批临床,拟用于既往标准治疗失败或无标准治疗(包括无法接受标准治疗)的成人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根据安领科生物官网管线资料可知,这是一款靶向EGFR/CMET的双抗ADC。双抗ADC可实现高选择性肿瘤靶向,显著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毒性作用,有效拓展治疗安全窗。
和誉医药:ABSK131胶囊
作用机制:MTA协同PRMT5抑制剂
适应症:晚期/转移性实体瘤
和誉医药1类新药ABSK131胶囊获批临床,拟开发治疗晚期/转移性实体瘤。公开资料显示,这是一款高选择性的、可入脑的MTA协同PRMT5抑制剂。PRMT5是”合成致死”领域的新靶点,与PRMT5构成“合成致死”的基因是MTAP。在临床前研究中,ABSK131胶囊对MTAP缺失的肿瘤细胞显示出极好的选择性,口服给药具有良好的药物代谢和药代动力学特性,其还具有透过血脑屏障的能力。
第一三共:DS-3939a
作用机制:靶向肿瘤相关MUC1的ADC
适应症:实体瘤
第一三共(Daiichi Sankyo)申报的1类新药DS-3939a获批临床,拟开发治疗实体瘤。公开资料显示,这是一种靶向肿瘤相关MUC1的ADC,正在全球范围内处于1/2期临床研究阶段。MUC1由于一些唾液基转移酶表达模式的改变而发生低糖基化,并在肿瘤中暴露出MUC1上的新表位,称为肿瘤相关MUC1 (TA-MUC1)。DS-3939a是基于第一三共的DXd平台开发,由人源化抗TA-MUC1抗体、酶切可切割的四肽连接体和具有高药抗比(DAR)的DNA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DXd)组成。
施贝康生物:SBK013片
作用机制:口服小分子Ⅺa因子抑制剂
适应症:预防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根据施贝康生物新闻稿,SBK013片属于新型口服小分子Ⅺa因子抑制剂,为一款具有全新化合物结构的药物。该产品拟开发用于预防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包括与骨科(如膝关节或髋关节置换术)、泌尿外科或普外科手术有关的血栓预防。SBK013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通过靶向抑制FXI(凝血因子Ⅺ)活性,能够有效阻断内源性凝血途径并抑制凝血级联反应的放大,从而强效预防病理性血栓的形成。与传统抗凝药物相比,SBK013允许组织因子途径保持功能,从而减少了治疗过程中的出血风险。
纳安生物:注射用T320
作用机制:靶向TF的ADC
适应症:晚期实体瘤
山西纳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1类新药注射用T320获批临床,拟开发治疗晚期实体瘤。根据纳安生物公开资料,这是一款靶向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的ADC。该产品此前已经在美国和澳大利亚获批临床,并已经获得FDA授予的治疗胰腺癌适应症的孤儿药资格。在临床前研究中,该产品在胰腺癌动物模型中表现出超过90%的抑瘤率。
寻百会生物:GV20-0251注射液
作用机制:IGSF8单抗
适应症:晚期实体瘤
寻百会生物1类新药GV20-0251注射液获批临床,拟开发治疗晚期实体瘤。公开资料显示,这是一款IGSF8单抗。2024年4月,寻百会生物在《细胞》(Cell)杂志上发表文章,揭示了该“抗癌”新靶点——一种全新的免疫检查点IGSF8。研究表明,IGSF8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中EWI亚家族的成员,它可以通过结合NK细胞上的MHC-I受体,抑制NK细胞的肿瘤杀伤性。而敲除IGSF8不仅可以恢复NK细胞的杀伤作用,还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
望实智慧:SWA1211片
作用机制:HPK1小分子抑制剂
适应症:晚期实体瘤
根据望实智慧新闻稿介绍,SWA1211片是一款靶向造血祖细胞激酶1(HPK1)口服小分子抑制剂,它通过解除HPK1的负面作用,恢复并增强T细胞活性,从而增强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肿瘤细胞的能力。该产品实现了对HPK1的精准靶向抑制,同时最大程度降低了对其他通路的干扰,此外其在高浓度条件下仍能保持稳定的药效,从而在临床前研究中展现出良好的安全窗与显著的抗肿瘤活性。该产品本次获批临床,拟开发治疗晚期实体瘤。
除了上述产品,本周首次在中国获批IND的1类新药还包括:
恒瑞医药和拓界生物共同申报的注射用HRS-4029,拟开发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
阿斯利康(AstraZeneca)申报的生物制品1类新药AZD4360,拟开发治疗晚期实体瘤;
神州细胞的单克隆抗体1类新药SCTT11注射液,拟开发治疗甲状腺眼病;
安锐生物化药1类新药注射用ARTS-876,拟开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宝太生物申报的化药1类新药BIOT006片,拟开发治疗晚期实体瘤;
由原研药港生命科学申报的1类新药PH-501片,拟开发治疗肺动脉高压;
康可得生物申报的1类新药注射用KKD001,拟开发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及原发性IgA肾病引起的蛋白尿、成人急性多发性硬化;
人福医药在研的1类新药HW201877胶囊,拟开发治疗炎症性肠病;
长乘医药广谱抗肿瘤新药POC101,拟开发治疗晚期实体瘤;
壹典医药1类新药HL-1186片,拟开发治疗疼痛;
核新生物1类新药XY003片,拟开发治疗晚期实体瘤;
泰比棣医药1类新药注射用TPD3310,拟开发治疗MET异常的晚期恶性实体瘤;
恒瑞医药申报的HRS-6213注射液,拟用于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对实体肿瘤进行诊断和评估。
参考资料:
[1]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 Retrieved Mar 8,2025, From https://www.cde.org.cn/main/xxgk/listpage/4b5255eb0a84820cef4ca3e8b6bbe20c
[2]各公司官网及公开资料
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或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氨基观察-创新药组原创出品
作者 | 黄恺
乐普生物EGFR ADC遇到了小麻烦。
3月3日,据NMPA官网,乐普生物EGFR ADC维贝柯妥塔收到药品通知件,意味着未获批准。那么,维贝柯妥塔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呢?
面对减肥药市场的诱惑,艾伯维也坐不住了。
3月3日,艾伯维与丹麦公司Gubra宣布达成一项许可协议,共同开发GUB014295,这是一种潜在治疗肥胖症的同类最佳长效胰淀素类似物。艾伯维首席执行官Robert A. Michael称,与 Gubra 的合作标志着艾伯维进入肥胖症领域。
在过去的一天里,国内外医药市场还有哪些热点值得关注?让氨基君带你一探究竟。
/ 01 /
市场速递
1)人工耳蜗集采中选结果本月起执行
3月3日,本月起,全国各地相继执行人工耳蜗集采中选结果,人工耳蜗类耗材单套价格从平均20余万元降至5万元左右。去年12月,国家组织人工耳蜗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采购量共1.1万套,参与集采的3家外资企业和2家内资企业全部中选,除临床常用产品外,能支持(3.0T)核磁共振检查的新一代人工耳蜗植入体中选。
/ 02 /
资本信息
1)帕母医疗完成近1亿美元C轮融资
3月3日,创新医疗器械企业帕母医疗宣布完成近1亿美元C轮融资,本次募资将主要用来推动帕母医疗的全球临床、海外业务及战略发展规划。
2)今是科技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
3月3日,国内纳米孔测序技术领军企业今是科技宣布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募集资金将用于加速全球首个“单碱基纳米孔测序”(SNS)技术平台的商业化落地,推动其在临床诊断、科研服务及公共卫生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 03 /
医药动态
1)壹典医药HTMC0658片获临床许可
3月3日,据CDE官网,壹典医药HTMC0658片获临床许可,拟开展治疗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的研究。
2)宝济药业注射用BJ007(皮下注射)获临床许可
3月3日,据CDE官网,宝济药业注射用BJ007(皮下注射)获临床许可,拟开展对敏感致病菌引起的感染的研究。
3)阿斯利康AZD8630获临床许可
3月3日,据CDE官网,阿斯利康AZD8630获临床许可,拟开展治疗哮喘的研究。
4)艾赛普注射用iSAP-0909获临床许可
3月3日,据CDE官网,艾赛普注射用iSAP-0909获临床许可,拟用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辅助诊断和术中恶性病变的辅助定位。
5)乐普生物EGFR ADC未获批准
3月3日,据NMPA官网,乐普生物EGFR ADC维贝柯妥塔收到药品通知件,意味着未获批准。
/ 04 /
器械跟踪
1)鱼跃医疗自动体外除颤器获欧盟MDR认证
3月3日,鱼跃医疗公告,公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产品获得欧盟MDR认证,具备欧盟市场的最新准入条件。
2)科曼医疗体外除颤监护仪获注册许可
3月3日,据NMPA官网,科曼医疗体外除颤监护仪获注册许可。
/ 05 /
海外药闻
1)艾伯维进军肥胖领域
3月3日,艾伯维与丹麦公司Gubra宣布达成一项许可协议,共同开发GUB014295,这是一种潜在治疗肥胖症的同类最佳长效胰淀素类似物。艾伯维首席执行官Robert A. Michael称,与 Gubra 的合作标志着艾伯维进入肥胖症领域。
PS: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氨基君微信号交流。
100 项与 艾赛普(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艾赛普(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