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点- |
作用机制-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1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前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
作用机制-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药物发现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100 项与 Sirius Therapeutics, Inc.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Sirius Therapeutics, Inc. 相关的专利(医药)
声明:因水平有限,错误不可避免,或有些信息非最及时,欢迎留言指出。本文仅作医疗健康相关药物介绍,非治疗方案推荐(若涉及);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4月29日,诺华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全球净销售额132.33亿美元,同比增长 15%;营业收入46.63亿美元,同比增长44%。经调整后的核心营业利润达55.8亿美元,同比增长27%,远超市场预期的50.7亿美元。Leqvio是由诺华(Novartis)研发的新型降胆固醇药物,是一款靶向PCSK9的siRNA疗法。Leqvio通过与编码PCSK9蛋白的mRNA结合,通过RNA干扰作用降低其水平,防止肝脏生成PCSK9蛋白。该药物最初于2021年12月获得美国FDA批准,作为饮食和他汀类药物治疗的辅助药物,用于治疗患有原发性高脂血症的成年患者,包括杂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eFH)患者,以降低其LDL-C的水平。2023年8月22日,Leqvio在中国获批上市,作为饮食的辅助疗法,用于成人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杂合子型家族性和非家族性)或混合型血脂异常患者的治疗 。2025年4月7日,CDE官网显示,Leqvio申报新适应症上市。Leqvio在欧美的定价为6500美元/年,约4.7万元/年;国内定价9988元/针,约2万元/年。作为全球首个且唯一siRNA超长效降脂药物,仅需半年注射一针的给药便利性无疑具有很大的优势。该药自上市以来就高速增长,2024年其销售额为7.54亿美元(+114%)。2025 Q1该药销售额为2.57亿美元(约18.7亿元),同比增长72%。2024年8月28日,诺华宣布在III期V-MONO研究中一年两次Leqvio(Inclisiran)取得了积极的初步结果,达到了主要终点。与安慰剂和依折麦布相比,Leqvio单药治疗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中低风险且未接受降脂治疗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降低具有临床意义和统计学意义。V-MONO是首个评估小干扰RNA (siRNA) 疗法作为单一疗法降低ASCVD低风险或中等风险患者的LDL-C的试验。此外,2025年3月,英克司兰钠的亚洲3期临床研究ORION-18的结果发表在《中国循环杂志》上。ORION-18研究纳入的232例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组,在第1天、第90天和第270天分别接受英克司兰钠300mg或安慰剂治疗。研究结果显示,在已接受饮食控制和最大耐受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联合或不联合其他降脂治疗)但LDL-C仍升高的中国大陆ASCVD患者中,英克司兰钠组LDL-C从基线至第330天经安慰剂校正的百分比降幅为61.16%,在亚洲总体人群中降幅为57.17%。这一显著的LDL-C降低效果表明,英克司兰钠在亚洲患者中同样具有良好的疗效。总结全球PCSK9 siRNA领域目前呈现以诺华Inclisiran为主导、多家企业加速布局的竞争格局。在Inclisiran的示范效应下,全球范围内多家企业正加速推进PCSK9 siRNA药物的研发。其中,中国企业的参与尤为活跃,圣因生物、靖因药业、石药集团、大睿生物、瑞博生物等公司均已布局相关管线,部分产品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参考资料:公司公告
心血管疾病领域,一直是MNC的黄金赛道。眼下,一个新药靶点正在悄然密集产出大额BD交易。3月25日,恒瑞将旗下Lp(a)小分子抑制剂的海外权益,以总交易额19.7亿美元授权给默沙东,其中首付款达2亿美元,创了一个新纪录,这款口服小分子脂蛋白(a)抑制剂目前正在中国进行二期临床测试。大约半年前,2024年10月,石药集团与阿斯利康达成Lp(a)小分子药物授权交易,总交易金额达20.2亿美元。与以往将重注押在小核酸类药物之上不同,此番入局的MNC选择了此前呼声并不高的小分子药物。尽管基于小核酸技术平台开发的Lp(a)药物尚未获批上市,后发的MNC也只能选择弯道超车的策略。心血管新药赛道的激烈竞争,可见一斑。01巨头的10年鏖战Lp(a)新药并不是突然贵起来的。距离安进第一次砸下重金,买入Arrowhead的Lp(a)管线,时间已经过去近10年。部分Lp(a)靶点新药相关交易 数据来源:动脉橙数据库2016年9月,安进从Arrowhead引进Olpasiran。彼时,这项交易包含3500万美元首付款、2150万美元股权投资,以及最高6.17亿美元的后续里程碑、选择权款项,并没有引发太多关注。目前,Olpasiran正在进行全球多中心的Ⅲ期临床试验,来评估其能否降低心肌梗死、卒中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预计将在2026年公布试验结果。在2023年完成的Ⅱ期临床试验中,最高剂量组患者在每24周一次注射一次225 mg的Olpasiran后,Lp(a)降低超过95%,效果持续48周。眼下,Olpasiran已经成为全球最瞩目的三大Lp(a)明星管线之一,但进度却稍落后于诺华的Pelacarsen。2019年,诺华于与Ionis达成协议,获得Pelacarsen的独家授权。在这笔交易中,诺华已经将Lp(a)管线的对价拉升到首付款1.5亿美元,潜在里程碑付款最高可达 16亿美元。次年,礼来也入局,进一步拉高了Lp(a)管线的交易对价。根据礼来与Dicerna的协议,双方将共同开发RNAi疗法的共识,包括心血管、代谢和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这是一份价值超3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其中,Dicerna的Lp(a)管线Lepodisiran是合作的核心项目之一,礼来获得其全球开发和商业化权益。在上一轮的扫货浪潮中,MNC频频为Lp(a)管线开出高价。如果将默沙东和阿斯利康的这两笔小分子管线交易计算在内,在Lp(a)药物真正出现商业化的曙光之前,MNC已经为这场豪赌砸下了近百亿美元的资金。背后的原因显而易见。一方面,心血管疾病领域盛产重磅炸弹药物。比如早期的立普妥,作为史上最畅销药物,在2011年专利到期前,就累计为辉瑞创收超1400亿美元。而首款获批上市用于心血管疾病的小核酸药物乐可为,自2021年上市后,销售额迅速放量,2023年的销售额同比增长100%,在2024年步入重磅炸弹药物行列。相比肿瘤、自免等其他热门疾病赛道,心血管疾病药物在市场端的优势十分明显。比如单药的使用人群广泛,立普妥的适应症就覆盖了从血脂异常到心血管事件全程管理。即便专利到期后,有多款仿制药上市,立普妥仍然占据重要的市场份额。再如,心血管疾病用药往往市场持续性长,降压药、降脂药都往往需要终身服用,全球处方量最大降压药之一的络活喜,在专利过期多年后,销售也依然强劲。拿下一款心血管疾病重磅药物,对于MNC而言,就是获得了专利独占期内业绩增长的压舱石。另一方面,心血管疾病药物领域生产重磅BD交易。在Lp(a)大热前的PSCK9靶点管线争抢中,就频频出现总金额数十亿美元的重磅交易。2012年,安进通过收购冰岛公司DeCode Genetics获得了其心血管疾病相关基因研究资产,包括对PCSK9靶点的早期发现技术。这笔交易涉及金额4.15亿美元,为安进开发Repatha®奠定了基础,后者在2015年获批,成为首个上市的PCSK9抑制剂之一。此后,2019年,诺华斥资97亿美元收购The Medicines Company,获得其核心资产Inclisiran,也就是后来获批上市的乐可为。2021年,阿斯利康以2亿美元首付款、在里程碑付款至25亿美元收购Ionis的PCSK9反义寡核苷酸AZD8233,用于高胆固醇血症,有望成为首个口服PCSK9抑制剂。如今,在这个巨头的赛场上,Lp(a)也成了不可小觑的厮杀力量。02小核酸药突出重围Lp(a),即脂蛋白(a),是一种由肝脏产生的脂蛋白,其水平升高被认为是冠状动脉疾病、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等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数据显示,全球约20%人群Lp(a)水平偏高(50mg/dL)。目前,针对Lp(a)水平升高,全球尚无获批特效药。研究表明,用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PCSK9抑制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Lp(a),但降幅仅有约20%~35%左右。有临床专家表示,血液中的Lp(a)水平至少要降低50%以上,患者才有可能临床获益。而传统的降血脂扛把子他汀类药物,在降脂的同时反而会导致Lp(a)水平轻度升高。不过,以Lp(a)为靶点的药物开发,却并不容易。由于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学特性,Lp(a)靶点难以成药。一方面,Lp(a)由低密度脂蛋白样颗粒和载脂蛋白(a)(apo(a))共价结合组成,apo(a)与纤溶酶原高度同源,可能干扰纤溶系统,导致血栓和炎症风险。这就要求靶向Lp(a)的药物,必须特异性抑制apo(a)而不影响纤溶酶原功能,避免出血风险。另一方面,Lp(a)主要在肝脏合成,且水平高度由遗传决定,无法基于传统的降脂药开发逻辑去构建新药模型。直到小核酸技术在成药方面趋于成熟,靶向Lp(a)的新药开发才开始有了早期的路径。现阶段,全球开发进展最快的,是诺华2021年从Ionis买入的Pelacarsen,已经进入Ⅲ期临床,预计2026年将读出数据。实际上,此前,诺华曾表示,将在2025年公布Pelacarsen的Ⅲ期临床数据。有从业者推测,Pelacarsen公布最新临床数据的时间之所以推迟,可能由于其降低心血管事件的效果好于预期,从而出现临床试验设计中主要终点的时间更晚。Pelacarsen是一款反义寡核苷酸(ASO)药物,通过靶向并切割Apo(a) mRNA,来抑制Apo(a)蛋白的表达,阻断Lp(a)生成。根据此前公布的Ⅱ期临床数据,Pelacarsen能将患者的Lp(a)水平降低约80%,80mg/月的给药剂量可使98%的患者Lp(a)水平降至50 mg/dL以下。一直以来,Pelacarsen都被视为首款有望获批的Lp(a)降脂药。此外,Lp(a)降脂药在研三剑客中的lepodisiran,也在近期发布了亮眼的临床数据。上月末,《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布了长效降脂药lepodisiran的临床试验结果,仅需注射一针,患者的Lp(a)水平降低了约94%,且至少持续半年。不同于Pelacarsen,lepodisiran就是一款小干扰RNA(siRNA)疗法药物,通过类似“基因沉默”效应,来从基因翻译水平阻断载脂蛋白(a)的合成。lepodisiran的作用原理与安进的Olpasiran相近,但在长效性上表现更突出。部分Lp(a)靶点在研新药管线进展 数据来源:动脉橙数据库此外,Biotech自主开发的Lp(a)小核酸药物也陆续跟进。其中,Silence Therapeutics开发的siRNA疗法Zerlasiran,已经完成了IIa期临床试验,正进入IIb期临床试验阶段。根据IIa期临床数据,300 mg剂量组患者在加收每16周一次的Zerlasiran治疗后,Lp(a))中位数降低89%,并维持48周。Zerlasiran也成为由Biotech自主开发,进展最快的Lp(a)小核酸药物。国内方面,除了瑞博生物、舶望生物等小核酸药物明星企业频频传出布局La(a)靶点消息外,赫吉亚生物和靖因药业的Lp(a)小核酸管线已经开始取得临床进展。03口服剂型的夹击在许多从业者看来,Lp(a)新药的开发,正走在GLP-1的来时路上,因此也会走向一个造富能力极强的商业化未来。从某种意义上讲,Lp(a)新药和GLP-1药物的商业化逻辑确有相似之处。比如,应用场景方面,两者都服务于慢性疾病的长周期管理,而且面向的都是人类社会中发病率极高的几类慢性疾病。再如,成长轨迹方面,Lp(a)新药和GLP-1药物都经历了从短效制剂到长效制剂的迭代过程,正在突破口服剂型的技术瓶颈,从而覆盖更多依从性更低的患者群体。或许正是在这样的逻辑下,口服Lp(a)新药被视为这类药物开发的未来,后发的MNC也愿意为这类更富想象空间的管线,开出更高的对价。过去半年完成的2笔BD交易中,Lp(a)口服新药管线体现出了明显的更早阶段、更高对价趋势。其中,创下恒瑞BD交易记录的HRS-5346,2024年才进入Ⅱ期临床试验,尚未公布最新进展。而此时距离恒瑞首次提交HRS-5346的临床试验申请,还不到2年。而石药集团授权给阿斯利康的YS2302018则可能处于更早期的开发阶段。从公开信息看,这款药尚处于临床前研究中。与GLP-1药物开发相似,Lp(a)口服剂型的开发难度也更大。首先是靶向apo(a)蛋白的合成难度极大。通常,小分子抑制apo(a)的合成,需要干预肝细胞内的蛋白质翻译或分泌途径,但这类靶点往往缺乏选择性,从而导致全身毒性。其次,即便合成了apo(a)抑制剂,其阻断Lp(a)组装的效果也十分有限。此前,默克公布了小分子抑制剂Muvalaplin的I期临床数据,通过抑制apo(a)与低密度脂蛋白的结合,仅实现了65%的Lp(a)水平最大降幅,远小于小核酸类药物降低Lp(a)水平的能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小分子难以完全阻断细胞内的高效组装过程。此外,小分子Lp(a)的肝靶向递送也存在难题。Lp(a)主要在肝脏合成,但口服小分子需通过首过效应到达肝细胞。这个过程还需要克服肝细胞特异性摄取障碍,从而极大降低了递送效率。现阶段,礼来的muvalaplin仍是全球进展最快的口服Lp(a)降脂药,已经进入Ⅲ期临床试验阶段。根据此前公布的Ⅱ期临床数据,在60毫克剂量下,muvalaplin能帮助患者Lp(a)水平下降81.7%。当然,相比GLP-1药物,Lp(a)新药的商业化也存在独特的难题。其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在于,作为临床上心血管疾病管理的一个较新的指标,Lp(a)水平的检测,在实践中并没有普及开。这背后,有检测工具缺失的原因,也有医生和患者对Lp(a)更全面的认识还没有建立起来的因素。前者基于现有的医学工程能力,可以在短期内补齐,但后者的认知构建,却是相对漫长的过程。此外,尽管已经有研究表明,Lp(a)水平的升高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存在关联,但这种关联尚没有细化到具体数值,也增加了Lp(a)新药在临床应用普及的难度。经过近10年鏖战,Lp(a)新药开发终于出现曙光。但这款新药真正改变临床上心血管疾病的诊疗实践,还有更长的路要走。*封面图片来源:神笔PRO如果您认同文章中的观点、信息,或想进一步讨论,请与我们联系;也可加入动脉网行业社群,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近期推荐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8月1-2日 2025生物医药创新博览会 扫码报名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和建议,以官方/公司公告为准;本文仅作医疗健康相关药物介绍,非治疗方案推荐(若涉及),不代表平台立场。任何文章转载需得到授权。老牌核酸药物公司“断臂求生”新药非坦途,英国老牌核酸药物公司SilenceTherapeutics最近发生重大战略调整。2025年2月底,Silence宣布暂不启动公司内部核心项目Zerlasiran(SLN360)的3期临床研究,直到为这一项目找到新的合作伙伴。Zerlasiran此前是Silence进展最快的项目,这是一种针对脂蛋白(a)[Lp(a)]的siRNA疗法,设计为皮下注射制剂,通过靶向降解LPA基因转录的mRNA以减少Lp(a)的产生,从而达到治疗与高水平Lp(a)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的目的。2024年11月18日,Silence在美国心脏协会(AHA)年会上公布了Zerlasiran最新的2期临床数据:从基线至第36周,Zerlasiran治疗组(每16周300毫克、每24周300毫克或每24周450毫克)经安慰剂校正后使患者Lp(a)浓度在对应时间段内平均降幅达到了80%以上。不过资本市场对这一结果似乎并不买账,数据披露当日Silence股价跌去13.23%,次日又暴跌36.75%。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专门针对Lp(a)的降脂疗法获批,但是Zerlasiran已经有几款核酸药物竞争对手处于临床后期阶段,例如安进的siRNA疗法Olpasiran、诺华/Ionis的ASO疗法Pelacarsen、礼来/Dicerna(被诺和诺德收购)的siRNA疗法Lepodisiran。摩熵医药数据pharma.bcpmdata.com(原药融云数据)显示:国内布局本靶点的小核酸药企有:恒瑞医药、赫吉亚、炫景、靖因、等等。除此之外,还有小分子企业布局。此次Silence战略调整就在该公司终止合作的两个月之后。双方此前的合作始于2021年3月,合作旨在利用Silence专有的mRNAi GOLD™平台共同开发针对三个未披露靶点的siRNA药物。不过该合作在2024年12月终止。虽然Silence在2024年第四季度收到了监管机构对于Zerlasiran的3期临床试验设计的积极反馈,并推进了Zerlasiran的3期临床试验准备工作,但现在Silence或许很难再去推进3期临床研究,毕竟这是非常烧钱的,况且Silence还面临着几家大厂的竞争。最近Silence在为Zerlasiran积极寻找合作方。这一策略调整也让该公司现金流情况得以缓解,预计足以支撑到2027年。此前也遭“退货”,挖走合作方CSOSilence在最近几年也遭遇过其他合作方的“退货”。2019年7月,Silence与Mallinckrodt达成合作,针对在补体介导的疾病中沉默补体级联的靶点,开发并商业化RNAi药物。在该合作中,Silence获得了2000万美元预付款,以及500万美元的股权投资,Mallinckrodt获得了靶向C3的临床前项目SLN501的全球独家许可,以及另外两个临床前未披露靶点补体项目的未来选择权,Mallinckrodt已在2020年7月行使了选择权。不过在2023年3月,Silence重新获得了两个未披露靶点补体项目的全球独家权利。与此同时该公司还从Mallinckrodt挖走了首席科学官Steven Romano博士,担任Silence的首席医学官兼研发主管,最初他在两家公司签署合作协议之时于2019年7月作为非执行董事加入Silence。Romano博士此前曾在辉瑞工作了16年,在礼来工作了4年。一年后的2024年3月,Mallinckrodt通知Silence,在1期临床试验完成后,将不会继续进一步开发靶向C3的项目SLN501。双方合作就此终止。Steven Romano博士现在是Silence的执行副总裁兼首席研发官。阿斯利康合作根据最新年报披露,Silence目前公开的主要合作伙伴貌似只有阿斯利康。2020年3月,Silence与阿斯利康达成了一项合作协议,以发现、开发和商业化用于治疗心血管、肾脏、代谢和呼吸系统疾病的siRNA疗法。两家公司将合作实现siRNA分子向肝脏、心脏、肺和其他组织的递送。该合作最初涵盖五个靶点,阿斯利康可以选择将合作扩展到另外五个靶点。根据该协议,阿斯利康向Silence支付了6000万美元预付款并向Silence进行2000万美元的股权投资。对于每个靶点,Silence有资格获得高达4亿美元的里程碑,以及分层版税。2023年和2024年,Silence分别从此次合作中获得了1000万美元的选择权费用和1000万美元的里程碑付款。Silence Therapeutics与阿斯利康最早的公开合作记录可以追溯到2007年,当时双方在呼吸系统疾病领域建立了合作关系,2010年,双方的合作被扩展到了包括肿瘤学在内的多个领域。重点转向罕见病暂停心血管项目Zerlasiran之后,Silence将优先投资于罕见病项目Divesiran(SLN124),这是一种靶向TMPRSS6的siRNA疗法,被设计为皮下注射,用于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有潜力成为PV领域first-in-class的siRNA疗法。PV是一种罕见的骨髓增生性肿瘤,其特征是血细胞和血小板过多,常导致HCT(红细胞压积)升高。HCT升高超过45%与心血管或血栓事件的死亡率升高4倍相关。该病影响美国约15万人,全球约350万人。目前的标准治疗方案包括重复进行放血疗法以降低HCT和/或使用细胞减少剂来减少红细胞的产生。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红细胞和HCT的获批疗法。TMPRSS6基因是铁调素的负调控因子,铁调素是控制体内铁稳态的主要激素。通过在PV患者中沉默TMPRSS6基因,Divesiran旨在增加肝细胞中铁调素的产生和释放,从而限制铁进入骨髓,进而减少红细胞的过度产生。2024年12月,Silence在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公布了Divesiran治疗PV患者的1/2期临床试验的1期阳性中期结果。中期结果显示,在一系列PV患者中,低频率的Divesiran治疗显著减少了静脉放血术的需求,同时降低了HCT水平。此外,迄今为止,该药物耐受性良好,没有剂量限制毒性。与此同时,Silence还宣布Divesiran的2期临床试验部分已完成首例患者给药,预计将在2025年年底完成患者招募。摩熵医药数据显示,FDA已授予Divesiran治疗PV的快速通道和孤儿药资格认定。欧盟也在2024年12月授予该药治疗PV的孤儿药资格认定。图源:药融云数据,www.pharnexcloud.com;改名后为摩熵医药数据不过Divesiran也面临着竞争对手,虽然作用机制不同:武田/Protagonist的Rusfertide(PTG-300)是一种铁调素模拟肽,近期该药开展的3期临床研究取得积极初步结果。Silence的mRNAiGOLD™平台其他管线:SLN548是Silence全资拥有的补体介导疾病siRNA候选产品,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进行1期研究;SLN312(授权给阿斯利康,靶点适应症未公布)的1期研究正在进行中;翰森制药终止合作之后,此前利用Silence的mRNAiGOLD™平台开发的三个未公开靶点临床前siRNA项目的全球权利由Silence保留,目前正在评估进一步开发计划。Silence早期发展历程SilenceTherapeutics最早成立于1994年,该公司在2005年7月收购了专门从事siRNA业务的德国Atugen AG公司,并在2007年改为现用名,又在2010与美国Intradigm Corporation(曾由圣诺医药创始人陆阳博士联合创立)合并,成为一家领先的RNAi疗法公司。据称,当时全球处于临床开发的9种siRNA候选药物中有4种使用了Silence的技术。Silence现在的mRNAiGOLD™平台(GalNAcOligonucleotideDiscovery)采用GalNAc-siRNA的形式。据了解,Silence曾在2017年向核酸药物龙头Alnylam提起专利诉讼,2018年两家公司达成诉讼和解。图源:Business Wire一直以来Silence主要是通过各种对外合作来赚取合作收入,成立至今还没有一款内部开发的药物商业化上市。据了解,Silence早期的合作方包括:阿斯利康、日本住友制药、辉瑞、诺华、Dainippon Sumitomo Pharma、Mallinckrodt Pharmaceuticals、Mirna Therapeutics、MiReven Pty Ltd、miRagen Therapeutics、InteRNA Technologies等等。附:2024年财务摘要截至2024年12月底,Silence持有现金、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共1.473亿美元。2024年度,Silence总收入为4326万美元,其中合作收入为4310万美元(上一年同期为3090万美元);年度R&D费用为6790万美元(上一年同期为5690万美元),主要是由于额外的临床研究和Silence专有项目的合同生产活动的增加;年度G&A费用为2690万美元(上一年同期为2620万美元);年度净亏损为4530万美元,即每股基本和稀释后净亏损0.33美元,而2023年度净亏损为5420万美元,即每股基本和稀释后净亏损0.49美元。截至2025年3月7日收盘,Silence市值2.29亿美元,股价近一年跌去8成。截止发稿前市值为1.37亿美元。参考:摩熵医药数据pharma.bcpmdata.com(原药融云数据);企业年报、幻灯片;https://silence-therapeutics.com/investors/press-releases/press-releases-details/2025/Silence-Therapeutics-Reports-Full-Year-2024-Financial-Results-and-Provides-Business-Update/default.aspx;https://silence-therapeutics.com/investors/press-releases/press-releases-details/2024/Silence-Therapeutics-Presents-Late-Breaking-Phase-2-Zerlasiran-Data-at-2024-American-Heart-Association-AHA-Annual-Meeting/default.aspx;其他相关公开信息(正文图片均来自企业官方,除非另有说明)。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不作任何用药推荐。更多药企信息交流可后台留下名片。植根上海、辐射全球,药融圈作为生物医药产业级战略平台,以"让智慧与人脉无界流动"为使命,构建覆盖药物研发、生产、流通、商业化的全产业链赋能体系。通过智能化云服务、精准资源链接、产业智库与生态社群四大核心引擎,打造中国医药价值流动的基础设施。在全球化与数字化双重浪潮下,药融圈正重新定义医药资源的流通范式--这里不仅是信息与人脉的枢纽站,更是催生产业变革的化学反应器。我们以中国为原点,编织全球医药智慧网络,让每一次精准链接都成为企业跨越式增长的催化剂。点点赞点分享点推荐
100 项与 Sirius Therapeutics, Inc.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Sirius Therapeutics, Inc.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