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1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前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前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一项评估LY-M001注射液治疗I型戈谢病成人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的多中心、开放、单臂、单次给药、剂量递增和扩展的I/II期临床研究
评价单次静脉输注LY-M001治疗GD1患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并确定II期研究的推荐剂量(RP2D)
A Prospective, Single-center, Open-arm, Single-arm Study of the Safety and Preliminary Efficacy of Single Intravenous Infusion Administration of LY-M001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dult Patients With Gaucher Disease Type I
This is a prospective single-center, open, single-arm, single-dose intravenous infusion study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initial efficacy, pharmac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immunogenicity, biodistribution, and viral shedding of LY-M001 injection.This study mainly includes the main study stage and the long-term follow-up study stage.
100 项与 上海凌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上海凌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行业动态速览
热点聚焦
01
热烈祝贺凌意生物LY-M001注射液治疗I型戈谢病青少年患者的临床研究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取得成功
近日,一项 “评价LY-M001注射液单次静脉输注I型戈谢病青少年患儿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瞻性、单中心、开放、单臂临床研究”在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顺利开展并取得疗效。
推荐阅读:热烈祝贺凌意生物LY-M001注射液治疗I型戈谢病青少年患者的临床研究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取得成功
02
推动细胞与基因治疗等创新药物、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研发转化和临床应用,天津发布《全链条支持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通知
近日,天津发布《天津市全链条支持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推荐阅读:推动细胞与基因治疗等创新药物、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研发转化和临床应用,天津发布《全链条支持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通知
03
北京发布《高质量建设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集群实施方案(2024-2026年)(征求意见稿)》
近日,北京市发布了《高质量建设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集群实施方案(2024-2026年)(征求意见稿)》,该方案为北京市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特别强调了鼓励医疗机构随时备案并开展新增的细胞与基因治疗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积极服务细胞与基因治疗创新药申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优化临床急需的细胞与基因治疗产品进口审批工作流程,提升北京临床急需的细胞与基因治疗产品供应保障能力。
推荐阅读:北京发布《高质量建设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集群实施方案(2024-2026年)(征求意见稿)》
04
大涨24%,帕金森病AAV基因疗法临床结果积极
10月15日,MeiraGTx宣布了其帕金森病AAV-GAD基因疗法最新临床数据。结果显示,AAV-GAD在26周后达到了安全性和耐受性的主要终点,并且在关键疗效终点方面获得了统计显著的改善。该消息促使MeiraGTx的股价大幅上涨,收盘时涨14.87%,盘中一度最高涨幅达24%。
推荐阅读:大涨24%,帕金森病AAV基因疗法临床结果积极
05
AAV基因替代疗法有效恢复DFNB111型耳聋小鼠的听力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舒易来、何英姿团队在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杂志(IF=8.7)上发表了题为“Hearing restoration by gene replacement therapy for a multisite-expressed gene in a mouse model of human DFNB111 deafness”的研究论文,探索了AAV基因治疗Mpzl2相关听力损失的可能性。
推荐阅读:客户文献解读 | AAV基因替代疗法有效恢复DFNB111型耳聋小鼠的听力
06
两款国产mRNA药物在同一天启动 I 期临床试验
近日,威斯津生物启动了一项 I 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EB病毒mRNA疫苗WGc-043在EB病毒阳性的复发或难治性淋巴瘤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免疫原性及初步抗肿瘤活性。
推荐阅读:两款国产mRNA药物在同一天启动 I 期临床试验
创新突破
01
陈凯等人利用LNP递送Cas9RNP,实现肺和肝脏的高效基因编辑
基于CRISPR-Cas9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具有巨大潜力,如果能够开发出安全且有效的递送方法,CRISPR疗法将为遗传疾病提供广泛的治疗。目前,病毒载体是进行体内CRISPR基因编辑的最常用的递送载体,但病毒载体可能具有免疫原性,还存在病毒基因组整合风险,并且由于持续表达基因编辑器,可能导致脱靶DNA损伤。如果能够克服有效性和毒性方面的问题,那么非病毒载体替代策略可能解决上述局限,为CRISPR基因编辑器的递送提供新选择。
推荐阅读:陈凯等人利用LNP递送Cas9 RNP,实现肺和肝脏的高效基因编辑
02
Science:世界首个原子编辑药物发现新范式!直接编辑单个原子,助力药物开发
2024年10月3日,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的 Yoonsu Park 教授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Science 上发表题为:Photocatalytic furan-to-pyrrole conversion(光催化呋喃-吡咯转化)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成功开发了能够将呋喃化合物中的氧原子轻松编辑和校正为氮原子的技术,并将其直接转化为吡咯框架,这一技术有望广泛用于制药领域,为药物开发和疾病治疗提供全新范式!
推荐阅读:Science:世界首个原子编辑药物发现新范式!直接编辑单个原子,助力药物开发
03
Science子刊:碱基编辑疗法治疗罕见免疫缺陷疾病
在一项发表于《科学-转化医学》的最新研究中,美国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和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研究团队使用腺嘌呤碱基编辑器ABE8e优化了SpRY酶,并将其用于从X-CGD患者体内提取的HSPC。结果,经过改造的ABE8e-SpRY可以访问HSPC中的一系列靶点,并纠正导致X-CGD的CYBB突变。
推荐阅读:Science子刊:碱基编辑疗法治疗罕见免疫缺陷疾病
04
基于mRNA的CAR免疫细胞疗法进展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表达嵌合抗原受体(CARs)的基因工程化免疫细胞,已成为癌症免疫疗法的热门。CAR-T细胞治疗的临床疗效已经在众多实践中得到验证。作为一类新的治疗方式,基于mRNA的治疗方法在mRNA疫苗之外有着巨大潜力。当二者相互碰撞,诞生出一个用mRNA编码CAR工程化改造免疫细胞的技术,是目前癌症及其他疾病一个新的前沿领域。
推荐阅读:基于mRNA的CAR免疫细胞疗法进展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资本速递
01
2家国内CGT公司均完成超亿元融资
伴随着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CGT)的研发与临床进展突破不断,细胞与基因疗法依旧是当下最热门的投资领域之一。10月21日,炫景生物和士泽生物均正式宣布完成超亿元融资
推荐阅读:2家国内CGT公司均完成超亿元融资
参考资料:
https://mp.weixin.qq.com/s/eQ_3xreQXjJ3uZ8Myg-eog
https://mp.weixin.qq.com/s/RklbuqoowoiUyp1TaEfYxw
https://mp.weixin.qq.com/s/33EwJ8okyOdVfi_iGuw1tQ
https://mp.weixin.qq.com/s/UTYhAR2mbhFdEIrxiknqEQ
https://mp.weixin.qq.com/s/C2KcWN3GA1XIoDaWwBccFA
https://mp.weixin.qq.com/s/nuiXr-lZVg5HDKIt7HKmDA
https://mp.weixin.qq.com/s/UZvgvwBgQudF3qytWHyz1A
https://mp.weixin.qq.com/s/bzuqUkWMyTCgdBzTlzI4-g
https://mp.weixin.qq.com/s/Ms6M_7mFq9-uszYHIbDNJQ
https://mp.weixin.qq.com/s/rutd3kXmlAKn9fGxWveH0w
https://mp.weixin.qq.com/s/mhM0OjZAwAGfNbHxTKgytA
关于派真生物
NEWS
近日,一项 “评价LY-M001注射液单次静脉输注I型戈谢病青少年患儿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瞻性、单中心、开放、单臂临床研究”在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顺利开展并取得疗效。
本项目由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临床研究病区王秀敏教授作为主要研究者发起,由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临床研究病区、血液肿瘤科、放射科等多学科团队共同参与。今年8月,医学团队成功为一名15岁I型戈谢病青少年患者完成了给药治疗。这也是全球首例接受基因治疗的I型戈谢病青少年患者。
戈谢病(Gaucher disease,GD)是一种由葡萄糖脑苷脂酶(GBA)基因变异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溶酶体贮积病,表现为多系统的脂质沉积,受累的血液、肝脾、骨骼及神经系统功能受损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导致肝脾肿大、贫血、血小板减少、骨痛以及骨骼病变,发育迟缓而可能终身残疾甚至死亡。戈谢病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有酶替代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底物抑制疗法以及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输注以病毒为载体的基因治疗产品,给药后可特异性转导靶器官,并在靶器官中长期表达GCase蛋白,戈谢病患者体内各脏器蓄积的有害糖脂代谢物会被GCase蛋白降解,从而有效治疗戈谢病。
目前,该受试者已完成治疗后八周的密切随访。孩子状态良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已停止昂贵的酶替代治疗,酶活性恢复正常,生活质量较前明显提高。
2022年2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临床研究病区正式启用,以患者为中心,围绕儿童罕见病开展前沿性临床应用探索,打破罕见病治疗瓶颈,破解我国儿童用药短缺“卡脖子”问题。作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和上海市基因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医院积极致力于国产创新药械的开发与应用,特别是罕见病基因治疗的相关临床研究。已开展的世界首次用于人体的治疗芳香族 L-氨基酸脱羧酶缺乏症基因治疗项目已完成前期IIT研究并进入注册临床阶段。目前,包括针对I型戈谢、杜氏肌营养不良、MECP2重复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等疾病的多个基因治疗项目均已顺利开展。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完成全球首例I型戈谢病青少年患者基因治疗,不仅标志着基因治疗技术的重大突破,也为罕见病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曙光,同时展示了我国在医疗创新和跨学科合作方面的实力和潜力。LY-M001注射液是由凌意(杭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创新型基因治疗药物;派真生物很荣幸能够助推凌意生物的AAV基因治疗药物进展,为项目提供了高质量的CMC服务!未来,派真生物也将在基因治疗领域继续深耕,为药物创新提供一站式CMC解决方案,助力更多优质项目推进。
关于LY-M001注射液
LY-M001注射液是中国首个自主研发,针对I型和III型戈谢病的AAV基因治疗药物,属于治疗用生物制品1类创新型生物制品。该产品以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为载体,通过单次静脉输注给药后即可表达患者所需的葡萄糖脑苷脂酶。凌意生物开发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改良型葡萄糖脑苷脂酶基因治疗载体,可在体内长期稳定表达并降解有害糖脂代谢物,从而达到长期治疗戈谢病的目标。
关于凌意生物
凌意生物成立于2021年2月,是全球领先的单基因遗传病创新药物开发公司。公司拥有国际一流的基因疗法发现、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团队,致力于First-In-Class基因治疗管线的研发和产业化。公司立足源头创新,聚焦代谢、中枢神经系统、眼科等临床急需的疾病领域,从遗传病动物模型等关键技术入手,以最高的质量标准为患者提供一次性解决方案。
凌意生物在研戈谢病AAV基因治疗药物LY-M001注射液于2024年1月获得NMPA和FDA的IND新药临床试验批件并已正式开展注册临床I/II 期试验,同时也已获FDA的孤儿药ODD资格认定。目前LY-M001注射液已完成数例戈谢病成人和儿童患者给药,初步数据显示LY-M001注射液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均有良好表现。
转自:凌意生物
关于派真生物
作为一个具有高成长性、高壁垒的双高赛道,眼科行业一直以来被誉为资本市场的“黄金赛道”。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生活方式变化、电子产品的普及等,眼部疾病的发病率及用药需求均在不断提升,带来的是眼科药物市场的快速增长。与此同时,眼科疾病高度细分、专业性较强,很多眼病的病理机制不够明确,也导致眼科用药技术壁垒高,新药研发难度较大。
眼科药物技术的迭代与发展对于全民眼健康的整体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新型眼科药物的研发致力于更长效的治疗效果,替代疗效欠佳的传统药物,并为缺乏药物治疗的眼疾带来创新治疗手段。
然而在我国,由于对许多眼科疾病发病机制的认知相对滞后,加上患者对眼科疾病的认知和重视程度有限,我国眼科药物市场起步较晚,目前以仿制药和license-in为主,自主研发的创新药不多。通过仿制和License-in能够迅速缩短药物的研发周期,快速将药物推向市场,并降低药物研发的风险。但这也是造成市场药物同质化问题的根源。
可以说,眼科创新药的自主研发是一条更难走的路。基于此,我们对眼科创新药物进行盘点。随着创新药适应症的不断拓展,未来眼科药物市场还将进一步放量,在确定的市场需求之下,谁将率先抢占市场先机?
12款新药获批,融资超20亿,眼科创新药正在狂奔
当前,全球眼科市场整体呈现出稳定增长、集中度较高的特点。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眼科创新药市场规模在2023年估计达到了37.82亿美元,并预计从2024年到2030年将以8.34%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30年将达到66.06亿美元。
2023年,FDA 发布了2项相关指南,用以指导产业在眼科药物开发过程中的药品质量/CMC和临床研究工作。指南的发布也带来了眼科药物的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其中,2023年10月,FDA为了更好地指导眼科药物开发,发布了《局部眼科用药质量考量要点》的指南草案。指南重点讨论了用于眼内和眼周局部给药的眼科药品(即溶液、混悬液、乳剂、凝胶、软膏和乳膏)的质量注意事项;2023年2月,FDA 发布了《新生血管性老年黄斑变性:开发治疗药物》,旨在向申办方提供有关资格标准、试验设计的考虑因素和疗效终点的建议,以提高治疗nAMD的药物临床试验的数据质量和药物开发项目的效率。
2023年,FDA批准了12款新型眼科药物上市,药物类型包含抗VEGF药物、双抗药物、补体药物、小分子药物等,适应症涉及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AMD)、由AMD引发的地图样萎缩(GA)、干眼症、老花眼、散瞳等。
2023年,FDA批准了12款新型眼科药物
在国内,眼科创新药也一直是资本重点关注的领域。我国目前有4亿患者饱受各类眼部疾病困扰,而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眼科疾病负担将会越发凸显,市场空间增长潜力大。
2023年1月至今,国内眼科创新药融资事件(不完全统计)
据不完全统计,从2023年至今(数据统计至2024年8月30日),我国眼科创新药领域共有21家企业发生了24起融资事件,总融资金额超过20亿人民币。
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下,尽管投融资大环境不算乐观,仍有不少眼科创新药企业顺利融到资金,为公司推动管线研发和未来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抗VEGF、基因疗法、补体药物……眼科药物机制创新不断
当前,眼科创新药物市场正迎来快速增长,特别是在几个关键疾病领域。
其中,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由于其与老龄化人口的直接关联,已成为增长潜力最大的领域之一。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因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增加亦成为重要的治疗领域。青光眼作为全球主要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其治疗市场随着患病率的上升而扩大。干眼症(DED)的发病率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不断上升,由于长时间使用电子屏幕导致的眼睛干涩问题日益普遍,对治疗药物的需求持续增长。近视控制药物的需求也在上升,尤其是在东亚地区,近视患者数量庞大。
此外,眼部炎症和感染的治疗市场同样受到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变化的推动,发病率的增加带来了对新治疗方法的需求。
基于眼科疾病细分种类多且复杂,眼科领域的创新药物研究致力于通过多种作用机制实现创新,以期为患者提供更有效和耐受性更好的治疗方案。
其中,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在治疗新生血管性眼病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抑制异常血管的生长来改善视力;补体C5蛋白抑制剂如Lzervay通过降低补体系统的活性,为地图样萎缩(GA)等眼底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双特异性抗体,如法瑞西单抗,通过同时作用于VEGF和Ang-2两条通路,为眼底血管性疾病患者带来了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等等。
在遗传性眼科疾病的治疗上,基因治疗技术正展现出巨大潜力,通过替换或修复缺陷基因来治疗如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和色素性视网膜炎等疾病。
低浓度阿托品则被证实能有效延缓近视的进展,为控制近视提供了新的策略。同时,针对开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新药如VVN539通过双靶点机制降低眼压,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 抗VEGF药物:四款产品在国内上市,已上市产品收益颇丰
常见的新生血管性眼病主要有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et-AMD)、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黄斑水肿(DME)和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由于抗VEGF药物能有效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并促进已有的新生血管消退,已成为治疗眼底血管疾病的主要手段。
抗VEGF药物在眼科治疗领域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它们通过多种机制发挥作用,以治疗各种眼底疾病。首先,这些药物能够抑制VEGF的活性,从而阻止病理性血管的生成,这是治疗湿性AMD和DME等眼病的关键。其次,通过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减少血浆蛋白和液体从血管中渗漏到视网膜,有效减轻黄斑水肿。此外,抗VEGF药物还能促进已有异常血管的消退,进一步改善视网膜的病理状态。
在提高视力方面,抗VEGF药物通过上述作用机制,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提高视力。随着研究的深入,新一代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能够同时靶向VEGF-A和Ang-2,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效果。同时,口服抗VEGF药物的研发也在进行中,这将极大地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尽管抗VEGF药物在临床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如注射频率高、潜在的全身副作用和药物不应答等问题。为了克服这些限制,科学家们正在不断探索新的药物形式和给药方式,旨在为眼科疾病患者提供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选择。
目前,全球已有雷珠单抗、阿柏西普、康柏西普和布西珠单抗、法瑞西单抗5款眼用抗VEGF药物获批上市。其中,雷珠单抗、康柏西普、阿柏西普和法瑞西单抗四款药物已经在中国获批上市。
国内获批的抗VEGF药物
罗氏与诺华联合开发的雷珠单抗最早获批,于2006年获FDA批准上市,是首个抗VEGF眼用生物药,其显著的疗效也使得抗VEGF药物在眼科治疗领域声名鹊起。2011年,该产品登陆中国市场。凭借先发优势,雷珠单抗销量一路攀升,2014年达到峰值,超过43亿美元。
阿柏西普是由再生元与拜耳共同研发的全球首个完全人源化的融合蛋白。虽然比雷珠单抗晚上市约5年,但阿柏西普卓越的疗法及亲民的价格,短时间内就奠定了其全球AMD领域的绝对优势地位。阿柏西普上市第一年销售额就达到了8.38亿美元;2022年,阿柏西普销售额为96.47亿美元,是全球销售额最高的抗VEGF眼科药物。
康柏西普是中国企业康弘药业自主研发的一款抗VEGF受体与人免疫球蛋白Fc段基因重组的融合蛋白,作为国内首款国产VEGF单抗,打破了高价进口药对中国眼科市场的垄断,成为当时中国创新药的标志性产品之一。
与雷珠单抗不同,康柏西普的活性蛋白是新一代抗VEGF融合蛋白,结构上为100%人源化,能有效地结合VEGF-A、VEGF-B、PIGF等多个病理性新生血管相关的靶点,具有更佳的治疗效果、更少的注射次数以及更好的药物依从性。自2013年在国内获批以来,康柏西普凭借先发和性价比优势迅速实现销售额上涨。2023年,康柏西普实现营收19.36亿元,同比增长41.73%,占总营收的比例高达48.93%。
布罗鲁珠单抗是诺华研发的一款人源化单链抗体片段(scFv),分子量为26kDa,具有体积小、组织渗透性强、对VEGF-A异构体有强大抑制作用及高度亲和力。该产品是首个可以间隔3个月给药的抗VEGF药物,于2019年10月获FDA批准上市。据EvaluatePharma预测,该产品到2024年全球销售额有望达到13.2亿美元。
罗氏的法瑞西单抗是首款针对眼科疾病获批的双抗,不仅靶向VEGF-A,还同时靶向Ang-2。这种双通路的作用机制使得法瑞西单抗在治疗眼底疾病时,除了抑制新生血管生成,还能增强血管稳定性,从而提升治疗效果。
在国内,巨大的市场空间也使得国内企业纷纷瞄准这一潜力领域。国内药企中,齐鲁是细分领域的重要布局者。2022年4月,齐鲁制药提交了阿柏西普生物类似药QL1207的上市申请;2023年1月,齐鲁制药提交的雷珠单抗生物类似药QL1205的上市申请获受理。
除此之外,在阿柏西普生物类似药中,博安生物的LY09004、迈威生物的9MW0813也进入临床3期。一旦批准上市,国内眼科抗VEGF生物药领域将进入创新药和仿制药混战的局面,市场竞争将逐步加剧。
在抗VEGF创新药赛道上,目前国内还是一片蓝海,药品研发速度以及创新性和差异化,必将成为未来脱颖而出的关键。
● 基因疗法:眼科AVV基因疗法黄金赛道,国内超20家企业布局
基因疗法是眼科疾病的理想候选对象,在眼科治疗中展现出巨大优势。一方面,眼睛是免疫特权空间,血-眼屏障使得眼睛与免疫系统相对独立,基因疗法可以减少治疗引起的免疫反应风险。另一方面,由于许多眼部疾病是由于单个或多个基因的缺陷造成的,很多遗传性眼科疾病的突变已经被精准识别,为基因疗法开发提供了众多的靶点选择。基因疗法旨在通过一次性治疗实现长期效果,减轻患者长期用药的负担。
优势之外,基因疗法在眼科治疗中也面临挑战,包括基因递送效率、长期安全性、制造成本、监管和伦理问题等等。未来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挑战有望被逐步克服,从而使得基因疗法在未来眼科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目前全球共有137款基因治疗药物处于研发阶段,大多数处于临床开发阶段的基因疗法都集中在最常见的遗传性眼科疾病上,如色素性视网膜炎、脉络膜血症、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先天性黑蒙(LCA)、色盲和X连锁视网膜色素变性(XLRS)等。
2017年12月,全球首个眼科基因疗法Luxturna在美国获批上市,掀起了眼科基因疗法的热潮。相对其他器官而言,眼睛体积较小,只需要低剂量的药物就可以达到治疗效果,而且具有免疫豁免、系统风险低等优势,成为各方药企率先布局的一大领域。
目前国内聚焦眼科AVV基因疗法,已有超20家企业在布局,其中不少在研新药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将为遗传性眼病的治疗带来新希望。包括纽福斯生物、朗信生物、嘉因生物、天泽云泰、康弘药业、中因科技、辉大基因、安龙生物、金唯科、本导基因、九天生物、方拓生物、鼎新基因、凌意生物、极目生物、星眸生物、目镜生物、纽伦捷生物、领诺医药、埃微路新、南京贝思奥、瑞风生物、因诺惟康等众多创新药企积极布局,其中不少在研药物已经进入临床试验。
纽福斯生物是国内在眼科基因疗法领域走在前列的企业,其核心管线NFS-01旨在治疗ND4突变引起的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2022年1月,NFS-01通过FDA IND申请,是首个获得FDA临床试验许可的国产眼科基因治疗药物。目前纽福斯生物已经建立了13条管线,涵盖遗传性视神经病变、视神经损伤疾病、遗传性视神经萎缩、血管性视网膜病变等四大领域。
● 补体药物:干性AMD治疗的中坚力量,能否开启下一波热潮?
近两年,补体药物临床开发不断取得积极进展,一些罕见病患者已经充分从中受益。在罕见病之外,补体药物在眼科等常见病的开发应用逐渐活跃起来。
在眼科创新药物研发中,补体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调节补体系统的活性,以减轻补体介导的炎症反应和病理过程。补体系统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包括眼科疾病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在AMD的发病机制中,补体系统的异常活化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它可以通过形成膜攻击复合物(MAC)导致细胞损伤,以及通过促进炎症反应来加剧疾病的进展。
补体药物通过靶向补体系统的特定成分,如C3、C5或补体调节蛋白,来抑制补体系统的过度激活。例如,IBI302(Efdamrofusp Alfa)是一种抗VEGF-补体双靶点药物,它能够同时抑制VEGF介导的信号通路和减轻补体活化介导的炎症反应。IBI302的N端能够与VEGF家族结合,阻断VEGF介导的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血管新生,改善血管渗透性,减少血管渗漏;C端能够通过特异性结合C3b和C4b,抑制补体经典途径和旁路途经的激活。这种双靶点作用机制旨在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效果,改善视力,减少视网膜水肿,并可能对黄斑萎缩及纤维化有潜在的改善作用。
此外,补体药物的研发还包括其他策略,如使用补体因子H的生物大分子药物GEM103,它通过恢复AMD患者眼内适当的替代途径调节来发挥作用。还有针对补体因子C5的生物大分子药物Avacincaptad pegol (ACP),它是一种补体C5的强效特异性抑制剂,能够抑制C5的切割,进而减缓AMD的进展。
目前,眼科创新药物研发中,已有一些补体药物上市,包括依库珠单抗(Eculizumab)、可伐利单抗(Ravulizumab)、阿柏西普(Aflibercept)、Avacincaptad Pegol (ACP)、IBI302 (Efdamrofusp Alfa)等。这些药物的上市为眼科疾病治疗带来了新的选择,尤其是在补体系统介导的疾病中显示出了显著的疗效。
目前,抗VEGF药物仍是wAMD等在内眼底新生血管病治疗的主旋律,实现了大多数眼底新生血管病患的视力改善,使原来几乎不能治疗的眼底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和治疗。
相比之下,占到AMD80%以上的干性AMD市场仍处于空白,目前尚无任何有效治疗和预防药物。补体药物作为当下集中干性AMD治疗中坚力量,在通过临床验证之后,等待的将是4、5倍于wAMD的巨大市场。那么补体药物会开启抗VEGF药物之后的下一个热潮吗?未来值得期待。
国内生物类似药进展较快,创新药研发仍存挑战
近年来,国内在眼科生物类似药方面的研发进展迅速,尤其是在抗VEGF药物领域,国内已有几款生物类似药获批上市,比如齐鲁制药的雷珠单抗生物类似药QL1205。此外,信达生物、科伦药业等也在积极布局眼科用药领域,有多款1类新药和首仿药在研。
尽管在生物类似药方面取得进展,但国内在眼科创新药研发方面与美国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眼科新药研发格局也截然不同。
据此前动脉网调研,美国眼科药物市场起步早,经过一系列并购整合,美国的眼科药物研发企业聚焦且头部化,不论是小分子、大分子还是基因药物,基本集中在诺华、罗氏、博士伦等大企业中。
中国则不同,近年来随着资本介入、优秀科学家回国创业,中国眼科新药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出,各项专利技术分散在各个小公司手中,每个细分赛道上都有优质的企业,如小分子赛道的锐明新药、维眸生物,大分子赛道有信达、康弘药业等。换言之,中国还没有产生真正的头部眼科创新药企业。
同时,由于中国眼科创新药赛道仍处于起步阶段,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挑战。首先在资本层面,国内眼科创新药研发费用主要来自投资机构,而国内投资机构相对更趋避风险。这导致目前在研的眼科创新药基本都是“正风险”,以外部引进为主,缺乏自主创新,很少开发真正意义的first in class药物。这一策略虽然能在短时间内取得一定成绩,但长期来看并没有解决基础技术问题,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仍然迫在眉睫。
其次在监管审批层面,中国药监局对眼科创新药赛道法规还在逐渐完善中,审批沟通环节成了制约研发速度的重要因素。目前美国有成熟的眼科创新药法规体系,而中国药监局在湿性黄斑性病变、干眼症等眼科创新药审批上缺乏经验,审批速度较慢,这对企业的研发进度和市场准入构成了挑战。
此外,针对更为前沿的细胞基因治疗等领域,因国内缺乏相关的产品,导致目前市场上的监管、审批等法律法规尚不明晰,也会给走在前端的企业带来一定挑战。
最后,从企业角度来说,眼科药物赛道参与者渐多,如何找到准确的定位和擅长的方向,选择合适的疾病领域、商业运营、研发注册策略。此外,从公司策略来讲,外部引进只是辅助手段,最重要的还是自研能力。需要给予研发风险较高的first in class药物更多信心和耐心,助力自主研发创新,吸引更多优秀的科学家投入眼科创新药赛道。
未来,随着中国眼科创新人才越来越多,行业越来越规范,中国与美国的眼科创新药研发差距将越来越小,各种药物、机制、疗法将不断涌现,细分赛道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新局面,最终形成一个健康的眼科创新药发展体系。我们拭目以待。
* 参考资料:
“看得见”的力量:百亿眼科赛道品种分析——凯莱英
资本涌入,赛道火热,如何打造眼科新药研发健康体系?——动脉网
2023年,FDA批准了这12款新型眼科药物,涉及干眼症、老视、散瞳等——眼视光观察
*封面图片来源:壹图网
如果您想对接文章中提到的项目,或您的项目想被动脉网报道,或者发布融资新闻,请与我们联系;也可加入动脉网行业社群,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近
期
推
荐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100 项与 上海凌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上海凌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