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1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An Evaluation of LY007 Cell Injection for Recurrent/Refractory CD20 Was Positive Tolerability, Safety, and Efficacy of B-cell Non-Hodgkin Lymphoma in Open, Single-arm Stage I Clinical Research
An evaluation of LY007 cell injection for recurrent/refractory CD20 was positive Tolerability, safety, and efficacy of B-cell non-Hodgkin lymphoma in open, single-arm Phsea I Clinical research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LY011 Cell Injection(Targeting CLDN 18.2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Gastric Adenocarcinoma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ly011 cell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gastric adenocarcinoma.
A Study of CLDN18.2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Pancreatic Cancer
CLDN 18.2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 Clinical research plan for the treatment of recurrent or refractory pancreatic cancer.
100 项与 上海隆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上海隆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近日,由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链创新转化联合体(CBIITA)、博羚资本联合主办的CBLA精品创新药资产交易论坛第2期,于6月28日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成功举办。本次论坛聚焦医药跨境BD交易模式、跨境法律风险及合规策略、创新药企全球化进程中的税务规划及创新生态构建等热点议题,吸引了众多行业专家、企业高端、投资机构与精英律所代表参与。CBIITA联合体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生物医药发展战略专委会秘书长郑晓南在开场致辞中强调,全球生物医药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变革,创新药研发成果加速涌现,但突破成果惠及患者仍面临着:资本波动、转化瓶颈、合作壁垒,等诸多急需解决的瓶颈问题与挑战。会上,CBIITA联合体理事长陈凯先教授视频致开幕词。陈凯先教授介绍,全球生物医药产业格局正在重构,中国创新药已跻身全球前列,但需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他强调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一方面提升创新策源能力,突破"卡脖子"技术;另一方面构建"医研企协同+转化服务平台+金融支撑"体系,加速成果转化,并指出中国创新药"出海"步伐加快,呼吁对标国际前沿,推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博羚资本CEO兼科林利康副总裁、CBIITA联合体商务拓展专委会副主委陈锋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创新药出海交易激增,全球交易占比显著,全球生物医药交易中的37%-43%的交易分子(或称项目)来自中国创新药企。尽管当前行业遇冷,但中国创新药质量正持续提升,这也是出海蓬勃发展的“最好时代”,蕴藏巨大机遇。近两年,我们看到中国创新药的版图不断地地带更新、快速重构——从早期的"外部引进"到如今的"双向赋能",中国本土管线已成为全球医药研发、变革拼图中的关键模块。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交易平台,让每一个优质项目找到最佳的国际商业化路径、最合适投资方。CBLA资产交易论坛第二期中,CBIITA联合体与博羚资本在本次路演环节精心遴选了六大优质创新项目,涵盖:广谱AR分子胶降解剂、创新通用型CAR-T治疗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一老一小”钙营养创新解决方案、现货通用型DNT细胞药物临床研究进展、共刺激增强CAR-T-OX40技术平台、突破自身免疫致病性T/B细胞双耗竭的全球首创双特异UCAR-Vδ1T细胞治疗产品,这些项目代表了当前生物医药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主旨报告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CBIITA联合体商务拓展专委会副主委刘婷婷,在报告中深入分析了医药行业的BD交易模式呈现出国际化趋势,她谈到,医药BD的最新趋势——NewCo模式崛起:恒瑞、康诺亚等企业通过剥离海外资产成立独立公司(如美国特拉华州实体),兼顾股权融资与License-out,首付款+里程碑+股权组合成为主流。中美监管——中国需完成发改委、商务部、外汇管理局等多部门审批,技术出口还需符合科技部和海关要求;美国则需关注CFIUS审查、反垄断申报(如HSR Act)及FDA监管。跨境法律风险——企业需关注中美技术出口管制(如基因编辑领域)、人类遗传资源监管(需中国科技部审批)、ODI外汇合规,以及数据跨境流动(中美数据安全法案)。德勤中国税务与商务咨询总监余雯,从税务角度分享了BD交易的核心问题,她谈到,在生物医药行业出海及跨境交易蓬勃(尤其受国内融资趋紧驱动)、但面临复杂税务挑战的背景下,财税专业使命是精准管控税务风险(防少缴、避多缴)以保障交易价值与企业回报。其核心框架在于科学规划“纵向股权架构”以优化税负与资金回流,并细致管理“横向业务流”,重中之重是知识产权(IP)的归属、定价、跨境流动路径设计及配套的境内外税收优惠利用。特别强调在BD交易中需审慎选择交易主体与模式、清晰界定交易法律实质,规避误判高额税负及权属错配。呼吁在关键交易中引入专业财税支持为交易护航。上海外高桥高岳生命科学集团CEO洪涤,从市场趋势、建业企业的出海基地、专业服务三个方面做了精彩分享。他谈到,面对国内生物医药行业的挑战,出海成为企业关键出路。外高桥自贸区依托首创地位、成熟产业集群(3000亿规模、800多家企业)、区位政策等优势,正打造企业出海核心基地。其核心价值在于构建覆盖日、欧、美的全球服务网络:如利用日本“再生医疗法案”实现CGT产品快速注册(约10例临床);在美国助力基于一期临床数据达成Licence-out(可跳过二期);在欧洲建立联合实验室协助双报。同时提供全链条服务(生产场地、临床资源、投融资、法务ODI等),为药械企业全球化提供全面支撑。圆桌讨论圆桌讨论由科林利康-博羚资本高级商务总监贾心语主持,主题为“创新药出海新机遇:如何破解跨境BD与License-out的核心挑战?”投资人关于投资及BD退出的思考:比邻星创投合伙人杨俊杰教授——从投资角度看,生物医药行业需转变策略,将BD作为优先退出渠道已至关重要。投资人应在早期阶段即帮助创始人规划BD出海/退出路径,并在投资条款中明确相关要求和创始人义务,改变部分团队仅聚焦IPO的固有思路。唯有提前布局BD战略,方能加速企业发展并拓宽退出通道。MNC 关注领域及BD策略:辉瑞高级总监、治疗领域产品线负责人谢超—辉瑞的BD策略高度聚焦在疫苗、肿瘤、内科、免疫学四大核心领域。其中,肿瘤合作门槛极高,内科领域重点锁定心血管与减肥药物。打动辉瑞的关键在于严格契合其战略领域,以及提供经得起严苛审查的卓越数据。拜耳中国合作创新中心业务发展总监Alice Li—拜尔的全球BD策略持续聚焦核心治疗领域、肾病及传统优势的眼科、女性健康,并积极拓展自免领域新机会。在技术平台层面,除已布局的细胞与基因治疗外,重点寻求前沿递送技术的合作。针对中国市场实行差异化策略,并强调快速市场协同和坚实数据支撑的重要性。利奥中国区业务拓展总监王冰—利奥Leo医药BD策略呈现全球/中国双轨制:利奥全球聚焦早期产品,利奥中国则侧重临上市或已上市产品。利奥评估项目遵循两大维度:科学价值和商业价值。对中国药企出海合作,利奥强调三个核心考量因素:数据必须足够扎实并具说服力;生产供应链必须满足全球标准;拥有核心市场的化合物专利保护是出海关键前提。传统药企创新药子公司:济煜医药临床开发中心总经理刘熠—济民可信通过精准把握合作节点,构建“说服力数据包”——特别是针对早期非肿瘤药,组合使用“主适应症快推+生物标志物+早期患者数据”策略,有效突显差异化价值并管理风险。其经验表明,在跨国药企决策关键点创造可验证的“差异化时刻”,是成跨境合作关键。国内CGT综合型Biotech:江苏拓弘康恒首席战略官、副总经理夏珏妤—拓弘康恒始终专注于细胞与基因治疗这一前沿领域,目前已成功获得5个临床批件。其中,治疗克罗恩病肛瘘的干细胞药物(自免领域)作为公司近两年的核心研发管线取得重大突破:其II期临床数据不仅获得国际权威认可,更显示出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目前该药物已进入中国III期临床阶段。在谈及国际化战略时提到,拓弘康恒自去年起开始布局全球市场,但细胞治疗领域的国际化进程与小分子药物存在本质差异。她特别强调,作为活体制剂,细胞药物在转运、全球临床试验质量管理、CMC(化学成分生产和控制)标准执行以及细胞库建立等方面都面临独特挑战。针对未来发展趋势,她认为,若细胞药物能够实现通用型转化(如冻存制剂),企业必须重点提升降本增效能力,以应对产业化挑战。专业律所:天册律所律师李鸿兰——针对当前火爆的(NewCo)模式,法律实操需聚焦三大核心维度:1、许可协议本身:明确许可范围、权利保留等直接许可关键条款;2、技术链条风险:严格排查既有上游许可协议是否存在区域冲突;3、股权结构设计:审慎设定持股主体、股权形式、持股比例、公司治理权,并重点落实反稀释保护条款,以规避后续融资导致的股权稀释风险。并建议企业提前引入专业团队进行系统规划,在合约中充分约定,为复杂交易保驾护航。路演项目01创新通用型CAR-T治疗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奇迹生物是一家专注于以通用型CAR-T疗法进行免疫细胞治疗的创新型医药公司。基于公司自主研发的先进通用型CAR-T技术平台robusT®,两款通用型CAR-T产品已进入IIT临床研究阶段,安全性良好,且已取得值得关注的初步疗效。奇迹生物拥有国际领先的技术研发实力和产业落地能力,旨在为中国和全球患者,研发更安全、更有效、用得起的通用型CAR-T。02“一老一小”钙营养创新解决方案 —力之助复方碳酸钙颗粒的临床与技术价值武汉西莫制药项目目标产品,基于市场的巨大需求,“健康中国2030”强调'健康骨骼'重要性,我国'一老一小'钙营养缺乏问题突出,钙和维生素D3补充成为防治骨质疏松的重要基础措施,但国内钙制剂现状令人担忧,处于三低状态(低有效性、低安全性、低标准),特别是“一老一小”重点人群的高品质补钙未得到满足。产品技术创新方面,西莫制药通过络合技术将碳酸钙转化成可溶解的柠檬酸钙络合体,解决碳酸钙难溶解、难吸收特性,采用包合工艺处理维生素D,解决其稳定性和均匀性问题,并提升产品标准,为消费者提供了高品质选择。学术验证和临床成果方面,复方碳酸钙颗粒在体内钙吸收不受多种因素影响,能促进骨组织生长,且副作用小,临床研究表明其能有效提升营养性佝偻病有效率,降低便秘发生率,且无肾结石禁忌成为专家共识首推用药,累计超2000万患者获益。03现货通用型DNT细胞药物临床研究进展广东瑞顺生物开发现货通用型CAR-T细胞产品是全球范围内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双阴性T(Double Negative T,DNTs)细胞兼具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细胞的特性,杀伤恶性细胞不受MHC限制,无GvHD和HvG反应。RJMty19注射液 (CD19-CAR-DNTs)治疗复发难治B-NHL患者的临床数据显示,目标剂量组可评估病例的客观缓解率优于美国领先企业通用型CAR-T/CAR-NK细胞产品,与已上市自体CAR-T产品疗效相当,安全性更优。04共刺激增强CAR-T-OX40技术平台上海隆耀生物项目目标产品,由隆耀生物系统筛选比较了共刺激受体在CAR-T中的功能增强作用,发现多数并联共刺激受体能够增强CAR-T的增殖能力,尤其以OX40功能最强。以CD20为靶点、基于该技术开发的LY007细胞治疗产品中,这种并联的OX40能够显著增强CAR-T细胞的AKT,NF-kB,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并且增强抗凋亡分子Bcl-2, Bcl-xL等的表达,细胞增殖能力和肿瘤杀伤能力显著增强。05突破自身免疫致病性T/B细胞双耗竭的全球首创双特异UCAR-Vδ1T细胞治疗产品博生吉基于自身免疫病发病机制复杂,不仅由自反应B细胞产生的自身抗体所导致,自反应T细胞的活化更是大多数自身免疫病治疗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本项目研发了全球首款同时耗竭B细胞和自反应T细胞的通用现货型细胞治疗产品UTAA91注射液,可涵盖绝大多数自免适应症。临床前数据优异,已启动人体临床试验研究。本次论坛汇聚了10+跨国药企、顶尖投资人、资深律师、科学家与行业智库专家等顶级资源,直通产业决策圈,为与会者提供了与行业领袖深度对话的宝贵机会。共同助力中国企业破解跨境合作痛点,搭建“技术-资本-产业”三维对接平台,挖掘新兴市场机遇,推动中国Biotech在全球医药创新版图中实现价值升维。7月路演报名CBLA创新药资产交易论坛(第3期)路演时间:2025年7月25日路演地点:上海普陀区如您有意向报名参加路演,请联系:申经理13262202896(同微信)关于CBIITA和博羚资本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链创新转化联合体(CBIITA)是由陈凯先、邓子新两位理事长牵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指导,十个国家级学协会、药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盟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共同发起,创新型龙头企业支撑的生物医药产业生态赋能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创新人才智库平台。CBIITA联合体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前瞻思考、全局谋划,以提升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为目标,组建了25个国家重点支持的创新药械、前沿技术细分领域专委会和15个由源头创新到临床转化与商业化的全链条公共服务平台。引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形成了由政府园区、创新型企业、高校院所、临床机构、金融资本、监管部门、行业媒体组成的创新生态圈。凭借对产业创新卓越的赋能服务,联合体荣获2024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十大好平台。博羚资本(Bio-Link Capital)是科林利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专注于生物医药领域和高端医疗器械的投资和权益交易平台。目前博羚资本已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广泛的合作网络,其中包括了100余家MNC跨国药企,6,000+海内外药企(主要在美国,欧洲和日本市场),2500家中国药企,400余家中国医药上市公司,1000+中国创新Biotech,500+投资机构。已搭建了成熟的业务板块架构,可提供的服务业务包括海内外医疗医药资产授权交易服务(Out-licensing & In-licensing),交易谈判服务,出海临床数据质量评估;海外申报策略咨询.临床开发计划(CDP)策略咨询;BD策略咨询;商业化策略咨询等。END▲点击图片了解 《聚焦“国之大者”CBIITA 联合体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十大好平台”》更多优质内容,欢迎关注 媒体合作投稿转载/资料领取/加入社群 请添加药小咖与/智/者/同/行 为/创/新/赋/能
6月28日,在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链党委的指导下,由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联盟与复健资本主办的“星火计划——星火相接·金融助商 ”开幕式暨首期路演活动,在光明区银星合成生物产业园隆重举办。
此次活动作为深圳“20+8”资本助力产业发展的重要活动之一,由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联盟与复健资本、深创投、深圳天使母基金、蒲公英创投等单位联合发起,吸引了百余位投资人、企业代表、专家学者、产业园代表出席,希望以“资本”为抓手,搭建创新项目与投资机构深入交流的平台,让资本服务科技,让科技赋能深圳,为深圳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撑。
本次活动光明区政协副主席席卫忠、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链党委第一书记郑国彪,光明区科创局副局长刘颖、科发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刘炜、科发资本总经理李旺章、复星医药大湾区总部副总裁兼首席战略赋能官吉臻宇、复健资本董事总经理兼深圳鹏复基金合伙李佳昕、复健资本执行总经理林冠宇、深天使协同发展部总经理江智锋、市生物医药联盟理事长单位总助冯吉、市生物医药联盟秘书长倪海燕等嘉宾出席本次活动。活动开场,由郑国彪书记致辞,表示星火计划的举行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链上企业减少了资金链接的短板,也将进一步推动深圳生物医药产业进一步高水平、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郑国彪 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链党委 第一书记
光明区政协副主席席卫忠、市生物医药创新链党委第一书记郑国彪、复星医药大湾区副总裁、首席战略赋能官吉臻宇、复健资本董事总经理李佳昕、市生物医药联盟理事长单位总助冯吉、深天使协同发展部总经理江智锋共同开启“星火计划”,聚合各地璀璨星星,燎原深圳医药高地。
从左到右依次为:
冯吉、吉臻宇、席卫忠、郑国彪、李佳昕、江智锋
复健资本作为深圳“20+8”首批生物医药50亿元产业基金管理机构,复健资本董事总经理、深圳鹏复基金合伙人李佳昕对50亿生物医药产业基金及星火计进行了详细介绍,分享了50亿产业基金投资的逻辑及要求。并表示接下来,将联合市生物医药产业联盟、深创投、深圳天使母基金、松禾资本等深圳头部金融机构,在南山、坪山、福田、龙岗等其他各区产业园区组织投融资路演活动,欢迎在深及意愿来深发展的企业与市生物医药产业联盟、复健资本联系。同时,组织“走进深圳”活动,联同外地项目、深圳各区产业主管部门、产业园、企业、科研院所、投资机构走进深圳各大机构,促进合作。希望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深圳的生物医药产业能够更具规模和竞争力,在全球生物医药领域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
李佳昕 复健资本 董事总经理、深圳鹏复基金 合伙人
复健资本投资执行总经理林冠宇就“生物医药行业现状与投资的反思”主题进行了分享,他表示:生物医药这一行业正处于从“从无到有”到“从有到好”的关键节点,整合与业务协同将成为未来国内医药的新业态,产品线的丰度和协同将成为考量公司价值的关键,产业变革式发展考验机构投资逻辑的前瞻性和灵活性。
林冠宇 复健资本 投资执行总经理
首期生物医药路演作为本次活动的重要部分,上海隆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汪鑫、深圳欧科健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陈烱光、北京丹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望、深圳博芮健制药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章志宏、深圳福沃药业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徐良亮分别围绕研发团队、核心技术、产品优势、等方面进行了介绍。投资人对项目进行了专业点评,并从投资方的角度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汪鑫 上海隆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首席技术官
陈烱光 深圳欧科健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创始人
张望 北京丹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章志宏 深圳博芮健制药有限公司 首席运营官
徐良亮 深圳福沃药业有限公司 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
下一步,“星火计划”投融资路演活动将持续在市发展改革委及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链党委的支持下举办,搭建企业与资本对接的桥梁,赋能产业生态与发展,为深圳市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咨询及申报后续路演,请联系邹老师:17744969873
蒲公英创投
蒲公英创投(OurVentures),是中国制药产业生态圈领先的科技服务平台——蒲公英(Ouryao)旗下的投资板块,专注生物医药领域早期投资,依托蒲公英平台100万+制药领域的专业用户,依托蒲公英媒体、教育、出版、产品、园区、论坛、联盟等专业板块资源,为创业企业加速赋能。
蒲公英在上海、广州、深圳、天津、苏州、成都等地建设有总面积8000平米的专业孵化空间和服务共创平台,与数十家机构共同建立蒲公英创投生态圈,整合各类专业资源,提供全方位专业支持和服务,基于对生物医药领域的深入了解和对初创企业的支持,陪伴创业企业一起成长。
创业支持,来蒲公英生物医药孵化器。
蒲公英创投——寻找生物医药项目,创业成长陪伴赋能。
蒲公英创投合作:
于总监 17614409884(微信同号)
A股一片绿油油,在大洋彼岸,这家Biotech正闷声发财。
近日,美国公司Mustang Bio宣布其CD20 CAR-T疗法MB-106针对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取得积极临床数据,当天消息一出,公司股价暴涨近480%。
股价暴涨背后,又一款大药将引爆市场。
01
无法治愈的痛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是一类惰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根据美国癌症协会,WM多发于男性白人,美国每年发病率为万分之0.03。
尽管WM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占比较低,但目前却无法治愈,对于没有症状的WM患者,治疗无法带来益处,存在巨大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对于有症状的WM患者,可采用CD20单抗、BTK抑制剂、蛋白酶体抑制剂、BCL-2抑制剂等治疗,但这些现有治疗方案均有不足。
MB-106是一款靶向CD20的自体CAR-T细胞疗法,已被优化为第三代全人源抗体。
根据Mustang Bio披露的I/II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接受MB-106治疗的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的总缓解率(ORR)高达90%,包括3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其中1位患者持久完全缓解达31个月。
值得一提的是,参与这项研究的全部10名患者,此前都接受过BTK抑制剂治疗,但用药期间病情仍然持续进展。
安全性方面,9例患者发生了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其中5例为1级,4例为2级,1例经历了1级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尽管剂量增加,也未观察到3级或4级CRS或2、3或4级ICANS。
换句话说,这项临床数据十分亮眼,展现出了优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Mustang Bio的研发管线
图片来源:Mustang Bio公司官网
MB-106不仅展现了亮眼的临床数据,更以其创新性和填补市场空白的潜力,吸引了投资者的目光,从而推动股价暴涨。
02
全球0款
当前,全球尚未有针对CD20靶点的CAR-T疗法获批上市,同时FDA也尚未批准用于治疗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的CAR-T疗法,市场处于空白状态。如果MB-106能成功获得批准,将可享有较高的市场定价权和市场独占性。
再加上,目前全球已获批上市的CAR-T疗法,主要集中在CD19或BCMA靶点,出现了同质化的现象,使得资本市场对于新靶点的CAR-T疗法抱有更高的预期。
Mustang Bio股价得以暴涨的关键因素,就在于市场预见到了CD20 CAR-T疗法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商业价值。
MB-106不仅在针对WM患者的临床试验中展现出了亮眼临床数据,而且还在开发其他适应症,包括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
图片来源:中信建投证券
CLL和WM适应症都属于成熟B细胞肿瘤,其中CLL患者人数更多,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占有较大比重,是血液肿瘤领域的“兵家必争之地”。
许多“重磅炸弹”都拿下了CLL适应症,包括罗氏的年销售额曾超过70亿美元的“CD20单抗之王”利妥昔单抗,以及BTK抑制剂,如强生/艾伯维的伊布替尼、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这些药物的广泛应用和卓越市场表现,凸显了CD20靶点在治疗B细胞相关疾病中的关键作用。
作为靶向CD20的CAR-T疗法,MB-106已在临床研究中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疗效数据。基于其卓越的临床表现和不断扩展的适应症范围,我们可以合理推测MB-106具备成为大药的潜力。
值得一提的是,已完成6轮融资的宜明细胞,是Mustang Bio的“卖水人”。
去年5年,宜明细胞收购了Mustang Bio位于马萨诸塞州伍斯特市顶级的GMP细胞与基因治疗(CGT)生产基地相关资产,并负责Mustang Bio的一系列在研药物(包括正在进行的多中心I/II期试验的MB-106以及其它管线)的CDMO及商业化生产等事宜。
03
巨头青睐
事实上,早在2023年5月,CD20 CAR-T疗法就获得了全球制药巨头的青睐。
彼时,强生旗下杨森制药与西比曼生物达成一项全球独家合作,共同开发和商业化下一代新型CAR-T细胞治疗产品C-CAR039(靶向CD19/CD20)和C-CAR066(靶向CD20)。
根据协议,杨森制药将获得中国以外地区C-CAR039和C-CAR066独家开发权,以及中国地区开发的优先选择权;西比曼生物将获得2.45亿美元的首付款、后续多笔里程碑付款以及销售分成。
西比曼生物曾于2014年在美股上市,是首个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细胞治疗生物科技公司,之后于2021年完成私有化并退市。
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不是强生第一次布局CAR-T疗法。
早在2017年,强生就与传奇生物达成全球独家许可合作,开发和商业化靶向BCMA的CAR-T疗法Carvykti(西达基奥仑赛,Cilta-cel),并收获了不错的业绩。
2023年,Carvykti实现销售额达5亿美元,今年一季度再以118%的同比增速实现1.57亿美元,市场预计其今年有望突破10亿美元成为“重磅炸弹”。
图片来源:国联证券
斥巨资拿下,强生引进的这两款新型CAR-T疗法(C-CAR039、C-CAR066),到底能不能打?
C-CAR039是新型CD19/CD20双靶点CAR-T疗法,正在美国开展治疗复发或难治性(r/r)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患者的Ⅰb期研究。
根据西比曼生物在2023年ASH年会公布C-CAR039的研究数据显示:在47例可评价的r/r NHL患者中,总体缓解率(ORR)为91.5%,完全缓解率(CR)为85.1%,中位随访时间为30个月。
C-CAR066是靶向CD20的第二代CAR-T疗法,目前正在美国开展针对r/r大B细胞淋巴瘤(LBCL)患者(包括先前CD19 CAR-T治疗失败的患者)的Ⅰb期研究。
根据西比曼生物在2023年ASH年会公布C-CAR066的研究数据显示:在既往CD19 CAR-T治疗失败的LBCL患者中,ORR为92.9%,CR率为57.1%,中位随访时间27.7个月,中位PFS和DOR分别为9.4个月和8.3个月。
从全球市场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进入临床阶段的CD20 CAR-T疗法已超过10款,布局者多为国内药企,包括隆耀生物的LY007、Adicet Bio的ADI-001、Kite的两款CD19/CD20双靶点CAR-T疗法(KITE-363和KITE-753)等,适应症均为血液肿瘤,不过研发进度相差不大,国内药企有望脱颖而出。
04
结语
创新是区别领导者和追随者的唯一标准。随着Mustang Bio的MB-106在治疗难以根治的华氏巨球蛋白血症上展现出潜力,这款疗法有望填补当前市场的治疗空白。
参考资料
1.各家公司的财报、公告、官微
2.《90%患者达成缓解!CAR-T疗法最新积极临床结果公布》,药明康德,2024-06-19
3.《20220929-诺诚健华-9969.HK-主打小分子药物的创新药企,拥有潜在同类最佳的BTK抑制剂》,安捷证券
4.中信建投证券、国联证券
声明:本内容仅用作医药行业信息传播,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药智网立场。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对本文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maxuelian@yaozh.com。
责任编辑 | 德清君
转载开白 | 马老师 18996384680(同微信)
商务合作 | 王存星 19922864877(同微信)
阅读原文,是昨天最受欢迎的文章哦
100 项与 上海隆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上海隆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