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最高研发阶段申请上市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A Multicenter, Double-blind, Randomized, Parallel, Active-controlled, Phase III Clinical Trial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HU-045 Compared to Xeomin® in Adult Patients With Moderate or Severe Glabellar Lines
A Multicenter, Double-blind, Randomized, Parallel, Active-controlled, Phase II Clinical Trial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HU-045 and Xeomin®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Glabellar Lines
/ Active, not recruiting临床3期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Multi-center, Phase III Study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IZTOX in Subjects with Benign Masseteric Hypertrophy.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multi-center, phase III study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IZTOX in subjects with benign Masseteric hypertrophy
100 项与 Huons Biopharma Co. Ltd.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Huons Biopharma Co. Ltd. 相关的专利(医药)
在生物医药IPO频频被拒、医疗器械商业化遇阻的当下,变现快、利润高的医美行业无疑成为了不少医药企业及投资人的“避风港”,相关投资及产业布局时有发生。
但实际上,医美行业近些年的日子也不太好过,就以“三剑客”华熙生物、爱美客和昊海生科为例,近期业绩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比如华熙生物,2023年总营收同比下降4.45%,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38.97%;爱美客则是增速放缓,2024年Q1营收增速下滑20%,净利增速同比下滑近30%;而昊海生科早在2022年就开始掉队,当年净利同比下滑48.76%,虽然2023年业绩上升明显,但营收和净利规模仍是“三剑客”最低。
图1. 部分跨界药企2023年医美营收情况(数据来源:企业年报)
不过这并非医美行业的全貌,在另一边,跨界药企们在沉淀多年后,终于在医美板块迎来了大丰收。典型代表是华东医药,根据年报显示,其2023年医美板块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4.47亿元,同比增长27.79%,正逐渐逼近“三剑客”;四环医药2023医美产品收益为4.499亿元,同比上升约200.3%;江苏吴中2023年医美生科营收虽然只有0.08亿,但涨幅高达2696.72%,上升势头明显。
一边是“三剑客”集体放缓,一边是跨界药企强势崛起,在一进一退之间,整个医美行业实际上也在暗流涌动,一场改变产业格局的大变革正悄然发生。
跨界药企正式加入
医美牌桌?
过去一年里,“三剑客”在市值方面均大幅缩水,其中爱美客缩水530亿,华熙生物减少185亿,昊海生科则减少了27亿。而之所以会如此,很大程度上是“三剑客”近些年在业绩方面均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增长瓶颈,投资人对此信心不足。
众所周知,“三剑客”的核心业务都是玻尿酸,但从2022年开始,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以及产能不断扩张,玻尿酸原料价格持续下跌,降幅一度超过6成,这也因此造成“三剑客”在创收上愈发吃力。以营收体量最大的华熙生物为例,2023年其四大护肤品牌营收增速均出现明显下滑,平均降幅比例超过15%。
不过这还不是最棘手的,“三剑客”虽然挣钱变难了,但在花钱方面却越来越“大方”。比如在销售费用上,据年报显示,2023年“三剑客”共花费39.12亿用于市场推广,这比业绩增长最快的2021年还要多出近7亿。
另外就是在研发层面。近些年,“三剑客”一直在加码新管线,目前华熙生物有7-8种在研胶原蛋白;爱美客则有9个在研项目,主要集中在肉毒素领域;昊海生科在研项目共17个,其中医美项目6个。而这其背后,就是巨额支出,据年报显示,“三剑客”2023年共在研发上投入近10亿。再加上高额的销售费用,以及因玻尿酸红利逐渐消失而造成的营收疲软,“三剑客”增速放缓、净利下滑也就不难理解了。
不过这并不代表医美市场正在萎缩,事实上,医美行业当前仍在扩张,尤其是轻医美领域,年复合增速依然维持在15%以上。那么,到底是谁从中分走了“一杯羹”呢?答案就是逐渐崛起的跨界药企们。
这一切当然有迹可循,首先就是跨界药企医美产品开始大量获批上市。比如华东医药,目前拥有“微创+无创”医美产品38款,其中海内外上市产品已达24款;四环医药目前也有10+Ⅲ类及20+Ⅱ类自研医美产品,包括少女针、童颜针等;另外江苏吴中也在发力,2024年1月,旗下再生针剂AestheFill获NMPA批准上市,即将开始变现。
图2. 再生针剂AestheFill与传统填充剂对比
不过光有产品还不够,市场竞争力也要跟上。就以江苏吴中AestheFill为例,它含有聚左旋乳酸,是一种能够刺激胶原蛋白再生的合成生物可降解物质。另外还有四环医药独家代理的“射频治疗仪”SYLFIRM X黄金微针,这是目前世界上首台双波作用(连续波加脉冲波)的射频微针仪器,可以治疗从浅层到深层各个层级的皮肤问题,包括面部及身体的紧致和提拉、头发再生等多重功效。
最后要提到的是销售能力,在采访中,某深耕医美领域投资机构就谈道,“药企涉足医美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其拥有成熟的销售渠道,这可以很好地为自身医美产品提供服务”。
事实上,随着药企医美产品逐渐走向市场,这一优势也在放大。以华东医药为例,其一直有“销售铁军”的美称,在营销和渠道都有独到优势,非常善于打造爆款产品,这完全符合医美产品的推广逻辑。四环医药也同样如此,据公告披露,其销售渠道目前已覆盖超过4700家医美机构,对头部的医美机构的覆盖率达到100%。所以,跨界药企能够从“三剑客”手中抢夺一定市场份额也就不奇怪了。
收并购代理火热,
医美上游竞争激烈
随着“万物皆可玻尿酸”这一单一时代逐渐成为过去,整个医美行业都在寻找下一个爆款产品,而从近些年的布局来看,基本都瞄向了胶原蛋白和肉毒素等新兴领域。事实上,这种行业共识的达成是有前提条件的。
首先对于医美巨头来说,随着玻尿酸增长放缓,其逐渐意识到依靠单一产品的逻辑已难以走通,于是纷纷转向市场前景更大的胶原蛋白和肉毒素领域。而对于跨界药企而言,其本身就集中在2018-2020年前后入局,如果此时再去发力玻尿酸,显然竞争优势不大,反倒是瞄向正在起势、市场格局更为开放的胶原蛋白和肉毒素等更有“性价比”。
另外还有很关键的一点是市场需求的变化,正逐步围绕再生和抗衰等概念展开。而沿着这一逻辑往下,肉毒素和胶原蛋白等品类显然更有市场说服力。
图3. 玻尿酸和肉毒素产品性能对比
据悉,玻尿酸是一种高分子量的糖胺聚糖,在注入皮肤之后,主要是促进水合作用,以此改善质地或减少粗糙,因此通常用于保湿和修复皮肤质地。肉毒素则是一种麻痹性神经毒素,它通过阻断神经肌肉连接处乙酰胆碱的释放,使局部肌肉麻痹,从而减少面部皱纹,因此主要用于除皱以及美容整形目的。
图4. Ⅰ型胶原蛋白和Ⅲ型胶原蛋白对比
胶原蛋白则是一种复合胶原,通过补充、诱导、刺激、重建胶原纤维,重塑皮肤纤维结构,合成新胶原,再生新组织,因此能够提供较强的支撑结构和支撑力,防止面部出现皱纹以及凹陷。
对此,一位医美企业负责人向动脉网谈道,“这三者其实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是成分不同而造成的具体功能不同,所以在选用产品时,还是要以自身肤质作为参考标准。当然从当下来看,除皱和抗衰显然是消费主流,再加上玻尿酸已经供过于求,在医美行业急需第二增长曲线的大背景下,胶原蛋白和肉毒素成为必争之地也就不奇怪了。”
那么,要如何布局呢?通过观察,最直接且最普遍的方式是收并购和代理,也就是“买买买”。
以爱美客为例,当年为跨入肉毒素领域,先是在2018年,与韩国Huons Global公司签订A型肉毒毒素产品在中国的独家代理合作协议;之后又在2021年,投资近8.9亿收购韩国Huons Bio公司部分股权,从而获得旗下肉毒素产品Hutox(俗称橙毒)在中国市场的独家代理权。而在近日,Hutox已宣布完成Ⅲ期临床试验,并开始注册申报。
相比于传统医美企业,跨界药企在“买买买”上则更为疯狂。以华东医药为例,当年为快速向医美转型,三年间大手笔落地了近20笔BD交易,这其中最重磅的一笔当属2018年耗资2.2亿美元收购sinclair,这是一家来自英国的老牌医美企业,华东医药当前最畅销的医美产品“少女针”就来源于此。而透过2023年年报,sinclair已实现年度盈利。
对此,医美领域某资深投资人谈道,“相比于自研,收并购显然是更为有效或者说更为经济的方式,这主要是考虑到兑现速度,毕竟从医美产品的市场逻辑来看,如果晚出发一步,就会失去先发优势,后续再想翻盘,就需要更大的营销成本,或者要在产品上进行更大维度地升级迭代,这背后涉及的是巨大的支出和行业风险。”
所以,收并购无疑是医美企业及跨界药企向“上”走的一条捷径,但捷径也有变数。2023年9月,华熙生物正式宣布与Medytox终止合作,这其中的导火索来源于Medytox的违规操作,三款肉毒素产品因使用未经批准的原液、伪造实验材料等被韩国食品医药品安全厅查处并无限期停产。这不仅使华熙生物耗费大量成本,同时还严重影响了其在肉毒素这一领域的布局。
这并非个例。2023年6月19日,国家药监局对康哲药业申请的“纤维素水凝胶胶囊”终止注册审查。对此,康哲药业方面称,此次产品递交的上市申请是基于其美国获批的临床数据,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要求补充开展国内临床试验,考虑再三之后,最终选择主动撤回申请。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即便最终临床成功,错失的时间和资金等成本损失都无法弥补。
而通过这两个典型案例,也不难发现,医美产品的收并购及代理并非一买了之,除了标的成色之外,企业自身对于医美产品的赋能也极为重要,这是决定医美产品最终能否跑出来的关键。
24年将迎来医美新品获批大年,不迭代就淘汰
在谈道行业现状及未来趋势时,某资深投资人表示,“过去几年,医美行业无疑是市场最热的风口,无数热钱涌入到这一产业,一时间,医美就好像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筐,什么样的企业都可以装进去。但随着入局者增多,以及行业虹吸效应逐渐示弱,大家都开始面临增长焦虑,市值也在经历腰斩洗礼,而这足以表明,中国医美产业正在进入拼能力的‘黑铁时代’。”
这何以见得呢?
首先是市场需求层面的变化。对此,某医美企业负责人谈道,“之前资本重注的医美市场,更多是在于尽享时代红利,做场景迎合需求。但从现在来看,这种粗犷式发展模式已经很难走通,消费者更为谨慎,同时也更注重个性化服务,所以市场逻辑就不再只是通过新产品的替换去变化销售场景,而是为顾客创造更有效的价值,把专业做好,把产品做好。”
而这刚好就是第二点,即医美市场对产品本身有了更高要求。2024年是医美新品集中获批的大年,无论是“三剑客”,还是跨界药企,都在今年收获颇丰。以四环医药为例,其自主研发的十多款Ⅲ类医疗器械产品,例如一代“童颜针”、二代“少女针”、人源胶原蛋白、水光针等轻医美注射类产品预期将在近两年陆续获批上市。此外,包括爱美客、华东医药、巨子生物、创建医疗等今年亦有多款医美产品即将获批上市。
图5. 中国医美TOP5企业产品分布图(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而在这一批新品之中,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创新技术开始融入其中。某深耕医美领域投资机构刚好看到了这一变化,并谈道,“首先是重组胶原蛋白技术正在持续发力,并获得市场越来越多的认可;其次目前关注度较高的‘胶原+’新材料也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进展;最后是高分子填充材料开始不断出现,例如plla、pha、羟基磷灰石等。”
当然还有近年来火热的合成生物学。据相关专业人士介绍,在医美领域,上游的原料生产十分依赖动植物或化合物,不仅规模化困难,价格昂贵,且存在安全隐患,而生物合成的优势便在于高纯度、安全性和同源性,对于解决当下医美领域的原料扩产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一旦在技术与产业化上取得突破,势必会为医美上游带来更多想象空间。也正是因为如此,包括巨子生物、华熙生物、态创生物等多家医美企业都在持续加码。
而从资本市场来看,重组胶原蛋白等合成生物材料也是布局焦点。据动脉橙数据库不完全统计,2023年医美行业共发生二十多起投融资事件,其中与合成生物、重组胶原蛋白等概念息息相关的投融资事件就占了四分之一,包括创健医疗、质肽生物、臻泰生物、粒影生物等。进入2024年也是如此,圣至润合、福莱明、贻如生物、君合盟等多家相关概念企业也顺利融资。
这其实不难理解,毕竟对于如今的医美行业来说,增长失速已经成为共识,行业正逐步进入“僧多粥少”的时代,因此也更需要比内力。当然,这很大程度上是指对于具体产品的打造,即如何利用新兴技术或材料,让医美产品在拥有更好效果的同时,又能在价格上保有优势。
这一场隐形的“战争”,正在传统医美企业和跨界药企之间悄然展开。
参考资料:
1.《医美行业,进入“黑铁时代”》——肉毒素观察;
2.《“玻尿酸女王”经历阵痛》——巨潮WAVE;
3.《翻开爱美客、华熙生物们的底牌:医美下一个风口在哪里?》——锦缎。
*封面图片来源:123rf
近
期
推
荐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2023年4月11日,复星医药发公告称,RT002(即DaxibotulinumtoxinA型肉毒杆菌毒素)用于暂时性改善成人因皱眉肌/降眉间肌活动引起的中度至重度皱眉纹的药品注册申请于近日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受理。这意味着,复星医药已正式敲门肉毒素市场。事实上,在近一两年,不少医药巨头都在通过并购或自建的方式跨界医美上游,除复星医药之外,华东医药、四环医药、特一药业、云南白药等近年来也都在快速入局医美领域,并且不少已步入收获期。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背后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于医美上游的“利润奇迹”。根据医美上游企业近期发布的年报数据显示,其2022年的毛利率基本都维持在70%以上,其中玻尿酸三巨头华熙生物、昊海生科、爱美客2022年毛利率分别为78.37%、68.98%和94.85%,而垂直在胶原蛋白赛道的巨子生物和锦波生物2022年毛利率分别为84.8%和82.29%。图1.医美上游企业2022年财报数据(数据来源:企业2022年财报)但这并不是动脉网唯一关注的重点,通过对年报进一步分析,动脉网还发现了几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一是医美上游企业虽然营收均实现上涨,但净利率均在2022年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二是从产品布局来看,2022年,医美上游企业都在寻找新的增长曲线,爱美客开始布局肉毒素,而华熙生物则在快速切入胶原蛋白领域;三是在市场战略层面,以华熙生物为代表的医美上游巨头当前正逐步从To B市场转型到To C。那么,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为何医美上游能吃上“肉”?“上游吃肉,下游喝汤,中游骨头都啃不到”,这句话来形容近一两年的医美行业再合适不过了。事实上,与高盈利的医美上游不同,医美中下游近几年则一直深陷于“盈利怪圈”之中,平均净利润低于10%,并且还有大量企业和机构关停,据企查查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全国共有811家医美企业和机构倒闭注销。这也难怪新氧集团董事长兼CEO金星会感慨,“2022年是医美行业真正的寒冬,市场不仅部分萎缩,甚至还出现了20年来的首次负增长。”那么这种行业贫富差距究竟是如何造成的呢?当前,我国医美产业已经进入到以技术、产品创新为主的业务增长阶段,而以原料生产商和产品制造商为主的医美上游本身就是以技术和材料驱动,行业壁垒较高,渗透率低,再加上非手术类的治疗风险相对较小,其商业模式更稳定,也更易扩张,因此其盈利能力也更强。简而言之,材料和技术可以让潜在的需求变成现实,因而可以驱动一个行业产生变化,而材料和技术多数掌握在医美上游企业手中,所以他们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与上游不同,医美中下游则多是以模式创新,行业壁垒低,可复制性高,再加上医美行业巨大的市场空间,因此吸引了大量企业入驻,而当这些企业积累到一定体量之后,就会进入内卷阶段。而如何从内卷之中脱离,中下游医美企业则都将其押码在了市场营销,也就是如何获客上。以上市企业瑞丽医美为例,根据其财务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0年,瑞丽医美年营收均超过1亿元,毛利率也基本维持在50%左右,但净利率却在逐年下降,已从2017年的15.4%跌到2020年的2.98%,利润空间正在进一步收窄,这主要是因为其获客成本在快速增长。瑞丽医美也在当年提交的招股书中承认,其极度依赖推广、广告及线上营销活动来推广品牌及服务。一位医美机构负责人向动脉网感叹,“他们所处的环节向上没有议价权,向下则被吃掉了巨额的营销成本,这注定是一个低毛利的生意。”上游“三巨头”究竟谁更赚钱?通过对多家医美上游企业进行业务分类,发现当前其主要聚集在玻尿酸、肉毒素和胶原蛋白三个细分赛道,也正是因为如此,玻尿酸、肉毒素和胶原蛋白近年来被称为医美上游的“三巨头”。那么,究竟谁更赚钱呢?● 玻尿酸:“医美三剑客”悲喜各不相同一提到医美上游,玻尿酸显然是一个不会被忽略的存在,作为医美上游最先“跑”出来的细分赛道,玻尿酸可以说是间接性地带动了整个医美产业的发展。而随着行业不断推进,玻尿酸目前已诞生“医美三剑客”,分别是爱美客、昊海生科和华熙生物。通过分析其2022年财报,动脉网发现,“医美三剑客”在2022年交出的答卷差异颇大,但相同点也很明显,一是营收均有涨幅,爱美客、昊海生科、华熙生物营收涨幅分别为33.91%、20.56%和28.53%;二是净利率均呈下降趋势。而不同的点在于爱美客以高毛利率保持住高额净利润,华熙生物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但盈利增幅出现下滑,昊海生科则垫底,成为唯一一家“增收不增利”的企业。业绩分化的背后,其实是快速变化的玻尿酸市场格局和三家企业不同的发展路径。从业务构成来看,爱美客继续深耕医美端的同时,也在拓展玻尿酸以外的新品;华熙生物依托功能性护肤品实现快速增长;昊海生科则通过并购持续拓展不同方向的业务,目前已形成“医美+眼科+骨科”三条腿走路的模式。而从玻尿酸三巨头都在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来看,说明我国玻尿酸领域正在“降温”,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玻尿酸赛道竞争者增多以及技术的成熟,玻尿酸从原料到终端产品,价格都在逐年下降。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玻尿酸原材料的平均价格已由2017年的210元/克,逐渐降至2021年的124元/克,降幅超过4成。● 胶原蛋白:营收涨幅超过五成,行业处于市场快速拓展期近年来,胶原蛋白赛道IPO风潮正在刮起。2022年年底,巨子生物成功上市,成为国内胶原蛋白行业“第一股”;2023年3月,锦波生物在新三板和科创板之后,再度转战冲击北交所成功过会。胶原蛋白之所以能够在二级市场起势,主要还是在于其市场增速大幅提升,通过观察巨子生物和锦波生物2022年财报,动脉网发现其营收涨幅分别是52.3%和67.15%,远超玻尿酸三巨头。其中,巨子生物大部分营收增量来源于可复美和可丽金两款拳头产品,据财报数据显示,可复美和可丽金2022年实现营收分别为16.13亿元和6.18亿元,占全年总营收比例分别为68.2%和26.2%。而锦波生物的“增长引擎”则来源于2021年6月获批上市的重组III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微旖美”,这是目前唯一注射级别的重组III型人源化胶原蛋白生物医用材料,2022年前三季度薇旖美单产品累计实现营收7395万元。虽然全年营收、净利润表现尚可,但在胶原蛋白领域,毛利率和净利润率较上年同期下降明显。以巨子生物为例,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巨子生物的毛利率为84.4%,而2019至2021年,巨子生物的毛利率分别为83.3%、84.6%、87.2%,这意味着巨子生物毛利率在持续三年走高后,又落回2020年的水平。对此,巨子生物在财报中称,毛利率下降主要是由于扩充产品类型和拓展新渠道所致。图2.中国部分胶原蛋白注射填充在研产品(数据来源:巨子生物招股书、锦波生物招股书)但从未来来看,胶原蛋白作为新兴技术,因其具有高拉伸强度、生物降解性能以及作为人工器官骨架或创伤敷料时促进细胞生长、与新生细胞和组织协同修复创伤等特性,它正在成为继玻尿酸之后的又一医美“新宠”。根据GrandViewReaserch发布的数据,2021年中国胶原蛋白市场规模为287亿元,预计2027胶原蛋白市场规模为1738亿元,2021至2027年平均复合增长率为35.01%。● 肉毒素:市场渗透率低,巨头纷纷加码,但当前并未成为营收密码肉毒素因具有百搭性,能够与玻尿酸等医美项目搭配使用,在医美界具有较高复购率与实用性。因此近两年,在肉毒素这一细分市场上,已出现多家上市公司大力布局的现象,如爱美客、昊海生科、华东医药以及复星医药等,但由于行业壁垒较高,巨头们多以代理及股权投资方式切入,主要是通过与韩国、美国、德国的肉毒素厂商签署合作协议的方式进行布局。但从目前来看,肉毒素现阶段还未能挑起营收大梁,整体进展相对缓慢。2021年9月,爱美客花费8.56亿元完成了对韩国肉毒素公司Huons BioPharma Co.,Ltd. 25.42%股权的收购,以补齐自身在肉毒素产品方面的短板。但根据其财报显示,爱美客基于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研发项目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的投资进度为22.86%。另外还有复星医药,RT002(即 DaxibotulinumtoxinA 型肉毒杆菌毒素)在4月11日开始申报上市,不过受制于用药需求、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该款产品能给复星医药带来多大业绩贡献仍是未知数。即便如此,在资本“浇灌”下,肉毒素这一医美上游细分赛道正在快速扩容,根据艾瑞咨询2022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研究报告,肉毒素已成为除玻尿酸以外排名第二的注射类医美项目。另外,有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肉毒素市场规模50.9亿美元,同比增长18.65%,而精准定位、具有独特优势或营销能力突出的肉毒素品牌有望攫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整体来看,在医美上游三巨头之中,玻尿酸吸金能力最强,但正逐步降温;胶原蛋白整体增速较快,但从目前来看,营收体量还较小,且大量资金当前正用于研发和市场拓展;肉毒素虽然有诸多巨头布局,未来市场空间也较大,但还尚无成为企业核心业务。增收不增利,究竟是什么在“拖后腿”?正如开头所说,医美上游企业虽然在2022年都实现了营收增长,但净利率却都在集体走下坡路,其中昊海生科和巨子生物净利率降幅高达10个百分点,华熙生物、爱美客等净利率也都有略微下滑。图3.医美上游企业利润率对比(数据来源:企业2022年财报)医美中下游毛利率低是因为高额的获客成本,那么医美上游究竟是什么在拖后腿呢?通过分析财报和整体行业趋势,动脉网总结了以下四点:一是医美下游利润空间不断降低,倒逼上游持续受到降价压力。近两年,“盈利困境”一直是围绕在医美下游企业发展的标签,且在疫情影响下,医美下游企业普遍经营困难,其产品购买需求也随之下降,上游企业的发展相应的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此外,由于医美市场前期经历井喷式发展,终端医疗美容机构获客成本处于高位,在利润空间不断降低的环境里,以玻尿酸为代表的上游医美产品正持续受到降价压力。二是上游医美企业均处于转型阶段,前期投入大,且目前还未产生经济效益。正如前文所说,医美上游巨头们当前都在寻找新的破局点。对于玻尿酸三巨头来说,华熙生物在2022年4月通过收购益尔康51%的股权,正式进军胶原蛋白行业;昊海生科在2022年2月花费2.05亿获得激光医疗设备厂商欧华美科63.64%的股权,将业务拓展至射频及激光美容领域;爱美客则将业务拓展至再生材料、肉毒素等新品类,并借此独家代理其肉毒素产品、向下游开拓护肤品领域等。但据财报显示,由于还在投入期,这些新业务目前还没有产生经济效益,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压缩净利率。三是疫情期间交通受限、物流受阻,医美上游企业面临生产运营压力,产品积压严重。2022年是医美行业受疫情影响最大的一年,主要原因是不间断地封控给整个医美行业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这间接导致了医美上游企业生产运营困难,产品大面积积压。以华熙生物为例,据财报显示,2022年华熙生物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50.2%至6.4亿元,这主要是由于其存货采购款、费用款项等增加。据悉,华熙生物的存货规模持续攀升,截至2022年底,华熙生物的存货规模高达11.62亿元,同比增长63.80%。而在这11.62亿的存货中,库存商品占比高达82.40%。四是入局者增多,产品管线分散,整体竞争加剧,行业绝对优势逐渐消退。近年来,在资本的快速推动下,医美上游产业链入局者数量激增,这其中除了有像华东医药等上市企业跨界医美之外,近一两年在一级市场完成融资的医美初创企业也基本都聚集在上游,其比例高达85%。也正是因为如此,医美上游的商品品类在不断扩大,据悉,除了医美上游三巨头之外,诸如医用敷料、功效型护肤品、化学焕肤药物、微针等细分领域也在快速发展。这使得行业整体竞争加剧,部分产品越来越难成为医美下游机构的选择,以往在整个产业链中的绝对优势已在逐渐消退。写在最后一位专注在消费医疗赛道的机构合伙人曾向动脉网谈到,消费医疗永远都会有市场,只要打开了这个口子,无论未来过去多少年都会有需求,只不过这个需求会随着技术的迭代而逐渐变化。所以,对于消费医疗企业来说,其实主动权并不在于市场,而是在于自身,到底有多少想象空间,能率先研发出怎样的突破性技术,以及能否推出更具创新型的业务推广模式,都将成为消费医疗企业在这一赛道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对于医美上游,行业本身就以技术为主,且在整个医美行业加速往上延伸的大背景下,市场竞争将会在未来逐渐加剧,格局也将发生根本性变化,但在这一领域,技术的创新性和渠道能否打通永远都会成为企业的核心判断标准。*参考资料1.《华熙生物营收领先 “医美三剑客”业绩分化》——新京报;2.《“医美茅”巨子生物披露上市后首份财报:2022年卖了23.6亿 营销费用翻倍》——21世纪经济报道;3.《肉毒素、胶原蛋白“接棒”玻尿酸 医美上游资本化“多点开花” 》——上海证券报;4.《左手融资,右手收购,医美上游为何如此疯狂?》——融资中国。*封面图片来源:123rf近期推荐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100 项与 Huons Biopharma Co. Ltd.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Huons Biopharma Co. Ltd.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