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点- |
作用机制-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批准上市 |
|
首次获批日期2020-04-22 |
三门峡赛诺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二甲双胍格列本脲片(Ⅱ)(500 mg/5 mg)与Merk SANTE S.A.S 持证的二甲双胍格列本脲片(商品名:GlucovanceTM,500 mg/5 mg)在健康受试者中的单次给药、随机、开放、两周期、双交叉、空腹及餐后状态下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主要研究目的:以 Merk SANTE S.A.S 持证的二甲双胍格列本脲片(商品名:GlucovanceTM)为参比制剂,以三门峡赛诺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二甲双胍格列本脲片(Ⅱ)为受试制剂,通过单中心、随机、开放、单次给药、两周期、双交叉临床研究来评价两种制剂的人体生物等效性。
次要研究目的:观察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安全性。
评估氯雷他定片作用于健康受试者空腹/餐后状态下的开放、随机、三周期、部分重复交叉生物等效性研究
主要目的:研究空腹/餐后状态下受试制剂氯雷他定片(百为坦,规格:10mg)与参比制剂氯雷他定片(Claritine®,规格:10mg)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评价空腹/餐后状态口服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 次要目的:研究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在健康受试者中的安全性。
100 项与 三门峡赛诺维制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三门峡赛诺维制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一桩调查五年的医药垄断大案被曝出细节。7月1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文:潍坊中源医药有限公司在三硅酸镁原料药的销售市场中采取“独家包销”商业模式,公然垄断抬价,并公布了涉案的五家企业处罚决定。山东市场监管局共计罚没潍坊中源超3765万元,同时,涉事的上海青平药业有限公司、重庆明波医药有限公司、潍坊龙海诚医药有限公司、潍坊金凯盛医药有限公司四家企业在此案中“妨碍调查”,均被罚款。2019年,市场上的三硅酸镁原料药价格突然上涨了约30倍,国家立即调查,期间两次组织听证会,但与潍坊中源有业务往来的四家企业前后口供不一、提交虚假证据,大大减慢了调查进展,因此被定为“妨碍调查”,这是反垄断案件里很少见的处罚。健识局注意到,三硅酸镁在药用领域是消化系统用药的常见原料,主要作用就是中和胃酸,广泛用于复方氢氧化铝片、盖胃平片等药品生产,属于我国严格监管的原料药品类。2019年开始,市场上的确出现盖胃平片等产品涨价、缺货的消息。涨价近30倍的背后真相以三硅酸镁为主要原料的“盖胃平”是天津力生制药的重点产品,1983年就已经上市,2024年进入医保目录后销量增长45%,市占率38%。力生制药向健识局表示:2014年-2019年间,公司盖胃平片有过销售数据,但2022年产品另一主要原料药海藻酸断供,直到2025年4月该品种才重新生产。三硅酸镁为什么会成为垄断者盯上的目标?可能和这种特殊原料执行多种标准有关。2015年前后,国家正开展简化药品审批程序,提出将药用包装材料、药用辅料、原料药的单独审批改为关联审批。此前三硅酸镁的工业级和药用级的规范要求并不明晰,产品供应很充足。但原料药标准从严之后,行业整体的价格费用和生产标准都在提高,或许潍坊中源就在这时候趁虚而入。健识局在爱采购平台对比工业级和药用级的三硅酸镁,发现:同为1kg重量,工业级平均只需2.4元,而目前药用级需要20元。倒推此前的用料差价,也可见一斑。国内能生产药用级三硅酸镁的企业不多。《决定书》显示,2014年初期,国内有4家企业具备三硅酸镁原料药的生产资质,分别为上海青平药业、河北利鑫制药、亚宝药业、三门峡赛诺维制药。亚宝药业的三硅酸镁原料药主要为自产自用;赛诺维制药拿证之后一直没有批量生产。全中国实际能供货的就只有上海青平药业和河北利鑫制药。潍坊中源的围猎目标十分明确。2014年1月-2019年9月,潍坊中源一边与上海青平签订了包销协议,约定除了发票交易总价,上海青平向潍坊中源支付回扣。另一边,通过自采购,和医药经销企业代为采购销售,控制着河北利鑫制药部分货源。直至2016年,河北利鑫制药停产,在这期间,潍坊中源手中的三硅酸镁原料药市场份额从74%,蹿到了81%。2016年后,市面只剩上海青平药业一家,潍坊中源控制货源也更方便了。2019年,潍坊中源在三硅酸镁原料药市场份额中达到99%,正式确立了垄断地位,更加肆意抬高销售价格。2014年1月-2019年9月,潍坊中源销售三硅酸镁原料药均价是包销前的2.7-15.7倍。2019年,三硅酸镁原料药最高销售单价已达每公斤600元,累计涨幅近30倍。市场哀鸿遍野,不少药企因此停产相关产品。矢口否认就能保平安?除了操纵价格,潍坊中源医药还实施了多种限制交易行为。调查显示,三硅酸镁原料价格涨起来之后,潍坊中源医药开始对下游企业选择性供货、无正当理由拒绝交易、强行附加交易条件,宛如“地方恶霸”。在部分交易中甚至要求对方企业“回收”三硅酸镁制剂产品作为供货条件,否则拒绝发货,严重干预交易对方自主权。夸张的市场独断格局,自然引起了监管的高度重视。但这起事件中更耸人听闻的,在于相关企业敢于妨碍调查。在2020年最初的调查中,市场监管部门要求参与垄断的企业提供票据,上海青平、潍坊龙海医药、重庆明波医药、潍坊金凯盛四家企业均对回扣一事矢口否认。直到2021年3月底的听证会上,面对多方证词,四家企业才全部改口:承认有不同程度的“走票”和“返款”行为。这场伸张市场公平的调查历时长达五年,最终,因案件发生在新《反垄断法》发布之前,所以对参与垄断的企业处罚只能按照旧版规定执行,处罚金额很少。最终《决定书》显示,潍坊中源违法所得1589.41万元被没收,并按2018年度全部销售额7%处罚2175.81万元,合计罚没金额为3765.22万元;上海青平药业有限公司、重庆明波医药有限公司、潍坊龙海诚医药有限公司、潍坊金凯盛医药有限公司,因拒绝、阻碍反垄断调查,只是各被罚了20万元。未来在类似反垄断调查中,如果还有企业敢于阻碍、干扰办案,处罚金额肯定不会只有20万元这么简单。新《反垄断法》对潜在可能阻碍办案的情况进行了补充:拒绝或提供虚假信息,隐匿、销毁、转移证据,或者有其他拒绝、阻碍调查行为的,对单位处上一年度销售额百分之一以下的罚款,上一年度没有销售额或者销售额难以计算的,处五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撰稿丨苗苗编辑丨江芸 贾亭运营|李木子插图|视觉中国声明:健识局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中国创新药,头对头战胜进口“神药”以岭药业携多款创新中药亮相链博会,引发围观新事丨爱美客和*ST苏吴吵起来了
☝ 点击上方 一键预约 ☝ 最新最热的医药健康新闻政策☝ ☝ 点击查看峰会活动议程 ☝ ☝ 一场始于2019年10月的调查,历时五年半之久,揭开了一家医药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内幕。该案涉及 “三硅酸镁原料药”的垄断问题。这并非孤例,原料药领域已成为反垄断利剑反复挥向的焦点。国家市场监管总局7月18日发布的一则公告,揭开了我国医药领域反垄断的又一典型案例。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潍坊中源医药有限公司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处罚决定正式对外公布,罚没金额合计超过3765万元。控制原料药销售违法事实国家药监局网站查询结果显示,2014年1月至2019年9月国内具备三硅酸镁原料药生产资质的企业有上海青平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青平)、河北利鑫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北利鑫)、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宝)、三门峡赛诺维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门峡赛诺维)4家。其中,河北利鑫因环保问题搬迁厂房,于2016年10月停产;亚宝主要为自产自用;三门峡赛诺维自取得生产资质以来未批量生产。三硅酸镁原料药主要用于生产胃药和降血压药。2014年1月至2019年9月,潍坊中源医药有限公司通过包销、大量采购等方式,控制了中国三硅酸镁原料药销售市场的货源。(1)2014年1月至2019年9月,当事人与上海青平签订《销售协议》(以下简称包销协议),包销了上海青平对医药行业销售的三硅酸镁原料药。(2)2014年以来,当事人通过自行采购和医药经销企业代为采购、销售,控制部分河北利鑫生产的三硅酸镁原料药。根据包销协议约定,上海青平不得自行向制剂生产企业销售,其他三硅酸镁原料药生产企业停止生产或自产自用,制剂生产企业无法直接向三硅酸镁原料药生产企业采购所需要的原料药,不得不转向当事人采购三硅酸镁原料药。2014年1月至2019年9月,当事人实施了不公平高价、拒绝交易、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当事人不断提高三硅酸镁原料药销售价格,2018年、2019年市场最高价格是包销前的约30倍,原料药成本的大幅上涨增加了制剂生产企业的成本,压缩了其利润空间,甚至导致部分制剂生产企业退出相关制剂市场;当事人对部分制剂生产企业拒绝交易,导致制剂生产企业用于生产同一制剂的其他原料药过期报废、相应制剂品种停产,给制剂生产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强制回收制剂严重损害了制剂生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潍坊中源医药有限公司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进行处罚,罚没金额合计超过3765万元。原料药垄断的“黑名单”与沉重代价潍坊中源医药案绝非孤例。近年来,国家反垄断执法机构对原料药垄断行为重拳出击,形成了一份长长的“黑名单”和处罚清单,特列举典型案例:扑尔敏原料药案 (2018年):河南九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南尔康医药经营有限公司滥用在中国扑尔敏原料药市场的支配地位,实施以不公平高价销售商品、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交易和搭售行为,罚没款共计1243.14万元。此案是早期具有代表性的原料药垄断案。冰醋酸原料药案 (2019年):成都华邑药用辅料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四川金山制药有限公司、广东台山新宁制药有限责任公司三家冰醋酸原料药生产企业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罚没款共计1283.38万元。 此案涉及横向垄断协议。葡萄糖酸钙原料药案 (2020年): 山东康惠医药有限公司、潍坊普云惠医药有限公司、潍坊太阳神医药有限公司三家经销企业滥用在中国注射用葡萄糖酸钙原料药销售市场的支配地位,实施垄断行为。该案因其情节严重、性质恶劣、影响广泛,创下当时原料药领域反垄断处罚纪录,罚没款高达3.255亿元!此案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典型案例,处罚力度极大。巴曲酶原料药案 (2025年初):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上海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滥用巴曲酶原料药销售市场支配地位行为作出行政处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合计约2700万元。这是今年公布的最新一起重大原料药垄断案件,表明执法高压态势丝毫未减。这些案例清晰地勾勒出原料药垄断的典型模式: 控制关键原料药供应渠道后,实施不公平高价、拒绝交易、限定交易、搭售等行为,严重排除、限制竞争,推高原料药和下游成品药价格,最终损害患者利益和国家医保基金。潍坊中源医药案以及前述一系列重罚案例,传递出极其清晰且强烈的监管信号:无论是像潍坊中源案这样长达五年的复杂调查,还是对葡萄糖酸钙案开出数亿元的天价罚单,都彰显了监管部门对铲除原料药垄断“毒瘤”的坚定决心和能力。除了个案处罚,国家层面正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如《反垄断法》修订强化法律责任)、发布行业指南、加强常态化监管、探索供应保障机制等多措并举,致力于构建预防和遏制原料药垄断的长效机制,保障关键原料药的稳定供应与合理价格。(来源:蒲公英Ouryao)药闻康策新媒体矩阵微信公众号点击下方 一键关注【免责声明】1.“药闻康策”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司联系。2.“药闻康策”致力于提供合理、准确、完整的资讯信息,但不保证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合理、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3.“药闻康策”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商业交易或医疗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药闻康策”内容发生偏差,我司不承担任何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法律责任,赔偿责任。欢迎转发分享、点赞、点在看
转自:蒲公英Ouryao 综合:青于蓝一场始于2019年10月的调查,历时五年半之久,揭开了一家医药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内幕。该案涉及 “三硅酸镁原料药”的垄断问题。这并非孤例,原料药领域已成为反垄断利剑反复挥向的焦点。国家市场监管总局7月18日发布的一则公告,揭开了我国医药领域反垄断的又一典型案例。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潍坊中源医药有限公司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处罚决定正式对外公布,罚没金额合计超过3765万元。控制原料药销售违法事实国家药监局网站查询结果显示,2014年1月至2019年9月国内具备三硅酸镁原料药生产资质的企业有上海青平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青平)、河北利鑫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北利鑫)、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宝)、三门峡赛诺维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门峡赛诺维)4家。其中,河北利鑫因环保问题搬迁厂房,于2016年10月停产;亚宝主要为自产自用;三门峡赛诺维自取得生产资质以来未批量生产。三硅酸镁原料药主要用于生产胃药和降血压药。2014年1月至2019年9月,潍坊中源医药有限公司通过包销、大量采购等方式,控制了中国三硅酸镁原料药销售市场的货源。(1)2014年1月至2019年9月,当事人与上海青平签订《销售协议》(以下简称包销协议),包销了上海青平对医药行业销售的三硅酸镁原料药。(2)2014年以来,当事人通过自行采购和医药经销企业代为采购、销售,控制部分河北利鑫生产的三硅酸镁原料药。根据包销协议约定,上海青平不得自行向制剂生产企业销售,其他三硅酸镁原料药生产企业停止生产或自产自用,制剂生产企业无法直接向三硅酸镁原料药生产企业采购所需要的原料药,不得不转向当事人采购三硅酸镁原料药。2014年1月至2019年9月,当事人实施了不公平高价、拒绝交易、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当事人不断提高三硅酸镁原料药销售价格,2018年、2019年市场最高价格是包销前的约30倍,原料药成本的大幅上涨增加了制剂生产企业的成本,压缩了其利润空间,甚至导致部分制剂生产企业退出相关制剂市场;当事人对部分制剂生产企业拒绝交易,导致制剂生产企业用于生产同一制剂的其他原料药过期报废、相应制剂品种停产,给制剂生产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强制回收制剂严重损害了制剂生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潍坊中源医药有限公司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进行处罚,罚没金额合计超过3765万元。原料药垄断的“黑名单”与沉重代价潍坊中源医药案绝非孤例。近年来,国家反垄断执法机构对原料药垄断行为重拳出击,形成了一份长长的“黑名单”和处罚清单,特列举典型案例:扑尔敏原料药案 (2018年):河南九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南尔康医药经营有限公司滥用在中国扑尔敏原料药市场的支配地位,实施以不公平高价销售商品、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交易和搭售行为,罚没款共计1243.14万元。此案是早期具有代表性的原料药垄断案。冰醋酸原料药案 (2019年):成都华邑药用辅料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四川金山制药有限公司、广东台山新宁制药有限责任公司三家冰醋酸原料药生产企业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罚没款共计1283.38万元。 此案涉及横向垄断协议。葡萄糖酸钙原料药案 (2020年): 山东康惠医药有限公司、潍坊普云惠医药有限公司、潍坊太阳神医药有限公司三家经销企业滥用在中国注射用葡萄糖酸钙原料药销售市场的支配地位,实施垄断行为。该案因其情节严重、性质恶劣、影响广泛,创下当时原料药领域反垄断处罚纪录,罚没款高达3.255亿元!此案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典型案例,处罚力度极大。巴曲酶原料药案 (2025年初):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上海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滥用巴曲酶原料药销售市场支配地位行为作出行政处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合计约2700万元。这是今年公布的最新一起重大原料药垄断案件,表明执法高压态势丝毫未减。这些案例清晰地勾勒出原料药垄断的典型模式: 控制关键原料药供应渠道后,实施不公平高价、拒绝交易、限定交易、搭售等行为,严重排除、限制竞争,推高原料药和下游成品药价格,最终损害患者利益和国家医保基金。潍坊中源医药案以及前述一系列重罚案例,传递出极其清晰且强烈的监管信号:无论是像潍坊中源案这样长达五年的复杂调查,还是对葡萄糖酸钙案开出数亿元的天价罚单,都彰显了监管部门对铲除原料药垄断“毒瘤”的坚定决心和能力。除了个案处罚,国家层面正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如《反垄断法》修订强化法律责任)、发布行业指南、加强常态化监管、探索供应保障机制等多措并举,致力于构建预防和遏制原料药垄断的长效机制,保障关键原料药的稳定供应与合理价格。
100 项与 三门峡赛诺维制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三门峡赛诺维制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