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布司他片(40 mg)在健康受试者中随机、开放、两制剂、单次给药、两周期、双交叉、空腹和餐后状态下生物等效性试验
主要研究目的:以广州汇元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持有的非布司他片(规格:40 mg)为受试制剂,TEIJIN PHARMA LIMITED IWAKUNI PHARMACEUTICAL FACTORY生产的非布司他片(规格:40 mg,商品名:菲布力®)为参比制剂,分别考察空腹和餐后状态下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评价两制剂的生物等效性。
次要研究目的:观察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在健康受试者中的安全性。
塞来昔布胶囊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空腹/餐后单次给药、随机、开放、两周期、交叉设计的生物等效性试验
主要研究目的:本研究以中山可可康制药有限公司的塞来昔布胶囊(规格:0.2 g)为受试制剂,G.D.Searle LLC持证的Celecoxib Capsule(商品名:西乐葆®/ Celebrex®,规格:0.2 g)为参比制剂,分别考察空腹和餐后状态下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评价两制剂的生物等效性。次要研究目的:观察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安全性。
枸橼酸西地那非片(0.1 g)在健康男性受试者中随机、开放、两制剂、单次给药、空腹和餐后生物等效性研究
主要目的:以广州汇元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持有的枸橼酸西地那非片(0.1 g/片)为受试制剂,与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枸橼酸西地那非片(100 mg/片)(商品名:万艾可®)为参比制剂,对比在健康人体内的吸收速度和吸收程度,考察两制剂的人体生物等效性。
次要目的:观察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在中国男性健康受试者中的安全性。
100 项与 大参林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大参林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特约作者 | 张自然博士
责任编辑 | 郑瑶
2024年是疫情结束之后的第二个年头,上半年医药行业经营状况如何?
01
九大子行业
据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数据,2024年上半年,全国医药工业营收、利润双双下降,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4%、1.2%,增速分别低于全国工业整体增速4.3和4.7个百分点,改变了多年来在工业领域领涨的态势。
在9个医药工业子行业中,营收、利润实现增长的占1/3(3个子行业),下降的占2/3(6个子行业)。
其中,营收增长最快的是中药饮片,也是唯一实现营收、利润双双增长的子行业,分别增长了6.1%、2.8%;营收降幅最大的是制药专用设备,其利润降幅也最大,分别下降了17.3%、68.1%。
另2个营收增长的子行业是药用辅料及包装材料、生物制品,分别增长了1.1%、0.7%,生物制品摆脱了新冠疫苗影响,重现增长趋势。
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尽管营收分别下降了1.6%、0.3%,但利润分别增长了8.2%、5.7%。
除制药专用设备外,中成药、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也出现了营收、利润双降。(详见下图)
中药饮片依然领涨,中成药开始下行。
02
六大终端
2024年上半年,全国营销终端整体销售额下降了1.9%,除2020年外,整体下降很少见。
6大营销终端的销售额同比增、降各半。
其中,增速最快的仍然是网上药店,增长了17.3%,网上药店多年位居各大营销终端增速之首。降幅最大的是县级公立医院,同比下降了6%。
另2个营收增长的终端是实体药店、城市社区卫生中心/站,分别增长了2.7%、1.2%。
医院药品实行零差率、双通道、省级医保电子处方流转平台的建设等促进了医院处方流向实体药店。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使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城市社区卫生中心/站数量和用药规模不断增长。2023年全国城市社区卫生中心/站37177家,较上年同期增加了729家。
另2个营收下降的终端是城市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分别下降了4.5%、4.3%。反腐不断深入,使得医院用药趋于理性,农村人口的不断减少,使乡镇卫生院的数量不断减少,用药规模下降,2023年乡镇卫生院33753家,较上年同期减少了164家。(详见下图)
03
Top企业
一、医药工业
1、化药制剂Top10
2024年上半年,在净利润Top10化药制剂上市公司中,营收最大的分别是华东医药(209.7亿元)、复星医药(204.6亿元)、恒瑞医药(136亿元)、人福医药(128.6亿元)和科伦药业(118.3亿元),都已过百亿;其次是丽珠集团(62.8亿元)、华润双鹤(59.3亿元)、华海药业(51.3亿元)、川宁生物(32亿元)、海普瑞(28.4亿元)。
其中,除2家同比增速下降外,其余8家都实现了增长,营收增速最大的是川宁生物、恒瑞医药,分别增长了32.2%、21.8%,都超过了20%;其次是华海药业、科伦药业、海普瑞、人福医药,分别增长了19.4%、9.5%、4.6%、3.9%。
科伦药业及其子公司川宁生物营收额和增速双双居前。(详见下图)
2、中药Top10
2024年上半年,在净利润Top10中药上市公司中,营收最大的依次是白云山(410.4亿元)、云南白药(204.6亿元)、华润三九(141.1亿元),都在百亿以上。
其次是同仁堂(97.6亿元)、片仔癀(56.5亿元)、天士力(43.7亿元)、济川(40.3亿元)、达仁堂(39.6亿元)、东阿阿胶(27.5亿元)和吉林敖东(14.1亿元)。
其中,除1家(同仁堂)营收与上年同期持平外,4家实现了增长,5家下降。
营收增速最快的是东阿阿胶、片仔癀,分别增长了26.8%、12%,都在10%以上,其次是华润三九(7.3%)、白云山(2.7%)。(详见下图)
二、医药流通
2024年上半年,在营收超百亿的14家医药流通上市企业中:
营收>1000亿元的有3家,即国药控股(2947.27亿元)、上海医药(1394.13亿元)、华润医药(1285.98亿元);
营收500~1000亿元的有1家,即九州通(771.71亿元);
营收200~500亿元的有4家,即重药控股(397.79亿元)、国药一致(377.86亿元)、南京医药(272.32亿元)、国药股份(247.57亿元);
营收100~200亿元的有6家,即中国医药(177.97亿元)、海王生物(166.31亿元)、英特集团(166.11亿元)、嘉事堂(128.39亿元)、柳药集团(106.42亿元)、鹭燕医药(103.06亿元)。
再看营收增速。
2024年上半年,在营收超百亿的医药流通上市企业中,与上年同期比,营收增长的只有6家(占43%),其余8家(占57%)全部下降。
其中,营收增速最快的是上海医药,增长了5.14%;
其次是华润医药和英特集团分别增长了4.7%和3.8%;
柳药集团、鹭燕医药和国药股份分别增长了2.88%、2.81%和2.55%。(详见下图)
三、医药连锁Top9
2024年上半年,在9大上市医药连锁企业中,营收最大的是大参林,卖了133.45亿元,营收增速最快的是达嘉维康,增长了47%。
营收过百亿的共有4家,除大参林外,还有益丰药房(117.62亿元)、国大药房(112.02亿元)、老百姓(109.4亿元);一心堂也卖了近百亿(93.05亿元),漱玉平民(48.18亿元)和健之佳(44.85亿元)营收相近,都超过40亿元。
营收增速方面,除国大药房外,其余8家都实现了正向增长。
其中,增速>20%的有2家,除达嘉维康外,华人健康增长了25.2%;
增速>10%的有2家,即漱玉平民(增13.1%)、大参林(增11.3%)。
其后是益丰、一心堂、健之佳和老百姓,分别增长了9.9%、7.3%、3.4%、1.2%。(详见下图)
END
内容沟通:郑瑶(13810174402)
医药代理商产品交流群
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
银发经济市场机遇交流群
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
左下角「关注账号」,右下角「在看」,防止失联
☝ 点击上方 一键预约 ☝
最新最热的医药健康新闻政策
9月29日,老百姓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解除留置的公告》,表示已获悉湖南省监察委员会签发了《解除留置通知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的相关规定,已对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谢子龙解除留置措施。
今年 7 月 30 日傍晚,老百姓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关于董事长被留置的公告》,该司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已于 2024 年 7 月 28 日收到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谢子龙家属的通知,其家属于 2024 年 7 月 28 日收到由湖南省监察委员会签发的谢子龙被留置、立案调查的通知书。
当时,老百姓大药房在公告中披露,谢子龙所涉事项与公司无关,截至本公告出具日,公司未收到相关机关的通知,也未被要求协助调查。
老百姓大药房总部位于湖南长沙市,成立于 2001 年,首创开架自选的平价药店模式,在当时业界颇为震动,其后高举低价大旗,以超市卖场的形式做药品零售,迅速壮大,很快就由一家长沙的单一民营药店,发展成为国内药品零售行业头部企业。
2015 年 4 月 23 日,老百姓大药房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2018 年,老百姓大药房销售额突破百亿元,2022 年,全国门店数目突破 1 万家,据官方介绍,目前覆盖全国 18 个省级市场,拥有门店 14000 多家、员工 4 万余人,2023 年营业收入突破 224 亿元。
据去年底商务部发布的《2022 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在医药流通行业,市值超过 200 亿元的上市企业有 10 家,其中就包括老百姓大药房,其余 9 家分别是华东医药、上海医药、国药控股、益丰药房、大参林、华润医药、中国医药、九州通和国药股份。
(来源: 医药代表 作者:MRCLUB)
药闻康策
新媒体矩阵微信公众号
点击下方 一键关注
【免责声明】
1.“药闻康策”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司联系。2.“药闻康策”致力于提供合理、准确、完整的资讯信息,但不保证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合理、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3.“药闻康策”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商业交易或医疗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药闻康策”内容发生偏差,我司不承担任何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法律责任,赔偿责任。
欢迎转发分享、点赞、点在看
医药行业中报披露告落,数据背后所映射的行业景象却不容乐观。
撰文| Qsher
以数据为镜,方知药企上半年集体承压明显。
据东吴证券统计,2024年上半年,405家医药类上市公司的总收入仅实现了0.18%的同比微增,而归母净利润总额与扣非归母净利润总额则分别实现了0.57%与4.00%的同比增长,增速均显得颇为乏力。
进一步细分至业务领域,各版块的表现更是千差万别。生物制品板块,疫苗行业普遍低迷,智飞生物、万泰生物等龙头企业业绩下滑尤为严重;相较而言,血制品板块在上半年基本维持了增长势头。
国内CXO行业亦难掩颓势,不少大中小企业遭遇不同程度的困境,整体市值相距年初也已大幅缩水,市场信心明显受挫。
药店今年的日子大不如前,从业绩面看,整体营收有所增长,但净利却有所下滑。
此外,连一向高景气度的中药板块,也出现了业绩普遍承压的现象……
本文将聚焦几个备受瞩目的细分领域,深入探讨它们在上半年的业绩表现及背后的数据趋势。
疫苗企业集体承压,血制品稳健增长
纵观生物药板块表现,各细分领域分化严重,有人欢喜有人忧。
其中,疫苗领域堪称业绩表现最为黯淡的一隅。数据触目惊心:智飞生物、沃森生物等13家疫苗公司,2024年上半年合计实现收入304.6亿元,同比下滑23%;归母净利润更是大幅缩水至35.0亿元,同比下滑高达52%。
其中,特别是龙头企业、昔日明星企业的表现令人唏嘘。智飞生物给出了一份营收与净利双降的成绩单,其中总营收182.58亿元,同比下滑25.31%,归母净利润22.34亿元,同比下滑47.55%,其倚赖的代理产品业务板块(以九价HPV疫苗为主要支柱)毛利同比出现了下滑情况,业绩压力可见一斑。
再比如国产HPV疫苗“一哥”万泰生物,同样遭遇重创,甚至出现断崖式业绩下滑,上半年营收下降67.19%,归母净利润则直接下滑84.7%。
疫苗行业在2024年经历的“惨状”,主要归因于新冠疫苗销量的急剧下滑,加之常规疫苗市场同样面临新生儿数量减少、市场存量消化缓慢及产品竞争格局恶化等多重压力,行业整体增长显得尤为乏力。
不得不提已然白热化的价格战。今年以来,国产HPV疫苗、四价流感疫苗、狂犬疫苗、肺炎疫苗价格之战均已开启。如国药集团率先打响四价流感疫苗降价“首枪”后,直接引发市场的“鲶鱼效应”,华兰疫苗、金迪克等纷纷跟随。
价格战背后,实则暴露出了国内疫苗市场部分困境。仍以流感四价苗为例,困扰相关企业的不仅是价格,还有较低的接种率。有业内人士表示,降价后,市场必然会更激烈,但对中国市场来说,这也是提高大众的重视度、提高流感疫苗接种率的绝佳机会。
另外,随着疫苗管理法的深入实施,行业监管将愈发严格,资源将进一步向真正优秀的企业集中。加之考虑到国内疫苗行业正处于重磅产品陆续上市(RSV疫苗、带状疱疹疫苗、HPV疫苗)的阶段,常规品种需要较长时间的医患教育,不少疫苗企业业绩仍将短期承压。
与疫苗行业的低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血制品板块在上半年基本维持了增长势头。
天坛生物、博雅生物、上海莱士、派林生物、华兰生物、卫光生物六家血制品企业企业合计收入达到75.6亿元,同比上涨14%;归母净利润21.2亿元,同比上涨5%。尤其是第二季度,血制品业务普遍实现快速增长。不过,其中博雅生物因为上半年剥离了子公司复大医药和天安药业,虽然血制品业务仍实现稳定增长,但增速下降。而增速最猛的当属派林生物,上半年净利润3.27亿元,同比增长128.44%。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血王”上海莱士控股权则发生了变更,已并入海尔集团的大健康版图。实际上,近年来,血制品行业并购整合速度在持续加快,行业集中度亦有所提高。此前,陕煤集团38亿跨省收购派林生物,中国生物收购卫光生物,无不是此中典型案例。
此外,血制品行业越来越成为国资之间竞争的舞台。8月30日,天坛生物发布公告称控股子公司成都蓉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拟以1.85亿美元总金额收购CSL亚太全资子公司武汉中原瑞德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至今,不仅是三大医药央企悉数进入到了血液制品领域,行业存量企业之间的整合大幕也已经拉开。
业内人士分析,资源稀缺和现金流稳定是血制品行业持续备受青睐的根本逻辑。
而除了疫苗和血制品两大板块外,其余生物制药领域的企业表现相对中规中矩,大多在稳步前行中寻求突破点,以期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深陷泥沼的CXO
一切迹象无不显示,CXO业绩深陷泥沼。
回顾2024年上半年业绩表现,国内CXO行业普遍不容乐观,更遑论CXO上市公司的整体市值相距年初已然大幅缩水,市场信心明显受挫。
据统计,22家CXO公司在该时期内共实现营收458.2亿元,同比下滑9.4%,归母净利润则大幅下滑33.8%至78.1亿元。细细看来,从行业头部到尾部,无论是CRO还是CDMO领域,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市场,大中小企业也都遭遇不同程度的困境,几乎无一幸免。
以A股市值最高的四家CXO公司为例,其营收下滑的态势尤为明显,药明康德、凯莱英、泰格医药三家头部公司纷纷交出营收净利双下滑的答卷,其中凯莱英的收入与净利润降幅分别高达40%和70%,药明康德与泰格医药的净利润也分别下降了20%和64%。尽管康龙化成实现了归母净利润的增长,但其毛利率却有所下降,且部分业务如大分子与GCT服务甚至陷入亏本运营。
头部企业尚且如此,一地鸡毛的业绩同样出现在各赛道腰部的上半年财报里。
在CRO赛道,曾经被称为“科创板CRO第一股”的美迪西,业绩惨烈程度堪比管理层动荡的睿智医药,甚至交出了上市以来最差半年报,营业收入5.21亿元,同比下降40.23%;归母净利润亏损约7023万元,同比下降142.27%。昭衍新药的业绩同样如此,归母净利润亏损1.72亿元。在CDMO赛道,博腾股份则成为CXO板块净利润亏损最多的公司,上半年亏损面高达1.7亿元。
业绩低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多家CXO企业的财报数据显示,客单价下滑、盈利能力减弱已成为普遍现象,这反映出行业竞争加剧、利润空间被压缩的严峻现实。
背后包括国内生物医药投融资环境的承压、创新药企的“降本增效”策略、新生物技术公司需求不足等。短期看,生物医药投融资景气度下行带来了行业供给大于需求的问题,导致行业竞争加剧,行业面临调整与整合;受生物医药投融资不景气影响,Biotech企业面临较大融资困难,影响新药管线推进,继而导致上游的CXO板块业绩小幅下降。
国际市场同样面临着较大挑战。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自年初闹得沸沸扬扬的《生物安全法》一事,地缘政治风险一触即发,时刻拨动着产业界心弦,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的紧张氛围。这对境外收入占比较高的CXO企业提出了警醒。
面对困境,CXO行业必须正视问题并寻求突破。一方面,行业需要摒弃低质量、价格战式的发展模式,转而注重提升核心竞争力,包括技术创新能力、项目管理能力、成本控制能力等;另一方面,行业还需积极拓展新的增量空间,如加强国际合作、拓展新兴市场、挖掘新的业务增长点等。
中药:高景气度难复?
曾被誉为高景气度的中药行业,近期也显现出了业绩承压的迹象。
2024年上半年,71家中药公司共实现营收1850.3亿元,同比下滑2.8%;归母净利润则为216.1亿元,同比下降5.6%。
深入分析业绩下滑的原因,不难发现毛利率的下滑是主要原因之一。这背后,既有上游中药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也有中成药集采后产品价格的下滑。两者共同作用,挤压了中药企业的利润空间。
以中药市值一哥片仔癀为例,尽管上半年营收利润增幅仍保持在10%以上,但进入二季度后,其营收同比增速放缓至2.65%,净利润更是同比下降了3.13%,扣非净利润也下降了5.41%。这是自2014年以来,片仔癀扣非净利润首次在二季度出现同比下降。同时,公司存货同比增长34.36%,原材料余额高达25.42亿元,显示出其在应对成本压力上的挑战。
太极集团和达仁堂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太极集团上半年主营收入同比下降13.64%,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2.51%;达仁堂上半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也分别同比下降了3.02%和8.97%。这两家企业均高度依赖某一或某几个核心产品,如太极集团的藿香正气口服液和达仁堂的速效救心丸,这些产品的业绩波动直接影响到公司整体表现。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家企业外,今年第二季度,还有同仁堂、白云山、以岭药业、步长制药、葵花药业、康恩贝、康缘药业、仁和药业、寿仙谷等一众药企出现了营收和净利润双降。71家申万中药企业中,仅有23家取得毛利润正增长,数量创2021年以来新低。
更为严峻的是,中药行业对研发的投入普遍不足,且品牌积累需要长期过程。因此,一旦某个大单品出现销售“失速”,企业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找到新的增长点。这种情况在多家中药企业中均有体现,如同仁堂、白云山、以岭药业等知名企业也未能幸免于营收和净利润的双降。
面对困境,“出海”成为了一些中药企业的探索方向。然而,海外市场对中药的认可度和接纳度仍存不确定性。尽管今年上半年我国中药出口额达到26.57亿美元,但同比下降了7%,显示出海外市场拓展的艰难。即便是表现相对突出的片仔癀,其出口额占公司整体营收的比重也仅为5%左右,难以成为业绩的主要支撑点。
在如此严峻的市场环境下,中药行业似乎也到了必须寻求变革的时刻。
东吴证券认为,对于OTC产品而言,逐步向具有品牌效应的龙头企业集中或许是一条出路。这些企业凭借强大的品牌力和消费属性,能够在院外市场中保持相对稳定的表现。同时,随着疫情受益品种的终端库存逐步消化以及自我保健和老龄化背景下慢病诊疗需求的提升,OTC产品的市场前景依然值得期待。
对于院内处方药而言,下半年或许将迎来业绩的反弹。由于基数较小且中成药集采落地后压制因素有望释放,院内中药企业的业绩有望展现出较强的弹性。此外,学术能力强的企业更有可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基药目录的调整也有望为中药行业带来主题性行情的机遇。
药店、流通、器械:行业步入严峻考验期
与此同时,药店、流通、器械等细分领域,一同进入了严峻考验期。
先看药店。在多重不利因素——高基数、统筹政策调整以及医保飞行检查的叠加影响下,药店板块的增长步伐明显放缓。从上半年业绩来看,药店板块内8家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577.2亿元,同比增长8.1%,但归母净利润却同比下滑了16.8%。
细看板块内各大上市药店,大参林、老百姓、一心堂、漱玉平民、健之佳,这几家药店重点上市企业净利增速均发生下滑。
背后原因似乎也越来越清晰。在行业“内卷”加剧、特殊时期红利消退、医保个人账户改革导致基层医疗分流、线上电商竞争加剧以及药品价格强监管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连锁药店行业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门店运营节奏受到显著干扰,进一步拖累了板块的整体业绩增长。
另外门诊统筹、院外比价、医保飞检等政策的实施,对行业的合规经营提出了更高要求,使得中小参与者面临更大的生存挑战,有望加速行业供给的出清过程。与此同时,龙头企业凭借其规模优势,能够有效摊薄合规化带来的经营成本,持续提升市场份额。
更关键的是,企业需要放下过去几年高速扩张所累积的“沉没成本”,正视行业洗牌与数量减少的拐点信号,积极寻找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机遇。
再看流通领域,上市企业业绩表现同样不容乐观。
与去年同期相比,22家流通上市公司收入、归母净利润及扣非归母净利润的增速均出现下滑,分别为-1.0%、-4.2%和-0.9%。国药控股、九州通等龙头企业虽然营收规模庞大,但也未能幸免于业绩下滑的命运。多家企业的分销业务占比下滑,应收账款回款时间延长,经营资金需求增加,带息负债规模扩大,反映出行业整体的艰难处境。
不过,华福证券认为,流通板块Q3有望受益于反腐导致的低基数,而从经营趋势来看,随着集采持续扩面和行业合规性要求持续提高,流通环节的渠道更加透明、规范、统一,短期内行业市场规模承压,但行业格局有望加速出清,龙头公司有望持续提升市场份额。此外,下游医疗机构回款压力持续加大,流通企业的垫资压力增加,这种情况下融资能力较强、资金成本较低的龙头企业有望实现显著的竞争优势。
最后聚焦医疗器械板块,子版块分化严重。
从数据来看,2024年上半年,138家械企营收1239.2亿元,然而这一数字相较于去年同期仅实现了微弱的0.5%增长,更为显著的是,净利出现了4.3%的同比下滑。其中,两大核心板块医疗设备和IVD均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困境,而医疗耗材领域则展现出了一定的增长活力。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格局与政策调整带来的持续压力,药店、流通、以及医疗器械这三大行业板块无疑已步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艰难时期。在此背景下,企业需展现出更为积极的姿态,主动求变,积极探索转型升级的新路径,以寻求在逆境中的突破与发展,确保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稳健前行。
参考资料:
东吴证券《医药行业2024年中报总结:整体筑底企稳,院内标的复苏强劲》
华福证券《医药板块24年中报总结:中报分化,至暗已过,重视Pharma和创新药 》
一审| 黄佳
二审| 李芳晨
三审| 李静芝
精彩推荐
CM10 | 集采 | 国谈 | 医保动态 | 药审 | 人才 | 薪资 | 榜单 | CAR-T | PD-1 | mRNA | 单抗 | 商业化 | 国际化 | 猎药人系列专题 | 出海
启思会 | 声音·责任 | 创百汇 | E药经理人理事会 | 微解药直播 | 大国新药 | 营销硬观点 | 投资人去哪儿 | 分析师看赛道 | 药事每周谈 | 医药界·E药经理人 | 中国医药手册
创新100强榜单 | 恒瑞 | 中国生物制药 | 百济 | 石药 | 信达 | 君实 | 复宏汉霖 |翰森 | 康方生物 | 上海医药 | 和黄医药 | 东阳光药 | 荣昌 | 亚盛医药 | 齐鲁制药 | 康宁杰瑞 | 贝达药业 | 微芯生物 | 复星医药 |再鼎医药|亚虹医药
跨国药企50强榜单 | 辉瑞 | 艾伯维 | 诺华 | 强生 | 罗氏 | BMS | 默克 | 赛诺菲 | AZ | GSK | 武田 | 吉利德科学 | 礼来 | 安进 | 诺和诺德 | 拜耳 | 莫德纳 | BI | 晖致 | 再生元
100 项与 大参林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大参林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