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批准上市 |
|
首次获批日期1995-11-30 |
100 项与 四川普渡药业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四川普渡药业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对诺和诺德来说,2016年的夏末有些漫长。
彼时,利拉鲁肽作为“GLP-1之王”已上市7年,虽然销售额仍在持续增长,但势头放缓;另一边,来自支付方的压力传导到了药品的销售渠道,美国药房福利管理公司Express Scripts决定从2017年开始将诺和诺德一些最畅销的降糖药从处方中剔除。面对巨大的压力,诺和诺德在当年8月调低销售预期。
回过头来看,那时的低谷就如同黎明前的黑暗。仅仅一年后,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便在美国获批上市,似乎宣告着诺和诺德的王者归来。随之而来的是,诺和诺德一度成为欧洲市值第一的公司。
现在,面临着双靶点、三靶点GLP-1RA类产品的多点开花,诺和诺德不惧竞争,因为「口服版」司美格鲁肽已经以全球首个口服GLP-1RA的身份,承接着诺和诺德在口服药物未来发展的竞争实力。
诺和诺德用这款史无前例的产品告诉了所有人,何谓“长期主义”。
制剂领域的高峰
天然的GLP-1是在肠道粘液中发现的,由肠道L细胞分泌,归属于肠促胰素家族。直到1986年,科学家发现静脉注射GLP-1也可以显著增加胰岛素水平,才引发了后续GLP-1RA类药物的大规模开发工作。
但是口服版GLP-1RA的开发却是难如登天。
GLP-1作为多肽分子,分子量达3.4kDa,有复杂的三维空间构型能和生理学功能,不是小分子能轻易模仿的。至于直接口服就更难了,口服多肽药物一直是药学界致力于攻克的技术难题,想要让患者把多肽分子吃进肚子里,至少要解决4大难题:
首先是胃肠道的酸屏障和酶屏障。大部分的蛋白质和多肽都不耐酸,很容易在PH为1-3的胃液中失活或水解,而胃肠道中的多种酶,包括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等,也能降解GLP-1,使其失去活性。
其次是胃肠道黏液层捕获。在胃肠道表面有厚厚的粘液层,既可以保护胃肠道黏膜免受机械损伤,又可以作为润滑剂,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但对于口服多肽药物而言,这层粘液就成了巨大的阻碍,影响了多肽药物的扩散。
然后是分子屏障。即便扛过酸、酶的降解,透过了粘液层的阻拦,多肽分子也难以进入血液循环,胃肠道上皮细胞间的分子屏障几乎成了难以越过的天堑。它们会选择性地排除毒素、大分子和微生物,只允许水、离子和溶质的必要流动。
最后是个体间的变异性,就算能让多肽药物在理想情况下透过上述重重关卡,不同患者的进食、饮水、肠道菌群种类、消化液和黏膜差异也给口服多肽分子的实际应用场景提出了更多要求。
想要让多肽分子从消化道进入血液循环,就好比在万米高空发射导弹打击深海堡垒。躲过了地面拦截,还有海水阻隔,钻进海里了,还有复杂的鱼群海草,就算成功命中目标,也未必能打穿外墙,直到最后终于打进了堡垒里,这才发现目标选错了,打中的是珊瑚礁。
可以想象司美格鲁肽片的开发经历了怎样的坎坷与踌躇,作为首个口服GLP-1RA,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口服多肽药物,司美格鲁肽片是药物制剂领域的一座高峰。
司美格鲁肽的前世今生
GLP-1RA的口服化并非一蹴而就,每一代的GLP-1RA药物都在为司美格鲁肽片的成功奠定基础。
最开始GLP-1RA类药物的开发瓶颈在半衰期。由于GLP-1会被DPP-4快速降解,只能在体内持续2-3分钟,因此科学家们的目标就是开发出作用时间更持久的GLP-1分子。最终,提取自蜥蜴毒液的“艾塞那肽”斩获了该领域的First in class荣耀。
但这种“非人源”的GLP-1药物毕竟与人体的“亲和力”有限,长期使用容易产生抗体,影响药效,所以并未掀起多么大的浪花,真正引爆赛道的是诺和诺德的通过改造天然GLP-1而制成的利拉鲁肽和司美格鲁肽。
诺和诺德的思路别具一格,通过在GLP-1的氨基酸链上接入脂肪酸链的方式,让GLP-1在体内暴露之前先与白蛋白结合,形成缓释剂,大大延长了降解时间,以此开发的利拉鲁肽在体内的半衰期达到了13个小时。
在利拉鲁肽的基础上,诺和诺德又为其增加了“抵抗DDP-4降解”的结构,将半衰期成功延长到了一周,新一代产品就是现在如雷贯耳的司美格鲁肽,在接连取得减重、心血管获益、心衰获益等重磅证据后,司美格鲁肽已经是当之无愧的Best in class。
知道了司美格鲁肽是一个怎样的分子,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司美格鲁肽片。
毕竟,口服和注射两种方式对药物的利用度是截然不同的,只有做出半衰期足够长,足够稳定的多肽分子,才有将其转化为口服制剂的可能。只有选出了司美格鲁肽这样“GLP-1领域Best in class”级的分子,才有继续进军口服GLP-1RA的资格。
早在2004年的时候,诺和诺德就已经找到了司美格鲁肽这个分子,并在4年后就决定全力开发其口服版药物。
在外人看来,诺和诺德的GLP-1RA产品是在成功的基础上不断改良,推陈出新。但实际上,诺和诺德在利拉鲁肽还没获批上市的时候,就启动了口服司美格鲁肽的研究工作。对诺和诺德来说,产品的迭代和改进充分考量了糖尿病患者个体化的治疗需求。不论是注射还是口服给药,都是为了帮助患者提升用药的便利性与依从性,改善他们的治疗体验。
事实上,诺和诺德最终能做出口服GLP-1药物,也有一些冥冥之中的缘分,因为到目前为止,其成功经验还无法被复制。
首个口服GLP-1RA,唯一的司美格鲁肽片
突破来自一种渗透增强剂——SNAC的应用。
SNAC的化学名是N-(8-[2-羟基苯甲酰基]-氨基)辛酸钠,是一种化学合成的脂肪酸衍生物。关于SNAC的促进多肽药物肠道吸收的作用机制,至今仍不算明确,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第二个多肽分子能像司美格鲁肽这样与SNAC完美契合。
通俗来讲,SNAC就像是一个外骨骼装甲,可以帮助司美格鲁肽解决口服道路上的重重阻碍。
首先,SNAC可以升高局部胃粘膜的PH,让司美格鲁肽分子周围的环境达到接近中性的水平,一方面打破了酸屏障,另一方面,胃蛋白酶在PH>5.0的环境里会发生不可逆的变性而失活,一口气解决了酸屏障和酶屏障两个障碍。
在保证了司美格鲁肽不被快速降解后,就可以在局部形成足够高的分子浓度,借助浓度梯度穿过粘液层的封锁,扩散至胃上皮细胞附近。
到达胃上皮细胞后,SNAC可以凭借高亲脂性,有效地插入到胃上皮的细胞膜中,改变胆固醇磷脂和蛋白质固有的完整性,促进药物的跨细胞转运。同时,SNAC还可以促进司美格鲁肽的单体化,进一步增强渗透性。通过这种两头发力的方式,SNAC帮助一部分司美格鲁肽分子跨过了细胞膜屏障。
此外,SNAC还可以与司美格鲁肽疏水部分作用,形成复合物,一方面提高稳定性,另一方面凭借高亲脂性,促进脂质介导的药物扩散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延长司美格鲁肽的半衰期,诺和诺德在天然GLP-1第26位连接了一个C18脂肪二酸侧链,正是这个C18脂肪二酸侧链,与SNAC高度契合,确保了司美格鲁肽分子能进行有效的膜渗透和插入。而其他GLP-1RA如利拉鲁肽,因其C16单酸酰化而不太容易被SNAC单体化,所以无法制成口服版。
随后,SNAC通过安全性试验,确保了SNAC在肝功能和肾功能受损的患者中的安全性。又在经历了剂量选择试验中确定了300mg的最佳用量。
有趣的是,虽然SNAC与司美格鲁肽堪称“天作之合”,但SNAC对司美格鲁肽分子吸收的促进作用却并非随着剂量的提高而提高的,无论是5mg的司美格鲁肽还是10mg的司美格鲁肽,其最佳搭配剂量都是300mg的SNAC。这再一次印证了制剂领域的复杂性。
将口服给药途径的司美格鲁肽分子生物利用度提高约100倍,最终约1%的司美格鲁肽在胃内而非肠道实现跨细胞吸收。
这是真正从0到1的突破——将生物利用从0%提升到了1%。
糖尿病药物中的“圣杯”
2019年9月20日,在消耗了一张珍贵的优先审评券后,司美格鲁肽片仅用了6个月时间,便获得FDA批准上市,美国媒体界将其称为“'holy grail' diabetes drug”,意为:糖尿病药物中的“圣杯”,或是“杀手锏药物”。
为何能获此殊荣?其中一个原因是,司美格鲁肽片用口服的方式,达到了注射的疗效。
虽然二者没有在同一个试验里进行过对比,但通过对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的SUSTAIN系列研究和司美格鲁肽片的PIONEER系列研究的间接对比,还是能看出7mg/14mg口服司美格鲁肽片分别和0.5mg/1.0mg皮下注射的司美格鲁肽具有相似的血药浓度。
疗效相当,意味着想要从注射GLP-1切换到口服GLP-1会非常丝滑。
2017年发表的一项真实世界数据调研,纳入了超过两千名患者,从医生和患者两个视角评估了停用GLP-1类注射剂的原因。其中患者视角里,排名第三的原因是“更倾向于口服用药”,占比近40%。这意味着口服司美格鲁肽能减少大量依从性相关的问题。
在PIONEER系列的7项研究里,司美格鲁肽片也展现了对其他口服降糖药的优效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PIONEER 11和PIONEER 12研究,这两项都是以中国患者为主的研究,对司美格鲁肽片在中国人群里的应用有高度指导意义。
PIONEER 11研究是与安慰剂对照的一线用药研究,共纳入521名2型糖尿病患者,在第26周时,无论是总人群还是中国患者,司美格鲁肽片3个剂量组(3mg、7mg、14mg)的HbA1c降幅均显著优于安慰剂组(试验药物估计目标,p<0.0001)。
其中,司美格鲁肽片14mg组HbA1c降幅达到1.6%。
图A.总人群,图B.中国患者亚组
PIONEER 12研究则是司美格鲁肽片二线对比西格列汀的头对头研究。共纳入1,441名2型糖尿病患者,在第26周时,总人群和中国亚组中,司美格鲁肽片3个剂量组(3mg、7mg、14mg)的HbA1c降幅均显著优于西格列汀100mg组。
图A.总人群,图B.中国患者亚组
可以看出,司美格鲁肽片不仅仅是一款创新的GLP-1RA产品,更是一款强效口服降糖药。对于广大的适用于口服降糖药的患者来说,这是一款足够颠覆、足够革命性的产品。
结语
从诺和诺德自司美格鲁肽上市后就没停下来过的产能布局上来看,他们似乎确实是信心十足。
2019年8月,在产品获批上市前诺和诺德就已经从普渡药业手里收购了一个坐落于北卡罗来纳州,占地超过1.5万平米的口服制剂工厂,为司美格鲁肽片的产能进行布局。
2020年8月,诺和诺德斥资近1.2亿美元扩张其在丹麦卡伦堡的工厂;2021年2月,投资8200万美元扩建位于丹麦马洛夫的工厂;2021年12月,一口气规划了25亿美元,准备新建三个工厂以应对产能危机。2023年到2024年,诺和诺德累计投资超过230亿美元,这是公司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投资,以扩大产能,应对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我们知道,目前限制司美格鲁肽销售额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产能。而这些新增产能,究竟是专门为服务于司美格鲁肽,还是在未来有着更深远的用途,我们不得而知。
但可以想见,司美格鲁肽片不会是诺和诺德最后的底牌,其带给制药界的革命性改变也只是个开始。
深谙“长期主义”的诺和诺德,早就做好了准备。
诺和诺德旗下诺和盈®正式国内上市,掀开中国肥胖防治新篇章
2024-11-28
诺和诺德中国研发日:畅想没有严重慢性疾病的未来/星起点2024优胜者揭晓
2024-09-10
解码「诺和诺德」,慢病巨头的底层逻辑
2024-06-07
诺和诺德:四大核心领域,强基拓新,回应患者之需
2024-05-23
点击这里,更多了解诺和诺德!
本周,果真是大事连连,好不热闹。政策方面,最受医药行业关注的两大重磅事件,一是国家医保谈判正式在本周启动;二是第九批集采结果公布。出海方面,亿帆医药艾贝格司亭α、苑东生物盐酸纳美芬注射液接连获FDA批准上市,或受此提振,当天A股90%药企普涨。资本市场亦消息频频,药明合联在港交所上市,诺和诺德将投资60亿美元扩大丹麦工厂产能、传奇生物与诺华11.1亿美元达成DLL3 CAR-T授权协议……本周还有哪些大事值得关注,请看下文:政策动态国家医保谈判开启11月17日,国家医保局正式启动了为期四天的2023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此次医保谈判的地点位于北京顺义区的全国总工会国际交流中心。此次国谈共168个药品进入谈判竞价环节,为历年来品种最多的一次,涉及肿瘤、罕见病、慢性病等领域。第九批集采结果公布11月16日,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公告,正式公布第九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中选的41种药品和价格,本次集采中选结果将于2024年3月实施,具体执行日期以各地发布通知为准。本次集采涵盖感染、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精神疾病等常见病、慢性病用药,以及急抢救药、短缺药等重点药品。大型制药礼来AD新药Donanemab拟纳入优先审评11月14日,据CDE官网显示,拟将礼来递交的AD新药Donanemab上市申请纳入优先审评,用于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治疗应该在患者处在疾病轻度认知障碍阶段或轻度痴呆阶段时开始,该人群也是临床试验中开始本品治疗的人群。在国内,据Insight数据库显示,Donanemab于2022年4月首次申报临床,6月首次获批临床,8月启动临床,并于今年10月申报上市。诺和诺德将投资60亿美元扩大丹麦工厂产能近日,诺和诺德表示,将从2023年起投资逾420亿丹麦克朗(约合60亿美元)扩大其在丹麦的生产设施,用于生产当前和未来严重慢性疾病的产品组合。该公司补充称,这些建设项目将从2025年底到2029年逐步完成。诺和诺德表示,这项投资将在该公司的全球价值链上创造更多产能,包括原料药生产和包装,其中绝大多数投资将用于提高原料药产能。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项投资将提高公司满足包括GLP-1产品在内的未来市场需求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GLP-1是诺和诺德大受欢迎的减肥药Wegovy及其糖尿病治疗药物Ozempic的关键成分。辉瑞裁员500人11月15日,辉瑞公司表示,作为其35亿美元成本削减计划的一部分,该公司将在其位于英国肯特郡桑维奇的生产基地裁员500人。由于新冠疫苗和疗法的销售低于预期,辉瑞在10月份宣布了成本削减计划,此前还下调了全年收入预期。石药集团一款FIC获批Ⅱ期临床11月17日,石药集团ALMB-0166已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可以在中国开展评价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Ⅱ期临床试验。ALMB-0166为一款同类首创针对全新靶点半通道膜蛋白Connexin 43(Cx43)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抑制剂,由其附属公司AlaMab Therapeutics Inc.自主研发,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脊髓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华东医药全球首创新药利纳西普申报上市11月13日,华东医药全资子公司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注射用利纳西普的上市许可申请获得NMPA受理,用于治疗成人和12岁及以上儿童的冷吡啉相关的周期性综合征,包括家族性寒冷型自身炎症综合征和穆-韦二氏综合征。生物科技亿帆医药艾贝格司亭α获FDA批准上市11月17日,亿帆医药公布公告,控股子公司Evive Biotechnology Singapore PTE.Ltd.收到FDA签发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批准函》,公司在研产品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用于成年非髓性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容易引起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骨髓抑制性抗癌药物治疗时,降低以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为表现的感染发生率,其生物制品许可申请获FDA通过。苑东生物首个制剂出海产品获得美国FDA上市批准近日,苑东生物全资子公司硕德药业开发的阿片拮抗类药物“盐酸纳美芬注射液”已获FDA签发的上市批准通知。盐酸纳美芬注射液是苑东生物首个制剂出海的产品,盐酸纳美芬注射液用于完全或部分逆转阿片类药物的作用,包括由天然的或合成的阿片类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治疗已知或疑似阿片类药物过量。目前,该产品在美国仅有普渡药业的盐酸纳美芬注射液(2mg/2 mL)获批上市,公司的盐酸纳美芬注射液(0.1mg/1mL,2 mg/2 mL)是美国FDA第二个批准上市的该品种仿制药。鞍石生物伯瑞替尼获批上市11月16日,国家药监局官网最新公示,鞍石生物旗下全资子公司浦润奥生物递交的1类新药伯瑞替尼肠溶胶囊已正式获批,用于治疗具有间质-上皮转化因子(MET)外显子14跳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此前,该上市申请已被CDE纳入优先审评。百济神州泽布替尼在欧盟获批滤泡性淋巴瘤新适应证11月17日,百济神州宣布,欧盟委员会已授予泽布替尼联合奥妥珠单抗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两线系统性治疗的复发或难治性(R/R)滤泡性淋巴瘤(FL)成人患者的上市申请。这是泽布替尼在欧盟(EU)获批的第四个适应证,泽布替尼已成为欧盟地区适用患者人群最广泛的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维昇药业软骨发育不全新药II期研究成功11月16日,维昇药业公布了TransCon CNP(每周1次,皮下注射)治疗2-10岁软骨发育不全(ACH)儿童患者的中国II期研究数据。TransCon CNP是Ascendis Pharma开发的一种长效C型-利钠肽(CNP),维昇药业拥有其中国权益。康威生物肿瘤免疫新药在美国获批临床11月17日,康威生物抗肿瘤新药CAN2109的临床试验申请获美国FDA批准,即将开展针对多种实体瘤的临床1期试验。CAN2109是康威生物自主研发的一款肿瘤免疫新机制新药。先博生物通用型CAR-NK疗法申报临床11月17日,先博生物宣布其提交的靶向CD19的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的NK细胞注射液临床试验申请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受理,适应证为中重度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全身多脏器和组织受损。宁科生物实控人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11月14日,宁科生物实控人虞建明收到宁夏证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经查明,虞建明涉嫌违法的事实如下:未及时将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事实书面告知公司,并配合公司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宁夏证监局拟决定对虞建明给予警告,并处以五十万元罚款。本次立案进展涉及的主体为虞建明,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资本市场药明合联在港交所上市11月17日,药明合联于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药明合联本次全球发售完成后,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合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其全资子公司合全药业香港投资有限公司持有药明合联的股份数为400,000,000股,占药明合联发行完成后总股本约33.94%。传奇生物与诺华11.1亿美元达成DLL3 CAR-T授权协议11月13日,传奇生物在美国新泽西州萨默塞特宣布,其全资子公司传奇生物爱尔兰有限公司与诺华制药就传奇生物的特定靶向 DLL3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签订了独家全球许可协议(以下简称许可协议),包括其自体CAR-T 细胞疗法候选药物LB2102 (NCT05680922)。该许可协议授予诺华开发、制造和商业化这些细胞疗法的全球独家权利,诺华可以将其T-Charge™平台应用于其生产。血制品龙头上海莱士拟以4.8亿元收购广西冠峰11月11日,上海莱士发布《关于收购广西冠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股权暨签署<股权收购协议>的公告》。公告信息显示,上海莱士于2023年11月9日分别与贺州安信乾能叁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及自然人股东李冠锋、韦向红、黄科良签署了《股权收购协议》(“股权收购协议”),收购叁期基金、自然人股东合计持有的广西冠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95%股权。一家基因治疗CDMO以6.2亿美元被收购11月13日,日本味之素宣布将以6.2亿美元收购美国基因药物制造商Forge Biologics,使其成为自己的全资子公司,扩大公司在AAV和质粒基因治疗药物制造方面的全球能力。该交易预计今年四季度完成,尚待监管部门批准。收购完成后,Forge占地20万平方英尺的专用于 AAV 病毒载体制造的 cGMP 设施将和Forge位于美国哥伦布市的的300名员工都将被味之素收入麾下。全球首款CRISPR基因编辑疗法Casgevy在英获批上市11月16日,Vertex Pharmaceuticals和CRISPR Therapeutics共同宣布,Exagamglogene Autotemcel获英国药品监管机构MHRA有条件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治疗镰状细胞病(SCD)和输血依赖性β-地中海贫血(TDT)。Exa-cel现更名为Casgevy™。而美国,预计2023年12月8日批准该药SCD适应证,2024年3月30日批准TDT适应证。风险提示白云山控股股东“王老吉”商标纠纷案重审阶段二审被受理白云山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药集团”)于2023年11月14日收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针对“王老吉”商标法律纠纷诉讼案件的重审阶段二审案件上诉受理通知书。广药集团之前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赔偿六家加多宝公司因侵犯“王老吉”注册商标造成的经济损失共计29.30亿元。7月10日,加多宝发布声明披露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广药集团与加多宝商标权纠纷案的一审判决,该判决认定六家加多宝公司共同侵权,判决六家加多宝公司赔偿3.17亿元。重审阶段的一审判决赔偿金额远远少于广药集团的诉讼请求,因此,上诉人广药集团不服重审阶段一审判决,依法向最高院提起上诉,并收到最高院关于“王老吉”商标法律纠纷诉讼案件的重审阶段二审案件上诉受理通知书,经查阅公告知悉:广药集团的上诉请求是撤销 (2020)粤民初4号民事判决第一项,改判六家加多宝公司连带赔偿广药集团经济损失293,015.55万元。加多宝与广药集团商标之争已有4份判决结果,其中3次加多宝公司均被法院判定为败诉。此次案件涉及的也不是“王老吉”商标权归属问题,而是关于“王老吉”商标侵权赔偿数额,广药集团不但是白云山的控股股东,也是王老吉大健康公司的间接控股股东,是注册商标“王老吉”的所有权人,案件已经持续近10年之久。白云山公告称:本次案件重审阶段二审受理对本公司本期或期后利润不会产生影响。登记邮箱信息订阅E药经理人信息服务扫描二维码精彩推荐CM10 | 集采 | 国谈 | 医保动态 | 药审 | 人才 | 薪资 | 榜单 | CAR-T | PD-1 | mRNA | 单抗 | 商业化 | 国际化 | 猎药人系列专题启思会 | 声音·责任 | 创百汇 | E药经理人理事会 | 微解药直播 | 大国新药 | 营销硬观点 | 投资人去哪儿 | 分析师看赛道 | 药事每周谈 | 医药界·E药经理人 | 中国医药手册创新100强榜单 | 恒瑞 | 中国生物制药 | 百济 | 石药 | 信达 | 君实 | 复宏汉霖 |翰森 | 康方生物 | 上海医药 | 和黄医药 | 东阳光药 | 荣昌 | 亚盛医药 | 齐鲁制药 | 康宁杰瑞 | 贝达药业 | 微芯生物 | 复星医药 |再鼎医药|亚虹医药跨国药企50强榜单 | 辉瑞 | 艾伯维 | 诺华 | 强生 | 罗氏 | BMS | 默克 | 赛诺菲 | AZ | GSK | 武田 | 吉利德科学 | 礼来 | 安进 | 诺和诺德 | 拜耳 | 莫德纳 | BI | 晖致 | 再生元
日前,苑东生物投资者关系官微发布消息,苑东生物全资子公司硕德药业收到美国FDA通知,公司EP-0084I项目(简称:盐酸纳美芬注射液)的简略新药申请(ANDA,即美国仿制药申请)完成正式资料递交并获受理。
资料显示,盐酸纳美芬注射液用于完全或部分逆转阿片类药物的作用,包括由天然的或合成的阿片类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治疗已知或疑似阿片类药物过量。该产品1995年在美国获批上市,2008年在中国获批。目前在美国仅有普渡药业一家盐酸纳美芬注射液获批上市,苑东生物的盐酸纳美芬注射液或将成为美国FDA第二个批准上市的该品种仿制药,而子公司青木制药的盐酸纳美芬原料已完成FDA的DMF申请。
近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盐酸纳美芬注射液销售情况(单位:亿元)
来源:米内网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竞争格局
米内网数据显示,近年中国城市公立医疗、县级公立医院、城市社区中心及乡镇卫生院(简称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盐酸纳美芬注射液销售额稳步攀升,2021年突破13亿元,同比增长6.03%。
目前,盐酸纳美芬注射液国内有成都苑东生物制药、成都天台山制药、辽宁海思科制药等8家企业拥有生产批文,并无企业过评。
今年以来,苑东生物已有4个产品获批上市,其中,盐酸去氧肾上腺素注射液、丙戊酸钠注射用浓溶液、氨己烯酸口服溶液用散均在5月获批。
来源:米内网数据库、苑东生物投资者关系官微
100 项与 四川普渡药业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四川普渡药业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