呋塞米片(20mg)在中国健康人群中空腹和餐后状态下单次给药的人体生物等效性临床试验
主要目的:以持证商为Validus Pharmaceuticals LLC的呋塞米片(商品名:LASIX,规格:20mg)为参比制剂,以云鹏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呋塞米片(20mg)为受试制剂,通过临床试验来评价两种制剂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空腹和餐后状态下的生物等效性。
次要目的:观察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安全性。
恩格列净片(25mg)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空腹和餐后给药条件下随机、开放、单剂量、两序列、两周期、双交叉生物等效性试验
主要研究目的:按有关生物等效性试验的规定,选择Boehringer Ingelheim International GmbH为持证商的恩格列净片(商品名:Jardiance;规格:25mg)为参比制剂,对云鹏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并提供的受试制剂恩格列净片(规格:25mg)进行空腹和餐后给药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比较受试制剂中药物的吸收速度和吸收程度与参比制剂的差异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评价两种制剂在空腹和餐后给药条件下的生物等效性。
次要研究目的:观察健康志愿受试者口服受试制剂恩格列净片(规格:25mg)和参比制剂恩格列净片(商品名:Jardiance;规格:25mg)的安全性。
氢氯噻嗪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进行的单中心、随机、开放、单次(空腹/餐后)口服给药、两制剂、两序列、两周期、交叉的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
主要目的:观察中国健康受试者在空腹/餐后状态下单次口服受试制剂氢氯噻嗪片(规格:25mg;生产企业:云鹏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和参比制剂氢氯噻嗪片(商品名:Esidrix®;规格:25mg;持证商:Laboratoires Juvise Pharmaceuticals)后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评价空腹/餐后状态下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
次要目的:观察受试制剂氢氯噻嗪片和参比制剂氢氯噻嗪片(Esidrix®)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安全性。
100 项与 云鹏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云鹏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编者按:本文来自蒲公英Ouryao,作者无忧;赛柏蓝转载,编辑凯西
肖卫红于2023年10月回归海正药业担任总裁;10月10日晚间,海正药业公告其被选举为公司董事长,同时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为肖卫红。
01
老员工回归海正
肖卫红于1999年加入辉瑞中国,在辉瑞工作了长达13年。在此期间,他历任人力资源部经理、高级经理、全国人力资源总监、商务及多元化业务事业部总经理等职位。
2012年,辉瑞与海正药业及海正药业(杭州)有限公司合资组建了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肖卫红担任该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一直到2015年离职。
2016年3月,肖卫红离开海正辉瑞后,加入三生制药担任首席运营官。
2019年6月起,肖卫红担任三生国健药业(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直到2023年9月离开三生国健。
肖卫红于2023年10月回归海正药业担任总裁;现任公司董事、总裁,兼任瀚晖制药有限公司总裁、雅赛利(台州)制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其回归海正药业被认为有“救急”的意味。
02
高层管理人员频繁动荡
海正药业在过去三年里管理层经历了频繁的动荡。
2023年4月5日,时任公司董事兼总裁李琰因个人原因辞职,总裁职务由时任副董事长、董事陈晓华暂代。
2023年8月31日,时任董事长蒋国平、时任副董事长兼高级副总裁兼代理总裁陈晓华一并以个人原因辞去上市公司及子公司一切职务。
2023年9月,沈星虎被提名为董事长候选,并在其后正式当选,而陈晓华总裁职务则由高级副总裁杨志清代理。
2023年10月11日,肖卫红当选海正药业总裁。
2023年11月29日,公司财务总监张祯颖因个人发展原因辞职。
2024年1月,公司高级副总裁路兴海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所有职务。
不到一年时间,沈星虎也突然辞职了。2024年8月28日,董事长沈星虎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第九届董事会董事长、董事及提名委员会委员、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并辞去法定代表人职务。
03
2024上半年,各业务板块表现不一
2023年,海正药业遭遇了五年来的首次亏损。
据年报,2023年,海正药业全年实现营收103.73亿元,同比下滑13.82%,净利润亏损9300万,较上年度的4.89亿元减少119.06%,是2018年以来的首亏。
2024年上半年整体营收下降但利润增长:2024年上半年,海正药业实现总营收52.43亿元,同比减少13.48%;归母净利润4.35亿元,同比增加7.7%。
各业务板块表现不一: 内分泌药营收增长,内分泌药上半年实现收入2.23亿元,同比增加67.67%,主要是奥利司他、阿卡波糖等产品上半年销售同比有较大增长。
动保业务短期承压:受下游经济动物养殖普遍亏损、宠物行业消费低迷、竞品增多等因素影响,动物药业务短期承压较大。并且云生公司亏损直接导致动保整体层面出现亏损。不过公司将逐步调整经济类动物的业务模式,加大宠物业务对收入的贡献占比,提升动保对上市公司的贡献度。
总体而言,肖卫红回归海正药业后,海正药业在管理、业务发展和战略布局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积极变化,但仍面临着一些业务板块的挑战,未来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END
内容沟通:郑瑶(13810174402)
医药代理商产品交流群
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
银发经济市场机遇交流群
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
左下角「关注账号」,右下角「在看」,防止失联
看点
view
本周,医疗反腐再掀风暴,知名医院“爆雷”被查,药品、医疗器械质量安全内部举报人举报实施奖励征求意见稿出炉;药品市场迎变局,新一轮全国中成药集采启动报量,110个药品主动降价;研发新进展,正大天晴、恒瑞1类新药亮眼,华东医药猛攻超$200亿“神药”;企业大新闻,华海药业前三季度净利润或首破10亿,海正药业董事长变更,港股18A现首例反向收购案,医药股14连板后跳水跌停,知名药企股东减持套现超9亿......医药行业一周大事件,精彩不容错过!
米内一周TOP榜
米内数据96个中成药爆火!12亿品牌成新“销冠”5亿独家清热解毒中成药,安徽药企申请保护
药企动态东阳光药37款1类新药来势汹汹,14款新药上市可期
超7成医药股下跌太惊人,TOP20“大反攻”北京泰德拿下9个重磅品种,猛攻200亿市场
审评药闻
南京正大天晴拿下7亿大品种齐鲁重磅1类新药、首仿同日获批$38亿大品种!石药获批了
医疗反腐再掀风暴!聚焦商业贿赂、整治变相利益输送
10月9日,上海市卫健委等14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市2024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明确聚焦关键环节,紧盯项目招采、目录编制、项目申请、新药申报等医药领域风险,聚焦商业贿赂和虚开发票、虚假交易、虚设活动等形式违规套取资金用于实施不法行为。此外,聚焦“名院”“名医”等医疗机构的“关键少数”和关键岗位人员管理,重点惩治本人或指使亲友,利用经商办企业“靠医吃医”、收受供应商回扣等问题;聚焦医疗设备药品耗材采购中品类确定、招标文件编制、违规插手干预招标等方面易发的腐败问题以及药品临床试验中的隐性腐败问题,以“站台式讲课”“餐桌式会议”等为切入点,深入整治接受医药企业变相利益输送的行为。(上海市卫健委官网)延伸阅读:10月11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医药企业防范商业贿赂风险合规指引(征求意见稿)》,共四章49条,各章分别为总则、医药企业防范商业贿赂风险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医药企业商业贿赂风险识别与防范、医药企业商业贿赂风险处置。
最高100万,药品、医疗器械质量安全内部举报人奖励征求意见
10月10日,国家药监局官网发布《关于对药品、医疗器械质量安全内部举报人举报实施奖励的公告(征求意见稿)》,共二十条事项,明确提出内部举报人范畴,对公开举报渠道、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收到举报后的处置、内部举报人获得举报奖励应当符合的条件、奖励标准等进行规定,每起案件的举报奖励金额上限为100万元。(国家药监局官网)
知名医院“爆雷”被查,团伙式作案、全链条造假……
10月8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江苏省无锡虹桥医院飞行检查情况的通报。检查发现,该院涉嫌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2228.4万元,其中以勾结中介或以免费体检为名,拉拢诱导参保人员虚假住院,通过伪造医学文书、虚构诊疗服务等,涉嫌欺诈骗取医保基金1179.2万元。该案件呈现“有组织团伙式作案、全链条专业化造假、涉案人员计件提成、设置阴阳账簿和真假病区、恶意对抗调查”五大特点。(证券时报)延伸阅读:当地医保部门已解除该院医保服务协议,启动行政处罚程序,并将对参与欺诈骗保的参保人员依法依规处理。当地公安机关已对医院法定代表人、院长等24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并对集体串供、销毁财务凭证、篡改病历、删除数据等违法行为开展调查。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进一步指导江苏省医保局,对无锡100家定点医药机构进行全面排查。
新一轮中成药集采报量启动
日前,新一轮全国中成药集采迎来新进展,10月10日0时-10月21日24时,全国中成药联盟第三批开始报量,涉及20个产品组95个产品。据此前业内传出《关于填报全国中成药联盟第三批和首批扩围接续采购品种范围相关采购数据的通知》,本次填报的主要内容包括账号和密码、医药机构填报。报量之后,医保部门将在10月24日前完成审核。(赛柏蓝)划重点:本轮集采涉及的品种仍以采购金额高、用量大的中成药为主,而不同于前两批集采之处在于,清单中出现了较多的中药注射剂。
最高降幅89%,110个药品主动降价
10月9日,湖北省医保局发布通知,对近期主动申请下调挂网价的部分挂网药品进行审核及公示,调整挂网价的已挂网药品共110个,涉及64家企业,类型涵盖国家集中带量采购药品、国家医保谈判药品、易短缺药品等。其中,成都苑东生物制药的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石家庄四药的注射用阿奇霉素等4个降幅均超过80%。(米内网整理)
恒瑞1类新药大爆发,ANDA首仿获批
10月10日,恒瑞医药发布公告,公司的1类新药注射用HRS-2183获批临床,拟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目前国内外尚无同类产品获批上市。10月11日,恒瑞医药再发公告,公司向美国FDA申报的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ANDA已获得批准,是首家在美国获得该品种仿制药批准的厂家。同日,CDE官网显示,恒瑞医药的1类新药SHR2554片报产在审。(米内网整理)
华东医药猛攻超$200亿“神药”
10月11日,华东医药发布公告,其全资子公司杭州中美华东制药和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江东共同申报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临床试验申请获批,同意按生物类似药途径开展体重管理适应症临床试验。华东医药表示,此次临床试验申请获批,是该款产品研发进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将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内分泌治疗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公告)延伸阅读:诺和诺德2023年财报显示,司美格鲁肽合计销售额已超过200亿美元。
正大天晴拿下双抗1类新药,1800亿市场波澜再起
10月8日,中国生物制药发布公告,其附属公司正大天晴获得友芝友生物研发的M701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开发、注册、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可分许可的许可。正大天晴将根据研发进展情况,就许可产品向友芝友生物支付约3.15亿元的首付款及研发里程碑款项,并支付最高不超过7亿元的销售里程碑款项,同时按年净销售额的个位数至低双位数百分比向友芝友生物支付分层特权使用费。M701是友芝友生物自主研发的生物1类新药,拟被开发用于肿瘤引起的恶性胸水(MPE)和恶性腹水(MA)的治疗,目前处于临床III期,是国内首个自主开发并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CD3/EpCAM双特异性抗体。(公司公告)米内数据: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在2023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超过1800亿元,同比增长4.51%。
创新高,华海药业前三季度净利润或首破10亿
10月10日,华海药业发布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增公告,净利润增幅37%-45%,有望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华海药业表示,业绩增长主要是紧抓销售团队裂变及组织架构调整,市场下沉和新业务模式拓展,积极推进全球销售网络布局,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得到有效提升,销售收入大幅增长;精益管理持续优化,技改能力不断提升叠加规模效应,公司成本控制能力及综合竞争实力不断增强,同时产品结构优化,毛利率同比增长,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新产品持续导入并逐步上量,市场拓展成效进一步显现。(公司公告)
海正药业董事长变更
10月11日,海正药业发布公告,同意选举肖卫红为公司董事长,任期至本届董事会届满时止。同时,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为肖卫红。简历显示,肖卫红曾在多家医药企业担任要职,历任辉瑞制药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监、商务及多元化业务事业部总经理,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三生制药首席运营官,三生国健药业(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现任海正药业董事、总裁,兼任瀚晖制药有限公司总裁、雅赛利(台州)制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上海证券报)
亿腾嘉和,港股18A现首例反向收购案
10月7日,嘉和生物发布公告,将以合并方式收购亿腾医药,合并后公司名称更改为亿腾嘉和,亿腾医药实控人将成为亿腾嘉和的控股股东,而此次交易是港交所设立18A规则以来首例反向收购案例。(金融界)延伸阅读:此次反向收购是双赢之举,交易完成后,嘉和生物将获得来自亿腾医药的现金流和商业化平台支持,亿腾医药将如愿实现上市计划,而新公司亿腾嘉和或将成为港股市场上冉冉升起的biopharma新星。
提示重组风险,医药股14连板后跳水跌停
10月10日,双成药业在连续收获14个连板后,上演了“天地板”行情,当日股价跌停。9日晚间,公司发布一则重大资产重组的进展及特别风险提示,称收购奥拉股份100%股份的重大资产重组事宜尚需公司董事会再次审议及公司股东大会审议批准,并经相关监管机构批准后方可正式实施,能否通过审批尚存在一定不确定性。10月11日,公司股价再度跌停。(第一财经)
套现超9亿,知名药企股东减持
10月9日,华熙生物发布股东减持股份计划公告,公司第二大股东因自身资金需求,拟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不超过2.50%公司股份,据(10月8日收盘价)估算,本次套现金额超过9亿元。当日收盘,公司股价下跌近17%。(新京报)
注:米内网《中国公立医疗机构药品终端竞争格局》,统计范围是:中国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城市社区中心以及乡镇卫生院,不含民营医院、私人诊所、村卫生室;上述销售额以产品在终端的平均零售价计算。
投稿及报料请发邮件到872470254@qq.com稿件要求详询米内微信首页菜单栏商务及内容合作可联系QQ:412539092
【分享、点赞、在看】点一点不失联哦
自从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发现人体内存在着一种神奇的具备多种修复功效的“干细胞”以来,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干细胞技术和细胞治疗已一跃成为支撑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的重要板块。在过去的10多年中,医学界又进一步验证,其实人体内不同种类的细胞均具有不同的医学治疗功效,其中包括免疫细胞、软骨细胞、血小板等。到2017年,美国食品药物监督局FDA批准了全球首款CAR-T疗法Kymriah,使用患者自身免疫细胞治疗化疗和放疗失败的晚期血液肿瘤,疗效高达93%,从而开启了整个细胞与基因疗法的商业化元年。细胞与基因疗法的英文缩写为CGT,纵观CGT领域的发展历程,虽然产业发展史并不算长,但接连出现的里程碑突破,都揭示了这一赛道迸发的无限潜力。
在细胞与基因疗法领域,我们采访了在此领域颇具声誉的科技企业家,生银集团创始人许晓椿博士。从技术专家到创业者是很多人都梦想走的道路,但是中间有多少坎儿需要跨过,却不是每个人都体验到的。许晓椿博士在20世纪90年代初出国深造,2010年回国创业,随后又开启了出国第二次创业之路。在过去的30多年里,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经济力量、创业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许晓椿博士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之一。我们也与许博士聊了聊他对创业的种种看法。
首次创业,
从科学家蜕变为科技企业家
许晓椿出生于上海,20世纪80年代末期,他考入复旦大学,但随后并没有完成学业就选择了退学赴美深造,可能从那时起,他的骨子里就带有一颗不同寻常的心。90年代在美国学习期间,他致力于转基因猪器官的研究,通过基因改造来解决人体器官短缺的问题,并在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获得了免疫学博士学位。这段经历,给他带来了最新成立的合成生物学企业的核心技术思路。许晓椿说,“要珍惜每一段人生经历,一个人前生经过的所有事和经历都是有用的,难说一段经历会在未来某个时间重新为你所用”。
博士毕业之后,他随即进入了当时全球最大的制药企业辉瑞制药,从事新药研发、项目管理等工作,积累了十余年的产业界新药研发经验。当别人都期待着拿上跨国公司的高薪,过上稳定生活的时候,许晓椿做出与旁人不同的选择,回国创业。
2010年,许晓椿博士回国创立了第一家企业博雅干细胞,从事胎盘干细胞的存储与应用。当时,国内干细胞技术还处于萌芽阶段,许晓椿创立了首家与国际质量标准接轨的干细胞企业,并在五年之内带领公司在行业内打开了影响力。当时,博雅干细胞旗下已拥有13家子公司和分公司,并运营着5个干细胞库,更是推动了国内干细胞产业的规范化,成为行业典范。博雅干细胞因此被央视评选为“CCTV 2012中国年度品牌”,许晓椿个人也获得了大量的社会荣誉,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创新创业人才,中国侨联全国先进个人,《人民日报》和《经济日报》评选的“2013中国年度经济人物”等。
第一桶金
至2015年,博雅干细胞已经发展成为了一家在干细胞领域颇具影响力的企业。随着其快速发展壮大,也吸引了不少投资机构的眼光。
2015年底,博雅干细胞与一家上交所上市企业宁夏新日恒力完成重大资产重组。“最大的喜讯往往伴随着最大的危机,重组虽然给我们带来了第一桶金,但也给博雅干细胞带来了纠纷,让公司陷入了痛苦挣扎的境地。”许晓椿说道。不过这个小小的波折,最终以博雅集团在2022年6月回购博雅干细胞的全部股权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纠纷就此完全了结。
时过境迁后多年,回想这段往事,许晓椿更加感叹创业的艰难与九死一生,也希望将自己的经验教训传达给医药领域的更多创业者:“科学家要学会用合法的手段保护自己,找一家好的法律顾问,是创业不能疏忽的一点。”
因为生活变化,2022年底后,许晓椿博士便淡出了博雅集团的日常经营,已经实现股权退出,在博雅干细胞既不担任何职务,也不再有股权关系。不过每次谈起博雅干细胞,许晓椿依然带着浓厚的情感,“虽然我已经离开了博雅,但是很多管理团队都是自己一手招聘和培养起来的,很高兴博雅成为了干细胞行业的黄埔军校,培养了很多行业人才,也相信在李诣书总裁和现有团队的带领下,会做得更好,走得更远。”这是许晓椿对博雅干细胞的美好期望。
走上二次创业之旅,
创立生银集团
当创业成功之时,不少人会选择急流勇退。但从走上创业之路后,许晓椿就从未停下脚步。2017年,许晓椿收购了美国生银生命,2023年,他在上海成立了生银集团,开始了他的第二段创业旅程。生银集团是一家专业投资细胞基因药物和合成生物学,并注重产业链上下游整合的产业生态企业。“如果博雅干细胞关注的是干细胞领域的一个点,那么生银集团关注的就是细胞与基因疗法的整个产业生态。”作为生银集团掌门人的许晓椿如是说。
许晓椿意识到,细胞与基因疗法将在未来的30年对医药领域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他也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个行业即将面对的挑战:规模化生产制造问题,以及细胞疗法的成药性、规范化问题。
“在细胞与基因疗法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遇到的核心问题之一是细胞基因药物的生产制造。如果生产过程不能达到药品生产标准,其潜在的危害可能超过治疗益处。”许晓椿指出,“比如干细胞药物无疑是一种有潜力的治疗手段,但并不是每一家机构生产的干细胞都是一样的功效和同样的安全。我们需要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避免给患者带来未知的风险。”
许晓椿希望生银集团能够成为一家聚焦细胞与基因疗法的全产业链医药企业,既能解决上游的生产制造问题,也能解决中下游的细胞治疗规范化问题。由此,生银集团不仅拥有致力于临床级自动化装备的行业龙头企业TG医疗,还有发展细胞药物临床管线的全能医疗,以及利用合成生物学和克隆技术进行大规模生物药物生产的安吉百奥。
做大众用得起的
更安全的细胞基因药物
许晓椿说,生银集团致力于CGT产业的降本增效,这不仅是公司创立的初衷,也是其制药的核心理念。“科技应该带来生命的延续,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创业和盈利,更重要的是让更多患者受益于科技的发展。”
从业25年,许晓椿见证了制药行业的变迁。从小分子化学药物到大分子抗体药物,再到如今的细胞基因药物,“药王”不断易位,销售额也不断刷新。在许晓椿看来,未来30年,细胞基因药物将成为主流。但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是,细胞基因药物单价昂贵,患者需要支付比小分子药、抗体药物高几十倍到上百倍的价格来购买这种创新治疗,经济负担会随之大幅加重。
因此,生银集团成立的核心目标之一是让细胞基因药物的价格降到大众都能接受的区间。为达到这一目标,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提高生产效率,大幅降低成本。
生银集团提出了打造“超级细胞工厂”的规划,通过公司的自动化生产制造平台,提供全方位的细胞基因药物生产制造服务。
这一商业模式,可以比作是“细胞基因药物的富士康”,聚焦从自动化免疫细胞存储、细胞药物生产工艺开发、GMP标准的细胞制剂生产制造,到产品的海外IND申报的全链条服务。在此模式下,生银集团推出了CARTxpress™高效自动化细胞药物生产制造平台,这一封闭式、模块化的大规模细胞生产平台,能够将生产制造效率提高至4倍以上,从而降低50%的细胞药物成本。
作为一家全球化企业,生银集团已经在美国拥有三座细胞工厂,可以帮助大量中国CGT企业将普遍采用的开放式手工生产制备工艺,转化为全球监管机构均可接受的自动化、封闭式GMP生产制备工艺,并协助企业进行国内外临床申报。
面向广阔的全球CGT市场,
未来仍需摸着石头过河
创业之路充满挑战,九死一生。连续创业的韧性以及对细胞与基因疗法的洞察,让许晓椿十分看好这个产业未来30年的发展前景。
在他看来,如今细胞与基因疗法行业的发展轨迹,将与抗体药物的30年高速发展历程十分相似。人类当下还有6000多种罕见病仍然无药可医,细胞与基因疗法则有望在这些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扩大,细胞与基因疗法领域也很有希望孕育出新的行业领导者,为患者带来革命性的治疗方案,推动整个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许晓椿说道。
相信许晓椿博士的第二次创业会比第一次走得更远、更有影响力。
*封面图片来源:123rf
如果您想对接文章中提到的项目,或您的项目想被动脉网报道,或者发布融资新闻,请与我们联系;也可加入动脉网行业社群,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近
期
推
荐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100 项与 云鹏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云鹏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