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t yet recruitingN/AIIT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hort-term High-dose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Combined With Standard Behavioral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Dry Overactive Bladder in Children: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Multicentre Clinical Study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give children with dry OAB: (1) Standard behavioral therapy combined with classical anticholinergic drugs (Solinaxine), or (2) standard behavioral therapy combined with short-term high-dose exogenous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are used to compare the outcomes of 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 in children with dry OAB during follow-up. To provide more robust supporting evidence for the broader promotion of short-term high-dose exogenous vitamin D supplements in combination with standard behavioral therapy a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dry OAB treatment in children.
本试验旨在研究单次餐后口服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巯嘌呤微片(5 mg)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以Quinn Pharmaceuticals持证的巯嘌呤片(50 mg)为参比制剂,比较两制剂中药动学参数Cmax、AUC0-t、AUC0-∞,评价两制剂的人体药代动力学差异。
探索性分析:评价两制剂的人体生物等效性。
The Efficacy of Oral Prednisone in Treating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of Bone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A Multi-center, Open-label, Randomized-controlled, Phase II Study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LCH) of bone is a benign-tumor-like osteolytic lesion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aberrant activation of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Rather than the multi-system involvements of LCH, no standard or widely-accepted therapeutic regimens were established for LCH of bone. In the previous clinical practice, several LCH patients obtained remarkable pain relief after taking prednisone. Therefore, the investigators aim to conducting a multi-center, open-labelled, randomized-controlled, Phase II study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oral prednisone in treating LCH of bon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The enrolled patients will be randomly recruited to the following groups: (1) Oral prednisone [Test group); (2) Regular observation [Control group].
100 项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相关的专利(医药)
巅峰对
决 成绩出炉
南京
2024年12月10日
/美通社/ -- 2024年12月6日-7日,由国家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南京生物医药谷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医疗器械创新网、医疗器械创新服务中心及北京大学分子医学南京转化研究院共同承办的第七届(2024)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南京)总决赛在南京生物医药谷顺利开赛,共有6场类别赛、专场赛、总决赛在这里展开激烈角逐,来自全国的120个医疗器械创新项目汇聚,共同探索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大赛开幕式现场来自业内近200位专家、投资机构代表及企业家代表齐聚一堂。
筑梦金陵,展望未来
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姜伟
开幕式上,
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姜伟
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对行业创新发展的积极作用,并表示,长期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重大的政策措施,大力推动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发展,医疗器械产业增长的韧性和发展的活力持续彰显。近年来,江苏省药监部门在优化审评审批程序、提升审评审批效率方面,做了多项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2024年截至目前,江苏全省新获批二类医疗器械1606件,三类医疗器械416件,数量居全国第一,获批创新医疗器械7个。去年8月,江苏省药监局与江北新区共同揭牌成立了省药监局审评核查江北新区分部,为创新产品尽快获批上市,抢占发展先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江北新区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党工委书记、管办主任许双华
随后,
江北新区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党工委书记、管办主任许双华
发表了致辞,他提到,南京生物医药谷是市委、市政府在产业布局上重点打造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高端生物医药研发区,也是江北新区"基因之城"建设的主阵地,生物医药产业展现出强劲的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他还表示,期望以此次大赛为契机,实现以赛助创、以赛促引、以赛聚才,汇聚更多优质的创新项目和创新人才。江北新区也将营造诚信可靠、高效响应的营商环境,提供便捷响应、细致周到的服务体系,努力让每一位创业者在这里找到成长的土壤、收获成功的喜悦。
国家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姜峰
国家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姜峰
在致辞中表示,大赛长期以来得到了江苏省药监局的大力支持,此次大赛能在江北新区成功举办,源于南京高效的创新政策和优越的营商环境,这些也成为吸引创新项目落户的关键。随着国务院783号令的实施,大赛通过"以赛促招"模式,配套提供30项软性创新合规服务,成为当前招商环境下的最佳招商方式。未来,大赛将深化与相关部委的合作,并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以推动医疗器械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江北新区生命健康办副主任杨涛
江北新区生命健康办副主任杨涛
,从产业布局、创新成果、人才建设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江北新区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支持,展现了南京在医疗器械产业中的雄心和潜力。他提到,今年9月,江苏省与教育部启动共建
首家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
,其中生物医药分中心就落址南京生物医药谷,分中心将坚持"科教产才"一体化推进,实施空间打造、资金保障、政策支持、平台建设和生态创新"五大行动",聚焦高校源头创新成果,全力推动高校原创新药及高端医学装备科技成果转化。
江苏省药监局审评中心主任张宜川
随后,
江苏省药监局审评中心主任张宜川
展开了对江苏省医疗器械注册审评服务的全面解析,他详细介绍了审评流程和政策指导,为创新企业在了解注册审评各环节提供了宝贵的信息。他提到,江苏省医疗器械审评服务体系正逐步落实深化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要求,技术审评机构指导服务功能和范围将不断延伸,可以在审评、注册、创新评估等维度发挥更大的作用。
6场赛事结果如下:
高值医用耗材类别赛
奖项
项目名称
单位
/团队名称
一等奖
颈动脉支架系统
苏州中天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天生我材——新型医用胶原蛋白植入物
广州市朴道联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二等奖
可调控型主动脉内双气囊驱动反搏导管装置(IADBP)的研发与临床转化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新型牙科氧化锆陶瓷种植体项目
北京瑞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糖尿病膝下动脉病变系统解决方案
北京海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三等奖
生物组装高分子牙本质脱敏材料
美釉(西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血栓清除导管系统的设计开发
归创通桥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口腔个性化钛网的研发及产业化
广东健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华夏生物人源性组织材料产业化项目
华夏(青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植入式心血管监测胶囊——无源无线肱动脉传感器
上海小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优胜奖
肺动脉血栓取出系统
晨兴(南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可降解镁合金支架的临床应用及产业化
东南大学泰州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研究院
分段解脱弹簧圈技术的设计和应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预置单开窗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的临床应用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医美级外泌体及其生产系统
苏州生动细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新型脑动脉瘤根治性治疗器械——蜂巢状形状记忆聚合物
成都微斯泰珂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悬挂式自适应前列腺支架
南京工业大学
康养类别赛
奖项
项目名称
单位
/团队名称
一等奖
AI失能护理机器人
中科民生耐鼎机器人(珠海)有限公司
面部健康守护者-全方位面部康复治疗仪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
二等奖
助步如飞——个性化辅助智能助老外骨骼机器人
天津理工大学
妇科康复诊疗系统
武汉半边天医疗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高精准皮肤治疗激光器以及高稳定皮肤治疗仪研发
佰福激光技术有限公司
三等奖
膝关节智能矫形技术与装备
西北工业大学智能康复技术与装备团队
高密度阵列式单指智能脉诊仪
北京生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装置
空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AI+桌面氢气机
上海小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康复运动-氧疗系统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宁津县人民医院
优胜奖
岐黄工匠—中医诊疗装备的设计研发与转化
岐黄工匠医药科技研发团队
"着手成春"——手功能障碍智能康复领导者
着手成春
雾护康——中药组方雾化疗法先行者
河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AVECMU心理音乐减压助眠系统
Avecmu心理健康项目团队
一种膝关节康复仪的设计研究
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罐灸治疗仪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结节智囊--甲状腺结节一体化智慧解决方案
结节智囊团队
AI气味香方
杭州甜成科技有限公司
颐消化—引领功能性消化不良一体化新时代
成都中医药大学科技园颐消化团队
医生专场赛
奖项
项目名称
单位
/团队名称
一等奖
一种可调式弧形电动喉镜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一种壳状牙科器械(数字化隐形矫治咬合导板)的研发应用
空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王阿娴正畸正颌"数智化"团队
二等奖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RIRS)中智能监测肾内压及温度的无线柔性传感器设备的研发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骨病灶清除植骨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脊柱内镜操纵辅助限深装置研发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等奖
基于质谱技术的哮喘急性发作预警的体外诊断试剂盒
中日友好医院
牙片机可视化束光装置
复旦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预置单开窗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的临床应用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隐球菌快速检测新技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采用空间磁定位技术的系列医用器材、耗材项目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一种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智慧诊断的多维精准测压设备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恒流式低无效腔简易呼吸机
坪山区中心医院
优胜奖
全体位、自由切换体位手术台系统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山东省立医院
新型心肌活检装置的研发与推广应用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基于机器学习技术适用于冠心病的CABG手术风险评估模型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减重手术精准导航系统的商品化、产业化探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减重中心
磁耦合口面部精细肌肉刺激治疗仪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氢氧吸入与营养睡眠诊疗工具:赋能慢病管理信息化新纪元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
悬挂式自适应前列腺支架
江苏省人民医院
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的可替宁靶向检测研发及产业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用于脓毒症和大型手术感染早期发现的微循环高速血流测算系统和测算方法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老年辅助情感交流系统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医生专场总决赛
奖项
项目名称
单位团队名称
一等奖
自动化牙髓治疗机器人的优化和应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乳腺癌保乳整形手术瘤腔个体化重建新策略:全新硅胶假体珠与抽绳式自动收口网兜套装综合解决方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终板力学匹配3D打印椎间融合器
天津市天津医院
脊柱内镜操纵辅助限深装置研发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二等奖
骨病灶清除植骨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一种可调式弧形电动喉镜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一步法"反应体系 HBV DNA POCT 检测(CRISPR 法)试剂盒研发及产业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北京肝病研究所
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用可降解锌合金界面螺钉和带袢锌板的研发与临床验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RIRS)中智能监测肾内压及温度的无线柔性传感器设备的研发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智能舌神经刺激器——口干症治疗新方案
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
三等奖
一种壳状牙科器械(数字化隐形矫治咬合导板)的研发应用
空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王阿娴正畸正颌"数智化"团队
非呼吸暂停盐水造影床旁肺灌注阻抗成像设备研发及技术转化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一种新型颈动脉支架系统的研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基于毫米波雷达技术的儿童睡眠呼吸障碍非接触智能诊断设备研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全自动生殖道多靶标快速核酸检测试剂及不孕预警模型的研发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乳腺病变的超声实时检出与智能诊断系统
北京协和医院
基于激光雷达定位与机器学习的持镜协作手术机器人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基于反向演化计算的高精准无创深部脑刺激系统与精神科临床应用
北京回龙观医院
泪液收集检测一体化平台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基于多模态队列数据的肥胖生物标志物研究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无源医疗器械总决赛
奖项
项目名称
单位团队名称
一等奖
分支型介入覆膜支架系统
杭州创心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介入式心室辅助系统
上海焕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胶原蛋白再生眼角膜产业化项目
广州市朴道联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颈动脉支架系统
苏州中天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自然血管支架
杭州矩正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二等奖
外周刻痕球囊扩张导管
鼎科医疗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放疗防护水凝胶技术
上海瑞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椎体-椎弓"一体化"强化的新型骨水泥锚定器及配套材料
天津市天津医院
可降解镁合金植入器械研发及产业化
苏州英诺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L-Clip经导管二尖瓣环成形系统
上海汇禾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眼部长效缓释给药平台
深圳瑞瞳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新型牙科氧化锆陶瓷种植体项目
北京瑞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经皮介入脑脊液分流系统
轻舟医学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三等奖
低温汽化过氧化氢灭菌袋用当盛®Dawnsens® 闪蒸法超细纤维屏障材料
厦门当盛新材料有限公司
3D打印多孔钽骨科植入产品设计、开发与临床转化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伟坦(大连)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应用于系统抗肿瘤治疗的新一代可载靶免药物微球
至微(深圳)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新型可降解镁合金颅颌面内固定系统的研发与转化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苏州卓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可调控型主动脉内双气囊驱动反搏导管装置(IADBP)的研发与临床转化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精准化-活性化-生命化"赋能的PEEK骨植入体系列产品研发及其临床治疗方案
空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精密微纳制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革新手术缝合线技术
太原理工大学
胶原蛋白抗菌敷料
苏州微创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阻断宫颈上皮内瘤变进展的药物器械组合装置
河北工业大学
糖尿病膝下动脉病变系统解决方案
北京海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杏林创涂—新一代纳米抗菌涂层领跑者
西安交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
产业转化专场赛
奖项
项目名称
单位团队名称
一等奖
乳腺光声/超声断层成像系统
武汉和视光声科技有限公司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酶免疫检测试剂盒研制及在脑卒中疾病中的应用示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二等奖
十二导联智能心电衣(可穿戴动态心电监测仪)
深圳心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闭合大血管高频超声刀头
武汉半边天微创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眼科光相干断层扫描仪
深圳市维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三等奖
全型飞秒激光设备
欣飞秒医疗
低频脉冲磁治疗仪
苏州大芈科技有限公司
柏锘BNUFT 快速胞嘧啶转化试剂盒
柏锘(上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促进口腔软硬组织修复再生力的智能新材料
苏州易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神经系统疾病无创脑机调控解决方案
北京集思鸣智科技有限公司
优胜奖
冲击波驱动的纳米深度递送系统
北京波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消化道精准筛查系统
紫东信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加压骨针
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基于CT或CBCT引导下的激光定位导航系统
奥瑞得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核喷医疗系统"—创新核素敷贴制备方案
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口腔修复体自动化智能制造
上海蓝积达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中医装备助力中医远程会诊
中科芯创医疗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高仿真手术模型
杭州瞻天科技有限公司
便携式(折叠)x线辐射防护装置
北京科亚伟业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5G多模VR+AI医疗巡视机器人
深圳市桓健科技有限公司
此次大赛的圆满举办,不仅充分展示了参赛者们卓越的创新能力和精湛的技术水平,而且成功地发掘出了一批具有巨大潜力和市场前景的创新项目。这些项目涵盖了医疗器械行业的多个关键领域,如高值医用耗材、无源医疗器械、康养、医生专场等,充分体现了大赛对于推动行业发展的深远影响。
通过这次大赛,众多优秀的创新人才脱颖而出,他们带来的项目不仅具有高度的前瞻性和实用性,而且有望打破现有技术的局限,引领医疗器械行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这些创新项目的成功转化和应用,将进一步丰富医疗器械的产品线,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从而为广大患者带来更为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体验。
此外,大赛还促进了产学研用各方的紧密合作与交流,为医疗器械行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注入了强大动力,为整个行业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抗GD2单抗那西妥单抗治疗神经母细胞瘤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年版)
神经母细胞瘤免疫治疗临床应用协作组
引用
神经母细胞瘤免疫治疗临床应用协作组. 抗GD2单抗那西妥单抗治疗神经母细胞瘤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年版)[J]. 世界临床药物, 2024, 45(11): 1105-1115.
DOI:10.13683/j.wph.2024.11.001.
专家简介
执笔专家 :董岿然(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协作组专家名单(按姓名汉语拼音排序):蔡炜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陈伟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董岿然(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段栩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方拥军(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高举(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高群(安徽省儿童医院)、贺湘玲(湖南省人民医院)、黄东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蒋莎义(上海市儿童医院)、黎阳(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李涛(南京市儿童医院)、李勇(湖南省儿童医院)、刘洪军(安徽省儿童医院)、刘秋玲(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刘嵘(首都儿科研究所)、茅君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
属儿童医院)、钱晓文(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邵静波(上海市儿童医院)、苏雁(首都医科大学附
属北京儿童医院)、王焕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王金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王景福(山东省肿瘤医院)、王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吴晔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徐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袁晓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翟晓文(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张守华(江西省儿童医院)、张伟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张翼鷟(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赵强(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庄培钧(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背景介绍
神经母细胞瘤 (neuroblastoma,NB) 是儿童期最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其生物学行为多样,预后差异显著。相较低、中危 NB 患儿,高危 (highrisk,HR)-NB 患儿占比高且预后差。我国一项纳入 1041 例 NB 患儿的单中心研究显示,HR-NB 患儿占比超 50%,5 年总生存率 (overall survival,OS) 为 48.9%,5 年无事件生存率仅 37.7% 。
神经节苷脂 (ganglioside,GD)2 是一种含唾液酸的鞘糖脂,几乎所有 NB 细胞都表达 GD2 抗原。那西妥单抗能与 GD2 结合,并通过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complement-dependent cytotoxicity,CDC) 及抗体依赖的细胞吞噬作用机制,使肿瘤细胞裂解和死亡。
章节导览
1 HR-NB 治疗现状
2 抗 GD2 单克隆抗体免疫治疗
2.1 抗 GD2 单克隆抗体概述
2.2 那西妥单抗基本信息
3 那西妥单抗用药前评估及用药方案
3.1 用药前评估
3.2 用药方案
4 那西妥单抗用药前评估及用药方案
4.1 安全性特征
4.2 输注前用药
4.3 输注期间监护及不良反应处理
5 疗效评估及随访策略
6 结语
主要内容
那西妥单抗于2020年11月通过美国FDA的快速审批,用于治疗难治/复发性NB,于2022年11月被批准在中国上市。《共识》指出,那西妥单抗作为目前获批的人源化抗GD2单抗,具有抗药抗体发生率低,周期给药剂量更高,输注时间较短(30-60 分钟),国外在门诊即可完成给药等特点。
《共识》推荐了那西妥单抗的三种用药方案——
方案1:那西妥单抗+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在一项全球多中心、单臂、开放标签的Ⅱ期研究201研究中,纳入伴有骨和/或骨髓病灶且对既往治疗未达到完全缓解(CR)的难治/复发(R/R)HR-NB患者共计52例,那西妥单抗联合GM-CSF治疗的客观缓解率(ORR)为50%,其中CR率为38%。达到首次CR或部分缓解(PR)的中位时间(治疗周期)为6.7周(约2个周期)。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30周,1年PFS为35%,1年OS为93%。
方案2:那西妥单抗+GM-CSF+伊立替康+替莫唑胺(HITS)治疗
对标准诱导治疗后难治性NB患者积极采用HITS方案作为“桥接治疗”,相较在多种其他治疗之后再采取HITS治疗能获得更好的远期预后。
方案3:那西妥单抗+GM-CSF+异维甲酸13-cis-RA
抗GD2单抗已被推荐用于高危神经母细胞瘤维持治疗的标准治疗。那西妥单抗+GM-CSF单用或联合异维甲酸用于CR的HR-NB患者的维持治疗可帮助改善远期预后。
小结
《共识》指出,通过海南先行先试区和上市后我国各地医疗中心用药积累的数据显示,在用药预案、人员培训以及给药、监护、急救等设备充分准备情况下,可以实现那西妥单抗用药安全可控,其短期输注方案亦为治疗带来便利,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与家庭的生活质量。《共识》推荐用药方案基于临床研究、真实世界研究以及国内外专家临床实践经验总结而成,具体用药需要根据患儿临床情况进行个体化实施。
↑长按二维码阅读原文
聚焦药物综合评价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请看《世界临床药物》!
本刊为月刊,大16开。邮发代号4-302,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定价:26元,全年312元。
订阅电话:021-62790477-751
订阅传真:021-62473200
订阅邮箱:guohx@pharmadl.com
END
如需获取更多数据洞察信息或公众号内容合作,请联系医药地理小助手微信号:pharmadl001
本文作者:ZJUN
冬天刚到,儿科已经爆满了?
近日,北京三级医院儿科、急诊、内科排起长队的消息在网络上渐渐有刷屏趋势。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排起长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分诊屏幕上已经叫到 590 多号;
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夜间门诊排队甚至超过 400 号……
有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因为呼吸道病毒感染持续高烧超过 3 天,连吃退烧药都不管用。
真实情况究竟如何?
就诊量陡增:肺炎支原体为主,鼻病毒有明显上升
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呼吸道病毒」、「腺病毒」、「发热」等关键词,有不少家长分享了自家孩子近期的发病经历。
小红书截图
据北京日报数据,北京多家三级医院相关科室出现就诊高峰,甚至超负荷运转。
不仅如此,还有媒体表示,杭州有医院在短短一个周末内,儿科接诊了十多例因呼吸道病毒感染而就诊的患儿。
看目前的趋势,呼吸道病毒感染在南北方均有愈演愈烈的苗头。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儿科主任吴珺表示,她所在医院目前白天的日门急诊量大概在 200 人次。「因呼吸道病毒感染就诊的患儿与前几月相比虽然趋势有所增加,但相比去年同期,大约是 3/4 左右。」
广东省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叶国静也提到,前几月门诊就诊的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大约 30~40 例/天,最近大约上涨到 60~70 例/天。「虽然病人数量有所上涨,不过,与去年同期相比数量还是有所减少的。」
这一波感染中,哪种病原体占据主要流行地位?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近期发布的《11 月健康风险提示》(以下简称《提示》),当前监测显示,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包括肺炎支原体、鼻病毒、普通冠状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新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人偏肺病毒等。
11 月 20 日,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副研究员彭质斌在央视新闻提到,11 月 4 日至 10 日监测数据显示,当前,14 岁以下儿童的门急诊流感样病例数和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病例数已呈现上升趋势,该年龄组儿童检出的主要病原体是肺炎支原体和鼻病毒。
彭质斌进一步表示,从病原体来看,大部分北方省份的肺炎支原体阳性率处于上升阶段,南方省份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鼻病毒也处于流行状态。
「目前就诊的患儿中,主要以肺炎支原体为主,鼻病毒和人偏肺病毒也多见。」吴珺医生介绍,她在临床所接触到的情况与上述基本一致,「近期甲型流感的发病率也有上升的趋势。」
叶国静医生也反映了类似的情况:近期门诊中,鼻病毒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腺病毒虽有上涨,但较前变化并不明显。肺炎支原体、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呈持续的散发状态。」
不过,在成人群体中,暂时没有表现出相同的趋势。
苏州市立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李勇主任医师指出,当前该地区近期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成人病人较前高峰已经下降。「与去年同期相比病人数量相对有所减少。」
出现多重感染?专家:数量并不多,判断需谨慎
有媒体报道,出现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中,还有患儿同时感染两种呼吸道病毒。这是否意味着会出现更大范围的感染,更加严峻的病情?
实际上,在去年同期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中,也存在着多重感染的问题(点击查看丁香园往期内容:门急诊爆满,多种感染叠加流行,怎么拒绝坚持输液的家长?)
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童朝晖在此前国家卫健委发布会上指出,肺炎支原体、新冠病毒、流感病毒等引起的症状相似:「建议大家在确认病原学以后再用药,而不是靠猜想滥用药。」
既往 2016 年的一篇研究提示:感染多种呼吸道病毒的儿童罹患中度或重度疾病和死亡的风险可能增加。
该研究纳入 235 例医院就诊显示呼吸道病毒检测呈阳性的患儿。其中 28 名患者(12%)检测出多种病毒呈阳性,腺病毒(23/28)和呼吸道合胞病毒(15/28)在多种病毒患者中最为常见。
多重感染与无创通气使用增加 、体外膜氧合、中度或重度疾病可能性增加和死亡率增加均有统计学相关。亚组分析表明,这种死亡率关联在免疫功能正常的儿童和无合并症的儿童中持续存在。
图源:参考资料 2
不过,多名临床医生表示,目前虽然确实存在多重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情况,但病人数量并不多。
吴珺医生指出,多重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例临床上确实能见到。比如说,病人进行核酸检测时,结果提示人偏肺病毒和腺病毒的混合感染。有一些孩子可以测出支原体和别的病毒的感染。但这些病人数量上并不多。
「支原体核酸在体内存留的时间比较久,有的孩子一次病程可能在一个月以内。因为再发的呼吸道感染再去检测支原体核酸,可能结果还是阳性的。」吴珺医生补充道。
「此时不能说患儿属于多重感染,更多情况还要结合孩子的疾病表现,明确病史最近有没有既往的感染,然后再判断是否属于多重感染。」
在多重感染的治疗方面,多名临床医生表示,对症治疗更为主要。
根据感染病毒种类不同,选取特效治疗药物,如针对流感的奥司他韦或玛巴洛沙韦等,如无特效治疗药物,应积极予以退热、抗炎等对症治疗,如果病情进展明显,应尽早住院治疗。
吴珺医生特别指出,对于多重感染患儿应更关注其免疫功能的保护。「即使合并多重感染,也要避免抗生素滥用。」
策划:ZJUN | 监制:z_popeye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参考资料:
[1] 北京日报
[2] https://pmc-ncbi-nlm-nih-gov.libproxy1.nus.edu.sg/articles/PMC7106320/
丁香园是面向医疗从业者的专业平台,以「助力中国医生」为己任。在丁香园,可以和同行讨论病例 ,在线学习公开课,使用用药助手等临床决策工具,在丁香人才找可靠医疗岗位。
100 项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