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逆旅。逆风翻盘从来靠的不是运气,而是用长足准备换来的。
科研本身是信仰,创新是屡败屡战。生物医药奋斗者的自信,源自不懈努力的事实,源自以从未改变的希望作指引,源自奔跑过程中积极地调整姿态。
过去五年,充满挑战,2024年尤其跌宕起伏。但在此轮周期调整下,中国创新药企逐步学会了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大的价值;学会了在内卷中,合理进退取舍,看清自己的实力,辨清方向,理清思路;聚焦、专注,启“新”、凝“新”。
在抗体工程技术上有绝对优势的康宁杰瑞,曾一度被困在市场信心与灰心的分割线上,被认为是打造前瞻性竞争力的“旗手”,但颇具遗憾地“慢”了。不过,今日再来看这家创新药企,通过“聚焦”与优化资源配置,2024年,他已找到了那条驭变之路,其创新价值及底层技术,已被大额BD交易所证明。
牵手本土Pharma。石药集团在2024年再度引进康宁杰瑞重磅管线,就HER2双抗ADC产品JSKN003达成授权许可,总额超30亿,其中首付款便达4亿。该产品已获CDE同意开展卵巢癌全人群和HER2低表达乳腺癌的Ⅲ期临床研究。
国际合作上,与一家海外Biotech达成超6亿美元合作,以使用公司专有的连接子载荷平台及糖基定点偶联平台,发现及开发新型ADC产品。
科学家创立的Biotech,在打造创新药上有天然的基因与执着,而能走出周期震荡下的险境,验证了三则真相:环境巨变应接不暇,但这是在提示医药人拉长思维带宽,考验药企解决现实经营问题的反应力与能力;能以高价将产品授权出去的机遇从来不是偶得,需要长足准备;前瞻性竞争力,必须是基于对某一赛道的深耕细作,而真正的FIC、BIC甚至是一些“Me-unique”式的创新,经得起淬炼与等待。
活下来,活下去,再到活得好,从反思,实践,到验证真相与逻辑,恰是“康宁杰瑞们”在做的事情。
01
“牵手”本土Pharma,加速创新价值释放
曾有受访者向E药经理人表示,“中国的Pharma和中国专业的医疗投资人,要能够慧眼识珠,将国内有具备‘真东西’的优秀企业和创新产品技术留在‘自己人’手里。”过去三年,尤其是在2024年,创新转型大药企们逐渐通过授权引进等形式,挖潜业内的重磅创新产品。
2021年,石药集团就康宁杰瑞HER2双抗KN026签订在中国内地的开发及商业化授权协议。
KN026采用了康宁杰瑞具有自主知识产权Fc异二聚体平台技术(CRIB),可同时结合HER2两个非重叠表位,导致HER2信号阻断,优于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联用效果,展示出更高亲和力。多项不同阶段临床研究结果表明,KN026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在多线抗HER2治疗后进展的HER2阳性乳腺癌和胃癌患者中仍然表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目前,KN026联合白蛋白结合型多西他赛HB1801的一项Ⅲ期临床研究申请已获批,用于HER2阳性早期或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
除此之外,KN026联合化疗二线治疗HER2阳性胃癌试验,以及联合化疗治疗一线HER2阳性乳腺癌试验目前进展顺利。
2024年,石药集团力图以前沿创新动作加速“开新局”。在ADC这一竞争激烈的赛道,石药选择以高价与康宁杰瑞JSKN003达成授权合作。
JSKN003,是基于康宁杰瑞另一特有技术平台——糖基定点偶联平台研发的一款HER2双抗ADC,较同类ADC药物具有更好的血清稳定性、更强的旁观者杀伤效应,能有效扩大治疗窗。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公布的多项临床研究数据表明,JSKN003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在既往经多线系统性治疗后的多种晚期实体瘤中疗效明显。
此前,在2024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大会上公布的治疗铂耐药卵巢癌的两项Ⅰ期临床研究数据表明,JSKN003单药治疗末线PROC表现出优秀的疗效信号,HER2有表达/无表达、既往有无接受过贝伐珠单抗、既往有无接受过PARP抑制剂、是否为原发性铂难治的患者都有获益。
近期,JSKN003已获CDE同意开展一项Ⅲ期临床研究,用于对比研究者选择化疗治疗铂耐药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原发性腹膜癌或输卵管癌。
中国医药产业内部这两起少见的Pharma与Biotech之间的大型、深度BD交易,以及KN026与JSKN003快速取得的每一个里程碑,既是对康宁杰瑞布局双抗和双抗ADC这两大前沿技术赛道的眼光认可,也是对产品潜力的明显看好,更是对其双抗、ADC相关底层技术差异化竞争力的侧面验证。
02
以技术平台筑底,打造前瞻性竞争力
10年时间,康宁杰瑞在双抗、多功能蛋白质工程及ADC方面打造了完善的专有技术平台。
其中,全球领先的核心技术平台及其持续进化是康宁杰瑞在明星赛道能够前瞻性创新、独占一席之地的保障:
基于Fc的异二聚体双抗研发平台,即电荷排斥诱导双特异性(CRIB)平台,可有效解决双抗研发的化学、生产和控制(CMC)问题。利用该平台研发的抗体与天然抗体形状和分子大小相同,结构相近。
糖基定点偶联平台。康宁杰瑞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基于抗体CH2结构域糖链的定点偶联技术,采用一酶两步法,工艺更简单,成本更低。依托该平台可形成DAR高度均一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具有更优的血清稳定性,并大大降低了副作用。
进化糖基定点偶联平台,推动双载荷ADC的开发。同时结合多功能抗体和其他偶联方式,拓展ADC药物的成药性和应用场景。
不同药物模式的交叉组合,比如SiRNA, 分子胶,Protac,CGT等和抗体工程的有机组合。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理性设计包括ADC在内多功能药物和药物组合。
基于以上技术平台,从临床实践学习新药创制,解决未满足临床需求。
目前,ADC、双抗、GLP-1、SiRNA等赛道正是大热,参与者、玩家众多。突出重围的最好方式,其实是静下心来,夯实底层技术护城河,注重细分赛道的“精耕细作”,再从中挖掘机会,判断新趋势、新风口,探索新的可能性。
在双抗与ADC的结合上,除了新型靶向HER2双表位的ADC管线JSKN003,康宁杰瑞现在也在深度探索双靶点ADC。
在研管线JSKN016,可同时靶向HER3和TROP2这两大除HER2之外时下备受关注的靶点。JSKN016与肿瘤细胞表面两大靶点结合后,可通过靶点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到溶酶体中,释放出具有细胞毒性的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进而诱导肿瘤细胞死亡,此外该抑制剂还可以穿透细胞膜进入到抗原阴性的肿瘤细胞中发挥旁观者效应。两者的叠加作用,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目前,JSKN016用于晚期恶性实体瘤治疗的中国Ⅰ期临床研究正在顺利进行。跨越多个瘤种和治疗线数的单药和联合用药的二期也在启动中。
除了双抗与ADC的结合,康宁杰瑞还在沉淀数年的技术平台和现有产品基础上,进行了更前沿的技术探索,免疫治疗与双抗ADC治疗联合。
JSKN033,全球首个以皮下注射给药方式进入人体研究的ADC与PD-L1抑制剂的高浓度复方制剂,是康宁杰瑞利用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皮下注射PD-L1抑制剂恩沃利单抗稳定性好且可溶性高的优势,将其与JSKN003相结合而来,通过优化给药途径,有望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且依从性更高的治疗选择。
2024年,JSKN033在澳洲的最新临床研究结果入选SITC年会突破性摘要,数据显示,JSKN033安全性良好,在多线治疗后疾病进展的实体瘤患者中初步显示出令人鼓舞的抗肿瘤活性。
而在近期,JSKN033一项Ⅰ/Ⅱ期中国临床研究获批临床,用于评估在晚期转移性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及抗肿瘤活性。该申请被纳入CDE IND加速审批的试点项目,从申请到获批不到30个工作日。
除了在管线上的“纵深式”创新,康宁杰瑞还在开发下一代毒素,拓展糖基定点偶联平台的应用边界,建立、验证双毒素平台。
ADC领域,在经历三代技术变革后,虽能打造更好疗效,但毒副作用仍是个大问题。由此,当前国内药企在ADC不同的靶点、不同的结构、不同的作用机制上展开探索,不同抗体、连接方式、毒素甚至不一样的组合方式,都可能助其产生重要进展。如果在毒素上进行迭代,对于当下ADC的研发,无疑会带来重大突破。此外,近几年ADC领域的进展,对于载荷的选择,数量,偶联平台适应性等也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
而这些探索与创新,都是康宁杰瑞具备前瞻性布局视野和长期竞争力的直观体现。
03
从2024到2025,创新者新的生存真相
2024年,围绕现金流的生存保卫战,不仅在中小药企之间上演,大药企同处自救与他救的抉择之中。这一年,一场围绕创新的存量“淘汰赛”,规则更严苛了,竞争更白热化了。
在急剧内卷下,医药人必须理性对待,看清“卷”的关键在于“重塑”。在新的环境、新的经营逻辑下,重塑组织结构,重塑个人能力,进而重塑整个公司未来的竞争力。“卷”的终途,是“无从卷起”,是差异化的高质量竞争。
过去几年,康宁杰瑞在周期震荡中遇到的波折、难题和质疑有很多,也曾在攻克某一适应证的路上遇挫,但胜在这家公司的战略定力足够强大,反应力足够灵敏,调整足够迅速:
全面评估手里的产品管线,根据自身条件进行资源聚焦,将长板做长,补齐短板。
开源节流,保证充裕的现金流。
进行管理上的改善,快速进行管理者自我进化。
寻找授权与合作。康宁杰瑞与本土大药企合作,有利于双方优势互补,提高效率,加速创新转化;与海外Biotech合作,能加速探索技术平台价值延伸。而2024年核心管线成功获大药企认可,不仅是康宁杰瑞创新底色的直接验证,也是其优化资源、聚焦策略的正向反馈。
回过头来看,康宁杰瑞的选择,既与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逻辑重叠,也与自身秉持的创新长期主义相互呼应。
选择背后,大的发展主线从未改变:无惧外界“噪音”,坚守战略定位。从创建全球领先的基于Fc的异二聚体双抗以及单域抗体研发平台,有效解决双抗研发的化学、生产和控制问题,到双抗ADC,再到打造免疫治疗与双抗ADC联合治疗产品,康宁杰瑞的纵深探索逻辑,从未偏离。
当然,选择了较高技术壁垒赛道冲刺的康宁杰瑞,接下来还要继续修炼内功。但始终追求疗效和更高安全性,追求产品差异化和成本优势为特点的价值创造,是这个时代不会崩塌的底层逻辑。
一审| 黄佳
二审| 李芳晨
三审| 李静芝
精彩推荐
CM10 | 集采 | 国谈 | 医保动态 | 药审 | 人才 | 薪资 | 榜单 | CAR-T | PD-1 | mRNA | 单抗 | 商业化 | 国际化 | 猎药人系列专题 | 出海
启思会 | 声音·责任 | 创百汇 | E药经理人理事会 | 微解药直播 | 大国新药 | 营销硬观点 | 投资人去哪儿 | 分析师看赛道 | 药事每周谈 | 医药界·E药经理人 | 中国医药手册
创新100强榜单 | 恒瑞 | 中国生物制药 | 百济 | 石药 | 信达 | 君实 | 复宏汉霖 |翰森 | 康方生物 | 上海医药 | 和黄医药 | 东阳光药 | 荣昌 | 亚盛医药 | 齐鲁制药 | 康宁杰瑞 | 贝达药业 | 微芯生物 | 复星医药 |再鼎医药|亚虹医药
跨国药企50强榜单 | 辉瑞 | 艾伯维 | 诺华 | 强生 | 罗氏 | BMS | 默克 | 赛诺菲 | AZ | GSK | 武田 | 吉利德科学 | 礼来 | 安进 | 诺和诺德 | 拜耳 | 莫德纳 | BI | 晖致 | 再生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