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项与 重组人源化抗Muc1单抗-Tub201偶联剂(Hangzhou DAC Biotechnology) 相关的临床试验评估DXC005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特征的开放、多中心、首次人体、剂量递增和扩大入组的I期临床研究
评价DXC005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确定DXC005的最大耐受剂量(MTD)和剂量限制性毒性(DLT),确定Ⅱ期临床试验推荐剂量(RP2D)。评价DXC005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PK)特征。评价DXC005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体内产生的免疫原性、抗肿瘤活性。探讨患者肿瘤组织中靶点表达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探讨患者血液中肿瘤标志物CA242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
100 项与 重组人源化抗Muc1单抗-Tub201偶联剂(Hangzhou DAC Biotechnology) 相关的临床结果
100 项与 重组人源化抗Muc1单抗-Tub201偶联剂(Hangzhou DAC Biotechnology) 相关的转化医学
100 项与 重组人源化抗Muc1单抗-Tub201偶联剂(Hangzhou DAC Biotechnology) 相关的专利(医药)
5
项与 重组人源化抗Muc1单抗-Tub201偶联剂(Hangzhou DAC Biotechnology) 相关的新闻(医药)引言
目前ADC领域最受欢迎的靶点包括HER2、TROP2、EGFR、CLDN18.2、c-Met、CD19、PSMA、BCMA和PDL1,所有这些靶点都已在临床和商业上得到验证。然而,这些具有恶劣的竞争环境。
近来,“小众靶点”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些靶点传统上面临着重大挑战,包括药物开发难度高、既往临床挫折以及适应症潜力有限。因此,制药公司在研发投资中往往降低了它们的优先级。然而,ADC药物开发技术的进步正在扩大可行靶点的范围。随着目前对差异化的关注,领先的制药公司现在愿意在这些以前被忽视的靶点上承担风险。
MUC1是粘蛋白家族的一部分,于1982年由清水首次从人母乳中分离出来。它在诊断和预测各种肿瘤的预后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其成为制药公司有前途的“小众靶点”。本文概述了MUC1的研究现状。
01
MUC1的结构
MUC1 也称为 EMA(肿瘤相关上皮膜抗原)或 CD227,是一种大的糖基化蛋白,分子量范围为 120 至 500 kDa,具体取决于糖基化状态。MUC1在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上皮性卵巢癌和乳腺癌等上皮来源的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与肿瘤转移和复发有关。
在正常细胞中,MUC1在上皮细胞的顶端表面表达。MUC1-N 具有润滑剂、保湿剂和保护屏障的作用,可保护上皮细胞免受环境污染物、微生物和其他外部威胁的侵害。此外,外部信号会导致上皮细胞暂时失去极性,从而导致 MUC1 在细胞表面广泛表达。然后,MUC1 与细胞基底外侧的因子相互作用,参与支持细胞修复和存活的下游信号通路。
在肿瘤细胞中,与正常细胞相比,MUC1表现出独特的生化特征和细胞分布。通常,MUC1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比在正常细胞中的表达高出10倍以上,这与恶性肿瘤的严重程度相关。在结构上,不完全的糖基化和较少的分支暴露在MUC1上新的聚糖和肽表位,使其容易被细胞外蛋白酶切割,从而释放MUC1-N。MUC1-N的释放触发MUC1-C的构象变化,改变其配体状态并激活下游细胞信号通路,如MAPK、PI3K/Akt和Wnt通路。
图注:MUC1的功能:相关的细胞通路和分子
此外,MUC1 糖基化水平降低会降低肿瘤细胞粘附强度,从而促进有利于肿瘤转移的条件。此外,MUC1 极性分布的丧失导致其在整个腺体上皮表面和细胞质内的表达。这些 MUC1 变体通常与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相互作用,MUC1-C 通过细胞内信号传导和相关生物分子的调节在肿瘤细胞侵袭、转移和血管生成中发挥作用。
图注:膜糖蛋白粘蛋白1(MUC1)是粘蛋白家族的一员,在正常细胞和癌细胞中具有不同的功能。由于其结构和生化特性,MUC1在正常细胞中可以作为润滑剂、保湿剂和物理屏障。然而,在癌细胞中,MUC1常常发生异常糖基化和过度表达。它通过参与细胞内信号传导过程和调节相关生物分子,涉及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血管生成和凋亡。
02
MUC1的临床进展
鉴于MUC1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及其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模式,MUC1越来越被视为开发针对实体瘤的药物的有前途的靶点。几家公司已经开发了多种针对MUC1的免疫疗法,这些疗法涵盖多种药物类型,包括抗体-药物偶联物 (ADC)、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疫苗、嵌合抗原受体 T 细胞 (CAR-T) 疗法和嵌合抗原受体自然杀伤细胞 (CAR-NK) 疗法。今天重点分析MUCI-ADC在临床试验中的情况。
目前,全球共有多个靶向MUC1的ADC在研。下面就重点介绍DS-3939(第一三共)、M1231(默克/Sutro Biopharma)和DXC005(多禧生物)。
2.1 DS-3939
2018年,第一三共和Glycotope签订了全球许可协议。根据该协议,第一三共利用Glycotope对肿瘤相关TA-MUC1抗体GT-00A的研究以及其专有的DXd-ADC技术开发了DS-3939。DS-3939 由一种单克隆抗体组成,该单克隆抗体通过可裂解的四肽接头连接到多种拓扑异构酶 I 抑制剂作为有效载荷(特别是 exatecan 的衍生物),药物抗体比 (DAR) 为 8。
2023年9月,第一三共的第六款自主研发药物DS-3939开始针对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尿路上皮癌、卵巢癌、胆管癌、胰腺导管腺癌等局部晚期、转移性或不可切除实体瘤的1/2期临床试验。首例患者给药已经完成。
2.2 M1231
M1231是由Sutro Biopharma和Merck共同开发的双特异性ADC,靶向MUC1和EGFR。它利用 Sutro 的非天然氨基酸位点特异性偶联技术,连接可裂解的 Val-Cit SUTRO 接头,将双特异性抗体与细胞毒素 Hemiasterlin 连接起来。Hemiasterlin 是一种三肽,与微管蛋白结合以发挥其细胞毒性。双特异性抗体部分采用了默克的SEED双特异性抗体技术平台,以防止两条重链错配。靶向 MUC1 的抗体为单链可变片段 (scFv) 格式,而靶向 EGFR 的抗体为 Fab 格式。
临床前研究表明,M1231在体外和体内均具有强大的活性和稳定性。此外,与其相应的单克隆抗体ADC相比,M1231显示出增强的内化和抗肿瘤功效,在NSCLC和ESCC PDX模型中显示出有效的抗肿瘤活性。
2021年1月,M1231启动了针对转移性实体瘤、食管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等适应症的1期临床试验(NCT04695847)。
2.3 DXC005
DXC005是杭州多禧生物开发的ADC药物,由抗MUC1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DXA005)组成,该抗体通过链间二硫键与TubulysinB样类似物(Tub201)通过半胱氨酸残基连接。DXC005目前已经在中国获批临床。
Tubulysin 是微管蛋白的抑制剂,破坏微管聚合并在细胞周期的 G2/M 期阻滞细胞,导致细胞死亡。Tubulysin B 样类似物是具有亲水性和缓释接头的强效细胞毒性分子,在接头末端具有马来酰亚胺基团,用于与抗 MUC1 单克隆抗体的半胱氨酸硫醇基团偶联。
总结
MUC1 是一种高度糖基化的 I 型跨膜蛋白,在上皮细胞的顶端表面表达,具有保护作用。在各种实体瘤中,MUC1异常糖基化和过表达,在肿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和耐药性中起关键作用。因此,MUC1被认为是未来癌症治疗的一个有前途的靶点。
目前,有许多针对MUC1的药物开发项目。尽管许多靶向MUC1的抗体和ADC在临床前研究中显示出较强的抗肿瘤作用,但已进入临床试验的靶向药物尚未显示出突出的疗效。这表明,MUC1靶向药物研发的征程仍面临重大挑战。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 「胖猫的生命医学札记 」
共建Biomedical创新生态圈!
如何加入BiG会员?
1913年,全球免疫学之父Paul Ehrlich提出“魔法子弹”的理论,意在将化疗药物精准送至肿瘤细胞发挥抗肿瘤效应。但是受限于技术因素,直到2000年,惠氏制药(被辉瑞收购)才推出了首款ADC Mylotarg。但后来由于副作用较大,Mylotarg一度退市,直到2017年才重新进入市场。在Mylotarg获批后的十年间,全球没有新的ADC药物上市。直到2011年,Seagen推出了第二代ADC药物Adcetris。后来随着靶点研究的深入、蛋白质工程技术的不断突破,ADC研发进展迅速。目前,全球已有15款ADC药物获批上市,其中在国内上市的有7款,还有450多款ADC药物处于不同研发阶段。随着获批数量不断增加,新玩家的不断加入,ADC赛道不可避免陷入内卷之中。在靶点选择上,国金证券研报指出,从ADC产品的靶点分布来看,HER2是ADC研发最为热门的靶点,其次TROP2、CLDN18.2在国内外的竞争也非常激烈。面对越发内卷的ADC,布局企业若想脱颖而出,靶点的选择是关键。除了这些热门靶点外,ADC还有哪些潜力靶点可选?全球和中国ADC药物临床阶段各靶点占比来源:东吴证券FRαFRα(叶酸受体α)是一种结合叶酸并将其转运到细胞内的膜蛋白,该受体在上皮性肿瘤中通常过度表达,特别是在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和浆液性子宫内膜癌中,而正常成人组织的FRα表达较低。作用机制方面,FRα与叶酸结合后,会启动细胞内调节信号网络,调节非受体酪氨酸激酶PEAK1的磷酸化,以促进ERK和STAT3的激活,这与肿瘤细胞的增殖、生长有关;另外,FRα还通过下调细胞间粘附分子E-钙粘蛋白,促使癌细胞发生转移。目前,仅一款FRαADC药物获批上市,即Immunogen公司的Mirvetuximab soravtansine(商品名:Elahere,研究代号IMGN853),它由细胞毒性药物DM4与人源化的抗FRα单克隆抗体,通过可切割连接子连接而构成。2022年11月,FDA加速批准Elahere的上市,用于治疗FRα阳性且既往接受过1-3线全身治疗方案的铂耐药卵巢上皮性癌、输卵管癌或原发腹膜癌的成年患者。此次批准基于一项SORAYA研究,共入组106例FRα高表达、已接受过1-3线治疗且疾病进展的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腹膜癌患者。结果显示,客观缓解率(ORR)为31.7%,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6.9个月。Elahere为铂耐药卵巢癌患者提供了新选择。此外,进入临床阶段的FRα数量有限,只有卫材/BMS的MORAb-202、SUTRO/天士力的STRO-002、百奥泰的BAT-8006以及普方生物的PRO1184。Nectin-4Nectin-4是一种I型膜蛋白,在正常的胚胎和胎儿组织中含量很高,成年后下降,在健康组织中分布有限,但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过表达,如尿路上皮癌、乳腺癌等,其可通过激活PI3K/AKT途径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分化、迁移、侵袭等。目前,全球仅一款Nectin-4 ADC获批上市,即安斯泰来/Seagen的Padcev(enfortumab vedotin-ejfv)。Padcev由靶向Nectin-4的人IgG1单克隆抗体enfortumab与MMAE偶联而成。2019年12月,FDA批准Padcev上市,用于接受过PD-1/L1抑制剂和铂类药物化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Padcev上市后,销量一直不错。据在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期刊发表的文章预测,Padce在2026年全球销售额有望达到35亿美元,仅次于明星ADC药物DS-8201。国内布局Nectin-4 ADC药物研发的企业还有石药集团的SYS6002、迈威生物的9MW2821、科伦博泰的SKB410以及百奥泰的BAT8007等。石药集团的SYS6002通过采用专有的酶催化定点抗体偶联技术,将MMAE针对性地导向Nectin-4表达的癌细胞。SYS6002的设计具有均匀的DAR分布、更高稳定性的专有连接子,从而获得更好的安全性及疗效。迈威生物的9MW2821利用公司专有的ADC药物开发平台联合自动化高通量杂交瘤抗体分子发现平台两项平台技术开发。具有良好的内吞性质,以及药物代谢性质等。临床前研究表明,9MW2821在多个肿瘤模型中均具有良好的肿瘤抑制效果。除了尿路上皮癌适应症外,Nectin-4 ADC未来有望进一步将适应症拓宽至乳腺癌、胰腺癌、卵巢癌等。ROR1ROR1是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ROR)家族成员之一,属于I型受体酪氨酸激酶(RTK)家族。它与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有关,目前已发现在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肺癌等肿瘤细胞中高表达。ROR1靶点备受默沙东、基石药业等大厂青睐。2020年10月,基石药业宣布与LegoChem Biosciences就LCB71的开发和商业化达成授权协议,基石药业将获得在韩国以外地区开发和商业化LCB71的独家授权,此笔交易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高达3.635亿美元。LCB71是一款靶向ROR1的ADC药物,它具有专有的肿瘤激活的吡咯并苯二氮卓(PBD)前毒素,可解决与传统PBD载荷有关的典型毒性问题。研究表明,LCB71对多种表达ROR1的血液瘤及实体瘤细胞展现出了较强的细胞毒性。2020年11月,默沙东和VelosBio公司联合宣布,双方达成协议,默沙东将斥资27.5亿美元收购VelosBio公司。同时,将VelosBio公司的主打在研产品VLS-101收入囊中。VLS-101是一款靶向ROR1的ADC,其I期临床数据显示,在套细胞淋巴瘤(MCL)的患者中,VLS-101的ORR达到47%;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ORR达到80%。MUC1MUC1是一种高度糖基化的跨膜蛋白,表达于内脏的腺体或腔上皮细胞。在正常的上皮细胞中,MUC1以高度糖基化形式存在,为上皮细胞提供物理屏障,防止病原入侵。但在恶性肿瘤细胞中,MUC1则以糖基脱落的形式特异性地过表达于多种癌细胞表面,从而减少细胞之间和细胞外基质(ECM)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肿瘤转移。MUC1已被证明过表达于多种肿瘤细胞表面,如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多发性骨髓瘤等,与肿瘤的不良预后相关。目前,国内进展最快的是多禧生物的MUC1-ADC药物DXC005,它由重组人源化抗MUC1的单克隆抗体(DXA005)通过其链间双硫键被还原而产生的半胱氨酸连接Tubulysin B类似物(Tub201)而构成。Tubulysin是一种微管蛋白抑制剂,通过抑制微管聚合将细胞阻滞在G2/M期,导致细胞凋亡;Tubulysin B类似物是多禧生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活性细胞毒素分子。DXC005当前处于I期临床阶段,拟开发适应症为胰腺癌、结直肠癌、卵巢癌等。在MUC1 ADC开发方面,齐鲁制药则选择引进,2021年,齐鲁制药与韩国Peptron公司就靶向MUC1的ADC候选产品PAb001-ADC达成了合作协议。根据协议,Peptron公司授予齐鲁制药PAb001-ADC在全球开发、生产、销售和商业化的独家权利。EGFREGFR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成员之一,在细胞生长、发育和分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不少肿瘤中都出现了EGFR的过度表达、异常扩增、突变。针对EGFR这一靶点,研究者们开展了不同的药物研发策略。主要有抑制细胞外配体-受体结合的EGFR单抗类药物,以及抑制细胞内ATP-TK结合的TKI小分子化学药物。其中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EGFR-TKI开发相对成熟,如奥希替尼、厄洛替尼、吉非替尼等。虽然目前EGFR-TKI是治疗NSCLC的主要选择,但患者很大程度会出现耐药性。ADC药物可以将高度特异性的EGFR单抗与细胞毒性药物结合,精准靶向肿瘤细胞,从而实现对EGFR-TKI耐药癌细胞的精准攻击。目前布局EGFR ADC的公司并不多,国内主要有乐普生物、恒瑞医药、荣昌生物等药企布局。乐普生物的MRG003进展最快。MRG003由EGFR靶向单抗与强效的微管抑制剂单甲基澳瑞他汀(MMAE)通过vc连接体偶联而成。它通过特异性识别并结合肿瘤细胞表面的EGFR,通过EGFR介导细胞内吞进入胞内,在溶酶体内经蛋白酶降解释放MMAE,MMAE结合并抑制微管蛋白聚合,进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导致肿瘤细胞死亡。MRG003在早期临床研究中已表现出广泛的抗肿瘤活性。目前,MRG003正在进行多项临床试验,针对胃癌、鼻咽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非小细胞肺癌、胆道癌等适应症。B7-H3B7-H3,又称为CD276,是一种I型跨膜蛋白,属于B7免疫共刺激和共抑制家族成员。在正常人体中,B7-H3表达水平较低,但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如肝细胞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B7-H3异常高表达。B7-H3与肿瘤发生发展、免疫逃逸、不良预后、耐药等相关,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布局B7-H3 ADC的企业不多。进展较快的有MacroGenics的MGC-018、艾伯维的ABBV-155以及第一三共的DS-7300。MacroGenics的MGC-018由人源化B7-H3单克隆抗体、可切割连接子、DNA烷基化剂杜卡霉素(Duocarmycin)偶联而成,它可以破坏分裂细胞和非分裂细胞的DNA,从而导致肿瘤细胞死亡。在2021 ASCO年会上,MacroGenics公布了MGC018正在进行的 I期剂量递增临床试验数据。结果发现,MGC018显示出初步的抗肿瘤活性,尤其在晚期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中疗效优异。在29例晚期实体瘤患者中,9例前列腺癌患者中有5例在治疗中出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下降≥50%,11例患者PSA降低≥50%;在7例已接受评估的患者中,4例患者中观察到抗肿瘤活性,靶病灶分别减少13%、21%、27%和35%。目前MGC018处于I/II期临床试验阶段。近年来,ADC通过选择更好的细胞毒性药物、生物偶联方法、更好的靶向抗原和优化的抗体工程得到了改进,其发展也呈爆发式增长。仅2022年就启动了249项评价ADC的临床试验,与2021年相比增加了35%,其正在研究的肿瘤靶点存在明显的重叠。在这条内卷赛道上,企业要想脱颖而出,满足临床需求的差异化布局是关键,尤其是靶点选择上,它决定了企业未来商业化竞争中的地位。以上均为竞争较少但有明确成药可能的ADC靶点,相关布局企业可以去探索。参考来源1. Evaluation of Safety of Treatment With Anti–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ntibody Drug Conjugate MRG003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olid Tumors. Retrieved May 05,2022, from https://jamanetwork-com.libproxy1.nus.edu.sg/journals/jamaoncology/fullarticle/2792015?resultClick=1;2. https://www.onclive.com/view/fda-grants-priority-review-to-2-sblas-for-enfortumab-vedotin-in-locally-advanced-or-metastatic-urothelial-cancer;3. 《齐鲁制药引进MUC1 ADC》,Armstrong生物药资讯,2021-04-16;4. The Clinical Landscape Of ADCs In 2023 Diverse Technologies Narrow Target (clinicalleader.com).END👇关注药渡数据媒体矩阵
2022 年随着 Enhertu 亮眼的临床试验数据披露,有更多企业开始进军 ADC 领域。截至目前,据 Insight 数据库显示,全球已有 317 款 ADC 新药进入临床阶段。在国内,也有 99 款 ADC 新药进入临床阶段,而在 2022 年截止目前,有 9 款进入 III 期临床阶段以及 2 款申报上市。此外,有 20 款 ADC 新药首次启动临床。2022 年国内 20 款 ADC 新药首次公示临床试验来自:Insight 手动整理(如有纰漏,请指正)在 20 款产品中,从靶点分布来看,热门靶点 TOP3 仍是 HER2(3 款)、TROP2(2 款) 以及 CLDN-18.2(2 款)。此外,CD38、CD70、MUC1 等潜力靶点也有了首款 ADC 出线。来自:Insight 数据库网页版(http://db.dxy.cn/v5/home/)从企业布局来看,百奥泰今年 5 款 ADC 新药新进入临床阶段,杭州多禧生物有 3 款,苏州宜联生物以及四川百利药业有 2 款。此外,还涉及到科伦药业、基石药业、浙江医药等。来自:Insight 数据库网页版百奥泰:迭代技术平台,5 款 ADC 新进临床具体从单个企业来看,百奥泰今年有 5 款 ADC 新药新进入临床阶段。百奥泰 2022 年 5 款 ADC 首次启动临床试验来自:Insight 数据库网页版值得一提的是,百奥泰基于旧有 ADC 平台布局的两款分别靶向 HER2 以及 TROP2 ADC BAT8001、BAT8003 此前已被终止。此后,百奥泰自主研发了新的 ADC 平台,将毒素由 MMAE 更替为拓扑异构酶,Linker 采用定点偶联酶切可裂解,由此重新申报临床多个 ADC 项目,并在今年 8 月和 10 月,启动了 HER2 ADC BAT8010 以及 TROP2 ADC BAT8008。除布局 HER2、TROP2 热门靶点外,百奥泰还布局了 Nectin-4、CD276(B7H3)以及 FRα。针对 Nectin-4 ADC,从全球来看安斯泰来/seagen 同类产品 Enfortumab vedotin 已上市,不过,其 Payload 为 MMAE,而百奥泰采用的则是拓扑异构酶,有差异化布局。CD276 为当前未成药靶点。全球进展较快的为 MacroGenics vobramitamab duocarmazine 以及第一三共 DS-7300,目前已进入 II/III 期或 II 期临床阶段,后者已于今年 8 月在国内同步启动 II 期临床用于 NSCLC(登记号:CTR20222027)。全球进入 II 期临床 CD276 ADC来自:Insight 数据库网页版多禧生物: 首款 Muc1 ADC 进临床,实体瘤、血液肿瘤两手抓多禧生物目前已有 5 款 ADC 进入临床阶段,今年首次启动临床的就有 3 款。多禧生物 2022 年首次启动临床 ADC来自:Insight 数据库网页版在这 3 款 ADC 新药中除 DXC004A 未披露靶点信息外,其余 2 款为分别靶向 CD33 DXC007 和 Muc1 DXC005,其中,后者为国内首款进入临床阶段的 Muc1 ADC 新药,而同类产品中,齐鲁从韩国 Peptron 公司独家授权引进 PAB001,目前尚未进入临床。在适应症方面,除实体瘤外,多禧生物也在布局血液肿瘤,DXC007 针对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 I 期临床研究已于今年 7 月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工作(登记号:CTR20221074)。此外,今年 10 月,多禧生物另一款 ADC 新药 DXC009 的临床试验申请已获 CDE 受理,靶点尚未披露,拟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在医药交易方面,多禧生物今年也有新进展。今年 6 月,强生与多禧生物达成合作。根据该协议,多禧生物将应用其独有的 ADC 创新平台与杨森所提供的独有抗体,双方将就至多 5 个靶点开发新型 ADC 药物。强生 JJDC 同时对多禧生物进行了股权投资。多禧生物将获得预付款、成本报销和里程碑付款,以及产品全球销售额的特许权使用费。苏州宜联生物:国际化布局,2 款 ADC 中美同步开展临床苏州宜联生物在今年有 2 款 ADC 新药首次启动临床试验,这 2 款新药是基于其自有平台 TMALIN™ 技术平台所开发的,也是宜联生物目前唯一进入临床阶段的产品。苏州宜联生物 2 款 ADC 新药来自:Insight 数据库网页版据悉宜联生物的 ADC 技术,采用高亲和力易内吞的 IgG1、作用于 DNA 的中低毒性毒素 payload、高 DAR 值设计、可裂解 Linker。宜联生物已经完成了毒素 Linker 技术平台的国际专利布局,目前 LY201、LY202 这 2 个项目已在中美同步开展 I 期临床研究。这家 ADC 新秀企业在今年可谓是收获不少,今年 3 月,宜联生物完成 7000 万美元 B 轮融资。今年 12 月,复宏汉霖与苏州宜联生物达成战略合作,复宏汉霖将获得基于宜联生物自主知识产权的 ADC 技术平台针对两个指定靶点在全球范围内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等相应 ADC 产品的独家许可和分许可权益。四川百利药业:2 款新药进入临床,布局热门靶点四川百利药业在今年也有 2 款 ADC 新药进入临床,是百利药业提交 IND 的第二款和第三款 ADC 药物,分别靶向热门靶点 TROP2、HER2 。来自:Insight 数据库网页版而其首款 ADC 新药 BL-B01D1 为国内首个申报临床的双抗 ADC 新药,可同时靶向 EGFR/HER3,于去年 11 月首次启动临床。基石药业:超 3.6 亿元引进 ROR1 ADC 启动临床今年 11 月,基石药业超 3.6 亿元引进的 ROR1 ADC 项目 CS5001 在国内首次公示临床试验。CS5001 权益流转情况来自:Insight 数据库网页版CS5001 具有连接子加前毒素的双控机制,从而有效解决了与传统 PBD 载荷有关的典型毒性问题,拥有更好的安全性。此外,CS5001 利用定向偶联技术获得精准的药物抗体比率(DAR),便于实现均质生产及大规模生产。在 2021 年国际分子靶标与癌症治疗大会上,CS5001 的临床前研究数据作为重磅研究摘要(LBA)通过海报形式展示研究结果(Poster ID:LBA008)。该项结果表明,CS5001 在多种表达 ROR1 的细胞系展现出了较强的选择性细胞毒性,并在异种移植小鼠模型中显示出显著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在一组癌症细胞系中,ROR1 的表达似乎可以预测对 CS5001 的敏感性。艾森药业:国内首款 CD38 ADC 启动临床艾森药业 CD38 ADC STI-6129 在今年首次启动临床。STI-6129 为国内首款进入临床的靶向 CD38 ADC 新药,使用了 Sorrento Therapeutics 公司的技术平台筛选出的 CD38 特异性抗体,及独有专利小分子毒素 Duostatin 5。艾森药业早先被 Sorrento 收购,成为其全资子公司。2020 年 5 月,STI-6129 获得 FDA 批准临床,用于治疗轻链淀粉样变性。在国内,其临床试验申请于去年 11 月获 CDE 受理,于今年 9 月首次获批临床,并于今年 10 月首次公示临床试验,正在开展用于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 I 期临床研究(登记号:CTR20222476)。STI-6129 国内项目开发概览来自:Insight 数据库网页版浙江医药:国内首款 CD70 ADC 启动临床浙江医药 ADC 新药 ARX305 在今年 8 月首次启动临床试验,并于今年 11 月完成针对晚期实体瘤患者 I 期临床中的首例受试者的入组工作(登记号:CTR20222161)。CTR20222161 试验历史时光轴来自:Insight 数据库网页版ARX305 也是国内首款进入临床阶段的 CD70 ADC。ARX305 由一种人源化抗 CD70 单克隆抗体共价结合 2 个微管抑制剂 AS269 而成。ARX305 与细胞膜上 CD70 特异性结合,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经蛋白酶水解释放微管蛋白抑制剂,通过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杀死 CD70 阳性细胞。早在 2019 年 10 月,浙江医药与美国 Ambrx 公司就共同研发 ARX305 达成合作浙江医药将负责 ARX305 在中国的开发和商业化,而 Ambrx 保留 ARX305 在中国境外的商业权利。截至 2021 年 11 月 30 日,浙江医药在 ARX305 项目上已累计投入研发费用 6502 万元人民币。科伦药业:1 款 ADC 首次启动临床;三次牵手默沙东除此以外,对部分企业而言,虽然今年可能只有 1 款 ADC 新进入临床阶段,但其本身早已布局了多款,并已实现了海外授权。最典型的就是科伦药业。今年除靶向 CLDN-18.2 的 SKB315 首次启动临床外,其靶向 Nectin-4 SKB410 临床试验申请也已于今年 12 月获受理(受理号:CXSL2200608)。而在今年,对科伦药业来说,在 ADC 领域最引人瞩目的要数与默沙东达成 3 次合作,总额超 100 亿美元,9 个 ADC 项目出海。详见 Insight 往期报道>>>超 90 亿美元!科伦第 3 次牵手默沙东,7 个临床前 ADC 项目出海此外,君实、石药集团等国产企业均有 ADC 新药在今年首次启动临床。点击卡片进入 Insight 小程序点此查看「ADC」新药布局…随时随地查!👇👇👇免责声明:本文仅作消息分享,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 Insight 数据库的立场,文章观点仅供分享行业见解,请广大投资者谨慎。编辑:HebePR 稿对接:微信 insightxb投稿:微信 insightxb;邮箱 insight@dxy.cn点击阅读原文免费试用 Insight 数据库
100 项与 重组人源化抗Muc1单抗-Tub201偶联剂(Hangzhou DAC Biotechnology) 相关的药物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