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项与 古塞奇尤单抗/戈利木单抗 相关的临床试验 / Active, not recruiting临床2期 一项在中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受试者中评价古塞奇尤单抗和戈利木单抗联合诱导和维持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的IIb期、随机、双盲、活性和安慰剂对照、平行组、多中心研究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JNJ-78934804注射液对比古塞奇尤单抗和戈利木单抗治疗对已获批进阶治疗初始应答不足、失应答或不耐受的中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受试者的安全性和疗效
/ Active, not recruiting临床2期 一项在中重度活动性克罗恩病受试者中评价古塞奇尤单抗和戈利木单抗联合诱导和维持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的IIb期、随机、双盲、活性和安慰剂对照、平行组、多中心研究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JNJ-78934804注射液和古塞奇尤单抗和戈利木单抗相比在第48周的疗效
/ Active, not recruiting临床2期 A Phase 2b Randomized, Double-blind, Active-and Placebo-controlled, Parallel-group, Multicenter Study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Induction and Maintenance 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Guselkumab and Golimumab in Participants With Moderately to Severely Active Ulcerative Coliti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JNJ-78934804 as compared to guselkumab and golimumab in participants with moderately to severely active ulcerative colitis who have had an inadequate initial response, loss of response, or intolerance to one or more approved advanced therapy.
100 项与 古塞奇尤单抗/戈利木单抗 相关的临床结果
100 项与 古塞奇尤单抗/戈利木单抗 相关的转化医学
100 项与 古塞奇尤单抗/戈利木单抗 相关的专利(医药)
7
项与 古塞奇尤单抗/戈利木单抗 相关的新闻(医药)氨基观察-创新药组原创出品
作者 | 武月
JPM会议第一天,强生抢了聚光灯。
强生宣布以146亿美元收购专注CNS领域的Intra-Cellular,以获得其重磅抗精神病药物Caplyta。
一旦成行,这将超越Karuna、Cerevel,成为2023以来,CNS领域最重磅的一笔并购交易,也能够为历经挫折的CNS领域,重新添上一把火。
对于强生来说,拿下一款峰值50亿美元的重磅炸弹,既能补强CNS布局,更能在应对即将到来的专利悬崖面前,多几分从容。对于Intra-Cellular来说,也将彻底上岸。
2024年至今,整个行业仅一笔超过百亿美元的并购,来自诺和诺德收购CDMO企业Catalent,若聚焦到生物制药领域,强生收购Intra-Cellular则是唯一一起超百亿美元的收购案。
当然,强生CEO Joaquin Duato表示:“大额交易更像是例外,我们创造的大部分价值来自于小型交易和合作,在这些交易中我们可以利用自身规模的优势。”
无论JPM大会期间是否还会有其他重磅并购交易浮出水面,2025年才刚刚开始,手握重金的大药企,不会也不能放过寻求增长的机会。
这也将酝酿新的一轮洗牌。
/ 01 /
50亿美金重磅炸弹
让强生斥资146亿美元收购的Intra-Cellular,到底什么来头?
作为一家专注CNS药物研发的创新药企,Intra-Cellular目前的核心资产是一款每日1次口服抗精神病药物Caplyta。
这是一款5-羟色胺2A(5-HT2A)受体拮抗剂和多巴胺受体D2调节剂,最早由百时美施贵宝研发,2015年Intra-Cellular获得许可,进行全球开发。
从机制上看,lumateperone可部分激动多巴胺D1和D2受体,拮抗5-HT2A受体,抑制DA和5-HT转运体,以及促进NMDA受体的NR2B亚基活化,因此Caplyta在多种CNS疾病中展现出了治疗潜力。
2019年12月,Caplyta被FDA批准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成人患者,2021年12月又获批用于辅助治疗与I型或Ⅱ型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抑郁症)相关的抑郁发作。
在这两大适应症的支撑下,Caplyta已经展现出了不菲的商业化潜力。2023年,其销售额已经达到4.62亿美元,同比增长86%;2024年继续增长,前三季度销售额达到4.82亿美元,预计全年最高可达6.85亿美元。
不出意外,Caplyta还将继续快速增长。就在去年底,Intra-Cellular向FDA提交了Caplyta的第3项新适应症上市申请,用于重度抑郁症(MDD)的辅助治疗。
在两项全球范围内开展的双盲、安慰剂对照的3期研究中,Caplyta作为抗抑郁药的辅助治疗,在减轻抑郁症状方面显示出统计学显著和具有临床意义的改善。除此之外,Intra-Cellular还在探索其儿童适应症和长效方案。
要知道,MDD的潜在患者人数要远多于精分和双相。根据强生披露的数据,全球超过10亿人——即每8人中就有1人患有神经精神或神经退行性疾病。而在美国,大约240万成年人患有精神分裂症,610万成年人患有双相情感障碍,2100万成年人患有MDD。
按照强生的说法,如果获批,Caplyta有望成为过去15年中首个获批治疗MDD及双相I型和II型抑郁症状的药物。
正因此,在强生眼中,Caplyta的销售峰值将达到50亿美元。
/ 02 /
一场双赢
自2019年Caplyta获批以来,Intra-Cellular股价不断上涨,近一年涨幅超30%,市值已经接近百亿美元。
强生溢价收购消息传出后,其股价大涨34%,市值来到134亿美元。
在部分市场人士眼中,Caplyta不断进击,还有其他在研管线正在加速推进,Intra-Cellular没必要卖身。
现实是,根据氨基君此前对海外顶级biotech的复盘,起码要5年、10亿美元才能迈过营收平衡点。如何在保持研发竞争实力的同时,提高销售额、摊薄费用率,始终拷问着所有步入商业化阶段的biotech。
对于Intra-Cellular来说,Caplyta已经上市5年,销售额也超过5亿美元,但仍处于爬坡阶段。销售费用居高不下,研发投入也不能停,同时还有仿制药虎视眈眈。Caplyta的新化学实体独占权于去年12月到期,尽管根据橙皮书列出的专利可以将其针对仿制药的保护延长至2040年,但目前已经有多家仿制药企提交了简化新药申请。
就在上周,Intra-Cellular刚刚解决了与山德士的专利纠纷,后者同意在2040年之前不会推出Caplyta的仿制药版本。这一消息公布后,其股价上涨超14%。
而根据外媒报道,Intra-Cellular此前共起诉了7家仿制药申请者,山德士之外,还有多起诉讼正在等待着判决。
这种情况下,投入强生怀抱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正如Intra-Cellular CEO在内部信中所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公司也将达到另一个里程碑。在他眼中,强生将提高Caplyta的销售预期。支持公司寻求MDD获批,扩大销售团队;同时,借助强生在神经科学领域全球推出疗法的经验,会加速Caplyta放量,以及推进其他管线的研发。
对于强生来说,重金收购Intra-Cellular,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囊括一款50亿美元的重磅炸弹。
除了这款药,强生还将获得ITI-1284、lenrispodun、ITI-1020、ITI-333、ITI-1549等多个在研管线,这会进一步加强其神经领域的管线布局。
目前,强生的神经科学业务的支柱是抗精神病药物Invega和抗抑郁鼻腔喷雾剂Spravato。2024年5月,强生表示其在研的MDD新药seltorexant在III期MDD3001研究成功,患者抑郁症状和睡眠有了显著和有意义的改善。
强生的神经科学业务也并非一切都好。10月份,强生终止了3个神经科学领域的临床研究项目:seltorexant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的II期临床研究、JNJ-0376治疗帕金森病的I期临床研究以及P2X7拮抗剂治疗双相障碍的II期临床研究。
显然,尽管强生已经在该领域布局多年,但依然无法改变CNS的研发困境。
而随着几款重磅炸弹的专利即将到期,STELARA(2023年专利到期)、SIMPONI(2024年专利到期)以及DARZALEX(2029年专利到期),都是强生单品销售额前十的药物,其不得不加速战略调整。
过去一年,彻底剥离消费者业务后,强生进行了一系列动作,包括集团品牌焕新、重大收购等,一个“新的强生”开始完全专注于创新制药和医疗科技两大领域。
具体到创新药领域,强生全面聚焦肿瘤、免疫、神经三大领域。此前,其向外披露了新的五年计划,预计到2030年推出20多种新药和50多种产品。
其中,10种或更多药物的峰值销售潜力至少为50亿美元,包括特立妥单抗注射液和JNJ-2113;15种销售潜力为10亿-50亿美元的产品,包括Spravato、seltorexant、aticaprant和 JNJ-4804等。
而随着收购Intra-Cellular,强生也将再度收获一款50亿美元大单品,为其应对专利悬崖危机,增添新的助力。
/ 03 /
并购与洗牌
CNS市场规模巨大,吸引着越来越多大药企加码。强生之前,渤健选择抄底CNS开拓者Sage。
由于临床试验接连失败,2024年Sage股价暴跌近75%。截至2024年1月10日收盘,Sage股价报5.5美元/股,市值只有3.4亿美元。
渤健则以7.22美元的非约束性报价,收购Sage,总估值为4.42亿美元。此前双方就达成合作,共同开发和商业化两款CNS产品:用于治疗PPD/MDD的Zurzuvae,以及治疗原发性震颤的SAGE-324。
根据协议,渤健需要支付首付款8.75亿美元,后续最高16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以及溢价40%(104.14美元/股)的股权投资。可以说,仅上述这笔交易的首付款就是此次收购的两倍。
去年10月,灵北制药以2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Longboard Pharmaceuticals,获得一款高选择性的5-HT2C超级激动剂,用于治疗难治性癫痫DEE。
艾伯维则再次押注阿尔兹海默症,以14亿美元收购Aliada,后者的核心资产是ALIA-1758,目前处于临床I期试验开发阶段的抗淀粉样蛋白抗体。
当然,不只是CNS领域,整个生物制药领域的并购,都将升温。
尽管2024年大型交易数量大幅减少,并购金额相较2023年有所下滑,但是,从大药企在这次JPM大会就能看出,大药企依旧对小型并购有着极高的兴趣,也十分渴望那些专注于早期或中期资产。
抄底Sage后,渤健明确表示将在2025年继续通过并购方式扩充自身实力。
罗氏则在大会上展示了其强大的“并购火力”,每年可以调动约100亿美元的资金。同时,其CEO强调,公司并不打算盲目花钱,而是更青睐那些能与现有产品组合形成良好互补,或能在关键疾病领域带来颠覆性突破的目标资产。
吉利德CEO表示,现有产品能够每年稳定产生数十亿美元的收入,因而可以进行“适当的并购及构建合作伙伴关系”来补充管线。在JPM2025大会开展期间,吉利德也达成了一笔交易,以17亿美元的总交易额引进Leo Pharma的STAT6抑制剂。
礼来则在大会首日,宣布以10亿美元预付款“抢下”Scorpion Therapeutics的PI3Kα抑制剂项目,并承诺在后续的监管与销售里程碑达成后追加15亿美元;GSK则宣布以11.5亿美元收购IDRx,囊获一款罕见病药物。
JPM大会期间的这些交易,为2025年生物医药并购带来了更多希望。
事实上,无论是高盛还是美国医药VC机构Atlas,均认为并购市场未来值得期待,因为这些大药企弹药充足。
根据高盛测算,在债务杠杆为2.5倍EBITDA的情况下,这些公司潜在的融资能力约为5000亿美元。若杠杆水平提升至4倍EBITDA,其融资空间更可接近9000亿美元。而目前,XBI的总市值约4000亿美元。
也就是说,即使不加大杠杆,大药企也有实力买下所有的biotech。
在专利悬崖与新技术兴起的双重压力下,通过收购企业或引进资产,早已成为巨头们保持长期增长与竞争力的主要路径。
从JPM大会首日传递的信息来看,生物医药领域出现更多超10亿美元甚至更大规模的并购交易,也许只是时间问题。
而这,也将引领新一轮行业洗牌。
PS: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氨基君微信号交流。
1
整体表现
JNJ连续两个季度医药部分收入站上$14.5b,市值也略有回升、但依然回不到$400b大关,与GLP-1双雄LLY和NOVO的距离仍然很大。
三季度扣除新冠影响的收入增长为6.3%,扣除并购影响下全年EPS指引调增到9.2%,在MNC里面应该属于中规中矩的表现。
2
已上市产品
自免板块正在非常微妙的转折点:Ustekinumab在高位维持,LTM累计已达到$11b,不过随着生物类似药马上进入欧洲、明年进入美国,必然到来的巨大专利悬崖让全公司时刻处在达摩克利斯之剑下;而公司力推的Guselkumab也不负厚望在奋力填补Ustekinumab身后的空档,LTM累计$3.6b;Infliximab和Golimumab两个则确实彻底失去增长动力了。
肿瘤板块仍然在高歌猛进:Daratumumab上市已近十年,甚至还能维持着二阶导增速,LTM累计已达到$11.1b;Apalutamide也仍在持续爬坡中,LTM累计也达到$2.9b;Cilta-cel的产能瓶颈看起来已经基本缓解、公司明确批准Ghent工厂已经投产,单季度一跃而升至$286m,环比增长都超过50%,与Daratumumab青老配合几乎在多发性骨髓瘤领域可预期着一手遮天的局面(说老实话不太理解传奇当天大跌10%是啥情况);Teclistamab双抗的爬坡也并不理想,连续几个环比处于停滞;Ibrutinib则持续被AZ和百济侵蚀。
心血管板块里,Rivaroxaban在达峰后的衰退通道中略有反弹,但Macitentan和Selexipag两个PAH产品爬坡势头略有迟缓,单季度总算堪堪突破了$1b大关,似乎想要配得上当初$30b收购Actelion的价格仍有很大距离。
传染病板块就实在没什么看头了。
精神板块虽然Paliperidone早已失去增长,但Esketamine爬坡还是相当有盼头、不声不响LTM累计已接近$1b。
3
在研管线
近期最靓的仔毋庸置疑是EGFR/cMET双抗Amivantamab,这个季度连续收获了两个新的批准,分别是针对EGFRm NSCLC的联用Lazertinib一线方案和联用SOC化疗二线方案,背后则MARIPOSA和MARIPOSA2两个注册临床中显著的PFS获益;值得一提的是,正是Ami的异军突起,成了康方AK112冲击EGFRm setting半路杀出的程咬金(参见【药海听涛】不及的到底是什么“预期”:康方AK-112与其他药物临床数据对比)。
JNJ在肿瘤板块寄予厚望的另一组待放之花则是膀胱灌注的Taris系列,近期则是喜忧参半:在针对BCG无响应的高风险NMIBC的二期临床SunRISe-1试验中,TAR-200单药的CR高达84%、甚至高于联用PD-1;在针对铂类不耐受的MIBC新辅助治疗的二期临床SunRISe-4试验中,TAR-200联用PD-1的ORR高达60%、CR高达42%;而在治疗MIBC的三期临床SunRISe-2试验中,TAR-200与放化疗标准治疗方案相比未能显示出优效,因而试验被终止。
多发性骨髓瘤是JNJ绝对的基本盘(参见【药海听涛】强生的“遮断式”布局:BCMA×CD3双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获批),这个适应症的耕耘依然持续不断:围绕CD38单抗Daratumumab皮下制剂的四联方案(D-VRd)获批治疗适合移植的新发MM,治疗不适合移植的新发MM的三期临床CEPHEUS试验公布积极结果、并提交了上市申请,现在能理解Dara上市十多年来为什么销售额持续在爬坡了;此外,Carvykti也公布了治疗2L MM的三期临床CARTITUDE-4研究数据更新,在三年随访时间内对比标准PVd/DPd方案能带来45%的OS获益。
自免板块最重磅的进展当属FcRn单抗Nipocalimab终于递交了BLA,终于向argenx的领先地位发起挑战,能不能值回$6.5b的票价也到了见真章的时候。
诚然Ustekinumab作为自免大哥和公司台柱,专利悬崖的压力无可回避且迫在眉睫,公司颇为兴奋的点了几个填坑选手的名:IL23p19单抗Guselkumab在IBD的巨大优势,有可能带来比Ustekinumab更大的体量,虽然目前也就只到后者的40%;口服IL23R多肽药物JNJ-2113,在银屑病的一系列三期临床(包括与TYK2抑制剂头对头)和IBD的二期临床,都非常值得期待;此外还有Guselkumab和Golimumab的复方JNJ-4804,也在同时攻略IBD,似将在这一广阔适应症上形成类似MM领域的遮断之势。
除此以外,值得关注的进展还包括:FGFR抑制剂Erdafitinib获得欧盟批准,PAH药物Macitentan的幼儿适应症获得欧盟批准、并向FDA递交上市申请,NMDAR拮抗剂Esketamine递交难治性抑郁症的上市申请。
JNJ凭借肿瘤和自免两大板块多年来的强势表现,不仅一直是MNC中业绩成长较为稳定的一家,而且那种对重要疾病领域“遮断式”的深耕制霸方式尤为值得学习,前有MM、后可能有IBD,外加异军突起的Ami和Taris系列,都将是支撑未来多年公司价值的基石。
8 月 8 日晚间,业内传来消息,翰森制药获得麓鹏制药的新一代 BTK 抑制剂 LP-168 所有非肿瘤适应症在中国的研发、注册、生产及商业化的权益。该项交易总额高达 7.29 亿元人民币。
事实上,从外部引进产品已成为翰森制药扩充产品管线的重要方式之一。根据 Insight 数据库,单是 2024 年以来,翰森制药已先后与 3 家中国公司达成了授权合作,已披露的交易总金额高达 68.36 亿元人民币。本文中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下翰森制药今年都买了哪些产品?
截图来自:Insight 数据库网页版
翰森制药与麓鹏制药
引进产品:BTK 抑制剂
8 月 8 日,翰森制药与麓鹏制药共同宣布达成一项授权合作。根据合作协议,翰森制药获得麓鹏制药开发的 LP-168 的所有非肿瘤适应症在中国 (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 的研发、注册、生产及商业化权益。麓鹏制药可获得不超过 7.29 亿元人民币的首付款和里程碑潜在付款,并将有权获得基于未来产品净销售额最高两位数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
LP-168 是麓鹏制药自主研发的一款小分子 BTK 抑制剂,目前正在开展治疗肿瘤和非肿瘤适应症的临床研究。翰森制药本次获得的是 LP-168 的所有非肿瘤适应症权益。在非肿瘤领域,LP-168 正在国内开展治疗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的临床研究。
Insight 数据库显示:
国内 BTK 抑制剂的多发性硬化适应症进度方面,诺华的 Remibrutinib、罗氏的 Fenebrutinib、赛诺菲的 Tolebrutinib 位于第一梯队,正在开展 Ⅲ 期临床;诺诚健华的奥布替尼位于第二梯队,已进入 Ⅱ 期临床;此后便是麓鹏制药的 LP-168,正在开展 Ⅰ 期临床。
国内 BTK 抑制剂的视神经脊髓炎适应症进度方面:恒瑞医药的 Edralbrutinib 进度最快,已进入 Ⅱ 期临床;其次是麓鹏制药的 LP-168,正在开展 Ⅰ 期临床。
国内BTK新药项目研发进度
截图来自:Insight 数据库网页版
翰森制药与荃信生物
引进产品:IL-23单抗
4 月 25 日,翰森制药宣布获得荃信生物的 QX004N 单抗在中国(含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所有可开发剂型和适应症的独家研发、生产及商业化权益。荃信生物将保留 QX004N 单抗在合作区域外的权益。根据协议,荃信生物将获得 7500 万元人民币首付款、不超过 10.32 亿元人民币的开发、监管及基于销售的商业化里程碑潜在付款,以及基于未来产品销售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
QX004N 是荃信生物自主研发的一款特异性结合人 IL-23 的重组人源化 IgG1 单克隆抗体,拟开发用于治疗银屑病和克罗恩病。目前,QX004N 正在国内开展针对克罗恩病的 Ⅰ 期临床、针对银屑病的 Ⅱ 期临床。
Insight 数据库显示:
在 IL-23 抗体的克罗恩病适应症国内研发方面:强生的古塞奇尤单抗已经获批上市,艾伯维的利生奇珠单抗已申报上市;礼来的 Mirikizumab、信达的匹康奇拜单抗已进入 Ⅲ 期临床;其次是强生的 JNJ-78934804 ,正在Ⅱ期阶段;荃信的 QX004N 正在Ⅰ期阶段。
IL-23 抗体银屑病适应症国内研发进度方面:强生的古塞奇尤单抗、康哲药业替瑞奇珠单抗已经获批;其次是强生的 JNJ-2113、信达的匹康奇拜单抗,已进入 Ⅲ 期;荃信的 QX004N 紧随其后,正在 Ⅱ 期阶段。
国内IL-23新药项目研发进度
截图来自:Insight 数据库网页版
翰森制药与普米斯
引进产品:EGFR/cMet 双抗
3 月 14 日,翰森制药宣布获得普米斯独家许可,在全球范围内将普米斯自主研发的 EGFR/cMet 双抗 HS-20117(PM1080)用于 ADC 产品的开发、生产、商业化,并有权进一步分许可。根据协议条款,普米斯将获得来自翰森制药的首付款和基于 ADC 产品的开发、注册及基于销售的商业化里程碑潜在付款,总计不超过 50 亿元人民币,并将有权获得基于全球净销售额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
PM1080是一款 1+1 异源二聚体结构的 EGFR/cMet 双特异性抗体,可通过特异性靶向肿瘤抗原 EGFR 和 cMet 抑制肿瘤生长和存活。目前,该药正处于 I 期临床研究阶段。翰森制药此举旨在希望将 EGFR/cMet 双抗与 ADC 技术结合,以期提升非小细胞肺癌和其它癌症患者的临床获益。
Insight 数据库显示,在 EGFR/cMet 双抗的国内研发方面:
强生的埃万妥单抗进度最快,已于去年 10 月申报上市,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Insight 数据库推测该申请有望于 2025 年第一季度获批。
其次便是翰森制药与普米斯的 HS-20117,正在开展治疗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 II/III 期临床。
此外,进入临床的同类药物还有恒瑞的 SHR-9839、贝达的 MCLA-129、岸迈的 EMB-01,处于 I/II 期阶段。
国内 EGFR/cMet 双抗项目研发进度
截图来自:Insight 数据库网页版
小结
从上述三个交易看出,非肿瘤已成为翰森制药非常看中的领域,与麓鹏制药和荃信生物的合作旨在拓展其自身免疫疾病领域的产品管线。而与普米斯的合作,旨在加码其在 ADC 领域的布局,巩固肿瘤领域产品管线。而从研发进度来看,引进的几款产品均已进入临床,且在国内的研发进度都相对靠前。
封面来源:企业 Logo
免责声明:本文仅作信息分享,不代表 Insight 立场和观点,也不作治疗方案推荐和介绍。如有需求,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
编辑:馨药
PR 稿对接:微信 insightxb
投稿:微信 insightxb;邮箱 insight@dxy.cn
多样化功能、可溯源数据……
Insight 数据库网页版等你体验
点击阅读原文,立刻解锁!
100 项与 古塞奇尤单抗/戈利木单抗 相关的药物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