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ART002(锐正基因) 相关的临床结果
100 项与 ART002(锐正基因) 相关的转化医学
100 项与 ART002(锐正基因) 相关的专利(医药)
13
项与 ART002(锐正基因) 相关的新闻(医药)苏州
2025年5月12日
/美通社/ -- 2025年5月13日至17日,第28届美国基因与细胞治疗学会(ASGCT)年会将在美国新奥尔良举行。锐正基因(苏州)有限公司(简称:锐正基因)关于ART001、ART002产品以及中美专利授权的新型编辑器ARTbase-A1™的研究成果的3个报告均被ASGCT接收,其中全球首个中美临床获批的体内基因编辑产品ART001的最新临床研究进展将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呈现,ART002产品与ARTbase-A1™ 技术平台的研究成果将以海报形式展现。
作为中国首个进入人体临床试验的非病毒载体体内基因编辑药物,ART001已成为全球同类药物中唯一获得中美两国临床试验许可的产品,目前ART001 已经在中国开展I/IIa期临床试验,并在美国进入I 期临床试验阶段;ART002瞄准最为广泛的HeFH市场,也已进入人体临床试验,是全球同类产品中首个在此适应症上安全实现饱和药效的产品;锐正基因独立自主开发的新型编辑器ARTbase-A1™,已经成为中国同阶段公司中唯一在美国获批的核心专利技术。
锐正基因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永忠博士表示:"在国际权威舞台上分享自主研发的创新进展,对于锐正基因来说,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这标志着我们朝着全球化策略的目标迈进了重大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与领域内专家的交流合作,期待在此次会议上与潜在合作伙伴展开深度交流。"
ASGCT成立于1996年,是全球基因与细胞治疗领域最大的专业性非营利医学和科学组织,在全球拥有超过5000名成员。ASGCT年会是全球基因与细胞治疗领域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的学术会议。
口头报告:
标题:ART001: Development and Interim Clinical Outcomes of a CRISPR-Based In Vivo Gene-Editing Therapy for Hereditary ATTR / ART001:基于CRISPR技术的体内基因编辑疗法治疗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ATTR)的最新临床进展
报告时间:2025年5月16日(星期五)下午5:15-5:30(美国中部时间)
地点:393-396厅
摘要编号:AMA434
海报展示:
标题: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RT002, a Single-dose Gene Editing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Heterozygous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 体内基因编辑疗法ART002针对严重HeFH患者、单次给药安全性与有效性的临床数据
海报展示时间:2025年5月13日(星期二)下午6:00-7:30(美国中部时间)
地点:海报展示厅 Hall I2
摘要编号:AMA562
标题:Engineering TadA-Derived Base Editors with Enhanced Potency and Safety for non-viral In Vivo Gene Editing / 基于TadA的增效安全型碱基编辑器的开发及其在非病毒体内基因编辑中的应用
海报展示时间:2025年5月15日(星期四)下午5:30-7:00(美国中部时间)
地点:海报展示厅 Hall I2
摘要编号:AMA559
关于锐正基因<\/b><\/p>
锐正基因成立于2021年,专注于开发基于LNP和其他非病毒载体的体内基因编辑技术和产品,致力于为全球患者提供终生只需一次用药且具备成本优势的创新治疗方案。<\/p>
公司拥有一支具备生物药全生命周期成功经验的专业化团队,建立了全球首个经临床验证的产业级、端到端体内基因编辑技术平台,系统布局了相关技术与产品知识产权,其中新型碱基编辑器ARTbase-A1™已经获得美国专利授权。<\/p>
公司构建了针对遗传性罕见病和难治常见病的产品管线组合。2023年8月,针对ATTR的产品ART001成为中国第一个进入人体临床试验的、以LNP为载体的体内基因编辑药物。2024年8月,ART001成为中国第一个和目前唯一获得美国FDA临床试验许可的同类产品。2025年2月,针对HeFH(靶点为PCSK9)的产品ART002成为全球首个在人体内达到药效饱和,并在超高基线患者中有效降低LDL-C的同类产品。ART001和ART002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均具有成为全球best-in-class产品的潜力。<\/p>
商务合作:
Accuredit@accuredit.com<\/a>
媒体联络:
tingting.zhang@accuredit.com<\/a><\/p>
4月28日,毕马威中国携手海南国际医药创新联合基金会、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以北京、苏州、深圳三地线上线下联动的创新形式,成功举办“毕马威中国第三届生物科创领航50企业榜单发布暨颁奖典礼”。本届榜单中,苏州首次成为上榜企业最多的城市,其中,BioBAY园内或孵化企业有亘喜生物、辉粒药业、鲲石生物、仁景生物、盛世泰科、士泽生物、维伟思、血霁生物、德睿智药、晶睿生物、齐禾生科、锐正基因、达冕生物、蓝马医疗、深研生物15家入选,彰显BioBAY企业科创实力。在位于BioBAY的颁奖典礼苏州专场上,毕马威中国审计合伙人黎志贤表示,当下,全球产业链格局加速调整,国际经贸规则面临深刻变革,而中国生物科技行业展现出强劲的逆周期韧性,成为全球创新版图中的重要力量。中国细胞治疗及基因治疗领域、体外诊断、AI制药等赛道也在技术迭代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彰显了中国企业在核心技术攻关、产业链协同创新上的突破。从“创新链”到“产业链”,科技成果转化正在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发展。值得关注的是,本届榜单创新采用多地联动模式,依托毕马威中国北京、深圳办公室及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区位优势,实现跨区域资源深度协同。苏州工业园区生物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殷建国在致辞中表示,非常高兴与毕马威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共同见证第三届榜单的发布,未来,BioBAY将继续携手毕马威及行业伙伴,通过搭建更优质的平台、提供更专业的服务,为企业链接更多行业资源,共同助力中国生物科技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本届评选以焕新升级的“中国生物科创领航榜”为品牌载体,在延续前两届对行业前瞻洞察的基础上,通过充分联动产业集群优势与政策资源,进一步助力生物科技领域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医药健康产业发展高地,为生物医药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评选标准方面,毕马威中国从技术和产品线的领先性、产品管线丰富度和原研产品比例,核心管理团队和研发团队背景、产业化前景、资本市场活跃度、财务健康水平六大维度,筛选出覆盖生物制药、细胞治疗及基因治疗、体外诊断、医疗器械、医药外包、AI制药及中药科创等多个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本届生物科创领航50企业榜单中,BioBAY园内或孵化企业多达15家,为三届榜单以来之最,这是BioBAY长期深耕苏州“一号产业”的成果,也是BioBAY产业集群创新实力的体现:(以下排名不分先后,内容均选自官方介绍,如有异议请留言)亘喜生物亘喜生物致力于开发创新性细胞疗法以治疗癌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已于2024年2月正式成为阿斯利康集团成员,进一步深化了阿斯利康在细胞疗法领域布局与实力,为其不断扩充的细胞疗法管线增添了以AZD0120 (GC012F)为代表的多款创新型细胞疗法及技术平台,助力公司加速实现在血液肿瘤领域布局细胞疗法的战略,同时进一步探索细胞疗法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潜力。辉粒药业辉粒药业成立于2020年12月,专注于长效缓释微球制剂及新型药物递送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致力打造国际领先、自主创新的药物递送技术平台。辉粒药业是中国科学院马光辉院士团队唯一的新型药物递送技术转化平台,已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共建长效缓释微球制剂联合实验室,参与了三项科技部及卫健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公司成功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尺寸均一、载药量高、释放特性可控的长效缓控释微球制剂,并建设了全球第一条均一微球制剂GMP全自控生产线,已有2款微球制剂获得临床批件并进入临床试验。鲲石生物鲲石生物成立于2021年,是全球唯一串联活细胞因子并具备基因编辑、生物材料和合成生物学驱动的工程化巨噬细胞技术平台的公司。自成立以来,鲲石生物专注于巨噬细胞药物治疗肿瘤和慢性病的开发和临床应用,积极推进嵌合抗原受体巨噬细胞 CAR-M 的研发及其产业化。鲲石生物已在苏州工业园区落地符合 GMP 标准的洁净度实验室规格(B+A)要求的制备室,目前与全球多家机构进行多中心合作推进 9 条 CAR-M 细胞药物管线。仁景生物 仁景生物致力于开发基于mRNA技术的创新药物,以满足全球重大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其中,针对HPV16和18型病毒感染相关的治疗性产品已同时获得中美IND批准,另有多款产品如传染病疫苗处于IND阶段。公司具备mRNA药物和疫苗全链条自主研发及临床生产能力,拥有线状mRNA、环状RNA、LNP递送和CMC四大技术平台。目前,仁景生物专利申请已达90余件,授权专利达10件。盛世泰科盛世泰科是一家处于商业化阶段的生物科技公司,核心产品1类创新药森格列汀(曾用名:盛格列汀)获批上市。盛世泰科于2010年在苏州工业园区创办,核心团队拥有几十年国际化药品全生命周期的从业经验,致力于优质化与差异化的小分子创新药研发与产业化。公司凭借集成化药物研发技术平台和多元化的商业视野,搭建了覆盖降糖、抗癌和自身免疫等丰富的创新药管线。士泽生物士泽生物创立于2021年,长期专注于开发临床级异体通用“现货型”iPSC衍生细胞药治疗以帕金森病(全球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为代表的尚无实质临床解决方案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CNS Diseases)。士泽生物已完成两项国家备案临床研究项目,拥有一项美国FDA认证全球孤儿药资格,士泽生物自主开发的多款GMP级通用型iPSC衍生神经细胞治疗多项重大或危重神经系统疾病,已获中国药监局及美国FDA正式完全批准的4个注册临床试验批件,正处于中国及美国注册临床试验阶段。维伟思维伟思是专注于室性心律失常防治及心律数据服务的创新医疗科技企业,于2019年创立,始终致力于提供全球领先的室性心律失常预防、监测、治疗、康复全流程完整解决方案。维伟思打破国外垄断,自主研发穿戴式自动体外除颤器(WCD),且仅用短短2年时间,就成功拿到了AED(自动体外除颤器)NMPA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产品覆盖包括中国、欧洲、东南亚等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血霁生物血霁生物作为全球第三家、中国第一家血小板再生的细胞治疗公司,以干细胞向血小板的定向诱导分化技术为最核心的底层技术,切实解决围绕血小板短缺的急迫问题,为输血体系提供来源清晰、洁净安全、稳定供应的血小板成分血,真正为中国乃至世界带来第二次输血革命。血霁生物以独到的眼光判断市场和行业的机遇,抓住行业痛点,切入不同市场,覆盖输血、肿瘤、血小板疾病、运动医学、医美、抗衰老等多个疾病及领域。德睿智药德睿智药是一家临床阶段AI驱动的创新药物研发公司,拥有自研国际领先的工业级一站式AI驱动创新药物研发平台,包括基于知识图谱的数据挖掘平台PharmKG™,蛋白质动态模拟、结构预测平台Molecule Dance™和一站式AI药物设计平台Molecule Pro™。公司AI医药解决方案曾被欧美权威机构Deep Pharma Intelligence评为“2018-2020全球最重要的11个AI药物研发突破性成就”之一。2023年入选福布斯“Forbes Asia 100 to Watch”榜单,中国大陆仅11家初创公司上榜。晶睿生物晶睿生物成立于2021年,致力于解决精准核酸快检下沉至“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开发了准确性媲美专业实验室并兼具快速、简单、便携等优点的酶介导双重放大技术(EmDEA)。目前,基于晶睿生物的EmDEA技术已经开发了70多种检测产品,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的动植物有害生物疫病疫情防控,包括猪养殖业的非洲猪瘟、蓝耳病、流行性腹泻,牛养殖业的传染性鼻炎、病毒性腹泻,林业及海关的松材线虫,农业的蕃茄褐色皱纹果,外来物种入侵的红火蚁等等。齐禾生科齐禾生科致力于开发自主可控的新型精准基因编辑技术、创制卓越生物性状和产品。公司构建了高效率、高通量、可持续学习的SEEDIT™研发平台,在基因编辑新工具挖掘和优化、安全高效递送系统开发和突破性种质资源创制等多方面均取得显著进展。锐正基因锐正基因成立于2021年,专注于开发基于LNP和其他非病毒载体的体内基因编辑技术和产品,致力于为全球患者提供终生只需一次用药且具备成本优势的创新治疗方案。目前,锐正基因已建立了全球首个经临床验证的产业级端到端体内基因编辑技术平台,系统布局了相关技术与产品知识产权,其中新型碱基编辑器ARTbase-A1™已经获得美国专利授权。2025年2月,针对HeFH(PCSK9)的产品ART002成为全球首个在人体内达到药效饱和,并在超高基线患者中有效降低LDL-C的同类产品。达冕生物达冕生物致力于利用mRNA技术为传染性疾病、癌症和其他健康挑战提供创新解决方案,拥有人工智能驱动的创新技术平台,并已申报了34项全球专利,拥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其创新技术包括创新脂质体、复制子平台、创新递送系统和创新环码平台。达冕生物曾入选2022年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核酸药物“揭榜挂帅”重点项目。蓝马医疗蓝马医疗成立于2020年,是国内领先的TIL治疗研发企业,是国内目前唯一具备工程化TIL成熟经验和更短制备工艺时间开发实践经验的公司。其苏州研发及制剂制备总部面积约2000㎡,未来管线将覆盖TIL联合疗法、下一代制备工艺和工程化TILs等领域。深研生物深研生物专注于关键技术和工艺的研究与开发。作为国内细胞制备自动化设备的领军企业,深研生物自主研发推出CellSep®系列细胞处理系统,推出无菌接管机、热合机、波浪式反应器等设备,为细胞治疗产品制备生产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同时,深研生物创新性开发了基于稳定生产细胞株大规模生产慢病毒载体的EuLV®系统,解决了慢病毒载体规模化生产的技术瓶颈,大大提升了慢病毒载体的生产效率及产品一致性,大幅降低生产成本。自毕马威中国生物科创领航50企业榜单评选以来,三届榜单累计共有29家BioBAY企业入选,且入选企业数量逐年增长。未来,BioBAY将进一步布局前沿科技,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推进产业集群向新向高发展,巩固行业标杆地位。期待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在各项榜单中看到更多的BioBAY身影。▌文章部分来源:毕马威KPMG撰稿:赵家帅责编:赵家帅审核:任旭推荐阅读会议活动丨第三届毕马威中国生物科创领航50企业评选正式启动BioBAY园内11家企业成功入选第二届毕马威中国“生物科技创新50企业”榜单会议活动丨@园内企业,毕马威中国生物科技创新50企业评选正式启动!
行业动态速览热点聚焦01国内首个鞘内给药治疗SMA的AAV基因药物启动Ⅲ期临床近日,锦篮基因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鞘内给药AAV基因治疗药物GC101腺相关病毒注射液(以下简称GC101注射液),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批准开展针对2型5q脊髓性肌萎缩症(2型SMA)的Ⅲ期关键性临床试验。此项Ⅲ期关键性临床试验,将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医学中心作为牵头单位,联合北京、上海、深圳、武汉、苏州等全国多中心共同开展。旨在进一步验证GC101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药物上市申请提供关键证据支持。推荐阅读:国内首个鞘内给药治疗SMA的AAV基因药物启动Ⅲ期临床02重大进展!Atsena基因疗法ATSN-201再获FDA RMAT认定,用于治疗XLRS视网膜劈裂症!近日, Atsena Therapeutics宣布其在研基因治疗产品 ATSN-201 获得美国FDA授予的“再生医学先进疗法(RMAT)”认定,用于治疗X连锁性视网膜劈裂症(XLRS)。推荐阅读:重大进展!Atsena基因疗法ATSN-201再获FDA RMAT认定,用于治疗XLRS视网膜劈裂症!032种罕见病mRNA疗法临床试验首批患者开始用药Arcturus Therapeutics公司前不久宣布,在该公司的2期多次递增剂量研究中,首批囊性纤维化(Cystic Fibrosis,CF)和鸟氨酸转氨酶(OTC)缺乏症参与者开始给药。推荐阅读:2种罕见病mRNA疗法临床试验首批患者开始用药04全球首个青光眼基因疗法临床最新进展——北京同仁医院完成2例患者给药2025年4月14日,本导基因宣布其研发的全球第一个青光眼基因治疗药物(BD113),由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青光眼领域著名专家王宁利教授和滕羽菲医生在北京同仁医院于2024年8月28日完成首例给药(图1)以及于2024年11月27日完成第2例给药。目前两例患者经过数月随访未发生与BD113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初步显示了BD113在患者体内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这标志我国的青光眼基因治疗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我们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推荐阅读:全球首个青光眼基因疗法临床最新进展——北京同仁医院完成2例患者给药创新突破01全球首个:锐正基因体内基因编辑疗法ART002在超高LDL-C基线HeFH患者中实现24周持续降脂,LDL-C平均降幅达56%2025年4月16日,锐正基因(苏州)有限公司(简称:锐正基因)宣布,其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安全实现饱和药效的体内PCSK9基因编辑产品ART002,在治疗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eFH)的IIT临床试验中,已完成所有超高水平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基线(>6 mM)受试者的24周随访。临床数据显示:ART002在这些受试者实现了目标蛋白PCSK9敲除的饱和药效并维持稳定,同时安全有效地降低了LDL-C浓度,平均降幅达56%,个体最高达70%,且维持稳定。推荐阅读:全球首个:锐正基因体内基因编辑疗法ART002在超高LDL-C基线HeFH患者中实现24周持续降脂,LDL-C平均降幅达56%02《Nature communications》:AAV载体诱导依赖DNA损伤反应的促炎性信号近期,帕维亚大学Anna Kajaste-Rudnitski通讯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论文“AAV vectors trigger DNA damage response-dependent pro-inflammatory signalling in human iPSC-derived CNS models and mouse brain”,揭示了中枢神经系统基因治疗中腺相关病毒介导神经毒性的天然免疫机制。结果表明,不同 AAV 血清型在hiPSC 来源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转导效率和诱导信号的强度存在差异。AAV2 和 AAV6 表现出最高的转导水平,同时伴随着最显著的转录变化。诱导的信号通路与 p53 激活、通过 NF-κB 的 TNFα 信号传导以及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值得注意的是,空的 AAV 衣壳不会诱导显著的转录变化,这表明载体基因组对于检测到的信号至关重要。例如,在转导了完整 AAV9 的 hiPSC 来源的神经元中,磷酸化组蛋白 γH2AX(一种 DNA 损伤标记物)和切割的 caspase 3(一种细胞死亡标记物)显著增加,而空的 AAV9 则不会引发这些反应。推荐阅读:《Nature communications》:AAV载体诱导依赖DNA损伤反应的促炎性信号03科研 | 神曦生物创始人陈功教授团队《Cell Reports》揭秘NEUROD1神经再生核心调控机制近日,神曦生物(NeuExcell Therapeutics)创始人陈功教授领衔的暨南大学科研团队联合广州医科大学范小英研究员团队,在《Cell Reports》(IF=8.8)发表重要研究成果,首次通过单细胞多组学技术系统解析NEUROD1诱导星形胶质细胞转分化为神经元的分子规律,捕获了单细胞水平的基因表达谱与染色质顺式调控图谱,揭示了其中的关键调控机制,为脑卒中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类疾病的再生治疗进一步提供理论依据。推荐阅读:科研 | 神曦生物创始人陈功教授团队《Cell Reports》揭秘NEUROD1神经再生核心调控机制04Nature | 基因编辑新突破!实现超大片段基因高效整合,或将催生新一代基因治疗药物基因编辑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近日,据Nature期刊披露,由麻省总医院布莱根妇女医院与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的Omar Abudayyeh与Jonathan Gootenberg科研团队研发的STITCHR基因编辑系统,通过创新性的RNA技术实现了从单碱基到12.7kb大片段基因的“无痕”整合,推动基因治疗研究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推荐阅读:Nature | 基因编辑新突破!实现超大片段基因高效整合,或将催生新一代基因治疗药物资本速递01纽欧申医药完成数千万美元A轮融资!推进神经和精神系统疾病新药研发4月18日,纽欧申医药宣布完成数千万美元的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上实资本旗下的上海生物医药基金领投,现有股东龙磐投资继续支持,谢诺投资等多家机构共同参与。推荐阅读:纽欧申医药完成数千万美元A轮融资!推进神经和精神系统疾病新药研发02股价暴涨近40%!AAV基因疗法AMT-130获突破性疗法认定近日,基因治疗企业uniQure宣布,其针对亨廷顿舞蹈症(Huntington’s disease)的在研基因疗法AMT-130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授予突破性疗法认定(Breakthrough Therapy Designation)。此前,该药物已获得再生医学先进疗法(RMAT)、孤儿药及快速通道等资格认定。此次获批突破性疗法认定这一进展标志着AMT-130在加速审批和临床开发路径上又迈出关键一步。受此消息利好,公司股价单日涨幅达38.45%。推荐阅读: 股价暴涨近40%!AAV基因疗法AMT-130获突破性疗法认定03投入近5000万!天士力一款细胞基因治疗产品获批临床近日,天士力发布公告,公司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关于P134细胞注射液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同意其开展复发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试验。推荐阅读:投入近5000万!天士力一款细胞基因治疗产品获批临床【参考资料】1.https://mp.weixin.qq.com/s/QwJnef7tmw7SJyZSL7QLmw2.https://mp.weixin.qq.com/s/RSkPoS7z52dZG8Czbh9eRg3.https://mp.weixin.qq.com/s/sR1cIXw1byVIS7msxDKlqQ4.https://mp.weixin.qq.com/s/kwdW1pZlfSkgPOCeupA6pw5.https://mp.weixin.qq.com/s/IJA-W-KHF7H0OjvXqLOvyw6.https://mp.weixin.qq.com/s/XVXbfIbSLcAwUWDdxHbhmg7.https://mp.weixin.qq.com/s/zC3HOZcf_amLL0PCdVEStw8.https://mp.weixin.qq.com/s/BN_9zNPxKuUkkfxk-l7bPA9.https://mp.weixin.qq.com/s/n1lVGZngpITj8z17LfyZ8g10.https://mp.weixin.qq.com/s/b_ykpLmtRBjT3oshX_vfhQ11.https://mp.weixin.qq.com/s/jOY91ABfgQIn6GMiNxNARA关于派真生物
100 项与 ART002(锐正基因) 相关的药物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