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项与 LPM787000048马来酸盐 相关的临床试验评价LPM787000048马来酸盐缓释片(LY03020)在中国健康成年受试者中空腹单次口服给药的安全性、耐受性及药代动力学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剂量递增Ⅰ期临床研究
主要目的:
评价LY03020空腹单次口服给药后在中国健康成年受试者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次要目的:
评价LY03020空腹单次口服给药后在中国健康成年受试者中的药代动力学(PK)特征。
评价LPM787000048马来酸盐缓释片(LY03020)在中国健康成年受试者中空腹单次口服给药的安全性、耐受性及药代动力学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剂量递增Ⅰ期临床研究
主要目的:
评价LY03020空腹单次口服给药后在中国健康成年受试者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次要目的:
评价LY03020空腹单次口服给药后在中国健康成年受试者中的药代动力学(PK)特征。
评价LPM787000048马来酸盐缓释片(LY03020)在中国健康成年受试者中空腹单次口服给药的安全性、耐受性及药代动力学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剂量递增Ⅰ期临床研究
主要目的:
评价LY03020空腹单次口服给药后在中国健康成年受试者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次要目的:
评价LY03020空腹单次口服给药后在中国健康成年受试者中的药代动力学(PK)特征。
100 项与 LPM787000048马来酸盐 相关的临床结果
100 项与 LPM787000048马来酸盐 相关的转化医学
100 项与 LPM787000048马来酸盐 相关的专利(医药)
11
项与 LPM787000048马来酸盐 相关的新闻(医药)2025年刚开始,强生就放出大招,斥资146亿美元收购专注于开发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治疗药物的Intra-Cellular Therapies公司。
需要注意的是,这已经不是MNC巨头第一次重金押注CNS领域。早在2023年12月,百时美施贵宝(BMS)以140亿美元收购了Karuna、艾伯维以87亿美元收购了Cerevel。
如今轮到强生重金押注,能否再次引爆CNS药物研发的热情?
1
为何重金收购?
强生之所以重金收购CNS制药商Intra-Cellular,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Intra-Cellular“来头不小、价值很大”:由诺贝尔奖得主Paul Greengard在2001年创立,并于2014年在纳斯达克上市,之后随着首款药物卢美哌隆(Lumateperone,商品名:Caplyta)保持稳健增长,股价也水涨船高,成为市值超百亿美元的中大型Biotech公司。
Caplyta是引进自BMS的多靶点抗精神病药物(一种每日一次的口服疗法),已分别在2019年、2021年获批用于成人精神分裂症、成人双相抑郁。自上市以来,Caplyta持续快速放量,2023年销售额实现同比大幅增长86%至4.62亿美元,预计2024年有望达到近7亿美元。
目前,Caplyta还在探索儿科适应症、长效注射方案,并向FDA提交了辅助治疗重度抑郁症(MDD)的补充新药申请,有望成为过去15年中首个获批治疗MDD及双相I型和II型抑郁症状的药物。鉴于MDD的潜在患者人数更庞大,Mizuho预测该适应症的销售峰值达13亿美元。
其二,由于CNS领域患者数量众多,使得斩获多个适应症的Caplyta展现出巨大潜力,强生预计该药峰值年销售额将达到50亿美元。
MNC巨头之所以会重金押注CNS药物赛道,正是由于患者数量庞大。据统计,全球有超过10亿人(即每8人中就有1人)患有神经精神或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中美国抑郁症辅助治疗市场约有2100万患者,是精神分裂症的8倍,是双向情感障碍的2倍。
Intra-Cellular的产品管线
图片来源:Intra-Cellular官网
其三,Intra-Cellular拥有与众不同的产品组合,既可补充强生在CNS领域的产品线,也可填补其重磅药物“专利悬崖”带来的空缺。
事实上,强生单品销售额前十的药物面临专利到期的困境,包括Stelara、Simponi、Darzalex,同时CNS药物的研发困境也有待突破,此前已有多款药物研发失利。
而Intra-Cellular的候选药物颇具看点,包括ITI-1284(Ⅱ期)、治疗帕金森病的PDE1抑制剂Lenrispodun(ITI-214)、PDE抑制剂ITI-1020(癌症免疫疗法),以及用于疼痛和情绪障碍的ITI-333、治疗情绪和其他神经精神疾病的ITI-1549。
其中,临床进度最快的ITI-1284是Caplyta的氘化形式,针对适应症包括广泛性焦虑症、阿尔茨海默病。据统计,美国约680万成年人患有广泛性焦虑症,约600万成年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
往更深层次看,重金收购Intra-Cellular给强生带来的意义还不止于此。
2
强生的大招
由于患者数量庞大、市场空间广阔,CNS赛道已成为MNC巨头的必争之地。而强生也是长期致力于神经科学领域。
只不过,相比肿瘤和自免两大支柱板块,神经科学业务的体量还不够大。2024上半年,强生的神经科学业务实现营收35.85亿美元,同比下滑0.3%,同期肿瘤业务同比增长16.4%至99.04亿美元、免疫业务同比增长4.2%至89.69亿美元。
肿瘤和自免业务表现出色,得益于Stelara(乌司奴单抗)和Darzalex(达雷妥尤单抗)两款半年销售额超50亿美元的重磅炸弹药物,以及接棒产品Tremfya(古赛奇尤单抗)、与传奇生物合作的BCMA CAR-T疗法Carvykti(西达基奥仑赛)保持稳健增长。
此外,强生近年来的布局方向也是集中在肿瘤和自免两大领域,通过频繁的收购和引进,囊括了不少潜在重磅候选药物,储备了梯队合理的管线。
相较之下,神经科学业务的收入主要来自长效精神分裂症药物帕利哌酮Invega Trinza/Trevicta、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多动症)药物Concerta,以及艾司氯胺酮鼻喷雾剂(Esketamine,Spravato)。其中,Esketamine增长势头迅猛,2023年销售额同比增长84.22%至6.89亿美元。
Esketamine是50年来首个新机制抗抑郁药,最早于2019年获FDA批准上市,适应症为联合口服抗抑郁药物治疗难治性抑郁症,之后又在2020年获批联用口服抗抑郁药治疗患有急性自杀意念或行为的成人重度抑郁症(MDD)。强生CEO在2024年JPM 会议表示,Esketamine 2027年销售峰值有望超过分析师预期,最高可能达到50亿美元峰值。
现如今,强生已将神经科学业务摆在了重要位置,在2024年进行了大规模重组,宣布逐步缩减其创新制药业务的心血管和代谢部门,将药物研发重点集中到肿瘤学、免疫学、神经科学三大治疗领域。
尤其近期以146亿美元收购Intra-Cellular,更是透露出强生的雄心壮志。正如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华金・杜阿托表示:“此次收购进一步使我们的产品组合与众不同,成为强生公司短期和长期战略增长的催化剂,为患者、医疗系统和股东带来巨大价值。”
目前,除了Intra-Cellular的产品组合,强生在CNS领域还布局了其他管线,包括Esketamine新适应症的拓展,以及开发重度抑郁症药物Aticaprant(已处于III期临床)。其中,Aticaprant是一款KOR或kappa阿片受体抑制剂,强生预计其销售额峰值达10亿-50亿美元。
2024年7月,强生向FDA递交了Esketamine新适应症的上市申请,单药用于治疗成人难治性抑郁症(TRD)。根据IV期TRD4005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首次使用Esketamine后的24小时内,蒙哥马利-阿斯伯格抑郁评定量表(MADRS)总分迅速发生变化,并至少持续4周。
3
CNS赛道火爆
重金押注CNS赛道的不止强生,还有BMS、艾伯维等MNC巨头。
2023年12月,BMS以140亿美元收购Karuna,拿下了70年来精神分裂症First in Class新药Cobenfy(KarXT)。目前,KarXT已经于2024年9月获FDA批准上市,成为数十年来首个获FDA批准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新作用机制药物。
值得一提的是,再鼎医药拥有KarXT在大中华区的权益,此前已于2024年第四季度向中国NMPA递交了用于精神分裂症的监管申请,有望于2025-2026年获批上市。另外,基于庞大的患者数量和CNS药物的临床价值,行业媒体Evaluate预计KarXT到2030年销售额有望超30亿美元。
无独有偶,投资公司Jefferies也预计礼来的阿尔茨海默病新药Donanemab,在巅峰时期的年销售额接近30亿美元。
这意味着,上述两款潜在重磅药物,加上强生的两款潜在重磅炸弹,已经足以印证CNS药物赛道的爆品潜质和巨大的市场诱惑力。
目前,礼来的新一代抗Aβ单抗Donanemab(商品名:Kisunla)已于2024年7月获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早期症状性阿尔茨海默病(AD),包括AD所致的轻度认知障碍以及轻度AD,并于去年12月在国内获批上市。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CNS药物的研发之路并非坦途。
例如,艾伯维收购Cerevel而获得的Emraclidine,未能在两项针对精神分裂症的II期研究中达到预期终点,导致87亿美元打了水漂;近日,勃林格殷格翰宣布其在研GlyT1抑制剂lepertin治疗成人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的Ⅲ期研究失败,未能达到主要终点和关键次要终点。
不过,艾伯维并未放弃,在去年10月又以14亿美元收购Aliada,拿下处于Ⅰ期临床的潜在BIC阿尔茨海默病疗法ALIA-1758;同期,灵北制药也以26亿美元收购Longboard Pharmaceuticals,拿下治疗癫痫的新型5-HT2C受体激动剂Bexicaserin。
值得一提的是,在CNS领域有深度布局的本土药企绿叶制药,近期也传出了好消息:自研的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LY03020获FDA批准开展临床试验,拟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
LY03020基于绿叶制药新分子实体/新治疗实体技术平台开发,是全球首个痕量胺相关受体1(TAAR1)和5-羟色胺2C受体(5-HT2CR)双靶点激动剂。临床前研究已表明,LY03020可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阳性、阴性症状和认知障碍,且未见明显的EPS和体重增加、糖脂代谢异常等代谢综合征风险。
— 结语 —
尽管CNS药物研发充满挑战,但MNC巨头的连番重金押注,再次点燃了CNS药物赛道的热情。
尤其对于强生,此次收购不仅彰显了其在神经科学领域的战略眼光和决心,还为其带来了多款潜在重磅药物。未来强生的神经科学业务能否追上肿瘤和自免业务,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资料:
1.各家公司的财报、公告、官微
2.方正证券研报
同写意媒体矩阵,欢迎关注↓↓↓
扫描二维码即可下载
《数图药讯》2025年1月第3期
目 录
行业政策
1.国家医保局:1月17日召开“保障人民健康 赋能经济发展”新闻发布会
2.国家医保局:关于推进基本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革的通知
3.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放射性治疗药物申报上市临床风险管理计划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2025年第5号)
4. 国家药监局核查中心:关于发布《细胞治疗产品生产检查指南》的通告
5. 国家卫健委:关于启动2024年度二级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有关工作的通知
行业动态
1. 药讯动态:重磅获批
2. 药讯动态:重磅临床
3. 药企动态:市场动态
零售品类数据洞见
1. 重磅新规,药店医保结算规则生变!
2. 医保局发文:全国范围严查药店
政策解读
1、国家医保局:1月17日召开“保障人民健康 赋能经济发展”新闻发布会
2025年1月17日上午,国家医保局召开“保障人民健康 赋能经济发展”新闻发布会。国家医保局表示,2025年医保部门将继续推进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的集中带量采购,国家层面将在上半年开展第十一批药品集中采购,在下半年开展第六批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并将适时启动新一批的药品集采。同时在地方层面要开展具备专业特色的、具有全国联盟性质的集中采购,预计有20个左右的联盟,包括中成药、中药饮片和高值耗材。
另外,由于医保丙类目录要与商业健康保险进行对接,必须给产品的设计、精算、落地留下一定的时间,因此从今年(2025年)开始,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的时间周期要提前,预计今年从4月1日起开始申报,争取9月份完成调整。
2、国家医保局:关于推进基本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革的通知
为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健全与“1+3+N"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相适应的医保科学结算体系,进一步优化医保基金支付方式和结算政策,不断提高结算清算效率,积极稳妥推进医保与定点医药机构即时结算,为定点医药机构运行持续注入流动资金,赋能医疗卫生事业和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具体信息请登录国家医保局官网查看。
3、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放射性治疗药物申报上市临床风险管理计划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2025年第5号)
为指导放射性治疗药物申报上市时如何进行风险管理,药审中心组织制定了《放射性治疗药物申报上市临床风险管理计划技术指导原则》(见附件)。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关于印发药品技术指导原则发布程序的通知》(药监综药管〔2020〕9号)要求,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同意,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特此通告。
附件:
放射性治疗药物申报上市临床风险管理计划技术指导原则.pdf
相关文件请扫描上方二维码查看
4、国家药监局核查中心:关于发布《细胞治疗产品生产检查指南》的通告
为指导检查员开展细胞治疗产品生产环节检查工作,进一步加强细胞治疗产品生产质量管理,国家药监局核查中心组织制定了《细胞治疗产品生产检查指南》,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同意,现予发布,请各级药品检查机构参照执行。特此通告。
附件:
细胞治疗产品生产检查指南.pdf
相关文件请扫描上方二维码查看
5、国家卫健委:关于启动2024年度二级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有关工作的通知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9〕4号),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办公室《关于加强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9〕23号)等文件要求,持续推动国家公立医院绩效监测工作。具体信息请登录国家卫健委官网查看。
行业动态
01
药讯动态:重磅获批
最近重磅获批
强生(Johnson & Johnson)申报的厄达替尼片上市申请获得NMPA批准,用于治疗携带易感型FGFR3基因变异,且既往接受至少一线含抗PD-1或抗PD-L1期间或之后出现疾病进展的手术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UC)成人患者。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贝伐珠单抗注射液上市申请获得NMPA批准,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性结直肠癌、胶质母细胞瘤、肝细胞癌、卵巢癌和宫颈癌等适应症。
和黄医药研发的赛沃替尼片新适应症上市申请已获得NMPA批准。本次获批用于治疗间质-上皮转化因子(MET)外显子14跳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
勃林格殷格翰(Boehringer Ingelheim)申报的宗格替尼片上市申请已经获得CDE受理。适应症为治疗携带HER2(ERBB2)激活突变且既往接受过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
第一三共(Daiichi Sankyo)申报的5.1类新药盐酸吡昔替尼胶囊(PLX3397)的上市申请已获得CDE受理。适用于治疗伴有重度病变或功能受限且无法通过手术改善的症状性腱鞘巨细胞瘤(TGCT)成年患者。
02
药讯动态:重磅临床
最近重磅临床
金赛药业申报的GenSci120注射液就两项适应症获得CDE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拟开发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
阿斯利康1类新药AZD0022获得CDE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拟开发治疗携带KRAS G12D突变的晚期实体瘤。
赛诺菲(Sanofi)申报的1类新药itepekimab注射液获得CDE批准临床,拟适用于治疗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sNP)患者。
恒瑞医药研发的注射用SHR-9839(sc)获得NMPA批准临床试验,SHR-9839是一款靶向EGFR/c-Met双特异性抗体,拟用于治疗晚期恶性肿瘤。
绿叶制药自主开发的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LY03020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许可开展临床试验,拟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
03
药企动态:市场动态
1月13日,先声药业旗下抗肿瘤创新药公司先声再明宣布,已与艾伯维(AbbVie)就先声再明的多发性骨髓瘤(MM)候选药物SIM0500达成开发许可选择协议。根据该协议条款,先声再明将从艾伯维收取首付款,以及最高10.55亿美金的选择性权益付款和里程碑付款。
1月14日,体内CAR-T细胞疗法领导者Umoja Biopharma宣布完成1亿美元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Double Point Ventures和DCVC Bio共同领投,ARK Invest、Cormorant Asset Management、 MPM Capital、 Qiming Venture Partners USA等新老投资者参投。融资收益将用于推进Umoja体内CAR-T细胞疗法管线,包括其领先的靶向CD22的UB-VV400项目在多种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研究。
1月17日,艾威药业(IVIEW Therapeutics)宣布完成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重庆长生胜合投资基金领投,杭州玖润投资、杭州易路医疗跟投,原有投资者Proxima Ventures Fund I L.P 、比邻星创投继续加持投资。
零售行业动态
01
重磅新规,药店医保结算规则生变!
1月16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发布关于推进基本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革的通知,明确改革目标,以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为支撑,在做好医保基金预付的同时,充分考虑定点医药机构需求和能力,2025年全国80%左右统筹地区基本实现即时结算,2026年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实现即时结算;并公布改革试点名单。
国家医保局要求各地坚持优化传统结算与创新结算方式相结合,充分压缩流程和时长,由原来从定点医药机构申报截止次日到医保基金拨付不超过30个工作日减少至20个工作日。坚持基金预付与即时结算相结合,既通过基金预付增加医药机构现金总量,也通过即时结算加快医药机构现金流速。坚持试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指导地方从实际出发,合理确定结算模式,以点及面,分步推开,按照时间节点逐步推进完成相关工作
02
医保局发文:全国范围严查药店
根据通知,国家医保局要求在2025年3月底前,各级医保部门根据本地化的问题清单,组织辖区内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对2023—2024年医保基金使用情况开展自查自纠,形成自查自纠情况报告,及时退回违法违规使用的医保基金。国家医保局通知指出,让各级医保部门主动开展数据分析,帮助定点医药机构提升自查自纠精准性。
来源:由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整理
END
如需获取更多数据洞察信息或公众号内容合作,请联系医药地理小助手微信号:pharmadl001
1. 智翔金泰狂犬病病毒双特异抗体申报上市
1月14日,CDE官网显示,智翔金泰瑞的斯乐韦米单抗注射液(GR1801)上市申请已获受理,用于成人疑似狂犬病病毒暴露后的被动免疫。斯乐韦米单抗是全球首个用于狂犬病被动免疫的双特异性抗体,由智翔金泰自主研发,作用靶点为RABV的包膜糖蛋白(Glycoprotein,G蛋白)。该药为scFv+Fab结构的双特异性抗体,使用KIH技术解决重链错配问题,使用scFv融合技术解决轻链错配问题,通过靶向结合G蛋白表位I和/或III,阻断其与受体的结合,在狂犬疫苗主动免疫完全发挥保护作用前阻滞病毒对神经的侵染,预防狂犬病。截至目前,国内仅有2款抗狂犬病病毒抗体药物获批上市。
2. 乐普生物溶瘤病毒拟纳入突破性治疗
1 月 14 日,CDE 官网显示,乐普生物递交的 CG0070 注射液拟纳入突破性治疗,适应症为对卡介苗(BCG)无应答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伴原位癌(CIS)患者。CG0070(Cretostimogene Grenadenorepvec)是 CG Oncology 公司开发的一款具有双重作用机制的溶瘤病毒免疫疗法,靶向 Rb-E2F 通路,可选择性复制、裂解癌细胞并刺激免疫反应。乐普生物拥有 CG0070 在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地区的开发、制造和商业化权益。
3. 艾伯维c-MET ADC启动肺癌二线联合治疗临床
1月13日,艾伯维在clinical trials网站上,登记了下一代c-Met ADC药物Telisotuzumab Adizutecan 联合PD-1抗体 Budigalimab 二线治疗转移性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1/2期临床试验NCT06772623,该临床预计于2025年2月底启动,入组人数为172例。此前于2024年9月27日,艾伯维宣布已向FDA递交c-Met靶向ADC药物telisotuzumab vedotin(Teliso-V,ABBV-399)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治疗的c-Met蛋白过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野生型晚期/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
4. 再生元PD-1抑制剂辅助治疗高危皮肤鳞状细胞癌显著提升无病生存期
1月13日,再生元制药宣布了3期C-POST试验的积极结果。该试验表明,PD-1抑制剂Libtayo®(cemiplimab)辅助治疗,能显著提高高危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患者术后的无病生存期(DFS),这一成果为这类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在首次预设的中期分析中,与安慰剂相比,接受Libtayo®治疗的患者疾病复发或死亡风险降低了68%(风险比:0.32;95%置信区间:0.20 - 0.51;$p<0.0001$)。这使得Libtayo®成为首个在辅助治疗高危CSCC中,展现出具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疗效的免疫疗法 ,而近期Keytruda®在相同辅助治疗场景下的3期试验却未能成功。
5. 绿叶制药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在美国获准开展临床试验
1月14日,绿叶制药集团宣布,其自主开发的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LY03020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许可开展临床试验,拟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LY03020基于绿叶制药新分子实体/新治疗实体技术平台开发,是全球首个痕量胺相关受体1(TAAR1)和5-羟色胺2C受体(5-HT2CR)双靶点激动剂。临床前研究已表明,LY03020可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阳性、阴性症状和认知障碍,且未见明显的EPS和体重增加、糖脂代谢异常等代谢综合征风险。LY03020亦在中国进入临床阶段。
1. 礼来25亿美元收购Scorpion,获得小分子PI3Kα抑制剂
1月13日,礼来公司和开Scorpion Therapeutics宣布,礼来公司将收购Scorpion的小分子PI3Kα抑制剂项目STX-478。STX-478是一种每日一次的口服突变选择性PI3Kα抑制剂,目前正在乳腺癌症和其他晚期实体瘤的1/2期临床试验中进行评估。根据协议条款,礼来将收购Scorpion,Scorpion股东将获得高达25亿美元的现金,包括预付款和在达到某些监管和销售里程碑后的后续付款。此外,作为交易的一部分,Scorpion将剥离一个新实体,以拥有其员工和非PI3Kα管线资产。
2. 吉利德17亿美元合作开发STAT6小分子疗法
1月13日,吉利德与LEO Pharma日前宣布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加速LEO Pharma的小分子口服STAT6项目的开发和商业化,旨在为炎症性疾病患者提供潜在治疗方案。根据该合作协议,吉利德将收购LEO Pharma的全部口服STAT6小分子抑制剂和靶向蛋白降解剂项目。吉利德将拥有开发、生产和商业化小分子口服STAT6项目的全球权利。LEO Pharma将有权选择在美国以外地区的皮肤病领域共同商业化口服项目。LEO Pharma将有资格获得总计高达17亿美元的款项,其中包括2.5亿美元的预付款。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00 项与 LPM787000048马来酸盐 相关的药物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