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YL-90148片治疗原发性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的Ⅲ期临床研究
评价原发性痛风伴高尿酸血症受试者中,不同剂量YL-90148片治疗下血清尿酸的达标率。
评价YL-90148片在痛风受试者中的有效性、安全性
和药代动力学的多中心、随机、开放的临床试验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1是探索YL-90148片4mg、6mg、8mg在痛风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血清尿酸小于等于360umol/l为主要疗效终点,以不良事件做为安全性终点,一共给药观察12周。其中安全性终点主要在给药期间出现的不适症状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生命体征、血生化(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移酶、总蛋白、白蛋白、尿素/尿素氮、肌酐、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脂肪酶、血淀粉酶、钾、钠、氯、钙、磷、空腹血糖、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每天给药1次、一共入组45例,每个剂量组各15例。不同剂量组在不同的时间点来院访视,如4mg剂量组在入组后第14天、28天、56天、84天来院访视一次,第91天为随访,如有不良事件存在会再继续随访,同时通过群体药代动力学及肾功能指标评价剂量与毒性的关系。
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评价YL-90148片在痛风和/或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Ⅱ期临床试验
评估YL-90148片在痛风和/或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验证YL-90148片在痛风和或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中与安慰剂对照及别嘌醇对照降尿酸效果和安全性事件。主要目的通过给药6周后观察各组别血清尿酸小于360umol/l的比率及通过血尿常规、血生化等安全性指标观察各组别的安全性。
100 项与 Puliginurad 相关的临床结果
100 项与 Puliginurad 相关的转化医学
100 项与 Puliginurad 相关的专利(医药)
13
项与 Puliginurad 相关的新闻(医药)关注并星标CPHI制药在线
*展会预登记火热进行中,👆扫描二维码免费领票!
近日,海创药业宣布暂停投入超8000万的HP501管线研发,这并非失败者的退场,而是清醒者的战略转身。在URAT1抑制剂赛道挤满15款国产在研药物的红海里,海创选择将资源转向更前沿的HP518/537管线。这一刀切下的不仅是沉没成本,更是对“为立项而立项”行业积弊的切割。
止损!8111 万投入背后的理性公式
作为一款自主研发的小分子化学创新药,HP501 是尿酸盐阴离子转运体 1(URAT1)抑制剂 ,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该项目已累计投入募集资金 8111.25 万元,而剩余募集资金约 1.22 亿元。在新药研发的烧钱游戏中,海创药业为何在投入 8111.25 万元后选择暂停 HP501 项目?这背后有着怎样的理性考量?
从竞品分析维度来看,目前全球高尿酸治疗领域竞争已趋于白热化。由日本药企卫材研发的全球首个新一代 URAT1 特异性抑制剂多替诺雷(Dotinurad),已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多个国家获批上市。国内方面,恒瑞医药的 Ruzinurad(SHR4640)临床进度最快,其上市申请于 2025 年 1 月获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受理,有望成为首个国产高选择性 URAT1 靶向药物。除恒瑞外,国内还有璎黎药业的 YL - 90148、一品红 / Arthrosi 的 AR882、康哲药业的 ABP - 671、信诺维的 XNW3009 等多款同靶点药物处于临床 II/III 期。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格局,海创药业的 HP501 即便成功上市,在市场份额争夺上也面临巨大挑战。
从市场容量测算维度看,虽然高尿酸血症治疗药物市场庞大,但庞大的患者群体并不等同于无限的利润空间。弗若斯特沙利文研究显示,2020 年全球高尿酸血症患病人数约 9.3 亿,痛风患者达 2.2 亿 ,《2021 中国高尿酸及痛风趋势白皮书》指出,我国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总体水平为 13.3%,患病人群规模约 1.77 亿。随着众多竞品的陆续上市,市场竞争加剧,药品价格、市场推广成本等因素都将压缩利润空间。
这一决策也体现出海创药业战略思维的转变,从过去 “必须做出药” 的执念,转变为 “做出能卖的药” 的商业化战略考量。这种思维转变,是基于对市场竞争格局和商业回报的理性判断,是在有限资源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
URAT1 修罗场
在高尿酸血症治疗药物的研发领域,URAT1 作为肾脏中尿酸重吸收的关键转运蛋白,因而吸引众多药企布局研发,成为近年来全球高尿酸治疗领域最热门的靶点之一。
激烈的竞争态势已在该赛道上全面铺开。据相关研报信息,全球范围内有 22 款在研的 URAT1 抑制剂,其中竟有 15 款由中国药企主导 ,赛道拥挤程度可见一斑。除了前文提及的恒瑞医药的 SHR4640、海创药业的 HP501,一品红 / Arthrosi 的 AR882、信诺维的 XNW3009 等也都处于临床 II/III 期阶段,众多药企在这条赛道上全力冲刺,试图抢占市场先机。
日本药企卫材研发的多替诺雷(Dotinurad)作为全球首个新一代 URAT1 特异性抑制剂,已经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多个国家获批上市,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也为该领域的药物研发树立了标杆。而恒瑞医药的 SHR4640 在国内的研发进度一马当先,其上市申请于 2025 年 1 月已获 CDE 受理,距离上市仅一步之遥。一旦 SHR4640 成功上市,凭借恒瑞医药强大的市场推广能力和品牌影响力,很可能迅速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
对于其他仍在研发进程中的药企来说,时间紧迫,留给他们的时间窗口或许不足 2 年。在这有限的时间里,不仅要确保药物研发的顺利推进,还要解决诸多难题。例如,中小药企在与恒瑞等大型药企竞争时,销售网络的差距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恒瑞医药经过多年的发展,建立了庞大且成熟的销售团队和销售渠道,能够快速将药品推向市场并覆盖广泛的医疗机构。相比之下,中小药企的销售网络往往较为薄弱,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将自己的产品有效地推广给医生和患者,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
此外,临床价值是否足以颠覆现有疗法也是一个关键问题。虽然 URAT1 抑制剂是高尿酸治疗领域的热门研发方向,但市场上已经存在一些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药物,如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等。这些药物经过长期的临床应用,医生和患者对其疗效和安全性有一定的了解。新研发的 URAT1 抑制剂需要在临床价值上,如疗效更显著、副作用更小、使用更便捷等方面,展现出明显的优势,才有可能在市场上获得认可,颠覆现有疗法的市场格局。
从 “死磕到底” 到 “动态止损”
在过去,许多药企在新药研发过程中往往秉持着 “一条道走到黑” 的思维模式。这种传统模式虽有着破釜沉舟的决心,但也容易导致资源的严重错配。例如某企业在一个热门靶点药物研发上投入高达 12 亿元,从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到临床试验,一路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然而,由于在研发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市场变化和竞品情况,当该药物历经多年研发最终上市时,市场竞争格局已发生巨大变化,年销售额不足 3 亿元,远低于预期,大量投入的资金难以收回,企业也因此陷入财务困境,后续研发计划也受到严重影响。
随着行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新的生存法则正在形成。动态评估成为药企研发过程中的关键要素,主要包括竞品进展、专利壁垒、商业回报三个方面。密切关注竞品进展,能够让药企及时了解市场动态,避免在激烈竞争中处于劣势。如恒瑞医药SHR4640 在 URAT1 抑制剂研发上的快速进展,促使海创药业重新审视 HP501 项目的前景。专利壁垒则是保障药物市场独占性的重要因素,若无法突破或绕开关键专利,药物上市后面临的侵权风险和市场竞争将大幅增加。商业回报更是研发的核心目标,只有能够带来可观商业回报的药物,才能支撑药企的持续发展 。
基于这三要素,构建研发退出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当发现研发项目在竞争中难以脱颖而出、专利保护不足或商业回报预期不佳时,及时终止或调整项目,能够避免资源的进一步浪费,将有限的资源集中投入到更有潜力的项目中。
海创药业暂停 HP501 项目,为行业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样本。这并不意味着研发的失败,相反,这是一种战略调整,是将宝贵的研发资源和资金,从竞争激烈、前景不明朗的 URAT1 抑制剂领域,输送到更具全球竞争力的前列腺癌药物 HP518 项目中。这种做法体现了海创药业对研发资源的高效管理和战略眼光,也为其他药企在面对类似情况时,提供了可借鉴的决策思路。
中小药企的破局三策
在创新药研发的反内卷时代,中小药企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也蕴含着机遇。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出重围,中小药企需要采取一系列创新策略。
策略一:靶点狙击手
靶点选择是新药研发的关键起点。避开竞争过于激烈的热门靶点,如 PD - 1、URAT1 等超 10 家药企在研的成熟靶点,转而挖掘全新作用机制的靶点,成为中小药企的明智选择。某企业聚焦线粒体自噬靶点,通过深入的基础研究,发现了该靶点与多种疾病的潜在关联 。在研发过程中,该企业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单细胞测序技术等前沿手段,精准验证靶点功能,最终成功开发出具有创新性的药物,在市场上获得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这种聚焦全新靶点的策略,使企业能够在竞争相对较小的领域深耕细作,降低竞争风险,提高研发成功的概率。
策略二:快速迭代术
借鉴 AI 制药公司的敏捷模式,中小药企可以大幅提高研发效率。以某 AI 制药公司为例,其利用 AI 算法进行药物分子设计,通过对海量化合物数据的分析和模拟,能够在短时间内筛选出具有潜力的药物分子 。在确定分子结构后,利用自动化实验设备和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快速完成动物实验,整个过程仅需 90 天。这种快速迭代的研发模式,能够让中小药企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条件下,加速药物研发进程,快速验证药物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通过快速迭代,中小药企可以及时调整研发方向,避免在错误的路径上浪费过多资源,提高研发成功率。
策略三:生态位卡位
专注细分领域,建立局部优势,是中小药企的又一重要策略。黑龙江省济仁药业有限公司专注于小儿抽动症治疗药物的研发,其主打产品菖麻熄风片是国医大师卢芳教授临床经验结晶。企业组建了涵盖中医学、中药学、药理学、临床医学等多领域专业人才的研发团队,从药材源头把控质量,运用先进仪器分析药物有效成分,联合知名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试验 。凭借对小儿抽动症治疗领域的专注和深耕,济仁药业在该细分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通过专注细分领域,中小药企可以深入了解特定患者群体的需求,开发出更具针对性和差异化的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结语
海创药业的8000万止损,恰似刺向创新药内卷漩涡的一把利刃。当行业从“资本狂欢”步入“商业本质”的新周期,这样的理性抉择将愈发常见。2025年H1中国创新药研发终止案例同比激增47%,这并非寒冬信号,而是行业走向成熟的必经阵痛。未来真正的赢家,属于那些既看得懂显微镜下的分子结构,也算得清市场账簿的商业棋手。正如达尔文所启示:生存下来的并非最强壮的物种,而是最能适应变化的生灵。
参考出处:
海创药业公司官网;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
END
智药研习社近期直播预告
来源:CPHI制药在线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制药在线立场。本网站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
投稿邮箱:Kelly.Xiao@imsinoexpo.com
▼更多制药资讯,请关注CPHI制药在线▼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智药研习社~
进入2025年,“反内卷”成为各行各业的重要关键词之一。
事实上,对于中国创新药行业而言,反内卷尤为必要,在过去的若干年以来,行业整体深受内卷之苦。
内卷的本质,是无效的过度竞争,体现在创新药行业的具象化案例,就是对于雷同管线的远超正常限度的重复建设。
2025年8月14日,科创板上市药企海创药业的一则公告,吹响了创新药研发反内卷的号角。
当天,海创药业宣布:拟暂停募投项目“创新药研发项目”HP501子项目后续的研发推进。
HP501是海创药业自主研发的一款小分子化学创新药,为尿酸盐阴离子转运体1(Urate Anion Transporter 1,URAT1)抑制剂。
根据公开信息,截至今年的6月30日,这个项目项目累计已经投入募集资金8111.25万元。
投入8000多万的在研管线,说不要就不要了。
对此,海创药业给出的原因解释是:
当前国内已有药企针对URAT1靶点的产品获批上市,并有多项围绕该靶点的III期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故公司预计未来URAT1靶点领域竞争较为激烈。
为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以商业化原则为导向,经公司审慎评估,拟调整募投项目子项目的投入,不再将募集资金投入至HP501项目中。
对于海创药业给出的这个理由,只能说是人间清醒。
在高尿酸血症治疗药物的研发领域,URAT1作为肾脏中尿酸重吸收的关键转运蛋白,在体内尿酸稳态调控中扮演核心角色,因此也是近年来全球高尿酸治疗领域最热门的靶点之一。
高尿酸治疗药物的市场,确实是极其庞大的。
弗若斯特沙利文研究显示,2020年全球高尿酸血症患病人数约9.3亿,痛风患者达2.2亿。
《2021中国高尿酸及痛风趋势白皮书》指出,我国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总体水平为13.3%,患病人群规模约1.77亿。
但是这个领域的在研药物的竞争也是极其激烈的。
根据相关研报信息,全球22款在研URAT1抑制剂中,15款由中国药企主导,赛道已经明显呈现拥挤的态势。
其中,由日本药企卫材研发的全球首个新一代URAT1特异性抑制剂多替诺雷(Dotinurad),已经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多个国家获批上市。
此外,恒瑞医药的Ruzinurad(SHR4640)是在研管线里临床进度最快的URAT1抑制剂。
2025年1月,恒瑞医药的SHR4640的上市申请,获得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受理,有望成为首个国产高选择性URAT1靶向药物。
除此以外,国内处于临床II/III期的同靶点药物,还包括璎黎药业的YL-90148、一品红/Arthrosi的AR882、康哲药业的ABP-671、信诺维的 XNW3009,以及此次海创药业暂停研发的HP501,等等。
至于处于I/II期的管线,那就更多了。
未来2~3年以内,随着在研管线的陆续上市,这个领域的销售竞争的激烈程度,是可以预见的。
众多中小创新药企业,要和跨国药企和恒瑞这样的本土巨头去拼销售,又能有多少胜算?
海创药业的及时止损离场,应该说是明智之举。
因为虽然说是“暂停”,但是海创药业同时表示“不再将募集资金投入至 HP501 项目中”,剩余募集资金约1.22亿元,将继续投入到在研项目HP518和HP537中。
可以理解成,这其实就是终止研发。
海创药业的这一“壮举”,体现了创新药行业的成熟和进步。
曾经,中国药企立项开发一个管线,会习惯性地一条道走到黑,无论如何都要全力推进到新药上市阶段,
医药研究报告分享营
收集与分享全市场主流医药研究报告
每天仅需0.8元
畅享超过2000篇存量精选医药研究报告
每年新增额外500篇
☝ 点击上方 一键预约 ☝ 最新最热的医药健康新闻政策涨幅超200%,这是一品红股价年初至今交出的奇幻答卷。去年9月,一品红股价还一度跌至12元区间。然而在今年,一品红开启了令人瞠目的逆袭之路,由12元一路飙升至65.7元的历史高点,市值更是一度接近300亿元。但与不断走高的股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品红的业绩表现堪称“拉胯”。今年4月公布的2024年报中,一品红自上市以来首次亏损。具体来看,一品红024年营业收入为14.50亿元,同比下降42.07%;归母净利润为-5.40亿元,同比下降392.52%;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89亿元,同比下降340.82%。今年一季度,一品红业绩颓势未止,实现营收3.77亿元,同比下降39.48%;净利润为5658.85万元,同比下滑43.7%。尽管相比2024年第四季度营收环比增长79.16%,但整体业绩仍然低迷。业绩跌跌不休的同时,股价却持续上涨,这就表明如今一品红股价的驱动因素已经与业绩无关。那么究竟是何种利好支撑一品红股价逆势拉升呢?这一切还得从那次“串标事件”说起。01串标遭受雷霆一击2024年7月27日,一品红遭受雷霆一击。一品红发布公告,收到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的违约通知书,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违约通知书显示,一品红全资子公司广州一品红制药有限公司在第七批国家药品集采盐酸溴己新注射液投标中存在违约情形,应当按照采购文件约定受到相应处理,并由一品红制药承担给采购方造成的损失。处罚迅速而严厉。一品红被要求退还集采销售所得2.66亿元,这相当于2023年净利润1.85亿元的1.44倍。这也导致一品红在2024年计提的非经常性损益达2.95亿元,进而导致去年业绩陷入深渊。不仅如此,串标事件还给成立20余年的一品红的市场形象带来重大的打击。起步初期,一品红一直主打代理其他品牌产品。2017年A股上市以后,逐渐转型至以自研仿制药为主的路线上来,并逐渐确立了在儿科产品和慢性病产品方面的优势地位。由于转型时机较好,令业内众多大企业元气大伤的药品集采政策,对一品红来说反而成了红利机会。它充分利用自己的“光脚”优势,不断通过集采收割份额。在一品红此前参与的四批次全国药品集中采购中,共有9个品种获得中标入围资格。2023年,一品红集采产品的营收同比增长达到了244.34%。2024年,公司集采产品就实现营收4.15亿元。可串标事件之后,一品红被暂停从2024年8月21日至2025年2月20日(6个月)参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的资格;第七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品种盐酸溴己新注射液作废标处理,各地按非集采品种进行挂网管理。这一击无异于伤筋动骨。集采渠道突然被切断,让一品红的传统业务模式遭遇釜底抽薪,也让投资者对其经营和诚信产生了双重质疑。串标事件被曝出的当天,一品红股价就大跌超过17%。2024年年内股价下跌超过40%。幸运的是,仿制药故事已经讲完的一品红迅速找到了续命的新故事脚本:痛风药和减肥药。这两个风口,一个已起势,一个正当时。02踏中双风口在中国,痛风是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常见代谢性疾病。丁香园文章显示,2014 年中国高尿酸血症汇总患病率为 13.3%,2018~2019 年患病率为14%(13.1%,14.8%),2021 年升至 17.4%。也就是说,在 2021 年中国的高尿酸血症人群就已经不少于 2.5 亿了。2022 年复旦大学发表的 ARIMA 模型,预估2025年中国痛风患者将达到 1800 万人。根据 The Lancet 最新研究2025年全球痛风患者也仅仅接近6000 万人。可在痛风领域,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新药产生。直到去年12月,卫材的痛风创新药多替诺雷在国内获批上市。紧接着今年1月,恒瑞的同靶点创新药上市申请获得受理。市场对相关创新药标的的兴趣被瞬间点燃。这时候,一品红恰逢其时地出现在聚光灯下。这时人们才注意到,这个老牌药企手里竟然也握有一款同靶点创新药氘泊替诺雷(AR882)。这款药物来自一品红2021年的几笔收购。彼时,创新药概念正值火热,一品红增资5.17亿元进行了8项license in,其中有3.83亿元用在了与美国公司Arthrosi合作开发降尿酸创新药AR882和小分子创新药AR035上。作为新一代高效、高选择性尿酸转运蛋白1(URAT1)抑制剂,AR882通过抑制URAT1促进尿酸排泄,实现全天候阻断尿酸重吸收,同时避免肾毒性,每日一次给药即可维持血尿酸健康水平。今年3月,氘泊替诺雷全球性Ⅲ期临床完成全部患者入组,国内Ⅲ期临床试验也完成首例患者入组。更值得关注的是,由于痛风患者很多都有痛风石,而真正能够有效溶解痛风石的药物几乎是空白。在2025年6月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欧洲风湿病协会联盟(EULAR)大会上,AR882的原创性研究亮相,其长期安全性与疗效数据获得广泛关注。临床数据显示,AR882不仅能高效降尿酸,还能有效溶解痛风石,具备突破性疗效,填补了口服小分子药物在痛风石领域的治疗空白。基于此,一品红多次对外表示,氘泊替诺雷具备同类最佳潜力,上市后有望成为全球重磅药物。回看一品红发展轨迹,投资者会发现一个令人玩味的现象:在2021年之前,这家药企的创新转型脚步一直不紧不慢。直至2021年8月,一品红与Arthrosi公司成立合资公司,才正式让一品红加注研发投入。至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突然暴增至3.25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了22.41%。图:一品红研发支出一览,来源:锦缎研究院更让市场兴奋的是,一品红还布局了另一个火热赛道——GLP-1类减肥药。年报显示,一品红自主研发的 1 类创新药物 APH01727 片的药物临床试验申请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并收到《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同意开展临床试验。APH01727 片是一种高活性高选择性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 受体激动剂(GLP⁃1RA),目标是成为每天给药一次的口服小分子激动剂,拟用于 2 型糖尿病的治疗和超重/肥胖患者的体重管理。同时,APH01727 片还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同意其在境外开展临床试验的确认函,同意其按照提交的方案开展临床研究。风口上的布局,让一品红的股价一飞冲天。投资者似乎已经看到:一个传统药企凭借两个爆款创新药华丽转身的剧本正在上演。03童话里都是骗人的?资本市场的热情可以理解,但医药研发的客观规律无法逾越。一品红看似完美的转型故事,仍面临几重关键拷问。最现实的挑战是时间。一品红相关负责人特别提醒投资者,目前AR882的临床试验进展比预计快一些,但尚需在国内外开展Ⅲ期临床研究并经药品审评部门审批通过后,方可上市销售,“能否通过监管部门的最终批准、获批上市及上市时间具有不确定性”。即便是最乐观预计,一品红至少还有2年的空窗期。而在这段时间内,竞争对手不会原地等待。痛风药市场中,卫材的多替诺雷已在中日泰上市,抢占了医生认知。恒瑞医药的SHR4640在2025年1月已提交上市申请,预计2026年上市,进度大概率会领先AR882。此外康哲药业的ABP-671、信诺维的XNW3009、上海璎黎的YL-90148等6款URAT1抑制剂处于Ⅲ期,届时将集中上市,加剧内卷。而另一方面,一品红的GLP-1管线进展更显滞后,如今仍只在一期临床阶段。虽然在2024年8月,一品红在其官方公众号上公布,APH01727片成功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完成首批受试者入组给药。但截至目前,CDE网站上的临床状态仍然是“进行中尚未招募”。不管进度到底如何,相对于其他药企而言,在GLP-1的赛道上,一品红几乎已经确定落后。当然,除了痛风药和减肥药之外,一品红还有其他的研发版图。一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一品红共有各类在研项目71项(不含技术改造类项目),其中创新药项目15个;有34个项目/产品在备案或待审批阶段。但截至目前,进入临床阶段的药物只有AR882和APH01727,其他管线的研发,仍然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显然,这些不确定性并没有体现在当下狂热的股价中。一边是传统仿制药业务因集采重创一蹶不振;另一边是创新药研发尚未落地但预期却已经迅速释放。再加上一品红日常动辄20cm的股价涨跌,显示出过热的投资倾向,理性的投资者应警惕高预期下的“虚火”。(来源:医曜 作者:吴恩恩 )药闻康策新媒体矩阵微信公众号点击下方 一键关注 【免责声明】1.“药闻康策”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司联系。2.“药闻康策”致力于提供合理、准确、完整的资讯信息,但不保证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合理、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3.“药闻康策”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商业交易或医疗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药闻康策”内容发生偏差,我司不承担任何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法律责任,赔偿责任。欢迎转发分享、点赞、点在看
100 项与 Puliginurad 相关的药物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