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并星标CPHI制药在线 在全球医药产业的宏大版图中,创新药领域一直是各国激烈角逐的战略高地。长期以来,欧美药企凭借先发优势,在研发、市场和规则制定方面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创新药企业则多在模仿与追赶的道路上摸索前行。但近年来,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正在发生,中国创新药企业不仅在本土市场站稳脚跟,更在海外市场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其中,NewCo模式如同一股强劲的东风,助力中国创新药企业开启全球化突围之旅。在这一模式的推动下,信达生物、映恩生物等行业先锋企业,凭借独特的出海策略,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亮眼成绩,为中国创新药产业的国际化转型树立了标杆。究竟NewCo模式蕴含着怎样的魔力?信达生物和映恩生物又是如何借助这一模式破局出海的?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究。一、破局之路:从“技术引进”到“生态输出”在全球医药创新的竞技场上,中国创新药产业正经历着一场华丽转身,从曾经的“技术引进”追随者,逐步成长为“生态输出”的规则制定参与者。2024年,恒瑞医药以60亿美元将GLP-1管线授权给Hercules,康诺亚四次NewCo交易累计金额超15亿美元 ,这些标志性事件,标志着中国药企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技术输出,而是迈向了生态共建的新阶段。而这一转变的核心驱动力,正是NewCo模式。NewCo模式,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成立独立新公司,整合全球资本、技术与人才,实现创新药从研发、孵化到商业化的全流程全球化布局。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合作壁垒,让各方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下,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以艾力斯与ArriVent的合作为例,2021年艾力斯将伏美替尼海外权益授权给新成立的ArriVent。艾力斯不仅收获了4000万美元首付款和7.65亿美元里程碑款,还通过持有ArriVent 4.2%股权,分享其纳斯达克上市红利。截至2024年,ArriVent市值增长3倍,艾力斯的股权投资收益远超首付款项。这种“技术授权+股权绑定”模式,让本土药企在牢牢把控核心资产控制权的同时,借助海外资本的力量,大大加速了管线开发进程,实现了双赢。二、信达生物:双轮驱动下的全球化样本信达生物作为中国PD-1赛道的佼佼者,其出海策略极具代表性,巧妙融合了传统License-out与新兴NewCo模式,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全球化之路。•与礼来的“深度绑定”自2015年起,信达生物与礼来开启了深度合作之旅,先后达成四次战略合作,累计交易金额超30亿美元。其中,信迪利单抗的海外权益授权意义非凡,开创了“中国原研药反向输出”的先河。借助礼来庞大的全球销售网络,信迪利单抗在2024年海外销售额达5.26亿美元,占信达生物总营收的5.6% 。这种“借船出海”的模式,让信达生物得以迅速切入欧美主流市场,积累了宝贵的海外市场经验,提升了品牌国际知名度。•与罗氏的“技术共创”2025年1月,信达生物与罗氏达成新一代DLL3 ADC全球独家许可协议,获得8000万美元首付款和最高10亿美元里程碑款。此次合作与传统授权不同,双方在研发阶段就建立联合实验室,罗氏提供先进的ADC技术平台,信达生物贡献自身丰富的靶点筛选经验。通过这种“技术互补”模式,双方实现了优势叠加,使得信达生物在ADC领域的全球竞争力得到了快速提升,为后续产品的国际化奠定了坚实技术基础。•全球化布局的短板与突破尽管信达生物在PD-1和ADC领域取得了显著突破,但海外收入占比仍不足5%,商业化成为其全球化进程中的瓶颈。为了打破这一困境,信达生物通过Fortvita平台探索“自主出海”之路。该平台聚焦肿瘤和代谢领域,计划在2025年启动5项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目标覆盖欧美日三大市场。通过自主开展临床试验,信达生物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海外市场需求,掌握产品研发和推广的主动权,有望逐步提升海外市场份额,完善全球化布局。三、映恩生物:ADC赛道的“黑马”突围映恩生物作为中国ADC领域的新生力量,在出海征程中展现出独特的竞争优势,其策略是“靶点差异化+资本杠杆”的有机结合。•DB-1418的“11.5亿美元豪赌”2025年1月,映恩生物将EGFR/HER3双抗ADC药物DB-1418授权给Avenzo Therapeutics,获得5000万美元首付款和最高11.5亿美元里程碑款,刷新了国产ADC出海金额纪录。DB-1418的独特之处在于双抗靶点设计,临床前数据显示,其对EGFR耐药及HER3高表达的实体瘤疗效优于现有疗法,凭借技术上的差异化,成功吸引了海外资本的关注,在激烈的ADC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与BioNTech的“技术共振”映恩生物与BioNTech合作开发HER2 ADC药物DB-1303,采用BioNTech的mRNA技术优化靶点筛选,临床I期数据显示客观缓解率(ORR)达68%。这种“生物药+基因技术”的跨界融合,产生了强大的技术共振效应,让DB-1303在HER2 ADC红海市场中迅速崭露头角,也为映恩生物的技术创新能力赢得了国际认可。•资本运作的“连环计”映恩生物通过分层授权策略,巧妙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将DB-1303的中国权益授权给三生制药,海外权益授权给BioNTech;同时,将早期管线DB-1419以“首付款+里程碑”模式授权给Adcendo。这种“核心资产聚焦、长尾资产变现”的策略,使映恩生物在2024年实现14.62亿元收入,同比增长82%,在资本的助力下,企业得以不断投入研发,实现快速发展。四、NewCo模式的底层逻辑与风险对冲•模式创新的四大维度1.资本结构重构:NewCo公司通常由美元基金主导,本土药企以技术入股,构建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如恒瑞医药持有Hercules 19.9%股权,不仅解决了研发资金问题,还能深度参与GLP-1药物全球商业化收益分配。2.研发效率提升:借助NewCo模式,公司能够整合全球研发资源,大幅缩短临床试验周期。如康诺亚与Belenos合作的双抗药物CM512,全球多中心III期试验仅用18个月就完成患者入组,较传统模式提速40% ,让药物能更快进入市场,抢占先机。3.商业化路径优化:NewCo公司可以充分利用本土药企的生产能力和海外资本的渠道资源,实现“中国生产、全球销售”。如嘉和生物与TRC 2004合作的CD3/CD20双抗GB261,以上海为生产基地,销售网络覆盖欧美,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市场覆盖范围。4.退出机制多元化:NewCo公司可通过IPO、并购或二次授权等方式实现退出。如2024年,Candid Therapeutics通过收购TRC 2004和Vignette两家NewCo公司,快速整合三款双抗产品,并完成3.7亿美元A轮融资,估值半年内增长2倍,为各方投资者提供了灵活的退出选择,保障了投资收益。•风险防控的三大策略1.靶点选择:优先布局“全球新”靶点或差异化适应症,避开竞争激烈的红海领域。如映恩生物的B7-H3 ADC药物DB-1311,聚焦小细胞肺癌和前列腺癌,避开Enhertu等竞品的主战场,降低竞争风险,提高产品成功概率。2.数据合规:严格遵循ICH标准,建立全球统一的临床数据库。如信达生物的玛仕度肽(GLP-1/GCGR双靶点)全球III期试验,纳入12个国家的3000名患者,数据同步提交FDA和NMPA,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通用性,满足不同国家监管要求。3.地缘政治:采用“区域化授权”策略,分散单一市场风险。如和黄医药的呋喹替尼在欧美日获批后,又将东南亚权益授权给本地药企,避免因地缘政治因素导致市场份额受损,保障了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稳定推广。五、行业趋势与未来展望(一)政策红利释放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创新药目录”,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举措,明确对进入目录的药物给予医保谈判、价格形成等政策倾斜。这一政策的出台,如同为国产创新药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它极大地降低了创新药进入医保体系的难度,加速国产创新药的市场准入,拓宽创新药的市场销路。预计到2027 年,目录内药物占比将达30%。在此期间,创新药企业能够凭借这一政策支持,获取更稳定的现金流,进而加大在研发领域的投入,提高研发水平。同时,广阔的国内市场将为创新药提供丰富的临床试验样本,加速创新药的迭代优化,为企业出海奠定坚实的资金和技术基础,让国产创新药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更具底气。(二)技术融合加速AI制药、基因治疗等新兴技术与NewCo模式的结合,正在重塑行业格局,成为推动创新药发展的强大动力。以药明生物与Candid合作的三特异性抗体为例,采用AI设计的Fc段优化技术,使药物半衰期延长至21天,显著提升了临床价值。AI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能够快速分析海量的生物数据,准确预测药物分子的活性和安全性,大大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基因治疗技术则为攻克疑难杂症提供了新的途径,有望开发出革命性的治疗药物。未来,随着技术融合的不断深入,不同技术之间的协同效应将进一步显现,创新药的研发效率和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全球患者带来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也为中国创新药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开辟新的赛道。(三)资本生态升级美元基金与人民币基金的“双币联动”将成为常态。2024 年,启明创投美国与Foresite Capital共同投资Vignette Bio,这一成功案例既引入了美元资本的雄厚资金和国际资源,又保留了中国研发团队的控制权。美元基金凭借其丰富的国际投资经验和广泛的全球网络,能够为创新药企业提供国际化的视野和市场渠道;人民币基金则对国内市场有着深入的理解,能够更好地把握国内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这种双币联动模式,将为创新药企业提供更丰富的资金来源和更灵活的资本运作空间,满足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企业可以利用这笔资金进行研发投入、临床试验、市场拓展等,推动中国创新药产业在全球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助力中国创新药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结语:从“中国创新”到“全球价值”NewCo模式已成为中国药企出海的关键“跳板”,更是重构全球医药生态的有力“催化剂”。信达生物、映恩生物等企业的成功实践表明,通过技术差异化、资本杠杆化和生态全球化,中国创新药正从单纯的“卖产品”,逐步转向“输出标准”的更高阶段。未来,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和技术突破的持续推进,中国医药产业有望在全球价值链中实现从“参与者”到“引领者”的历史性跨越。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创新药企业需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充分发挥NewCo模式的优势,同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为全球患者带来更多福祉,让“中国创新”在全球绽放出耀眼的价值光芒 。主要参考文献: 1.《2024中国生物医药出海现状与趋势蓝皮书》 2.《中国ADC药物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前景研究报告(2024 - 2031年)》 3.《首提创新药目录!如何看待“两个目录”对创新药板块的意义》 4.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文章《最高20.5亿美元!2024年以来48款国产创新药“出海”》 5.信达生物、映恩生物、艾力斯等企业公告与财报。 6.FDA、NMPA官方网站公示信息。作者简介:@弘毅,本人为药学专业出身,深耕医药领域多年,专注于药物研发动态追踪、政策深度解读与市场趋势剖析。长期关注创新药研发进展,善于梳理药物从实验室到临床应用的关键路径;对医药行业政策有着敏锐洞察力,能精准解读政策对行业的影响;同时,凭借专业知识与数据分析能力,为药物市场发展提供专业视角与前瞻性见解,致力于用专业知识为读者呈现医药领域的深度内容。END【企业推荐】领取CPHI & PMEC China 2025展会门票来源:CPHI制药在线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制药在线立场。本网站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投稿邮箱:Kelly.Xiao@imsinoexpo.com▼更多制药资讯,请关注CPHI制药在线▼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智药研习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