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双特异性抗体(Biparatopic antibodies, bpAbs)通过结合抗原上两个非重叠的表位,展现出超越单特异性抗体和传统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antibodies, bsAbs)的作用机制。其独特的结合模式可增强亲和力与特异性、促进受体聚集、调控靶点构象,并在肿瘤学与感染性疾病等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随着抗体工程技术的发展,复杂的双特异性抗体格式已逐步进入临床,展现出显著的潜力。
引言
2022 年,抗体药物占美国新药批准的 30%,其中高度工程化的双特异性抗体(bsAbs)数量显著增加。双特异性抗体(bpAbs)作为 bsAbs 的一个子类,通过结合同一靶点的两个不同表位,实现差异化的作用机制。过去十年中,首个双特异性抗体在临床试验中的成功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综述了双特异性抗体的格式、作用机制、当前临床管线及未来前景。双特异性抗体的结构设计
双特异性抗体的结构设计需综合考虑靶点生物学特性、表位选择、结合域数量与排列方式、Fc 结构域功能优化等因素(图 1)。临床中测试的 bpAbs 格式多样,主要包括:
单链抗体片段(sdAb/scFv):如 ALX-0651(靶向 CXCR4)和 BI 1034020(靶向 Aβ),通过串联结构实现双表位结合,但半衰期较短,需进一步修饰。
对称性 Fc 结构抗体:如 MEDI4276(靶向 HER2),通过对称的 scFv 或 Fab 结构实现 2+2 价结合。
非对称性 Fc 结构抗体:如 REGN5093(靶向 MET),通过异源重链配对技术(如“杵臼结构”)实现精准组装。
图 1:临床中评估的双特异性抗体格式。条纹区域代表通用轻链(VL)或 IgG4 Fc。部分分子包含延长半衰期或增强效应功能的修饰域。双特异性抗体的作用机制1. 高亲和力与缓慢解离
双表位结合显著提高了抗体的亲和力与结合稳定性(图 2a)。例如,抗 HER2 的 bpAb 通过顺式(同一靶分子)或反式(不同靶分子)结合形成紧密复合物,抑制受体信号传导或促进内化。2. 双通路抑制与靶点构象锁定
双表位结合可同时阻断多个信号通路(如抗 LRP6 bpAb 抑制 Wnt1 和 Wnt3a 通路),或通过构象锁定使靶蛋白(如 CD38、CD73)失活(图 2b, 2c)。3. 免疫复合物形成与效应功能增强
双特异性抗体通过聚集靶蛋白(如 HER2)形成高阶复合物,增强 Fc 介导的效应功能(如 ADCC、CDC)或促进快速内化及溶酶体降解(图 2d, 2e)。这一机制在抗体药物偶联物(ADCs)中尤为重要,如 MEDI4276 通过加速 HER2 内化实现高效载荷递送。
图 2:双特异性抗体的作用机制。(a)顺式或反式结合;(b)双通路抑制;(c)酶活性抑制;(d)受体聚集与激动效应;(e)内化与效应功能增强。
临床管线与治疗应用肿瘤学领域
HER2 靶向抗体:Zanidatamab(ZW25)通过结合 HER2 的域 II 和 IV,诱导受体聚集并增强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CDC),目前处于 III 期临床(NCT05152147)。
BCMA 靶向 CAR-T:Ciltacabtagene autoleucel(cilta-cel)为首个获批的 bpAb 疗法,通过双表位结合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2022 年获批)。
ADC 药物:如 REGN5093-M114(靶向 MET)和 IMGN151(靶向 FRα),利用双表位结合增强肿瘤内药物递送效率。感染性疾病
SARS-CoV-2 中和抗体:BAT2022 通过结合病毒刺突蛋白的 RBD 和非 RBD 表位,广谱中和变异株(包括 Omicron)。
HIV 广谱中和抗体:SAR441236(三特异性抗体)通过靶向多个表位,减少病毒逃逸风险,目前处于 I 期临床(NCT03705169)。其他领域
酶活性抑制:TNB-738(靶向 CD38)通过双表位结合锁定酶活性构象,抑制 NAD+ 代谢(I 期临床 NCT05215912)。临床进展概览
表 1:临床阶段的双特异性抗体(按首个临床试验启动时间排序)
挑战与未来展望
1.开发复杂性:双特异性抗体的设计需平衡功能性与可开发性,避免组装错误或生物物理缺陷。
2.靶点扩展:当前临床管线集中于 HER2 等少数靶点,未来需探索新靶点(如 TNFRSF 家族受体)。
3.多价化趋势:三特异性或更高价抗体可能进一步扩展治疗潜力,尤其在 HIV 等复杂疾病中。
4.联合疗法:双特异性抗体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化疗等联用,可能提升疗效并克服耐药性。结论
双特异性抗体凭借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已成为肿瘤与感染性疾病治疗的重要工具。随着工程技术的进步,其临床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为精准医疗提供更多可能性。
识别微信二维码,添加生物制品圈小编,符合条件者即可加入
生物制品微信群!
请注明:姓名+研究方向!
版
权
声
明
本公众号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cbplib@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不代表本站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