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日,广州赛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赛隽生物)自主研发的
CG-BM1异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正式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三院)启动了治疗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Ⅱ期临床试验。此次会议由中山三院感染科主任林炳亮教授及其研究团队主持,
赛隽生物首席科学家项鹏教授及其医学总监团队也出席了会议。
会议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的研究背景介绍,临床试验方案的关键技术要点,以及操作实施一致性的说明。参会人员还对细胞制剂的院内管理、运输和盲法操作流程进行了深入讨论。
CG-BM1异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于2022年12月获得IND批准,研究适应症为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这是华南地区首个进入临床Ⅱ期的干细胞产品。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一种肝功能相对稳定的
慢性肝病患者,在急性损伤因素打击下导致肝功能迅速恶化的综合症。根据临床资料,ACLF的发病率为每1000人年5.7例,伴有较多并发症,可能导致
多器官衰竭。ACLF的死亡率在28天和90天分别为41.9%和56.1%。
目前,
肝衰竭缺乏特效药物和治疗手段。根据我国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版),治疗ACLF的原则是根据急性损伤的诱因进行综合治疗,并积极防治并发症。ACLF的病情凶险,治疗困难,迫切需要新的治疗策略来延缓或扭转病情进展。
在ACLF的治疗方面,间充质干细胞(MSC)展现出了独特的生物学优势。赛隽生物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开展了针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ACLF的MSC治疗临床研究。研究结果表明,MSC治疗组在24周随访期间的存活率显著高于标准治疗组(73.2%比55.6%),并且在总胆红素水平和终末期肝病评分方面也有显著改善。同时,MSC治疗组的重症
感染发生率(16.1%比33.3%)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及严重感染的死亡率(17.9%比37.0%)都显著低于标准治疗组。
这一研究结果表明,MSC有望成为ACLF的一种新兴治疗方式,给患者带来显著的临床获益。2018年,全球针对MSC治疗ACLF的Meta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MSC治疗能够减轻肝脏损伤,改善肝功能,提高短期和中期存活率。赛隽生物的CG-BM1异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在Ⅰ期临床试验中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28天和90天的生存率分别达到89%和78%。
展望未来,赛隽生物除了本次启动Ⅱ期临床的ACLF产品,还在推进其他多个干细胞产品的临床试验,包括治疗
中重度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缺血性脑卒中的产品。赛隽生物将继续深化科研合作,致力于将更多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成为全球领先的干细胞技术与转化平台。
如何获取生物制药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在智慧芽新药情报库,您可以随时随地了解药物、靶点、适应症、机构等方面的最新研发进展。点击下方图片,开启全新的药物发现之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