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tive, not recruiting临床3期 在接受根治性切除伴或不伴辅助化疗后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阳性II-IIIA 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比较甲磺酸伏美替尼与安慰剂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III 期研究
主要目的:
? 通过无病生存期(DFS)来评估甲磺酸伏美替尼对比安慰剂的疗效和安全性
次要目的:
? 进一步评估甲磺酸伏美替尼对比安慰剂的疗效,包括2,3,5年DFS率;总生存期(OS);以及5年生存率;
? 评价甲磺酸伏美替尼与安慰剂比较对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的影响:SF-36测定的HRQoL评分的变化;
? 探讨药代动力学(PK)与所选终点(可能包括疗效、安全性和/或生活质量评分)之间的关系。描述甲磺酸伏美替尼及其代谢物的PK特征,包括血浆中甲磺酸伏美替尼、代谢物AST5902的浓度; 每个PK样品的代谢物与甲磺酸伏美替尼的比值。
本研究的PK数据将使用群体PK方法分析内因(性别、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对PK的影响,可能与来自其他研究的数据形成合并分析。
? 评估甲磺酸伏美替尼和安慰剂相比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100 项与 江苏艾力斯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江苏艾力斯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2024医美与器械创新前沿华西论坛,与您共探药企转型之道,解锁消费医疗市场新机遇。10月12日,成都等您来!
想要证明产品的疗效“更优”,单纯拿出使用安慰剂作为对照的试验数据早已不具说服力,挑战标准疗法开展“头对头”临床试验渐成趋势。
近日,恒瑞医药在clinicaltrials.gov首次公示了一项HRS-5965胶囊对比依库珠单抗注射液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活性对照III期临床研究(NCT06593938)。
HRS-5965是一种补体B因子(CFB)抑制剂,可通过抑制补体系统的过度激活,抑制补体系统介导的溶血。而阿斯利康开发的依库珠单抗是全球首个获批的C5补体抑制剂,通过选择性抑制末端补体C5的激活来发挥作用,在国内获批用于治疗成人和儿童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和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作为中国领先的制药企业,恒瑞医药在头对头试验方面展现了其研发实力和创新精神。除了依库珠单抗,恒瑞医药还启动了恩美曲妥珠单抗、帕博利珠单抗、拉帕替尼的“头对头”临床试验。事实上,不仅是恒瑞医药,康方生物、翰宇药业、石药集团等也都走上“擂台”,强势发起“头对头”大战。
在业内看来,“头对头”不仅展示了中国药企的研发实力,也体现了它们进军国际市场的野心。随着中国创新药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药企开始敢于挑战国际市场上的重磅药物,希望通过头对头试验证明自己产品的临床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另一方面,“头对头”试验的增多也反映了中国创新药行业从规模扩张到高质量增长的转变,以及监管机构对临床试验要求的提升。未来,开展“头对头”临床研究,可能会成为中国创新药产业拥抱国际市场、创造价值的必经之路。
1
实力与财力的较量
国产创新药“头对头”战绩闪耀
“头对头”研究指的是非安慰剂对照的试验,是将临床上已经使用的治疗药物或治疗方法作为对照进行的临床试验,可看作是两种药物在有效性和安全性上的直接较量。
“做这一类头对头研究,不光得有勇气,真的要有过硬的药物才敢做这个事情”。有业内人士指出,开展“头对头”全球性研究不仅需要差异化的药物,更需要高瞻远瞩的战略布局和坚定投入。由于难度大、投入大、风险较高,过去国内少有企业直接发起“头对头”的更优效性研究。
直到2022年,百济神州开发的BTK抑制剂的泽布替尼“头对头”胜强了生/艾伯维的伊布替尼,并在2023年成为国产首个“十亿美元分子”。泽布替尼开启首个中国本土新药与国外重磅药物的头对头临床试验,这一临床试验模式才逐渐被更多的人所熟知。泽布替尼之后,头对头临床研究在国内进入加速期。
随着国内药物临床研究逐步与国际接轨,“头对头”全球性研究正成为国内头部创新药企的关键指标。据不完全统计,由中国本土药企发起的III期头对头临床试验的数量,2020年仅有2项,2021年增长至7项,2022年增长至8项。2023年仅上半年,国内药企就已经布局了8项头对头临床试验。
其中,针对大热的PD-(L)1靶点,本土药企在“头对头”擂台上更是打得热火朝天。
今年8月,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显示,康方生物启动了依沃西单抗(AK112)联合化疗对比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胆道癌的头对头III期临床试验。这是依沃西单抗的第4项头对头III期研究。
依沃西单抗是康方生物开发的一款first in class(全球首创)PD-1/VEGF-A双抗,可同时阻断PD-1与PD-L1和PD-L2的结合以及VEGF与VEGF受体的结合。2022年12月,Summit Therapeutics与康方生物达成协议,以50亿美元的总交易额获得该药物在美国、加拿大、欧洲和日本的开发和商业化权益。
2024年5月,依沃西单抗在中国获批上市,用于联合化疗治疗经EGFR-TKI治疗后疾病进展的携带EGFR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q-NSCLC)。此前,康方生物已开展3项依沃西单抗的头对头III期研究,分别是:
AK112-303研究(n=388):依沃西单抗单药对比帕博利珠单抗单药一线治疗PD-L1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
AK112-306研究(n=396):依沃西单抗联合化疗对比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鳞状NSCLC;
HARMONi-3研究(n=400):依沃西单抗联合化疗对比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转移性鳞状NSCLC。
其中,AK112-303研究已于今年5月达到主要终点。借此,依沃西单抗也成为全球首个且唯一一个在III期单药头对头临床研究中证明其疗效显著优于帕博利珠单抗的药物。
与此同时,已向K药发起“头对头PK”的还有乐普生物的普特利单抗(非鳞NSCLCⅡ/Ⅲ期临床)、百济神州的替雷利珠单抗+抗Tigit单抗联合疗法(NSCLC Ⅲ期临床)、恒瑞医药的卡瑞利珠单抗+法米替尼联合疗法(NSCLC Ⅲ期临床)、正大天晴的TQB2450+安罗替尼联合疗法(NSCLC Ⅲ期临床)、信达生物的信迪利单抗(NSCLC Ⅱ期临床)等。
与K药开展“头对头”Ⅲ期临床试验的产品
对于中国药企来说,发起“头对头”试验研究意味着巨大的勇气,因为这不仅需要面对高昂的研发成本,还伴随着巨大的失败风险。
据了解,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与伊布替尼进行的头对头临床试验中,仅购买对照药物就需要花费数十亿元。当时伊布替尼在美国的定价对患者当时为80万元/年,患者用药时间长达几年。在临床试验入组的652名患者中,超半数需要伊布替尼。
而且,一旦试验未取得积极效果,新药物可能会失去市场机会。因为挑战第一名失败,不可能证明挑战者就是第二名,也不可能证明挑战者就是合格的。做不了成功者,就只能做失败者,没有任何折中的空间,这就是头对头临床试验的“残酷”之处。也正因如此,过去少有药企愿意冒着如此大的风险去做头对头临床试验。
那么为何如今国内创新药企却开始敢于下定决心推进头对头临床研究?这背后是中国药企研发实力的提升,以及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头对头试验被视为中国创新药走向全球化的必经之路。不仅是为了打开海外市场,也是为了满足监管机构的要求,并适应国内市场的变化。
2
政策倒逼开展“头对头”
中国创新药发展必经之路
2021年11月,CDE正式发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在“对照药的选择”中,CDE指出:应该尽量为受试者提供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的最佳治疗方式/药物,而不应该为了提高临床试验成功率和试验效率,选择安全性和/或有效性不确定,或已被更优的药物所替代的治疗手段。
这也意味着,试验药物需要与已上市的首选标准治疗药物进行“头对头”研究。在医药大环境叠加政策的驱动下,创新药研发门槛进一步提高的同时,也将倒逼国内创新药企广泛开展“头对头”研究。
从国内企业开展的头对头研究中可以发现,这些试验集中在市场竞争激烈的领域,而且选择的对比药物为同机制靶点。除了上述提及的PD-(L)1外,还有近些年大热的GLP-1。
今年9月,CDE官网显示,翰宇药业启动一项III期临床研究,在肥胖患者中比较HY310注射液与原研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诺和盈)治疗44周的疗效和安全性。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国内首个在肥胖适应症上进入III期临床的国产版司美格鲁肽。
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以原研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诺和盈)为对照,评价翰宇药业生产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HY310 注射液)辅助生活方式干预治疗肥胖患者的有效性,目标入组人数408人。
司美格鲁肽的原研厂家是丹麦制药企业诺和诺德,诺和诺德上半年仅凭该药的减重适应症就收入超30亿美元。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共有27家国内企业布局司美格鲁肽类似药/改良型新药,其中,石药集团、九源基因均已申报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的上市,但申报适应症为二型糖尿病而非减重。这些企业中布局肥胖适应症的有13款,除了翰宇药业外,国内肥胖适应症进展最快的是苏州特瑞药业,目前处于I期阶段。谁将成为首个国产版司美格鲁肽备受行业期待。
在糖尿病治疗领域,国内药企博瑞医药的BGM0504注射液与已上市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进行了头对头的II期临床研究,并取得了积极结果。今年8月,博瑞医药曾对外宣布,BGM0504注射液在二型糖尿病二期与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头对头研究中取得积极结果,18周给药糖化平均降幅2.76%。博瑞医药曾表示,BGM0504临床研究纳入人群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体重这类基线水平与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及其他同类品种在中国所开展的一系列研究具有较好的可比性,保持在基本一致的水平。
目前,国内治疗糖尿病和肥胖的GLP-1/GIP双靶点药物只有礼来的替尔泊肽获批上市,信达生物的玛仕度肽已经申报上市。替尔泊肽在2022年获批上市后,就在当年卖了4.83亿美元,2023年更是销售额高达53.38亿美元,同比增长1006.51%。
除PD-(L)1和GLP-1外,EGFR抑制剂也在“头对头研究”中加速迭代。
奥希替尼是第三代EGFR抑制剂中的代表,由阿斯利康研发并生产。米内网数据显示,该药2021年在全球销售额高达50.15亿美元;在中国三大终端6大市场销售规模超过48亿元,同比增长6.06%。
近年来三大终端6大市场奥希替尼销售趋势(单位:万元)
让奥希替尼从二线跃升至一线的,是一项与厄洛替尼/吉非替尼进行直接疗效对比的“头对头”FLAURA试验。在该项试验中,奥希替尼展现出了全面超越第一代EGFR抑制剂的出色疗效。
此外,伏美替尼是江苏艾力斯生物自研的第三代国产EGFR抑制剂,与吉非替尼进行“头对头”疗效对比的FURLONG试验结果中显示,伏美替尼同样全面超越吉非替尼。在中位缓解持续时间方面,伏美替尼为19.7个月,吉非替尼为10.5个月;在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方面,伏美替尼为20.8个月,吉非替尼为11.1个月。
卓越的一线治疗潜力也正向反馈在销售市场上。
米内网数据显示,伏美替尼2021年在中国三大终端6大市场销售规模超过8000万元,其中2022上半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与同期相比增速高达26823.81%。根据艾力斯生物财报,伏美替尼在2023年的销售额为19.72亿元,同比增加了147.7%。
有业内人士指出,对国内创新药企而言,出海似乎成为其开拓市场版图的一大趋势,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俨然是创新药出海的第一道关卡。由于国产创新药起步时间较晚,多数新药均为海外同靶点的Fast-Follow产品,因此部分创新药在“出海远征”时往往被提出“更高的要求”,完善相关的“头对头”研究,以充分证明产品在该领域上的疗效优势。
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国内创新药已经从me too产品为主走向了me better产品为主。不过,是否被视为me better药物,不能仅靠药企动物模型中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的优效数据主观判定,而要靠实打实的“头对头”研究数据。当越来越多的中国创新药企敢于“头对头”,这是属于中国创新药变革的时刻,也是中国创新药走向全球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医药经济报”微信公众号。
同写意媒体矩阵,欢迎关注↓↓↓
▎Armstrong
2024年8月30日,加科思宣布将KRAS G12C抑制剂Glecirasib、SHP2抑制剂JAB-3312的大中华区权益授权给艾力斯,加科思保留大中华区外全球权益。
根据协议,艾力斯生物支付1.5亿元预付款,5000万元研发开支补偿及其他款项,7亿元开发及销售里程碑金额,以及两位数比例的销售分成,其中JAB-3312的销售分成最高为20%。
KRAS G12C抑制剂Glecirasib、JAB-3312目前处于三期临床阶段。
总结
艾力斯伏美替尼销售放量迅速,2023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今年上半年销售额15.76亿元,全年将超过30亿元。与此同时,艾力斯的临床管线相对薄弱,引进加科思的KRAS G12C、SHP2可以快速扩充后期阶段的临床管线。
Armstrong技术全梳理系列
GPRC5D靶点全梳理;
CD40靶点全梳理;
CD47靶点全梳理;
补体靶向药物技术全梳理;
补体药物:眼科治疗的重要方向;
Claudin 6靶点全梳理;
Claudin 18.2靶点全梳理;
靶点冷暖,行业自知;
中国大分子新药研发格局;
被炮轰的“me too”;
佐剂百年史;
胰岛素百年传奇;
CUSBEA:风雨四十载;
中国新药研发的焦虑;
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竞争;
中国双抗竞争格局;
中国ADC竞争格局;
中国双抗技术全梳理;
中国ADC技术全梳理;
Ambrx技术全梳理;
Vir Biotech技术全梳理;
Immune-Onc技术全梳理;
亘喜生物技术全梳理;
康哲药业技术全梳理;
科济药业技术全梳理;
恺佧生物技术全梳理;
同宜医药技术全梳理;
百奥赛图技术全梳理;
腾盛博药技术全梳理;
创胜集团技术全梳理;
永泰生物技术全梳理;
中国抗体技术全梳理;
德琪医药技术全梳理;
德琪医药技术全梳理2.0;
和铂医药技术全梳理;
荣昌生物技术全梳理;
再鼎医药技术全梳理;
药明生物技术全梳理;
恒瑞医药技术全梳理;
豪森药业技术全梳理;
正大天晴技术全梳理;
吉凯基因技术全梳理;
基石药业技术全梳理;
百济神州技术全梳理;
百济神州技术全梳理第2版;
信达生物技术全梳理;
信达生物技术全梳理第2版;
中山康方技术全梳理;
复宏汉霖技术全梳理;
先声药业技术全梳理;
君实生物技术全梳理;
嘉和生物技术全梳理;
志道生物技术全梳理;
道尔生物技术全梳理;
尚健生物技术全梳理;
康宁杰瑞技术全梳理;
科望医药技术全梳理;
科望医药技术全梳理2.0;
岸迈生物技术全梳理;
礼进生物技术全梳理;
康桥资本技术全梳理;
余国良的抗体药布局;
荃信生物技术全梳理;
安源医药技术全梳理;
三生国健技术全梳理;
仁会生物技术全梳理;
乐普生物技术全梳理;
同润生物技术全梳理;
宜明昂科技术全梳理;
派格生物技术全梳理;
迈威生物技术全梳理;
Momenta技术全梳理;
NGM技术全梳理;
普米斯生物技术全梳理;
普米斯生物技术全梳理2.0;
三叶草生物技术全梳理;
贝达药业抗体药全梳理;
泽璟制药抗体药全梳理;
恒瑞医药抗体药全梳理;
齐鲁制药抗体药全梳理;
石药集团抗体药全梳理;
豪森药业抗体药全梳理;
华海药业抗体药全梳理;
科伦药业抗体药全梳理;
百奥泰技术全梳理;
凡恩世技术全梳理。
☝ 点击上方 一键预约 ☝ 最新最热的医药健康新闻政策由于肿瘤一直是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因此抗肿瘤药物长期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创新疗法与创新药物的出现,癌症生存率逐年提升。近10年来,我国癌症总体五年生存率已从30.9%上升至40.5%。《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将癌症作为四大慢性病之一纳入健康中国重大防治行动,另外健康中国2030纲要也提出“癌症总体五年生存率提高15%”的目标,肿瘤治疗正在向更加关注患者生存质量和长期健康的慢病化方向发展。目前靶向治疗药物正逐渐取代传统化疗药物。那么诸多抗肿瘤药物市场表现如何呢?根据中康开思数据,2023年上半年等级医院市场中,抗肿瘤药物总销售额达626.96亿元,同比增长6.59%,市场表现稳中有进。销售额TOP20中,有15款药物销售额超10亿元,其中7款是单克隆抗体。贝伐珠单抗和曲妥珠单抗销售额均超30亿元,贝伐珠单抗以48.97亿元位居第一。从增速上来看,信迪利单抗、替雷利珠单抗、康莱特(中成药)增长显著,同比增长率分别为73.88%、60.76%和59.32%。传统化疗药物如紫杉醇、培美曲塞销售额下降明显。图表1:2023H1国内等级医院抗肿瘤药销售额TOP20来源:中康开思数据,中康产业研究院整理2023年上半年零售终端市场中,抗肿瘤药物总销售额达162.24亿元,同比增长12.95%。销售额TOP20中,第三代EGFR抑制剂奥希替尼以12.39亿元位居榜首。从同比增长率来看,伏美替尼、海曲泊帕乙醇和阿替利珠单抗增长亮眼,增速分别为216.42%、110.53%和54.02%。伏美替尼是由江苏艾力斯研发的第三代EGFR抑制剂,于2021年3月获批上市,并于当年即纳入医保,用于既往EGFR抑制剂治疗后疾病进展,且存在EGFR T790M突变阳性的局部晚期、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治疗。临床数据显示,伏美替尼对于肺癌脑转移患者也有显著疗效。自上市以来,伏美替尼销量增长显著。根据艾力斯最新半年报数据,伏美替尼2023年上半年销售收入7.13亿元,全年销售额有望突破15亿元。在面对较早进入市场的阿斯利康的奥希替尼和翰森制药的阿美替尼,伏美替尼仍能取得不错的成绩,这离不开艾力斯强大的商业化模式,更离不开伏美替尼本身的差异化疗效。图表2:2023H1国内零售终端抗肿瘤药销售额TOP20来源:中康开思数据,中康产业研究院整理受到中国特殊国情的影响,中医理论在我国疾病治疗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加上新冠疫情后,人们对中医药的接受程度提高,抗肿瘤中成药在医院的市场表现有进一步提高。根据中康开思数据,2023年上半年等级医院市场中,抗肿瘤中成药总销售额91.58亿元,同比增长16.95%。产品销售额TOP10中,有8款药品是独家品种,有6款药品销售额超5亿元,其中康莱特注射液增速亮眼,以10.93亿元销售额取代华蟾素肠溶胶囊,排名第一。康莱特注射液是浙江康莱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研发的,具有益气养阴,消肿散结功效。适用于不宜手术的气阴两虚,脾虚湿团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及原发性肝癌,配合放、化疗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对中晚期肿癌患者具有一定的抗恶变和止痛作用。康莱特注射液已被纳入2022年医保乙类,同时是2023年医保目录调整的续谈中成药品种。图表3:2023H1国内等级医院抗肿瘤中成药销售额TOP10来源:中康开思数据,中康产业研究院整理(来源:新康界 作者:四叶草)药闻康策新媒体矩阵微信公众号点击下方 一键关注 【免责声明】1.“药闻康策”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司联系。2.“药闻康策”致力于提供合理、准确、完整的资讯信息,但不保证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合理、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3.“药闻康策”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商业交易或医疗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药闻康策”内容发生偏差,我司不承担任何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法律责任,赔偿责任。欢迎转发分享、收藏、点赞、点在看
100 项与 江苏艾力斯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江苏艾力斯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