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美国礼来亚洲公司北京办事处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美国礼来亚洲公司北京办事处 相关的专利(医药)
▎Armstrong
2024年8月26日,映恩生物港股IPO申请获得受理,招股书正式公开。
映恩生物成立于2019年,目前已经建立起12条ADC管线,包括6款临床阶段管线。肿瘤ADC包括HER2 ADC、B7H3 ADC、HER3 ADC、Trop2 ADC、B7H4 ADC、PD-L1/B7H3双抗ADC、EGFR/HER3双抗ADC等。自免ADC包括BDCA ADC等。
映恩生物搭建了多样化的ADC技术平台,包括DITAC,以及新一代的双抗ADC技术平台DIBAC,新毒素ADC技术平台DUPAC,自免ADC技术平台DIMAC等。
2022、2023年,映恩生物的研发投入分别为3.40亿元、5.59亿元,今年前三个月研发投入3.11亿元。
截至2024年3月末,映恩生物账上现金为13.3亿元。
映恩生物成立以来经过多轮融资,其中2022年B+轮融资3000万美元,投后估值2.7亿美元。
映恩生物最新股权结构如下,礼来亚洲持股16.55%,King Star Med持股13.22%,楹联资本持股9.38%,药明生物旗下WuXi Venture持股6.12%,通和毓承持股5.87%,其他投资者持股33.80%。
2023年以来,与BioNTech的授权合作带来21.22亿元人民币收入,客户A的授权合作带来2.85亿元收入。
客户A应为百济神州,B7H4 ADC授权合作带来1500万美元预付款及2500万美元选择权行权费用,合计4000万美元。
总结
映恩生物核心产品为HER2 ADC和B7H3 ADC,其中HER2 ADC首个适应症子宫内膜癌将于2025年项FDA申报加速批准,对于HER2低表达乳腺癌也已经推进到三期临床阶段。B7H3 ADC目前处于I/II期临床阶段,重点探索小细胞肺癌、前列腺癌等适应症。
Armstrong技术全梳理系列
GPRC5D靶点全梳理;
CD40靶点全梳理;
CD47靶点全梳理;
补体靶向药物技术全梳理;
补体药物:眼科治疗的重要方向;
Claudin 6靶点全梳理;
Claudin 18.2靶点全梳理;
靶点冷暖,行业自知;
中国大分子新药研发格局;
被炮轰的“me too”;
佐剂百年史;
胰岛素百年传奇;
CUSBEA:风雨四十载;
中国新药研发的焦虑;
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竞争;
中国双抗竞争格局;
中国ADC竞争格局;
中国双抗技术全梳理;
中国ADC技术全梳理;
Ambrx技术全梳理;
Vir Biotech技术全梳理;
Immune-Onc技术全梳理;
亘喜生物技术全梳理;
康哲药业技术全梳理;
科济药业技术全梳理;
恺佧生物技术全梳理;
同宜医药技术全梳理;
百奥赛图技术全梳理;
腾盛博药技术全梳理;
创胜集团技术全梳理;
永泰生物技术全梳理;
中国抗体技术全梳理;
德琪医药技术全梳理;
德琪医药技术全梳理2.0;
和铂医药技术全梳理;
荣昌生物技术全梳理;
再鼎医药技术全梳理;
药明生物技术全梳理;
恒瑞医药技术全梳理;
豪森药业技术全梳理;
正大天晴技术全梳理;
吉凯基因技术全梳理;
基石药业技术全梳理;
百济神州技术全梳理;
百济神州技术全梳理第2版;
信达生物技术全梳理;
信达生物技术全梳理第2版;
中山康方技术全梳理;
复宏汉霖技术全梳理;
先声药业技术全梳理;
君实生物技术全梳理;
嘉和生物技术全梳理;
志道生物技术全梳理;
道尔生物技术全梳理;
尚健生物技术全梳理;
康宁杰瑞技术全梳理;
科望医药技术全梳理;
科望医药技术全梳理2.0;
岸迈生物技术全梳理;
礼进生物技术全梳理;
康桥资本技术全梳理;
余国良的抗体药布局;
荃信生物技术全梳理;
安源医药技术全梳理;
三生国健技术全梳理;
仁会生物技术全梳理;
乐普生物技术全梳理;
同润生物技术全梳理;
宜明昂科技术全梳理;
派格生物技术全梳理;
迈威生物技术全梳理;
Momenta技术全梳理;
NGM技术全梳理;
普米斯生物技术全梳理;
普米斯生物技术全梳理2.0;
三叶草生物技术全梳理;
贝达药业抗体药全梳理;
泽璟制药抗体药全梳理;
恒瑞医药抗体药全梳理;
齐鲁制药抗体药全梳理;
石药集团抗体药全梳理;
豪森药业抗体药全梳理;
华海药业抗体药全梳理;
科伦药业抗体药全梳理;
百奥泰技术全梳理;
凡恩世技术全梳理。
2024年8月1日,港股上市Biotech企业宜明昂科宣布,公司与SynBioTx 公司订立授权及合作协议(授权及合作协议)。
宜明昂科同意授予SynBioTx在大中华地区以外研究、开发及商业化若干靶向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双特异性抗体(包括候选产品 IMM2510),以及若干靶向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的单克隆抗体(包括候选产品IMM27M)的独家授权。
根据授权及合作协议,公司将收取不超过5000万美元的首付款及潜在近期付款(包括1000万美元的首付款),以及不超过21亿美元(约151亿人民币)的商业、开发及监管里程碑付款(包括不超过2.7亿美元的长期开发及监管里程碑付款以及不超过18亿美元的商业里程碑付款),另收取按大中华地区以外全球销售净额的个位数至低两位数比例计算的特许权使用费。
交易披露后,宜明昂科港股盘中上涨了17%,公司总市值达62亿港元,港股流通市值38亿港元。
两款天价授权产品
IMM2510由宜明昂科自主研发,是一款靶向VEGF及PD-L1的双特异性分子,采用单克隆抗体-受体重组蛋白(mAb-Trap)结构。IMM2510能够通过阻断VEGF/VEGFR信号通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并使肿瘤细胞对免疫反应更敏感,同时通过阻断PD-L1/PD-1相互作用及诱导Fc介导的抗体依赖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和抗体依赖的细胞吞噬作用(ADCP)活性激活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及巨噬细胞,从而发挥抗肿瘤免疫治疗作用。
同时靶向 PD-(L)1 和 VEGF的双特异性分子在治疗恶性实体瘤方面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今年5月,康方生物披露了依沃西单抗(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单药头对头K药一线治疗PD-L1阳性的NSCLC III期临床数据取得阳性结果,点燃了业界对于其未来在该适应症上替代K药等PD-1单抗的期待。普米斯生物的PM8002(PD-L1/VEGF双特异性抗体)也在三阴性乳腺癌中取得亮眼的临床数据。而在2022和2023年,康方和普米斯分别与Summit Therapeutics和BioNTech达成了金额可观的授权合作。
作为国内临床开发进度处于第一梯队的VEGF/PD-L1双特异性分子,宜明昂科的IMM2510多个项目已经进入临床phase Ib/II 阶段,包括单药和联合治疗项目。2024 ASCO年会上公布的I期剂量递增结果显示,IMM2510总体耐受性良好并在实体瘤中展示出积极的疗效信号:在不同剂量下,2例既往免疫治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鳞癌患者及1例胸腺鳞癌患者取得了部分缓解(PR),在7例疾病稳定(SD)的实体瘤患者中, 4例取得肿瘤缩小15%以上的SD(其中两例为非小细胞肺癌)。
此次交易中的另一个产品IMM27M是新一代CTLA-4抗体,具有增强的ADCC活性。其可诱导靶向CTLA-4过度表达、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调节性T细胞的强效免疫反应,促进调节性T细胞从肿瘤微环境(TME)中清除,从而增强T细胞的抗肿瘤反应。
IMM27M已完成I期剂量递增的患者招募工作, 2023年ASCO年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IMM27M总体耐受性良好:在较广的剂量范围里,所有受试者均没有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DLT)。在两例经过多线治疗后的激素受体阳性(HR+)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中观察到积极的疗效(两例均获得PR);一例晚期复发的实体瘤患者中观察到肿瘤缩小超过20%的SD。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根据WHO数据,2022年全球有230万女性被诊断患乳腺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占总体乳腺癌的约70%。
IMM2510和IMM27M在肺癌、乳腺癌及其他实体瘤方面积极的疗效表现,为这两个产品在市场潜力巨大的实体瘤领域的后续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开端。加上合作方和美国资本市场的加持,有望未来快速推进国际临床进展。
6年估值涨80倍
宜明昂科于2015年6月在中国成立,是一家临床阶段的生物技术公司,致力于开发肿瘤免疫疗法。
目前,宜明昂科有十余款靶向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的候选药物在研,包括5款处于临床阶段(已有7个正在进行的临床研究项目)、3款处于IND准备阶段和多款处于发现阶段及临床前阶段的候选药物。
宜明昂科从成立伊始,就一直被标签为CD47靶点研发的biotech。宜明昂科已布局了7款CD47药物,其中,核心产品替达派西普 (IMM01)是国内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靶向CD47的SIRPα-Fc融合蛋白。
IMM01已有三个适应症获批III期注册临床,其中IMM01联合替雷利珠单抗针对PD-(L)1单抗难治性经典霍奇金淋巴瘤(cHL)Ⅲ期注册临床试验于7月初完成首例患者入组给药。
作为一家全自研的创新药研发平台型公司,纵观宜明昂科产品线,除了CD47和本次对外授权的VEGF x PD-L1和CTLA-4 ADCC+, 亦有布局靶向CD24, CD70等创新分子,以及代谢领域大有可为的ActRIIA和此靶点相关的双抗。而在竞争格局相对良好且市场空间巨大的自免领域,宜明昂科的Amulirafusp alfa (IMM0306, CD47x CD20 mAb-Trap)已获得两个适应症IND批件。
2023年9月5日,宜明昂科生物医药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宜明昂科”)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
成立8年间,宜明昂科在创新药赛道颇受一级市场关注,在获张科领弋、礼来亚洲、国科嘉和等20余家机构青睐后,估值更是从2016年3月的0.71亿元,飙至2022年的8.29亿美元,涨超80倍。
宜明昂科此次授权合作方Instil Bio为一家专注创新肿瘤治疗的临床阶段biotech公司。根据该公司官网资料,其CEO Bronson Crouch是一位生物医药行业资深创业者和投资人,他曾投资的Peloton Therapeutics于2019年被Merk以11亿美金首付款收购,核心产品Belzutifan(PT2977)于2023年获FDA批准上市,治疗晚期肾细胞癌;另一家肿瘤免疫公司CoStim Pharmaceuticals, Inc.于2014年被诺华收购,成交金额未披露。
结语
超20亿美金的在研双抗授权,除了给宜明昂科带来可观的现金流外,也将助力宜明昂科在市场空间更大的实体瘤板块加速推进。同时,一个个成功BD交易的背后也代表着国产创新药的崛起,和正在逐渐形成创新的新势力,势不可挡。
药渡媒体商务合作
媒体公关 | 新闻&会议发稿
张经理:18600036371(微信同号)
点击下方“药渡“,关注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
“药渡”公众号所转载该篇文章来源于其他公众号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业相关知识,传递当前最新资讯。图片、文章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信息。
微信公众号的推送规则又双叒叕改啦,如果您不点个“在看”或者没设为"星标",我们可能就消散在茫茫文海之中~点这里,千万不要错过药渡的最新消息哦!👇👇👇
//
除了赛生生物和百利天恒,德福资本似乎并没有押注太多创新药研发公司,而是布局更全面的产业链。
一周前,赛生药业宣布完成私有化,正式从港交所主板退市。作为其背后最大的控股股东,也是本次私有化的重要推手,素来低调的德福资本被推向了台前。
2010年,原诺华中国区总裁李振福离开了他熟悉的跨国药企,创立德福资本,专注于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投资。相比于红杉、高瓴、礼来亚洲等一众明星投资机构,德福资本在2018~2022年中国创新药行业最受资本追捧的这五年里,并没有表现得特别活跃。研发客过去几年的生物医药投融资交易中,似乎也没有找到太多德福资本的身影。
当然,创始人李振福有自己的谋略。
现金流和净利润良好,挡不住估值缩水
时间回到2012年。依靠跨国药企多年管理经验所形成的敏锐嗅觉,德福资本投资了一家从事药品收购和开发业务的美国公司——SciClone US,并在纳斯达克上市。
5年后,SciClone 以6.05亿美元(约46.9亿港元)接受中国财团的私有化收购要约,并在2021年以赛生药业的身份登陆港交所。德福资本是公司的最大股东。
从时间节点来看,2017年SciClone私有化,恰好与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崛起高度吻合。2021年赛生在香港上市,似乎也赶上了资本最后的狂欢。然而,上市三年,德福资本觉得,港股投资人并没有给赛生一个公平的对待。
2021年赛生在港交所上市发行价18.8港元,市值约为127亿港元。2024年3月退市前每股价格为16.8港元,市值不足100亿港元。意味着上市3年时间,赛生并没有获得流动性溢价。
在退市的公告中,德福资本明确表示,赛生的良好基本面未能充分反映在股票估值上,股票交易的活跃性和流动性也受到限制。
与一些未盈利生物医药公司不同,从美国私有化之后,赛生的财务数据表现良好。当年的IPO招股书显示,2017年公司的净利润为1.96亿人民币,到了2020年9月,公司的净利润已达6.9亿,净利率从1.6%增长至43.5%。
上市三年以来,赛生的收入也一直在增长。财务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赛生实现收入16.9亿,同比增长 8.7%。净利润6.3亿,同比增长18.4%。经营现金流量达到5.79亿,同比增长10.6%。
其实,在港股受挫的远不止赛生。创新药公司正在被投资人集体雪藏。
据研发客统计,自港股18A开闸以来,Biotech公司的股价较发行价平均跌去了72%(见下表)。
上下滑动查看
截至目前,2023年12月1日推出的恒生创新药指数,已下跌33.15%;中华香港生物科技指数从2021年6月的历史最高位,跌去了78.1%。即便是优等生复宏汉霖,在2023年实现了5.46亿人民币的盈利,仍然无法获得合理的估值。心灰意冷的复宏汉霖,在今年6月宣布私有化,告别港股。
对于港股生物医药公司的私有化现象,某专注于生物医药二级市场的投资总经理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有助于价值发现。但是由于近期中国资本市场变化太大,导致一些大型美元基金撤出中国,减少了这类交易频次。
对于二级市场投资人是否已对中国生物医药公司失去兴趣,该投资总经理认为并不能完全这样理解,只能说横向比较其他资产,投资生物医药公司的性价比太低。一方面整个行业正在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双重压力,这是大多数中国产业没有遭受过的待遇。另一方面,估值和竞争格局等一系列要素,与互联网企业和央企等比较,也缺乏确定性。
七年前的老药,还能维持多久
投资人对赛生的保守或许也有迹可循。七年前,SciClone的胸腺肽α1药物(日达仙),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赛生药业的核心产品,也是公司利润的重要贡献者。目前为止,日达仙所得收入占公司整体收入80%以上。该产品已被纳入超过25份治疗指南共识。
然而,除了日达仙之外,赛生似乎很难在短时间找到下一个为公司带来盈利高速增长的产品。日达仙的专利已经到期,国内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
目前,公司建立了9个在研候选药物组成的产品组合,其中5个在海外处于3期或后期阶段,并将在中国采取快速上市策略,4个在海外或中国处于临床前至2期临床试验的早期阶段(信息源自赛生药业招股说明书,见下图)。
另一家被投企业,选择香港IPO
巧合的是,就在赛生药业完成退市后不久,德福资本参与投资的百利天恒,在7月10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
去年末,在完成了与BMS的大额授权交易之后,百利天恒成为资本最看好的本土创新药公司之一。也是仿制药转型创新药公司的典范。2023年1月,百利天恒在科创板上市。截至目前,股价涨幅高达492.7%,市值接近700亿。
不过,研发客留意到,上市前的股东奥博资本和德福资本不约而同地选择减持。2024年1~3月,奥博资本减持了552万股,占上市前持有股份的16.21%。而德福资本减持了401万股,占上市前持有股份的26.56%。
减持后,德福资本仍然是百利天恒的第二大流通股东,持有总股本的2.8%。奥本资本作为第一大流通股东,持有总股本的7.1%。
投资版图浮出水面
除了赛生生物和百利天恒,德福资本似乎并没有押注太多创新药研发公司,而是布局更全面的产业链。曾投资了康龙化成、药明康德、复星医药、甘李药业、和黄中药、白云山、华银健康等,以及多家医药研发上游企业。
2023年4月,德福资本领投了生工生物,融资规模20亿。生工生物成立于1995年,为高校科研院所提供DNA、RNA、蛋白、细胞等研究方向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为生物医药诊断企业的研发和生产提供工具类产品、服务和上游原料。被评为福布斯2023全球独角兽。
2022年,德福领投了无锡耐斯生命,该公司为生命科学实验室耗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提供细胞学类耗材、微生物检测类耗材、分子生物学类耗材等实验室耗材,同时提供体外诊断和医疗器械相关产品。
过去几年,德福资本与广州产投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在基金及产业项目投资方面共同支持广州生物医药、现代中药、化学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高端康养等细分领域企业发展。此外,2021年济南市生物医药产业链母基金与德福资本共同设立济南德福股权基金,目标规模20亿元。2023年,百亿烟台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母基金投资了德福资本。
2024年,创始人李振福担任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50人论坛轮值主席。在今年的论坛上,李振幅表示,投资人需要反思,对资本市场周期性的认知不足和缺乏敬畏,对追逐风口、重复创新和短期回报的贪婪。在他看来,投资人最大的存在价值就是令资金配置最优化,把每一元钱都配置在回报最高的资产上,将无效或低效的投资降到最低。
编辑 | 姚嘉
yao.jia@PharmaDJ.com
总第2158期
访问研发客网站可浏览更多文章
www.PharmaDJ.com
100 项与 美国礼来亚洲公司北京办事处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美国礼来亚洲公司北京办事处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