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M N Chemicals Ltd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M N Chemicals Ltd 相关的专利(医药)
2024年10月30日,礼来公布Q3财报,因营收与利润均未达预期,公司下调了全年调整后利润预期。
财报显示,礼来Q3营收114.4亿美元,低于市场预期的121.1亿美元;净利润为9.7亿美元,摊薄到每股为1.18美元,远低于市场预期的每股1.47美元。礼来无奈将今年的营收预期从460亿美元下调至466亿美元,而礼来今年曾两次上调销售额预期。
受此消息影响,礼来股价早盘大跌逾10%,盘后收跌6.28%。截止日前,礼来仍是全球市值最高的纯药企,自2023年以4000亿美元问鼎以来,市值一路飙升近9000亿美元,超过了中国A股所有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市值总和。
本次营收利润双双下滑,其主要原因便来源于替尔泊肽的销售不佳。替尔泊肽是礼来最重磅产品之一,分为降糖版Mounjaro与减重版Zepbound两款。
第三季度,Mounjaro销售收入31.1亿美元,相较去年同期实现翻倍增长;Zepbound销售收入12.6亿美元,低于此前分析师预期的17亿美元。礼来将其归因于产能受限,并宣布持续拓展产量。
虽然低于市场预期,但不可忽视的是替尔泊肽放量迅速,上市仅一年销售额便达50亿美元,今年前三季度销售额更是已达110亿美元,正式踏入“超级重磅炸弹”之列。不少业内人士将其与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相比较,认为两者将逐出未来新药王,司美格鲁肽今年上半年销售额为130亿美元。
此外,礼来在本季度财报中还停掉了三条管线。包括口服小分子IL-17a抑制剂DC-806;PD-1激动剂抗体Peresolimab以及一款用于心血管疾病的APOC3 siRNA。
其中,DC-806是2023年礼来溢价40% ,总计24亿美元收购DICE Therapeutics所得。当时,礼来还获得了另一款Fast-follow, 改善活性与药代的DC-853,本次礼来移除DC-806,全力支持DC-853。
至于Peresolimab,是目前全球进展最快的PD-1激动剂抗体。2023年,礼来公布其用于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2a期临床试验结果阳性。此次突然宣布移除也并不使人意外,默沙东、BMS、吉利德等MNC都曾通过收并购的方式获得过PD-1激动剂抗体,但结果大多是杳无音信,或终止开发。
回到礼来今年Q3财报,不知替尔泊肽的销售放缓,会对GLP-1领域的投资及研发热度产生何种影响?
封面图来源:pixabay
版权声明/免责声明
本文为原创文章。
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不提供任何商用、医用、投资用建议。
文中图片、视频、字体、音乐等素材或为药时代购买的授权正版作品,或来自微信公共图片库,或取自公司官网/网络,部分素材根据CC0协议使用,版权归拥有者,药时代尽力注明来源。
如有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衷心感谢!
药时代官方网站:www.drugtimes.cn
联系方式:
电话:13651980212
微信:27674131
邮箱:contact@drugtimes.cn
礼来公布「重磅自免药物」长期数据,对战强生、艾伯维!
诺华向你发送一条新消息:聚梦成就非凡,一起启程创想!
保二冲一,ROCK2抑制剂为何能连续冲击cGVHD治疗前线?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
眼下,NewCo可以说是创新药领域最热门的话题。背后的原因在于,2024年以来的创新药造富神话,悉数与NewCo有关。
9月中旬,一家高调宣布融资3.7亿美元的海外创新药企Candid Therapeutic,创下2024年来生物医药行业最高募资金额的纪录,旗下两款核心产品都是从中国药企刚成立的海外NewCo公司买来的,两家NewCo分别为嘉和生物联合Two River等成立的TRC004,以及岸迈生物与Foresite合作孵化的Vignette Bio。此外,在今年登陆纳斯达克市场的5家生物医药企业中,有两家是从中国获得核心资产的NewCo,他们的核心资产分别受权自艾力斯和海思科。
更重要的是,NewCo模式繁荣的背后,中国创新药资产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于是,困于拿不到资金来推进研发的国内Biotech又看到了新的希望,纷纷摩拳擦掌。
01
NewCo的本质是BD+融资
“我们接触了很多国内Biotech,他们做NewCo的热情非常高。”纽扣资本合伙人李瑞向动脉网表示,纽扣资本正在经手多个NewCo项目。中国创新药资产在美国市场的认可度高,而美国市场的资本活跃度高,促成了当下NewCo的火热行情。李瑞预计,2025年开始,国内创新药的NewCo交易会更密集地出现。“不过,现在大家都还不太知道该怎么去做。”他指出。
此前,另一位从事生物医药跨境交易的投资人在接受媒体访谈时也表示,越来越多的中国创新药企正在通过多种途径寻求产品出海,其中超过一半的企业愿意考虑NewCo模式。在过去,更多是海外基金在中国市场寻求创新药NewCo模式合作伙伴,而近期越来越多的中国药企主动提出NewCo需求。
究其本质,NewCo模式是创新药资产交易的一种更复杂的模式,融合了资产交易和权益交易,即BD+融资。2014年,前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如今的美国总统候选人Vivek Ramaswamy创立Roivant,定位于“拯救制药业被遗忘的药物”。Roivant的经营逻辑,就是不断从大药厂那里便宜“捡漏”,筛选出那些有潜力但不被大公司重视的管线,成立新公司、推进研发,最终推动新公司被大药厂收购而赚取回报。这是NewCo的雏形。
在国内,NewCo的火热,几乎是被恒瑞医药的高调入局所带动。在2024年5月,恒瑞医药将GLP-1产品组合授权给海外子公司Hercules后,康诺亚、嘉和生物、岸迈生物等创新药企,也密集完成了NewCo交易。在这些交易中,国内Biotech通常把其中一个管线的非大中华区权益拿出来,作为对价授权给海外新成立的一家公司,即NewCo,从而获得BD交易的首付款、里程碑付款等,及NewCo的一部分股权。
部分国内Biotech参与的NewCo 数据来源:动脉橙数据库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常规的资产剥离,NewCo具有很强的海外属性,主要是在美国市场上运营。在现有的案例中,尽管以受权的中国创新药管线作为核心资产,但是NewCo是一家纯粹的美国公司,往往会配备白人管理团队,在美国市场完成融资或者上市,独立运营,最后期待被MNC收购,前期股东退出。
在李瑞看来,相对而言,NewCo是比BD更适合目前国内Biotech的模式。一方面,通过NewCo交易,国内Biotech拿到了和资产BD同样的首付款,来推进国内在研管线的后续开发,更重要的是,由于掌握了NewCo的部分股权,仍有机会分享NewCo未来在资本市场的增值,通过NASDAQ上市或者最终被MNC并购完成变现。还有就是,BD来的管线在MNC内部仍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比如因MNC战略变化而引起管线战略地位降低,从而被减少研发投入甚至被退货,导致国内biotech授权方不仅后续milestone无望,且在这期间也丧失了管线其他操作的可能性。对于NewCo来说,单一管线资产即可完成,能最大限度的保证NewCo的资金优先用于此管线,且不存在退货一说,对国内biotech授权方的保护力度最大。
在创新药创投持续火热的美国市场,NewCo更容易拿到数千万甚至上亿美元,来支撑管线在美国独立完成后续的临床试验,直到产出被MNC认可的临床数据,创造丰厚的商业回报。此前恒瑞医药的TCLP管线BD交易就是很典型的案例,丢掉了管线后续的增值权益。通过前期的BD交易,恒瑞医药只拿到了几千万美元,但买方在三个月后就以上亿美金把管线继续卖出,而恒瑞无权分享差价。
另一方面,在BD交易中,MNC往往偏好已经进入临床II期、III期等2年内可以上市的成熟管线。对于国内Biotech而言,这些成熟管线大多也是公司的核心资产,BD交易对公司后续运营的影响极大。经过近10年的持续深耕,现阶段国内Biotech布局了大量管线,其中不乏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管线。但这些管线大多处于早期阶段,仍需要依托外部融资来进一步开发。但目前国内创新药融资环境非常差,美元基金不敢投,人民币基金给出的估值过低。NewCo的出现,无疑优化了创新药资产与资金匹配的流程。
而从现有的案例看,分拆相对早期管线的海外权益,不会与国内Biotech在境内上市相冲突。“我们观察到,实操中,只要不是到了临床II期、III期的管线,拆分出来反而对境内上市有很大帮助,因为这证实了管线的可BD性和海外认同度。”李瑞告诉动脉网。同时,NewCo在美国做临床,也客观上补充了管线的海外临床数据,从而去支撑国内临床的推进。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NewCo实际上是拿投资人的钱,而BD的买单方则是MNC。在全球范围内,能够出得起钱做BD的MNC屈指可数。在买家有限的市场上,想要卖出好价钱,或者谈个好条件,难度非常大。但美国的VC数量非常多,NewCo通常能够顺利拿到第一笔海外融资,作为首付款支付给授权方。随着研发推进,NewCo也能够更便捷地持续融资。
02
在资本杠杆率最高的阶段交易
“NewCo是一种中间态,最终的目的是整体被MNC并购。”纽扣资本合伙人朱杰伦指出,找到合适的资产做NewCo,投资回报可以达到10倍以上,这也是NewCo造富神话的基础。
总体而言,NewCo分为2个阶段,即交易阶段和运营阶段。通常,NewCo的交易阶段历时约6个月,运营阶段则持续2~3年。
在交易阶段,NewCo的发起人一方面要筹备新公司设立相关的工作,包括商业计划书编写、投资人名单梳理、路演、管理团队配置等;另一方面则启动管线BD相关的流程,包括尽职调查、授权协议等。到NewCo注册成立、投资人资金到位,NewCo的交易阶段即告结束。从历时的周期看,NewCo交易远快于直接投资交易和BD交易,后者涉及更复杂的尽职调查和数据审查流程。
NewCo的运营阶段,是这笔交易实现增值的核心。在这个过程中,NewCo专注于融资和开发受权的管线。在大多数情况下,NewCo基本只做一个管线,最多不超过三个,用数千万美元到1亿美元以上的资金,去充分开发这一两个产品。如果临床I期做完,数据还需要再观察,或者竞争态势发生转变等,NewCo则需要再融资,或者单独在纳斯达克上市,持续做临床开发,一直做到拿得出有效的数据,让MNC看上为止。
“通常,处于Pre IND阶段到临床I期、IIa期的药物管线,是最适宜做NewCo的。”朱杰伦指出,因为在这期间,资本可以带来的杠杆放大作用是最大的。
从过往的实践看,一个投后估值1亿~1.5亿美元的NewCo,对应融资金额在8000万美元至1亿美元,经过2~3年左右的运营,退出期望值可以达到10~15亿美元。有临床II期数据的管线,并购价格基本都在10亿美元左右。相反,如果直接用已经做完临床II期的管线做NewCo,新公司的投后估值可能达到4~5亿美元,最后的退出价格则在15~20亿美元,这样的话,对应的杠杆就会倍数偏低一些。而如果用更早期的管线,风险会更高,NewCo的运营成果也颇为不可控。“所以我们认为,临床I期前后的管线,有了安全性、有效性的相关数据,可以充分评估价值,估值也不算高,是做NewCo最理想的资产。”朱杰伦表示。
据朱杰伦介绍,在NewCo中,美元基金投资人占股比例一般超过50%以上,管线授权方占股20%左右(有的甚至会到30%),剩下的股权则给到管理团队,形成一个三方盘子。在以往的认知中,美元基金准备了大量资金,组建起负责做临床、做BD、做资本运作的管理团队,去寻找创新药资产授权做开发,才能叫NewCo。不过,在朱杰伦看来,这种“纯海外NewCO”,是狭义的NewCo的定义。对于国内Biotech而言,在NewCo的过程中,让海外管理团队和境内管理团队优势互补,是更优效的策略,这个模式叫“Hybrid(融合式)NewCo”。
一个客观现实是,在新药开发中,雇佣海外团队的成本比华人团队高出3~5倍,在临床试验中更甚,可能高达5~10倍,效率不高。但美国的创新药并购生态很好,每年有20~30笔交易。2023年开始,尤其是在亘喜生物被AZ收购后,中国资产在这些并购交易中的占比越来越高。
这样一来,在NewCo的早期阶段,尤其是临床I期还没做完时,可以由华人团队来操刀,到了临床II期阶段,再加入美国团队。在中国,患者多,PI和临床试验中心的能力、经验越来越足,未来可能一半以上的临床I期、II期患者都会在国内招募,形成“Hybrid NewCo”的结构,即用美国VC的钱,加上中国资产、中国团队,先做成一个“Hybrid NewCo”。
经过一段时间运营,“Hybrid NewCo”或者直接被MNC收购,或者再引入海外团队,成为“纯海外NewCo”,动用他们在美国做临床的能力、BD和资本圈的交易能力,来进一步找到合适的交易对手。“海外团队的这部分能力很值钱,但是在没有充分的临床数据前,对NewCo是不会带来助益的。”朱杰伦指出,NewCo这件事可以分两步走,先做出一个能卖的东西,然后再卖出好价格,在最合适的时机用最合适的模式促成最终的退出交易。
当然,对于NewCo而言,最核心的任务是做出优质的临床数据。毕竟这种中间态的最终目的,是被MNC收购。
03
最适合NewCo的管线是什么?
“NewCo肯定是追热度的动作,需要注重MNC和美元基金的口味。”朱杰伦指出。
现阶段,市场上比较热的NewCo品种有自免相关药物、代谢疾病药物及双抗药物。比如,嘉和生物和岸迈生物的两笔NewCo交易的标的,都是时下大热的TCE双抗,而恒瑞医药的交易标的则是基于代谢疾病明星靶点GLP-1所开发的三款药物。此外,尽管还没有公布,据相关从业者透露,后续国产ADC产品的NewCo交易也会陆续披露。一些前沿的治疗技术,包括基因治疗、细胞治疗也在尝试做NewCo的可能,但基于小分子药物管线的NewCo交易探索则比较少。
这背后的逻辑,与ADC、双抗药物成为2023年以来跨境BD热门管线的缘由相近。在跨境交易中,ADC、双抗这两类资产之所以受到外资药企青睐,是因为国内Biotech特别擅长工程化改造。创新药物分子一旦被验证,国内Biotech在延长半衰期、减低毒性、扩大治疗窗口等工程化改造方面很厉害。在这类资产上,国内Biotech扎实做好,就会不断有海外买家愿意出高价。实际上,这类药物管线所能创造的商业价值,往往并不亚于完全原创新靶点。
近期最热门的中国创新药资产伊沃西单抗,即是经过工程优化的双抗药物。在朱杰伦看来,康方生物与Summit的交易在技术上虽不具备NewCo的形式,但本质仍是NewCo交易。引入伊沃西单抗前,Summit几乎没有可用的管线,而随着伊沃西单抗公布优于K药的头对头数据,Summit的市值一度上涨到160亿美元,体现了国内Biotech优质临床资产极强的全球变现能力。
从这个意义上讲,下一个明星NewCo交易很可能从经过工程优化、具有临床差异化优势的双抗、ADC药物中诞生。“当然,一般不建议拿最核心的资产去做NewCo,毕竟毕竟母公司的股权退出还是要靠在中国的IPO。”朱杰伦强调。
最后,NewCo交易始终是新药开发链条地一种中间态,最终目的仍是做出填补临床空缺地好药。多种模式资金介入的意义,是加速了这个过程。李瑞指出,现阶段,美元基金做NewCo的热情非常高。对于国内新药资产,美元基金的中国团队相比纯海外美元团队更熟悉整体生态,对特定管线的认知能力也更强,可能更高效地推动NewCo交易。
*封面图片来源:123rf
如果您认同文章中的观点、信息,或想进一步讨论,请与我们联系;也可加入动脉网行业社群,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近
期
推
荐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据 Insight 数据库统计,本周(10 月 20 日—10 月 26 日)全球共有 74 款创新药(含改良新)研发进度推进到了新阶段,其中 1 款申报上市,25 款启动临床,15 款获批临床,15 款申报临床。
值得一提的是,对国内创新药企们而言,本周最值得关注的正是每年一度的医保谈判开场。今年的谈判日在 10 月 27 日(今天)至 30 日(下周三),11 月即将公布结果,比往年节奏快些。Insight 也就此密切跟进,读者们可点击跳转阅读以下新鲜报道:
2024 医保谈判首日,这 3 类药物值得关注!丁香园直击现场
2024 国谈专家审评通过率仅 41%?这些重磅品种有望参加「灵魂谈判」
2024 年医保谈判拟于 10 月 27 日开始,11 月份公布结果
下文,Insight 仍将分别摘取本周国内外部分重点项目进展做介绍。
境外创新药进展
境外部分,本周共有 17 款药物研发阶段推进,包括 1 款首次启动 III 期临床、5 款首次启动 I 期临床、5 款首次获批临床。
Insight 新药周报将介绍重点项目的审评审批进展、临床试验进展和审评通道进展。全球医药交易及投融资周报可点击链接跳转阅读周六专栏。
获批上市
据 Insight 数据库显示,本周共有 5 项新药/新适应症在全球主要国家/地区(中国内地、美国、日本、EMA)获批上市。数据详见下图:
截图来自:Insight 数据库网页版
1、辉瑞:RSV 疫苗获批扩大适应症,可用于 18-59 岁人群
10 月 22 日,辉瑞宣布,FDA 已批准其 RSV 疫苗 ABRYSVO® 用于 18 至 59 岁高风险成人以预防 RSV 病毒造成的下呼吸道疾病。这是首个获批用于此人群的 RSV 疫苗。
此前,ABRYSVO 已经获批用于 60 岁以上人群,且是唯一获批用于 32 - 36 周孕妇以预防出生至 6 个月内新生儿的 RSV 感染风险,本次适用人群再获拓展,意味着这款疫苗将在 RSV 市场中夺得更多份额。
截图来自:PR Newswire
FDA 的批准是基于关键 3 期临床试验 MONeT(NCT05842967)的结果,相应数据将发布于同行评议的期刊之上,并将在未来的医学会议中公布。
辉瑞此款疫苗最初获批于 2023 年 5 月,并在同年 8 月获批用于孕妇。GSK 开发的 RSVPreF3 疫苗(Arexvy/GSK 3844766A)与辉瑞同月获批,成为主要竞争对手;而 Moderna 的 RSV 疫苗也紧随两者之后。这三款 RSV 疫苗在技术路线、抗原选择、佐剂、适应人群和保护效力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对比来看,GSK 和辉瑞的 RSV 疫苗均采用重组蛋白亚单位技术路线,而 Moderna 采用了其擅长的 mRNA 技术,其中辉瑞使用的是双价抗原(来自 RSV A 与 RSV B 病毒亚型的 Pre-F 蛋白),另两者均选择以 DS-Cav1 为基础的 Pre-F 抗原。
此外,辉瑞和 Moderna 的 RSV 疫苗均未使用佐剂,而 GSK 使用了自主研发的 AS01e 佐剂,增加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这一优势。
根据 WHO 估计,全球每年有约 3300 万-6000 万的儿童感染 RSV,以及大约 3%-7% 的 60 岁以上老年人会受到 RSV 感染。据分析师预测,RSV 疫苗的市场规模预计到 2030 年会增长到 100 亿美元以上,接近 13 价肺炎疫苗的市场空间。
2、Iterum Therapeutics:首款口服培南类抗生素获美国 FDA 批准
10 月 25 日,Iterum 公司宣布,ORLYNVAH™ (sulopenem etzadroxil/probenecid) 已获美国 FDA 批准上市,用于治疗由指定微生物(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或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没有或几乎没有可替代口服抗菌治疗方案的无并发症尿路感染(uUTIs)成年女性。
这是这家公司获批的首款新药,也是 FDA 批准的首款口服培南类抗生素。
截图来自:Globe Newswire
FDA 的批准是基于两项关键 3 期临床试验 SURE 1 和 REASSURE,其中 SURE 1 评估了 ORLYNVAH™ 相较于环丙沙星在成年女性 uUTI 中的疗效,而 REASSURE 则评估了该药相较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Augmentin)的疗效。
结果显示,Orlynvah 在对抗氟喹诺酮耐药性感染方面优于活性对照药物,且在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敏感的人群中与活性对照药物相比非劣,并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优势。
申报上市
1、老花眼新药 NDA 申请获 FDA 受理,国内箕星药业引进
10 月 22 日,箕星合作伙伴 LENZ Therapeutics 宣布,FDA 已受理该公司用于治疗老视的 LNZ100 的新药申请(NDA)。PDUFA 目标行动日期为 2025 年 8 月 8 日。
截图来源:企业官微
此次 NDA 提交是基于关键 III 期临床研究 CLARIFY 的积极数据结果。
在 III 期安全性和有效性试验(CLARITY 1 和 2)中,LNZ100(1.75% 乙酰克利定)达到了主要终点和关键次要终点,近距离最佳矫正视力 (BCDVA) 显著提高三行或更多,同时远距离视力没有下降一行或更多。在 CLARITY 2 中,临床结果显示患者视力快速改善且持久:
起效迅速:71% 的患者在 30 分钟内视力改善≥3 行。
达到主要终点:71% 的患者在 3 小时内视力改善≥3 行。
持续时间长:40%的患者视力改善≥3 行可以持续 10 小时。
在为期四周的研究期间,CLARITY 1 和 2 的近视力改善具有可重复性且一致性。
2022 年 4 月 14 日,箕星药业获得了 LENZ Therapeutics 公司旗下两款用于治疗老花眼药物 LNZ100 和 LNZ101 在大中华地区(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商业化权利。据 Insight 数据库显示,目前该药在中国正处于III 期临床阶段。
其他重要监管资讯
1、阿斯利康/Ionis:每月一次反义寡核苷酸疗获欧盟 CHMP 推荐批准
10 月 21 日,阿斯利康和 Ionis 宣布 Wainzua (Eplontersen) 已获得欧盟人用药品委员会 (CHMP) 的推荐批准,用于治疗患有 1 期或 2 期多发性神经病(通常称为 hATTR-PN 或 ATTRv-PN)的成人患者的遗传性转甲状腺素蛋白介导的淀粉样变性。
新闻稿指出,如果获得欧盟委员会批准,Eplontersen 将成为欧盟唯一获批的治疗 ATTRv-PN 的药物,患者可通过自动注射器每月自行注射。
截图来源:阿斯利康官网
转甲状腺素介导的淀粉样变性 (ATTR) 是由肝脏来源的错误折叠 TTR 蛋白在心脏和周围神经等组织中积累引起的,导致器官损伤和衰竭。ATTR 有遗传性 (ATTRv) 和非遗传性 (野生型) 两种形式,在诊断后五年内会导致周围神经损伤和运动障碍,如果不进行治疗,通常会在十年内致命。
Eplontersen 是 Ionis 公司开发的一种反义寡核苷酸 (ASO) 疗法,可抑制 TTR 的产生,每月注射一次。它是一种 RNA 靶向药物,旨在减少肝脏中 TTR 蛋白的产生,从而有潜力治疗所有类型的 ATTR。
此前,Eplontersen 已于去年 12 月获美国 FDA 批准上市,用于治疗 ATTRv-PN。今年 9 月,Eplontersen 也已在中国申报上市,根据该药在中国的研究进度,推测其在中国申报的适应症可能为:适用于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心肌病(ATTR-CM)成人患者。
本次 CHMP 的批准意见是基于积极的 NEURO-TTRansform III 期试验。该试验数据表明,与安慰剂相比,在 66 周内,接受 Eplontersen 治疗的患者在血清转甲状腺素蛋白 (TTR) 浓度和神经病变损伤的共同主要终点以及生活质量 (QoL) 的关键次要终点方面,表现出一致和持续的益处在。此外,在整个 NEURO-TTRansform 试验中,Eplontersen 继续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2021 年,Ionis 公司和阿斯利康达成合作,双方在美国联合开发和商业化 Eplontersen,并授予阿斯利康在拉丁美洲以外的世界其他地区开发和商业化该药物,该合作总金额超 35 亿美元。2023 年 7 月,双方再次扩大合作,阿斯利康又获得了在拉丁美洲商业化 Eplontersen 的独家权利,此项合作总金额也超过 36 亿美元。
2、百济神州:PD-1 抑制剂获欧盟 CHMP 推荐批准,一线治疗胃癌和食管鳞癌
10 月 21 日,百济神州宣布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人用药品委员会(CHMP)发布积极意见,推荐批准扩大 PD-1 抑制剂百泽安®(替雷利珠单抗)用于胃或胃食管结合部(G/GEJ)腺癌和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治疗的适应症。
对于 G/GEJ 腺癌患者,CHMP 的积极意见支持百泽安®联合含铂和含氟嘧啶类化疗用于 PD-L1 肿瘤面积阳性(TAP)评分 ≥5% 的 HER-2 阴性、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 G/GEJ 癌症成年患者一线治疗。对于 ESCC 患者,CHMP 的积极意见支持百泽安®联合含铂化疗用于 PD-L1 TAP 评分 ≥5% 的 HER-2 阴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 ESCC 成年患者一线治疗。
替雷利珠单抗目前已经在欧盟获批用于治疗符合条件的、既往接受过含铂化疗的晚期或转移性 ESCC 患者,以及用于三项非小细胞肺癌(NSCLC)适应症的一线和二线治疗。
本次拟扩大适应症,主要基于 RATIONALE-305 和 RATIONALE-306 的临床结果:
一线 G/GEJ 适应症扩展申请基于百济神州 RATIONALE-305(NCT03777657)研究结果,该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全球 3 期试验,旨在评价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用于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 G/GEJ 患者一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该研究在欧洲、北美和亚太地区的研究中心入组了 997 例患者。结果显示,接受百泽安®联合研究者选择的化疗的患者中位 OS 为 15.0 个月,而接受安慰剂联合化疗的患者中位 OS 为 12.9 个月(n=997;HR:0.80 [95% CI:0.70,0.92];P=0.0011),表明死亡风险降低了 20%。在 PD-L1≥5% 的人群中,百泽安®联合化疗组中位 OS 为 16.4 个月,而安慰剂组中位 OS 为 12.8 个月(HR:0.71[95% CI:0.58 ~ 0.86]),表明死亡风险降低了 29%。
一线 ESCC 适应症扩展申请基于百济神州 RATIONALE-306(NCT03783442)研究结果,该研究是一项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的全球 3 期研究,旨在评价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用于不可切除、局部晚期复发或转移性 ESCC 患者一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该研究在欧洲、北美和亚太地区的研究中心入组了 649 例患者。结果显示,百泽安®联合化疗组中位 OS 为 17.2 个月,而安慰剂联合化疗组中位 OS 为 10.6 个月(HR:0.66 [95% CI:0.54 ~ 0.80,单侧 p 值< 0.0001]),表明死亡风险降低了 34%。PD-L1≥5% 的患者群体中,百泽安®组 3 年 OS 也得到显著改善(中位 OS 为 19.1 个月 vs. 10.0 个月;HR:0.62[95% CI:0.49 ~ 0.79]),表明死亡风险降低了 38%。
重要临床结果
1、诺和诺德:口服司美格鲁肽又一项 3 期临床成功
10 月 21 日, 诺和诺德宣布口服司美格鲁肽的 3 期临床试验 SOUL 研究结果积极。
这项随机、双盲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比较了口服司美格鲁肽相较于安慰剂作为标准护理之外的附加疗法对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防效果,纳入了 9650 例患有 2 型糖尿病和确诊心血管疾病(CVDL)和/或慢性肾病(CKD)患者。试验达到了主要终点,相较于安慰剂显著降低了 14% 的 MACE 发生风险。
截图来源:企业官网
约有三分之一的 2 型糖尿病患者患有心血管疾病,这意味着很大的临床需求。基于此项临床试验的成功,诺和诺德期望在 2025 年初向美国和欧盟提交口服司美格鲁肽(Rybelsus®)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而该项研究的详细结果,则将在 2025 年的医学会议中予以披露。
多肽类药物通过胃肠吸收、实现口服一直是药物研发历程上的难题。借助「SNAC 吸收促进剂」创新技术,诺和诺德突破了这一技术壁垒,实现了 GLP-1RA 类药物经口服途径给药的历史性跨越。SNAC 的促吸收作用可将口服给药途径的司美格鲁肽分子生物利用度提高约 100 倍。司美格鲁肽片每日口服给药,即可强效降糖,获得平稳血药浓度曲线。在 2023 年度,司美格鲁肽口服制剂已经实现 27.23 亿美元全球销售额,同比增幅高达 70%。
MNC 财报
1、罗氏 2024Q3:制药业务前三季度营收 343 亿瑞士法郎,中国区增长 8%
10 月 23 日,罗氏公布三季度报,前九个月,制药业务销售额 343 亿瑞士法郎,增长 7%,基础业务(不包括 COVID-19)增长 9%;第三季度,实现销售额增长 9%(以瑞士法郎计算为 6%),与第二季度持平。
其中,中国地区销售额增长 8%,主要得益于 Xofluza、Perjeta、Polivy 和 Avastin。
诊断业务全球销售额增长了 5%,而基础业务(不包括 COVID-19)销售额由于对免疫诊断、病理学和分子解决方案的需求增加而增长了 8%。
国内创新药进展
本周国内共有 51 款创新药(含改良新)研发进度推进到了新阶段,其中 1 款申报上市,2 款启动 III 期临床,12 款新药获批临床,20 款申报临床。
本周国内首次获批临床的 15 款创新药(含改良新)
来自:Insight 数据库网页版
(下文如无特殊标注,为同一来源)
获批上市
1、百济神州:PD-1 抑制剂在中国获批第 14 项适应症
10 月 21 日,百济神州宣布,其 PD-1 抑制剂百泽安(替雷利珠单抗)正式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联合含铂化疗新辅助治疗,并在手术后继续本品单药辅助治疗,用于可切除的 II 期或 IIIA 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
截图来源:百济神州官微
本次获批是基于 RATIONALE 315(NCT04379635)的临床试验数据。该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的 3 期研究,评价了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含铂双药化疗作为新辅助治疗,后续辅以替雷利珠单抗辅助治疗,用于可切除 II 期或 IIIA 期 NSCLC 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研究结果显示,无事件生存期(EFS)和主要病理学缓解率(MPR 率)的双重主要终点皆已达到,证实围术期替雷利珠单抗联合新辅助化疗的治疗方式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围术期进展或复发转移风险。
与围术期安慰剂联合新辅助化疗相比,围术期替雷利珠单抗联合新辅助化疗显著提高了 MPR 率(56.2% vs 15.0%)和病理学完全缓解率(pCR 率,40.7% vs 5.7%),并显著延长了 EFS(HR:0.56,95% CI: 0.40~0.79),且已观察到总生存期(OS)显示良好的延长趋势(HR:0.62,95% CI: 0.39~0.98);
该治疗方案的总体耐受性良好,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
此项研究的结果也已在 2024 年 2 月召开的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年会全体会议(ESMO plenary session)上发布。
2、强生:复方制剂「泽倍珂」在华获批, 治疗前列腺癌
10 月 21 日,强生宣布,旗下创新治疗药物泽倍珂(尼拉帕利阿比特龙片)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作为目前国内首个且唯一获批的双效复方制剂,泽倍珂联合泼尼松或泼尼松龙用于治疗携带胚系和/或体系 BRCA 基因突变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成人患者(mCRPC)。
截图来源:强生官微
泽倍珂是 BRCA1/2 突变 mCRPC 成人患者的一线靶向治疗方案。作为一种高选择性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 (PARP) 抑制剂,尼拉帕利和醋酸阿比特龙的组合联合泼尼松或泼尼松龙,能够靶向 mCRPC 患者的两种致癌驱动因素——雄激素受体轴和 BRCA1/2 突变。
经临床验证,泽倍珂联合泼尼松或泼尼松龙可显著延长 BRCA1/2 突变 mCRPC 患者的影像学无进展生存期(rPFS)。此外,与安慰剂相比,尼拉帕利还显示出总体生存 (OS) 改善的趋势,可显著延长至症状进展时间(TSP)和至细胞毒性化疗起始时间(TCC),同时并维持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3、罗欣药业:1 类新药「替戈拉生」获批新适应症
10 月 21 日,NMPA 官网显示,罗欣药业替戈拉生片新适应获批上市,与适当的抗菌疗法联用根除幽门螺杆菌。本次是替戈拉生片获批的第 3 项适应症,另外两项已获批的适应症分别是反流性食管炎和十二指肠溃疡。
截图来源:NMPA 官网
替戈拉生片是我国首款自研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类药物(P-CAB),拥有全新抑酸作用机制。和传统抑酸药物相比,替戈拉生片拥有 30 分钟快速起效、黏膜愈合率高、有效改善夜间酸突破、药物相互作用较少,且服药方便不受进食影响等显著优势。
此次获批上市是基于国内开展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的 III 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价含替戈拉生对比含艾司奥美拉唑的铋剂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和安全性。该研究结果入选 2024 年 DDW 口头报告。
该研究共纳入561 例受试者,其中 555 例被纳入全分析集(Full Analysis Set,FAS)。受试者被随机分配至替戈拉生(50 mg)组或艾司奥美拉唑(20 mg)组治疗 14 天。主要终点是治疗后通过 13C-尿素呼气试验确定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次要终点是在阿莫西林或克拉霉素不同敏感人群中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
FAS 中替戈拉生组和艾司奥美拉唑组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分别为 93.5% 和 86.4%(差值 7%;95%CI,2.06-11.99%)。证明了含替戈拉生铋剂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非劣效性。根据研究方案进行预先设定的优效性检验,含替戈拉生铋剂四联疗法优于含艾司奥美拉唑铋剂四联疗法(P=0.0055)。在阿莫西林或克拉霉素不同敏感人群中,替戈拉生组的Hp根除率均高于艾司奥美拉唑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 PPS(Per Protocol Set)中也观察到类似的结果。
两组之间的安全性相似。替戈拉生组和艾司奥美拉唑组的治疗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发生率(TEAE)分别为 75.5% 和 73.4%,分别有 173(62.2%)例和 165(58.5%)例受试者报告了与研究药物有关的不良事件(TRAE)。
申报上市
1、首药控股:新一代 ALK 抑制剂「康太替尼颗粒」申报上市
10 月 23 日,CDE 官网公示,首药控股的 1 类新药康太替尼颗粒申报上市,单药适用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治疗。
康太替尼(CT-707)是一款第二代 ALK 多靶点激酶抑制剂,靶向 ALK/FAK/PTK2B/IGF1R。今年上半年,该药已在头对头克唑替尼(辉瑞)的 Ⅲ 期临床中达到研究主要终点。
截图来源:CDE 官网
康太替尼本次上市申请是基于一项关键性 Ⅲ 期临床试验(CTR20200770)。该研究旨在比较康太替尼与克唑替尼治疗 ALK 阳性晚期 NSCLC 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主要研究终点为经过独立影像评价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研究终点包括研究者评价的 PFS、研究者和独立影像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缓解持续时间(DOR)、总生存期(OS)等。
该研究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石远凯教授领衔担任主要研究者,全国 80 余家中心共同参与,共纳入 414 例既往最多接受过 1 线化疗方案的治疗、且未接受过任何 ALK 抑制剂治疗的 ALK 阳性晚期 NSCLC 患者。
今年上半年,康太替尼治疗 ALK 阳性 NSCLC 患者的关键性 Ⅲ 期临床试验完整数据读出,主要研究终点结果达到方案预设的优效标准。数据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康太替尼在治疗 ALK 阳性 NSCLC 患者中取得了显著且有临床意义的改善,安全性方面同样展现出独特的优势。
拟优先审评
1、第一三共:「吡昔替尼」拟纳入优先审评,首款治疗 TGCT
10 月 24 日,CDE 官网显示,第一三共新药盐酸吡昔替尼胶囊(PLX3397)拟纳入优先审评,用于治疗伴有重度病变或功能受限且无法通过手术改善的症状性腱鞘巨细胞瘤(TGCT)成年患者。这是目前全球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获批治疗 TGCT 的药物。
截图来源:CED 官网
吡昔替尼(Pexidartinib)是一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够抑制集落刺激因子 1 受体 (CSF1R),CSF1R 配体的过表达促进滑膜中细胞的增殖和积累。此外,吡昔替尼还能抑制 KIT 和 FLT3。
2019 年 8 月 2 日,FDA 批准 Pexidartinib(Turalio) 用于存在严重的发病率或功能限制且不适合手术改善的症状性腱鞘巨细胞瘤(TGCT)成人患者的治疗。该项批准基于一项关键 III 期 ENLIVEN 研究的积极数据。ENLIVEN 研究入组了 120 例患者,1:1 随机分配至 Pexidartinib 组(61 例)和安慰剂组( 59 例),主要疗效终点是治疗 25 周后总缓解率(ORR)。
数据显示,治疗第 25 周,口服 Pexidartinib 治疗组 ORR 为 39%,安慰剂组为 0%,达到了研究的主要终点。
临床试验结果
1、再鼎医药:DLL3 ADC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临床结果公布,ORR 高达 74%
10 月 25 日,再鼎医药在 2024 年 EORTC-NCI-AACR(ENA)大会上,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公布了ADC 新药 ZL-1310 全球 Ia 期临床研究数据,至少接受过一次治疗后评估的患者 ORR 为 74%。
ZL-1310 是一款靶向 Delta 样配体 3(DLL3)潜在的同类最优的新一代 ADC,其包含人源化抗 DLL3 单克隆抗体,该抗体与新型喜树碱衍生物(一种拓扑异构酶 1 抑制剂)连接作为其有效载荷。
本次会议上布了正在进行的 Ia 部分单药治疗剂量递增研究的数据,其中包括四个剂量组(0.8 mg/kg、1.6 mg/kg、2.0 mg/kg 和 2.4 mg/kg)中 25 位患者的研究结果。其中 19 例可评估患者中,至少接受过一次治疗后评估的患者 ORR 为 74%(95%CI, 48.8, 90.9)。
DLL3 H-Score 评分大于 5(范围:5-260)的患者均表现出肿瘤缓解。在 19 位患者中出现应答的 14 位患者中,有 13 位仍基线有脑转移且可评估疗效的六位患者,均获得部分缓解(PR)。
ZL-1310 在所有剂量水平下均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大多数治疗出现的不良事件(TEAE)为 1 级或 2 级。在 2.4 mg/kg 剂量组观察到 DLT 。25 位患者中有 5 位(20%)发生了≥3 级以上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2 位患者(8%)发生了严重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3 位患者(12%)需要降低剂量,没有患者因 TEAE 而终止治疗。
19 位患者中,所有患者均在接受标准含铂化疗后出现进展,92% 的患者在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后出现进展。56% 的患者此前至少接受过两种治疗但均失败。28% 的患者在基线时存在脑转移。
这些有潜力的研究数据支持对 ZL-1310 作为单药在正在进行的 1 期临床研究的剂量扩展阶段,以及在联合治疗中的继续评估。
2、兆科眼科:新型「儿童近视眼药水」中国 III 期临床成功
10 月 23 日,兆科眼科宣布,NVK002 为期两年的 III 期临床试验(China CHAMP)取得积极的顶线结果。
NVK002 是一种用于控制儿童及青少年近视加深的试验性新型外用眼部溶液。该药是一项专利配方,可成功解决低浓度阿托品的不稳性。NVK002 不含防腐剂,预计保存期至少 24 个月。NVK002 的目标患者覆盖 3 至 17 岁的儿童及青少年。
NVK002 的临床开发涉及两款不同浓度的阿托品,以便配合个别患者的需要,灵活达致最佳疗效与最少副作用。
China CHAMP 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 III 期临床研究,其主要目标为评估 NVK002(0.01% 及 0.02% 的低剂量阿托品)对治疗中国儿童及青少年近视加深的疗效及安全性。该项试验涉及 18 家研究中心,入组 777 名患者。
经过两年的治疗,这项研究分析显示,NVK002 滴眼液组(0.01% 和 0.02% 剂量)对比安慰剂组在主要疗效指标上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差异,NVK002 滴眼液组优于安慰剂组,且具有剂量依赖。两种剂量的 NVK002 安全性良好,患者使用依从性好。
启动 III 期临床
1、恒瑞医药:IL-5 单抗启动三期临床,治疗哮喘
10 月 22 日,恒瑞在 Clinicaltrials 网站登记一项 III 期临床,评价 SHR-1703 治疗嗜酸性粒细胞哮喘的疗效和安全性。
截图来源:Clinicaltrials 官网
该研究计划入组 360 人,主要终点为 48 周时哮喘的加重率。
SHR-1703 是恒瑞研发的一种新型、皮下注射用、人源化抗 IL-5 单克隆抗体(IgG1 亚型),可与 IL-5 结合,抑制 IL-5/IL-5R 信号通路,从而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增殖、活化和迁移,降低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患者的哮喘发作次数,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今年 5 月份,恒瑞公布了 SHR-1703 在健康受试者中的 I 期研究结果,数据显示,接受 SHR-1703 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 (EOS) 较基线大幅下降,而安慰剂组与基线相比没有显著变化。随着 SHR-1703 剂量的增加,EOS 减少的幅度和持续时间增加。在 400 mg 剂量下,单次给药后约 6 个月内仍能保持显著的降低 EOS 的效果。此外,SHR-1703 在健康受试者中表现出低免疫原性 (2.9%)、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除了用于哮喘外,SHR-1703 用于变应性肉芽肿血管炎也进展到临床 II/III 期,该研究在 2023 年 11 月份完成首例患者入组,预计会在 2027 年 Q2 完成。
目前全球已有三款针对 IL-5/IL-5R 的单克隆抗体获批上市,分别为葛兰素史克的美泊利珠单抗,优时比/Teva 的瑞替珠单抗和协和麒麟/阿斯利康公司的本瑞利珠单抗;其中只有美泊利珠单抗和本瑞利珠单抗在国内获批。虽然尚无国产 IL-5/IL-5R 单抗获批,但是已有 5 款国产进展到临床阶段,其中最快的就是恒瑞的 SHR-1703 和三生国建 SSGJ-610,都处于 III 期临床。
内容来源:药企官方发布新闻/资料、Insight 数据库
封面来源:站酷海洛 Plus
免责声明:本文仅作信息分享,不代表 Insight 立场和观点,也不作治疗方案推荐和介绍。如有需求,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
PR 稿对接:微信 insightxb
投稿:微信 insightxb;邮箱 insight@dxy.cn
点击卡片进入 Insight 小程序
国内审评进度、全球新药开发…
随时随地查!
多样化功能、可溯源数据……
Insight 数据库网页版等你体验
点击阅读原文,立刻解锁!
100 项与 M N Chemicals Ltd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M N Chemicals Ltd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