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3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靶点- |
|
在研机构- |
|
在研适应症- |
|
最高研发阶段终止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评价AR-301作为抗生素的联合治疗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III期临床研究
主要临床有效性目的:评价单独SOC治疗与SOC+AR-301联合治疗在第21天临床治愈率方面的差异。已与该领域的临床专家共同确定了严格的临床治愈标准;主要临床安全性目的:旨在评估AR-301在研究人群中的临床安全性和耐受性。
100 项与 深圳市瑞迪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深圳市瑞迪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精彩内容日前,CDE官网显示,京新药业丨安元生物以仿制3类报产的碳酸司维拉姆干混悬剂获受理。在此之前,印度瑞迪博士提交了进口5.2类上市申请并获受理,首仿(含剂型首仿,下同)争夺战由此打响。米内网数据显示,司维拉姆2021年在中国三大终端6大市场(统计范围详见本文末)销售规模接近6亿元。来源:CDE官网司维拉姆是一款不含钙的新型磷结合剂,用于控制正在接受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脏病(CKD)成人患者的高磷血症。2013年6月,赛诺菲研发的碳酸司维拉姆片在中国获批上市,2017年通过谈判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乙类)。2018年,中国CKD-MBD诊疗指南指出,本品作为一线磷结合剂,是降磷的首选药物。米内网数据显示,司维拉姆2021年在中国三大终端6大市场合计销售规模接近6亿元,同比增长48.54%,其中,原研药市场占比超九成。近年来中国三大终端6大市场司维拉姆销售情况(单位:万元)来源:米内网数据库除赛诺菲外,碳酸司维拉姆片还有南京恒生制药获批生产,为国内首仿+首家过评;先声药业、山东新华制药、阿拉宾度制药、印度瑞迪博士等9家企业以仿制4类/进口5.2类报产在审。碳酸司维拉姆干混悬剂暂未有企业获得生产批文,京新药业丨安元生物、印度瑞迪博士分别提交了仿制3类、进口5.2类的上市申请,目前均在审评审批阶段。碳酸司维拉姆片新分类申报上市情况来源:米内网新版数据库今年以来,京新药业除了继续深耕高端仿制药,也同步进行1类创新药的布局,其中,用于治疗失眠障碍的安达西尼胶囊已进入上市审评审批阶段,JX7002注射液、JBPOS0101胶囊均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来源:米内网数据库、CDE官网注:米内网《中国三大终端6大市场竞争格局》,统计范围是:城市公立医院和县级公立医院、城市社区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城市实体药店和网上药店,不含民营医院、私人诊所、村卫生室,不含县乡村药店;上述销售额以产品在终端的平均零售价计算。审评数据统计截至8月18日,如有疏漏,欢迎指正!本文为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侵权责任。投稿及报料请发邮件到872470254@qq.com稿件要求详询米内微信首页菜单栏商务及内容合作可联系QQ:412539092【分享、点赞、在看】点一点不失联哦
据印度有关数据报道,印度药企在2021年的总销售额为410亿美元,其中244亿美元来自对外出口,出口率达60%。虽然印度国内药企数量众多,但top 5的制药企业的总销售额就超过了166亿美元,占比超过40%。2021年,印度top5仿制药巨头分别为太阳、阿拉宾度、西普拉、瑞迪博士和鲁宾,总营收分别为53.55亿美元(平均汇率,下同)、31.73亿美元、29.44亿美元、29.01亿美元和22.39亿美元。相比瑞迪博士和兰伯西,太阳制药和阿拉宾度都是后起之秀,销售额是在2010年之后才实现了逐渐反超。DR. Reddy曾超越了兰伯西而成为印度仿制药界的领头羊,但该公司在2010年后,业务发展遇到了瓶颈,销售额陆续被几大企业反超,目前仅名列第四。印度仿制药巨头的销售额变化情况(百万卢比)由于印度国内市场较小,印度仿制药巨头的生存和发展普遍依赖美国市场,与其说是世界药房,不如说是美国药房,因为五大仿制药巨头40%-60%的销售额都来自美国市场,欧洲和日本仅占很小的比例。2015年之后,美国仿制药市场逐渐萎缩,价格竞争异常激烈,印度仿制药企业的业务增长也普遍遇到了瓶颈,销售额增长放缓,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了停滞和下滑。不仅如此,因为激烈的价格战,以低成本著称的印度仿制药巨头也明显感觉到吃力,五大仿制药巨头的盈利水平大幅下降,平均净利润水平从2010年的18%,逐渐下降至2021年的6.8%。印度前五大仿制药巨头的盈利水平变化(净利润/总营收)对于西方仿制药巨头而言,印度仿制药成本优势是无法比拟的,这是印度仿制药能够在美国狂欢的主要原因。在2010-2021年间,印度仿制药企业已经斩获了2600个ANDA批文,占此期间ANDA批准总数的36%,市场份额也逐渐上升到20%以上,但随着美国本土仿制药企业的不断出局,印度仿制药企业也面临着印度同行的竞争,这种竞争加速了“瓶颈”的到来。为了打破这种瓶颈,印度巨头要么寻找可替代的新市场,要么寻求产品的差异化。在开拓新市场方面,太阳制药曾努力地开拓日本和欧洲市场,但效果甚微。相比美国市场,欧洲市场零碎而复杂,只有下了血本的企业才能建立起领先的优势,而印度企业中,除了阿拉宾度外,其余企业在欧洲市场的销售额占比几乎都不到15%。而日本市场就更有特色,跨国仿制药巨头很少有能占到优势的,大部分企业都只是赚了一段时间的空吆喝,最终黯然离场。为了寻求市场差异化,鲁宾在积极开拓拉美市场,西普拉在努力发掘中东市场,而瑞迪博士则在想方设法打开中国市场。除此以外,近年来,这些成功出海的印度企业又把目光瞄准了印度国内,本土市场的高速增长是它们打破瓶颈的主要利器。具体的原因在于,2005年以后,印度承认了药品专利,创新药开始逐渐涌入印度市场,仿制药巨头们利用强大的市场影响力,通过授权代卖的方式,带来了额外的销售额增量。另外,随着印度经济的腾飞,印度市场必将为他们带来一定时期的狂欢。在寻求产品的差异化方面,印度仿制药企业也没有明显的“好招”,普遍在学习西方。即通过建立技术平台,使用仿制药和创新制剂双驱的战略,在增加高壁垒仿制药的同时,开发改良型专科药品,尤其是创新药更迭不活跃的皮肤科、眼科、妇女保健科和呼吸科。多年前,印度五大巨头几乎都已经掌握各种口服缓控释技术,所以口服缓控释已经不是什么稀缺的资源,近年来,各大巨头又在开发吸入技术,几乎每家都有吸入制剂批文,但要说能够在国际上占有领先优势的只有Cipla。因为美国市场机制较为简单,早期的印度企业发展太过顺利。凭借低人力成本、低环保成本和完善的产业链优势,他们需要做的就是尽量多地获得ANDA批文,尽量大地提高产能。所以印度仿制药企早期的发展模式都比较粗放,“高研发投入+高产能”就能保证业务的稳定发展。源于这一历史原因,印度仿制药企业的研发投入普遍比西方的巨头高,尽管近年来有些下降,但依然高过西方水准。根据笔者统计,西方仿制药巨头的研发投入普遍在5%-6%之间,只有开发创新药或biosimilar的企业会将研发投入提高到8%-10%。也就是说,6%左右的研发投入就可以维持仿制药生意的正常运作,而对于主打OTC和保健的巨头而言,研发投入更是普遍低至3%-4%。但印度五大巨头在过去10年中的平均研发投入是7.4%,其中瑞迪博士最高,达10.2%,鲁宾也有9.7%,阿拉宾度相对偏低,仅为4.2%。由于印度的人力成本较为低,印度仿制药巨头的人均效能也普遍较低,年人均销售额大多在10-15万美元之间,即便是最领先的太阳制药,人均效能也仅有梯瓦的三分之一,Hikma的二分之一,所以印度仿制药企业具有巨大的成本优化空间。事实上,印度仿制药不怕西方巨头拼价格,但怕与国内同行拼,于是有远见的企业已经开始优化人员成本,提高人员效能,只有人均效能上去了,在本土同行中的竞争才能胜出。印度前五大仿制药巨头的人均效能(人均年销售额,单位为万美元)相比欧美,印度的仿制药巨头几乎都是家族控制,并非完全市场化的企业。所以他们的发展受家族的影响较大,遇事也不够灵活,但优势是业务发展压力小,几乎没有财务冒进的行为,所以印度企业的资产状态普遍较西方仿制药巨头好。近年来,随着竞争的加剧,印度仿制药企业也开始学习西方,精细化地规划自己的发展战略,部分企业在打破瓶颈后,销售额又恢复了增长。印度五大仿制药巨头的销售额变化(百万美元)注意: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如有偏激或错误,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END—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联系我们,体验药融云更多专业服务会议合作园区服务数据库咨询定制服务媒体合作数据库咨询 | 琳琳 18983288589(微信同号)会议合作 | 赖老师 13550291524(微信同号)园区合作 | 周老师 18725665133(微信同号)定制服务 | 陈老师 18908392210(微信同号)媒体合作 | 小薇 18908208341(微信同号)点击阅读原文,申请药融云数据库免费试用!
“亚马逊丛林中的一只蝴蝶偶然扇动翅膀,就有可能导致两周后德克萨斯州地区的一场风暴。”而一笔看似远离中国市场的交易,也可能和一家远在千里之外的中国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据Fiercebiotech消息,阿斯利康正通过一项全球许可交易将肺炎预防药物授权给Aridis Pharmaceuticals,这将使阿斯利康获得1100万美元的现金和进一步的1.15亿美元的收入。
在抗感染领域,Aridis公司研发的AR-301(Salvecin)是特别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释放的α-毒素的全人源单克隆IgG1抗体(mAb),目前正处于全球III期临床试验阶段,已获得FDA授予的快速审评通道资格及EMA授予的孤儿药资格。此次Aridis公司获得的suvratoxumab,与AR-301为同靶点的人源单抗,但更偏重预防感染,AR-301则偏重治疗感染。Aridis为巩固其在该领域的领导地位,收购了suvratoxumab的全球独家权益,而阿斯利康也将继续参与suvratoxumab的后续研究。
新的交易使阿斯利康成为了Aridis的战略股东,约占7.303%。这笔看似远离中国市场的交易,却和一家中国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Aridis的股东之一,此次交易后,国内原料药龙头企业海普瑞持有Aridis 7.68%的权益将被摊薄。
事实上,Aridis仅是“隐匿”在海普瑞投资版图上的其中一个。国内肝素钠制剂及原料药领域的龙头企业海普瑞,虽然其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说不上亮眼,但近年来在对外投资与创新药的布局中动作十分频繁。
01 买!资金优势收割创新药管线
海外投资是扩充药企创新药管线的捷径吗?海普瑞给了我们肯定的答案。
“避开红海,进入蓝海,选择能够满足临床需求,具有全球创新意义和重大商业价值的重要品种。”这是海普瑞的创新药投资逻辑,“目前海普瑞拥有的创新药品种全部为First-in-class药物,均为全新靶点和作用机制,在研适应症针对的是全球范围内死亡率最高、市场上尚无治愈方法的恶性肿瘤,或是治疗领域重大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海普瑞曾这样回复其投资者。
通过股权投资及区域权益获取,当前海普瑞已拥有在研新药品种超过20个,并且已有3款药物开发处于全球III期临床阶段,分别为应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单克隆抗体tosatoxumab(AR-301);针对卵巢癌患者的单克隆抗体oregovomab以及针对患糖尿病后的心血管风险的BET抑制剂apabetalone(RVX-208),都有望在三到五年内在大中华区内获批上市。
刚刚与阿斯利康达成授权引进合作的Aridis,与海普瑞的关系“亲密”。
2017年,海普瑞投资1100万美元,取得Aridis Pharmaceuticals股份536万股,次年Aridis于纳斯达克上市,2021年2月股价约8美元每股,按市值计算约增值4倍。
2018年,海普瑞出资600万美元与Aridis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瑞迪生物,海普瑞占股51%,Aridis出资100万美元现金及专利占股49%。瑞迪生物主要从事由股东Aridis授权的抗感染治疗的抗体品种在大中华区的临床开发和商业化,当前开发的品种包括抗感染领域三期临床进行中的AR-301、二期临床进行中的AR-101与完成二期临床的AR-105。
另一研发进展较快的项目来自海普瑞参股子公司OncoQuest Pharmaceuticals Inc.旗下研发的免疫治疗候选创新药Oregovomab,为针对晚期原发性卵巢癌全球首创免疫疗法药物,目前已完成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首例患者给药,并有望成为卵巢癌一线疗法。Oregovomab凭借II期临床试验结果获得了美国食药监局FDA与欧盟药监局EMA授予的孤儿药资格,将加速其上市进程以及后续的商业化推广。
第三款有望短期内上市的创新药apabetalone(RVX-208)是BET溴结构域小分子抑制剂。这是海普瑞研发管线中,慢病领域研发最快的创新药物。2020年一季度,RVX-208联合包括高强度他汀类药物在内的最佳标准疗法,用于近期出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二级预防,获得FDA授予的突破性疗法认定,并且FDA同意一旦该品种中期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有效性,即可提交新药上市申请,这也是近五年来FDA在心脑血管领域仅授予过的两项突破性疗法中的一个。
业内预计海普瑞创新药的收获期将在2023年到来。
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海普瑞不仅拥有了多款具有First-in-class潜力的新药,还还收获了丰厚的投资回报。
今年1月,赛诺菲以11亿美元的预付款收购英国抗体研发公司Kymab,并将Kymab研发新抗体KY1005加入其产品线。如后期Kymab获得某些里程碑式的成功,则赛诺菲还将最高支付不超过3.5亿美元的对价。
作为2017年参股投资Kymab的股东之一,海普瑞的全资子公司海普瑞(香港)持有Kymab全面稀释后8.66%的股权,持有Kymab权益累计投入金额约为4057万美元。通过交易,海普瑞将获得的对价包括首期对价约11700万美元,以及后续不超过3030万美元的里程碑对价,照此计算,该笔投资回报率将高达263%。分析认为,收购不仅是对Kymab研发平台发展前景的认可,也是对海普瑞战略投资眼光的认可。
Kymab被收购并非个案,以Kymab为代表的一系列成功案例,侧面反映出海普瑞在这种投资模式下的出色表现。
早在2012年,海普瑞以自有资金1000万美元认购加拿大上市生物科技公司Prometic Life Sciences Inc.增发的48,147,053股股票。2016年至2019年里,海普瑞持续出售PLI的股票,全部股票出售完成累计收益2779万美元。
到了2015年,海普瑞使用公司自有资金1.19亿元作为有限合伙人,参与上海泰沂投资,占比49.58%。截至目前,上海泰沂已为海普瑞带来了6680万元人民币的回报。
显然这种通过转让股权收获大量现金收益的方式,也为其后续的主营业务发展及其他项目的开展提供资金支持。海普瑞首席商务官韩涛曾对媒体表示:“海普瑞稳定现金流,决定了在筛选管线品种时可以尊重自己的价值观,重点关注药物是否能让大多数的患者获益,能否真正满足临床未满足需求。”
02 创新布局这么“深”,市值为何腰斩?
创新大潮里,传统药企与创新药企二级市场投资者对其价值的考量出现剧烈分化,产业界曾经感慨,创新药企越“亏”,研投越大,市场越看好,传统药企“苦哈哈”做转型,却得不到认可。这一点在海普瑞身上也有体现。
距离海普瑞2020年7月港股上市,已经过去整整一年。
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全球医药行业发生融资事件1591起,累计融资额高达612.6亿元,创下有记录以来的历史新高,聚焦到中国市场上,上半年48家医疗健康企业完成IPO,数量再创历史新高。
整个市场一片大好的势头中,作为肝素原料药一哥的海普瑞却略显落寞,在率先完成A+H布局后,其港股股价却在上市一周年之际,从18.4港元/ADS的发行价下跌了45%,其A股市值距离这一年最高点时的448亿元已经腰斩,最新市值仅为222亿元,相较于老对手健友股份如今高达365亿元的市值,海普瑞原料药一哥的名号似乎也已经名存实亡了。
稍微翻一翻海普瑞的历史业绩和其背后纷繁复杂的并购史,或许就能看出端倪。
过去十多年,海普瑞的业绩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跌宕曲折,但并非每一次的触底反弹,都是市场竞争力和医药创新力的直接体现。
时间拨回到2010年,落地深圳12年的海普瑞,顶着全球最大肝素原料药供应商的光环在深交所上市,凭借一年超过10亿的净利润,获得了高达148元的发行价,总市值一度超过700亿元,而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四川人李锂,也就此坐上了中国首富的宝座。面对市场和媒体的疯狂追捧,一向低调的李锂声称自己是个不懂财务的工作狂,“见了数字就头疼”。
只可惜好景不长,李锂在首富的位置上仅仅坐了两天,此后,海普瑞在肝素生产线研发上遇阻,公司两度发公告宣布项目延期,受此影响,海普瑞营收节节败退,2013年,其营收已经下滑至历史冰点,相较于上市当年38.53亿元的营收下降了六成,利润更是缩水了73%。
面对如此情状,闷头搞科研的李锂也坐不住了,在医药行业,技术意味着一切,自己研发不出来,买买买便成了唯一选择,况且,超额募资的海普瑞账上有的是钱。海普瑞就此开启了一轮大规模的并购潮,其中,最受瞩目的便是其在海外的三次大手笔收购。
从2014年开始,海普瑞先后分3次给海外子公司美国海普瑞累计注资7亿元,此后,其通过美国海普瑞分别以13.69亿元、2.05亿美元、1300万美元的交易对价,收购了SPL、塞湾生物以及OncoQuest 39.16%的股权。
在此之前,海普瑞在国内还先后收购了两家关联公司:海通药业和成都深瑞。
2011年,海普瑞先是以720万元的对价受让了海通药业36%的股权,随后又通过一轮增资,实现了对后者的绝对控股。而海普瑞在成都深瑞上的操作也如出一辙,根据公开披露,两笔交易总成本约为1.55亿元。
在完成一系列并表动作后,海普瑞的业绩迅速回血。2015年,公司当年实现了22.9亿元的营收和5.68亿的净利润,基本已经恢复到上市前的水准,但并购扩张是一柄双刃剑,立竿见影的效果背后隐藏着的是业务整合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业绩对赌压力以及商誉减值风险。要知道,单单是海外的三笔并购,海普瑞积累的商誉已经超过21亿元。
但面对公开市场的压力,海普瑞早已经欲罢不能,在并购速度放缓的2016年、2017年,其业绩再次显现疲态,2017年营业利润首次出现亏损,为此,并购再次发生。
2018年,为了绕过监管的屡次拦截,海普瑞一纸声明宣布,将以24亿元的现金收购李氏家族的关联公司多普乐,并与多普乐签订了一项对赌协议,约定后者必须在2018~2020年分别完成1.91亿、2.97亿、3.41亿的扣非净利润。最终,多普乐并未如约完成业绩,被迫要求补偿海普瑞2.52亿元款项才告一段落,但这笔溢价高达7倍的收购至今仍然饱受质疑。
同样是2018年,通过将控股公司深圳君圣泰左手倒右手,转让给间接控制公司香港君圣泰,并割肉放弃了此后的优先认购权,将持股比例稀释至48.22%,实现出表,这一动作在2019年凭空为上市公司获得了5.74亿元的投资收益。事实上,如果刨去这一影响,海普瑞2019年的扣非净利润为5.92亿元,远不敌纸面上10.44亿的净利润。
从2011年到2018年,海普瑞的公开并购案例高达16起,这也使得外界尤其是资本市场对其并购式扩张带来的隐患和质疑不断。反应在财务数据上,其扣非净利率近年来逐步下滑,2020年11.1%的水平走出低谷,增收同时增利的能力不断提高。
从财报上看起来,业绩成色越来越经不起推敲的海普瑞是否能够靠着其投资的创新药开辟一篇新版图,存在不确定性,不过这家从肝素原料药起家的药企,在创新药企投资标的的筛选上,的确可圈可点。
100 项与 深圳市瑞迪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深圳市瑞迪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