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Linyi Qianho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Linyi Qianho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相关的专利(医药)
并购潮到来的原因很多,除了政策面的放开,更深层原因是许多企业迟迟无法IPO,现金流快撑不住了。选择被上市公司并购,不管是从财务角度,还是从战略角度,抑或从行业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出发,恐怕都是当下的最优解。
撰文| 石若萧
10月份,医药界传出的并购消息出乎寻常地多。
从千红制药重整方圆制药算起,到新里程集团收购重庆新里程医疗管理有限公司、药师帮收购一块医药、新诺威收购石药百克、赛乐仙成为康惠制药第二大股东、多瑞医药收购上海建瓴、科源制药公告对宏济堂的收购,再到做水泥的四川双马宣布跨界收购健元医药……据E药经理人不完全统计,本月已经有近1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并购重组相关事宜。
表面上看,并购潮的到来,同9月底“并购六条”的落地关联颇大。
但事实上,企业并购几乎不可能是“一拍脑袋”的结果,背后必然要经历旷日持久的规划、出价和谈判,绝不会上个月出政策,下个月就发公告。
更合理的解释或许是,收购方其实早有意为之,被收购方也因为种种考量早已萌生退意。待到政策放开的消息传来,一切都是顺水推舟。
情况不同,但相似很多
梳理下来,这些不同的并购案例之间,存在许多相似的地方。
比如科源制药收购宏济堂和康惠制药的股东持股变化,两起事件背后就都有借壳上市的影子。
宏济堂与科源制药属于同一股东(力诺集团)控制下的企业,且前者规模并不亚于后者。事实上,宏济堂早有独立上市的计划,多次冲刺过资本市场。
早在2016年,宏济堂挂牌仪式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交易中心举行。然而不到一年时间便宣布终止挂牌。
2020年,宏济堂又开始谋划借壳上市,当时交易的对手方是ST亚星,不过结果又是无疾而终,原因是“交易各方对本次重组的交易价格、业绩承诺及补偿等核心事项未能达成一致”。
到了2021年,宏济堂又与华泰联合证券签订辅导协议,并进行了八期辅导,该期辅导时间由2023年7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不过今年1月,宏济堂又到山东证监局进行了IPO辅导备案,直至今年9月30日才刚刚结束。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然而IPO政策却越收越紧,希望愈发渺茫。因此尽管从业务角度,宏济堂与科源制药看起来交集并不多,也只好“内部消化”了。
无独有偶,赛乐仙对康惠制药的“接盘”,也让外界捕捉到了一丝借壳上市的影子。10月11日,康惠制药公开股东持股情况变化。上海赛乐仙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成为了公司持股10%的第二大股东。
这两年康惠制药正处于业绩低谷期,自2022年开始就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而另一边,赛乐仙为湖南恒昌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恒昌医药)的控股股东,后者是一家地方医药流通企业,主要盈利来源为产品的购销差价。2022年1月,恒昌医药IPO申请获受理,却最终于今年7月主动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正因此,此次收购也被视作恒昌医药借壳上市的前奏。
情况相似的还有新诺威对石药百克的收购。10月15日,新诺威发布关联交易进展公告,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石药百克100%股权,交易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本次交易作价76亿元,其中股份对价68.4亿元、现金对价7.6亿元。
石药百克原为石药系港股上市平台旗下创新药资产,本次交易实质是将港股资产注入石药系A股上市平台,交易对手均属于上市公司关联方,也算是一次另辟蹊径的“曲线回A”。
再看药师帮对一块医药的收购。资料显示,一块医药创立于2019年,是一家新型医药供应链服务平台公司。有知情人士告诉E药经理人,一块医药原本计划的退出路径也是IPO,但由于上市政策整体收紧,感觉希望渺茫,才选择了与想要在今年重点发力连锁药店领域的药师帮进行了“强强联合”。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近年来IPO收紧的必然结果。
综合整理上述交易后,不难发现许多案例都存在共同之处:具备关联交易性质(科源制药收购宏济堂,新里程集团收购重庆新里程,新诺威收购石药百克);本意都想IPO,只是没办法才选择了“退而求其次”(药师帮收购一块医药,赛乐仙成为康惠制药第二大股东)。两种情况间还有一定重合。
千红制药重整方圆制药,多瑞医药收购上海建瓴两大案例稍显不同,都属于上市公司把资产重新“盘活”的过程。
方圆制药于2023年1月4日被裁定破产重整。千红制药的收购旨在通过整合方圆制药的资产和业务,进一步拓展公司的产品线,并利用千红制药的销售资源和营销管理模式提升方圆制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而多瑞医药方面,尽管本次收购上海建瓴70%股权的对价为7700万元,但除此之外其还需替四川前沿向前沿生物偿还借款本息余额1.94亿元。综合计算下来,本次收购多瑞医药实际支付的价格合计将达2.71亿元。
四川双马和深圳健元的案例则更加“特殊”。两者既无关联,还属于跨界交易。据悉,深圳健元从未想过走上IPO之路。有分析师表示,深圳健元股东基本上没有市场化投资机构,这也让四川双马的并购交易更容易达成。
至少,“肉烂在锅里了”
东吴证券研报统计,今年第三季度,A股共有57家上市公司(作为竞买方)披露并购重组进展,数量显著上升,创下自2018年以来的单季度历史新高。
其实短暂的高潮背后,是至少长达两年的纠结。
“没机会退出。”早在2022年,就有投资人如此抱怨投融资市场退出之难。其举了一个令人唏嘘的例子:一家市值约几十亿的公司去香港IPO,本应是D轮融资水平,但市场只给了A轮估值,这家企业最后只好放弃上市转而寻求并购。
类似的一二级市场倒挂的例子,在当时比比皆是。
如果说港股只是估值低,交易量低迷,那么A股就是基本等同于“没有”。2023年,21家医药生物公司登陆A股,较2022年数量减半,仅海森药业1家公司于主板上市。至少29家医药企业在2023年终止了IPO进程,其中26家为撤回终止。
2024年情况更糟。据统计,仅在第一季度,就有80家企业选择主动撤回申报材料,其中医疗健康类企业多达23家。而截至今年7月,沪深北三家交易所今年终止审查的IPO企业(包括撤回材料和否决或终止注册的企业),数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IPO终止数。
退出端卡死,但创业者和股东的退出需求仍在,于是“并购潮”开始出现。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从阿斯利康12亿美元收购亘喜生物开始,国内biotech被海外企业并购的案例连续发生了四起。
BD首付款总额也开始与IPO募资额发生了倒挂。2023年中国创新药企业通过项目BD获得的首付款总额达210.21亿元,首次超过IPO渠道募资总额,并且是后者的近两倍。此前2020年,中国创新药IPO募资总额达781.5亿人民币,为BD首付款总额的约13倍。
考虑到许多Biotech的优质管线也就那么一两条,被BD出去,实质也同被并购相差无几了。
彼时产业界的态度普遍乐观,认为是中国生物科技产业研发能力受到全球认可的表现,但等兴奋劲一过,很快感到了些许“不对劲”,加上近期猛增的License-out数量,“生物科技核心资产被外资密集收割”“外资正在抄底摘桃子”等悲观说法渐渐流传了开来。
国内的上市大药企也不少,为什么不“出手”呢?原因很多,比如研发能力不足,眼光跟不上,出不起价……但政策约束也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2015年前后,证监会曾发文鼓励过上市公司兼并重组,但随着“股灾”发生,2016年风向又变了,又开始了对并购重组交易的从严审核。据联储证券,2023年证监会仅审核26起交易,创下2015年以来的新低。
许多鼓励政策戛然而止的背后,原因都很让人无奈:当年有志进行科研攻关的企业实在不多,大多数并购重组最后都沦为了炒概念、击鼓传花的资本游戏,不但没能鼓励科技发展,反而将资本市场搞得越来越乱。
当下,随着时代进步,许多条件都发生了改变。为了支持上市公司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布局,引导更多资源要素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聚集,政策再度放松。9月24日证监会的“并购六条”推出仅一个月,并购重组活跃度明显提升,尤其是此前被严格限制的跨界并购又开始兴起波澜。
瞌睡碰到了枕头,政策呼应了现实。
尽管当下的并购案依然普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并购方市值不高,存在亟待转型的困境,IPO之路坎坷等。但把时间拉远一点,一切都是周期,问题也都能在矛盾运动中得以解决——至少这次开了个好头,许多优质资产都留在了国内。
一审| 黄佳
二审| 李芳晨
三审| 李静芝
精彩推荐
CM10 | 集采 | 国谈 | 医保动态 | 药审 | 人才 | 薪资 | 榜单 | CAR-T | PD-1 | mRNA | 单抗 | 商业化 | 国际化 | 猎药人系列专题 | 出海
启思会 | 声音·责任 | 创百汇 | E药经理人理事会 | 微解药直播 | 大国新药 | 营销硬观点 | 投资人去哪儿 | 分析师看赛道 | 药事每周谈 | 医药界·E药经理人 | 中国医药手册
创新100强榜单 | 恒瑞 | 中国生物制药 | 百济 | 石药 | 信达 | 君实 | 复宏汉霖 |翰森 | 康方生物 | 上海医药 | 和黄医药 | 东阳光药 | 荣昌 | 亚盛医药 | 齐鲁制药 | 康宁杰瑞 | 贝达药业 | 微芯生物 | 复星医药 |再鼎医药|亚虹医药
跨国药企50强榜单 | 辉瑞 | 艾伯维 | 诺华 | 强生 | 罗氏 | BMS | 默克 | 赛诺菲 | AZ | GSK | 武田 | 吉利德科学 | 礼来 | 安进 | 诺和诺德 | 拜耳 | 莫德纳 | BI | 晖致 | 再生元
转自:国家统计局 编辑:水晶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前三季度中国经济运行情况。
分行业看,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
制造业同比增长6.0%,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9.1%。但医药制造业在前三季度的增长仅为3.1%,既低于工业整体水平,也低于食品制造等多个行业。
寒冬之下的医药制造业增速放缓并不令人意外。
9月26日,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医药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披露,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医药工业主要经济指标仍出现负增长,行业进入调整阶段,企业普遍经营承压,行业发展形势较为严峻。
2024年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465.5亿元,同比下降1.4%;实现利润2111.2亿元,同比下降1.2%。
以上三项指标的增速分别低于全国工业整体增速4.8、4.3和4.7个百分点,改变了多年来在工业领域领涨的态势。
《报告》显示,分子行业看,化学原料药和化学制剂营业收入小幅下降,但利润实现了增长。
中药饮片是唯一收入、利润均实现增长的子行业。
生物制品摆脱了新冠疫苗影响因素,营业收入恢复了增长。
中成药、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药专用设备等4个子行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均为负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药企前三季度业绩表现较好,如,片仔癀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84.50亿元(+11.19%),归母净利润26.87亿元(+11.73%),医药制造业实现营收46.12亿元(+19.71%)。花园生物预计2024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2亿元至2.62亿元,同比增长55.77%至75.92%。千红制药预计前三季度实现归属净利润同比增长56.47%,约为3.1亿元。
尽管部分企业表现较好,但整体来看,医药工业要实现全年营收正增长仍存在不小的困难。
不过,随着国家经济刺激政策出台以及医药行业的改革和发展,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等政策的提出,医药行业有望在未来逐步走出调整期,迎来新的增长机遇。
精彩内容
日前,上市公司三季报业绩进入密集披露期。截至10月22日收盘,A股共有36家医药企业披露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情况,8成报喜。中药股一哥片仔癀净利润首破25亿元,华海药业有望突破10亿元大关,佐力药业、凯因科技、川宁生物等创新高;维生素龙头兄弟科技暴涨超10倍成为“增速王”,江苏吴中、微电生理、莱茵生物、诺泰生物翻倍,国药现代、千红制药、花园生物等9家涨幅超过50%。此外,仅2家亏损。
2024年前三季度A股医药企业业绩情况2024年前三季度A股医药企业业绩快报
2024年前三季度A股医药企业业绩预告
8成报喜!片仔癀净利润首破25亿,华海、佐力……创新高
从已披露三季报业绩的企业来看,8成报喜,多只中药股表现亮眼。5家净利润超过10亿元,中药股一哥片仔癀首破25亿元,接近2023年全年净利润。此外,华海药业、国药现代、佐力药业、凯因科技、川宁生物等18家均创新高。
华海药业预计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增幅37%~45%,有望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华海药业表示,一方面紧抓销售团队裂变及组织架构调整,市场下沉和新业务模式拓展,积极推进全球销售网络布局,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得到有效提升,销售收入大幅增长;另一方面精益管理持续优化,技改能力不断提升叠加规模效应,公司成本控制能力及综合竞争实力不断增强,同时产品结构优化,毛利率同比增长,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此外,新产品持续导入并逐步上量,市场拓展成效进一步显现。10月22日,华海药业再传捷报,公司的阿加曲班注射液以仿制4类报产获批,视同过评,进一步丰富了公司的产品线,有助于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此之前,公司的恩格列净二甲双胍片和西格列汀片均获得美国FDA暂时批准文号。
佐力药业预计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超过4亿元,同比增长43.29%~48.52%,创下新高的同时,也超过2023年全年净利润。佐力药业表示,主要是公司基于乌灵胶囊、灵泽片、百令片三个核心产品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产品的优势,持续加强市场拓展,其中乌灵胶囊、灵泽片的销售收入延续了较好的市场增长;中药配方颗粒随着备案品种增加,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显著。佐力药业在“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明确,未来公司将继续坚持“一体两翼”战略目标,深耕主业,聚焦营销,持续推进渠道开拓和品牌建设,深挖新的增长点;聚焦研发,明确未来研发方向和战略,加大科技创新和新产品研发投入,丰富产品管线,同时强化研发项目管理,加强人才体系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升核心竞争力。日前,深市创业板上市公司2023-2024年度信息披露工作评价结果出炉,佐力药业荣获最高评价A级(优秀),这也是公司连续第二年获此荣誉。截至10月22日收盘,佐力药业总市值116亿元,今年以来涨幅超过60%。
维生素龙头暴涨超10倍,9家涨超50%,仅2家亏损
从增速来看,维生素龙头兄弟科技成为“增速王”,暴涨超10倍;江苏吴中、微电生理、莱茵生物、诺泰生物翻倍,国药现代、川宁生物、通化金马、花园生物等9家涨幅超过50%。
国药现代预计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超过9亿元,同比增长64.01%~74.65%。对于业绩增长,国药现代表示,2024年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原料药的市场需求旺盛,公司积极把握市场机遇,动态优化产品结构,相关原料药销量增加,同时带动公司医药中间体及原料药业务板块毛利率同比上升;公司持续深入开展提质增效、降本控费,提振管理效益,期间费用同比明显下降。
此外,仅有2家企业亏损,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持平。北交所药企康乐卫士预计前三季度续亏超过2亿元。康乐卫士表示,公司疫苗产品均处于研发阶段,尚无疫苗产品上市销售,主营业务收入来源于销售科研用检测试剂,未能覆盖公司研发和日常经营需要,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而在研项目实现商业化尚需时日。据了解,康乐卫士是一家以基于结构的抗原设计为核心技术的生物医药企业,主要从事人用疫苗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拥有丰富的HPV疫苗产品组合和多个针对存在未满足医疗需求或迫切需要疫苗升级的疾病领域的临床前候选疫苗,正在从生物技术研发向商业化转型。
机构调研“紧盯”三季报,博瑞、普洛、千红火了
A股行业板块TOP20(10月22日)
近期,医药板块迎来久违的“大反攻”。10月22日,医药股涨多跌少,中药、医疗服务、化学制药均在TOP20之列,多只个股涨停,双成药业在23个交易日收获21个涨停板,也是前三季度涨幅最大的医药股。综合来看,国家顶层政策持续释放利好信号、行业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紧接三季报披露窗口期的到来,医药板块也吸引了不少的调研机构关注。10月以来累计接待机构5家及以上的医药股
10月以来,有超过30家医药企业接待机构调研,包括博瑞医药、普洛药业、千红制药、华夏眼科、以岭药业等。从细分领域来看,化学制药最多,其次是医疗器械、中药板块。从机构类型来看,涵盖证券公司、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
博瑞医药是接待机构数量最多的化学制药企业,达88家。10月22日,公司发布公告,其全资子公司博瑞新创生物医药自主研发的BGM0504注射液减重适应症获得Ⅲ期临床试验伦理批件。该产品是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和GIP(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受体双重激动剂,属于境内外均未上市化学药品1类创新药。博瑞医药在近日的投资者活动中对BGM0504注射液Ⅱ期减重临床试验数据解读,同时对公司后续在体重和健康管理的管线布局计划、出海方面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券商分析指出,医药板块在整体市场行情带动下明显回暖,随着三季报的密集披露,叠加年底国家和地方集采、医保谈判等陆续落地出清,创新药、创新器械等逐渐成为行业主要增长动力,医药板块有望迎来估值修复机会。
资料来源:东方财富网、公司公告等注:统计截至10月22日收盘,如有疏漏,欢迎指正!
本文为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侵权责任。投稿及报料请发邮件到872470254@qq.com稿件要求详询米内微信首页菜单栏商务及内容合作可联系QQ:412539092
【分享、点赞、在看】点一点不失联哦
100 项与 Linyi Qianho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Linyi Qianho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