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点- |
|
|
|
|
|
最高研发阶段批准上市 |
|
首次获批日期1990-12-21 |
靶点- |
作用机制- |
在研机构- |
|
在研适应症-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无进展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靶点- |
作用机制- |
在研机构- |
|
在研适应症-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无进展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100 项与 上海原子科兴药业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上海原子科兴药业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作者|Henry han不论是最近阿斯利康对Fusion Pharmaceuticals 24亿美金的收购案,还是上次BMS对核药新星RayzeBio公司41亿美金的大型收购,无不展示着核药领域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气象。根据BBC Research的数据,全球核药市场规模2020年约为93亿美元,2020-2026年的全球市场复合增速为11.6%,预计到2030年,全球核药市场规模能达到300亿美元,甚至更多。如此盛况,核药投资的风能不能借来一缕? 01 名不见经传到万千宠爱选ADC还是RDC?有人说错过了ADC(Antibody Drug Conjugates),千万不能再错过RDC(Radionuclide Drug Conjugates)。尤其是随着诺华旗下的明星产品Pluvicto大获成功,仿佛一下开启了投资开关,各大MNC纷纷下场,那么这款产品究竟有怎样的魔力?与ADC的代表性产品Enhertu(DS-8201)相比,两者的临床和销售数据表现如何?Enhertu(DS-8201)的临床数据2024 年 4 月 5 日,FDA宣布加速批准由第一三共和阿斯利康联合开发的重磅抗体偶联药物(ADC)Enhertu,用于治疗不可切除或转移性HER2阳性(免疫组化[IHC] 3+)实体瘤成年患者,并且已在全球至少获批5项肿瘤适应证(有数据库统计为7项,有重叠):HER2阳性乳腺癌、胃癌、胃食管交界处癌、HER2低表达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Enhertu(DS-8201),是目前最新的第三代ADC药物,具有独特的强效载药DXd,相对于前两代药物,这款药物有三大独特设计:第一,在抗体的选择性、特异性和亲和性方面选用抗HER2单克隆抗体,抗体部分为曲妥珠单抗,保持相似的受体亲和力和ADC活性;第二,选用稳定的四肽酶切连接子,利用链间半胱氨酸连接技术使单个抗体的载药量达到8,同时有血液中高度稳定和不易脱落的特性,脱氨化设计赋予其强效的旁观者效应,让邻近的无HER2表达的肿瘤细胞也受到杀伤作用。第三,采用独特的强效载药DXd,这种载药使用优化的拓扑异构酶抑制剂,有超强的抗肿瘤活性,还能避免常用化疗交叉耐药。在2022年的ASCO上,Modi教授分享了T-DXd针对HER2低表达乳腺癌的III期临床研究结果:与化疗相比,在HR阳性患者群体中,DS-8201将死亡风险降低36%,DS-8201组中位生存期(OS)为23.9个月,化疗组为17.5个月。在整体人群中,DS-8201也将死亡风险降低36%,DS-8201组中位OS为23.4个月,化疗组为16.8个月。Pluvicto的临床数据而Pluvicto于2022年获批上市,是治疗用靶向放射性药物,更是RDC热潮的源头,用于接受雄激素受体途径抑制剂(APRI)和紫杉醇化疗的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阳性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成人患者。其获批的关键是一项III 期临床试验(VISION)。结果显示,晚期PSMA阳性mCRPC患者的标准治疗加入放射配体疗法Pluvicto,可显著延长影像学无进展生存期(rPFS)和总生存期(OS)。2023年10月,Pluvicto治疗既往接受过ARPI且PSMA阳性mCRPC患者的III期PSMAfore研究结果在2023 ESMO大会上公布,展现出了超过2倍的rPFS获益,针对不良事件的分析显示,177Lu-PSMA-617的安全性更优,3-4级不良事件(33.9% vs. 43.1%)和严重不良事件(20.3% vs. 28.0%)的发生率均低于ARPI组。诺华计划在2024年寻求该适应症的批准。销售额对比销售额方面,Enhertu的2020年总收入是435亿日元 (约合3.9亿美元)。2022财年的销售额为1616亿日元 (约合12.38亿美元)。同比增长205%,成为“十亿美元分子”。而Pluvicto上市首年的2022年全球销售额为2.71亿美元,次年继续放量,2023年全球销售额为9.8亿美元,仅用两年就站在了十亿美元分子俱乐部门口,比前者还要快。再考虑到患者基数,前列腺癌患者群体少于8201的乳腺癌患者群体,更加说明RDC销量增长的含金量。 02 明星产品爆火,MNC挥舞支票纷纷下场,资本并购热火朝天并购的发生频率可以说是核药赛道的投资晴雨表,核素肿瘤药物的巨大发展潜力得到各大医药公司的重视,除了Curium、CardinalHealth等主力企业外,Novartis、Bayer、Johnson& Johnson等跨国公司也出手频繁,加速了在核药行业的布局与整合。拜尔早在2002年,拜耳就同渤健、Spectrum共同推出首款RDC药物Zevalin,用于治疗CD20阳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可惜的是虽然临床结果很好,却难敌罗氏的三朵金花之一利妥昔单抗,因此渤健也就暂时退出了核药赛道。但是拜耳并没有离开,在10年前收购挪威制药公司 Algeta推出了Xofigo,达到峰值时每年销售额达到3亿-4亿美元。后续也不断收购RDC研发公司如Noria和PSMA Therapeutics,继续扩大在前列腺癌产品的优势。其中BAY 3546828作为Ac225标记PSMA靶向的RDC已经在23年10月启动在前列腺癌患者中的I期临床,计划入组140名受试者,包括177Lu-PSMA核药耐药的患者。礼来礼来在结束了阶段性的糖尿病和肥胖领域的竞赛后也于23年10月份以每股12.50美元溢价68%的价格收购核药公司POINT Biopharma,通过此次交易,礼来获得了多款RDC,包括两款处于临床后期的PNT2002、PNT2031,及POINT下一代放射性配体疗法技术平台和相应的核药供应链。阿斯利康与Fusion的合作,罗氏旗下的基因泰克与PeptiDream的合作,各大MNC通过收购、股权投资、技术引进正在不断加码RDC领域。 03 双寡头笑傲群雄,新生力量冲劲十足,国内市场鲜花着锦根据沙利文的数据,我国放射性药物的年复合增速仅次于生物药,增长态势领先于中成药和化学药,能达到惊人的21.4%,市场规模2023年达到了78.1亿元。这其中尤以中国同辐和东诚药业最突出,两者的市场份额合计高达80%,形成了双寡头的垄断格局。并且据平安证券的不完全统计,国内目前有近百条的在研管线,其中十个产品进入了国内或者海外临床后期。中国通辐作为国内同位素及辐照技术应用领域的领军企业,不仅是最大的放射性药物生产企业,也是中国最大、品类最全的放射性药物供应商。公司的锝[99mTc]标记注射液、氟[18F]脱氧葡糖注射液、碘[131I]化钠口服溶液以及氯化锶[89Sr]注射液产品均占有全国范围内最大的市场份额。并且旗下拥有原子高科、原子科兴、中核海得威、中核高通以及宁波君安等子公司,其历史背景和产能优势是其核心竞争力。业绩上看,总营收从2017年的26.72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61.46亿元,在国内核药发展政策放宽的前提下,未来发展一篇坦途。不同于中国同辐的稳扎稳打,东诚药业则是不断地通过并购来壮大自己的实力,并且不断地完善从诊断用核药到治疗用核药的产业链。从2015年开始,东诚药业先后并购了云克药业获得了其注射液和碘[125I]密封籽源,GMS(中国)、上海益泰、米度生物等公司。今年2月,东诚药业再度出手,用8500万元买断了容成医学持有的99mTc-GSA注射液及GSA冷药盒全部权利,目前已完成Ⅲ期临床试验,处于注册申报上市前的准备阶段。该药能对全肝、部分肝功能进行定量分析,帮助医生在肝外科手术前评价肝功能,指导手术方案,在术后观察肝脏功能对患者影响。不过RDC药物的冲击,正在不断瓦解核药赛道传统的双寡头格局,国内的老牌药企和创新药公司正在奋起直追。远大医药3月20日,核药领头羊之一的远大医药发布2023年业绩年报,全年年收入约105.3亿港元,毛利润约65.2亿港元。业绩稳健增长的背后是科研的不断投入,核药板块首个商业化产品易甘泰®钇[90Y]微球注射液收入呈现300%的增长、多款RDC产品进入注册性及确证性临床阶段。并且手握14款创新核药抗肿瘤产品,诊断性核药方面的TLX591-CDx已开启国内注册性三期临床并完成首例患者入组给药,用于诊断肾透明细胞癌的TLX250-CDx已完成国内一期临床并进入确证性临床研究。治疗性核药方面用于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TLX101和用于治疗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的ITM-11都进入了临床阶段。恒瑞医药“医药一哥”恒瑞医药也不甘落后,包括2款诊断用药镓[68Ga]伊索曲肽注射液、HRS-9815注射液以及2款治疗用药镥[177Lu]氧奥曲肽注射液、HRS-4357注射液获批开展临床试验。先通医药先通医药作为手握国内核医学领域近20年收个获批上市产品的公司,在RDC领域也非常活跃,与NIH、原子高科等国内外科研机构和药企合作,先后取得多项放射性药品的商业化开发权利。并且不断加大在放射性药物领域研发力度,自主研制的镥[177Lu]氧奥曲肽注射液是国内首个肽受体放射性核素疗法(PRRT)治疗药物,用于治疗神经内分泌瘤,已于22年3月获批临床III期试验,同年9月顺利完成给药。云南白药值得一提的是中药行业龙头云南白药也入场了核药赛道,在22年09月以2000万元拿下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合作研发的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靶向核药相关专利。今年2月20日,云南白药全资子公司云核医药INR101注射液的临床试验申请获NMPA受理,该药是一款靶向PSMA的诊断核药。可以预见,未来中国核药市场的黎明将热闹非凡。 04 核药:爆火背后的一些冷思考核药赛道发展已经百年,国内核医学发展也近70年,但近两年核药RDC热度的暴涨还是让国内医药产业有些猝不及防,在整个市场烈火烹油的场面里,我们是不是该浇点冷水,问几个直达核心关键的问题。一问:行业高壁垒,监管政策严,药企如何在螺蛳壳里做道场?这应该是当下最受关注的因素,先说行业壁垒,由于核药的放射性和半衰期短的限制,产业链集中度高。原料获取、运输大有讲究,目前核反应堆生产的医用同位素大于40种,而我国反应堆能供应的除少量131 I 和 177 Lu 外,其余需要海外进口,但新的供应链关系也会带来风险,这就使原料供应商不愿意建立新的合作关系;其次核药半衰期段,通常都是医院给附近的生产运输基地下订单,按需生产,即用即送,这就像占位子一样,后来者往往没有机会。当然还有行业整体技术门槛极高,新品牌没有背书的话很难开拓市场,垄断性强。其次是行业监管规定,放射性药品的生产经营管理,涉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防科技工业局、生态环境局、交通部门、卫健委、海关等诸多部门。除国家级监管机构外,企业还要和省市各级监管机构打交道。研发、生产、经营分别受到不同类别政策的监管,可谓是复杂且严格。虽然从2021年开始,国家先后发布了首个针对核技术在医疗卫生应用领域的纲领性文件《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关于改革完善放射性药品审评审批管理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等文件,政策方向由谨慎转向推动,但是核药想要完全落地,依然需要多领域各部门相互协力,万里长征只是迈出了第一步。二问:靶点挖掘需要创新,现有核药存在明显缺点诺华的两款产品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其多肽是在天然多肽的基础上有科学家不断地优化筛选而出的。比如Lutathera的靶点为生长抑素受体,奥曲肽是人工合成的天然生长抑素的八肽衍生物,药理作用与生长抑素相似。天然的生长抑素肽激素与SSTR有很高的亲和力,但其生物半衰期短,不适合用在显像和治疗方面。而人工合成的生长抑素类似物既保持了对SSTR的亲和力,也延长了半衰期。所以整个对于多肽配体的筛选是Lutathera和Pluvicto两种药物成功的关键,但是筛选并获得更多针对不同靶点的高亲和力、高内吞的多肽并不容易。现有的小分子核药探针在诊断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分子量小和较高的肿瘤穿透性都是突出优点,但是考虑受体内代谢过快、肿瘤部位滞留时间过短和分子结构改造空间有限的限制,目前的核素治疗效果还有很大的优化提升的空间;现有的大分子核药抗体对其表位有很好的亲和力和选择性,但同时有的则具有长循环半衰期和低实体瘤穿透性的特点,容易使血液毒性较高,其他部位可能会接受大量的辐射剂量。三问:药物获批上市只是开头,行业真正做好准备了吗?入局核药赛道的人都知道治疗型核药的市场远大于诊断类核药,但是当越来越多的治疗性药物在研项目进入临床阶段时,医院作为直接的接口,是否做好了准备?比如项目在医院内开展时,该由放射科还是核医学科还是肿瘤科来牵头?患者去的要么是肿瘤内科,要么是肿瘤外科,但是仪器设备属于放射科,操作又属于核医学科。这种情况下,由于没有现行标准可参考,想要三个科室发挥好联动效果,帮助项目的更好推进,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不管是监管层面还是法规层面亦或是人才层面。 写在最后 自2016年以来,FDA批准了近10款RDC产品,其中8款成为诊断药物,两款为治疗药物,也就是诺华的两个王牌产品--Lutathera和Pluvicto。有如此珠玉在前,对标诺华,众多MNC纷纷下场,也就造成了靶点扎堆,适应症集中的情况,不论是在国内还是欧美,70%-80%的靶点都是PSMA和SSTR。整体来看现有的核药产品趋于平静,暂时没有能够打破竞争格局的产品,在产品同质化的现在,拓宽思路寻找新的靶点和核素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毕竟当年一个DS-8201的成功,仅是差异化的payload就花了很多年,更不提产品商业化和行业的适应性问题。当核药赛道药企扎堆呈现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态势时,我们透过表象看内里,发现核药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一头扎进去并不可取,适当稳一手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核药,撕开了一个口2)核药,接住了这泼天的富贵3)中国核药行业研究报告4)全球药企的核药梦5)核药,医药赛道的下一个爆点? 6)国内最强核药发动机,满手王炸7)一半魔鬼,一半天使,核药的黄金时代8)百亿核药赛道的崛起9)核药:前世今生、市场规模、准入壁垒、研发热点10)什么是ADC药物-ADC药物市场分析整合11)ADC“药王”:DS-8201临床研究全面梳理12)偶联药物ADC&RDC究竟有什么魔力? 13)GBI洞察 | ADC热潮背后:寻找下一个“Enhertu” 14)诺华核偶联药物Pluvicto:PDC反攻ADC的胜利果实15)核药RDC:被视为“下一个ADC”的全新赛道16)核药翻红!恒瑞、药明抢占,大央企入局,RDC却难成下一个ADC? BiG 十周年预告 6月26-29日,苏州,将召开BiG十周年庆典,此次会议将首次分为国内和国际篇章,以原创科学和临床需求为出发点,讨论创新技术平台和创新疗法(PROTACT/分子胶、双抗/ADC、siRNA/ASO、CGT、AI制药)的重大进展和发展前景,十年一药曙光现,大浪淘沙始见金!▼架构&完整议程(点击图片,跳转链接)论坛2: 抗体&ADC:从创新靶点到临床进展冠名支持:东曜药业策划:田 丰、刘 军B2皇冠宴会厅C上半场:抗体&ADC,新靶点与新技术14:00-14:30 肺癌领域:双抗&ADC最新临床开发进展周彩存: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肿瘤科主任14:30-15:00 全球ADC新一代技术亮点梳理田 丰:Luxvitae Therapeutics 联合创始人/CEO15:00-15:30 肿瘤全新免疫检查点CD3L1:从源头发现到新药研发许 杰:柏全生物创始人15:30-15:50 善用糖定点偶联技术构建创新ADC分子段 清:东曜药业药物研发及技术开发负责人15:50-16:10 Break下半场:CD3双抗与双抗ADC16:10-16:40 CD3双抗:全球进展&创新设计思路康小强:维立志博董事长/CEO16:40-17:00 高通量仿临床研究平台,如何加速双抗/ADC开发陈大为:创模生物联合创始人、CSO17:00-17:40 Panel:如何开发一款双抗ADC?靶点选择vs.CMC开发vs.临床&市场潜力刘 军:东曜药业CEO兼执行董事(主持)李 竞:橙帆医药联合创始人/CEO周 辉:信达生物集团高级副总裁更多讨论嘉宾邀请中报名参会 会议门票:审核制(免费);含主论坛+分论坛,不含餐;优先biotech/Pharma、临床、院校科学家。咨询BiG商务合作:Lisa 18662346610(同微信)参会/会员:Kathy 17621909690(同微信)媒体合作:静 渝 18335445068(同微信)秘书长:李 圆 18521514899(同微信)共建Biomedical创新生态圈!如何加入BiG会员?
为打造全球ADC/RDC未来产业高地,成都医学城拟于2024年4月18日-19日举办首届未来XDC新药大会!大会以“共创偶联药物产业未来”为主题,由同写意策划,安排一场主论坛和九场主题论坛,邀请“政、产、学、研、金、媒”各领域专家,通过“成果发布、主题演讲、热点对话、表彰颁奖、展览展示”五位一体的多元化的组织形式,迸发更多XDC产业新科技、新业态、新模式,构建XDC产业全新生态,触摸医药产业未来脉动。中国医药产业正处于由“仿制”走向“创新”的历史关键节点,投资者关心的不再是过去的业绩,而是谁会成为医药赛道的下一个爆点?在此前文章中,我们曾先后复盘过ADC、GLP-1、小核酸药物等热门赛道,而近期被MNC集中布局的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RDC)赛道实则也具有爆发的潜力。长期以来,由于核药放射性的特殊属性,使得国内这一赛道的发展曾一度遭遇了诸多制约。但随着前沿科技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可靠的手段被应用到核药上面,国内政策也由谨慎逐渐转变为鼓励,点燃了资本关注核药的热情。谁是国内核药赛道龙头呢?谁又会成为资本市场追捧的幸运儿呢?这一切的答案或许就在于中国核药赛道的发展历史中。1政策春风吹进核药赛道核,一个让人谈之色变的词汇。由于核物质具有放射性,因此国内对核的各产业应用极为谨慎,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核药赛道。所谓核药,指的是放射性药物,既可用于医学显像诊断,也可用于临床治疗。在医学显像诊断方面,主要分为脏器显像用药物和功能测定用药物两大类,主要使用的核素为F-18、Ga-68、Tc-99m、C-14等。脏器显像用药物,又称显像剂,进入体内特异性聚集于靶器官或组织,用适当的手段和仪器对其产生的γ射线进行探测,从而获得药物在体内的位置及分布图像;功能测定用药物进入体内后,可选用特定的放射性探测仪器测定有关脏器或血、尿、粪中放射性的动态变化,以评价脏器的功能状态。图:常用显像诊断用放射性药物的临床应用分类,来源:光大证券治疗用核药则是通过口服或注射方式,将放射性药品高度选择性浓集在病变组织,产生局部电离辐射生物效应,抑制或破坏病变组织,从而发挥治疗作用。主要用于肿瘤、甲亢、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瘤骨转移引发的骨痛等,包括靶向治疗药物与短程放射治疗药物,主要使用的核素有I-131、Y-90、Lu-177、Ac-225、Ra-223等。图:常用治疗用放射性药物及其主要应用,来源:光大证券据Insight统计,目前美国获批上市且未退市的核药共有57种,其中49个为诊断用放射性药物,6个为治疗用放射性药物,1个为诊断/治疗用放射性药物;而在国内,截至2023年10月,国内已有42款放射性药物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其中24款放射性药物仅用于诊断、15款放射性药物仅用于治疗、3款放射性药物既用于诊断也用于治疗;还有32款放射性药物处于临床试验及申请上市阶段。核药虽然上市的药物并不多,但其却已经拥有百年历史。早在1905年,居里夫人就通过创制的镭针,进行了第一例放射性同位素的插入治疗,揭开了放射性药物发展的序幕;20世纪30年代后,更多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逐渐被重视起来。图:核药发展历程,来源:德邦研究所我国最早的核医药要追溯到1956年,并在随后多年迎来快速发展。1987年,我国研制出99mTC标记盒(诊断药物主要有99mTc标记的各种化合物,占核医学诊断用药的80%以上)、裂变型99Mo-99mTC发生器,开始实现部分进口替代;1994年,中国成功研制质子回旋加速器,可以批量生产F-18核素,开启了中国正电子放射性药物国产化制备阶段。但较为遗憾的是,由于监管层面较为严苛的态度,以及不能适应放射性药物特点等问题,中国核药创新研发逐渐停滞。按照前几年出台的规定,药品注册过程中的实验阶段要求在GLP实验室里完成,同时放射性药物又必须符合辐射安全监管的体系。但多年来我国并没有既可以处理放射性材料,又具备GLP资质的实验室,这就影响到放射性药品新药的研发和申报。不过,这一切在2021年开始全面转变,政策春风持续吹进核医学赛道。先是2021年,国家发布的首个针对核技术在医疗卫生应用领域的纲领性文件《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提升中国医用同位素相关产业能力水准,推动和规范中国放射性体内诊断药物的研发;而后又在2022-2023年中,密集推出多个推动核药发展的政策。图:国内核药产业相关利好政策梳理,来源:中信证券研报由谨慎转向推动,政策春风有望成为核药发展的核心推力,不过核药想要完全落地,依然需要多领域多部门相互协力,整个产业仍有很长的路要走。2核药2.0现阶段,核药赛道正在经历一次由技术更替而引发的产业迭代。早期获批的治疗性核药多为非靶向药物,即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本身的体内富集特点对患者进行治疗,这会杀伤正常细胞,不良反应较大。进入2.0时代后,具备靶向功能的RDC逐渐成为核药领域的研发新宠。与ADC原理类似,RDC也是将精准靶向分子和强力杀伤因子用连接臂偶联在一起而设计开发的一种药物形态。理想的核素偶联药物应同时具有高肿瘤靶向性、低免疫原性以及适度的体内半衰期等优势。图:RDC结构示意图,来源:招商证券自2016年以来,FDA一共批准了9款RDC药物,涉及6个新分子实体;其中7款为肿瘤诊断产品,2款为肿瘤治疗产品。目前靶点集中于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和生长抑素受体(SSTR)上。纵观全球RDC赛道,诺华是当之无愧的领跑者。其早在2017年就以3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当时的核药龙头AAA公司,而后又在2018年以21亿美元收购Endocyte公司,并获得两款重磅治疗用放射性药物镥[177Lu]-氧奥曲肽(商品名:Lutathera)和镥[177Lu]-vipivotide traxetan(商品名:Pluvicto)。Lutathera是一款177Lu标记的生长抑素类似物肽,分别于2017年10月和2018年1月在欧洲和美国获批上市。上市首年,Lutathera的销售额就达到了1.67亿美元,次年增长至4.41亿美元,在最新的2023年财报中,Lutathera已实现6.05亿美元的销售额。同时,诺华的另一款明星核药Pluvicto也展现出强劲增长潜力。这款药物于2022年3月获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前列腺癌成人患者。Pluvicto在上市首年就获得2.71亿美元的销售额,2023年销售额更是同比增长261%达到9.8亿美元。重注核药赛道的并非只有诺华一家。2023年以来,各大MNC开始集中入局核药赛道,融资并购交易频发。图:MNC在核药赛道并购一览,来源:锦缎研究院从MNC一连串的重磅布局看,核药RDC正在复制当年ADC赛道的火爆场景。当大量资本入局后,这个赛道极有可能在未来数年中迎来爆发式增长。3谁能乘上核药东风核药研发,需要专业的资质条件、丰富的核医学诊疗经验、伦理委员会保障及科学规范的试验机构管理;而且核药制造商还需要合格的防辐射生产设备和屏蔽设计,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整个生产过程由专业资格技术人员操作并监督,同时需要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这就导致核药赛道呈现“双高”的特点,即进入壁垒高、行业集中度高。造就了我国传统核药格局中,中国同辐与东诚药业长期“双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中国同辐作为国内核医药行业领军企业,深耕行业30多年,拥有无数光环加身。它是国内显像诊断和治疗用放射性药品、尿素呼气试验药盒和测试仪、体外放射免疫诊断药盒的最大生产商;国内最大、品种最全放射源产品生产商;中国医用钴[60Co]的首个及唯一国内供应商;国内唯一一家提供辐照设备上游生产及下游设计安装的服务商。旗下拥有原子高科、原子科兴、中核高通、宁波君安和中核海得威等子公司,多个产品的市占率均为国内第一,碘[131I]化钠口服溶液、氯化锶[89Sr]注射液市占率超90%;氟[18F]脱氧葡糖注射液超80%;锝[99mTc]标记注射液超70%等。悠久的历史背景,庞大的产能优势,已然形成中国同辐核心竞争优势。从整体业绩看,中国同辐的总营收从2017年的26.72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61.46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从2.71亿元增长至7.55亿元,不论是总营收还是净利润都呈现大幅增长态势。不同于中国同辐的根正苗红,东诚药业则是通过一系列并购,逐渐构建起从诊断用核药到治疗用核药的全产业链体系。图:东诚药业核药赛道并购一览,来源:锦缎研究院重点产品包括诊断类正电子药物氟[18F]脱氧葡糖注射液、单光子药物锝[99mTc]标记药物和其他药物尿素[14C]胶囊,治疗类药物云克注射液、碘[125I]密封籽源、碘[131I]化钠口服液等。整体业绩上,东诚药业的核药板块营收从2017年的5.9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9.15亿元,呈现稳定增长态势。不过,在RDC药物冲击下,这种核药赛道传统“双寡头”格局正在逐渐被瓦解。2022年2月,远大医药的SIR-Spheres钇[90Y]微球注射液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获批的首个适应症为用于经标准治疗失败的不可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治疗。这一获批不仅弥补了结直肠癌肝转移局部治疗的空白,标志中国肝脏恶性肿瘤领域迎来了全新国际化精准介入治疗方案。实际上,自2018年开始,远大医药联通过Sirtex、Telix以及德国ITM公司,在抗肿瘤领域逐渐搭建了具有国际化一流水平的核药诊疗平台,目前已拥有10余款全球创新产品,包括钇[90Y]微球注射液及其余9款RDC药物,涵盖68Ga、177Lu、131I、90Y、89Zr、99mTc在内的6种核素,适应症覆盖肝癌、前列腺癌、透明细胞肾细胞癌、胶质母细胞瘤、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瘤及恶性肿瘤骨转移等。图:远大医药核药研发管线,来源:远大医药财报聚焦RDC机会的并非远大医疗一家,百洋医药也通过与瑞迪奥合作的方式,拿下了多款RDC药物及核药器械的国内权益。进度最快的为放射性药品99mTc-3PRGD2,这是一款以整合素为靶点的RDC药物,也是我国第一个核医学放射诊断1类新药、全球首个用于SPECT显像的广谱肿瘤显像剂。待99mTc-3PRGD2上市后,百洋医药将独家负责这款RDC药物的中国大陆市场推广及销售。与此同时,恒瑞医药也磨刀霍霍,准备在核药领域大展拳脚。截至目前,恒瑞医药布局了4款核药,包括2款诊断用核药与2款治疗用核药;诊断用核药镓[68Ga]伊索曲肽注射液(用于诊断生长抑素受体阳性神经内分泌瘤)与镥[177Lu]氧奥曲肽注射液(用于治疗成人胃胰神经内分泌瘤)已经推进至III期临床。此外,先通医药、智核生物等多家药企均有布局,辐联医药、晶核生物等此前也都完成千万级乃至亿级的融资,核药赛道在资本入局后,正以飞速成长。虽然核药赛道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但我国核药实则依然面临“卡脖子”问题。一直以来,制约我国核药发展的真正瓶颈在于核反应堆的缺乏,国内共有5座反应堆可用于生产医用同位素,仅有绵阳研究堆、高通量工程试验堆有批量生产医用同位素的能力,缺乏可大批量生产的商用堆,绝大部分医用同位素依靠进口。由于反应堆建设周期长、投入大、审批严格,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医用同位素都将依赖进口。这也为我国核药产业的发展增添了几分不确定性。更多优质内容,欢迎关注↓↓↓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大家总是谈“核”色变,殊不知一场由“核”引发的创新药研发新机会,正在孕育中。从全球市场来看,2020年全球核药市场规模约93亿美元,预计2030年全球核药市场达到300亿美元规模。国内市场方面,双寡头竞争格局已然形成,但随着国内的药企频繁入局,中国核药荒漠,终究被撕开一个口子。01集中度高,双寡头格局已形成据药智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上市的核药152个(按品种计),前15家企业占比91.4%(图1)。其中,7家公司(北方生物、原子高科、成都中核、广州原子高科、上海原子科兴、海得威生物、君安药业)为中国同辐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或控股公司,4家公司(上海欣科、希埃医药、成都云克、安迪科)为东诚药业子公司或控股公司。图1 国内Top15企业(按产品数量计)中国同辐和东诚药业两家企业产品数量占比73%,已经形成双寡头竞争格局。2021年是国内核药研发热潮的启动年,随着国内药企入局,或将打破核药市场的双寡头竞争格局。国内在研的核药132个,15个(11.4%)处于临床前或临床申请阶段,99个(75%)处于临床I期,=10个(7.6%)处于临床II期,8个(6.1%)处于临床III期。进展较快的8个临床III期项目,在研适应症都为癌症领域且多用于癌症PET/CT显像,也有药物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自2021年起在研产品数量激增。2021年核药在研产品数量为16个,至2023年,在研产品数量增长为48个,复合增长率为44.2%(图2)。图2 国内在研核药产品数量02产品主攻方向,为肿瘤领域的诊断和治疗梳理上市产品发现,按ATC分类看,已上市产品多应用于甲状腺,肾脏部位(图3)。梳理在研产品各个研发阶段的适应症,发现这些产品大多集中于肿瘤领域(图4),用于肿瘤PET/CT显像,但也有治疗药物的研发。此外,恒瑞医药也在2023年携两款核药产品强势入局。目前,8个进展较快的在研产品处于临床III期阶段,7个产品的适应症为肿瘤领域,1个产品为神经系统疾病领域。图3 国内已上市核药ATC分类图4 国内在研核药适应证分布表1 临床III期在研产品数据来源:药智数据03融资超13亿元,核药投资热情渐增据药智数据显示,2023年核药领域融资金额融资总金额超13亿元。其中,先通医药超11亿元的融资,成为国内医疗健康领域2023年最大一笔融资。2024年初,辐联医药完成B轮融资,其中包括4730万美元的B轮股权融资和1600万美元的授信额度。表2 近三年核药投融资情况数据来源:药智数据04以政策为引擎,推动产业发展2021年5月,国家原子能机构等8部门发布《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这是我国首个针对核技术在医疗卫生应用领域发布的纲领性文件。该文件提出了要从产业政策、监管政策和人才培养三个角度提供保障措施,推动放射性药物产业发展。在产业政策方面,加大经费投入,稳定支持医用同位素生产机器放射性药物研发和相关配套能力建设,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医用同位素推广应用体系;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快医用同位素、放射性药物及核医学特色学科建设。在监管政策方面,对放射性药物的注册管理和生产经营管理两个方面进行了改变。①药品上市许可与生产许可“解绑”。新修订《药品管理法》实施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rketing Authorization Holder,MAH)制度,放射性药物批准文号不再只颁发给持有放射性药品生产许可证的生产企业。②细化指导原则。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分别于2020年10月和2021年2月发布《放射性体内诊断药物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及《放射性体内诊断药物非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对放射性诊断药物的非临床研究和临床研究进行指导。③权限下放。2021年8月相继发布的《关于做好放射性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审批和监管工作的通知》和《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的实施方案》中,将放射性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审批权限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下放至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省级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权限的下放不仅强化了属地监管的政策,加快了放射性药品的审批速度,也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④生产许可证或经营许可证可单独核发。2021年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综合司联合发布通知(药监综药管[2021]73号),首次对放射性药品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的批准条件、申办资料分别进行了明确的规定。2022年修订的《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中,相应对开办放射性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分别做了规定。自此放射性药品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正式分离。2023年4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国家药监局关于改革完善放射性药品审评审批管理体系的意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鼓励放射性药品研发申报。05结语国内核药市场前景广阔,政策支持力度大,证照分离、生产经营审批权限下放等政策为降低了行业门槛,这也是未入场企业发展的机会。国内企业核药研发热情高涨,有研发成果产出的企业或者具备研发硬实力的企业仍可获得良好的融资注入其中。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药智网立场。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对本文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maxuelian@yaozh.com。责任编辑 | 蓝色转载开白 | 马老师 18996384680(同微信)如需定制医药咨询服务,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咨询! 阅读原文,是昨天最受欢迎的文章哦
100 项与 上海原子科兴药业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上海原子科兴药业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