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Nanjing Boko Bio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Nanjing Boko Bio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专利(医药)
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则无忧。“忍”是很多人对待疼痛的方法,他们想着忍一忍就过去了,等病自然好了就不疼了。然而对于慢性疼痛,“忍”却是无止境的。
早在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慢性疼痛就是一种疾病”,将持续三个月以上的疼痛定义为一类单独疾病。《中国疼痛医学发展报告(2020)》数据显示,我国慢性疼痛患者超过3亿人,且正以每年1000万至2000万人的速度增长。
自阿片类药物易成瘾、不耐受等副作用凸显以来,国内外一直在寻找一些新的高效治疗方式治疗慢性疼痛。近年来,伴随着技术的进步,以脊髓电刺激(SCS)为代表的神经调控技术已成为治疗慢性疼痛的先进疗法。受行业技术壁垒限制,SCS市场由行业巨头垄断,据QYR数据,仅美敦力、波士顿科学、雅培、Nevro占有全球超90%的市场份额。
而这一市场同样不缺乏创新力量。2024年12月,初创神经调节产品开发商Wavegate宣布获得2600万美元A轮融资,用于加速开发其用于治疗慢性疼痛的Ellipse脊髓刺激器平台。
01
超25项医疗专利,创始人曾是美敦力、波士顿科学顾问
Erich Wolf是Wavegate公司的创始人、总裁兼首席创新官。他是杜兰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的医学博士,同时也是美国外科医师学会(ACS)会员、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AANS)会员,在神经调控领域拥有超过25年的临床经验。此外,wolf博士还拥有超过25项与医疗器械相关的美国和国际专利。
Erich W. Wolf II博士 图源:Wavegate官网
2002年,Wolf博士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莱克查尔斯创立了神经外科和脊髓疾病中心,并担任管理成员。该中心现已发展成为路易斯安那州西南部领先的私人神经外科诊所。两年后,wolf博士获得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委员会(ABNS)的认证,该认证代表其已达到神经外科领域的最高专业标准。
此外,在2007-2012年wolf博士担任美敦力脊柱/生物制剂顾问;2009-2010年,他还在波士顿科学作神经调控顾问。
作为一名执业神经外科医生,wolf博士在其职业生涯中一直致力于治疗慢性疼痛患者。在其妻子Amiee因神经损伤而遭受严重折磨之后,寻找有效的慢性疼痛治疗方法变得尤为迫切。
最终,脊髓刺激疗法成功缓解了Amiee的疼痛症状,使她重新过上了正常生活。这段经历激发了wolf博士的研发热情——打造最先进、最有效的脊髓刺激系统,以提高疼痛缓解效果并改善脊髓刺激疗法的患者体验。Wavegate Corporation由此诞生。
02
获突破性设备称号,最大潜力在于灵活治疗
Wavegate Corporation自2019年创立以来,便将研发重点集中在神经调控领域,依托其专业Ellipse SCS平台,致力于解决神经调控行业内未满足的临床需求。该平台集成了StimuLux™ 、Active Loop™等多项专利技术。
Wavegeate官网信息显示,目前大部分脊髓刺激器只能系统地提供固定剂量的电流,而人体体位变化会导致脊髓相对于电极列阵的移动,从而影响剂量的一致性。《闭环脊髓刺激治疗慢性背腿痛(Evoke)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表明,保证一致的治疗剂量可以提高疼痛缓解效果。
基于此,StimuLuxTM技术以光学方式跟踪脊髓并调整电流以保持一致的剂量,实现最佳疼痛缓解效果。
具体来说,StimuLux™技术通过光学反射测量(optical reflectometry)来追踪脊髓的位置,并根据脊髓的移动调整电流,以保持一致的治疗剂量。这种闭环自适应刺激技术能够实时监测神经信号放电,并根据生物标记预测进行电疗,提供个性化的精准治疗。
2022年1月,FDA授予StimuLux™光学反射系统突破性设备称号,该系统用于脊髓刺激的闭环自适应调制。
值得一提的是,Wavegate的StimuLux光学活性循环技术提供了即插即用的简便设置,适用于所有刺激范式,而全球首个闭环SCS产品ECAPS(Evoked 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s) 的闭环系统则需要耗时设置,且仅适用于基于感觉异常的刺激范式。
总的来说,StimuLux™技术的最大潜力在于其灵活的治疗能力,这种灵活性通过实时监测和调整电流来实现。具体而言,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体位变化,动态优化治疗方案,以提高疼痛缓解效果,并减少因固定剂量带来的副作用风险,为患者带来个性化和舒适的治疗体验。
03
随机化刺激+疼痛通路调节创新,电池寿命可超8年
SCS是通过弱电刺激脊髓神经,用一种按摩般酥麻舒适的感觉覆盖特定的疼痛区域,阻断疼痛信号传到大脑的治疗方式。其治疗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进行术前评估,确定患者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接着,进行预试验阶段,医生在患者体内植入临时电极,连接体外的临时刺激器,以测试疼痛缓解效果。如果测试成功,患者疼痛缓解达到满意程度,则进行永久性植入,将电极放置在脊髓硬膜外腔,并植入脉冲发生器。反之,则取出。
简单来说,SCS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经过多年临床应用,其有效性已得到广泛认可。然而,作为一种植入式神经调控设备,医生和患者往往会关注两个问题:手术给患者带来的不适感与使用过程中如何延长电池寿命。
一般来说,植入式手术会涉及到植入物与体内其他组织的接触问题。脊髓刺激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植入部位的疼痛,这通常是由于植入物与周围软组织的表面接触压力过大造成的。Wavegate公司的椭圆形植入式脉冲发生器采用了类似鹅卵石的超椭圆设计,这种设计使得其表面接触压力在业内最低,让患者更加舒适。
而脊髓电刺激,顾名思义便是通过电来刺激脊髓,从而阻断疼痛信号传到大脑。与传统的确定频率刺激系统不同,Wavegate公司的扩频刺激(Spread Spectrum Stimulation,简称S-Cubed)范式神经调节技术,它不提供单一高频或低频的固定频率,而是在广泛的频率范围内随机地传递能量。
S-Cubed范式旨在激活脊髓内特定的神经元群,帮助调节疼痛信号,从而为慢性疼痛患者提供缓解。此外,通过随机化刺激,S-Cubed范式能够减少患者对特定频率刺激的适应性,从而可能提高治疗效果的持久性。也就是说,S-Cubed范式通过在宽频谱上随机提供能量,能够更全面地激活脊髓内的神经元,带来更有效的疼痛管理。
除了在刺激频率上的创新,在调节疼痛通路上也和一般方式大相径庭。常规脊髓刺激可调节上行疼痛通路,Wavegate获得专利的随机二分刺激范式利用体感事件相关诱发单位的力量,通过特定的神经通路激活下行疼痛抑制束,以达到治疗慢性疼痛的效果。
具体来说,这一技术涉及的神经通路是MPC(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PAG)-ACC(前扣带皮层,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PAG(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RVM(延髓头端腹内侧髓质,rostroventral medulla)-DH(下行痛觉调控通路,descending pain modulatory system)。
手术完成后便会产生第二个问题:植入物使用时间有多长?多久需要更换电池?
有几个因素决定了充电时间,包括:电池电量耗尽程度、电池寿命、充电器与植入物的对齐以及植入物在皮肤下的深度。考虑到患者适应性,Wavegate公司采用低功耗电子芯片组来优化电池转化效率,这可能使得电池寿命超过8年,而一般充电时间则不会超过2小时。
04
国内市场按下“加速键”,市场规模将达25亿元人民币
近十年来,SCS在中国逐渐被引入慢性疼痛患者的管理中。
2021年,我国首部SCS相关应用规范—《脊髓电刺激治疗慢性疼痛专家共识》发布;紧接着,2024年中美SCS管理慢性疼痛共识工作组织国内外多学科专家,修订《脊髓电刺激管理慢性疼痛中美专家共识(2024)》。
早在2022年1月,品驰医疗生产的植入式SCS获批上市,这是我国首个获批的国产植入式脊髓电刺激器。该产品系列是清华大学联合北京品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等支持下研发、并由品驰医疗进行技术成果转化生产。它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技术空白,是我国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脊髓神经刺激产品系列。
同年9月,瑞神安医疗自主研发的植入式SCS产品也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上市批准。在其66例患者临床试验中,患者术后180天有效率(疼痛VAS评分降低50%的比例)为81.7%,VAS得分平均降低4.23±1.61。
2024年10月,新云医疗“AI闭环植入式脊髓电刺激器研发”课题获批北京市科技计划AI+健康协同创新培育”专项立项。
据《中国植入式脊髓刺激器系统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2023年我国SCS市场规模约15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5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约为16%。
如果您想对接文章中提到的项目,或您的项目想被动脉网报道,或者发布融资新闻,请与我们联系;也可加入动脉网行业社群,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近
期
推
荐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当地时间1月8日,强生公司官网宣布,暂停一款在美国刚上市不久的PFA产品Varipulse的临床使用。
据悉,这一决定是在外部评估期间报告了四起患者治疗后发生中风事件后做出的。
Varipulse是一款用于治疗药物难治性阵发性房颤的脉冲电场消融设备,于2024年11月获得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批准;该产品的获批,一度被视为PFA领域近年来的标志性发展事件之一。
PFA在医学领域通常指的是脉冲场消融(Pulsed Field Ablation),这是一种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如房颤)的新型消融技术。它通过使用脉冲电场来破坏心脏组织中的异常电信号,从而恢复正常的心律。
与传统的射频消融和冷冻消融相比,PFA被认为具有更好的组织选择性和安全性。
在2018年之前,PFA技术并没有进入主流医疗器械公司的视野,直到美国一项爆炸性的临床试验结果公布。
在该临床试验中,研究者对15例心内膜消融患者进行了PFA治疗,结果显示即刻成功率达到100%,且每位患者的PFA时间少于60秒,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
这一石破天惊的研究结果,为PFA技术在心脏电生理消融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并引发了后续大量的临床试验和研究开发。
目前,在全球医疗器械巨头中,除了强生以外,波科和美敦力的同类产品也都已经获批上市。
其中,波科的Farapluse早在4年前就已上市,目前累计手术量预计超过10万例,美敦力的PulseSelect于2023年年底获批,目前手术量也已超过3万例。
鉴于波科和美敦力的产品在大样本的患者群体中并没有观察到与中风的强相关性,问题可能出在了强生自己的产品设计。
但是这也给蓬勃发展的PFA赛道敲响了警钟:PFA技术的安全性并没有想象中的绝对安全,如果产品设计有缺陷,其带来的不良后果巨大。
但是这种“设计缺陷”显然是隐秘而难以提前察觉的,即使是强生这样的全球医疗器械巨头,也只能在产品上市后的大样本人群临床应用中才能发现。
这就给国内数十家正在从事PFA领域产品开发的企业带来了灵魂之问:贵公司开发的产品,安全性是更接近美敦力/波科,还是更接近强生?
目前,国内已经有不止一款PFA产品获批上市。
2023年12月27日,锦江电子的脉冲电场消融系统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上市批准,成为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脉冲电场消融产品。该系统由LEAD-PFA心脏脉冲电场消融仪和一次性使用心脏脉冲电场消融导管两部分组成。
2024年3月11日,德诺电生理宣布其CardiPulse脉冲电场消融导管获NMPA批准上市。这是国内首个上市的花瓣/网篮状导管,可不依赖三维轻松完成肺静脉隔离。
此外,强生该款暂停临床试验的PFA产品Varipulse,已经在中国市场提交了上市申请,暂时还未正式获批。
医药研究报告分享营
收集与分享全市场主流医药研究报告
每天仅需0.8元
畅享超过2000篇存量精选医药研究报告
每年新增额外500篇
文:点苍鹤
经过近两年河南、河北联盟集采的铺垫,进入2024年12月,外周介入类耗材通过国采、甘肃牵头24省联盟的方式,将这一品类集采推向了高潮!
联盟范围覆盖24省,44家企业参与100%中选
由甘肃牵头24省联盟,范围包括24个省市区,堪称外周介入类耗材的“小国采”(广东、山东、江苏、浙江、北京、上海、天津、福建等8省市未参与联盟)。
集采纳入外周血管介入类微导管(含套装)、微导丝、明胶海绵、栓塞胶、栓塞微球等医用耗材,44家企业126个产品参与申报,经报价、解密、专家评审、磋商撮合和价格纠偏,共有44家企业124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参与企业家家都有收获,中选率为100%。
恒瑞医疗共有19款产品拟中选,是数量最多的企业
包括恒瑞医疗、科睿驰、麦瑞通、波科、泰尔茂等国内、外资企业均有参与,从公示结果来看,恒瑞医疗(包括宏远、迦俐生、迪生等三家公司)共有19款产品拟中选,包括栓塞微球(8个)、微导丝(6个)、微导管(5个),是拟中选品种数量最多的企业;
科睿驰(包括北京、深圳两家公司)有12款产品拟中选,包括微导管(6个)、栓塞微球(4个)、微导丝(2个);
外资企业麦瑞通、波科、泰尔茂分别有9款/7款/4款产品拟中选。
根据集采方案,规则一中选的,同组产品中选价与最低中选价的比值不高于1.1倍的,获得医疗机构100%意向需求量,并以此为基准,中选价梯次每高 10%,(不足 10%按 10%计算)分配采购量按基准降低 5%,直至分配量的 85%。
这意味着,按规则一中选的品种,可获得医疗机构需求量的85%-100%;而按规则二、规则三中选的的,可分别获得70%、40%的需求量。采购量的分布规则,很好体现了以价换量、量价挂钩的集采原则。
企业究竟是要保价还是要保量?
经过这些年集采的洗礼,企业已大致习惯了集采的节奏和规则,集采的核心在于量价挂钩、以量换价,对于企业而言,量与价的平衡是参与集采的核心命题,究竟是保住基本的采购量还是要维护好价格?量与价如同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应当根据自身的现状和对未来发展综合考量,找到一个量与价的平衡点。因此,企业的报价应结合最高有效申报、当前各省价格体系,以及自身既有的市场份额综合评估后确定方案。
此次集采产品中最多看点在于栓塞微球,在介入治疗中,栓塞微球通过导管置入血管,用于堵塞或阻塞血管,减少或停止血液供应到病变区域,引起肿瘤组织的缺血坏死。目前载药微球(D-TACE)国内市场上主要参与者包括恒瑞医疗、波科、科睿驰、麦瑞通等企业,其中,恒瑞医疗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下面就以栓塞微球为例来分析各家的报价策略。
获得100%报量:杭州艾力康VS海南百迈科
栓塞微球最低价、次低价拟中选企业分别是杭州艾力康、海南百迈科,两家价格比值在1.1倍之内,因此均获得100%的报量。
两家企业之所以报出低价,应当是存量市场份额不是很大,需要用价格才能获得拟中选资格。此番拿到了自身100%的采购量还是不够,由于医疗机构报量不是很多,未来需要利用低价拓展其余空白市场拿到增量才算是获得集采的红利。
这两家企业属于低价+低份额模型,成长路径从0到1或从1到100,从其他集采项目的经验看,产品质量及供应链的保障是最终获得红利的前提。
恒瑞医疗:量价综合评估的结果
按以往集采的经验,市场份额较大的企业一般都会采用相对稳健的报价策略,此次集采恒瑞医疗也不例外,虽以规则一拟中选,但价格并非最低,而是以第三顺位的身份获得拟中选资格,按采购量分配规则,将获得医疗机构需求量的85%。与2023年河南开展的外周血管介入类耗材集采相比,以略微下降的价格,换取到85%的存量还是相对划算的。
恒瑞医疗与药品板块的营销模式类似,均采用直营的方式,有学术推广团队直接面对临床端,对临床端的反应速度比代理制模式要迅速和及时。因此,稳住85%的基本存量,接下来,不出意外的话,在临床端将重新拿回剩余的15%余量。
此外,未参与此次甘肃联盟的8省市(广东、山东、江苏、浙江、北京、上海、天津、福建)均为医疗市场发达地区,按集采及价格治理的相关政策,接下来的价格联动是免不了的,基于甘肃联盟的降价结果,再加上在此8省市原有的市场基础,利用价格联动的机会,做好医院准入工作,也能在这8个市场容量较大的省份有所斩获。
按规则一拟中选:恒瑞医疗VS上海汇禾医疗
与恒瑞医疗同样按规则一拟中选的还有上海汇禾医疗,后者的拟中选价格高于前者,虽然也获得85%的采购量,但由于报量没有恒瑞的多,因此所获量也不如恒瑞,从经验看,临床更倾向于使用价格较低的品种,因此两者在未来的日子里还得相爱相杀。
按规则二拟中选:科睿驰VS麦瑞通
科睿驰与麦瑞通以规则二拟中选,也就是降幅高于50%,将获得医疗机构需求量的70%,拿到的采购量也还算不错,并且两家价格接近,属于“同温层”的友商,未来也将继续PK。
上海汇禾医疗、科睿驰以及麦瑞通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价格都比恒瑞医疗要高出一些,三家均面临着恒瑞的价格竞争,但基本盘市场份额不如恒瑞,高价打低价,能否挖掘出一些潜力?或者增加更大的压力?看得看后续的市场策略。
按规则三拟中选:波科议价
波科以规则三拟中选,也就是按规则一、规则二均未中选之后,通过议价来获得拟中选资格,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价格居然比科睿驰和麦瑞通还低,何不一次性通过规则一或规则二通关?
波科在近年来集采项目上的表现令人费解,就在刚刚结束的第五批高值耗材国采中,波科的非下肢动脉支架以较高的价格直接失去了入围资格,采购量70%拱手让人;还好,静脉支架报出极低的价格最终获得了中选资格。
此次集采波科的价格介于恒瑞与科睿驰、麦瑞通之间,价格不高不低,获得医疗机构报量的40%,是拿到采购量份额最小的企业,接下来,能否扛住超低价拟中选的杭州艾力康、海南百迈科与恒瑞、科睿驰的夹击?拭目以待。
结语
综上所述,甘肃牵头24省联盟集采,从范围来看几乎是一个小型国采的体量,从纳入的产品外周介入类耗材来看,则是地方落实国家医保局集采“提质扩面”的精神,逐渐覆盖不同品类的耗材。
从规则设定层面分析,三个规则区隔不同的价格区间并对应不同的采购量,较好体现了量价挂钩的原则。
而从企业的报价方式看,国内企业已经占据了主导位置,无论是从价格维度还是采购量维度,都能综合评估自身利弊,恰当利用集采规则。恒瑞医疗在拥有较大市场份额的前提下,综合评估量价关系,以较为适中的报价拿到了较大的采购份额,后续还有望持续扩大份额,无疑是此次集采最大的赢家。未来,国产替代的趋势还将在空白市场以价格联动、医院准入、合理使用的具体形式继续推进。
附:甘肃联盟集采栓塞微球拟中选情况(来源: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100 项与 Nanjing Boko Bio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Nanjing Boko Bio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