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上药科园信海医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上药科园信海医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11月18日,西充县疾控中心向界面新闻回应被疫苗企业发帖催收事件,相关负责人表示,县疾控中心与疫苗供应方科园信海(北京)医疗用品贸易有限公司(下称:科园贸易)已进行多次沟通,双方就回款事宜达成协商。由于此前财政支付流程调整等客观因素,疫苗回款支付曾有所延迟,但目前相关问题已得到解决。
相关负责人介绍,资金安排已与县财政部门完成衔接,上个月已支付科园贸易20万元,本月底计划再支付40万元,预计本年底将完成协商金额的支付。同时,后续疫苗采购及基本疫苗供应均正常进行,不会受到影响。
此前,11月5日,在四川省网上群众工作平台,科园贸易相关工作人员给西充县财政局写了一封催款贴,请求对方拨付已被拖欠近3年的166万元疫苗款。对此,西充县财政局回帖表示,县财政局和县疾控中心已将该疫苗款按月纳入支付计划,将积极筹措资金,力争2025年1月31日前分期支付完毕。
科园贸易是上海医药旗下疫苗流通子公司,也是国内在疫苗流通领域的龙头企业,无论是从被拖欠的对象、金额、还是时间来看,这一事件都预示着其并非单一个例,而是早已成为行业内的普遍现象。
实际上,自2023年起,自费疫苗回款难已成疫苗行业内众所周知的难题。
不少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也已显示出蛛丝马迹。例如2020至2023年,智飞生物的应收账款从最初的66.24亿增长到270.59亿元;万泰生物的应收账款从最初的6.91亿增长到29.91亿;欧林生物的应收账款从最初的1.91亿增长到4.91亿等。
疫苗根据支付性质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第一类疫苗由政府统一采购,供公民免费接种,常见的如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第二类疫苗则为自费疫苗,由公民自愿接种,诸如狂犬疫苗、流感疫苗和宫颈癌疫苗。
其中,在自费疫苗的采购体系中,县级疾控中心汇总需求后提交至省级疾控中心,由省级疾控中心负责组织全省的集中采购,确定中标企业、品种、规格及价格。之后,地方疾控中心(如县或区级)会与中标企业签订采购合同,负责具体的疫苗采购与分发。即真正采购与分发疫苗的是地方疾控中心。
“事实上,正常情况下,自费疫苗从商业交易的逻辑上出发并不存在回款难点,”11月18日,一名疫苗行业从业者向界面新闻表示。疫苗销售采取零差价模式,且由消费者直接支付费用,一手交钱、一手接种,交易链条清晰,理论上不应出现欠款问题。不过,疫苗流通的实际操作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回款周期因此被拉长。
关键的难点往往出现在接种完成后的后续流程。
这位从业人士表示,假设疫苗从企业发货至地方疾控,通常需要约一个月时间;地方疾控再分发至接种点或医院,接种后按照约定流程结账,接种点或医院完成资金结算至少需要一个月。随后,地方疾控再审批并将款项返还至企业,审批和支付流程同样需要一个月左右时间。这样一来,即使所有环节运行顺畅,回款周期也需要三个月左右。
“这已经是各方高效协作、不拖延流程的理想情况,”他补充道。“现实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延迟都会进一步拉长整体回款时间。”
智飞生物总裁蒋凌峰此前曾在接受CCTV2财经频道采访时透露,6个月内回款的已是非常优质的客户。一般回款周期为1年,甚至有的地方会更长。期间就存在巨大的资金成本。
除此之外,接种单位和财政部门挪用已收取的疫苗款也是潜在问题。地方疾控中心的定位就显得非常尴尬。
作为疫苗流通环节的核心枢纽,地方疾控中心承担着采购疫苗、为接种单位供应疫苗以及回收款项的职责。然而,疾控中心与接种单位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上下级管理关系,这导致疾控中心在回款问题上缺乏足够的约束力和强制性措施。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一位曾参与疫苗接种业务的民营医院管理人士透露,部分医院在财政困难时,会将收取的疫苗款挪用于其他用途,如发放工资或采购设备,以维持日常运营。有的社区卫生中心甚至拖欠疾控中心疫苗款长达一到两年,这无疑加剧了疾控中心的资金压力。
对此,11月18日,另一名疫苗业内人士向界面新闻表示,针对拖欠疫苗款的接种点,某些疾控中心只能采取“少发货”或“不发货”的应对措施,迫使接种单位结清款项。甚至一些地方已经采取了现款现货的供货政策,以防止欠款积压的情况进一步恶化。
此外,疫苗资金的流向还暴露出另一层结构性问题。据《经济观察报》,不少县级疾控中心未设立专门账户,疫苗款不直接回到疾控中心,而是汇入地方财政账户。疾控部门在支付企业款项时,需先向财政申请拨款,这导致许多疾控中心没有对疫苗资金的主导权。
来源:界面新闻
作者:李科文
商务合作
130 6172 3098
zakk.cui@siqibest.com
点击 阅读原文 了解更多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加码、“进博效应”持续溢出,越来越多优质创新药械加速进入中国,与此同时,让患者“买得到、用得起、疗效好”成为政府和众多企业共同努力的方向。为了加速提升创新药物可及性、打通惠及患者的“最后一公里”,本次进博会上,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企业吉利德科学融动多方力量,签署多项合作协议,积极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生态圈,让创新药物不再遥不可及。
吉利德科学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金方千表示,“自七年前开始在中国运营以来,吉利德始终以患者为中心,持续推动全球创新疗法加速惠及国内患者,并将提升创新药物的可及性作为在华发展战略的重点之一。借助进博会的平台,我们很高兴能与更多伙伴携手,进一步拓展健康服务形式,为提升中国公众的健康积极贡献企业的力量。”
吉利德科学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金方千
▌先行先试,加速满足临床急需
近年来,我国医疗改革新政频出,除了加快创新药审评审批的系列政策以外,还开辟了新药准入“快车道”,如“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在2013年设立,为创新药物的加速引进和应用提供了重要平台。2023年,国务院批复《支持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为罕见病药品、临床急需药械、细胞与基因治疗产品,在北京建立了未注册获批即进行临床应用的先行先试保障机制,进一步服务临床用药需求。
早在2022年初,吉利德的抗真菌药物安必速®(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就通过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特许药械进口政策优势,在国内正式获批之前在海南乐城率先落地,成功救助了数位侵袭性真菌病患者。今年4月,吉利德成立了海南分公司,并在进博会上与海南博鳌乐城先行区再度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继续依托乐城先行区的政策优势,加速HIV长效疗法Lenacapavir用于HIV预防在乐城的先行先试,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够更早因这一前沿药物而受益。
今年进博会上,吉利德首次在中国展出了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创新药物Seladelpar,该药物于2024年8月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加速审批,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的二线治疗带来了全新选择。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女性,主要临床症状为乏力和皮肤瘙痒等,于2023年被纳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第二批罕见病》目录。为加速Seladelpar这一创新药物在国内的患者可及,吉利德与科园信海(北京)医疗用品贸易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双方将依托北京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政策,探索和推动Seladelpar的进口和先行先试,帮助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解决尚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
▌强强联手,加速创新药物、健康服务惠及患者
进入中国七年来,吉利德已成功在国内引入了11款创新药物,其中8款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已惠及约150万中国患者。本届进博会上,为持续提升创新药物的可及性,吉利德与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协议,双方将依托国药控股的全链路平台,持续探索加速创新药品进口、市场准入、基层营销、全渠道终端覆盖以及创新支付等项目合作,帮助更多有需要的患者更便捷获得所需的创新药物。
与此同时,吉利德还与上药控股有限公司就HIV长效疗法的进口业务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基于各自在HIV领域药物研发生产和进口分销领域的专长,就HIV长效疗法Lenacapavir获批后的进口、分销、准入展开创新合作。上海医药执行董事兼执行总裁李永忠在签约仪式上表示:“吉利德一直在引领HIV防、治药物的革新,我相信,HIV长效疗法将可以进一步提高HIV感染者的生活质量。作为吉利德在中国密切的合作伙伴,我们殷切盼望能与吉利德一同为国内患者共谋福利,共同推动中国医疗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借助进博会的平台,吉利德还将与镁信健康签订一项为期三年的战略合作意向协议,双方将聚焦“互联网+医疗+医药+保险”,基于各自的专长及革新的商业模式建立战略合作,为肿瘤患者提供多元的支付解决方案,实现获取优质治疗资源的可能性。
金方千表示,“我们期待与各方合作伙伴形成强大合力,让创新药物能够更快惠及更多患者,守护百姓健康。”
Copyright © 2024 PHARMCUBE. All Rights Reserved.
欢迎转发分享及合理引用,引用时请在显要位置标明文章来源;如需转载,请给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或发送消息,并注明公众号名称及ID。
免责申明:本微信文章中的信息仅供一般参考之用,不可直接作为决策内容,医药魔方不对任何主体因使用本文内容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2024年11月7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期间,爱施健中国举办内分泌领域罕见病药品原研进口醋酸氟氢可的松片(赋能定®/Florinef®)上市系列活动。
爱施健中国首席执行官Larry Merizalde 先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顾学范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巩纯秀教授、科园信海(北京)医疗用品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药科园贸易)董事长兼总经理楚晨曦等相关领导和专家出席了本次活动。
赋能定®用于治疗失盐型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和失盐型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Addison病)。最早于1954年在加拿大上市,目前已在全球33个国家和地区批准上市,目前全球已有70年的临床用药经验。2023年2月10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海南医院(博鳌研究型医院)获准临床急需使用。2023年4月爱施健中国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中心(CDE)提出进口药品上市许可申请,获得优先审评,并于2024年5月21日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此次赋能定®在中国大陆上市对于平衡患者电解质水平,防止发生失盐危象,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爱施健中国首席执行官Larry Merizalde 先生表示,爱施健中国致力于通过优质和患者可及的产品提高人类生命健康与质量。赋能定®是爱施健中国最新引进的内分泌领域罕见病原研产品,相信随着它的上市,必将促进公共卫生发展,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助力于实现“2030年健康中国”目标。
在本次活动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顾学范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是一组罕见的以糖皮质激素分泌不足,伴或不伴盐皮质激素不足所致的疾病。对于盐皮质激素,过去患者多通过海外代购才能获得药物,特别是之前疫情期间断药风险非常高,一旦断药可能引发电解质紊乱,甚至发生失盐危象,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原研进口醋酸氟氢可的松的上市,无疑为临床治疗带来新的曙光,患者再也不会因为疾病而处处受限”。
此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巩纯秀教授也在活动中表示,“原研进口醋酸氟氢可的松片的引入,将更好地改善失盐型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和失盐型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Addison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鉴于临床诊疗的需求,我也会努力推进中国儿童Addison病治疗共识的制定工作,希望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元化的治疗方案,以满足不同患者的个性化治疗需求。
近年来,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有效推动了中国罕见病诊疗和保障工作。罕见病药物保障覆盖了罕见病药物研发、 生产、 流通、 使用、 支付保障、 技术创新等多个环节, 涉及供给、 需求、 政策、决策等多个主体, 其复杂性不同于普通药物。罕见病药物的可及性差仍是中国罕见病领域存在的主要困境之一, 也是导致患者 “治疗难” 和 “用药难” 主要原因。
因此本次活动也特别邀请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主任药师王晓玲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药剂科主任卞晓岚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药学部主任孙华君教授等药学领域权威专家,就“罕见病药品管理和保障”话题进行讨论,专家们分享了他们在各自医院的经验、建议及解决方案,进而为罕见病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带来新的希望。
本次系列活动,爱施健中国与上药科园贸易就赋能定®举办了进口分销签约仪式,爱施健中国首席执行官Larry Merizalde 与上药科园贸易董事长兼总经理楚晨曦完成了现场签署。爱施健中国管理层、上药科园贸易助理总经理张琳等主要领导出席并见证。上药科园贸易是爱施健中国久经考验的重要进口商之一,本次活动将使双方的合作进一步向前延伸,并开启更全面、更深化的新篇章。
上药科园贸易总经理楚晨曦先生表示,爱施健中国与上药科园贸易的合作自2018年一路走来,经过了时间的淬炼和考验。借着本次进博会上的签约,双方的合作必将开启一个更全面、更深化的新篇章,此次战略合作的达成,也将推动双方在罕见病产品的准入与推广领域的合作,为中国罕见病患者未被满足的需求带来更多希望。
原研进口醋酸氟氢可的松片(赋能定®/ Florinef®)在中国大陆的获批上市不仅为失盐型CAH和Addison病患者提供了触手可及的治疗希望,同时提供了更多元的治疗选择,也标志着爱施健中国在中国内分泌罕见病领域迈出坚实的一步,进而推动中国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宏伟目标。
声明:本文中涉及的药品信息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请向医疗专业人士咨询有关药物问题且在其指导下用药,并遵循具体的产品适应症和处方信息。
关于爱施健
爱施健中国:爱施健集团作为一家跨国制药公司,总部位于南非德班,始于1850年,拥有170年的悠久历史,业务覆盖各类新兴市场和成熟市场。爱施健集团在全球设立69个办公室,拥有9,100多名员工,在6大洲的25个国家和地区有23家生产工厂,向超过115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优质和患者可及的药物致力于提高患者生命健康。2015年,爱施健集团在中国成立第一家公司。继收购葛兰素史克(GSK)抗血栓药物和阿斯利康(AZ)麻醉药组合,2017年爱施健集团以充分实力全面进军中国市场。爱施健中国主营麻醉类药物、抗血栓类药物和内分泌药物在中国大陆的市场推广、商业化运营等相关服务,业务覆盖全国31个省市区的3000多家医院。为了中国患者的切实利益以及实现“2030年健康中国”的目标,爱施健中国将竭尽所能致力于继续在中国上市新的产品。
100 项与 上药科园信海医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上药科园信海医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