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Shenzhen Megalith Bio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Shenzhen Megalith Bio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专利(医药)
10月23日,石药创新制药发布业绩公告,2024年1-9月共实现营业收入14.79亿元,同比下降23.6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9亿元,同比下降63.50%。
同时,公司控股子公司巨石生物研发投入不断加大,多款产品研发取得重要进展,其中5款进入临床研发阶段,重点产品EGFR ADC、Nectin4 ADC 等产品的临床试验入组加快,导致报告期内研发费用大幅增加。
2024年1-9月,巨石生物研发费用4.04亿元。2024年7-9月,研发费用1.86亿元,较2023年7-9月同比增加48.40%,较2024年4-6月,环比增加56.64%。
推荐阅读
石药创新制药董事长辞任
石药创新制药总经理、董事辞任
Copyright © 2024 PHARMCUBE. All Rights Reserved.
欢迎转发分享及合理引用,引用时请在显要位置标明文章来源;如需转载,请给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或发送消息,并注明公众号名称及ID。
免责申明:本微信文章中的信息仅供一般参考之用,不可直接作为决策内容,医药魔方不对任何主体因使用本文内容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 点击上方 一键预约 ☝
最新最热的医药健康新闻政策
不算晚,但会很吃力
石药集团好像在2024年突然睡醒了。
10月15日晚,A股上市的新诺威确定了重组方案,计划以76亿元的高价收购石药百克生物100%股权,其中现金支付10%,剩下的以增发股份方式支付。
这一年里,新诺威陆续整合了巨石生物和石药百克,连名字都改成了“石药创新制药”。石药集团对外号称在研创新药管线超过50个,但实际家底并不算厚。过去十个月里,石药暗度陈仓,通过这两次注入把最有价值的品种都装进了新诺威,而且很多是能在近期快速变现的管线,
▌基本都是干货
这一番操作大约让新诺威的市值在一年内涨了3倍左右,接近500亿元,在创业板生物医药类公司中仅次于智飞生物、爱美客、泰格和康龙化成,甚至逼近母公司石药集团的市值。
而且,石药手中还有源源不断地管线,存在继续注入预期。
国内传统药企做创新药的不少,比较典型的模式如恒瑞,在体系内孵化、逐渐替代既有业务;也有如科伦,体系外独立运作、独立上市。
像石药这样硬拆之后搞注入的,还没出现过。
1
论营收,石药不输给任何一家国内药企。
这几年石药一直在压缩原有的原料药业务,2023年光是成药业务收入就已经达到256亿,算上原料药等,总营收不输给恒瑞、正大天晴等老牌药企,只是略逊于复星医药,但也是妥妥的国内第一梯队。
但是论创新药,石药集团的表现却并不突出,基本没赶上2015年之后这一轮创新潮。
石药现有的创新产品主要是2005年上市的恩必普和2011年上市的津优力,两个品种的销售额大概能占到公司成药板块的三分之一左右。其他创新品种多为脂质体等改良剂型的纳米药物和生物类似药。
真正有“创新味”的后期管线,除了代理的康诺亚、康宁杰瑞的品种之外,目前看只有PD-1恩朗苏拜单抗、独立研发的HER2 ADC药物SYSA1501,以及买断的GLP-1药物TG103。
恩朗苏拜单抗今年6月底获批,稍显来迟。但另两个管线都不白给:SYSA1501今年1月启动头对头临床,对标罗氏的恩美曲妥珠单抗;TG103则是很少见的两周一针GLP-1,依从性上要高于目前主流GLP-1,正在三期临床。
这三个品种分别在巨石生物和石药百克手里,现在都注入了新诺威。
当然,石药还有很多临床前期管线。其中巨石生物手里有CLDN18.2、Nectin4、EGFR三个ADC,再加上奥马珠、帕妥珠、乌司奴三个生物类似药,都归了新诺威。可以说
▌新诺威不输给国内任何一家biotech
其实早在2020年5月,石药就筹划过登陆科创板。那时石药的上述三款创新药早就全部到位,又符合H+A的上市模式,只是不知为何科创一事没能成行。
当时石药如果能将几款创新药从子公司里拆出来,装到一家biotech里去申报IPO,千亿市值是跑不了的。
如今的新诺威虽然也不差,只是没赶上行情好的时候,市值要再上台阶还是有难度的,只能感叹时过境迁。
2
石药在拆分创新药板块这件事上拖了那么久,说到底大概是因为不缺钱。
9月中旬,石药集团刚在港股宣布两年50亿港元的巨额回购计划,一举成为国内医药上市公司的回购金额纪录榜上的榜一大哥。
要知道,50亿港元这个金额,现在能买下五六家港股上市的biotech。石药却轻描淡写地回购、注销自家股份,真让人觉得背后有点什么密谋。
2015年,联想正式退出之后,石药集团的股权结构变得比较清晰:实控人蔡总独大,加上高管持股平台共成国际,内部人大约控股30%。外部长期投资者包括瑞银、花旗、贝莱德等,都是一线大投行。回不回购都不会影响公司的控股关系。
要是想做投资,50亿港币大可有其他更稳健的去处。石药偏偏重金拿来回购股份,或许真如公告所说:
▌“认为本公司股价太低。”
相比起恒瑞来,石药的股价是有点拉跨。如果都从10年前算起,恒瑞从2014年10月至今股价涨幅在9倍左右,石药只涨了3倍左右。
当然,香港资本市场肯定影响了石药的股价发挥。因为业绩同样稳定上升的中国生物制药,过去十年里股价只涨了1倍。但就算以市值的峰值来算,石药也是拉跨的。
恒瑞在2020年底达到市值最高峰,近6100亿元。这代表着资本市场当时对医药创新的最高礼赞。
石药在2021年6月市值达到区间顶峰,也不过1300亿港元。尽管石药营收和利润都不逊于恒瑞,手中也有不少好的管线,但在“讲好创新故事”这一节上,石药显然输了第一场。
今天石药倾力打造新诺威,不能说太晚,只是会比较费力。
石药9月初挖来了信达生物前总裁刘勇军担任执行总裁、全球研发总裁,必定是要硬拉创新药板块的。谋求管线品种国内上市的同时,海外BD也会是重要方向之一。
好在蔡总不小气,将现金奶牛之一津优力给了新诺威。津优力上市已经十多年,每年营收稳定在20亿左右,完全能为新诺威的其他创新管线输血。而且石药的PD-1已经上市销售,石药本身又拥有一支销售大军,只要新诺威花钱不是太大手大脚,短期内可以不用为钱发愁。
地利、人和都有了,石药现在要等的就是创新药再度崛起的天时。希望这一次蔡总能押对。
(来源: 拇指药略 作者:西北哽)
药闻康策
新媒体矩阵微信公众号
点击下方 一键关注
【免责声明】
1.“药闻康策”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司联系。2.“药闻康策”致力于提供合理、准确、完整的资讯信息,但不保证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合理、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3.“药闻康策”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商业交易或医疗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药闻康策”内容发生偏差,我司不承担任何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法律责任,赔偿责任。
欢迎转发分享、点赞、点在看
本届大会以“共建创新生态 共赢产业未来”为主题,聚焦生物医药出海与国际化创新、创新药投融资、医疗器械等产业发展风向标,打造“高端化、国际化、专业化、立体化”的年度盛会。
关于ADC的童话故事并不总是美好。
9月23日,阿斯利康和第一三共共同宣布TROP2靶点 ADC药物Datopotamab deruxtecan(Dato-DXd)在二/三线治疗HER2低表达或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研究未达到总生存期的主要终点。
而就在几天之前,同一款药在2024 WCLC大会上公布了其治疗二线NSCLC的OS获益结果:Dato-DXd组和多西他赛组的中位OS分别为12.9个月和11.8个月,HR为0.94,未达到统计学显著差异。
这给本身就道阻且长的新药研发又投下了一道阴影。
TROP2之热门,加上阿斯利康/第一三共二度牵手带来的背书,使Dato-DXd成为DS-8201之后,下一款被业内寄予厚望的ADC药物。如今在两个重磅适应症的开发上却不断接连失守,这也导致阿斯利康股价在上个月直接跌去近13%。
Dato-DXd的霉运不是个例。
今年年初,另一款TROP2的ADC药物——吉利德的Trodelvy,同样在治疗转移性NSCLC的研究中未达到总体生存期的主要终点。5月30日,公司宣布该药在尿路上皮癌的关键III期临床失败。
阿斯利康和吉利德都曾在这两款ADC药物上倾注心血。
Dato-DXd 当年的总交易额高达60亿美元;而Trodelvy则是吉利德通过豪掷210亿美元收购Immunomedics得来。如今,这两款药物的开发受挫可能会影响未来的商业化兑现,也多少松动了一些ADC领域曾经承载的行业期待。
对此,关注ADC领域多年的投资人陈漫(化名)并没有表现出过多担心。“没达到主要终点不意味着ADC的效果不好或者TROP2的靶点不行,而是因为这些大适应症的治疗手段其实已经很丰富了,效果也都比较好,这一点很难避免对结果造成干扰。”
比如,在上文提到的Dato-DXd治疗HER2低表达或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中,化疗对照组里有14.2% 的患者接受了ADC 治疗,而 Dato-DXd 组的的比例为4.1%,而众所周知,已经获批的ADC药物DS-8201对于该适应症的效果强劲,因此大概率提升了对照组的总生存期。
两家MNC的暂时失利所敲响的,并不是热门ADC靶点开发的丧钟,而是警钟:不仅提醒同一跑道的参赛者们在临床设计上需要更为谨慎;同时在适应症的选择上,也要注意到“大癌种”背后的开发风险。
1
热门靶点的“陨落”
ADC药物,尤其是一些热门靶点的开发,由于其良好的成药性和通畅的商业前景,在这两年总体低迷的生物医药市场撑起了半壁江山。
然而,进入2024年,随着其中的领先者们进入赛事后半程,对于这些药物的临床结果业内产生了不少争议。除了上文提到的TROP2靶点ADC以外,类似的还有Claudin18.2、HER3等。
8月6日,Elevation公布了其Claudin18.2 ADC药物EO-3021的最新临床结果:在15名胃癌患者中,ORR仅为20%,比起之前数据大幅滑落;而HER3靶点方面,备受期待的第一三共/默沙东HER3-DXd虽然在这个月被宣布达到了PFS主要终点,但并未披露具体数据,引起了一些外界猜测。加上今年宜联生物/BioNTech的同靶点临床造成三名受试者因副作用死亡,使得HER3 ADC的安全性问题受到质疑。
这些泛癌靶点,因为其适应症潜力而成为热门选择。根据不完全统计,仅国内进入临床阶段的ADC管线中,HER2靶点、TROP2靶点、Claudin18.2靶点就分别有29款、15款、12款药物。
之所以热门靶点的ADC药物在中国大火,也是因为“早期数据比较容易看到结果”,因而适合走BD路线。
“Elevation的ADC就是从石药买过去的,在中国的临床数据ORR能达到接近50%。”陈漫说。“这其实给了Elevation一些不切实际的乐观预期,在入组的时候就没怎么挑患者。但其实在中国的早期结果那么好,有很大程度的原因就是受试者都是靶点表达率高的。”
而即使ORR表现出色,在OS尚未成熟之前,ADC药物的临床结果也很容易落入“先甜后苦”的境地。比如Dato-DXd 的PFS和ORR数据都很不错:比起化疗组中位 PFS 延长了两个月,ORR提升了13.5%。但这依然没能改变“OS一出,全盘皆输”的命运。
“因为时间拉得长,OS特别容易受到后续治疗的影响,因此不太好进行比较。”陈漫提到。“我们确实注意到这一现象,一些ADC药物的PFS数据和OS数据并不匹配,就算是8201也有这个问题,只是不明显。当然,公司提到的后续治疗造成的影响,是有可能的,但也有可能是药副作用的长期影响。这一点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前,由于PFS受FDA承认可作为支持加速审批的替代终点,因此以Dato-DXd为代表的药物并无上市方面的掣肘。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笼罩在其OS数据上的疑云,必将为其未来商业化的道路设置障碍。
2
未来临床该怎么做
意识到前路凶险的阿斯利康,在最近的Dato-DXd相关管线中,做起了亡羊补牢的工作。其中之一便是重新选择了生物标志物。
9月11日,阿斯利康宣布,公司通过定量连续评分法(QCS)计算的 TROP2 归一化膜比值(NMR),可用于预测接受Dato-DXd治疗的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
基于这一全新的生物标志物,公司对NSCLC 的Ⅲ期试验进行了回顾性分析,Dato-DXd 在 QCS-NMR 阳性肿瘤患者中的疗效远优于阴性肿瘤患者。
这一举动实际上达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
首先,这为Dato-DXd在此前不尽如人意的获益结果做了辩解——公司只是没有很好地选择患者,未来会有所改善;其次,因为此前Dato-DXd 的疾病进展获益仅在非鳞状NSCLC患者中得到确认,而这一新的生物标志物可以重新覆盖部分鳞状NSCLC患者(在此前临床试验中,44%的鳞状患者为QCS-NMR阳性),从而扩大未来的应用市场。
“这种做法当然为后来的研究者打了一个样。但是目前很难得到广泛的承认,因为它的数据来源完全只基于一家公司的一项试验。”陈漫说道。“但如果未来的算法成本变低,这样做的公司肯定会越来越多,因为这能得到更有利的数据,必然会带来竞争。”他补充说道。
除了在生物标志物上做文章以外,在毒性/疗效、高表达/低表达人群中平衡和取舍,同样是一门学问。
ADC中的linker,如果不稳定将导致非肿瘤组织的全身统性毒性,但如果太稳定,则会造成药物进入细胞后不能顺利释放,进而影响最终疗效。同样的,在实际的临床给药中,如何将剂量控制在毒性和疗效双双达标的完美区间里,也是如今ADC药企需要小心求证的一步。
而学会在高表达/低表达人群中选患者也尤为重要。像上文所提到的中国biotech那样,保守地挑选高表达患者,纵使能做出优秀的数据,但适用面比较狭窄;而如果不做刻意筛选,虽然可以大大增加适应症的拓展潜力,但也要承担像Elevation那样的滑铁卢风险。
3
中国ADC的机会
Dato-DXd和Trodelvy所栽的跟头,并没有让同靶点药物背后的企业受到影响。
“因为ADC是一个技术差异特别大的领域,所以即使是同靶点,所面临的现实都是完全不同的,不同适应症上的不确定性也特别大。”陈漫解释道。
行业并没有陷入哀怨中;相反,领先者们的暂时跌倒,让竞争者们的超越之心更加激奋。
科伦博泰和默沙东合作的TROP2 ADC药物SKB264(MK-2870)正在以难以想象的规模展开版图。截至今年6月,该药物已经累计在全球开展了10项Ⅲ期实验。由于进展速度不如Dato-DXd和Trodelvy,这款药物曾经不太被业内看好;但今年的风波过后,SKB264竟然一跃成为具有BIC品相的黑马。
ADC之间的竞争非常残酷。
以上三款TROP2产品都将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作为其有效载荷,这就带来了耐药问题。一款ADC药物,很难作为另一款ADC药物的后续或辅助治疗,甚至换药也不行。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针对有治疗经验的患者的临床试验,都会将先前接触过拓扑异构酶Ⅰ化疗的患者排除出去。
因此,未来中国的ADC产业若想继续发展,就必须首先保证产品的不可替代性。
实现不可替代的路有很多,但哪一条都不好走:要么是在疗效和安全性上建立绝对优势,要么是在联合用药上展现优势,要么是在研发难度较高的靶点和适应症上让自己成为最早上市的那个。
从去年开始,中国的ADC biotech开始在一些较小众的靶点上渐渐活跃起来。比如Nectin-4这一领域,去年巨石生物与Corbus Pharmaceuticals就达成了总金额6.925亿美元的授权。一些企业如迈威生物等,临床速度始终保持在第一梯队。
在适应症上,大癌种虽然前景广阔,但一方面面临竞争压力大的问题,另一方面在ADC单药依然未能挤进一线治疗的现状下,考虑到其研发成本,市场回报率其实也很有限。因此,在较小适应症上拼速度,成为了如今很多biotech的选择。
比如,在TROP2 ADC的开发上,Dato-DXd和Trodelvy这两个巨头将目光对准了乳腺癌和肺癌两大适应症。而中国的biotech则关注到了未被青睐的领域:卵巢癌。
今年3月,恒瑞的TROP2 ADC产品SHR-A1921获得FDA快速通道资格,首个适应症定为卵巢癌;在此之前,同样布局TROP2治疗卵巢癌的还有BioNTech和映恩生物的BNT323/DB-1303。
这种路线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中国ADC在全球背景下的生存压力;当然,属于中国biotech之间的内部竞争,就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同写意媒体矩阵,欢迎关注↓↓↓
100 项与 Shenzhen Megalith Bio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Shenzhen Megalith Bio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