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山西太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山西太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连月来,全国中成药联盟第三批集采中选结果相继落地。继6月25日起,上海对中选品种供应清单内药品按中选价格挂网后,日前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再次开通全国中成药集采首批扩围接续(ZCYLM-2024-2)药品申报挂网通道,明确申报挂网时间为2025年8月12日至8月29日,同时规定“凡属本市供应清单内的药品均需进行填报,本市已挂网的中选药品无需重新申报”。
中成药集采的加速落地,直指长期以来备受社会关注的中成药价格虚高问题。作为治理这一顽疾的核心手段,湖北省医保局公布数据,第三批全国中成药集采中选产品价格平均降幅达68%,有多款产品降幅超90%。例如山西太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清开灵注射液基准价格为16.08元,中选价格为0.99元,降价幅度达93.8%。
针对如何构建中成药价格治理长效机制,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保研究院原副研究员仲崇明向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应同时发挥集采及挂网治理,从挂网治理常态化地发现挂网价格异常、超限,探索进一步收敛阈值区间,将挂网治理发现的普遍、严峻问题作为线索,积极组织集采竞争。
“价格方面,要对全市场做总窥探,哪些产品定价最高,和其他产品比较,是否有理有据?品质方面,辩证中选产品与落选产品,始终重视药品品质检查,引导企业做好厂牌。销量方面,政策与市场都做监督、服务,促进品质、效率都好的产品能胜出。”仲崇明强调,对于挂网价格持续偏高的产品,也应相对密切关注其销量,做好招采信用体系的强有力运行。
中成药集采扩容提质
回溯全国中成药集采进程,2021年,由国家医保局指导、湖北牵头的19省联盟(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率先开展首批中成药集中带量采购,最终97家企业、111个产品中选,中选价格平均降幅42.27%。2023年,由国家医保局指导、湖北牵头的30省联盟(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成药集采,最终63家企业、68个产品中选,中选价格平均降幅49.36%。
2025年2日,全国中成药联合采购办公室公布的第三批全国中成药集采中选结果显示,共有19个独家品种中选,包括血脂康胶囊、脂必泰胶囊、清开灵颗粒、保妇康栓等产品。独家品种中选产品的价格平均降幅为47.38%。
随着4月3日全国中成药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关于公布全国中成药采购联盟集中采购中选品种供应清单的通知》,第三批中成药集采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此次集采还同步发布了《全国中成药采购联盟集中采购(首批扩围接续)(ZCYLM-2024-2)中选品种供应清单》,包含492条信息。
在政策落地的版图上,除上海外,广东、江苏、重庆、黑龙江、湖南、贵州、海南等省份均积极推进集采落地。
宁夏医保发文显示,6月20日,全国中成药联盟首批扩围和第三批集采中选结果已在该自治区正式落地执行。本次集采既包含第一批中成药集采的全国范围接续,又新增第三批集采品种,共涵盖34个采购组、52 个品种、805个药品。通过集中采购规模化优势,实现药品价格合理下调,大幅减轻患者用药负担与医保基金支付压力。以医疗机构约定量计算,预计每年可为患者节约医药费用3100余万元。
广东医保局也在今年5月发文强调,在全国中成药联盟第三批新品和首批扩围接续集中采购执行过程中,将重点抓好加强价格管理、确保中选药品进院、规范采购管理、强化监测评估、加强使用考核等核心任务,为集采落地提供全流程保障。
值得关注的是,集采作为引导价格回归合理的重要手段,特别是第三批全国中成药集采在规则设计上进行了针对性优化,进一步凸显了引导中成药价格回归合理区间的政策效果。但如何建立长效机制平衡多方利益,既让患者享受降价红利,又保障企业及产业链健康发展?
仲崇明指出,第一,当具体中选产品因上游中药材涨价导致断供,需要提供说明材料,可在专门机制安排下,集采方给予理性的谅解。临时且暂时地鼓励其他企业替补供应,承担替补供应且良好完成任务的企业,在未来集采活动有加分。
第二,探索集采执行期间的合理涨价机制,特别是在全行业都无企业、产品愿意来以原价、平价替补时。合理涨价机制,需要在集采报价规则时,即设置简易公式、可变系数。涨价补贴从集采结余资金列支,建议集采执行周期完毕后审计、公示、发放。
“然而以上建议目前不很适用。当前中成药价格虚高问题现象仍普遍,集采降价通过企业竞争自决。而且我们现在关注的这一理论与现实问题,恰恰能倒逼企业在集采合理报价。”在仲崇明看来,以上建议更加适合未来,当集采调控的价格水平已经非常成熟稳定;相关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已非常透明合理;招采信用体系已非常稳健运行,且要看临床需求是不是刚需。
中成药的价格为何一直下不来?
其实近年来,我国发布过多次药价预警名单,几乎每次中成药都是被点名的主力。
为什么中成药的价格一直降不下来?2016年,现任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的张维斌曾在《中国药房》发表论文,探讨虚高药价的成因,给出了政府定价机制不健全、药品流通环节众多、药品领域商业贿赂行为、药品采购交易制度不完善、“以药补医” 机制促使医院和医师选用高价药等原因。
过去9年间,上述多个薄弱环节已被修补。
最明显就是集采的开展。2021年12月,湖北省牵头开展了19省联盟第一批中成药集采。到2024年年底,已经开展了三批全国中成药集采,20个产品组、95个产品中选,中选药品价格的平均降幅达68.98%。
但这种按组分类的集采方法,并不能对所有组别起到砍价效果。
“同一组别中如果竞争较为激烈,大家降价意愿还比较高,一旦竞争不够充分,对于一些先前市场份额较高或拥有独家品种的企业来说,根本就不愿意降价。而且从覆盖规模来看,由于国家医保局已经明确不插手中成药集采,而是由湖北牵头以联盟集采方式开展,力度上差了很多。”业内人士告诉39深呼吸。
很多独家中成药品种明确不愿意参加集采。例如今年2月6日,安徽省试图组织一次省内的中成药集采,结果22个品种只有11个集采成功,半数中成药选择放弃集采,主要是脑心通胶囊、通心络胶囊这样的独家品种。
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同于化药,中成药的价格不能靠集采打下来。首先是因为中成药成本结构比较复杂,不像化药一样标准化,其次化药有一致性评价,中成药没有,老百姓更容易受到品牌影响,还有就是一些独家品种,例如片仔癀、双黄连等享有定价的特权,最后就是中成药还受制于药材供应,集采带量销售的模式,反而会导致原料种植面积变化起伏,可能出现断货或质量下降等风险,得不偿失。”
就目前来看,让各地开展的中成药挂网价格治理,或许比集采更能立竿见影。
截至目前,全国至少有28个省份完善药品挂网规则,中成药成为规则调整的重点对象。其中差比价规则被普遍应用,多省明确规定“中成药申报挂网,需按同给药途径同剂型药品的日均治疗费用差比价、包装数量和装量差比价计算”,确保不同规格、包装间价格关系合理。
同时,大批省份设定价格容忍区间,普遍将挂网价控制在同组最低价的3倍及以内。超过3倍通常被纳入黄色预警(黄标),超过5倍则会被纳入红色预警(红标)。
金春林认为:“日均费用可以更精准细化衡量一款药物的临床价值,有利于破除规格的障眼法,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同时也有利于挤掉中成药价格的泡沫。”
药企回应高价风波,开展院外大健康市场增长效益
中成药价格虚高的问题必须要解决。
目前,中成药品种在国家医保目录中占据较大比例。2024年医保目录调整后,国家医保目录内药品总数为3159种,其中西药1765种、中成药1394种、中药饮片892种,中成药占比超44%。过去几年,医保在加大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力度,医保目录内中成药从2017年的1238种增加到2023年的1390种。
邓勇认为,中成药价格虚高与医保基金风险呈正相关,一些企业通过“独家品种”抬高市场价格,给医保支付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此外,此次中成药的药价治疗涉及到多家企业,有小型制药企业,还包括不少老牌上市公司。比如有太极集团、亚宝药业、华森制药、广誉远等公司。
对于此次价格的治疗,广誉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被列入治理清单的西黄丸,广誉远是以天然牛黄、天然麝香为原料,而其他厂家使用的是体培牛黄、人工麝香原料,因原料不同,成本不同,价格差异较大,其已将相关情况汇报给了医保部门。
而华森制药证券部工作人员则回应,主要是中药材价格上涨影响到了中成药的成本。
亚宝药业表示,会积极响应政策规定,根据挂网监测价,自查自纠,规范管理公司产品价格体系,同时做好多渠道终端价格管理工作。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从此次的惩罚力度来看,国家对中成药的管控只会越来越大,中成药企业必须适应这个大环境,进行调整。
从现有情况来看,合规能力强、具备成本优势的头部中成药企业将主导市场,中小药企若无法实现生产规模化与质量标准化可能存在被淘汰风险。
此外,促使中药企业向经典名方、独家品种集中,中成药企业需要拓展其他产品,创新药和大健康产品将是主要方向。
喜欢我们文章的朋友点个“在看”和“赞”吧,不然微信推送规则改变,有可能每天都会错过我们哦~
免责声明
“汇聚南药”公众号所转载文章来源于其他公众号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业相关知识,传递当前最新资讯。图片、文章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在留言栏及时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信息。
信息来源:药招会
往期推荐
本平台不对转载文章的观点负责,文章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暗示的保证。
作者 | 颜色
编辑 | 郑瑶
关注赛柏蓝,后台对话框回复“中成药”,获取各省点名的中成药excel名单~
中成药大范围降价将至。
01
全国多地中成药价格治理
部分药品价差超50倍
据赛柏蓝统计,近日,安徽、河南、陕西、吉林、黑龙江等多地针对中成药价格虚高问题进行专项治理。
此次行动主要依据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指导中心发布的第一、六批医药价格风险线索通报,对安宫牛黄丸、双黄连注射液、六味地黄丸、灯盏花素片等多个被点名的中成药品种进行价格处置。
根据医药价格风险线索通报(第一批)通知,初步测算显示,当前全国挂网的8.8万余种中成药中,有个别中成药在部分省份的日均治疗费用是该省同种药品最低日均治疗费用的5倍以上。国家医保局将日均治疗费用价差大于10倍及以上,且挂网价高于100元的疑似高价中成药线索下发给各省。
8月1日,安徽省医药价格和集中采购中心发布《关于未过评药品医药价格风险线索通报(第六批)处置的通知》,要求相关企业于8月1日至8月6日进行自主降价。
同日,陕西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也发布公告,点名通报了六味地黄丸、复方丹参片、丹参注射液等存在价格异常的药品。
数据显示,部分同品种药品的日均费用价差悬殊,甚至同品种日均费用价差超过50倍以上,如山西太行药业的生脉注射液(每支装10ml)挂网价格为138元/支,每日用量为4支,每日费用为552元,同品种最低日均费用为7.88元/支。其规定,黄标价格为5.91元/支,红标价格为9.85元/支。
尽管多地已大力推进中成药价格治理工作,但仍存在部分价格虚高的中成药挂网价格未及时调整的情况。
例如,吉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示的部分价格虚高未过评药品和中成药挂网价格处理结果显示,爱民药业集团的安宫牛黄丸(每丸重3g(天然牛黄、天然麝香))调整前挂网价格为45552元,每丸1898元,其价格已高于省内最低折算日均治疗费用5倍,被纳入红标价格管理范畴,但尚未进行价格调整。
综合各省对中成药价格调整的处理措施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将调价不达标的产品按照红/黄标进行管理;对于逾期未递交或未按要求填报的企业,所涉及产品将予以暂停挂网处理;价差大于10倍以上统一做暂停交易处理且加入黑名单的产品一年内不得重新申报等。
各地中成药价格治理措施(部分)
02
新批次中成药全国联采或将开启
中成药价格治理持续深化
7月29-30日,国家医保局副局长施子海赴湖北调研时指出,进一步优化集采措施,积极推进新批次中成药全国联采,不断扩大品种覆盖范围;要严格落实药品、医用耗材挂网采购,抓紧完善挂网规则,持续开展药品价格治理,及时处置异常价格等。
进入2025年下半年,中成药价格治理的动作将全链条覆盖。除了各省开展的中成药挂网价格治理外,新批次的中成药全国联采或将开启。
梳理过往批次的全国中成药联盟集采结果发现,降价成效显著。截至目前,至少已有28个省份落地执行了全国中成药联盟第三批集采的中选结果。这一批次集采共涉及20个产品组、95个产品,174个药品成功中选,平均降幅接近68%,最高降幅超95%。
值得一提的是,价格治理的影响范围不仅局限于中选药品。在政策的引导下,部分非中选企业也将面临价格调整。以湖北省为例,其要求在中成药全国联采中,非中选药品挂网价格应不高于全国省级采购平台的低价,鼓励企业主动降价。
事实上,自 “三同”药品价格治理工作全面开展以来,针对药品挂网价格的管控力度不断加大。从大多中成药企业公布的2024年年报中,可以看到集采以及挂网药品价格治理对其业务的影响。
华润三九在年报中表示,针对中药配方颗粒联采,将提高全产业链运营能力,降本增效以应对价格下降影响。同时将通过提升现有产品的产品力来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标准等方式,提高产品性价比。也将持续加大新品研发,关注并购及新产品引进机会。
精华制药则坦言,一旦其主产品进入集采,必将面临价格大幅下降的压力。
嘉应制药在年报中指出,集采扩围、医保控费等政策持续压缩药品利润空间,其将动态跟踪政策动向,优化产品结构,加大非集采品规市场投入,2024年非集采渠道收入占比提升。
广誉远表示,将积极响应政策规定,根据挂网监测价,自查自纠,规范管理产品价格体系,同时做好多渠道终端价格管理工作。
目前,国家医保局正在建设全国挂网药品价格一览表,全量汇总展示各地挂网价格信息,对异常价格的监测与处置标准较以往更为严格。
附:各省被点名的中成药
吉林省部分价格虚高中成药调整结果
新疆
山西
END
内容沟通:郑瑶(13810174402)
本周,两份文件在业内流传,分别是《关于医保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和《关于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如优化新上市药品首发挂网服务和价格机制、目录准入,鼓励商保公司扩大创新药投资规模等鼓励创新药发展,引发行业关注。
2月21日,A股创新药板块集体大涨。当日,百济神州市值达到3107亿元,首次超过恒瑞医药。这一变动引发外界高度关注。
本周内,各地医保部门集中发布了2025年的工作要点。其中,福建明确将牵头组织开展1~2类医用耗材全国联盟集采,年底前全省集采药品、耗材力争达到800种、70类。安徽省也指出,2025年将牵头全国生物药品联盟集采;要求7月底追溯码全部覆盖,明确无码不付要求。
更多详细信息,健识局整理如下:
重磅政策一览
1、中纪委发文点名三种违规收礼行为
2月19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严肃查处违规收礼行为》文章。
根据相关处分条例,违规收礼行为分三种情形: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财物、收受明显超出正常礼尚往来的财物、以讲课费/课题费/咨询费等名义变相收礼。
文章指出,若无具体谋利事项,则一般定性为违规收礼;若利用职权为他人谋取利益且收受的财物价值达到刑事追诉标准的,构成受贿犯罪;未达刑事追诉标准的,则构成受贿行为。
2、多个国采药品信息变更
2月18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关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部分中选药品信息变更的通知(第一批)》。
这批信息变更的药品主要是第五批到第十批的国采品种。中选企业满足一定条件时,允许变更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及生产企业、增加规格包装、变更企业名称等信息,并仍视为具有中选资格。
如第五批集采的阿法骨化醇软胶囊、第七批集采的帕立骨化醇注射液和第八批集采的骨化三醇软胶囊,三款产品中选企业名称变更。中选企业由“正大制药(青岛)有限公司”变更为“青岛国信制药有限公司”。
另外第五批集采的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受托生产企业变更为成都倍特;第七批集采的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新增了信立泰、广州联瑞制药作为受托生产企业。
通知指出,中选企业满足一定条件时,允许变更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及生产企业、增加规格包装、变更企业名称等信息,并仍视为具有中选资格。
3、贵州通报16家涉贿医药企业
2月21日,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公告,共有16家医药企业涉贿获失信等级评定。
贵州绿原药业有限公司、贵州九州通仁源医药有限公司、贵州仁新源医药有限公司、江西中西药公司等被评为“一般失信”;贵州中鑫医药有限公司、普安县中西药公司等被评为“中等失信”;贵州慈惠医药有限公司、上海凯利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被评为“严重失信”。
根据文件披露,贵州九州通仁源医药有限公司、贵州仁新源医药有限公司,向玉屏县妇幼保健所给予回扣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以使其经营的药品获得额外的交易机会、竞争优势和销售数量,累计折合人民币3万元。
4、7个全国中成药集采品种复活拟中选
2月20日,湖北医保局发布《全国中成药采购联盟集中采购复活拟中选及非报价代表品拟中选结果公示》的通知。
根据通知,复活拟中选涉及的中成药主要包括清开灵注射液、丹参片、双黄连注射液、注射用炎琥宁、地榆升白胶囊、灯盏花素片与参芪降糖胶囊7种中成药;中选企业主要包括河南省神农药业、山西太行药业、陕西博森生物制药等8家企业。
此次中成药采用的复活拟中选机制,是指在集中采购过程中,原本未中选的企业或产品,例如可能部分企业最初报价等未达到中选标准,但在后续的复活机制审核中,符合了复活条件,从而有了拟中选的资格。
5、黑龙江:药品价格过高,暂停挂网
2月19日,黑龙江公共资源交易网发布关于对黑龙江部分挂网价格过高药品暂停挂网的公告。
公告指出,黑龙江将对存在挂网价格高于全国最低价、包装和规格价格倒挂等情况未及时申报动态调整或未调整到位的药品,以及仿制药挂网价格高于参比制剂价格的药品进行暂停挂网处理。
黑龙江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指出,将价格降至全国最低价,降价后可恢复挂网交易。
医药卫生大事件
1、阿斯利康收购珐博进中国
2月20日,阿斯利康和珐博进共同宣布:阿斯利康将以约1.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珐博进在中国的子公司。此次交易包括企业价值8500万美元,以及截至交割时FibroGen在中国持有的净现金(目前估计约7,500万美元),总计约1.6亿美元。该交易预计将于2025年中期完成。
交易完成后,阿斯利康将获得罗沙司他在中国市场的全部权益。
围绕罗沙司他,阿斯利康与珐博进早有渊源。
2013年7月31日,美国珐博进与阿斯利康达成合作开发和商业化的战略协议,阿斯利康获得罗沙司他在美国、中国和安斯泰来授权区域之外的其他区域。在中国市场上,两家公司将合作开展商业化活动,珐博进公司负责临床试验、注册事务、生产和医学事务,阿斯利康负责推广活动和商业分销。2018年底,罗沙司他在中国首次获批上市,目前适应症为因慢性肾脏病(CKD)引起的贫血。
2024年2月26日,阿斯利康向珐博进了退还了之前获得的罗沙司他部分商业化权利,仅保留已获批上市的中国和韩国市场的权益。
2、药明康德增资药明生基
天眼查显示,药明生基近日发生工商变更,原全资股东无锡生基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退出,新增药明康德为股东并全资持股,注册资本由1亿元增至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12月药明康德公告:出售药明生基在美国、英国的运营子公司Advanced Therapies和Oxford Genetics,并将其转让给了一家美国的医疗投资基金Altaris。
3、蓝鸟生物“卖身”
2月21日,蓝鸟生物宣布,将被全球投资公司凯雷和SK Capital收购。Mirati Therapeutics 和益普生(Ipsen)的前首席执行官David Meek预计将在交易完成后成为蓝鸟的首席执行官。
根据协议,蓝鸟生物的股东将获得每股3美元的现金;如果蓝鸟生物目前的产品组合达到约定的销售里程碑,则持有人还有权获得每股6.84美元的现金支付。据此计算,该交易的总交易额约1亿美元。
蓝鸟生物是世界范围内基因疗法的耀眼新星,成立于1992年。2010年,因一名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患者接受Lentiglobin基因疗法后,成功摆脱了输血治疗。蓝鸟生物成名。2018年市值直逼300亿美元。
然而其Skysona、Lyfgenia两款基因疗法产品商业化前景一直欠佳,公司始终处于收不抵支的状况。目前其市值已不足1亿美元。
4、特宝生物收购基因疗法公司九天生物
2月21日晚间,九天生物发布公告,称已与厦门特宝生物达成部分资产战略收购协议。
九天生物,是一家专注于腺相关病毒基因治疗药物开发的公司。根据协议,特宝生物全资子公司伯赛基因将收购九天生物部分资产,以加速创新基因治疗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本次交易完成后,九天生物将继续保持独立运营,专注于其创新研发工作。
一周药械盘点
1、GSK慢阻肺病新药在华申报上市
2月21日,葛兰素史克宣布IL-5单抗Nucala(美泊利珠单抗)的新药上市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用于作为嗜酸性粒细胞表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附加维持治疗。
美泊利珠单抗于2015年首次在美国获批上市,并于2021年进入中国。此次是申报慢阻肺病的新适应症。如果获得批准,美泊利珠单抗将成为首个获批用于COPD患者每月给药的生物制剂。
2、恒瑞GLP-1双靶点药物进入2期临床
2月19日,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显示,恒瑞医药启动了GLP-1/GIP双受体激动剂HRS9531片剂的首个II期临床研究。该研究旨在评估HRS9531片每日一次在肥胖受试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撰稿丨杨曦霞
编辑丨江芸 贾亭
运营|王苗嫦
插图|视觉中国
声明:健识局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默沙东“点火”,却引爆了石药
医保局药价治理出新招,约谈降价或成为集采的补充
数百个品种大幅降价,2025价格整治风暴来了
100 项与 山西太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山西太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