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黑龙江震元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黑龙江震元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全球医疗行业每日重点资讯
文 | 苏丁
企业动态
罗氏近日宣布对其基因治疗子公司Spark Therapeutics进行“根本性重组”,并全额计提了24亿美元的减值损失。这一举措标志着罗氏在基因治疗领域的战略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罗氏在2019年以4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Spark Therapeutics,当时这笔交易被视为基因治疗领域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吸引了整个行业的关注。然而,近年来Spark的业务表现未能达到预期,导致罗氏不得不重新审视其战略方向。由于计划的细节仍在敲定中,该公司无法确定受影响的员工人数,也无法确定Spark品牌是否会保留。
CAR-T细胞疗法公司2seventy bio宣布被百时美施贵宝(BMS)以每股5.00美元的价格收购其所有流通股份,股本总价值约为2.86亿美元。交易预计将在2025年第二季度完成。2seventy bio管线中有多款CAR-T细胞疗法产品,其中Abecma(idecabtagene vicleucel)由BMS合作开发和商业化,已在2021年获批上市。
眼科器械龙头BVI Medical宣布成功完成了一笔高达10亿美元的融资,此次融资或为近年来眼科器械最大的一笔融资,是与私募股权巨头TPG合作完成的。BVI Medical产品涵盖了冷冻手术和白内障手术系统、人工晶状体以及视网膜手术器械等多个领域。通过此次融资,BVI计划进一步扩大其全球业务版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先进眼科解决方案需求。
远程医疗公司Hims & Hers Health表示,将关闭其个性化痤疮治疗皮肤科业务Apostrophe。该公司称,关闭Apostrophe是为了将公司的皮肤科产品和运营简化为一种“无缝体验”。Hims & Hers计划继续销售个性化剂量的药物以及营养和指导计划。
印度制药商Syngene表示,将斥资3650万美元收购Emergent位于巴尔的摩Bayview社区的已关闭的生物制剂工厂。Syngene最终计划在该站点投资约5000万美元,包括收购成本。Emergent工厂配备了多条单克隆抗体(mAb)生产线,Syngene计划将一次性生物反应器总产能提高到50,000升,用于大分子发现、开发和生产服务。
全球性投资公司SPRIM Global Investments和全球性另类投资管理公司One Investment Management宣布投资3亿美元成立合资企业,以加速临床试验融资。该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推动SGI专业融资平台TrialCap的扩张,该平台是一个具有开创性的融资解决方案,旨在支持从1期到3期的临床试验。
华润震元医药(浙江)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此前,华润医药商业以近1.2亿元的价格成功摘牌,对浙江震元的全资子公司绍兴震元医药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增资。至此,震元医药正式成为华润系下一员,现为华润震元医药(浙江)有限公司,并由单一股东变为两家股东,其中,华润医药商业占51%、浙江震元占49%。
图湃医疗完成由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北京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启明创投共同投资的总规模达5亿元人民币级别E轮融资。是中国眼科医疗设备领域历史上已公开一级市场投融资事件中,单笔金额最高的融资,所融资金将持续用于图湃医疗丰富产品矩阵及加强全球范围的市场布局等。
力诺药包公告,为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公司与SANTISA LABORATóRIO FARMACêUTICO S/A(SANTISA)签订合作投资协议。公司与SANTISA拟在巴西共同设立力诺医药包装巴西有限公司,经营范围为生产、销售医药包装产品,包括安瓿瓶和西林瓶等。巴西药包注册资本200万美元,其中,公司将持有其75%的股份,SANTISA将持有其25%的股份。
东软与华为联合发布“东软&华为临床医生助手一体机解决方案”,同时,东软多款AI+医疗产品完成并通过华为昇腾技术认证。该解决方案将大模型助手融入医生日常,覆盖问答广场、通讯助手、报告解读、课件提纲、报告起草、结果速查、病情讨论、病历润色、病历点评、病历生成、内涵质控等多个场景,借助DeepSeek模型,全方位赋能医生从病情分析、协作联络、书写病历到学术交流等各项工作。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与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在华为东莞松山湖基地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在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数字化底座、数字化应用、数字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合作。
产业动态
歌礼制药宣布ASC47澳大利亚Ib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偏高的健康受试者(第一部分)和肥胖症患者(第二部分)中的单次皮下注射研究(NCT06427590)取得令人振奋的药代动力学和减重数据。ASC47是一款脂肪靶向、治疗肥胖症的减重不减肌的候选药物。ASC47在肥胖症患者中单次皮下注射(90毫克)后表现出减重迹象。经安慰剂校准后的平均减重为0.2%(第29天)、1.0%(第43天)以及1.7%(第50天,峰值)。
厦门医学院附属海沧医院迎来一项当地惠及民生的重大举措—海沧区鼻咽癌筛查项目正式启动。厦门大学夏宁邵院士在致辞中提到,其团队在全球首次发现了P85-Ab可作为鼻咽癌血清学检测的新型标志物,并最终实现了灵敏度和特异性大幅提升的双重突破,为大规模人群普筛提供了可能。此次筛查项目将为海沧区至少3.5万名居民提供免费筛查服务,同步建立鼻咽癌风险分层数据库,实现“筛-诊-疗”全链条管理。海沧区将为辖区至少3.5万名45-64周岁的群众提供免费的鼻咽癌筛查服务。
医保局为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单独立项。国家医保局发布《神经系统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其中专门为脑机接口新技术单独立项,设立了侵入式脑机接口植入费、取出费,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等价格项目,这意味着,一旦脑机接口技术成熟,快速进入临床应用的收费路径已经铺好。
联系美通社
+86-10-5953 9500
info@prnasia.com
作者 | 颜色
编辑 | 遥望
「华润系」完成2025年医药商业领域首单收购,子公司华润震元医药(浙江)正式揭牌。
01
「华润系」+1
正式开启合作
3月10日,华润医药商业与浙江震元、绍兴工业项目开启合作,华润震元医药(浙江)有限公司正式揭牌。
银河证券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医药国企的并购重组事件主要集中在医药商业和中药板块,2024年初以来,国药集团、中国通用集团以及华润集团纷纷公布并购动作。
赛柏蓝通过查询“爱企查”发现,华润震元医药(浙江)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6月28日,曾用名为绍兴震元医药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绍兴市医药供销有限责任公司。
此前,华润医药商业以近1.2亿元的价格成功摘牌,对浙江震元的全资子公司绍兴震元医药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震元医药)进行增资。
至此,震元医药正式成为华润系下一员,现为华润震元医药(浙江)有限公司,并由单一股东变为两家股东,其中,华润医药商业占51%、浙江震元占49%,浙江震元从控股震元医药变为参股。
随着医药行业的发展,地方国企依托头部医药企业,逐步优化调整商批板块。
浙江震元前身为震元堂,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中药行业首家推荐且公开发行上市的一家集科、工、贸于一体的大型医药综合上市公司。如今,浙江震元发展为全国医药商业100强、浙江省医药商业10强企业。
浙江震元主营业务包括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其中医药工业包括生产销售原料药、制剂等;医药商业包括批发零售药品、中成药、中药饮片、医疗器械等。
浙江震元的医药工业业务主要由浙江震元制药有限公司经营。拥有一批国内市场领先的原料药、制剂产品,是制霉素、西索米星的国内独家生产企业和全球最大的罗红霉素生产厂商。此外,震元制药生产的注射用氯诺昔康、盐酸头孢他美醋干混剂和胶囊三大终端品种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医药商业板块则主要包括批发业务和零售业务两大部分,主要由浙江震元本部与其控股子公司震元连锁公司、绍兴震元医疗器材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负责。
其中医药批发业务主要由浙江震元本部承担,主要承接原绍兴医药采购供应站的业务,目前,浙江震元取得了绍兴市区12家医疗机构药品统一配送资格,在浙江省307种国家药物、150种浙江省增补基本药物和大标品种的招投标中,获得了超过60%品种的配送权。
除此之外,早在2012年4月,浙江震元收购浙江新光药品有限公司100%股权,使浙江震元商业销售网络下沉到基层连锁药店、单体药店、医疗诊所等机构,提升终端销售。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震元还拥有山东阿胶等三个药品(中成药)的省内总经销权。
震元医药曾是浙江震元商业板块之医药批发业务的主要实施主体。2024年1月起,浙江震元将现有商批业务转入子公司震元医药,同年5月份将相关业务类型及配套物流服务的两家子公司并入震元医药。
浙江震元通过一系列操作搭建了商批板块完整的业务合作平台,如今,华润系将对华润震元医药(浙江)控股。
事实上,此前华润医药商业就明确,将加大国家战略区域的深耕布局。抓住市场、政策环境变化带来的投资机会,重点在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进行资本运作,完善当地布局。
02
双方合作目的
互相借力
这是华润系扩展商业布局的重要一步,收购震元医药拓展商业布局,并获取其全面的市场资源,快速打开浙江以及周边地区市场。
华润浙江震元(浙江)称得上“全能选手”,赛柏蓝查询发现,其还100%控股两家企业,分别是浙江震元医药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绍兴震元医疗器材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各自主要从事供应链管理服务;企业管理咨询(除投资及资产管理);智能仓储装备销售以及第一类医疗器械销售;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等。
其中,震元器化稳坐绍兴地区经营器化玻商品专业批发公司的头把交易,2022-2023年净利润分别达到2157.53万元、477.42万元,占浙江震元当年净利润的27.70%、5.85%。
在相关产品市场的国内药品批发领域,华润医商在2023年的市场份额为5-10%,而震元医药市场份额为0-5%,双方合计份额为5-10%。
伴随着收购,华润医药商业可以借此直接获得震元医药在绍兴地区的客户资源和销售渠道,并通过震元医药优化自身供应链。
回看浙江震元医药,近些年来业绩存在一定压力。2024年业绩预告显示,净利润预计为2612.56万元–3657.59万元,同比下降55.2%-68%。
从浙江震元旗下子公司发展来看,震元医药的表现一般。2022-2023年营业利润分别为36.62万元、-18.91万元;净利润分别为36.62万元、13.97万元,占浙江震元当年净利润比0.47%、0.17%。
浙江震元将2024年业绩预告中净利润的下降归因于其聚焦医药工业板块,积极布局合成生物项目,加快项目建设,增加研发投入。此外,受医药集采、医保控费、行业竞争加剧及目前处于战略调整期间等因素的影响,医药批发业务规模有所收缩,导致销售毛利下降等。
2024年,浙江震元抛出定增方案,加码布局合成生物项目,其拟定募资不超过4.95亿元,目前定增方案已经获得深交所受理。
除此之外,浙江震元在中药全产业链领域加速发展,剥离非主业资产,聚焦核心业务。借助华润医药商业的资本和市场运作能力,浙江震元有望重整,优化资源配置能力,提升盈利能力,震元医药有望成为浙江省院外医药市场的平台企业。
03
华润系「外延并购」
化药、中药、生物药、医疗器械多面开花
华润系是医药行业热衷收并购的大型药企之一,内涵和外延双轮驱动发展一直是华润医药发展的重要战略。
赛柏蓝梳理发现,自2023年起,华润系下的收并购覆盖化药、中药、生物药、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收购资金在1亿元-62亿元不等,收购目的不一。
通过收购昆药集团,华润系扩大了中药领域的市场份额,提升了行业地位;通过收购华人健康30家医院,进一步扩大规模,拉升协同效应,降低自身成本,并进一步提高运营效率等。
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华润系也在积极布局。与此同时,另一流通巨头通用技术集团也通过战略投资东软医疗,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进一步拓展在医疗影像设备领域的影响力。
大型药商通过收购获得技术、人才和市场资源,实现多元化发展,已经成为行业趋势。
END
内容沟通:郑瑶(13810174402)
左下角「关注账号」,右下角「在看」,防止失联
“华润系”旗下所有企业的表现实在过于稳健,以至于在外界看来略显平平无奇。就像一个无论风浪缓急,都保持固定速度向前航行的巨大船队。但在当下浩浩荡荡的医药创新大潮之下,企业不光要求“稳”,还要求“新”。
撰文| 石若萧
截至目前,华润系旗下的7家A股医药上市公司中有5家已发布了2024年全年的业绩预告或快报,包括华润三九、东阿阿胶、江中药业、昆药集团、博雅生物。
从数据上看,华润旗下所有中药板块的公司表现都相当好,净利润增幅几乎都在两位数以上。
血制品板块,博雅生物更是表现强劲,预测归母净利润增长上限达到了102.14%,扣非净利润增长上限达到了168.22%,反映了其过去一年经营成效卓著。
化药平台华润双鹤尚未出结果,但看2024年三季报,华润双鹤去年前三季度实现了30%左右的归母净利润增长,预估全年表现不会有太大起伏。
综上,在绵延不绝的医药寒冬中,“华润系”再一次实现了“稳增长”的成绩,几乎没有明显的短板。
它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全线狂飙的中药
华润系上市公司中,中药企业占据了半壁江山还多,共有5家:华润三九、东阿阿胶、江中药业和昆药集团,以及“新增”企业天士力。
2024年,华润江中与昆药,营收微降,但净利润增长不错。
江中药业业绩快报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35亿元,同比下降2.59%;归母净利润7.85亿元,同比增长9.22%。
昆药集团业绩快报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84.01亿元,同比减少0.34%;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约6.48亿元,同比增加19.86%。
华润三九实现营收与净利双增,据其业绩快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76.17亿元,同比增长11.63%;净利润33.69亿元,同比增长18.1%。
东阿阿胶净利润表现最为亮眼。2024年度业绩预告显示,东阿阿胶预计2024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亿元至16亿元,同比增长30%至39%。
2024年,整个中药板块受到上游涨价、高端消费不景气、药店客流量下滑、中药集采等影响,业绩整体承压。
华润旗下中药上市公司在去年系数实现净利大增,这与整个中药板块企业普遍表现截然相反。
由于中药一直是华润医药布局的重心,其掌握的中药产品有品牌大、品种大的特点,再加上华润自有的强大流通渠道,基本上能保证每年都取得一定增长,成功对冲了行业周期。
以东阿阿胶和华润三九为例,前者2019年时还在面临业绩暴雷、董事长出走的困境,但几年时间就走出低谷,去年中药整体萎靡不振的行情中,业绩和股价表现几乎“一枝独秀”。原因之一正是2019年后“华润系”渐渐接手了公司管理层,改变了营销策略,将本就不错的品牌形象进一步发扬光大。
华润三九则是一家完美体现了华润系稳健特色的企业,主营的是“品类”而非“产品”,除了分别对应着感冒药、胃肠用药和皮肤类品类的三大核心品牌OTC,还有处方药业务,覆盖了抗肿瘤、心脑血管、消化系统、骨科、儿科等治疗领域,不同条线相互赋能,多条腿犬牙交错前进,大大稀释了经营风险。
一系列数据和事实足以体现这种“稳”:2023年,华润三九年销售额过亿元的品种高达39个之多;去年第二季度,许多主打呼吸类药物的企业出现了业绩下滑,华润三九保持了超预期增长;2024年中药行业整体下行,片仔癀、以岭药业这类依赖大单品的企业业绩纷纷承压,但华润三九依然实现了营收净利润双增。
而华润三九还在进一步强化“稳”这一特点,去年8月以62亿元收购天士力28%的股份。就在刚刚过去不久的2月6日,天士力发布公告称,华润三九收购公司事项获国务院国资委批复。在中药领域,天士力占据了一个更大的赛道——心脑血管。
华润三九对心脑血管赛道的野心,至少在2016年收购昆明圣火药业时就已经展露,2023年并购昆药集团后,又解决了血塞通软胶囊的同业竞争问题,相当于从产品、渠道等多个方面为复方丹参滴丸等的加入提前“练了手”。
2024年,昆药集团以现金方式收购了昆明华润圣火药业有限公司51%股权,将其纳入合并范围。2023年,昆药集团总营收为77.03亿元,2024年业绩快报显示达到84.01亿元,却同比减少0.34%,或是与圣火药业合并后去掉了一定重复业务所导致,而19.86%的净利润增长,正是经营效率提升的最好证明。
唯一一个稍微落后一点的是江中药业,其业务线主要分为OTC、大健康、处方药三块。老支柱OTC产品线里代表产品的健胃消食片是30年前的品种,高增长早已停滞。同时因为集采、市场变化等缘故,处方药和大健康业务都出现了一定下滑,进而导致整体营收微降2.59%。可以说陷入了一个经典的企业发展“困局”:旧业务停滞,新业务发展不顺,前路迷茫。
但江中药业二级市场的走势为什么一直向上,几乎没有出现过明显回调?原因有三点。一是分红一直相当大方;二是净利润仍在上升,标志着经营效率高;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整个中药行业都在下行,各家企业光是维持现状就已经疲于奔命,遑论再搞创新求增长。当行业整体处于一个“比烂”逻辑下,谁更稳,谁自然就是更优质的标的了。
推荐阅读
* 中药业绩“雪崩”,2025靠什么翻盘?
* 空缺半年后,华润三九聘任新总裁!老将吴文多接棒
多元化布局者
中药业务之外,华润系的化药、生物药、血制品业务也发展得很顺利。
博雅生物是华润大健康板块的血液制品平台,公司以血液制品业务为主,是全国少数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三大类产品齐全的企业之一。其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显示,报告期内,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亿元-4.8亿元。
公告解释,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是血液制品营业收入增长及上年同期基数较低。2024年度,公司在营浆站实现采浆量522.04吨,同比增长11.71%。报告期内,公司预计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约为9626万元。
我国在血液制品行业方面监管严厉,政策壁垒高,自2001年起就未再批准设立新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经过不断的兼并重组后,我国血液制品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截至目前不到30家。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7月,博雅生物斥资18.2亿元并购绿十字中国,新增4个在营单采血浆站,新增2个省份区域的浆站布局,后者是国内少数同时拥有人源Ⅷ因子及重组Ⅷ因子销售权的血液制品企业,是稀缺的标的资源。
可以简单总结:血液制品是一门“只出不进”的、近乎垄断的好生意。只要行情好,就会取得增长。而2024年恰好行情不错,除了博雅生物外,血液制品龙头之一的天坛生物归母净利润亦增长了近40%。
化药方面的代表是华润双鹤。近几年,华润双鹤并购动作连连,接连完成神舟生物、天东制药、天安药业和浙江湃肽并购,切入合成生物学新兴赛道和多肽领域,同时丰富心脑血管及糖尿病产品组合;2023年营收首破100亿元,2024年更是溢价以31.2亿元收购华润紫竹,获得毓婷、金毓婷等女性健康明星产品,两大产品多年稳居同行业市占率第一,进一步丰富其在女性健康用药领域的产品管线。
早些时候,华润双鹤发布2024年三季报显示,公司报告期内营业收入为85.48亿元,同比增长13.28%;归母净利润为13.97亿元,同比增长29.63%。
华润双鹤在并购上“攻城掠地”的作风,和整个华润系在医药领域并购上的作风一致。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华润系在医药领域已投入超过130亿元用于收并购,涉及中药、化药、医疗器械等多个细分领域。今年年初,华润医药商业集团又通过进场摘牌和现金增资的方式,以约1.2亿元成功收购浙江震元医药51%的股权。此次交易完成后,华润医商将成为震元医药的控股股东,而浙江震元则持有剩余49%的股权。
虽然华润系医药版图中的业务很多元,但从比重不难看出,其战略核心依然是中药业务,这是一门稳健的生意,也同当下的“银发经济”潮流相契合。
而在保持稳健的基础上,不断收购不同领域的优质资产,能快速进入新的市场领域,丰富产品线,又能完成多元化战略布局,稀释过于依赖单一产品带来的风险,总公司的流通渠道又能为所有板块赋能。这是华润系“医药帝国”之所以能穿越周期的根本原因。
不过,在研发与创新方面,华润的短板就相当明显了。
梳理各家企业的2024年的半年报发现,东阿阿胶和江中药业报告期内研发费用均在6500万元左右;华润三九和华润双鹤稍好,达到了3亿元以上;昆药集团和博雅生物最低,前者3800多万元,后者仅3000万元出头。
整体计算下来,华润系旗下的6家A股医药上市公司的年研发费用加起来或许都超不过20亿元,并未展现出一个医药产业龙头应有的实力。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2024年,华润系内部发生了几轮重磅高层变动,子公司们开启人事密集调整期,更是出现了1月内华润三九、华润双鹤、博雅生物、东阿阿胶四家企业出现人事更替的情况。
“华润系”高管大换血的背后,其实是国资药企为应对多变的环境所作出的战略调整。华润三九和华润双鹤,业绩背后,实际也有未来增长困境的隐忧,如华润双鹤虽手握诺大产品群,然业绩却突破乏力。一切新的任务,落到了新一届高管团队身上。
而从经营角度,乃至组织变革等角度出发,华润系如何在保稳健的同时保创新?这也是接下来管理层们必须思考的命题。
一审| 黄佳
二审| 李芳晨
三审| 李静芝
精彩推荐
CM10 | 集采 | 国谈 | 医保动态 | 药审 | 人才 | 薪资 | 榜单 | CAR-T | PD-1 | mRNA | 单抗 | 商业化 | 国际化 | 猎药人系列专题 | 出海
启思会 | 声音·责任 | 创百汇 | E药经理人理事会 | 微解药直播 | 大国新药 | 营销硬观点 | 投资人去哪儿 | 分析师看赛道 | 药事每周谈 | 医药界·E药经理人 | 中国医药手册
创新100强榜单 | 恒瑞 | 中国生物制药 | 百济 | 石药 | 信达 | 君实 | 复宏汉霖 |翰森 | 康方生物 | 上海医药 | 和黄医药 | 东阳光药 | 荣昌 | 亚盛医药 | 齐鲁制药 | 康宁杰瑞 | 贝达药业 | 微芯生物 | 复星医药 |再鼎医药|亚虹医药
跨国药企50强榜单 | 辉瑞 | 艾伯维 | 诺华 | 强生 | 罗氏 | BMS | 默克 | 赛诺菲 | AZ | GSK | 武田 | 吉利德科学 | 礼来 | 安进 | 诺和诺德 | 拜耳 | 莫德纳 | BI | 晖致 | 再生元
100 项与 黑龙江震元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黑龙江震元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