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1期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100 项与 Verdiva Bio, Inc.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Verdiva Bio, Inc. 相关的专利(医药)
当JPM大会如火如荼得进行之时,礼来迎来了2025年第一场股价大跌。截至1月14日美股收盘,礼来股价下滑6.59%至744.91美元/股,市值也距离万亿美元又远了一步。甚至由于其超高基数,市值一夜之间蒸发了500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另一家GLP-1王者诺和诺德在过去半年间,市值也几乎失去半数,尤其是在一个月前刚刚遭遇一波大跌。
也就是说,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两家GLP-1“双姝”的市值合计蒸发3000多亿美元,约合2万亿元。
这不禁让市场提出质疑,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
“双姝”市值半年蒸发2万亿
业界纷纷猜测,礼来的股价大幅跳空与其当日发布的2024年全年业绩预期不无关系。得益于替尔泊肽在减重和降糖领域的卓越表现,礼来预计2024年全球营收将达到约450亿美元,同比增长32%。
虽然增速能达32%在跨国药企当中已经是少数中的少数,但显然,并未达到二级市场的预期,远不及礼来在Q3财报中给到的454亿美元到460亿美元的全年业绩预期。
这其实已经是礼来在半年时间里第二次,因下调业绩预期而收到二级市场投资者的“用脚投票”。
早在2024年10月30日,礼来发布Q3财报时,将全年业绩最高预期由466亿美元下调至460亿美元,第二天盘前礼来的股价就大跌了10%。而在接下来一周时间里,礼来市值跌去了将近千亿美元。
事实上,不只是礼来,另一位GLP-1头部玩家诺和诺德在过去半年时间里,也由于临床数据和业绩不达预期,市值“蒸发”了一半。
诺和诺德上一次股价大跌其实就在半个月前,因GLP-1新品CagriSema只实现了22.7%的减重效果,未达到此前预测的25%。这一消息直接使得诺和诺德股价在盘前交易中下跌21%。
并且,在这场大跌后,诺和诺德始终没有回涨的态势,如今的市值仅剩3605.48亿美元,相当于一年半以前的水平。
当然,或许是因为GLP-1产品过去几年来的增长态势喜人,无限拉高了市场对于礼来和诺和诺德的收入预期,导致如今两家公司的股价几乎难以抵挡一点风吹草动。
其实相对于“双姝”股价大跌、市值蒸发,其产品的销售增速和研发进展仍然是行业中难以匹敌的高度。
礼来的双靶点GLP-1替尔泊肽的减重适应证,上个月刚在与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的头对头临床中获得全面胜出,紧接着诺和诺德就公布了司美格鲁肽“升级版”CagriSema的临床3期试验数据。Evaluate Pharma预测其2030年销售额或将超过200亿美元。
当然,礼来也是新品不断,有分析师预测礼来的小分子口服GLP-1产品Orforglipron以及GLP-1R/GIPR/GCGR三靶点产品Retatrutide有望于2027年登陆市场。
推荐阅读
* 60倍溢价“赎回”GLP-1尊严,罗氏、辉瑞、AZ们的“司马昭之心”
* 新“药王”诞生!K药挣扎,艾伯维、赛诺菲自免霸主争夺战开启
罗氏、安进围剿“双姝”
如果说2024年下半年是礼来、诺和诺德的股价因业绩与临床数据不达预期“受难日”,对于辉瑞、罗氏等GLP-1赛道虎视眈眈的后来者,则正是股价攀升的好时机。
例如在2024年7月,罗氏曾斥资三十多亿美金收入麾下的Carmot公司终于传来好消息。其核心产品之一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CT-996在1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耐受性。消息发布后,罗氏股价几乎连涨了一个多月,最高日涨幅达10%。
而除了CT-996,罗氏几乎押注了所有GLP-1新型产品,包括皮下制剂GLP-1/GIP受体双重调节剂CT-388、双GLP-1/GIP受体调节剂CT-868等,也都进入到了临床试验阶段。
除了罗氏之外,礼来、诺和诺德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其实是安进。其在GLP-1赛道的核心产品是双特异性抗体多肽偶联物AMG133,不仅是潜在First-in-class产品,还实现了更长的给药周期——每四周皮下注射一次。
不过,遗憾的是,AMG133的二期临床数据与诺和诺德CagriSema前后脚发布,减重效果仅为20%。同样也由于虽然达到了临床终点,但未达到市场所寄予的厚望,当天安进股价就下跌了4.8%。
近期,海外药企来中国的BD“淘金热”中,GLP-1也占据一定份额。在过去一个月就诞生了3笔GLP-1相关交易。
先是12月底默沙东引进翰森的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HS-10535,交易总额超20亿美元;紧接着,在同月,箕星药业宣布从闻泰医药引进一款口服小分子 GLP-1 受体激动剂 CX11(VCT220);1月9日,海外 Biotech公司Verdiva Bio又引进了先为达生物的多款GLP-1产品,这些产品也成为了该公告进行A轮融资的核心管线。
可以预见,未来GLP-1赛道的战事,将不仅是“双姝”礼来、诺和诺德的互相超越之战,更将是一场来自罗氏、安进、默沙东等MNC,以及一众国内药企在GLP-1新产品的抢滩之战。
一审| 黄佳
二审| 李芳晨
三审| 李静芝
精彩推荐
CM10 | 集采 | 国谈 | 医保动态 | 药审 | 人才 | 薪资 | 榜单 | CAR-T | PD-1 | mRNA | 单抗 | 商业化 | 国际化 | 猎药人系列专题 | 出海
启思会 | 声音·责任 | 创百汇 | E药经理人理事会 | 微解药直播 | 大国新药 | 营销硬观点 | 投资人去哪儿 | 分析师看赛道 | 药事每周谈 | 医药界·E药经理人 | 中国医药手册
创新100强榜单 | 恒瑞 | 中国生物制药 | 百济 | 石药 | 信达 | 君实 | 复宏汉霖 |翰森 | 康方生物 | 上海医药 | 和黄医药 | 东阳光药 | 荣昌 | 亚盛医药 | 齐鲁制药 | 康宁杰瑞 | 贝达药业 | 微芯生物 | 复星医药 |再鼎医药|亚虹医药
跨国药企50强榜单 | 辉瑞 | 艾伯维 | 诺华 | 强生 | 罗氏 | BMS | 默克 | 赛诺菲 | AZ | GSK | 武田 | 吉利德科学 | 礼来 | 安进 | 诺和诺德 | 拜耳 | 莫德纳 | BI | 晖致 | 再生元
编者按:本文来自新康界,作者Fariy;赛柏蓝授权转载,编辑凯西
2025年生物医药市场新牌局已经开启。
01
2025JPM大会
大批药企赴宴
1月13日-16日,第43届摩根大通医疗健康年会(J.P. Morgan Healthcare Conference,下称JPM大会)在美国旧金山举行。
JPM 是全球生物医药健康领域规模最大的医疗投资、产业交流合作大会之一,涵盖了全球整个医疗保健领域。
随着2025JPM大幕拉开,多家MNC也公布了自身的最新战略。本次大会上,阿斯利康、礼来、诺华、辉瑞、罗氏、GSK等如约参加,分享公司最近进展及公司发展方向介绍。
来源:2025JPM 会议日程
其中,部分涉及2025年增长计划:
辉瑞宣布不再进行大并购,继续收缩资金。2025年的销售、总务和管理费用将比2024年减少约5亿美元,而研发费用将减少约3亿美元。其中在JPM,辉瑞或将公布部分ADC、血友病等多款管线进展。
默沙东或将公布其肿瘤学布局的最新进展及心脏代谢药物创新的成果。尤其是Keytruda专利到期风险,2025公司如何继续保持增长。
罗氏重点在ADC和创新靶点,或将分享如何利用AI提高制药生产力,缩减成本,支持下一代药物的研发。
除了外资以外,国内还有近30家企业参加。其中包括:
药企:恒瑞医药、百济神州、再鼎医药、君实生物、中国生物制药、信达生物、和铂医药、传奇生物、荣昌生物、亚盛医药、康方生物、三生制药、原启生物、百利天恒、科伦博泰。
CXO:药明系(药明康德、药明生物、药明合联)、泰格医药、金斯瑞科技等。
02GLP-1、ADC等药物仍是MNC的“必争之地”当前部分企业正在计划在失去专利独占权之前填补增长缺口。有资本机构预测,因药品专利到期,2025年至2029年制药巨头们存在不同梯度的收入损失比例,如BMS高达76%,GSK、安进损失幅度均超50%,默沙东、礼来、强生的比例也在40%以上。尤其随着手中重磅产品逐渐失去市场独占性,如何快速从外部寻找到能接力的潜在重磅炸弹,仍旧是大药企出手并购的核心原因之一。
高盛投资银行也指出,尽管部分地区和行业已出现复苏迹象,但资本市场在过去三年尚未实现真正的全球并购复苏,而在接下来,并购的关键条件已经汇聚:
更有利的宏观经济环境(货币政策等逐步到常态),更宽松的监管预期,以及企业风险偏好的提升。叠加技术创新加速了行业变革,财务投资机构寻求流动性,企业亦趋向通过并购战略重塑投资组合。
虽然当前全球顶尖的制药公司们在并购策略上都显得较为谨慎,但它们在中小型并购的资金方面依然非常充裕。包括强生、默沙东、诺华、诺和诺德、辉瑞、罗氏在内的21家大型跨国药企,拥有超过170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和借款能力,这将成为2025年并购和商业合作的重要推动力。
其中,7家现金流超过100亿美元,强生约200亿美元,默沙东约150亿美元,诺华约140亿美元,它们很可能成为市场上的主要买家。
此外,据Healthcare Investment Banking的《生物制药并购与战略合作洞察:2024年回顾与2025年展望》显示,目前生物制药现金总额达1700亿美元。
收购对象方面,据Seeking Alpha分析师预计,2025JPM大会期间有9家公司有望被收购,包括两家中国公司:硕迪生物与拓臻生物。
硕迪生物曾深得红杉、礼来亚洲基金、药明康德等海内外知名机构、产业资本共同青睐,且赶上了GLP-1风口,其口服小分子GLP-1产品研发进度处于同行前列,且其独特的偏向激动剂设计具备明显的差异化。此外,硕迪生物还有强有力的国际化创始团队“站台”。
拓臻生物在2021年登陆纳斯达克,上市时礼来与OrbiMed是其股东。目前,拓臻生物重点产品管线中,同样包含口服小分子GLP-1R激动剂。去年,拓臻生物公布了其口服GLP-1R激动剂较为积极的临床I期结果。
此外,Seeking Alpha分析师预测将被并购的公司还有如:
lMadrigal,手握全球首款MASH新药Resmetirom,该产品在去年获FDA批准上市。
lSummit,康方生物海外重要的商业合作伙伴。“头对头”胜K药的依沃西早在2022年便“高调”出海授权给了Summit,获得全球医药人士的长期关注。目前,Summit已突破百亿美元市值。
lSarepta,小核酸药物三大巨头之一,2023年其基因疗法SRP-9001获FDA加速批准。这家公司的底层技术没得说,但市场一直对其商业回报存有质疑,“钱景”堪忧。近年来,这家公司一直是MNC并购的热门标的。
luniQure,手握全球首款基因治疗疗法Glybera(2012年,欧洲药品管理局批准),与Sarepta有着相似情况在于,商业化成绩较为惨淡。
收购领域方面,GLP-1向来是多家MNC的“必争之地”。业内有分析师认为,今年该领域有望爆出巨额交易。占据这一领域头部交椅的诺和诺德和礼来,先一步获得巨大的业绩回报,两家公司的市值也一度迎来惊人涨势——诺和诺德一跃成为欧洲市值最高的药企,礼来如今已经来到7000亿美元市值档位,在药企中一骑绝尘。
真金白银的诱惑下,包括辉瑞、阿斯利康、罗氏、默沙东等在内的诸多MNC,也纷纷下场布局。随着巨头押宝GLP-1,重磅交易几乎没有任何悬念。一些分析师指出,Viking Therapeutics将是2025年相关领域潜在的并购优质标的,此外,Structure Therapeutics、Terns Pharmaceuticals迎来收购的可能性也较大。三者的一个共同点是,它们已有临床数据验证其在相关领域的实力。
除GLP-1外,肿瘤治疗领域,ADC或仍将璀璨。业内人士指出,ADC的想象力,距离触达边界还有很长距离。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分析,2025年,多款ADC产品将有望迎来数据读出,为赛道再添热度。
此外,在大部分投资者仍然盯着HER2,Trop2和Nectin4这类靶点偏后期的ADC管线时,下一代技术方向已经在酝酿职中。伴随着PROTAC载荷ADC、双载荷ADC的研发深入,ADC耐药问题逐渐被突破的同时,适应症广度也正在被拓宽。
03医药“晴雨表”定调:并购仍是主旋律往年在JPM大会期间宣布的交易事件,可称为行业的关键风向标与晴雨表,正如BioSpace高级编辑Annalee Armstrong所说,这会“为一年定下基调”。在2025年JPM大会前夕,也同样发生了多笔并购BD交易事件。其中最重磅的并购交易来自强生在神经科领域大举投入,以146亿美元收购了Intra-Cellular Therapies,交易价格定在每股132美元。这是近两年以来生物科技行业最大的一笔交易,也是2024年以来首笔过百亿美元并购的案例,这可能意味着医疗保健行业的并购活动在2024年下滑之后正在重新升温。再往前推,在1月10日同一天也发生了4起授权合作交易:康诺亚生物宣布,就潜在同类最优的靶向CD38人源化单克隆抗体CM313与Timberlyne Therapeutics达成NewCo交易。这也是康诺亚的第三次NewCo出海,去年2个NewCo交易分别是与Belenos Biosciences和Ouro Medicines。杭州和正医药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共同宣布与强生签订全球许可协议,开发潜在最佳的BTK降解剂,用于治疗多种疾病。杭州先为达生物宣布就GLP-1产品组合与Verdiva达成在除大中华区及韩国以外的全球开发和商业化许可与合作协议,交易额超24亿美元。和铂医药及科伦博泰生物宣布,与Windward Bio就靶向TSLP单克隆抗体HBM9378/SKB378达成NewCo交易。和铂医药及科伦博泰有权获得高达9.7亿美金的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其中首付款和近期里程碑为4500万美金,包括现金付款及Windward Bio母公司股权。这些交易数额虽没有去年重磅,但仍不能忽略并购的绝对影响力。因为并购给中国药企带来的财务影响远超投融资、IPO或传统BD活动。据媒体报道,去年,中国第一家被收购的ADC企业普方生物,相对于B轮融资估值,收购让其B轮股东纯赚400%;葆元医药并购虽未提钱,但明显帮助其实现最大化实现产品商业价值。从往年的JPM大会来看,2022年以阿斯利康18亿美元收购Cincor、Ipsen制药9.5亿美元收购Albireo开场,被视为跨国并购的重启信号。之后的2023年全年,生物医药并购活跃,50亿美元以上大额交易数量达到了新高。2024年大会期间的并购以及BD事件更加密集,脉络也更加清晰。领域围绕ADC、免疫等,技术包含小核酸、CGT,以及AI和机器学习,都为接下来的行业发展指出了方向。部分在2024JPM期间宣布的交易与合作事件
来源:公开资料
04JPM2024总结2024年是生物制药业强劲发展的一年
近日JPM对2024做了总结:2024年是生物制药业强劲发展的一年,其中:
IPO:市场逐渐恢复信心,共有19家公司成功上市,相较于2023年的13家公司有所增加。
并购:MNC重点在减肥药领域,尤其是在GLP-1和GIP,相关并购24宗,总金额为64亿美元。另外对晚期资产的偏好愈加明显,2024年达到490亿美元。
风险投资(VC):总额达到了260亿美元,参与轮次为416轮,相较于2023年的233亿美元和462轮,投资总额增长。
平均交易价值:2024年平均交易价值增长超过1200万美元。
融资企业数量:2024年有98家公司完成了1亿美元以上的融资,较2023年的73家和2022年的80家有所增加。
总结:从JPM大会来看,并购现象繁荣虽是必然,MNC们也已备好弹药,但可能难再看到特别大型的并购交易,反倒是中小型并购交易持续成为主流。大型制药企业仍在消化此轮周期调整中发生的大型并购交易,叠加宏观经济形势等诸多不确定性,MNC们对于是否选择中型并购、花多少钱去并购,仍持有谨慎观望的态度。
END
内容沟通:郑瑶(13810174402)
左下角「关注账号」,右下角「在看」,防止失联
2025年生物医药市场新牌局已经开启。
1月13日-16日,第43届摩根大通医疗健康年会(J.P. Morgan Healthcare Conference,下称JPM大会)在美国旧金山举行。JPM 是全球生物医药健康领域规模最大的医疗投资、产业交流合作大会之一,涵盖了全球整个医疗保健领域。
随着2025JPM大幕拉开,多家MNC也公布了自身的最新战略。本次大会上,阿斯利康、礼来、诺华、辉瑞、罗氏、GSK等如约参加,分享公司最近进展及公司发展方向介绍。
来源:2025JPM 会议日程
其中,部分涉及2025年增长计划:
辉瑞宣布不再进行大并购,继续收缩资金。2025年的销售、总务和管理费用将比2024年减少约5亿美元,而研发费用将减少约3亿美元。其中在JPM,辉瑞或将公布部分ADC、血友病等多款管线进展。
默沙东或将公布其肿瘤学布局的最新进展及心脏代谢药物创新的成果。尤其是Keytruda专利到期风险,2025公司如何继续保持增长。
罗氏重点在ADC和创新靶点,或将分享如何利用AI提高制药生产力,缩减成本,支持下一代药物的研发。
除了外资以外,国内还有近30家企业参加。其中包括:
药企:恒瑞医药、百济神州、再鼎医药、君实生物、中国生物制药、信达生物、和铂医药、传奇生物、荣昌生物、亚盛医药、康方生物、三生制药、原启生物、百利天恒、科伦博泰。
CXO:药明系(药明康德、药明生物、药明合联)、泰格医药、金斯瑞科技等。
01GLP-1、ADC等药物仍是MNC的“必争之地”
据新康界了解,当前部分企业正在计划在失去专利独占权之前填补增长缺口。有资本机构预测,因药品专利到期,2025年至2029年制药巨头们存在不同梯度的收入损失比例,如BMS高达76%,GSK、安进损失幅度均超50%,默沙东、礼来、强生的比例也在40%以上。
尤其随着手中重磅产品逐渐失去市场独占性,如何快速从外部寻找到能接力的潜在重磅炸弹,仍旧是大药企出手并购的核心原因之一。
高盛投资银行也指出,尽管部分地区和行业已出现复苏迹象,但资本市场在过去三年尚未实现真正的全球并购复苏,而在接下来,并购的关键条件已经汇聚:
更有利的宏观经济环境(货币政策等逐步到常态),更宽松的监管预期,以及企业风险偏好的提升。叠加技术创新加速了行业变革,财务投资机构寻求流动性,企业亦趋向通过并购战略重塑投资组合。
虽然当前全球顶尖的制药公司们在并购策略上都显得较为谨慎,但它们在中小型并购的资金方面依然非常充裕。包括强生、默沙东、诺华、诺和诺德、辉瑞、罗氏在内的21家大型跨国药企,拥有超过170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和借款能力,这将成为2025年并购和商业合作的重要推动力。
其中,7家现金流超过100亿美元,强生约200亿美元,默沙东约150亿美元,诺华约140亿美元,它们很可能成为市场上的主要买家。
此外,据Healthcare Investment Banking的《生物制药并购与战略合作洞察:2024年回顾与2025年展望》显示,目前生物制药现金总额达1700亿美元。
收购对象方面,据Seeking Alpha分析师预计,2025JPM大会期间有9家公司有望被收购,包括两家中国公司:硕迪生物与拓臻生物。
硕迪生物曾深得红杉、礼来亚洲基金、药明康德等海内外知名机构、产业资本共同青睐,且赶上了GLP-1风口,其口服小分子GLP-1产品研发进度处于同行前列,且其独特的偏向激动剂设计具备明显的差异化。此外,硕迪生物还有强有力的国际化创始团队“站台”。
拓臻生物在2021年登陆纳斯达克,上市时礼来与OrbiMed是其股东。目前,拓臻生物重点产品管线中,同样包含口服小分子GLP-1R激动剂。去年,拓臻生物公布了其口服GLP-1R激动剂较为积极的临床I期结果。
此外,Seeking Alpha分析师预测将被并购的公司还有如:
lMadrigal,手握全球首款MASH新药Resmetirom,该产品在去年获FDA批准上市。
lSummit,康方生物海外重要的商业合作伙伴。“头对头”胜K药的依沃西早在2022年便“高调”出海授权给了Summit,获得全球医药人士的长期关注。目前,Summit已突破百亿美元市值。
lSarepta,小核酸药物三大巨头之一,2023年其基因疗法SRP-9001获FDA加速批准。这家公司的底层技术没得说,但市场一直对其商业回报存有质疑,“钱景”堪忧。近年来,这家公司一直是MNC并购的热门标的。
luniQure,手握全球首款基因治疗疗法Glybera(2012年,欧洲药品管理局批准),与Sarepta有着相似情况在于,商业化成绩较为惨淡
收购领域方面,GLP-1向来是多家MNC的“必争之地”。业内有分析师认为,今年该领域有望爆出巨额交易。占据这一领域头部交椅的诺和诺德和礼来,先一步获得巨大的业绩回报,两家公司的市值也一度迎来惊人涨势——诺和诺德一跃成为欧洲市值最高的药企,礼来如今已经来到7000亿美元市值档位,在药企中一骑绝尘。
真金白银的诱惑下,包括辉瑞、阿斯利康、罗氏、默沙东等在内的诸多MNC,也纷纷下场布局。随着巨头押宝GLP-1,重磅交易几乎没有任何悬念。一些分析师指出,Viking Therapeutics将是2025年相关领域潜在的并购优质标的,此外,Structure Therapeutics、Terns Pharmaceuticals迎来收购的可能性也较大。三者的一个共同点是,它们已有临床数据验证其在相关领域的实力。
除GLP-1外,肿瘤治疗领域,ADC或仍将璀璨。业内人士指出,ADC的想象力,距离触达边界还有很长距离。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分析,2025年,多款ADC产品将有望迎来数据读出,为赛道再添热度。
此外,在大部分投资者仍然盯着HER2,Trop2和Nectin4这类靶点偏后期的ADC管线时,下一代技术方向已经在酝酿职中。伴随着PROTAC载荷ADC、双载荷ADC的研发深入,ADC耐药问题逐渐被突破的同时,适应症广度也正在被拓宽。
02医药“晴雨表”定调:并购仍是主旋律
往年在JPM大会期间宣布的交易事件,可称为行业的关键风向标与晴雨表,正如BioSpace高级编辑Annalee Armstrong所说,这会“为一年定下基调”。
在2025年JPM大会前夕,也同样发生了多笔并购BD交易事件。其中最重磅的并购交易来自强生在神经科领域大举投入,以146亿美元收购了Intra-Cellular Therapies,交易价格定在每股132美元。
这是近两年以来生物科技行业最大的一笔交易,也是2024年以来首笔过百亿美元并购的案例,这可能意味着医疗保健行业的并购活动在2024年下滑之后正在重新升温。
再往前推,在1月10日同一天也发生了4起授权合作交易:
康诺亚生物宣布,就潜在同类最优的靶向CD38人源化单克隆抗体CM313与Timberlyne Therapeutics达成NewCo交易。这也是康诺亚的第三次NewCo出海,去年2个NewCo交易分别是与Belenos Biosciences和Ouro Medicines。
杭州和正医药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共同宣布与强生签订全球许可协议,开发潜在最佳的BTK降解剂,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杭州先为达生物宣布就GLP-1产品组合与Verdiva达成在除大中华区及韩国以外的全球开发和商业化许可与合作协议,交易额超24亿美元.
和铂医药及科伦博泰生物宣布,与Windward Bio就靶向TSLP单克隆抗体HBM9378/SKB378达成NewCo交易。和铂医药及科伦博泰有权获得高达9.7亿美金的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其中首付款和近期里程碑为4500万美金,包括现金付款及Windward Bio母公司股权。
这些交易数额虽没有去年重磅,但仍不能忽略并购的绝对影响力。因为并购给中国药企带来的财务影响远超投融资、IPO或传统BD活动。据媒体报道,去年,中国第一家被收购的ADC企业普方生物,相对于B轮融资估值,收购让其B轮股东纯赚400%;葆元医药并购虽未提钱,但明显帮助其实现最大化实现产品商业价值。
从往年的JPM大会来看,2022年以阿斯利康18亿美元收购Cincor、Ipsen制药9.5亿美元收购Albireo开场,被视为跨国并购的重启信号。之后的2023年全年,生物医药并购活跃,50亿美元以上大额交易数量达到了新高。
2024年大会期间的并购以及BD事件更加密集,脉络也更加清晰。领域围绕ADC、免疫等,技术包含小核酸、CGT,以及AI和机器学习,都为接下来的行业发展指出了方向。
部分在2024JPM期间宣布的交易与合作事件
来源:公开资料,新康界整理
近日JPM对2024做了总结:2024年是生物制药业强劲发展的一年,其中:
IPO:市场逐渐恢复信心,共有19家公司成功上市,相较于2023年的13家公司有所增加。
并购:MNC重点在减肥药领域,尤其是在GLP-1和GIP,相关并购24宗,总金额为64亿美元。另外对晚期资产的偏好愈加明显,2024年达到490亿美元。
风险投资(VC):总额达到了260亿美元,参与轮次为416轮,相较于2023年的233亿美元和462轮,投资总额增长。
平均交易价值:2024年平均交易价值增长超过1200万美元。
融资企业数量:2024年有98家公司完成了1亿美元以上的融资,较2023年的73家和2022年的80家有所增加。
总结:从JPM大会来看,并购现象繁荣虽是必然,MNC们也已备好弹药,但可能难再看到特别大型的并购交易,反倒是中小型并购交易持续成为主流。大型制药企业仍在消化此轮周期调整中发生的大型并购交易,叠加宏观经济形势等诸多不确定性,MNC们对于是否选择中型并购、花多少钱去并购,仍持有谨慎观望的态度。
—END—
识别微信二维码,添加抗体圈小编,符合条件者即可加入抗体圈微信群!
请注明:姓名+研究方向!
本公众号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cbplib@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100 项与 Verdiva Bio, Inc.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Verdiva Bio, Inc.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