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项与 司美格鲁肽 (Camurus) 相关的临床试验100 项与 司美格鲁肽 (Camurus) 相关的临床结果
100 项与 司美格鲁肽 (Camurus) 相关的转化医学
100 项与 司美格鲁肽 (Camurus) 相关的专利(医药)
2
项与 司美格鲁肽 (Camurus) 相关的新闻(医药)撰文丨王聪编辑丨王多鱼排版丨水成文司美格鲁肽(Semaglutide)是诺和诺德公司开发的一款降糖药物,用于治疗 2 型糖尿病,2021 年 6 月,美国 FDA 批准了司美格鲁肽作为减肥药上市(商品名为Wegovy)。该药物是一种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能够模拟其作用,减少饥饿感,从而减少饮食、减少热量摄入,因此在减肥方面效果突出。除了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和肥胖,司美格鲁肽还被发现能够显著降低心脏病发作和中风风险、治疗膝关节炎、降低癌症风险、帮助戒酒等,此外,还有研究显示,司美格鲁肽能够降低慢性肾病以及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2025 年 4 月 30 日,弗吉尼亚联邦大学医学院、伦敦国王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发表了题为:Phase 3 Trial of Semaglutide in 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hepatitis 的临床研究论文。这项在全球 37 个国家的 253 个临床试验点开展的随机安慰剂对照 3 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司美格鲁肽治疗能够停止甚至逆转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这是首个表明司美格鲁肽对 MASH 患者有益的大规模临床试验。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以前称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是一种由肝脏脂肪过多引起的长期肝脏疾病。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在全球和亚洲的患病率接近 30%。其更严重的形式是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与肥胖以及 2 型糖尿病、心脏和循环系统疾病等状况密切相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肝脏中脂肪的堆积可能会导致炎症、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团队选择将司美格鲁肽作为 MASH 的潜在治疗药物进行研究,因为这类药物有助于减少脂肪堆积和肝脏瘢痕,对 MASH 的患者有益。该团队此前发表在《柳叶刀》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规模较小的研究表明,司美格鲁肽对于 MASH 患者有益。在 2021 年 5 月 27 日至 2023 年 4 月 18 日期间,800 名参与者被随机分配接受每周一次 2.4 毫克司美格鲁肽注射或安慰剂治疗,并辅以生活方式咨询。超过半数的参与者患有 2 型糖尿病,约四分之三的参与者患有肥胖症。在经过 72 周的治疗后,司美格鲁肽治疗组的 62.9% 的参与者脂肪性肝炎(肝脏炎症且伴有脂肪堆积)症状减轻,而安慰剂组的参与者中这一比例仅为 34.3%。研究结果还显示,司美格鲁肽治疗组中有 36.8% 的参与者的肝纤维化情况有所改善,而安慰剂组中这一比例为 22.4%。研究团队还发现了其他益处——司美格鲁肽治疗组参与者的肝酶水平和其他反映肝纤维化的血液指标也有所改善,体重减轻了 10.5%,安慰剂组仅为 2.0%。这些结果表明,在患有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且伴有中度或重度肝纤维化的患者中,每周一次 2.4 毫克剂量的司美格鲁肽治疗,改善了肝脏组织学结果。研究团队表示,这些结果令人非常振奋。MASLD 在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此次试验将为 MASH 患者带来真正的希望。尽管这些结果需要谨慎对待,但分析表明,司美格鲁肽可以成为治疗这种晚期肝病的有效工具。此外,该研究团队将对来自 37 个国家的近 1200 名参与者进行为期长达五年的研究,以收集司美格鲁肽对长期肝脏并发症影响的数据。相关阅读:2025 年 3 月 29 日,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发表了题为:Oral Semaglutide and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n High-Risk Type 2 Diabetes 的临床研究论文。这项临床研究显示,口服版司美格鲁肽可显著降低患有 2 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和/或慢性肾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例如心脏病发作、中风)发生率。该研究的领导者、北卡罗来纳大学糖尿病护理中心主任 John Buse 教授表示,心脏病发作和中风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司美格鲁肽一直是我们在糖尿病患者中降低心脏病发作和中风风险的主要手段。而能够通过口服方式提供这种高效疗法是一项重大进步。2024 年 10 月 30 日,哥本哈根大学和诺和诺德公司的研究人员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了题为:Once-Weekly Semaglutide in Persons with Obesity and Knee Osteoarthritis 的研究论文。这项临床研究显示,司美格鲁肽能够显著减轻体重,并显著减轻肥胖相关的膝关节炎引起的疼痛(止痛效果与阿片类药物相当),并提高他们参与运动的能力。这也是第一次证实 GLP-1 受体激动剂类新型减肥药物可以治疗关节炎。研究团队表示,司美格鲁肽治疗带来的这种改善可能部分源于体重减轻导致的膝盖负荷减少。但同时司美格鲁肽也具有抗炎作用,这可能有助于解释患者的疼痛得到了显著缓解。论文链接:https://www-nejm-org.libproxy1.nus.edu.sg/doi/10.1056/NEJMoa2413258https://www-nejm-org.libproxy1.nus.edu.sg/doi/10.1056/NEJMoa2501006https://www-nejm-org.libproxy1.nus.edu.sg/doi/10.1056/NEJMoa2403664设置星标,不错过精彩推文开放转载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和微信群 微信加群 为促进前沿研究的传播和交流,我们组建了多个专业交流群,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添加小编微信进群,由于申请人数较多,添加微信时请备注:学校/专业/姓名,如果是PI/教授,还请注明。点在看,传递你的品味
4月21日,甘李药业自主研发的GZR102注射液获得国家药监局的临床试验批准,作为一款基础胰岛素与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的固定比例复方周制剂,GZR102的创新性在于将两种不同机制的降糖药物结合,并实现每周一次给药,这在当前糖尿病治疗领域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和临床价值。图源:CDE官网GZR102由甘李药业自主研发的超长效胰岛素GZR4和超长效GLP-1RA博凡格鲁肽(GZR18)以固定比例组成。其中,GZR4通过修饰人胰岛素分子形成“循环存储库”,皮下注射后可缓慢释放胰岛素,满足患者一周的基础胰岛素需求;而GZR18作为GLP-1RA,不仅能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还能延缓胃排空、增加饱腹感,从而在降糖的同时实现体重控制。这种组合不仅符合国际临床指南推荐的基础胰岛素联合GLP-1RA治疗方案,还通过减少注射频率,从每日一次到每周一次,大幅提升患者依从性,这在糖尿病长期管理中至关重要。据统计,约50%的糖尿病患者因频繁注射而存在治疗依从性问题,导致血糖控制不佳。目前全球已上市的基础胰岛素/GLP-1RA复方制剂均为日制剂,例如诺和诺德的Xultophy(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和赛诺菲的Soliqua(甘精胰岛素/利司那肽)。而GZR102作为首款进入临床阶段的周制剂复方药物,若能成功上市,将填补这一领域的技术空白,并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更便捷的治疗选择。近年来,GLP-1类药物因显著的降糖和减重效果成为医药研发的热门赛道。根据统计,全球在研的GLP-1类药物已超过100款,其中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Semaglutide)和礼来的替尔泊肽(Tirzepatide)占据主导地位。司美格鲁肽2023年全球销售额突破200亿美元,而替尔泊肽凭借双靶点(GLP-1/GIP)机制在减重效果上更具优势。甘李药业的GZR18作为对标司美格鲁肽的单靶点GLP-1RA,已在中国进入III期临床,并在美国开展针对肥胖适应症的II期试验,其减重疗效甚至计划与替尔泊肽进行头对头比较。GZR102的复方设计进一步拓展了GLP-1类药物的应用场景。一方面,基础胰岛素与GLP-1RA的联合可协同改善血糖控制,减少低血糖风险;另一方面,GZR18的减重特性能够抵消胰岛素治疗可能导致的体重增加副作用。根据甘李药业的早期临床试验数据,GZR102在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体重控制方面均优于单一组分。这种优势在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中尤为重要,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达11.9%,其中超重或肥胖人群占比超过65%。从市场前景看,中国GLP-1类药物市场规模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600亿元,而复方制剂因其综合疗效可能占据更大份额。若GZR102能率先上市,甘李药业不仅能在国内市场打破外资垄断,还可依托其国际化布局(如GZR18的美国临床进展)参与全球竞争。尽管GZR102的前景光明,但其研发仍面临多重挑战。首先,复方制剂的药代动力学复杂性较高,需确保两种成分的释放速率和血药浓度曲线匹配。例如,GZR4的超长效特性依赖于与白蛋白的可逆结合,而GZR18作为两周给药一次的GLP-1RA,如何在复方中调整为周制剂并维持疗效,需要精细的剂型设计。其次,III期临床试验的规模和时长可能成为资金与时间的考验。截至2024年9月,GZR102项目的累计研发投入仅1507万元,而单方GZR4和GZR18的III期临床仍在进行中,复方制剂的后续开发成本或将大幅增加。此外,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不容小觑。除了外资企业的先发优势,国内药企如信达生物、恒瑞医药等也在加速布局GLP-1领域。例如,信达生物的玛仕度肽(IBI362)已进入III期临床,其双靶点设计(GLP-1/GCGR)在减重效果上表现突出。若这些竞品率先获批,可能挤压GZR102的市场空间。长期以来,国内药企在生物类似药和fast-follow药物上表现活跃,但在真正意义上的首创新药(First-in-Class)上成果有限。甘李药业通过GZR4和GZR18的自主研发,展示了在长效化技术上的积累,这为后续开发其他复方或新靶点药物奠定了基础。从更宏观的视角看,GZR102的成功可能推动糖尿病治疗模式的转变。当前,临床指南倾向于阶梯式治疗,如从口服药到胰岛素,而复方制剂有望通过更早的联合治疗实现血糖的快速稳定,减少并发症风险。此外,周制剂的便利性可能吸引更多潜在患者,如工作繁忙的年轻人群,接受规范治疗,从而改善整体疾病管理效率。不过,医药创新始终伴随高风险。GZR102从临床试验到最终上市仍需数年时间,且疗效与安全性需在更大样本中得到验证。投资者需关注甘李药业的研发管线推进效率及资金链稳定性,而患者则期待这一创新疗法能真正兑现“减少注射痛苦,提升生活质量”的承诺。信息来源:CDE官网、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药事纵横投稿须知:稿费已上调,欢迎投稿
100 项与 司美格鲁肽 (Camurus) 相关的药物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