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免耕条件下不同秸秆覆盖量对黑土碳氮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寻找既能满足土壤碳氮积累需求,又能使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秸秆覆盖量,本研究依托始建于2007年的东北黑土区保护性耕作长期定位试验平台,于2020年5月春播前对传统耕作(对照,CT)、免耕+无秸秆覆盖(NT0)、免耕+33%秸秆覆盖(NT33)、免耕+67%秸秆覆盖(NT67)和免耕+100%秸秆覆盖(NT100)处理下土壤碳氮含量、土壤酶活性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与CT相比,NT0的土壤有机碳(SOC)和总氮(TN)含量没有显著变化,但提高了土壤有机质抗分解性,降低了可溶性有机氮(DON)和铵态氮等可利用养分含量。与NT0相比,免耕秸秆覆盖显著增加了0~10 cm土层SOC含量,且随着覆盖量的增加而增加,此外NT67和NT100还显著提高了SOC储量,有机质积累效果好。不同秸秆覆盖量对0~10 cm土层土壤氮的影响不同,NT33显著提高了DON含量及其占TN的比例;NT67显著提高了DON含量;NT100显著提高了TN含量。2)与CT相比,NT0显著降低了0~10 cm土层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与NT0相比,NT33显著提高了0~10 cm土层β-葡萄糖苷酶(βG)、纤维二糖酶(CB)、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多酚氧化酶(PPO)和POD活性,NT67仅提高了CB、NAG和POD活性,但二者均缓解了微生物养分氮限制;NT100则显著提高了10~20 cm土层PPO活性。3)NT33的秸秆碳转化效率显著高于NT100,其经济收益也最高。综上,免耕33%秸秆覆盖处理既能促进养分循环,提高秸秆利用效率,提升黑土质量,又能最大限度保证农民收入,是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佳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