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项与 Conveglipron 相关的临床试验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III Clinical Trial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HDM1002 Tablets in Chinese Overweight and Obese Adults
A Phase 3 Trial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HDM1002 Tablets in Overweight and Obese Adults
A Multi-center, Parallel Cohort, Open Label Study to Evaluate the Pharmacokinetics, Safety, and Tolerability of HDM1002 in Subjects With Normal Hepatic Function and Hepatic Impairment.
The current study is proposed to evaluate whether there is any clinically meaningful effect of hepatic impairment on the plasma Pharmacokinetic (PK) of HDM1002
A Randomized, Open-label, Crossover Study to Evaluate Relative Bioavailability, and Food Effect of HDM1002 in Healthy Subjects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formulation on relative bioavailability of HDM1002, and the food effect on pharmacokinetics of HDM1002.
100 项与 Conveglipron 相关的临床结果
100 项与 Conveglipron 相关的转化医学
100 项与 Conveglipron 相关的专利(医药)
70
项与 Conveglipron 相关的新闻(医药)全文共7124字,共0图预计阅读时间:18分钟今年以来,生物科技上市公司的并购交易零星且规模普遍较小,公开融资持续低迷,临床试验取得阳性结果后也未必能如往常般获得投资者青睐。与此同时,行业监管前景充满变数。新任FDA局长马丁·马卡里虽采取了一些受业界欢迎的措施,但也收紧了疫苗审批标准,并据传干预了本应由机构工作人员主导的常规审批流程。而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在小罗伯特·肯尼迪的执掌下,更将反疫苗理念付诸政策实践。不过,即将公布的研究数据可能成为行业破局的关键——尤其是礼来制药在明星减肥药Zepbound之后推出的换代产品,其备受关注的临床试验结果。其他重要研究数据的发布也有望增强市场对创新药物类别和技术的信心。以下是今年下半年不容错过的十大重点临床试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吧!公司:礼来临床试验:Attain-1(NCT05869903)礼来和诺和诺德的减肥药霸主之争正愈演愈烈。具体而言,这种比较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已上市的Zepbound和Wegovy,业内已将目光聚焦至双方正在布局的下一代减肥药身上。其中,礼来方面,其在研的每日一次口服减肥药Orforglipron受到广泛关注。Orforglipron是一种研究性的小分子(非肽)口服GLP-1RA,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何时间服用,不受食物和水的限制。这款药最初由中外制药(Chugai Pharmaceutical Co.,Ltd. )发现,后于2018年授权至礼来开发,双方共同发表了这一分子的临床前药理学数据。目前,这款药共有2型糖尿病(ACHIEVE-1~5)和减重(Attain-1~2)两个适应症在研。2025年4月中旬,礼来公布了这款产品的III期ACHIEVE-1试验结果。这是这款药物首项公布结果的III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对于治疗方案估计目标,每个剂量的Orforglipron组都显示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糖化血红蛋白(A1C)降低。至于关键次要终点,12mg和36mg剂量Orforglipron组均显示出统计学意义的降低。目前,据礼来信息,其计划在2026年提交Orforglipron治疗2型糖尿病的上市申请,并于2025年三季度公布III期Attain-1研究结果。据悉,Attain-1是一项III期、随机双盲研究,旨在评估每日一次口服Orforglipron与安慰剂相比在患有肥胖/超重伴有体重相关合并症的成年受试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纳入了BMI值≥30.0 kg/m2或BMI≥27.0kg/m2且至少存在一种与体重相关的合并症的受试者,并要求这些受试者至少有1次自我报告的饮食减肥努力不成功的历史。口服剂型是减肥药的下一个必争高地之一。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后期数据读出的仅有口服版司美格鲁肽和Orforglipron。其余的,包括GSBR 1290(II期),RGT075(II期),Danuglipron(II期),TERN-601(I期),HDM-1002(I期),HRS-9531(I期),VK-2735(I期)等均仍处于较早期临床阶段。公司:赛诺菲临床试验:Coast-1(NCT06130566)提起赛诺菲,不少读者都一定会想到其在自免领域的风光:2024年末,赛诺菲/再生元联合开发的度普利尤单抗(Dupixent)以约141亿美元的销售额登顶自免领域最畅销药品之座。据最新消息,此款产品目前仍在不断拓展其适应症至更多领域,销售额仍有望继续攀升。目前,华尔街分析师押注这家公司还有另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自免单品正在酝酿中,即amlitelimab。amlitelimab源自赛诺菲的一场收购交易。2021年1月,赛诺菲宣布收购Kymab,成功将KY1005添加到其产品线中。据悉,KY1005是一种靶向OX40L的人源单克隆抗体。OX40是一种主要存在于活化T细胞上的共刺激受体,OX40L是其配体。OX40L-OX40信号通路放大并维持T细胞介导的炎症通路,在特应性皮炎(AD)的各个阶段起着重要作用。基于这款药,赛诺菲目前共有7个适应症在研,分别为:特应性皮炎(AD)、乳糜泻、系统性硬化症、斑秃、化脓性汗腺炎及哮喘。其中进入III期研究阶段的仅AD一项,其余均在II期临床阶段。Coast-1便是一项用于评估amlitelimab单药治疗与安慰剂相比,在12岁及以上患有中度至重度AD患者中疗效与安全性的研究。预计将于今年下半年披露结果。赛诺菲此前预测,认为如果进展顺利,amlitelimab的巅峰销售额将超过50亿欧元。Jefferies分析师也预计其巅峰销售额将超过80亿美元。此前,得益于度普利尤单抗及其他产品,赛诺菲2024年制药收入再创新高,达到445.61亿美元,同比增长19.52%。相信随着更多类似amlitelimab这样的潜力产品进入市场,赛诺菲未来可期。公司:MoonLake Immunotherapeutics临床试验:Vela-1、Vela-22024年5月16日,MoonLake Immunotherapeutics(以下简称为“MoonLake“)宣布启动sonelokimab 用于中度至重度化脓性汗腺炎(HS)患者的III期VELA项目。这是HS领域的首个III期临床研究。H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复发性皮肤病,影响全球高达4.1%的人口。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受控制和治疗不当的炎症会导致不可逆的组织破坏和疤痕形成。Sonelokimab则是一种研究性的人源化纳米抗体,由三个通过柔性甘氨酸-丝氨酸连接子共价结合的VHH结构域组成。其中两个结构域可高亲和力选择性结合 IL-17A和IL-17F,从而抑制IL-17A/A、IL-17A/F 和 IL-17F/F 二聚体;第三个中央结构域则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促进药物在炎症水肿部位的富集。MoonLake基于这款产品开发了包括HS、银屑病关节炎(PSA)在内的两个适应症。2023年6月,Sonelokimab的II期MIRA研究得出积极结果。结果显示,经12周治疗,该研究达到主要终点,即化脓性汗腺炎临床反应 (HiSCR)75,与其他临床试验中使用的 HiSCR50 指标相比,该指标的临床反应指标更高,树立了一个里程碑。同年10月,MoonLake再度公布了这项研究的24周完整数据集,结果显示,Sonelokimab 维持治疗进一步改善了 HiSCR 75 反应率和其他高阈值临床和患者相关结局。正是基于这项II期临床试验的积极结果,MoonLake得以后续顺利开展其III期临床研究。据最新消息,Vela-1和Vela-2研究的结果将会于今年第三季度公布,能否一路”绿灯“走到上市,实在是令人期待。目前,基于这款药物此前的表现,Leerink Partners分析师Thomas Smith 在1月份的一份报告中写道:与Bimzelx和Cosentyx等IL-17抑制剂相比,Sonelokimab迄今为止生成的数据“表明了最佳特征”。公司:康方生物 / Summit Therapeutics临床试验:Harmoni-2从2024年中到现在,要说最火的药物一定是康方生物自研的依沃西单抗。该药于2024年4月首次获NMPA批准上市用于EGFR-TKI治疗进展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q-NSCLC),成为全球首个获批的“PD-1/VEGF双抗”新药。紧随获批消息,5月时,康方生物公布依沃西单抗单药对比帕博利珠单抗一线治疗PD-L1表达阳性的nsq-NSCLC的III期临床研究达到无进展生存期(PFS)的主要研究终点。得益于此重磅临床进展,康方生物海外合作伙伴Summit Therapeutics(Summit)股价一改往日消沉,大涨。但这样的昌盛景象并未持续太长时间。2025年4月,依沃西单抗的第二项适应症获NMPA批准上市,作为补充上市申请审核的一部分,NMPA要求康方进行总生存期(OS)的中期分析。结果显示,在ITT人群中,依沃西对比帕博利珠单抗具有显著的临床生存获益,HR=0.777,降低死亡风险22.3%。但因OS中期分析并未达到统计学意义,此项结果一经公布Summit股价暴跌36%。目前,康方生物表示,该研究(Harmoni-2)将于2025年底前发布最终分析结果。若依沃西单抗能在OS方面展现出明显获益,有望再次扭转市场对PD-1/VEGF双抗药物的情绪。公司:罗氏临床试验:FENhance 1/2,FENtrepid罗氏的Fenebrutinib是一种在研口服、可逆性和非共价BTK抑制剂。其临床前数据显示,Fenebrutinib具有强效和高选择性,对BTK的选择性是其他激酶的130倍。同时,Fenebrutinib是B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双重抑制剂,这种双重抑制可能减少多发性硬化症(MS)疾病活动和残疾进展。2023年10月,罗氏发布了Fenebrutinib II期FENopta研究主要结果。结果显示,Fenebrutinib缩小了患者大脑中钆增强成像检测发现的T1和T2病灶超过90%。同时,生物标志物检测显示Fenebrutinib可穿越血脑屏障,并且在大脑中的浓度达到可直接抑制炎症的水平。连续治疗12周后,平均fenebrutinib浓度为43.1 ng/mL。这意味着Fenebrutinib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直接在大脑内发挥作用来减缓MS的疾病进展。2025年5月30日,罗氏再度发布这款产品的96周新数据。数据显示患者在接受fenebrutinib近两年治疗后无活动性脑损伤或残疾进展,复发率低。新闻稿中,罗氏首席医学官兼全球产品开发负责人Levi Garraway 医学博士表示:这些数据表明,接受 fenebrutinib 治疗的患者的年化复发率相当于每17年复发一次。作为第三款接近III期临床读数的BTK抑制剂,罗氏管理层此前指出,Fenebrutinib与同类药物的不同之处在于其靶点结合方式是“可逆的”。这就意味着,比起赛诺菲的tolebrutinib与默克KGaA的evobrutinib,Fenebrutinib或许能带来不同的惊喜。目前,根据罗氏5月30日发布的新闻稿,就Fenebrutinib这款药,在2025年下半年将有更多III期研究结果公布。这些数据将进一步展示Fenebrutinib 对MS疾病进展的影响。公司:Wave Life Sciences临床试验:NCT06405633在前不久于芝加哥举行的第85届美国糖尿病协会年度科学会议上,Wave Life Sciences(Wave)公布了其肥胖治疗候选药物WVE-007的临床前数据。这里提到的WVE-007是一种研究性GalNAc偶联的小干扰RNA(siRNA),旨在沉默抑制素βE(INHBE)基因表达,这将诱导脂肪燃烧(脂肪分解)以减轻体重,而不影响肌肉质量。公司报告称,该药单剂量治疗导致的体重减轻与司美格鲁肽相当,同时减少内脏脂肪量并降低脂肪组织炎症。且当该药与司美格鲁肽联合使用时,减重效果翻倍,表明联合治疗的潜力。对此,Wave指出,INHBE沉默的作用机制与GLP-1治疗不同,后者作用于消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以减少食欲。Wave的方法针对的是一种基因,携带功能丧失变异的人类携带者显示出更健康的心脏代谢特征。目前,Wave正在其INLIGHT临床试验中评估WVE-007在超重或肥胖成人中的效果,预计2025年下半年获得初步临床数据。公司:安进临床试验:Vesalius-CV(NCT03872401)PCSK9(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的出现源于业内对胆固醇代谢机制的深入研究。科学家发现,PCSK9蛋白会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结合并促进其降解,从而减少肝脏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即“坏胆固醇”)的清除。抑制PCSK9可大幅提升LDLR数量,进而显著降低血液中的LDL-C水平。基于这一机制,安进开发了依洛尤单抗(商品名:Repatha)。2015年,FDA批准了依洛尤单抗的上市申请,用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或临床ASCVD患者的LDL-C管理。后于2018年,NMPA也批准这款产品上市,用于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血脂异常患者的治疗。作为全球首款获批上市的PCSK9抑制剂,2024年依洛尤单抗共为安进贡献了22.22亿美元的营收,同比增速达36%。为何依洛尤单抗能在上市十年后依旧保持如此高的增速?这与安进近年来在适应症拓展、产品价格调整上作出的努力和让步有关。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临床医生的治疗观念和疾病治疗指南的推进。而据安进5月时财报分享信息,随着可及性的不断扩大,依洛尤单抗之后的销售额仍有往上窜一窜的可能。就最近的而言,安进有可能在下半年公布Vesalius-CV研究结果。Vesalius-CV是一项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多中心研究,旨在评估依洛尤单抗对既往无心肌梗死或中风的高心血管风险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华尔街分析师预测,如果此项研究结果积极,那么将对依洛尤单抗的销售额起到不小的促进作用。公司:Valneva临床试验:Valor莱姆病是一种通过蜱虫叮咬传播给人类的细菌感染性疾病。该病最早源于1976年康涅狄格州莱姆镇,因当时该镇出现多宗病例而被发现和命名。目前,莱姆病已成为美国最常见的蜱传播感染,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CDC数据,每年约有 47.6万名美国人被诊断和治疗莱姆病,欧洲至少还有 13万例。莱姆病通常多发于夏季和早秋季节。林区的儿童和青年是最常见受感染者。感染早期,患者身上蜱叮咬部位会出现大的红斑(游走性红斑),常见于大腿、臀部、躯干或腋窝。在肤色较深的人身上,斑点颜色可能较深。第二期,感染将从最初蜱叮咬部位扩散至全身。若持续不采取治疗措施,数月或者数年后,患者可能出现关节炎或其他CNS疾病或障碍。VLA15是由辉瑞和Valneva合作开发的莱姆病候选疫苗,也是目前研发进展最快的莱姆病候选疫苗。作为一种多价重组蛋白疫苗,VLA15可同时靶向六种血清型的疏螺旋体,覆盖了在美国和欧洲发现的最常见致病菌株。据早前公布的II期临床研究数据,该药在成人和儿童中均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在两个研究人群中均具有可接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这些结果发表在同行评审的医学期刊《柳叶刀传染病》上。基于良好的II期数据,辉瑞和Valneva已顺利将这款疫苗推进至III期临床阶段。2024年7月,辉瑞和Valneva共同宣布,参与者已经完成了VLA15的初级疫苗接种系列(三剂)。将监测参与者莱姆病病例的发生情况,直到2025年莱姆病季节结束。药物:Biohaven Pharmaceuticals临床试验:NCT06419608在以120亿美元出售偏头痛药物业务后,Biohaven正积极寻求下一代重磅产品。近日,该公司向匹兹堡一家生物技术公司投资1亿美元,重点推进其靶向离子通道的创新药物研发。这项研究旨在评估一种离子通道抑制剂——BHV-7000。BHV-7000为Biohaven收购Knopp Biosciences所得。2022年2月,Biohaven宣布达成最终协议,将收购 Knopp Biosciences LLC 的子公司Channel Biosciences及其Kv7通道靶向平台。据悉,BHV-7000是 Kv7.2/Kv7.3 的有效激活剂。该靶点是参与神经元信号传导和调节癫痫过度兴奋状态的关键亚基。Biohaven此前曾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测试过BHV-7000,但试验并未成功。但在2022年前后,一系列突破和数据读出让Biohaven团队相信,“现在正是切入该领域的好时机”,公司首席执行官Vlad Coric如是说。如果该研究如预期中一样取得成功,这款药物将有望帮助Biohaven在经历一系列管线受挫后实现反弹,也可能扭转该公司股价在今年已下跌超过一半的颓势。公司:诺和诺德临床试验:Evoke除糖尿病、肥胖症、MASH、心血管疾病外,阿尔茨海默病(AD)是GLP-1类药物的又一个目标。研究显示,GLP-1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来增强有氧糖酵解和减少氧化磷酸化作用,从而缓解Aβ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糖酵解下降,发挥神经保护和能量调节的治疗作用。Evoke研究是诺和诺德早前就开展的,用以验证口服司美格鲁肽对减缓AD认知下降的临床效果。研究招募了1800 多名早期AD患者。目前基于诺和诺德对外媒披露的信息,这项研究预计将于2025年完成。如果试验结果积极,无论是对诺和诺德还是AD患者群体都是值得欢呼的喜讯。毕竟AD领域已经苦新药久矣!参考资料:1.各公司官网2.https://www.biopharmadive.com/news/biotech-pharma-clinical-trials-watch-2025/736120/图片来源:豆包AI超484.48亿美元!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出海交易数量达50笔2025-07-02GCG百年研发终成药:激活自身燃脂开关破解全球超重治疗难题2025-07-012025东曜药业私董会:让中国方案,成为全球答案!2025-06-30版权声明/免责声明本文为编译文章。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不提供任何商用、医用、投资用建议。文中图片、视频、字体、音乐等素材或为药时代购买的授权正版作品,或来自微信公共图片库,或取自公司官网/网络,部分素材根据CC0协议使用,版权归拥有者,药时代尽力注明来源。如有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衷心感谢!药时代官方网站:www.drugtimes.cn联系方式:电话:13651980212微信:27674131邮箱:contact@drugtimes.cn点击这里,查看更多精彩!
关注并星标CPHI制药在线2025年美国《制药经理人》最新榜单揭晓,云南白药、中国生物制药、百济神州等六家中国企业首次集体跻身全球TOP50,创下中国药企入围数量之最。这一突破远非规模扩张的简单注脚——从GLP-1赛道黑马到ADC技术破局,从百亿级海外授权到AI研发革命,中国药企正以“创新质变”重塑全球竞争版图。 01创新药“破壁”三大路径 在全球医药创新的浪潮中,中国药企正凭借独特的战略与创新实践,逐步打破传统格局,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从前沿靶点的突破,到国际化步伐的加速,再到技术融合的创新驱动,中国药企正全方位展示着在创新药领域的崛起之势。靶点突围:聚焦前沿,剑指高端 在创新药研发的征程中,靶点选择至关重要,它犹如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中国生物制药在这一领域积极布局,展现出强大的研发实力与前瞻性眼光。其押注的HER2双抗ADC(TQB2102)备受瞩目,在多个瘤种的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色。如在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患者中,TQB2102展现出与DS-8201相当甚至更优的疗效,客观缓解率(ORR)达到53.4%,疾病控制率(DCR)为86.3%,特别是在HR+亚组中ORR更是高达66.7%;在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TQB2102单药治疗(8周期组)的病理完全缓解率(tpCR)高达76.9%,显著超过传统化疗联合双靶向治疗的60%-65%。同时,中国生物制药还布局了PROTAC降解剂(TQB3019)等前沿管线,PROTAC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药物研发手段,能够通过诱导靶蛋白降解来实现疾病治疗,为解决传统药物难以攻克的靶点提供了新的思路。中国生物制药通过这些前沿管线的布局,计划在2027年实现创新药收入占比60%,这一目标的设定彰显了其向创新药转型的坚定决心与信心。 华东医药同样在靶点突破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其自主研发的口服GLP-1小分子HDM1002已杀入III期临床,这一成果意义非凡。GLP-1受体激动剂类产品在糖尿病和肥胖治疗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兼具减肥、降糖和心血管获益的功效,是相对成熟稳定和安全的靶点。然而,此前全球尚无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药物上市,HDM1002的研发成功有望打破这一局面,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治疗选择,同时也将打破国际巨头在该领域的垄断,提升华东医药在全球GLP-1市场的竞争力。围绕GLP-1受体靶点,华东医药已构筑了包括口服、注射剂在内的长效及多靶点全球创新药和生物类似药相结合的全方位和差异化的产品管线,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该领域的研发优势。出海加速度:国际合作,全球拓展 国际化是创新药发展的重要方向,中国药企在这一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百济神州和中国生物制药成为了出海的先锋企业。 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在海外市场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其增长的强劲引擎。泽布替尼2024年全球销售额突破14.3亿美元,同比增长136%,其中美国市场贡献9.6亿美元,成为首个在美年销售额超5亿美元的中国抗癌药。泽布替尼在美国获批多个适应症,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或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成人患者等,在更新版的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络(NCCN)B细胞淋巴瘤指南中,已被列为治疗CLL/SLL最 高级别的推荐方案。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证明了泽布替尼的药物疗效和安全性,也展示了百济神州在国际市场的商业化能力和全球化布局的成功。 中国生物制药则通过与勃林格殷格翰联手开发肿瘤药,积极推进对外授权(out-licensing)模式,加速国际化进程。其中Brigimadlin是一种鼠双微体同源基因2(MDM2)-p53拮抗剂,可抑制TP53与其负调控物MDM2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导致具有TP53野生型状态的肿瘤细胞发生细胞周期停滞或凋亡。通过与国际药企的合作,中国生物制药能够充分利用双方的优势资源,加速创新药物的研发和商业化进程,提升其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技术超车:跨界融合,创新驱动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技术融合成为创新药研发的新趋势。中国生物制药与华为、阿里合作探索AI辅助药物研发,开启了数字化创新的新篇章。华为的盘古药物分子大模型由华为云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共同训练而成,可以实现针对小分子药物全流程的人工智能辅助药物设计,将药物设计的效率提升33%,优化后的分子结合能提升40%以上,实现早研阶段的全流程加速。通过与华为的合作,中国生物制药有望借助盘古大模型的强大算力和算法,加速药物研发进程,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同时,中国生物制药与阿里的合作也在基因测序、甲状腺结节识别、肺结节识别、数字化模拟临床实验等领域展开,进一步拓展了AI在医药研发中的应用场景。 华东医药则通过入股德国HeidelbergPharma强化ADC技术生态。HeidelbergPharma在ADC技术领域拥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和研发经验,华东医药的入股将有助于其获取先进的ADC技术,加强自身在ADC药物研发方面的能力。ADC药物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的热点,通过将细胞毒性药物与单克隆抗体连接,能够实现对肿瘤细胞的精准杀伤,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华东医药在ADC技术上的布局,将进一步丰富其肿瘤药物研发管线,提升其在肿瘤治疗领域的竞争力。 02TOP10榜单背后的中国信号 随着中国药企在创新药领域的不断突破和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其在全球医药市场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在全球市值竞争、处方药销售结构以及研发费率策略等方面,中国药企都展现出了独特的发展态势和积极的变化信号,这些信号不仅反映了中国药企当前的发展水平,也预示着其未来在全球医药格局中的重要角色。全球市值暗战:潜力凸显,价值攀升 在全球医药市场的市值竞争中,中国药企虽然在整体排名上与国际巨头仍存在一定差距,但部分企业已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截至6月24日美股盘前,全球市值TOP10药企中,礼来以7303.63亿美元的市值位居榜首,诺和诺德以3094.91亿美元紧随其后。相比之下,中国药企的市值虽未进入前十,但云南白药和百济神州等企业的估值却在持续攀升。 云南白药作为中国传统中药企业的代表,凭借其在中药全产业链的深厚布局和品牌影响力,在全球医药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其业务覆盖了40个品类、416个品种,产品涵盖了云南白药系列、三七系列等多个知名品牌,不仅在国内市场拥有广泛的用户基础,还逐渐拓展至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2023年,云南白药交出了靓丽的成绩单,总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391.11亿元、40.94亿元,同比增长7.19%、36.41%;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7.64亿元,同比增长16.45%,创同期历史新高。2024年,公司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00.33亿元,同比增长2.36%;归属净利润47.49亿元,同比增长16.02%;扣非净利润45.23亿元,同比增长20.18%。这些优异的业绩表现使得云南白药的市值稳步提升,成为中国药企在全球市值竞争中的重要力量。 百济神州则以其国际化的研发和重磅肿瘤药物布局,在全球医药市场中迅速崛起。作为国内“创新药一哥”,百济神州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91.36亿元,同比增长48.6%,超过2023年全年营收,第三季度营收首次突破十亿美元大关。其核心产品泽布替尼在全球市场表现出色,2024年上半年贡献的营业收入为80.18亿元,占比约为66.84%,第三季度全球销售额达49.14亿元,同比增长91.1%。泽布替尼已在包括美国、中国、欧盟、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和瑞士在内的超过70个市场获批多项适应证,其海外收入远超中国,全球商业化版图已拓展至超过65个市场。此外,百济神州的研发管线不断丰富,从单一肿瘤免疫产品拓展至肺癌、消化道肿瘤、乳腺癌及自免领域,有多款产品有望达到销售峰值超20亿美元。处方药销售质变:创新驱动,结构优化 2024年处方药收入榜单中,中国入榜企业呈现出从“仿制输血”转向“创新造血”的显著变化,这一转变在肿瘤与代谢疾病领域尤为突出。肿瘤和代谢疾病已成为全球医药市场的重要治疗领域,市场需求巨大,同时也是创新药研发的热点方向。中国药企在这两个领域积极布局创新药研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推动了处方药销售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中国生物制药在肿瘤领域的创新成果显著,其核心产品安罗替尼在非小细胞肺癌、软组织肉瘤等多个瘤种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24年,安罗替尼有9项研究入选ASCO2025口头报告,进一步证明了其在肿瘤治疗领域的有效性和创新性。此外,中国生物制药还积极布局HER2双抗ADC(TQB2102)、PROTAC降解剂(TQB3019)等前沿管线,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创新选择。在代谢疾病领域,华东医药凭借其在GLP-1领域的差异化布局,取得了重要进展。华东医药糖尿病药物HDM1002(口服GLP-1)进入III期临床,其减肥适应症由HDM1005承担,目前已完成II期入组。这些创新产品的研发和上市,不仅丰富了中国药企在代谢疾病领域的产品线,也提升了其在全球GLP-1市场的竞争力。 这种从仿制到创新的转型,对于中国药企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创新药具有更高的技术壁垒和附加值,能够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利润和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创新药的研发和上市能够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和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在全球医药市场中的话语权。随着中国药企在创新药领域的不断突破,其在处方药销售榜单中的排名有望进一步提升,对全球医药市场的影响力也将不断扩大。研发费率博弈:战略聚焦,效率提升 在研发费率方面,中国药企与国际药企在战略聚焦和效率提升上已逐渐同频。以默沙东和辉瑞为例,默沙东将31%的研发费用聚焦于K药的拓展,通过不断开展临床试验,探索K药在更多瘤种和治疗阶段的应用,使得K药在2024年的销售额持续增长,为默沙东的营收做出了重要贡献。辉瑞则通过砍掉B7-H4ADC非核心管线,优化研发资源配置,提高研发效率。 中国药企在研发投入和战略聚焦上也做出了积极调整。恒瑞医药在2024年累计研发投入82.28亿元,创历史新高,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29.40%。在研发战略上,恒瑞医药聚焦于肿瘤、自身免疫等重大疾病领域,加大创新药研发力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其自主研发的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在多个瘤种的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疗效,已获批多项适应症。中国生物制药同样注重研发投入和战略聚焦,2023年研发投入达44亿元,占比达到16.8%,其中创新药投入占总研发费用的77%。通过聚焦肿瘤、肝病、呼吸、免疫等治疗领域,中国生物制药不断推进创新药研发,多个创新产品获批上市,进入创新产品的密集收获期。 这种在研发费率上的战略聚焦和效率提升,有助于中国药企提高研发成功率,降低研发成本,加快创新药的研发和上市进程。随着中国药企在研发能力和创新水平上的不断提升,其在全球医药市场中的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有望在未来的全球医药格局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03最后 六家中国企业登榜全球制药50强,恰似中国医药产业“成人礼”的宣言——量变积累终迎质变喷发。当华东医药的GLP-1药物撼动诺和诺德霸主地位,当百济神州的海外授权协议覆盖130国,中国药企已从技术追随者蜕变为规则参与者。未来十年,随着肿瘤靶向疗法、代谢疾病突破性技术持续输出,叠加AI研发降本增效,中国药企必将以更凌厉的姿态,在全球医药版图刻下“中国坐标”。这场始于2025年的历史性跨越,仅仅是个开始。END来源:CPHI制药在线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制药在线立场。本网站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投稿邮箱:Kelly.Xiao@imsinoexpo.com▼更多制药资讯,请关注CPHI制药在线▼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智药研习社~
临床3期抗体药物偶联物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生物类似药临床1期
6月20日至23日,全球规模最大的糖尿病会议——第85届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科学年会在美国芝加哥隆重举行,十余家中国生物制药企业携代谢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登上这一国际顶级舞台。据统计,本届ADA大会上共有信达生物、恒瑞医药、先为达生物、华东医药、博瑞医药、甘李药业、众生药业、华领医药、箕星药业(与闻泰医药合作)、来凯医药等十余家中国药企展示其创新成果,研究类型覆盖从临床前机制探索到III期注册性研究的全链条创新。中国药企展示的GLP-1类受体激动剂相关研究占整体展示项目的比重创历史新高,这些研究不仅在试验设计严谨性和数据质量上与国际标准全面接轨,更在减重幅度、代谢获益和给药方式等多个维度展现出令人瞩目的竞争优势。一、信达生物:玛仕度肽双受体激动剂信达生物与礼来共同推进的GCGR/GLP-1R双受体激动剂玛仕度肽(Mazdutide,IBI362)在本届ADA大会上获得高度关注,共有5项研究成果获得展示,其中包括一项口头报告。最令人瞩目的数据来自其首个糖尿病III期注册临床研究DREAMS-1的口头报告(摘要编号:306-OR)。DREAMS-1研究是一项为期24周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III期临床试验,纳入320例仅靠饮食和运动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基线数据显示,入组患者平均HbA1c水平为8.24%,平均体重77.7kg。研究结果显示:降糖效果:在第24周,玛仕度肽4mg组和6mg组HbA1c水平较基线变化的最小二乘均值治疗差异分别为−1.43%和−2.02%(两组p值均<0.0001),显著优于安慰剂;减重效果:玛仕度肽组体重降幅≥5%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安慰剂组,同时达到HbA1c<7.0%且体重降幅≥5%的复合终点比例也显著优于安慰剂;安全性特征:最常见不良事件为胃肠道反应,且多为轻度至中度,未报告严重低血糖事件。除糖尿病适应症外,玛仕度肽在肥胖治疗领域的GLORY系列研究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在GLORY-1(中国超重或肥胖受试者III期研究)和GLORY-2(中国中重度肥胖受试者III期研究)中,玛仕度肽展现出卓越的减重效果。据壁报展示数据(摘要编号:777-P、1616-P、775-P),玛仕度肽通过激动GLP-1R和GCGR双靶点,不仅显著降低体重,还在改善肝脏脂肪代谢、降低血尿酸、改善肝纤维化等方面展现出差异化优势。这些发现为玛仕度肽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和肥胖合并高尿酸血症等适应症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二、恒瑞医药:双靶点与口服小分子并进恒瑞医药在本届ADA大会上展示了两款GLP-1类创新药的临床数据,覆盖注射剂与口服剂型,体现了公司在代谢疾病领域的全面布局。HRS9531(GIPR/GLP-1R双靶点激动剂):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II期临床试验(n=61)结果显示,在基线平均体重84.6kg、平均BMI31.3kg/m²的中国超重或肥胖成人中,治疗36周后:体重降幅:HRS9531组体重相对于基线的百分比变化的最小二乘均值差为-21.1%(95%CI:-25.6%~-16.6%;P<0.0001);减重达标率:HRS9531组体重降幅≥5%、≥10%、≥15%、≥20%和≥25%的受试者比例分别为93.9%、91.8%、87.8%、59.2%和30.6%,而安慰剂组相应比例仅为16.7%、8.3%、0%、0%和0%;代谢获益:HRS9531组显著改善腰围、BMI、收缩压、空腹血糖、HbA1c和甘油三酯水平;安全性:大多数治疗期间不良事件为轻度胃肠道反应,无受试者因不良事件永久停药。HRS-7535(口服小分子GLP-1R激动剂):一项为期36周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n=235)结果显示,在基线平均体重91.6kg、平均BMI32.5kg/m²的肥胖或超重受试者中:26周减重效果:30mg、60mg、120mg、180mg剂量组经安慰剂校正后的体重降幅分别为-0.49%(p=0.7091)、-4.67%(p=0.0005)、-3.67%(p=0.0061)和-6.87%(p<0.0001);36周持续获益:180mg组体重降幅达-9.50%(安慰剂组-1.40%),35.4%受试者体重降低≥10%(安慰剂组6.5%);安全性与耐受性:最常见不良事件为胃肠道反应(恶心16.7%-54.2%;腹泻16.7%-21.7%;呕吐15.7%-37.5%),多为轻中度,未观察到肝酶升高趋势。三、箕星药业与闻泰医药: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CX11/VCT220箕星药业与合作伙伴成都闻泰医药共同宣布,其每日一次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CX11/VCT220的中国2期临床试验积极结果以壁报形式展示。这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2期临床试验纳入250名BMI≥28kg/m²或24-28kg/m²且伴有一种以上肥胖相关合并症的中国成人受试者。核心研究数据:减重效果:治疗16周后,CX11/VCT220各剂量组的体重较基线平均百分比变化范围为-5.8%至-9.7%,安慰剂组为-1.6%。在160mg快速滴定组和慢速滴定组中,体重较基线分别下降9.7%与9.4%(p≤0.001)减重达标率:55%-90%的受试者在第16周实现至少5%的减重目标(安慰剂组仅13%)代谢指标改善:所有测量的体重相关指标及心脏代谢指标均呈现改善,包括肝酶(ALT、AST)与血压等安全性优势:主要不良事件为胃肠道相关反应(95.8%为轻度至中度),未观察到药物引起的肝损伤,无任何药物相关严重不良事件四、博瑞医药:双靶点激动剂BGM0504博瑞医药的GLP-1R/GIPR双靶点激动剂BGM0504在ADA大会上展示了令人瞩目的减重数据。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n=120)评估了BGM0504在不伴糖尿病的中国肥胖人群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突破性研究结果:减重幅度:从基线到第24周,5mg、10mg、15mg剂量组体重较基线平均降幅(扣除安慰剂效应)分别为-10.77%(-10.2kg)、-16.21%(-15.5kg)和-19.78%(-20.1kg);腰围减少:各剂量组腰围较基线减少8.00-12.98cm(扣除安慰剂,p<0.001);减重达标率:所有剂量组体重降低≥5%、≥10%和≥15%的受试者比例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p<0.001),10mg和15mg剂量组体重降低≥20%的比例亦显著更高(p<0.05);心血管代谢获益:收缩压较基线平均降幅(扣除安慰剂)为-11.60~-13.03mmHg,舒张压降幅为-5.98~-7.50mmHg(p<0.05)。五、先为达生物:GLP-1R激动剂伊诺格鲁肽GLP-1R激动剂伊诺格鲁肽(XW003)在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n=664)中显示出持久的减重效果。基线平均体重91.3kg、平均BMI32.5kg/m²的超重或肥胖中国受试者中:治疗48周后,1.2mg、1.8mg、2.4mg剂量组体重较基线平均降幅达-9.90%~-15.4%(安慰剂组-0.3%,p<0.0001);体重降低≥5%、≥10%和≥15%的受试者比例分别为77.7%~92.8%、51.2%~79.6%和63.5%;同时观察到血脂水平和肝脏脂肪含量的显著改善。六、甘李药业:GLP-1RA双周制剂博凡格鲁肽甘李药业展示了其GLP-1RA双周制剂博凡格鲁肽(GZR18)和基础胰岛素周制剂GZR4注射液的II期临床研究成果。根据公布的摘要信息:博凡格鲁肽在中国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降糖效果和心血管代谢风险因子改善作用;GZR4注射液在两项II期研究中表现优异:在胰岛素初治患者中与德谷胰岛素疗效相当;在已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中降糖效果优于德谷胰岛素七、众生药业:RAY1225注射液在ADA大会期间公布了RAY1225注射液的最新数据,该药物为GLP-1受体激动剂。结果显示:在超重/肥胖和2型糖尿病患者中每2周给药一次;用药24周后显示出显著的减重、降糖效应;同时改善了心脏-肾-代谢指标,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八、华东医药: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conveglipron华东医药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conveglipron(HDM1002)的Ib期研究显示:在28天治疗期内,200mg及以上剂量组平均体重变化范围为-4.3kg~-6.1kg,百分比变化为-4.9%~-6.8%;药代动力学显示剂量依赖性增加;最常见不良事件为恶心(54.0%)和呕吐(30.0%),均为轻度至中度。中国药企在2025年ADA大会上凸显了其GLP-1疗法的三大差异化创新路径,直指依从性、安全性与疗效瓶颈。多靶点激动剂平台(信达玛仕度肽、博瑞BGM0504、恒瑞HRS9531)通过协同激活多个受体(如GCGR/GLP-1R, GIPR/GLP-1R),显著提升减重幅度(最高达21.1%),展现超越单靶点产品的下一代疗法潜力。口服给药系统(恒瑞HRS-7535、华东conveglipron、箕星/闻泰CX11)则成功突破注射依赖,其显著减重效果(如16周9.7%)为患者提供免注射的高依从性选择。长效制剂(甘李博凡格鲁肽/GZR18双周制剂、GZR4周制剂胰岛素、众生RAY1225双周制剂)通过延长给药间隔(如每两周一次),在维持疗效的同时大幅优化患者体验和生活质量。这些创新共同推动了中国在代谢疾病治疗领域的全球竞争力。2025年ADA大会见证了中国代谢药物研发从“中国新”到“全球新”的质变过程。凭借强大的临床数据、差异化的技术平台和清晰的全球化战略,中国药企将在全球GLP-1市场分得可观份额,也会为全球亿万代谢疾病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有效、更便捷的治疗选择。参考来源:[1]https://www.prnewswire.com/news-releases/the-american-diabetes-association-demonstrates-its-commitment-to-curbing-the-obesity-epidemic-with-obesity-standards-of-care-302486601.html[2]https://bydrug.pharmcube.com/news/detail/edbbd30a882d77bba61084ae5d05bd12[3]https://www.phirda.com/artilce_39218.html[4]https://news.futunn.com/post/57445054/lilly-announces-details-of-presentations-at-american-diabetes-association-s药事纵横投稿须知:稿费已上调,欢迎投稿
100 项与 Conveglipron 相关的药物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