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Bio-three肺癌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目前是全球癌症领域中最大的健康挑战。根据 Cancer.Net 编辑委员会报道,2023 年美国的新发病例达到238,340 例,死亡病例达到127070 人。NSCLC 约占所有肺癌病例的 85%,主要分为腺癌、鳞状细胞癌或大细胞癌。手术干预仍然是早期NSCLC (I 至 II 期) 诊断患者的金标准,然而复发的风险仍然存在,术后五年内复发率在 30% 至 55% 之间波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 基因是 NSCLC 病理发展的关键参与者,总体发生率为 17.2%。但在中国在内东南亚地区,它的患病率则高达40%~60%。厄洛替尼、吉非替尼和表奥希替尼等多种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EGFR TKI), 已成为具有 EGFR 致敏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但耐药性通常在10至14个月后发生。耐药机制的机制多种多样,最明显的是 EGFR 基因获得继发突变,改变 EGFR 蛋白结构,增强其 ATP 亲和力,降低EGFR TKI的疗效,促进肿瘤增殖。此外如MET基因替代途径的激活,绕过了EGFR TKI的作用,确保癌细胞的持续生长和存活。HER3虽然缺乏内在激酶活性,但在与其他受体(如HER2、EGFR和MET)异二聚化后成为有效的信号转导实体。这些异二聚体充当复杂的分子开关,可以参与各种细胞内信号转导级联反应,有助于形成强大而有弹性的增殖信号网络,从而增强细胞承受靶向治疗的能力。NSCLC 中 EGFR TKI 耐药机制总结(Front. Immunol. 14:1332057)因此EGFR、MET和HER3三个靶点,成为解决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耐药的主要途径,但至少需要两个靶点的阻断才能一定程度解决耐药,因此双抗ADC药物的开发成为可能,并持续活跃,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由此也开始进入靶点的排列组合阶段,本文简要进行总结。EGFR、c-Met和HER3相关靶点双抗ADCEGFR/HER3双抗ADC百利天恒全球首创的EGFR/HER3双抗ADC药物BL-B01D1,是最早尝试这个策略的。百利天恒认为,EGFR可以和多种配体结合,且一旦内吞,配体-受体复合物可以循环到细胞表面。EGFR/HER3双抗ADC通过结合两个受体更好地调节细胞内运输,从而增强有效载荷的细胞内释放,显著克服耐药性。BL-B01D1代谢特性(百利天恒招股说明书)在结构设计方面,两个靶点的抗体采用了差异化的亲和力设计,以提高其偏向性的结合能力,同时Fc区域采用的野生性的IgG1,通过Fc的效应细胞改善药物分布以及提高免疫反应。ADC设计方面,此在采用自主开发的拓扑异构酶毒素Ed-04,在第一三共的Dxd的α亚酰氨处进行了改进,连接子采用GGFG,DAR值为8。BL-B01D1结构与功能(修改于百利天恒官网官网)BL-B01D1于2021年11月开始开展首次人体I期临床研究,2023年ASCO会议期间,BL-B01D1首次公布了人体I期临床研究结果。在38例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取得了63.2%的响应率,特别是还有34例患者接受过第三代EGFR TKI治疗,其也成为迄今为止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最高的响应率,显著高于HER3 ADC、EGFR ADC和EGFR/c-Met双抗等新型疗法。BL-B01D1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数据比较(百利天恒招股说明书)基于BL-B01D1颠覆性的临床数据,2023年12月,百利天恒和百时美施贵宝宣布关于EGFRxHER3双抗ADC BL-B01D1,达成8亿美金首付款机潜在总价值84亿美元的交易,创造了迄今为止全球ADC领域单个资产总交易额最大的全球战略许可及合作交易,也掀开了相关靶点的ADC药物的研发序幕。普米斯是第二家公开EGFR/HER3双抗ADC药物研发的,2024 AACR期间其公开了一款临床前的EGFR/HER3双抗ADC药物PM1300,但一直还未推进到临床阶段。双抗结构方面,PM1300具有非对称的1+1 IgG样结构,这种结构使得PM1300能够优先结合EGFR/HER3双阳性癌细胞,而不是EGFR单阳性细胞,这可能显著降低EGFR靶向药物常见的安全风险。PM1300通过在每个结合臂的CH1-CL域引入独特突变,避免HC-LC错配,还在每个CH3域引入了KIH突变,以支持HC/HC异二聚体化。ADC的构建方面,采用可切除的连接子和拓扑异构酶毒素抑制偶联,DAR值为8。PM1300临床前初步信息(AACR 2024)映恩是第三家公开EGFR/HER3双抗ADC药物研发的,虽然DB-1418还处在临床前,但2024年1月7日,映恩生物就以5000万美元预付款,约11.5亿美元里程碑金额,将将该款药物的大中华区外全球权益授权给Avenzo Therapeutics。DB-1418通过一个可裂解连接子与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有效载荷P1021结合而组成,DAR值差异性地设置为6。同时还和百利天恒采用了差异化的1+1的二价抗体结构设计,避免了EGFR的过强激活,特别是是在亲和力设计方面具有显著差异。DB-1418产品结构(映恩专利WO2025016453)具体来看,映恩双抗与人EGFR亲和力,比百利天恒的对照抗体SI-1X6.4弱约15倍,而与HER3的亲和力比对照抗体SI-1X6.4强25倍。这样的双抗亲和力设计可以减少双抗对广泛分布表达的表达EGFR正常组织的在靶毒性。DB-1418靶点亲和力(映恩专利WO2025016453)在奥希替尼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模型中,相同的给药剂量下的DB-1418比百利的双抗ADC(ADC-14)显示更强的抗肿瘤活性。 DB-1418临床前结果(映恩专利WO2025016453)除了百利天恒和映恩生物,君实生物EGFR/HER3的双抗ADC药物JS212已经获批进入临床,但还未透露任何产品信息。此外,在2025年JPM会议中,信达生物公开了IBI3005为一款EGFR/HER3 ADC药物,目前正在进行一项一期临床爬坡试验,探索剂量范围为0.5~15 mg/kg。信达生物的临床ADC药物管线(JPM 2025)此外,劲方医药不仅仅考虑大分子靶点的协同性,同时还是考虑荷载的协同性。将泛RAS抑制剂通过连接子与EGFR/HER3双抗缀合,充分利用抗体靶向肿瘤细胞的特异性以及RAS抑制剂的高效性,同时降低或避免其对正常组织细胞的毒副作用。劲方医药泛RAS ADC药物专利示例之一(劲方医药专利WO2025049345)同时,近期AACR 2025摘要公开,四家公司又公开了EGFR\HER3双抗ADC的研发,康宁杰瑞更是将EGFR/HER3卷向了双抗双荷载ADC药物。其构建的EGFR/HER3双抗ADC药物JSKN021,分别通过可切割接头与 Fc 上的聚糖,等比例偶联拓扑异构酶抑制剂毒素T01(Alphatecan)和微管抑制剂毒素MMAE,DAR值为6(4+2)。JSKN021 抑制 Her3 或两种表达的癌细胞的生长,例如 HCC827、MDA-MB-468、A431 和 NCI-H1975。此外,在多个 CDX 模型中,JSKN021 显示出比单有效载荷 ADC 更强的肿瘤抑制效果。JSKN021示意图(康宁杰瑞官网)EGFR/c-Met双抗ADC此前强生开发的EGFR/c-Met双抗药物Amivantamab (JNJ-61186372),成为科学上最为突出的双抗药物之一。基于独创性的生物学机制,目前已经先后斩获多个EGFR突变的肥效细胞肺癌二线单药,以及一线联合治疗方案。Amivantamab (JNJ-61186372)的生物学机制(Clinical Lung Cancer, Vol. 24, No. 2, 89–97)面对Amivantamab的巨大成功,多个公司采用了EGFR/c-Met双抗ADC的迭代研发策略。阿斯利康最早进行了迭代,2023年AACR会议上,其首次公布EGFR/c-Met双抗ADC药物AZD9592,目前其处于临床一期研发阶段。AZD9592的采用了其独有的Duetmab平台防止轻链错配,重链部分采用了KIH技术防止错配,非对称的二价结构。亲和力方面,c-Met端比EGFR端高15倍。ADC构建方面,采用其平台的拓扑异构酶抑制剂毒素SG3932。为了更进一步的基于Cys定点偶联考虑,采用了Thiomab技术,在Fc原本S239的位置做了C239插入突变的改造,DAR值最终为6。AZD9592的产品结构(阿斯利康专利US20230183358A1)临床前的结果显示,AZD9592对于EGFR或MET基因扩增和突变的肿瘤模型中,均显示出显著疗效,未来临床结果值得期待。AZD9592的临床前体内结果(阿斯利康官网)百奥赛图赛图开发的DM005为一款全人EGFR/c-Met双抗ADC,DM005骨架由百奥赛图共同轻链全人抗体鼠Renlite产生。ADC构建方面,DM005使用的Linker-Payload为拓扑异构酶抑制剂类毒素分子BLD1102。DM005独特设计的可裂解linker具有优异亲水性,赋予ADC如单抗般优秀的亲水性质,极大地改善ADC的理化性质,表现出高度的血浆稳定性及高效的肿瘤杀伤。DM005在非小细胞肺癌PDX模型中抗肿瘤效果(多玛生物官网)2024年AACR期间,普方生物也汇报了一款EGFR/c-Met双抗PRO1286临床前数据,其采用其独有亲水性连接子和exatecan毒素,DAR值为8,临床前数据显示PRO1286表现出广泛的抗肿瘤活性和良好的耐受性,目前已经推进至临床一期。PRO1286的临床前信息(AACR 2024)2024年11月,安领科生物在clinical trials网站上,登记了一项EGFR/c-Met双抗ADC药物ALK202,在多种晚期实体瘤患者中启动一项1期临床试验。早在2024年3月21日,君实生物和安领科生物联合申请的喜树碱ADC专利(WO 2024056101 A1)已经公开,其发明点主要在连接子,主链部分引入亲水结构,Payload大概率采用已知毒素DXd或Exatecan等。如果2024年还仅是EGFR/c-Met双抗ADC药物的萌发阶段,2025则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仅刚刚公布的2025 AACR摘要中就公开了5款相关药物的开发,未来势必进入更为激烈的竞争阶段。HER3/c-Met双抗ADCEGFR、c-Met和HER3三个靶点,从排列组合的角度,除了以上两组形式,显然只剩下HER3/c-Met。2023年AACR期间,百奥赛图公布了全球首款HER3/c-Met双抗ADC药物的研发BCG022,其同样由共同轻链全人抗体鼠Renlite产生,通过亲水性的连接子搭载拓扑异构酶抑制剂毒素BLD1102,DAR值为8。在临床前的PDX模型中,展现出良好的抗肿瘤作用。BCG022抗肿瘤效果(百奥赛图官网)近期恒瑞公开了HER3/c-Met双抗ADC专利,同时该款药物SDP01873也入选了2025 AACR演讲环节,成为全球第二款公开的HER3/c-Met双抗ADC。此前恒瑞管线中分别HER3和c-Met单抗的ADC,在构建双抗之前,恒瑞分别对之前的HER3和MET单抗都进行了突变升级,以实现新的生物学功能。双抗的结构方面,恒瑞采用了1+1的非对称结构,这样也避免了双价c-Met带来的激活作用。重链方面采用Knob in hole防止错配,轻链方面采用了自主的Obscurin-O/CH1交换策略防止错配,设计了2232-01和2232-02两个候选双抗。恒瑞SDP01873双抗构型(专利WO2025056029)磷酸化水平显示,抗HER3抗体A不会引起ERK磷酸化,抗HER3/MET双特异性抗体 2232-01未明显引起ERK磷酸化。表明抗HER3/MET双特异性抗本不会引起 HER3/MET靶点二聚化激活下游信号通路。恒瑞SDP01873磷酸化功能(专利WO2025056029)ADC的构建方面,用可裂解四肽连接子GGFG和新型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载荷(SHR9265)组成,DAR值为6,2232-01和2232-02双抗对应的ADC分别为ADC-1和ADC-2。恒瑞SDP01873双抗ADC结构(专利WO2025056029)构建ADC后对两个抗原的亲和力没有影响,MET和HER3两者亲和力相近,均为两位数的nM水平。恒瑞SDP01873双抗亲和力(专利WO2025056029)体内奥希替尼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肿瘤模型中,ADC-1和ADC-2均表现出显著的肿瘤抑制作用,并且对小鼠体重没有显著影响,未来临床值得期待。恒瑞SDP01873双抗ADC临床前抗肿瘤效果(专利WO2025056029) 结语 总体来看,EGFR、MET和HER3三个靶点相关的双抗ADC,除了EGFR/HER3的一款药物产生了临床数据,其它还都处于早期研发阶段,但是已经进入较为激烈的开发阶段,未来竞争将十分激烈。相关项目看似排列组合一般,实际背后也蕴藏着多重临床机制的探索与转化,未来充满期待。如上所述,目前仅有BL-B01D1产生临床数据,未来这些药物的开发仍然充满着高度的不确定性。从目前的趋势来看,除了这三个靶点,TROP-2和HER2等其它靶点将进一步丰富组合的多样性,不仅仅有望为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带来突破,也有望在多种实体瘤取得进展。共建Biomedical创新生态圈!如何加入BiG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