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项与 托珠单抗生物类似药(上海德思特力) 相关的临床试验单中心、随机、单次给药、平行对照比较IA001注射液和雅美罗在中国健康男性志愿者的药代和安全性相似性的研究
本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受试制剂托珠单抗(IA001注射液)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并以Roche Pharma Ltd的托珠单抗注射液为参比制剂,比较健康男性受试者静脉滴注两制剂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评价两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相似性。 次要目的比较受试制剂托珠单抗(IA001注射液)和参比制剂雅美罗®在健康男性受试者中单次给予4mg/kg的安全性和临床免疫原性。
100 项与 托珠单抗生物类似药(上海德思特力) 相关的临床结果
100 项与 托珠单抗生物类似药(上海德思特力) 相关的转化医学
100 项与 托珠单抗生物类似药(上海德思特力) 相关的专利(医药)
9
项与 托珠单抗生物类似药(上海德思特力) 相关的新闻(医药)☝ 点击上方 一键预约 ☝
最新最热的医药健康新闻政策
在“万物皆可集采”的背景下,生物类似药纳入全国带量采购只是时间问题。
近日,安徽将在2025年牵头全国生物药品联盟集采的消息引发强烈关注。实际上,在4年前,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生物类似药相似性评价和适应症外推技术指导原则》,标准化生物类似药的一致性评价原则,就预示了生物类似药集采的必然性。
从海外市场来看,一直以来,FDA对于生物类似药的态度都较为谨慎,实行“可互换资格”制度。目前在美国地区获得可互换资格的生物类似药数量仅有4款。2023年9月15日,FDA发布《生物类似药和可互换生物类似药标签指南草案》对这一谨慎政策做了调整,对于生物类似药的态度也逐渐放松。
而这一态度的转变,也使其有望成为中国生物类似药重点布局的市场。
01
本土生物类似药现“出海潮”
当前一大批“药王”即将度过专利期,全球医药产业或将迎来一次集中的“专利悬崖”。受此影响,生物类似药有望在近几年成为风口。据IQVIA Forecast Link预计,2020至2030年间,生物类似药市场将以15%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发展,2030年将达到750亿美元。
重磅药物专利到期时间
来源:公开资料,新康界整理
我国对生物药的研发起步较晚,起初大多为追随海外原研药而研发的生物类似药。以“神药”阿达木单抗为例,其原研药为占据全球多年“药王”宝座的修美乐,于2002年底获批上市。
2011年11月,立普妥专利到期,修美乐趁此契机以94.8亿美元在2012年首次登顶“药王”宝座,并在这一位置上一坐就是12年,年销售额一度超180亿美元。
在美国市场中,修美乐的专利要到2023年才到期,但在国内市场,修美乐的专利早在2017年就已经到期,这也使得国内药企能够在第一时间就开始研发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
此后短短五年间,便先后有海正药业的安健宁(2019年12月)、信达生物的苏立信(2020年9月)、复宏汉霖的汉达远(2020年12月)、正大天晴的泰博维(2022年1月)、君实生物/迈威生物的君迈康(2022年2月)、神州细胞的安佳润(2023年6月)共7款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获批上市。
近年来多款国产生物类似药在“出海”上取得积极进展,“中国籍”生物类似药正在逐步渗入全球市场。
2020年7月,复宏汉霖的汉曲优率先获欧盟委员会批准上市,成为首款“出海”的“中国籍”生物类似药,截至目前已在40余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触达亚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除了复宏汉霖外,百奥泰也是成功实现生物类似药“出海”的企业之一,旗下托珠单抗和贝伐珠单抗已先后在美国获批上市。其中,百奥泰托珠单抗是首个全球获批上市的托珠单抗生物类似药(2023年1月中国上市),也是首个在美国获批上市的托珠单抗生物类似药(2023年9月)。
2024年1月,齐鲁制药的雷珠单抗也获欧洲药品管理局批准上市,仅半个月就收到了首张欧盟订单。2月,雷珠单抗又在英国获批上市。
淄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官网2024年2月发布的数据显示,欧盟自2006年4月批准首款生物类似药以来,共授权93个生物类似药上市。美国2015年才批准了首款生物类似药。迄今以351(K)途径申报的生物类似药获批总数41个(以通用名计11种)。
从国内来看,随着越来越多原研药专利过期,2020年以来,中国市场也迎来生物类似药的密集上市潮,多个重磅生物类似药纷纷在国内上市。目前抗体药物获批企业≥3家的品种有9个,包括贝伐珠单抗注射液、注射用曲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注射液、阿达木单抗注射液、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地舒单抗注射液等。
其中,贝伐珠单抗注射液生物类似药获批企业数量最多,共有12家,包括信达生物、神州细胞、正大天晴、百奥泰、齐鲁制药等。且该药市场份额巨大,2023年全国医院销量达99.46亿元。
另从企业端统计,上述9款产品中,正大天晴覆盖5款;复宏汉霖、齐鲁制药各覆盖4款;信达生物和百奥泰各覆盖3款。9个生物药2023年合计销售额286亿元,2024年预计超300亿元。这个金额已远远超过胰岛素集采前的巅峰销售额260亿元。
02
得益于集采制度落地
净利润大涨76.44%-91.44%
此前我国已有全国范围内的生物药集采实践,即胰岛素专项集中采购。2021年11月,国家组织胰岛素集中采购,中选产品平均降价48%。从国家医保局披露的中选结果执行情况来看,2年来实际采购量超过协议采购量的2倍。与集采前相比,疗效和安全性更好的三代胰岛素使用量占比从58%提升至70%。
地方层面,广东药品集采联盟率先打响省级生物类似药集采“第一枪”。全国首个单抗也是最先获批的生物类似药品种——利妥昔单抗出现在采购名单中。该药由跨国药企罗氏原研,2019年、2020年复宏汉霖和信达生物的生物类似药相继获批上市。
最终,信达生物以885.8元/瓶的价格中选,降幅近60%;复宏汉霖以1117.09元/瓶的价格拟备选,降幅近50%。而罗氏作为原研药企,两款产品平均降幅不到20%,其中大容量注射剂以6293元/瓶的价格拟备选,小容量注射剂以1834.26元/瓶的价格拟备选。
2023年12月江西牵头29省干扰素联盟集采中也出现了生物类似药的身影。在这次集采中,共有13家干扰素医药企业参加现场投标,12个品种48个规格采购成功。3家以上企业报名的品种(人干扰素α2b注射剂)中选平均降幅47.79%,最高降幅54.58%;2家企业报名的品种(人干扰素α1b注射剂和人干扰素α1b滴眼液)中选平均降幅19.38%,最高降幅24.55%;独家企业报名的9个品种中选平均降幅20.91%,最高降幅27.19%。
2025年1月20日,甘李药业发布公告称,预计2024年实现净利润达6亿元至6.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2.6亿元到3.1亿元,同比增加76.44%到91.44%。
甘李药业称:业绩大涨得益于集采制度的落地实施。公司六款产品在维持首次集采中选顺位的基础上,均实现一定程度的价格回升,推动了公司国内收入的持续增长。
国家医保局的数据显示:集采之后,全国公立医院的每年胰岛素用量从2.5亿支升至3.5亿支。甘李药业作为国内胰岛素头部企业,通过集采成功扩大相关产品的销售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达到了很好的经营效果。
2022年5月,第九批胰岛素专项集采落地,甘李这六款产品全部中标,但平均降幅达65.33%。这导致甘李药业2022年业绩大幅下降,公司迎来登陆资本市场后首次年度亏损。
但很快,市场需求量快速上升。根据国家医保局的数据:集采后全国三代胰岛素使用量占比从58%提升至70%,基本与欧洲国家胰岛素用药结构趋近。2020年至2023年,甘李药业胰岛素制剂的销量从2986.65万支增加到7321.07万支。
由此可见,对生物药集采这一消息其实不必过于恐慌。
在生物药集采消息传出的次日即1月16日,信达生物盘中闪崩10%,市场普遍认为二者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当日晚间,信达生物就股价波动做出回应。
信达生物澄清,公司业务运营一切正常,并未发生任何变化。玛仕度肽(GCG/GLP-1)、替妥尤单抗(IGF-1R)及匹康奇拜单抗(IL-23p19)等产品目前正由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中。并且,公司依然坚定对在2027年实现国内产品收入人民币200亿元目标的信心。
百奥泰也曾在此前披露的投资者活动记录表中回应有关阿达木单抗注射液和贝伐珠单抗注射液集采的问题。公司表示,阿达木和贝伐珠等未来集采的可能性较大,但从产能和全球供应角度,公司有准备参与竞争。即便集采,渗透率可能会上升,市场放量可能增加,关键在于生产成本能否参与竞争。
附:
生物类似药与仿制药区别
来源:天风证券,新康界整理
(来源:新康界 作者:Fariy)
药闻康策
新媒体矩阵微信公众号
点击下方 一键关注
【免责声明】
1.“药闻康策”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对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司联系。2.“药闻康策”致力于提供合理、准确、完整的资讯信息,但不保证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合理、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3.“药闻康策”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商业交易或医疗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药闻康策”内容发生偏差,我司不承担任何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法律责任,赔偿责任。
欢迎转发分享、点赞、点在看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报道今日(3月1日),科济药业(CARsgen)宣布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已在中国获批上市。泽沃基奥仑赛是一款靶向BCMA的CAR-T细胞产品,本次获批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患者,既往经过至少3线治疗后进展(至少使用过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及免疫调节剂)。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采用了全人抗体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嵌合抗原受体(CAR)修饰的T细胞,开发的适应症主要为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MM)。该药曾获得美国FDA授予的再生医学先进疗法(RMAT)、孤儿药资格,并获得了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授予的优先药物(PRIME)、孤儿药资格。在中国,该药也于2020年被NMPA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2022年10月,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受理了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的上市申请,并将其纳入优先审评,用于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这也是该药本次获批的适应症。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的上市申请是基于在中国进行的一项开放、单臂1/2期临床试验LUMMICAR STUDY 1的数据。在2022年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研究人员公布了这项中国关键2期临床的研究数据。2期研究共有102例R/R MM患者接受了剂量为150×106 CAR-T细胞的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治疗。患者的既往治疗中位线数为4线。截至2022年8月16日,102例患者至少完成3个月的随访或提前退出,其中60例患者至少完成6个月的随访或提前退出。有效性数据显示,102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9个月,总缓解率(ORR)为92.2%,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及以上缓解的比率为85.3%,完全缓解/严格意义完全缓解率(CR/sCR)的比率为45.1%。其中接受治疗的前60例患者中,中位随访时间为12.1个月,CR/sCR率为56.7%。中位反应持续时间(DOR)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均尚未达到。在9个月的中位随访中,DOR率为86.1%,PFS率为84.6%。在达到VGPR及以上缓解的患者中评估了微小残留病(MRD),达到CR/sCR患者的MRD(<10-5)阴性率为100%,VGPR及以上缓解的患者比率为96.3%。在安全性方面,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的耐受性良好,安全性可控。102例患者报告了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AEs),AEs主要包括与清淋相关的血液学毒性。92例患者发生了CRS,其中7例发生了3/4级CRS,所有CRS均完全恢复。没有发生3级及以上的神经毒性。2例患者发生ICANS,均为1级且完全恢复,均未使用托珠单抗或类固醇激素治疗。38例患者发生了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主要包括血液学毒性和感染。在2023年12月举行的ASH年会上,科济药业再次公布了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在中国的1/2期注册临床研究(LUMMICAR-1)中1期临床试验的3年随访疗效和安全性的结果。截至2023年7月17日,14位既往至少接受过3种疗法,包括蛋白酶体抑制剂和免疫调节药物(IMiD)的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接受了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的输注,患者既往治疗中位线数为6线(范围:3-11线)。截至2023年7月17日,中位随访期为37.7个月(范围:14.8-44.2个月)。具体有效性数据和安全性数据如下:患者总缓解率(ORR)为100%(14/14),其中78.6%(11/14)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或严格意义的完全缓解(sCR),所有达到CR或sCR的患者均为微小残留病灶(MRD)阴性;在所有患者中,中位生存期(mDOR)为24.1个月,在达到CR或sCR的患者中, mDOR为26.0个月;在所有患者中,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25.0个月。共有7例(50%)患者的缓解时间超过24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未达到,92.9%(13/14)的患者在第36个月时仍存活;安全性方面,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总体耐受性可控,无3级及以上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发生,无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发生。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1月,华东医药公司全资子公司华东医药(杭州)与科济药业全资子公司恺兴生命科技签订了产品独家商业化合作协议,获得了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在中国大陆的独家商业化权益。根据协议,华东医药(杭州)将支付2亿元人民币首付款,以及最高不超过10.25亿元人民币的注册及销售里程碑付款。参考资料:[1]科济药业BCMA CAR-T产品赛恺泽®(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在中国获批上市,惠及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患者. Retrieved Mar 1 , 2024.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nQhw-rye0kDo88CwDt93rg[2] 科济药业BCMA CAR-T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CT053)新药上市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 Retrieved Oct 18 , 2022.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iFfU0HKlLhe_gZDDzsD64Q[3] 科济药业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中国关键II期临床数据首次亮相2022 ASH年会. Retrieved Dec 12, 2022.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O2g6TCvRxXhRYaCzytwGLw[4]华东医药与科济药业宣布就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达成商业化合作协议.Retrieved Jan 16,2023.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haaqHllbUsAB-yejzbVGHw[5]ASH数据 | 科济药业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的研究成果亮相2023 ASH年会.Retrieved Dec 12,2023.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EpKLCXaZd3BmloG9684Ndw本文由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根据公开资料整理编辑,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转发授权请在「医药观澜」微信公众号留言联系我们。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1年2款生物类似药获FDA批准上市,另有3款生物类似药处于三期临床中,百奥泰迎来「生物类似药」的春天?012款生物类似药,成功闯关FDA过去的一年,有多款国产药物成功闯关FDA。其中,不仅有国产创新药,还有百奥泰的2款生物类似药,包括施瑞立(托珠单抗)、普贝希(贝伐珠单抗),分别于2023年10月、12月获FDA批准上市,开创了生物类似药出海新的里程碑。施瑞立是百奥泰根据中国NMPA、美国FDA、欧盟EMA生物类似药相关指导原则开发的托珠单抗注射液,于2023年1月在国内批准上市,为全球首个获上市批准(NMPA)的托珠单抗生物类似药,适应症为类风湿关节炎、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2021年4月,百奥泰将施瑞立在除中国地区以外的全球权益授权给Biogen,可获得总金额最高1.2亿美元的首付款和里程碑款,外加两位数百分比的净销售额分级特许权使用费。在“借船出海”策略下,施瑞立成为了首个由中国本土药企自主研发、生产且获得美国FDA上市批准的单抗药物,也是FDA批准的首个托珠单抗类似物,先发优势显著,而且向欧洲EMA递交的上市申请也已经获得受理,若顺利获批,还将打开欧洲市场的大门。相较之下,普贝希(贝伐珠单抗)达成的海内外授权合作更多。据德邦证券研报测算,2024-2026年,普贝希销售额预计将分别达到0.53亿美元、0.76亿美元、0.94亿美元。普贝希商业化进程图片来源:百奥泰2023年半年度报告近年来,美国一直在努力推动生物类似药的发展,陆续发布有利于生物类似药商业化的政策。这对于百奥泰、复宏汉霖等布局多款生物类似药的企业,是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在海外市场的布局上,百奥泰采取了“中国研发生产+MNC商业化”的商业模式,即通过将产品对外授权给海外药企、实现“借船出海”。除上述两款已成功出海的产品外,百奥泰还有多款生物类似药开展了全球III期临床试验,包括BAT2206(乌司奴单抗)、BAT2306(司库奇尤单抗)、BAT2506(戈利木单抗),后续若能继续对外授权或顺利获批,海外收入势必会进一步打开公司增长空间。图片来源:中信建投证券研报02净利同比减亏,现有产品竞争压力较大除成功闯关FDA外,百奥泰还交出了可观的成绩单:预计2023年度归母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减少亏损,主要系营业收入增长所致,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预计增加2亿元至3亿元。这主要得益于百奥泰已在国内上市的3款产品:通过积极拓展市场,格乐立(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销售额较上年同期稳步提升,施瑞立于2023年1月上市后新增药品销售收入,以及随着普贝希销量增加,药品销售提成收入及销售里程碑收入增加。不过,生物类似药领域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不可避免地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目前,除原研产品修美乐外,国内还有信达生物、君实生物/迈威生物和神州细胞等6家企业获批了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而且通化东宝、华兰生物等多个竞争对手也开展了Ⅲ期临床试验。图片来源:安信证券研报不仅如此,百奥泰的施瑞立(托珠单抗)同样面临着不小的竞争压力。目前,除原研罗氏外,国内已获批上市的托珠单抗生物类似药还有丽珠医药的安维泰,而且迈博太科CMAB806、博锐生物HS628均已递交上市申请,海正药业开展了Ⅲ期临床试验;海外市场方面,Celltrion研发的托珠单抗生物类似药CT-P47,已于1月29日向FDA递交了上市申请,后续将与百奥泰同台竞技。在3款已上市产品中,普贝希面临的竞争最为激烈,目前国内已有10款左右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获批上市,极度内卷。普贝希(贝伐珠单抗)主要针对实体瘤,截至2023年半年度报告发布日,已在国内获批宫颈癌、非小细胞肺癌等五项适应症。为了避开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百奥泰选择在全球多区域及地区开展普贝希的商业化进程,包括将中国地区的权益授予百济神州,将巴西市场销售权授予Biomm,将部分新兴国家的产品商业化权益授予Cipla Gulf FZ LLC,将在美国、欧洲、加拿大及大部分其它BAT1706合作未覆盖的国际市场权益授予Sandoz,将印度尼西亚市场权益授予Mega Lifesciences。较大的竞争压力,促使百奥泰将业绩增长新动力这一重任,落在了后续在研管线上。03在研管线丰富,打造下一个增长点生物类似药公司的成长逻辑,在于持续推出新的产品。只有越早抢占先发优势,才能吃到越多的市场蛋糕。基于此,百奥泰通过持续投入高额的研发费用,布局了丰富的研发管线,借此打造下一个增长点。据业绩预告显示,2023年度,百奥泰研发费用进一步增加,相较上年同期预计增加1亿元至2亿元,除了高度重视药物研发工作以外,公司多个项目处于临床III期,使得临床试验费、技术服务费和研发费用增加。百奥泰的研发管线图片来源:2023年半年度报告从进度上看,百奥泰已有1款药物处于国内上市申请阶段,为抗血栓创新药巴替非班(BAT2094),另有5款药物处于临床III期阶段,其中包括BAT2206(乌司奴单抗)、BAT2306(司库奇尤单抗)、BAT2506(戈利木单抗)3款生物类似药,以及CD20单抗BAT4406F、新一代抗体药物BAT5906。巴替非班是一种肽类的β3整合素受体抑制剂,用于PCI围术期抗血栓,以及其他潜在的缺血性心脏疾病,预计2024年获批上市并开展商业化销售。BAT2206为乌司奴单抗生物类似药,正在开展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的全球III期临床研究。商业化策略上,百奥泰选择在全球多区域及地区开展BAT2206的商业化进程,包括将美国市场的权益授予Hikma,将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的权益授予Pharmapark,将巴西市场的权益授予Biomm S.A.。目前,国内乌司奴单抗生物类似药的竞争格局良好,仅有华东医药/荃信生物、石药集团等少数药企布局。图片来源:浙商证券研报BAT2306为司库奇尤单抗生物类似药,针对银屑病、强直性脊柱炎等多种自免适应症,进度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其他竞争对手包括石药集团、甘李药业等,但进度处于早期阶段。BAT2506为戈利木单抗生物类似药,适用于强直性脊柱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免疫疾病患者,当前全球仅有几家药企布局同类药物。此前,百奥泰已与Pharmapark LLC就BAT2506在俄罗斯及其他独联体国家达成合作。在早期管线方面,百奥泰除了聚焦后PD-1时代的肿瘤免疫治疗以外,仍继续布局ADC领域。例如,BAT4406F为百奥泰开发的新一代糖基优化的全人源抗CD20抗体,适应症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等自免疾病;BAT5906为新一代抗体药物,临床前研究显示出比上市药物雷珠单抗更能抑制猴眼部血管新生,可用于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在ADC领域,百奥泰已有5款ADC药物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包括BAT8006(FRαADC)、BAT8009(B7H3 ADC)、BAT8010(HER2 ADC)、BAT8008(Trop2 ADC)、BAT8007(Nectin-4 ADC),均针对癌症适应症。其中,除热门靶点HER2竞争激烈外,其余4种ADC药物均具备一定的差异化优势。为了加快推进新药研发,百奥泰还于2023年12月发布了16.4亿元的定增方案,其中有12.89亿元用于新药研发项目,占募集资金总额高达78.62%。结语:从短期看,百奥泰的业绩增长仍要依靠生物类似药的对外授权或上市销售,PD-1抗体药物和ADC管线仍处于早期阶段,最终能否贡献业绩,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参考资料:1.百奥泰财报、公告、官网2.中信建投证券、安信证券研报声明:本内容仅用作医药行业信息传播,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药智网立场。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对本文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maxuelian@yaozh.com。责任编辑 | 蛋黄转载开白 | 马老师 18996384680(同微信)商务合作 | 张武龙 13368443108(同微信) 阅读原文,是受欢迎的文章哦
100 项与 托珠单抗生物类似药(上海德思特力) 相关的药物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