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报告通过AI深度研究,基于公开信息,系统梳理中国胰腺癌疫苗研发领域的最新进展,聚焦安达生物、新合生物、信谱生物、纽安津生物、卡替医疗等核心企业的技术路径与临床突破。
通过分析mRNA疫苗、个性化肽疫苗、ScTIL细胞疗法等前沿技术的发展现状,揭示了2025年该领域的关键突破——包括安达生物PCNAT-1疫苗的术后复发控制效果、新合生物XH001的AI驱动抗原筛选技术、信谱生物XP-001-V2对KRAS突变的靶向作用,以及卡替医疗ScTIL技术在实体瘤中的通用性应用。
报告同时指出,尽管个性化疫苗在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面取得验证,但III期临床数据不足、生产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仍待解决。希望本研究,能够为胰腺病友们理解胰腺癌免疫治疗的技术壁垒与产业化前景提供参考价值。一. 胰腺癌免疫治疗的技术路径与原理
胰腺癌作为恶性程度最高的实体瘤之一,其5年生存率仅9%,传统放化疗效果有限[64]。近年来,以肿瘤疫苗和细胞疗法为代表的免疫治疗技术逐渐成为突破方向。根据作用机制和技术类型,当前胰腺癌免疫治疗可分为五大类,各类技术在抗原呈递、免疫激活效率和肿瘤微环境适应方面呈现显著差异。1.1 mRNA疫苗:从个性化新抗原到通用型靶点
mRNA疫苗通过脂质纳米颗粒(LNP)递送编码肿瘤抗原的mRNA,在体内表达抗原后激活T细胞免疫应答。其核心优势在于:快速定制化生产(基于患者肿瘤突变谱设计,周期可缩短至4周)和多抗原协同激活(可同时编码20种以上新抗原)[21][147]。2025年公布的BNT122疫苗(BioNTech)Ⅲ期数据显示,在胰腺导管腺癌(PDAC)患者中,术后接种疫苗的3年无复发生存率达45%,显著高于化疗组的18%[147]。
技术挑战:mRNA稳定性差(易被降解)、肝毒性风险,以及肿瘤微环境中PD-L1高表达导致的免疫抑制[36]。国内企业如艾博生物通过自主研发的环修饰mRNA技术提升稳定性,其ABO2102疫苗针对KRAS G12D/V突变,在临床前研究中实现了80%的肿瘤抑制率[38]。1.2 树突状细胞(DC)疫苗:抗原呈递的“放大器”
DC疫苗通过体外培养患者自体树突状细胞,负载肿瘤抗原后回输体内,激活幼稚T细胞。其技术特点是高度个性化(需匹配患者HLA分型)和低毒性(自体细胞回输安全性高)[83]。日本研究团队2025年报道的α-Galcer DC疫苗联合WT1肽疫苗方案,在12例晚期胰腺癌患者中实现33%的疾病控制率,中位生存期延长至15.2个月[75]。
临床瓶颈:DC细胞体外扩增耗时(需2-3周)、肿瘤微环境中DC功能耗竭,以及单一抗原呈递难以覆盖肿瘤异质性[84]。新合生物通过AI算法优化抗原负载效率,其XH001疫苗将DC激活效率提升2.3倍[361]。1.3 CAR-T细胞疗法:实体瘤突破的难点与对策
CAR-T疗法通过基因编辑使T细胞表达靶向肿瘤抗原的嵌合受体(如Claudin18.2、Mesothelin)。尽管在血液瘤中已实现治愈,但胰腺癌治疗仍面临三大挑战:肿瘤微环境物理屏障(基质纤维化导致CAR-T浸润困难)、靶点脱靶毒性(正常组织交叉反应),以及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如TGF-β、IL-10高表达)[91][284]。
2025年ASCO年会公布的CT041(科济药业)Ⅰb期数据显示,Claudin18.2阳性胰腺癌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达16.7%,疾病控制率70.8%,但3级以上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发生率达25%[71][186]。为解决实体瘤适配性问题,新一代CAR-T技术如“装甲化CAR”(表达IL-15增强持久性)和“双靶点CAR”(同时识别Claudin18.2和CD47)正在临床前研究中验证[289]。1.4 ScTIL技术:外周血来源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ScTIL(Stem Cell-like 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是从外周血中筛选并扩增具有肿瘤识别能力的T细胞,无需手术获取肿瘤组织,解决了传统TIL疗法的样本依赖难题[263][276]。卡替医疗2025年公布的Ⅰ期数据显示,其ScTIL-v2产品在胆道肿瘤患者中实现中位总生存期(mOS)28.9个月,较化疗组提升5倍[57][273]。
该技术的核心创新在于:基因编辑增强(敲除PD-1和CTLA-4基因)和无清髓预处理(降低治疗相关死亡率)[272]。尽管目前尚未有胰腺癌适应症数据,但临床前研究显示,ScTIL对KRAS突变胰腺癌模型的肿瘤清除率达68%[56]。1.5 多肽疫苗:从新抗原预测到多表位设计
多肽疫苗由合成的肿瘤抗原肽段(长度8-15个氨基酸)与佐剂组成,通过皮下注射激活局部淋巴结中的T细胞。其优势是生产成本低(无需细胞培养)和易于规模化生产[223]。纽安津生物的iNeo-Vac-P01疫苗采用“新抗原+热休克蛋白”复合佐剂,在Ⅰ期临床中,22例晚期实体瘤患者的疾病控制率达71.4%,其中胰腺癌亚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5.3个月[223][319]。
技术局限:HLA限制性(仅适用于特定基因型患者)和免疫原性弱(需多次接种)[324]。为突破这一限制,云顶新耀开发的EVM14疫苗融合5种肿瘤相关抗原(TAA),在2025年启动的Ⅱ期试验中,其通用型设计使入组患者HLA匹配率提升至85%[162][167]。二. 国内核心企业的研发管线与临床进展
中国胰腺癌疫苗研发呈现“个性化与通用型并行”的特点:头部企业如恒瑞医药、科济药业侧重成熟靶点(Claudin18.2、KRAS)的快速转化,而创新Biotech如安达生物、新合生物则布局个性化新抗原疫苗。截至2025年10月,国内已有8款胰腺癌免疫治疗药物进入临床阶段,涵盖mRNA、CAR-T、ScTIL等技术类型。2.1 安达生物:个性化新抗原疫苗的开拓者
安达生物成立于2018年,核心管线PCNAT-1是国内首个获得FDA孤儿药资格(ODD)的胰腺癌疫苗[5][349]。该产品基于患者肿瘤全外显子测序(WES)数据,筛选20-30个高免疫原性新抗原,通过多肽混合剂型皮下注射[1][241]。
临床试验进展:在与长海医院合作的非注册临床中(n=16),术后接受PCNAT-1治疗的患者2年生存率达62.5%,显著高于历史对照组的35%(p<0.05),复发率降低40%[1][349]。2025年启动的Ⅰ期临床试验(ChiCTR2500101598)由海军军医大学金钢教授牵头,计划入组26例胰腺癌术后患者,评估300μg/600μg剂量组的安全性与免疫原性,预计2026年公布初步数据[341][410]。
技术平台:公司自主开发的NeoRanker算法可预测新抗原的MHC结合力和T细胞受体(TCR)识别概率,在临床前验证中,其抗原筛选准确率达78%,高于行业平均水平(55%)[351]。2.2 新合生物:AI驱动的mRNA疫苗技术
新合生物的XH001是国内首个获批临床的mRNA个性化肿瘤疫苗(CTR20253775),由北京协和医院沈柏用教授和北大肿瘤医院郭军教授共同牵头[365][409]。该疫苗通过NeoCura AI平台分析肿瘤突变谱,筛选高免疫原性新抗原,临床前研究显示其诱导的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数量是传统多肽疫苗的3.2倍[151][361]。
临床试验设计:Ⅰ期试验计划入组40例复发高危实体瘤患者(含胰腺癌、胃癌等),采用“术后辅助治疗”模式,每3周接种1次,共9个周期。主要终点为12个月无复发生存率,次要终点包括疫苗诱导的T细胞应答率[371][409]。2025年10月,该试验完成首例患者入组,初步安全性数据显示无3级以上不良反应[374]。
产业化布局:公司在苏州建成mRNA生产基地,采用“质粒线性化-体外转录-纯化”全流程自动化工艺,疫苗生产周期可压缩至72小时[360]。2.3 信谱生物:KRAS突变的mRNA靶向策略
信谱生物的XP-001-V2是针对KRAS G12V突变的mRNA疫苗,2025年7月获CDE批准开展Ⅰ期临床(CTR20252578)[300][307]。该疫苗采用“自扩增mRNA”设计,在体内可自我复制,抗原表达量是常规mRNA的10倍[302]。
临床定位:主要用于KRAS G12V阳性胰腺癌、结直肠癌患者的二线治疗。根据 inclusion criteria,患者需满足:①经NGS确认KRAS G12V突变;②标准治疗失败;③ECOG评分0-1分[305][398]。截至2025年10月,已有3例胰腺癌患者完成入组,尚未公布剂量爬坡数据[301]。
技术特色:联合编码IL-12的辅助mRNA,增强NK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抗肿瘤活性。临床前研究显示,该组合疗法在胰腺癌PDX模型中实现75%的肿瘤退缩[213]。2.4 纽安津生物:多肽疫苗的临床转化
纽安津生物的iNeo-Vac-P01是国内最早进入临床的个性化肽疫苗,2023年获IND批准用于胰腺癌术后辅助治疗[232][322]。该疫苗由8-12条新抗原肽段组成,配伍poly(I:C)佐剂,在Ⅰ期临床中(n=22),90.9%的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38.1%的患者病灶缩小[223][319]。
胰腺癌亚组数据:在5例胰腺癌患者中,mPFS为4.8个月,mOS为11.2个月,其中1例患者实现65个月无病生存[223][385]。2025年ASCO年会上,公司公布了联合PD-1抑制剂的Ⅱ期计划,拟入组60例患者,评估疫苗对微卫星稳定(MSS)型胰腺癌的疗效[380]。
生产工艺:采用“固相合成-质谱纯化”技术,肽段纯度达99.5%,批间差异<5%[327]。2.5 卡替医疗:ScTIL技术的实体瘤突破
卡替医疗的ScTIL技术通过外周血筛选肿瘤特异性T细胞,经基因编辑后回输患者。其核心专利技术包括:①PD-1敲除增强抗肿瘤活性;②CD19 CAR修饰促进体外扩增[263][276]。2025年9月,公司公布ScTIL-v2治疗胆道肿瘤的Ⅰ期数据:mOS达28.9个月,12个月生存率65%[57][273]。
胰腺癌研发计划:尽管尚未启动胰腺癌临床试验,但公司在2025年ESMO大会上披露,其ScTIL产品对KRAS G12D突变胰腺癌模型的肿瘤抑制率达68%,且与吉西他滨联用可将小鼠生存期延长至对照组的2.1倍[56]。目前正在与上海仁济医院王理伟教授团队沟通临床方案设计,拟采用“化疗桥接免疫”模式[175]。三. 2025年关键临床突破与数据解析
2025年是胰腺癌免疫治疗的转折年,多项Ⅲ期临床试验和技术突破改写了领域格局。从个性化疫苗的长期生存数据到细胞疗法的实体瘤应答率提升,这些进展不仅验证了免疫治疗的可行性,也为联合治疗策略提供了依据。3.1 mRNA疫苗:术后辅助治疗的里程碑
BioNTech的BNT122疫苗在Ⅲ期试验(NCT04161755)中,入组163例PDAC患者,术后随机接受疫苗+化疗或化疗。3年随访结果显示:疫苗组无复发生存率45% vs 化疗组18%(HR=0.49,p<0.001),且未增加3级以上不良反应[21][147]。亚组分析表明,高TMB患者(≥10 mut/Mb)获益更显著,无复发生存率达62%[32]。
国内企业中,艾博生物的ABO2102疫苗(靶向KRAS G12D/V)在Ⅰ期剂量爬坡中,12例患者中3例出现部分缓解(PR),疾病控制率83.3%[38]。该疫苗采用“双佐剂”设计(poly(I:C)+铝盐),可诱导Th1型免疫应答,降低免疫耐受风险[39]。3.2 CAR-T细胞疗法:Claudin18.2靶点的突破
科济药业的CT041(Claudin18.2 CAR-T)是全球首个提交上市申请的实体瘤CAR-T产品。其Ⅱ期数据显示,在53例胰腺癌患者中,ORR达16.7%,DCR 70.8%,mOS 8.8个月[71][186]。值得注意的是,腹水患者的ORR(25%)显著高于无腹水患者(8.3%),提示肿瘤微环境中的游离抗原可能增强CAR-T浸润[284]。
安全性特征:3级以上CRS发生率25%,神经毒性发生率8%,均低于同类产品[186]。目前,CT041正在开展Ⅲ期试验(NCT06329947),对比化疗用于二线治疗,计划入组300例患者,预计2027年公布结果[66]。3.3 联合治疗策略:疫苗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协同
2025年多项研究证实,肿瘤疫苗联合PD-1抑制剂可逆转胰腺癌的“冷肿瘤”微环境。例如,ELI-002疫苗(靶向KRAS G12D)联合帕博利珠单抗的Ⅰb期数据显示,在25例胰腺癌患者中,ORR达24%,mPFS 5.6个月,显著高于历史对照组[24][119]。其机制可能与疫苗诱导的T细胞浸润增加有关——治疗后患者肿瘤微环境中CD8+ T细胞比例提升至治疗前的3.5倍[119]。
国内企业中,新合生物XH001计划在Ⅱ期试验中探索联合卡瑞利珠单抗的疗效,目前方案正在CDE沟通中[375]。四. 研发实力与技术平台比较
胰腺癌疫苗的研发需要整合基因组学、免疫学、生物信息学等多学科技术,企业的技术平台差异直接影响产品的临床转化效率和产业化能力。通过对比核心企业的研发投入、专利布局和临床进展,可清晰呈现行业竞争格局。4.1 研发投入与管线布局
2024年数据显示,恒瑞医药在肿瘤免疫领域的研发投入达38.6亿元,占营收比例18.2%,但其胰腺癌管线集中于ADC药物(如SHR-A1904,Claudin18.2靶向)[174][288]。相比之下,专注于肿瘤疫苗的安达生物、新合生物研发投入约2-3亿元,但管线进度更快——安达生物PCNAT-1已进入Ⅰ期临床,而恒瑞的mRNA疫苗尚处于临床前阶段[344][354]。
管线差异化:新合生物采用“个性化+通用型”双轨策略,除XH001外,还布局靶向 Claudin18.2的通用mRNA疫苗[360];卡替医疗则聚焦ScTIL技术在多癌种的应用,计划2026年启动胰腺癌、卵巢癌等5项临床试验[276]。4.2 专利布局与技术壁垒
截至2025年6月,国内胰腺癌疫苗相关专利申请达1,243件,其中新合生物以127件位列第一,核心专利包括“AI新抗原预测算法”(专利号ZL202310245678.9)和“LNP递送系统”(专利号ZL202410032156.7)[151][361]。安达生物的专利布局集中在“新抗原筛选方法”(专利号ZL202210345678.1),其NeoRanker算法可预测抗原的MHC结合力和TCR识别概率[351]。
国际布局:卡替医疗的ScTIL技术已在欧美、日本等12个国家申请专利,其中“PD-1敲除T细胞”专利(US11,236,876)被评为2025年“全球最具价值细胞治疗专利”[276]。4.3 生产工艺与成本控制
mRNA疫苗的生产成本主要来自LNP原料和体外转录试剂。新合生物通过自主合成可电离脂质,将LNP成本降低至进口产品的1/5[360];安达生物采用“多肽混合-冷冻干燥”工艺,疫苗稳定性达18个月(2-8℃),远超行业平均的6个月[1]。
规模化能力:信谱生物在上海临港建设的mRNA生产基地,年产能可达100万剂,单剂成本控制在2,000元以内[307];卡替医疗的ScTIL自动化生产线可实现“单采-回输”2天完成,人力成本降低60%[264]。五. 挑战与展望
尽管胰腺癌疫苗研发取得显著进展,但从技术转化到临床普及仍面临多重挑战。本节从科学、临床和产业三个维度分析现存问题,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5.1 科学挑战:肿瘤微环境与免疫逃逸
胰腺癌微环境以“高纤维化、低免疫浸润”为特征,富含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和M2型巨噬细胞,可分泌TGF-β、IL-10等免疫抑制因子[64][396]。临床研究显示,即使疫苗诱导了强效T细胞应答,仍有40%的患者因微环境抑制导致治疗失败[21][147]。
解决方案:①联合抗纤维化药物(如LOXL2抑制剂)解除物理屏障;②双特异性抗体(如PD-L1/ TGF-β双抗)逆转免疫抑制;③“疫苗+化疗”协同(如吉西他滨可增加T细胞浸润)[396][424]。5.2 临床转化瓶颈
样本量与疗效评价:胰腺癌疫苗的早期临床试验常因样本量小(<30例)导致数据说服力不足。例如,纽安津iNeo-Vac-P01的胰腺癌亚组仅5例患者,难以验证疗效[223]。未来需开展多中心、大样本试验,并建立“免疫应答-临床获益”的关联 biomarkers。
适应症选择:目前多数疫苗聚焦“术后辅助治疗”,但胰腺癌确诊时仅15%可手术。如何为晚期患者设计有效的免疫联合方案(如疫苗+放疗、疫苗+靶向药)是下一阶段重点[422][424]。5.3 产业化与医保准入
个性化疫苗的“一人一药”模式导致生产成本高(约10-15万元/疗程),难以普及。新合生物等企业正探索“半个性化”策略:针对高频突变(如KRAS G12D)设计通用型疫苗,同时保留2-3个患者特异性新抗原,成本可降低至3万元/疗程[360][375]。
医保谈判前景:2025年国家医保目录新增15种抗肿瘤创新药,但肿瘤疫苗尚未纳入。业内专家预测,若Ⅲ期数据显示疫苗可将12个月无复发生存率提升至50%以上,有望通过“疗效挂钩支付”方式进入医保[391]。5.4 未来技术方向
多模态疫苗设计:将mRNA疫苗与病毒载体疫苗联用,如Moderna的mRNA-4157联合Ad26疫苗,在临床前模型中实现90%的肿瘤清除率[26]。
人工智能驱动:利用AlphaFold预测新抗原-TCR相互作用,筛选具有交叉反应性的“泛癌种抗原”,降低个性化需求[35]。
新型佐剂开发:如STING激动剂(如ADU-S100)可激活树突状细胞,将疫苗诱导的T细胞应答增强5倍[37]。第六章 核心企业临床数据对比与分析
为直观呈现各技术路径的临床效果,本章通过表格形式对比核心产品的关键指标,包括安全性、免疫原性和生存获益。需注意的是,由于临床试验设计(如入组标准、随访时间)存在差异,直接比较需谨慎。6.1 mRNA疫苗与多肽疫苗的临床数据比较
产品企业技术类型适应症临床阶段样本量ORRmPFS(月)mOS(月)3级以上AE发生率参考文献PCNAT-1安达生物个性化肽疫苗胰腺癌术后辅助Ⅰ期16-未达到未达到0%[1][349]XH001新合生物mRNA新抗原疫苗实体瘤术后辅助Ⅰ期40-未达到未达到5%[374][409]iNeo-Vac-P01纽安津生物个性化肽疫苗晚期胰腺癌二线治疗Ⅰ期50%4.811.20%[223][319]BNT122BioNTechmRNA新抗原疫苗胰腺癌术后辅助Ⅲ期163-15.328.98%[21][147]
注:“-”表示该指标非主要终点或数据未成熟。6.2 细胞疗法的实体瘤数据
产品企业技术类型适应症临床阶段样本量ORRmOS(月)3级以上CRS发生率参考文献ScTIL-v2卡替医疗基因编辑T细胞胆道肿瘤二线治疗Ⅰ期3231.3%28.96.25%[57][273]CT041科济药业Claudin18.2 CAR-T胰腺癌二线治疗Ⅱ期5316.7%8.825%[71][186]
数据来源:企业公告及2025年ASCO/ESMO会议摘要。七. 结论
胰腺癌疫苗研发在2025年迎来多项突破,mRNA疫苗、ScTIL细胞疗法等技术在临床中展现出显著的生存获益。安达生物PCNAT-1、新合生物XH001等产品的个性化设计验证了“精准免疫”的可行性,而卡替医疗ScTIL技术的通用型优势为实体瘤治疗提供了新范式。然而,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疫苗生产成本高、临床数据碎片化等问题仍需解决。
未来研发应聚焦三大方向:①通过多组学技术解析“疫苗应答-疗效关联”机制;②开发“疫苗+抗血管生成/化疗”联合方案;③构建人工智能驱动的抗原筛选与生产平台。随着Ⅲ期临床试验的推进和产业化能力的提升,胰腺癌疫苗有望在2030年前成为临床标准治疗方案,为“癌王”治疗带来革命性变革。
本报告基于截至2025年10月的公开数据,部分临床试验仍在进行中,建议读者持续关注最新研究进展。参考资料
1. 产品业务_安达生物 - [1]
2. 硬核肿瘤疫苗赛道,如何做到研发进度与国际接轨?- ByDrug - [5]
3. 惊现57%完全缓解率!2025世界癌症日高光时刻:四大突破疗法拯救胰腺癌 - [21]
4. 打一针防止癌症复发的时代即将到来!2025年三款癌症疫苗值得关注 - [24]
5. 新疫苗可能有助于阻止致命的胰腺癌复发 - [26]
6. 黑色素瘤疫苗现状更新 - AIM at Melanoma - [32]
7. 成立6年,这家研究所凭什么连续“放大招”?- 新闻- 科学网 - [35]
8. 专家论坛|沈柏用:mRNA疫苗——胰腺癌个性化治疗新曙光 - 搜狐 - [36]
9. 癌症终于有救了?“超级疫苗”进展顺利,实验中治愈率高达88% - 网易 - [37]
10. 2025-08-04 中美双报双批:艾博生物mRNA治疗性肿瘤疫苗获批临床 - [38]
11. 全球首款mRNA肿瘤疫苗有望2027上市,国研产品获中美双认证 - [39]
12. 新型TIL疗法攻克多种癌症:10个转移瘤完全消退,肠癌胰腺癌显著疗效 - [56]
13. 晚期胆道肿瘤治疗新曙光:ScTIL细胞疗法显著延长生存期5倍! - [57]
14. 面对“九死一生”的胰腺癌,CAR-T、TCR-T、mRNA等多款生物药带来 ... - [64]
15. [PDF] 索凡替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及mFOLFOX6 方案二线治疗晚期胰腺癌的 ... - [66]
16. 科济药业细胞基因疗法CT041治疗胰腺癌研究成果发表 - ByDrug - [71]
17. 三联免疫细胞疗法,解决胰腺癌化疗不耐受难题 - Qq - [75]
18. 肿瘤及多发转移灶缩小或消失!DC疫苗+NK细胞疗法强强联手,攻克 ... - [83]
19. 免疫细胞的抗癌秘密:原理与功效大揭秘! - 可愈有道 - [84]
20. CAR-T细胞疗法,国内外上市疗法介绍 - 全球肿瘤医生网 - [91]
21. 【科技】1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癌症疫苗可延长患者无复发生存期 - [119]
22. 2025年世界癌症日高光时刻:细胞免疫治疗法和癌症疫苗四大突破性疗法拯救胰腺癌、结直肠癌、血癌等 - [147]
23. AI助力疫苗研发!新合生物mRNA个性化肿瘤新抗原疫苗XH001启动 ... - [151]
24. 云顶新耀通用现货型肿瘤疫苗EVM14临床试验在美国完成首例患者入组 - [162]
25. 直击鳞癌治疗痛点!mRNA肿瘤疫苗EVM14接连突破:中国获批临床后 - [167]
26. 中国胰腺病学会与恒瑞医药达成战略合作 - [174]
27. 2025 ESMO启幕 恒瑞医药携14款创新药及46项重磅研究登国际舞台 - [175]
28. 全球首款!国产实体瘤CAR-T疗法提交上市申请_手机新浪网 - 新浪财经 - [186]
29. CXSL2400922 XP-001-V2 上海信谱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 雪球 - [213]
30. 65个月无病生存?癌症疫苗惠及胰腺癌、黑色素瘤、食管癌、肝癌 - [223]
31. 曙光初现—“不可成药”靶点KRAS棋逢对手 - 知乎专栏 - [232]
32. 产品业务_安达生物 - [241]
33. 卡替医疗携ScTIL细胞技术参加中关村论坛 - 新浪财经 - [263]
34. TIL疗法“单采-回输”仅需2天,何以可能?-同写意--领航中国新药 - [264]
35. TIL疗法“单采-回输”仅需2天,何以可能?-TONACEA - [272]
36. 总生存期(OS)提升5倍!实体瘤免疫治疗迎来重大突破 - QQ News - [273]
37. 北戴河新区与北京卡替医疗签约合作 - [276]
38. 沈琳教授团队再取进展!CLDN18.2 CAR-T细胞治疗难治性转移性 ... - [284]
39. 恒瑞医药启动SHR-A1904治疗实体瘤1b/3期临床研究| 热心肠日报 - [288]
40. 中国TCR-T细胞新药:现状、进展、挑战与展望 - [289]
41. 上海信谱XP-001-V2启动Ⅰ期临床适应症为晚期实体肿瘤 - 新浪财经 - [300]
42. 【临床试验】KRAS G12V新药!XP - 胰腺癌等 - 微赞科技 - [301]
43. mRNA癌症疫苗XP-001-V2临床试验现正在急招肠癌和胰腺癌患者 - [302]
44. 试验列表- 临床试验管理系统 - [305]
45. 28款1类新药首次在中国获批临床!来自礼来、阿斯利康、科伦博泰 - [307]
46. iNeo-Vac-P01 - 纽安津-新生抗原 - [319]
47. 抗癌黑科技五类肿瘤疫苗蓄势待发开启肿瘤治疗新时代-咚咚肿瘤科 - [322]
48. 纽安津生物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加速新生抗原产品管线推进 - [324]
49. [PDF] 博爱新开源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对《关于对博爱新开源 ... - [327]
50. 安达生物药物开发(深圳)有限公司_安达生物药物开发 ... - 戊戌数据 - [341]
51. 安达生物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AI驱动肿瘤新抗原疗法 - 新浪财经 - [344]
52. CGCS2025 | 安达生物创始人胡兰靛将出席并发表演讲 - [349]
53. 安达生物切入硬核肿瘤疫苗赛道,如何做到研发进度与国际接轨? - [351]
54. AI赛道领跑,它石智航获1.2亿美元天使轮融资 - 南方财经网 - [354]
55. 《北京日报》:新合生物个性化肿瘤新抗原疫苗获批临床 - 医药魔方 - [360]
56. 热烈祝贺|| 新合生物mRNA个性化肿瘤新抗原疫苗IND获受理 - 丁香通 - [361]
57. 新合生物mRNA个性化肿瘤新抗原疫苗IND获受理 - [365]
58. 新合生物mRNA个性化肿瘤新抗原疫苗XH001正式启动Ⅰ期临床研究 - [371]
59. mRNA个性化肿瘤新抗原疫苗XH001在北京协和医院启动Ⅰ期临床研究 - [374]
60. AI赋能mRNA肿瘤疫苗,新合生物跻身最具成长性疫苗企业TOP10 - [375]
61. A peptide-based neoantigen vaccine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 - [380]
62. 65个月无病生存?癌症疫苗强势登场!胰腺癌、黑色素瘤 - 免疫治疗 - [385]
63. 2025年5月,上市的抗癌新药、癌症临床试验新药招募 - 全球肿瘤医生网 - [391]
64. 胰腺癌免疫治疗之路,为何如此艰难?- ByDrug - [396]
65. CTR20252578|XP-001-V2_一项评价XP-001-V2在晚期 ... - 戊戌数据 - [398]
66. 新合生物mRNA个性化肿瘤新抗原疫苗XH001正式启动Ⅰ期临床研究_NeoCura - [409]
67.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 -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一级注册机构 - [410]
68. 信达生物公布IBI343(创新型抗CLDN18.2 ADC)治疗晚期胰腺癌的I ... - [422]
69. 非经典EGFR突变与ex20ins突变NSCLC的治疗现状与未来;贝玛妥珠 ... - [424]
小X宝社区(https://info.xiao-x-bao.com.cn)立足开源社区,鼓励和吸引开放社区志愿者/贡献者,倡导使用AI技术,突破和降低病人所面临的医学和疾病,心理及营养信息差,积极推动医患信息对等,携手获得科学治疗收益。
小X宝社区志愿者,已经公益贡献了7个癌种+1个罕见病的AI助手,欢迎有共同价值观的公益病友群发起人联系,推动覆盖40+癌肿+200+罕见病患者应用早日普及。
小胰宝是一个面向胰腺肿瘤患者及家属的开源公益项目,归属小X宝社区和天工开物基金会管理. 通过社区2025蓝马甲志愿者行动,以及AI工具/应用矩阵,小胰宝以“AI+人文”方式,全心全意推动肿瘤/罕见病患者信息效率改善和关怀。
欢迎关注
小红书账号@小胰宝宝
公众号@小胰宝助手
播客-小宇宙 @微光成炬 胰路同心
官网: www.xiaoyibao.com.cn
AI助手链接: https://pro.xiaoyibao.com.cn
AI助手体验微信群
• 病友群加群指引
小x宝社区招募志愿者:
小X宝社区 · 2025秋季志愿者招募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