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项与 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 (华北制药) 相关的临床试验比较重组人源抗人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克隆抗体注射液与修美乐®(欧盟)在健康成年男性受试者中单次皮下注射给药的药代动力学(PK)的相似性
100 项与 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 (华北制药) 相关的临床结果
100 项与 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 (华北制药) 相关的转化医学
100 项与 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 (华北制药) 相关的专利(医药)
2
项与 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 (华北制药) 相关的新闻(医药)精彩内容
近日,华北制药的非奈利酮片以仿制4类报产获受理,争夺国内首仿。作为国内大型国有制药企业,华北制药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约1.25亿元,同比增加约2456%,首款1类新药实现快速放量。目前公司已有41个品种过评或视同过评,3大品种备战第十一批国采;在研产品方面,7款新药处于获批临床及以上阶段,12个品种以新注册分类报产在审。
净利润预增2456%!深耕1600亿市场
1月16日,华北制药发布2024年业绩预增公告,报告期内,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约1.25亿元,同比增加约2456.08%;预计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约1.07亿元,较上年同期将增加约1.52亿元。
对于业绩预增,华北制药表示,一方面是公司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加强采购管理,降低采购成本,推行精益管理,深挖成本费用管控等措施,实现盈利能力提升;另一方面是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约1800万元,较上年同期有所减少。
华北制药前身为华北制药厂,是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1953年6月开始筹建,1958年6月建成投产,自此开创了大规模生产抗生素的历史,同时结束了中国青霉素、链霉素依赖进口的历史。
自2011年开始,华北制药就开启了从原料药向制剂转型的发展战略。经过几十年发展,华北制药已成为一家大型国有制药企业,主要产品涵盖抗感染药物、生物技术药物、心脑血管及免疫调节剂、维生素及健康消费品等领域700多个品规,尤其是在抗感染领域积累了极大优势。
米内网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城市社区中心以及乡镇卫生院(简称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全身用抗感染药(化+生)销售额接近1600亿元,在一级集团排名中,华北制药近年来稳居第四。
近年来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全身用抗感染药(化+生)销售情况(单位:万元)来源:米内网中国公立医疗机构药品终端竞争格局
在抗感染领域,华北制药培养了一批重磅产品,公司的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5:1)、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8:1)、注射用头孢噻肟钠等2023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的销售额分别超过11亿元、7亿元、5亿元等。
41个品种过评!3大品种备战第11批国采
2024年以来,华北制药有1个品种获批生产并视同过评,为恩曲他滨丙酚替诺福韦片(Ⅱ);7个品种以补充申请形式获批过评,均为抗感染药,且均为注射剂。
米内网数据显示,目前华北制药累计有41个品种过评或视同过评,涵盖6个治疗大类,其中全身用抗感染药物占比超八成。从药品剂型看,注射剂有24个,普通片剂及胶囊剂各有8个,颗粒剂有1个。
华北制药已过评品种来源:米内网一致性评价进度数据库
41个品种中,注射用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8:1)、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1)、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2:1)等均由华北制药首家/独家过评。
在国家开展的九批十轮化药集采中,华北制药累计有19个品种中选。目前公司已过评且暂未纳入国采的品种中,有3个已满足7家及以上的充分竞争条件,分别为注射用头孢唑肟钠、恩曲他滨丙酚替诺福韦片(Ⅱ)及注射用替考拉宁,均为抗感染药。
华北制药已过评但暂未纳入国采且符合条件的品种注:销售额低于1亿元用*代替来源:米内网综合数据库
米内网数据显示,2023年华北制药在上述3个品种中所占市场份额均不高,其中恩曲他滨丙酚替诺福韦片(Ⅱ)为公司2024年新获批品种。
7款新药来袭,12个新品剑指百亿市场
近年来,华北制药不断加大研发力度,2024前三季度研发费用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约23%。2024年以来,公司的奥木替韦单抗注射液扩展儿童适应症,人促红素新增规格,四价重组诺如病毒疫苗(汉逊酵母)获批临床等。
奥木替韦单抗注射液是华北制药开发的一款1类新药,与人用狂犬病疫苗联用,用以补充人用狂犬病疫苗主动免疫过程中的抗体空白,也可直接中和体内狂犬病毒,用于被狂犬或其它狂犬病毒易感动物咬伤、抓伤患者的被动免疫。据悉,奥木替韦单抗注射液最早于2022年1月获批上市,是国内首款获批的重组抗狂犬病毒单抗药物,2023年及2024上半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的销售额增速分别超过340%、98%。
除了已获批上市的新药,目前华北制药还有7款新药在国内处于获批临床及以上阶段。其中,中药新药参乌胶囊已经提交NDA,用于治疗老年痴呆症;2款单抗类生物类似药贝伐珠单抗注射液、阿达木单抗注射液均处于I期临床。
华北制药国内在研新药来源:米内网综合数据库
仿制药方面,12个品种以新注册分类报产在审,集中在全身用抗感染药物、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2个治疗大类。米内网数据显示,这12个品种2023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的销售额合计超过100亿元。
从竞争格局看,非奈利酮片暂无仿制药获批,原研产品2024上半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的销售额超过1亿元,同比增长约431%;来特莫韦注射液、注射用硫酸艾沙康唑等品种获批的国产企业仅有1家。
华北制药新分类报产且在审的品种来源:米内网中国申报进度(MED)数据库
此外,华北制药的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注射用苯唑西林钠、注射用头孢西丁钠、叶酸片、维生素B6注射液等品种提交一致性评价补充申请在审。
资料来源:米内网数据库、公司公告等注:米内网《中国公立医疗机构药品终端竞争格局》,统计范围是:中国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城市社区中心以及乡镇卫生院,不含民营医院、私人诊所、村卫生室;上述销售额以产品在终端的平均零售价计算。数据统计截至2月17日,如有疏漏,欢迎指正!
本文为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侵权责任。投稿及报料请发邮件到872470254@qq.com稿件要求详询米内微信首页菜单栏商务及内容合作可联系QQ:412539092
【分享、点赞、在看】点一点不失联哦
21世纪作为生物的世纪,在医疗界的表现之一,便是抗体类药物的快速壮大。从1986年第一个抗体类药物诞生至今,已有140多种抗体类药物上市,应用的疾病范围包括肿瘤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类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个领域。纵览全球畅销药品,2022年销售额TOP100的药品中,生物药与小分子化药呈平分秋色之势,其中抗体类药物39个(单抗33个,抗体融合蛋白4个,双抗1个,ADC 1个),是畅销药最主要的药物类别之一。而且随着技术的突破,New modality(新型疗法)风起云涌,比如新型抗体药物、ADC药物、小核酸药物、细胞药物、基因编辑技术治疗产品等,在肿瘤、重大传染性疾病、神经精神疾病、慢性病及罕见病等领域展现了良好的治疗前景,也给新兴生物技术公司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会。2023年6月16日,《2023中国生物药研发实力排行榜TOP50》(以下简称《生物药榜》)在“2023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第八届中国医药研发•创新峰会(PDI)”(点击查看详情)隆重揭晓。申报数量井喷,国内大分子新药研发热情高涨2015年,美国前总统卡特使用PD-1抑制剂治愈了晚期黑色素瘤,让PD-1抑制剂一战封神。PD-(L)1药物迅速成为现象级产品,国内也掀起了肿瘤免疫研发热潮。同期,2015年国内药政体系开启密集改革,2018年香港交易所(HKEX)开通18A政策允许未盈利的生物医药企业上市融资。在药政改革和资本助推下,国内大分子新药申报数量高速增长,1类治疗用生物制品申报临床项目数量从2012年的个位数增长到2022年的近500个。2012-2022年国产1类治疗用生物制品临床试验申请数量数据来源:药智数据从企业来看,复星医药、恒瑞医药、信达生物等在《生物药榜》排名靠前的企业是生物创新药申报的主力。表1 2020-2023年生物药TOP10名次变化资料来源:药智网时隔两年,复星医药重回榜首。2022年复星医药营业收入439.52亿元,其中复宏汉霖旗下的生物药贡献了两个10亿级大单品:利妥昔单抗“汉利康”、曲妥珠单抗“汉曲优”。2019年,复宏汉霖首款生物类似药利妥昔单抗“汉利康”获批上市,这也是中国第一款上市的生物类似药。目前复宏汉霖已有4款生物类似药在中国上市,包括汉利康(利妥昔单抗)、汉曲优(曲妥珠单抗)、汉达远(阿达木单抗)、汉贝泰(贝伐珠单抗)。2022年,复星医药首款自研的生物创新药汉斯状(斯鲁利单抗注射液)获批上市,实现由“仿”到“创”的转变。另外,复星医药还通过BD手段,前瞻性布局了CAR-T、mRNA疫苗等生物药新兴领域,是中国生物制药领域不可忽视的一方力量。恒瑞医药排名第二。恒瑞医药目前有13款新药获批上市,其中大分子创新药3款:硫培非格司亭、卡瑞利珠单抗和阿得贝利单抗。卡瑞利珠单抗(商品名:艾瑞卡)是恒瑞医药自主研发并拥有知识产权的人源化PD-1单克隆抗体。2019年5月获批上市以来,卡瑞利珠单抗已在肺癌、肝癌、食管癌、鼻咽癌以及淋巴瘤五大瘤种中获批9个适应症,是目前获批适应症最多的国产PD-1产品之一,在国内PD-1市场份额处于龙头位置,也是恒瑞医药目前最大的创新药单品。2023年,恒瑞医药自主研发的抗PD-L1单抗阿得贝利单抗(SHR-1316)注射液获批上市,使恒瑞医药成为全球唯一一家同时拥有PD-1和PD-L1两大单抗的药企。除了单抗,恒瑞医药还布局了ADC、双抗/多抗等新兴领域,其中不乏潜力新药,例如SHR-A1811被视为DS-8201的跟随者。根据恒瑞在今年AACR大会上公布的早期临床数据,SHR-A1811的治疗效果与DS-8201相当,安全性方面与DS-8201后期的临床也难分伯仲。目前在国内,大分子药物领域正在快速发展,除了上述企业,还有很多企业也在积极布局,并取得了不错成绩,例如,今年新上榜的华东医药、华北制药、浙江医药、先声药业、奥赛康等,排名大幅上升的华海药业、石药集团、上海医药等。PD-(L)1 抗体龙争虎斗以PD-1为起点,不少企业抓住时机,开启了大分子创新药突围之路。从《生物药榜》来看,排名前六的企业均围绕PD-1布局了管线,复星医药、恒瑞医药、信达生物、百济神州、君实生物、正大天晴无一不是。信达生物主要聚焦于抗体类药物研发。目前信达生物8款商业化产品中有5款是单抗:信迪利单抗、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利妥昔单抗生物类似药、雷莫西尤单抗。其中,信迪利单抗是信达生物自主研发的PD-1单抗,是公司最主要的销售收入来源。信达生物也是双抗领域领跑者,有十余款1类新药处于临床阶段,涉及PD-(L)1、CD47、HER2、Claudin18.2、TIGIT等热门靶点。此外,信达生物在ADC、CAR-T领域也有布局。君实生物拥有首款获批上市的国产PD-1单抗——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截至2022年底,君实生物在特瑞普利单抗项目累计投入47.32亿,是国内创新药研发投入最多的产品之一。特瑞普利单抗获批七天后,君实生物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成为国内首家“新三板+H”挂牌落地企业。经过十年发展,如今的君实生物拥有超过50项在研药品,绝大部分产品均通过自有平台自主开发,含多个潜在“全球新”靶点药物,覆盖肿瘤、自身免疫等重大疾病领域。New modality 风起云涌从2018年首款国产PD-1单抗上市到今天,短短五年间已有12款国产PD-(L)1抗体获批上市,包括8款PD-1单抗、3款PD-L1单抗和1款PD-1/CTLA-4双抗,PD-(L)1抗体市场已是一片“红海”。New modality(新型疗法),如双抗/多抗、ADC/XDC、基因编辑药物等成为生物制药领域的后起之秀。头部药企和初创Biotech竞相发力,力图在新技术领域获得引领优势。与2022年相比,今年《生物药榜》有15家企业新上榜,包括多家首次上榜企业,例如在ADC领域崭露风采的礼新医药、映恩生物,深耕双抗领域的友芝友,专注基因治疗药物研发的锦篮基因等。表2 与2022年相比,新进生物药榜名单2022年是双抗产品爆发的一年,全球有4款双抗产品获批上市,是过去几十年获批产品数量的总和。其中,卡度尼利单抗是首款获批上市的国产双抗药物,来自康方生物。在中国,有数十家企业涉足双抗研发,《生物药榜》中有信达生物、康方生物、普米斯、盛禾生物、友芝友等代表性企业上榜。ADC是另一个热门领域。2022年,第一三共和阿斯利康开发的明星ADC药物DS-8201高歌猛进,不仅在乳腺癌领域取得了极大成功,更准备进一步将适应症拓展到肺癌、胃癌、结直肠癌等其他癌种。在中国,ADC领域研发进展快速。据药智数据,国内有上百家企业布局这一赛道,涉及药物数量300多款。《生物药榜》中有恒瑞医药、石药集团、科伦药业、百利药业、礼新医药、映恩生物等代表性企业上榜。此外,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基因治疗药物在多种疾病中得到了应用。锦篮基因专注于AAV载体递送技术介导的基因治疗产品研发,目前开发了脊髓性肌萎缩症(SMA)、高甘油三酯血症、庞贝病等多条基因治疗药物研发管线。驯鹿生物、恺兴生命则将基因编辑应用于肿瘤治疗,开发CAR-T细胞疗法,用于血液瘤和实体瘤治疗。结语新兴技术为疾病带来新的治疗方法,这为积极追求它们的生物制药公司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会。然而,风险无处不在,创新疗法的临床失败率很高,生物技术企业起起落落更是常态。本次生物药榜,维立志博、康希诺、药明巨诺等去年上榜企业无缘今年榜单,基石药业、康宁杰瑞、荣昌生物、康泰生物等企业排名有所下滑。过去二十年,制药行业经历了从小分子到大分子,从大分子到细胞与基因治疗的飞速发展。但我国生物创新药行业尚处于早期起步阶段,未来的空间、格局仍不断变化中,谁能抓住时代的机遇,做出全球认可的创新药,让我们拭目以待。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药智网立场。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对本文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maxuelian@yaozh.com。责任编辑 | 琉璃转载开白 | 马老师 18996384680(同微信)商务合作 | 王存星 19922864877(同微信) 点击阅读量原文,了解研发百强榜更多内容
100 项与 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 (华北制药) 相关的药物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