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项与 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 (中美华东) 相关的临床试验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iraglutide in the Treatment of Obesity Combined With Metabolism-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MAFLD)
STUDY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iraglutide in obesity combined with metabolism-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MAFLD).
INTERVENTION PROGRAM: All subjects underwent dietary control and exercise therapy, and controlled smoking and alcohol consumption. During the 3 months of the trial, men were instructed to follow a diet of 1,500 to 1,800 kcal per day and women followed a diet of 1,200 to 1,500 kcal per day. All three diets included 40 to 55 percent carbohydrates, 15 to 20 percent protein and 20 to 30 percent fat. During the 3-month trial period, subjects performed at least 150 minutes of moderate-intensity exercise per week with an energy expenditure of 1500 kcal/week or more. Other medications containing the same ingredients as orlistat and liraglutide were prohibited during the trial period. After randomization,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ifestyle intervention + orlistat until the end of follow-up. Trial group 1 was treated with lifestyle intervention + liraglutide. Trial group 2 was treated with lifestyle intervention + liraglutide + orlistat for a total treatment and follow-up period of 3 months.
利拉鲁肽注射液与诺和力®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随机、开放、两周期、自身交叉的对照试验
考察利拉鲁肽注射液的药动学特征,并比较中国健康成年受试者单次经皮下注射利拉鲁肽注射液(受试药)与原研产品诺和力®(参比药)的药动学相似性
评价利拉鲁肽注射液辅助生活方式干预治疗肥胖,或超重伴并发症的成年非糖尿病患者的III期临床试验
主要目的:以安慰剂对照,评价利拉鲁肽注射液辅助生活方式干预治疗肥胖,或超重伴并发症的成人非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 次要目的:以安慰剂对照,评价利拉鲁肽注射液辅助生活方式干预治疗肥胖,或超重伴并发症的成人非糖尿病患者的安全性;评价利拉鲁肽注射液的免疫原性。
100 项与 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 (中美华东) 相关的临床结果
100 项与 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 (中美华东) 相关的转化医学
100 项与 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 (中美华东) 相关的专利(医药)
65
项与 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 (中美华东) 相关的新闻(医药)近日,翰宇药业宣布其自主研发的GLP-1利拉鲁肽注射液获FDA首仿批准上市,正式登陆美国。
众所周知,GLP-1类药物近年来因其在降糖和减重方面显示出的显著疗效而成为市场焦点。然而也正是由于需求暴涨,该类药物也多次面临生产供应不足的问题。
此次翰宇药业利拉鲁肽仿制药登陆美国市场,不仅是翰宇药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一个重要突破,也标志着国产利拉鲁肽仿制药放量在即。
01
预估销售峰值1.35亿美元
利拉鲁肽是一种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可激活人GLP-1受体,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延缓胃排空,并增加饱腹感,从而降低血糖和体重。利拉鲁肽由诺和诺德原研,于2009年在欧盟上市,随后于2010年先后在日本和美国上市,于2011年进入中国市场,被批准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商品名:诺和力)。近年来,除了糖尿病,利拉鲁肽的研究领域还涉及肥胖症、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心血管系统疾病等。2014年12月,利拉鲁肽减肥适应症获得美国FDA批准。
翰宇药业的利拉鲁肽注射液于2021年9月正式提交ANDA申请。2024年6月,该品种取得美国FDA暂定批准。2024年10月,利拉鲁肽注射液迎来大规模发货,此次订单是2023年公司公告的来自Hikma公司的1.03亿元人民币的制剂采购订单。本次利拉鲁肽注射液采取对外授权合作模式,翰宇药业获得两位数的销售利润分成。除此订单外,翰宇药业在2024年陆续收到了Hikma公司的三笔采购订单,金额分别为0.72亿元、0.84亿元、0.77亿元。2024年11月,翰宇药业零缺陷原料药生产基地再次通过美国FDA现场核查。截至目前,翰宇药业无论原料药生产基地还是制剂生产基地,均顺利通过美国FDA的cGMP标准现场核查,连续收获多笔GLP-1原料药以及制剂海外商业批订单。除FDA正式获批之外,翰宇药业称在中国已于2024年10月提交了利拉鲁肽注射液的上市申请并获受理;另外,东南亚、南美、中东等地将陆续进入申报程序。
根据诺和诺德年报显示,受到司美格鲁肽产能倾斜影响,利拉鲁肽(降糖版本Victoza和Saxenda减重版本)2021年至2023年在美国销售额分别约为16.2亿美元、15.1亿美元和9.7亿美元。方正证券称,作为美国首个利拉鲁肽仿制药物,假设该产品获批后降价30%,可占据约20%市场份额;该机构预测翰宇药业的利拉鲁肽仿制药在美销售峰值有望达1.35亿美元。
在减重和降糖领域,除了利拉鲁肽,翰宇药业也在积极布局其他GLP-1类重磅产品如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等,通过多元化的产品线拓展市场份额。
02
全球规模近60亿美元
根据公开数据,2023年全球利拉鲁肽终端市场规模59.91亿美元,其中美国终端市场规模约32.04亿美元,中国终端市场规模约1.97亿美元。利拉鲁肽在北美市场显示出其巨大的商业潜力。北美地区人们对糖尿病和肥胖症的治疗意识较高,且医疗保健支出相对充足,加上肥胖人群数量多等因素,推动了利拉鲁肽市场的需求,预计2024年到2030年期间该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
目前利拉鲁肽的主要适应症为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但是研究人员正在积极探索其在心血管系统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MASH)、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潜力治疗领域的应用,如果这些适应症能顺利获批,这将进一步拓宽利拉鲁肽的市场空间。另外,新剂型、联合用药等也是继续挖掘利拉鲁肽产品价值的潜力点,也有研究人员正在尝试探索。总之,利拉鲁肽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物,在糖尿病和肥胖症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将在临床应用中不断拓展其价值。
03
国产放量在即
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居全球首位,患病人数预计将在2025年达到1.5亿,并于2030年达到1.7亿。在巨大的降糖市场需求下,预计2026年我国治疗2型糖尿病的GLP-1药物市场规模达159亿元。我国肥胖人口数量不断增加,预计到2030年我国肥胖人群数量达3.29亿人。GLP-1药物在减重方面已显示出显著疗效,预计2026年中国治疗肥胖症的GLP-1药物市场规模达122亿元。此外,糖尿病危险因素潜在用药患者数预计达0.69亿-0.98亿人,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患者预计达0.6亿人,GLP-1药物均展示出潜在治疗前景。
当前,国内GLP-1药物研发如火如荼,仅仅利拉鲁肽国内已有十余家药企进行相关布局。利拉鲁肽在中国的化合物专利已在2017年到期,导致国内市场迎来一波利拉鲁肽仿制药研发热潮。根据公开数据,截至2024年12月,目前国内利拉鲁肽有通化东宝、中国生物制药、华东医药等企业获批上市。另外,分别来自宸安生物、联邦制药和翰宇药业的利拉鲁肽仿制药处于上市申请阶段。
国内利拉鲁肽仿制药研究进度(截至2024年12月)
图片来源:华福证券
华东医药利拉鲁肽:2023年3月,华东医药子公司杭州中美华东宣布收到国家药监局颁发的《药品注册证书》,批准利拉鲁肽注射液(商品名:利鲁平)用于控制成人2型糖尿病血糖的治疗。2023年7月,该产品肥胖或超重适应症在中国正式得到上市许可。华东医药也在积极探索利拉鲁肽的海外市场。2022年6月,华东医药与中东和非洲地区最大的制药商之一Julphar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授予后者利拉鲁肽注射液产品糖尿病及减肥两个适应症在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埃及等中东和北非地区17个国家的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权益。
通化东宝利拉鲁肽:2023年12月,通化东宝利拉鲁肽注射液的上市申请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批准,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该产品成为继华东医药之后第2款上市的国产利拉鲁肽。
正大天晴利拉鲁肽:2024年6月,NMPA批准了正大天晴的利拉鲁肽注射液生物类似药的上市申请。该公司的利拉鲁肽注射液可依赖葡萄糖激活内源性胰岛素分泌,降低胰高血糖素分泌,减缓胃动力和排空,降低食欲和食物摄入量,在避免低血糖和体重增加的同时控制血糖。
04
结语
虽然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等更长效的GLP-1受体激动剂已经提前占据很大的市场空间,但是接近60亿美元的全球市场空间仍然属于利拉鲁肽。在美国GLP-1类药物产能供应严重不足,尤其GLP-1类减肥药物,且利拉鲁肽目前仍处于美国短缺药目录内,翰宇药业利拉鲁肽仿制药在美国上市将为更多有需要的患者提供更多帮助,国产利拉鲁肽在美放量在即。
参考资料:
1.各家企业官网、官微
2.《GLP-1RA开启降糖减重治疗新周期,创新驱动引领全产业链高景气发展》,中邮证券
3.《利拉鲁肽获FDA暂定批准,多肽制剂国际化进入商业化放量新阶段》,方正证券
4.《GLP-1有望成就新一代药王,国内市场开启减重时代》,华福证券
友情推荐:医药行业深度技术内容,点击“博药”查看详情~
声明:本内容仅用作医药行业信息传播,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药智网立场。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对本文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maxuelian@yaozh.com。
责任编辑 | 史蒂文
合作、投稿、转载开白 | 马老师 18323856316(同微信)
阅读原文,是受欢迎的文章哦
作者:嘤嘤嘤
12月4日,礼来公布了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3b期临床试验SURMOUNT-5研究的顶线结果。在该研究的主要终点中,Zepbond®替尔泊肽(tirzepatide)与Wegovy®司美格鲁肽(semaglutide)相比,实现了1.47倍的相对体重减轻。
据悉,SURMOUNT-5(NCT05822830)试验旨在评估在未患糖尿病的肥胖或伴有至少一种合并症(如高血压、血脂异常、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心血管疾病)的超重成人中,替尔泊肽与司美格鲁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分析数据显示,替尔泊肽实现的平均减重比例达20.2%,显著优于司美格鲁肽的13.7%。在第72周时,在肥胖或伴有至少一种体重相关合并症的非糖尿病超重成人中,无论在主要终点还是5个关键次要终点方面,替尔泊肽均全面超越了司美格鲁肽。
SURMOUNT-5研究的次要关键终点中,替尔泊肽治疗组中31.6%的患者实现了体重减轻至少25%,而司美格鲁肽治疗组仅有16.1%的患者实现了这一目标。替尔泊肽的总体安全性与此前报告的SURMOUNT研究相似。该研究中,替尔泊肽和司美格鲁肽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均为轻度至中度胃肠道相关不良事件。
此外,2024年11月13日礼来宣布了3期SURMOUNT-1研究(176周治疗期)的详细结果:与安慰剂相比,在176周内每周注射替尔泊肽(5mg,10mg,15mg)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前期的肥胖或超重成人患者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有效性估计目标显示,三年治疗期间替尔泊肽(15mg剂量)可持续减轻患者体重,患者平均体重下降22.9%。
01
替尔泊肽的优势
替尔泊肽是一种单分子多肽,可结合并激活人体天然肠促胰素受体GIP受体和GLP-1受体。GIP受体和GLP-1受体均表达于大脑中调节食欲的重要区域。GIP和GLP-1均为营养负荷后分泌的肠道激素,发挥肠促胰素作用。
早在2022年5月,替尔泊肽就获得了FDA批准,用于改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2023年11月,FDA批准了替尔泊肽用于肥胖(BMI≥30kg/m2)或至少有一种合并症的超重成人(BMI≥27kg/m2)的长期体重管理。
替尔泊肽是唯一获批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GIP(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和GLP-1(胰高糖素样肽-1)双受体激动剂药物。它正在慢慢改变数百万人对慢性疾病的管理模式。
此外,礼来已向FDA和其他全球监管机构递交了替尔泊肽治疗肥胖伴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研究数据。替尔泊肽治疗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伴肥胖的数据也即将于今年底递交。正在进行中的研究涉及慢性肾脏病和肥胖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
一系列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凸显了长期使用替尔泊肽在体重减轻方面所发挥的关键作用。而且,替尔泊肽与血糖控制、心脏代谢危险因素(包括空腹胰岛素、血压和血脂)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改善也有关。
与此同时,司美格鲁肽的适应症同样在不断拓展,包括Ozempic(注射,每周用药,针对2型糖尿病)、Rybelsus(口服,每日给药,针对2型糖尿病)以及Wegovy(注射,每周给药,针对肥胖)。
02
减重市场全球研发格局
肥胖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案仍有很大的需求。2023世界肥胖图谱(The World Obesity Atlas 2023)显示,如果继续按照现有速度发展,到2035年全球超重和肥胖人口将会超过40亿。
首个用于2型糖尿病的GLP-1受体激动剂于2005年获得批准,并于2014年用于长期体重管理。十年后,许多新的GLP-1和现有GLP-1的新适应症正在研究中,包括睡眠呼吸暂停和糖尿病肾病。
GLP-1类疗法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商业化成果。诺和诺德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今年仅前9个月司美格鲁肽就大卖超200亿美元,同比大涨88%,占公司营收近70%。司美格鲁肽是首个年销售额破百亿的GLP-1类药物。
当前,减重药物的开发朝着靶点多元化、口服剂型、突破减重效果瓶颈这三个趋势前进。不论是已获批的减重疗法还是在研疗法,GLP-1类药物(包括靶向GLP-1、GIP或胰高血糖素等肠促胰岛素信号通路的药物)的占比都超过了三分之一。
除了GLP-1类疗法外,其余的减重疗法开发方向还包括胰淀素类似物、胃和胰脂肪酶抑制剂、阿片受体拮抗剂、大麻素受体抑制剂等。
目前,获得中国药监局批准用于肥胖患者减重的药物共有5种,除了今年刚获批上市的司美格鲁肽及替尔泊肽,还有奥利司他、利拉鲁肽、贝那鲁肽。华东医药旗下中美华东的仿制药利鲁平,在2023年7月已获中国药监局批准上市,用于肥胖或超重适应症,通化东宝、正大天晴也有同类仿制药。我国恒瑞医药、信达生物、齐鲁制药、华东医药、先为达生物、九源基因、银诺医药等均有已接近商业化或临床试验尾声的产品。
结语
肥胖治疗药物的关注度持续上升,SURMOUNT系列临床试验的积极研究结果能够为医生和患者在选择肥胖治疗方案时提供重要参考。随着诺和诺德和礼来GLP-1药物在国内获批减重适应证,“GLP-1双雄”的竞争将很快在中国拉开帷幕。
参考来源:
1. 礼来官网
2. GLP-1 Pipeline Update: November 2024, Prime Therapeutics
关于贝壳社
贝壳社是国内领先的医健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医健创业者提供全路径创业服务。通过产业空间运营、创业教育、投资孵化、数字化赋能、企业价值增长等服务体系,给医健创业企业提供产业空间、人才战略培养、投融资、产业生态资源、数字化转型等服务。同时,贝壳社布局澳洲,帮助国内生物医药企业加速走向海外;成立“泰格-泰珑-贝壳社企业经营服务中心”为企业成长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增值服务,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加快企业成长发展。我们深度链接政府、科研院所、临床机构、投资机构、第三方服务商、CXO等行业资源,致力于赋能医疗健康创业公司成长,推动创新技术造福人类生命健康。
往
期
推
荐
1
PD-1王炸搭档迎来重大突破
2
罗氏押注细胞疗法
_
3
29亿美元,诺华年终大手笔收购罕见病潜在重磅疗法
_
*声明:本文仅为作者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且非治疗方案推荐。
投稿请添加小助手:bioclub666
报名倒计时2天!与300+朋友们欢聚一堂!~
2024年ADC、siRNA、分子胶等热点药物研发风向标 | 药时代直播间
正文共: 4542字 6图
预计阅读时间: 12分钟
跨国药企巨头礼来,再为已经极度内卷的代谢领域减重赛道加了一把火。
起因是礼来旗下替尔泊肽(tirzepatide)在一场临床试验中,头对头击败了最大竞争对手——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且主要终点和5个关键次要终点数据均优于后者。
礼来在12月4日晚间发布的官微消息中表示,替尔泊肽(tirzepatide)与司美格鲁肽(semaglutide)相比,实现了1.47倍的相对体重减轻。
已上市7年,颇有下一代“药王”潜力的司美格鲁肽,即将被刚上市两年的后来者迎头赶上,行业关注度自然不会小。
消息公布后,礼来股价应声上涨,前一日以813.33美元/股收盘的情况下,当地时间2024年12月4日盘中股价一度涨超846美元/股,当日成交量超32亿美元,市值破7800亿美元。
但在尤为火热的减重赛道,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的对手从来不止一个,礼来德替尔泊肽既是后来者,亦是被追赶者。国内市场,恒瑞、信达、华东医药等企业早已摩拳擦掌,一众国产同类药物蓄势正等待开局。
海通国际研报指出,如今全球糖尿病减重市场正处于GLP-1类药物兑现期,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带动市场快速增长的同时,下一代升级药物也逐渐成为全球关注重点。
随着新产品陆续获批上市销售竞争加剧,2026年或将开启GLP-1产品商业化混战期。
01
替尔泊肽与司美格鲁肽之战
作为目前减重赛道霸主,司美格鲁肽于2021年6月获美国FDA批准用于长期体重管理,同一适应症在中国市场今年6月才获批,并在11月17日正式上市,是目前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周制剂。
礼来替尔泊肽用于肥胖或超重成人长期体重管理的适应症,2023年11月获得美国FDA批准。在中国市场,替尔泊肽的降糖适应症今年5月才获批上市,两个月后,减重适应症亦在7月份获批。
因为先发优势,在全球市场上,司美格鲁肽已占据更大的份额。
2024年前三季度,司美格鲁肽总销售额达到1412.13亿丹麦克朗(205.90亿美元),离现任药王“K药”的216亿美元几乎只有一步之遥。其中减重版的司美格鲁肽Wegovy占比近三成,贡献了383.40亿丹麦克朗(55.90亿美元),同比增长76%。
但替尔泊肽也展示出迅猛的追赶态势,同期销售额110.28亿美元,其中减重版Zepbound销售额约为30.18亿美元。
今年10月份礼来还更新了Zepbound的说明书,去除了该药物使用的BMI限制,改为肥胖或合并高风险因素的超重人群,进一步扩大了人群覆盖范围。
虽然仍有一定差距,然而一个已上市7年,一个仍在快速放量期,未来两者的较量可谓值得期待。
更重要的是,此前也曾有过非头对头的司美格鲁肽STEP 1和替尔泊肽SURMOUNT-3的临床试验,前者减重效果略显逊色。在12月4日礼来最新公布的随机、开放标签3b期临床试验SURMOUNT-5研究的topline结果中,替尔泊肽更是头对头击败了司美格鲁肽。
(来源:礼来中国官微)
新康界了解到,该研究的主要终点中,替尔泊肽(tirzepatide)与司美格鲁肽(semaglutide)相比,实现了1.47倍的相对体重减轻。
次要关键终点中,替尔泊肽治疗组中31.6%的患者实现了体重减轻至少25%,而司美格鲁肽治疗组仅16.1%的患者实现了这一目标。
研究数据显示,替尔泊肽实现了平均减重比例达20.2%,优于司美格鲁肽的13.7%。在第72周时,在肥胖或伴有至少一种体重相关合并症的非糖尿病超重成人中,无论在主要终点还是5个关键次要终点上,替尔泊肽均超越了美格鲁肽。
基于目前两者的表现,有证券分析师表示,替尔泊肽有着更优的减重效果数据,加上销售增速亦较快,预计未来潜力更大。
02
礼来与诺和诺德的交锋
但礼来与诺和诺德的较量并不止于市场销售上的正面交锋,提产能、扩大适应症、加速布局下一代升级药物等多个方面,双方均已展开角逐。
礼来方面,11月19日才刚刚宣布与国内创新药企业来凯医药一项针对 Act RIIA 的单克隆抗体LAE102的临床合作协议,该单抗药物用于肥胖症治疗,是全球第一个进入肥胖症治疗临床阶段的ActRIIA特异性抗体,目前正在中国开展针对超重/肥胖适应证的Ⅰ期临床试验。
相比目前的GLP-1类靶点药物, 靶向Act RIIA 的单克隆抗体拥有更优的增肌减脂效果,和更少的副作用,因此有望成为下一代减重药物的重磅产品。
在此之前,2023年礼来已通过砸下20亿美元收购Versanis获得了一款ActRⅡA/B单抗(Bimagrumab),并在今年10月启动了该药物联合替尔泊肽用于增肌减脂的Ⅱ期临床试验。
此外,为扩大替尔泊肽注射剂原料药的供应及产能,2020年以来礼来陆续宣布投资超200亿美元在美国和欧洲开发新的生产基地。今年10月再度投资15亿元用于中国苏州工厂的产能升级,扩大治疗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创新药的生产规模。
12月5日最新消息,礼来宣布再投30亿美元扩建其位于美国威斯康星州基诺沙县的生产制造工厂,以扩大礼来的全球注射产品生产制造网络,帮助满足其糖尿病、肥胖症和未来治疗领域对管线药物日益增长的需求。
内卷压力之下,诺和诺德动作亦不少。
CagriSema是司美格鲁肽与胰淀素类似物cagrilintide的固定剂量药物组合,2022年诺和诺德基于该CagriSema开展了一项肥胖症的Ⅲ期临床系列研究,其中包括一项与替尔泊肽头对头对照用于减肥的Ⅲ期临床试验,预计2025年8月可完成。
早期数据显示,CagriSema可能帮助患者实现至少减轻25%的体重。
另外还有两款在研的口服减重药物Monlunabant、Amycretin,前者为小分子口服大麻素受体1(CB1)反向激动剂,诺和诺德2023年8月10亿美元收购所得,后者是一款GLP-1受体和胰淀素受体的长效共激动剂。
提升产能方面,诺和诺德计划未来3年每年为此投入60亿美元,今年2月份就以110亿美元重金收购了全球CDMO巨头Catalent的三座灌装工厂。随后又宣布将投资41亿美元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Clayton建设第二座灌装/成品生产设施。
中国同样是诺和诺德的重点布局市场,该公司增资约40亿元用于其天津制药基地的无菌制剂扩建项目,今年3月份已正式奠基。
03
千亿减重赛道战火燃起
世界卫生组织曾在发布数据称,从1990年到2022年,儿童和青少年的肥胖率翻了两番,成年人的肥胖率亦翻了一番以上,世界上每8个人中就有1人患有肥胖症。2022年全球43%的成年人超重。
巨大的减重需求背后,高盛在研报中预测,2030年全球抗肥胖药物市场整体规模有望达到1000亿美元。
对众多药企而言,这无疑是一个足够有吸引力的市场。
(GLP-1药物及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减重药物销售情况,来源:海通国际研报)
目前在我国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肥胖患者减重的药物共有5种,除了今年刚获批上市的司美格鲁肽及替尔泊肽,还有奥利司他、利拉鲁肽、贝那鲁肽,后两者也同样为GLP-1 RA 的长效制剂。
值得一提的是,利拉鲁肽原研药也属于诺和诺德,2020年12月被美国FDA批准用于青少年肥胖症,华东医药旗下的中美华东公司对该药的仿制药利鲁平,在2023年7月已获中国药监局批准上市,用于肥胖或超重适应症,通化东宝、正大天晴亦有同类仿制药。
海通国际研报指出,在糖尿病及减重市场,2023年我国GLP-1药物整体销售额约67.4亿元,规模快速扩大,目前全球围绕下一代产品的竞争激烈,总体趋势向多靶(以提升疗效)、口服&长效制剂(以提升便利性)和其他获益(增肌 减脂等需求)发展。
从企业来看,我国恒瑞医药、信达生物、齐鲁制药、华东医药、先为达生物以及九源基因、银诺医药等均有已接近商业化或临床试验尾声的产品。
(我国糖尿病及减重领域产品进展情况,来源:海通国际)
进度较快的当属信达生物的玛仕度肽注射液,一种GLP-1R/GCGR 双重激动剂,今年2月其成人肥胖或超重的适应症上市申请已获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受理,明年或将上市,其临床试验亦包括了与司美格鲁肽的头对头研究,对降糖、减重及心血管肾脏代谢等指标均有改善。
此外,拉开了今年国内创新药Newco模式出海大幕的一项交易,就是恒瑞的GLP-1R创新药物组合,主要针对糖尿病、肥胖等代谢性疾病。
分别为新型口服小分子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激动剂HRS-7535、靶向抑胃肽受体(GIPR)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的双激动剂HRS9531、下一代肠促胰岛素产品HRS-4729。
上述三款产品目前分别处于二期临床、三期临床、临床前开发阶段,全球范围内均无同类产品上市。其中的GLP-1R/GIPR双激动剂HRS9531也在今年10月启动了与司美格鲁肽的头对头临床试验。
12月刚向港交所递交了IPO申请的银诺医药,亦有一款治疗2型糖尿病(T2D)的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依苏帕格鲁肽也即将进入商业化阶段,该药物临床在研适应症还包括肥胖和超重、代谢功能障碍相关性脂肪性肝炎(MASH)等。
除此之外,11月28日刚刚在香港上市的九源基因旗下也有利拉鲁肽在研生物类似药、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今年1月份其用于肥胖症及超重的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已获国家药监局(新药临床研究申请)IND批准。
今年6月、9月丽珠制药及齐鲁制药的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也先后递交了上市申请。
海通国际在研报中表示,诸多新产品挤入,2025年将迎来糖尿病及减重领域的国产元年,带动我国GLP-1相关市场快速增长,同时销售竞争的加剧,也会令GLP-1类产品在2026年开启商业化混战期。
且随着内卷进入白热化阶段,新药研发方向也将从肥胖问题逐渐拓展至其多项并发症等更多元的需求。
11月30日于广州举办的第九届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代谢创新研发论坛上,北京大学人民医学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就指出,今后肥胖药物的研发会有两条路径,一方面是减重的大众用药,另一方面就是改善相关的疾病类,例如改善脂肪肝、关节疾病、高血压、心血管等。
纪立农还表示,未来肥胖类创新药物需要避免目前医保、支付等问题,得到社会支持,需要逐个适应症去研究突破。
可以发现,无论礼来还是诺和诺德,亦已开始向肥胖等并发症的方向进行研发突破,希望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求新的增长点。
如今年8月初,礼来宣布已经向欧洲和美国的监管机构递交申请,寻求批准替尔泊肽改善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肥胖患者的打呼适应症;又在11月下旬向全球监管机构递交替尔泊肽治疗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合并肥胖患者的适应症申请。
诺和诺德方面,今年3月司美格鲁肽2.4mg(Wegovy®)已获FDA批准新适应症,用于降低心血管疾病合并肥胖或超重成年人发生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脏病发作和非致死性卒中的风险,成为首个获批用于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风险的肥胖症治疗药物。
另外一项III期FLOW试验结果显示,司美格鲁肽显著降低了患有慢性肾病(CKD)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风险。诺和诺德预计今年会提交申请,将慢性肾病纳入司美格鲁肽的适应症范围。
版权声明/免责声明
本文为授权转载文章。
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不提供任何商用、医用、投资用建议。
文中图片、视频、字体、音乐等素材或为药时代购买的授权正版作品,或来自微信公共图片库,或取自公司官网/网络,部分素材根据CC0协议使用,版权归拥有者,药时代尽力注明来源。
如有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衷心感谢!
药时代官方网站:www.drugtimes.cn
联系方式:
电话:13651980212
微信:27674131
邮箱:contact@drugtimes.cn
范建高教授邀您出席「2024肝病新药联盟年会暨减重新药论坛」,共襄盛会!
微芯生物CSO潘德思博士邀您出席「2024肝病新药联盟年会暨减重新药论坛」,共襄盛会!
扫码报名,参加行业盛会!
* 也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直通报名
点击这里,报名参加行业盛会!
100 项与 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 (中美华东) 相关的药物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