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5年1月31日讯——新年伊始,中国创新药企便迎来了融资的春天。据最新统计,2025年1月,多达9家中国创新药企宣布完成超过1亿元的融资。这些资金将主要用于推动新药研发、临床试验及商业化布局,涵盖抗肿瘤药物、罕见病治疗、基因疗法等多个领域。
塔吉瑞生物:C轮融资本月完成,融资金额达5000万美元
1月22日,塔吉瑞生物宣布成功完成C轮融资,融资金额高达5000万美元。公司专注于新一代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发,目前已有6款产品处于在研阶段。其中,第三代ALK抑制剂TGRX-326已进入中国3期临床研究,用于治疗肺癌。此前,先声药业已获得该药物在中国大陆的独家商业化权益。
达歌生物:A+轮融资超过2000万美元
同日,达歌生物宣布完成超过2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公司利用其专有的分子胶平台,开发针对难以成药靶点的新型药物,重点关注肿瘤、炎症、神经科学和代谢疾病等领域。本轮融资将支持其核心产品HuR分子胶的临床研究,该产品计划于2025年启动临床试验。
星联肽:Pre-A+轮融资1亿元
1月16日,星联肽宣布完成1亿元的Pre-A+轮融资。公司专注于小型化偶联药物的研发,包括多肽偶联药物(PDC)和纳米抗体偶联药物(NDC)。其首款产品SC-101已进入1期临床阶段,显示出初步的抗肿瘤效果和良好的安全性。第二款产品SC-102也在2024年底进入临床阶段。
阳光安津:pre-A轮融资超过1亿元
1月15日,阳光安津宣布完成超过1亿元的pre-A轮融资。公司由雷晓光教授和杨勇教授共同创立,专注于Nav1.8和Nav1.7钠离子通道的新型镇痛药研发。其Nav1.8抑制剂已展现出良好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预计2025年启动IND。
欧科健生物:A轮融资超过1亿元
1月11日,欧科健生物宣布完成超过1亿元的A轮融资。公司专注于眼底常见疾病的大分子创新药物研发,其核心产品OCUL101是一款双靶点三效创新抗体,针对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和地图样萎缩(GA)三种适应症。该产品已在美国和中国获批临床。
艺妙神州:E轮融资数亿元
1月8日,艺妙神州宣布完成数亿元的E轮融资。公司专注于CAR-T细胞治疗药物的研发,其首款产品IM19是一款靶向CD19的自体CAR-T候选产品,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该产品的NDA已获得中国NMPA受理。
礼邦医药:C轮首次融资5.5亿元
1月7日,礼邦医药宣布完成5.5亿元的C轮首次融资。公司专注于治疗肾脏疾病及相关慢性病的创新药物研发,已建立针对多种肾脏疾病的丰富产品管线。本轮融资将支持其铁基磷结合剂AP301的中国新药上市申报和全球3期临床试验,以及小分子泛磷转运蛋白抑制剂AP306的中美2期临床试验。
高光制药:Pre-C轮融资1.5亿元
1月3日,高光制药宣布完成1.5亿元的Pre-C轮融资。公司专注于治疗自身免疫及炎症类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小分子新药研发。其双靶点TYK2/JAK1抑制剂TLL-018已进入3期注册临床开发阶段,拟用于治疗荨麻疹、银屑病、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
普祺医药:B轮融资超过3亿元
1月2日,普祺医药宣布完成超过3亿元的B轮融资。公司专注于免疫/炎症性疾病的创新药研发,产品管线以皮肤科为主,涵盖呼吸、眼科等领域。本轮融资将用于推进其核心产品普美昔替尼凝胶(PG-011)治疗特应性皮炎的3期临床研究及NDA申报。
此外,还有多家公司如血霁生物、金唯科生物、简达生物等在1月完成了数千万元的融资,进一步推动各自领域的创新药物研发。
这些融资活动不仅展示了中国创新药企的研发实力,也反映了资本市场对生物医药行业创新潜力的高度认可。随着资金的注入,这些公司有望加速新药研发进程,为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
识别微信二维码,可添加药时空小编
请注明:姓名+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