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人工牛黄 相关的临床结果
100 项与 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人工牛黄 相关的转化医学
100 项与 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人工牛黄 相关的专利(医药)
53
项与 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人工牛黄 相关的新闻(医药)精彩内容
米内网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Q1-Q3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西药(化学药+生物药)的销售规模继续保持正增长,达1379亿元,全年有望再创新高。277个西药品牌卖过亿,销冠再次易主,“流感神药”大跌49%,市场洗牌严重。16个过亿品牌增长率超过100%,正大天晴的重磅注射液暴涨721%,倍特药业、石药集团也有产品持续飞涨,表现亮眼。跨国药企继续称霸集团榜单,正大制药、石药集团、恒瑞医药、华润三九成功突围。
图1:近几年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西药(化学药+生物药)的销售情况(亿元)在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西药的销售规模一直保持正增长态势,2024年Q1-Q3增长率为4.42%。12个大类销售额呈现正增长,其中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占比在22.32%,销售额增长了16.80%;呼吸系统用药占比在6.16%,销售额增长了9.41%;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占比在0.38%,销售额增长了22.29%。2个销售额下滑的大类中,消化系统及代谢药的占比在22.82%,销售额下滑5%左右。
277个西药合揽超760亿!销冠再次易主,“流感神药”腰斩
据统计,2024年Q1-Q3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西药品牌有277个(同一产品名涉及同一集团多家生产企业的,暂不合并统计,下同),涉及13个大类(48个亚类)。从亚类来看,抗肿瘤药以67个过亿品牌遥遥领先,高血压用药占了18个,糖尿病用药占了15个,免疫抑制剂和矿物质补充剂各占14个,维生素类占了13个,全身用抗细菌药也占了10个。
表1:2024年Q1-Q3销售额在5亿元以上的西药品牌
2024年Q1-Q3在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277个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西药品牌合揽超过760亿市场,超10亿品牌有8个。
销冠再次易主,澳诺(中国)制药的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以16亿元销售额首次称王,该产品用于治疗因缺钙、锌引起的疾病。2015年在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化药(含生物药)市场,澳诺(中国)制药的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排在品牌TOP31,随后一直追赶,在2022年销售额突破20亿元,在2024年Q1-Q3一跃成为新的“药王”。
图2:翰森制药的甲磺酸阿美替尼片销售情况(单位:万元)翰森制药的甲磺酸阿美替尼片是2020年获批的国产1类新药,是第三代EGFR-TKI。在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该品牌的销售额在2023年突破11亿元,2024年Q1-Q3再有44.29%的增长,潜力可期。2024年Q1-Q3在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抗肿瘤药(化+生)市场,翰森制药的甲磺酸阿美替尼片跃升为最畅销品牌,市场份额在4.8%以上。
图3:吉林省吴太感康药业的复方氨酚烷胺片销售情况(单位:万元)吉林省吴太感康药业的复方氨酚烷胺片适用于缓解普通感冒及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相应症状。在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该品牌在2015-2018年以及2020-2021年的销售额保持在4亿元以上,2022-2023年涨至6亿元水平,2024年Q1-Q3再有25.99%的增长。在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咳嗽和感冒用化药市场,吉林省吴太感康药业的复方氨酚烷胺片从2018年起一直稳守TOP1品牌宝座,市场份额在2024年Q1-Q3涨至12%以上,一骑绝尘。
图4: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的磷酸奥司他韦颗粒销售情况(单位:万元)奥司他韦是抗流感病毒临床应用的一线用药,2023年在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大卖33亿元,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的磷酸奥司他韦颗粒作为领军品牌也拿下了24.7亿元的好成绩,该产品用于成人和1岁及1岁以上儿童的甲型和乙型流感治疗。
随着抗流感新药陆续进入市场,以及其他国产品牌的强烈冲击,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的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的销售额在2024年Q1-Q3大跌49.38%,也是277个过亿品牌中降幅最大的。2024年Q4流感发病率依然较高,该品牌全年的销售额能否重回10亿梯队,我们拭目以待。
169个品牌飞速增长!正大天晴、九典、倍特涨不停
2024年Q1-Q3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西药品牌中有169个品牌呈现正增长,其中16个品牌增长率超过100%。值得注意的是,这169个销售额飞速增长的西药品牌中有26个为国产原研药。
表2:2024年Q1-Q3销售额过亿且增长率在50%以上的西药品牌图5:正大天晴南京顺欣制药的两款注射剂销售情况(单位:万元)正大天晴南京顺欣制药的利妥昔单抗注射液和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均是2023年获批的新产品,两大品牌获批当年在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的销售额分别为5000万元、1.1亿元水平。2024年Q1-Q3公司的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暴涨721.61%,销售额突破1.6亿元,公司的贝伐珠单抗注射液飙涨了244.69%,销售额已超过1.7亿元。目前正大天晴南京顺欣制药已成为利妥昔单抗注射液的领军企业,以及成为了贝伐珠单抗注射液的TOP2企业,市场优势明显。图6:湖南九典制药的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销售情况(单位:万元)目前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是湖南九典制药的独家产品,用于骨关节炎、肌肉痛,外伤导致肿胀疼痛的消炎及镇痛。在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该品牌从2019年起保持三位数增长,2024年Q1-Q3的销售额首次突破1.3亿元。
图7:成都倍特药业的头孢克肟分散片销售情况(单位:万元)成都倍特药业的头孢克肟分散片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起到杀菌作用。在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该品牌在2021年起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22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2024年Q1-Q3销售额首次涨至1.56亿元。头孢克肟分散片是全身用抗细菌化药市场TOP4产品,成都倍特药业已成为领军企业。
图8:石药欧意药业的甲钴胺片销售情况(单位:万元)石药欧意药业的甲钴胺片用于治疗由于缺乏维生素B12导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和周围神经病。在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石药欧意药业的甲钴胺片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从2015年的600万元一路飞涨至2024年Q1-Q3的1.69亿元。甲钴胺片是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抗贫血制剂(化+生)TOP1产品,石药欧意药业已成为该产品的龙头企业。
表3:2024年Q1-Q3销售额过亿且正增长的国产原研药26个国产原研药2024年Q1-Q3在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的销售额超过1亿元且有正增长:创新药龙头恒瑞医药有5款1类新药上榜,其中瑞维鲁胺片大涨265.50%、阿得贝利单抗注射液大涨118.46%;翰森制药两款1类新药上榜,甲磺酸阿美替尼片和甲磺酸氟马替尼片分别增长了44.29%、37.78%;百济神州两款1类新药上榜,其中泽布替尼胶囊增长了28.56%;三生制药的1类新药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增长了67.03%,2类新药注射用伊尼妥单抗增长了27.18%。
最新集团榜单出炉!正大制药、石药、恒瑞畅销产品霸屏
2024年Q1-Q3在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277个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西药品牌归属120多个集团,跨国巨头阿斯利康、诺华、罗氏、拜耳、强生牢牢占据前五位,过亿品牌在10个以上,国内药企方面,正大制药、石药集团均以7个过亿品牌突围,恒瑞医药有6个过亿品牌。
图9:2024年Q1-Q3过亿品牌≥5个的集团正大制药7个过亿品牌合揽超过16亿元,最畅销的是正大天晴药业集团的盐酸安罗替尼胶囊,2024年Q1-Q3销售额超过5亿元,增长率为9.20%,此外还有4个品牌呈现正增长,江苏正大清江制药的盐酸氨基葡萄糖片增长了85.13%、北京泰德制药的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增长了6.33%、正大天晴南京顺欣制药的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和利妥昔单抗注射液分别增长了244.69、721.61%。
石药集团7个过亿品牌合揽超过11亿元,最畅销的是石药中诺药业(石家庄)的阿莫西林胶囊,2024年Q1-Q3销售额超过3亿元,增长率为6.39%,此外还有5个品牌呈现正增长,石药恩必普药业的丁苯酞软胶囊增长了2.49%,石药欧意药业的甲钴胺片、头孢克肟胶囊、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阿奇霉素分散片分别增长了60.32%、32.12%、12.51%、48.13%。
恒瑞医药6个过亿品牌合揽超过12亿元,最畅销的是苏州盛迪亚生物医药的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2024年Q1-Q3销售额超过3亿元,此外还有5个品牌呈现正增长,江苏恒瑞医药的海曲泊帕乙醇胺片、马来酸吡咯替尼片、瑞维鲁胺片、羟乙磺酸达尔西利片分别增长了34.17%、17.34%、265.50%、85.50%,上海盛迪医药的阿得贝利单抗注射液增长了118.46%。
值得注意是,华润三九也有4个过亿品牌紧跟其后,合揽超过22亿元,最畅销的是澳诺(中国)制药的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2024年Q1-Q3销售额超过16亿元,增长率为5.91%,此外还有3个品牌呈现正增长,华润三九(南昌)药业的糠酸莫米松凝胶增长了31.85%、华润三九医药的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增长了2.17%,华润三九(黄石)药业的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增长了10.89%。
资料来源:米内网数据库注:米内网《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竞争格局》,统计范围是: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实体药店,不含县乡村药店;上述销售额以产品在终端的平均零售价计算。
本文为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侵权责任。投稿及报料请发邮件到872470254@qq.com稿件要求详询米内微信首页菜单栏商务及内容合作可联系QQ:412539092
【分享、点赞、在看】点一点不失联哦
精彩内容
米内网最新数据显示,2024上半年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西药(化学药+生物药)的销售规模继续保持正增长,达898亿元,8个大类呈现正增长。177个西药品牌卖过亿,青岛双鲸药业的维生素D滴剂重回TOP1宝座,“流感神药”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的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则大跌52%;10个过亿品牌增长率超过100%,正大天晴南京顺欣制药的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暴涨6428%。从集团来看,跨国药企实力依然强劲,国内药企正大制药、华润三九、恒瑞医药、石药控股成功挤进TOP15榜单。
图1:近几年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西药(化学药+生物药)的销售情况(万元)
在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西药的销售规模一直保持正增长态势,2023年达到峰值1800亿元,2024上半年上涨1.81%,达898亿元。
2024上半年有8个大类销售额呈现正增长,其中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占比在22.04%,销售额增长了16.11%;呼吸系统用药占比在6.44%,销售额增长了10.21%;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占比在0.37%,销售额增长了19.55%。6个销售额下滑的大类中,消化系统及代谢药的占比在22.94%,销售额下滑超过8%。
177个西药合揽超420亿!国产品牌夺冠,“流感神药”折戟
据统计,2024上半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西药品牌有177个(同一产品名涉及同一集团多家生产企业的,暂不合并统计,下同),涉及12个大类(38个亚类)。从亚类来看,抗肿瘤药以42个过亿品牌遥遥领先,糖尿病用药、矿物质补充剂、高血压用药各占12个。
表1:2024上半年销售额在5亿元以上的西药品牌
2024上半年在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177个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西药品牌合揽超过420亿市场,超10亿品牌有2个,均为非独家。
青岛双鲸药业的维生素D滴剂用于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预防骨质疏松症等。在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该品牌在2019年及2021年占领化学药(含生物药)市场“销冠”宝座,2022-2023年的销售额保持在21亿元以上,2024上半年再次“封王”。
在化学药(含生物药)维生素类市场,青岛双鲸药业的维生素D滴剂市场份额在2015年仅占6.03%,2018年起上涨至20%以上,2024上半年为22.83%,是该类药物市场中唯一一个市场份额超过20%的品牌。
图2:康方药业的卡度尼利单抗注射液销售情况(单位:万元)
卡度尼利单抗注射液是康方药业在2022年获批的国产1类新药,是全球首创PD-1/CTLA-4双特异性抗体。在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该品牌在2023年突破10亿元大关,2024上半年增长了35.29%,销售额超过7亿元。在化学药(含生物药)抗肿瘤药市场,康方药业的卡度尼利单抗注射液已成为了最畅销的国产品牌。
图3:翰森制药的甲磺酸阿美替尼片销售情况(单位:万元)
甲磺酸阿美替尼片是翰森制药在2020年获批的国产1类新药,是第三代EGFR-TKI。在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该品牌在2023年突破11亿元,2024上半年增长了47.58%,销售额为6.7亿元。在化学药(含生物药)抗肿瘤药市场,翰森制药的甲磺酸阿美替尼片已成为了最畅销的内服品牌。
图4: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的磷酸奥司他韦颗粒销售情况(单位:万元)
近几年在新冠及流感频繁刺激下,奥司他韦的销售可谓跌宕起伏,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的磷酸奥司他韦颗粒作为该品种的龙头品牌,受影响程度较为严重。
在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该品牌在2016-2019年经历了疯狂暴涨时期,2019年销售额达到了8亿元以上,2020-2021年进入急速下滑期,连续暴跌了16.89%、58.47%,2022-2023年恢复强势增长,分别增长了240.45%、159.48%,2023年销售额达到峰值24.7亿元,2024上半年猛降52.24%。
2024上半年在化学药(含生物药)市场,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的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的品牌排名跌至TOP9,但依然是唯一一个销售额在5亿元以上的全身用抗病毒药,该品牌能否在今年下半年力挽狂澜,我们拭目以待。
98个品牌飞速增长!正大天晴暴涨6428%,国产新药发威
2024上半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西药品牌中98个品牌有正增长,最高涨幅达6428.27%,9个品牌增长率达三位数。值得注意的是,这98个销售额飞速增长的西药品牌中,有18个为国产新药。
表2:2024上半年销售额过亿且增长率在60%以上的西药品牌图5:正大天晴南京顺欣制药两款注射剂的销售情况(单位:万元)
正大天晴南京顺欣制药的利妥昔单抗注射液和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均是2023年获批的生物药3.3类新药,两大品牌获批当年在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的销售额分别为5000万元、1.1亿元水平。2024上半年,正大天晴南京顺欣制药的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暴涨6428.27%,销售额突破1亿元,公司的贝伐珠单抗注射液也飙涨了731.69%,销售额已超过去年全年。
上述两大产品均为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化+生)抗肿瘤药重磅注射剂,目前正大天晴南京顺欣制药已成为了利妥昔单抗注射液的领军企业、成为了和贝伐珠单抗注射液的TOP2企业。
图6:石药欧意药业的甲钴胺片销售情况(单位:万元)
在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石药欧意药业的甲钴胺片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从2015年的600万元一路飞涨至2023年的1.6亿元,2024上半年继续保持60%以上的增长,销售额超过了1亿元。
甲钴胺片是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抗贫血制剂TOP2产品,石药欧意药业已成为该产品的龙头企业。
表3:2024上半年销售额过亿且正增长的国产新药18个国产新药2024上半年在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销售额超过1亿元且有正增长:创新药龙头恒瑞医药3款1类新药上榜,其中阿得贝利单抗注射液大涨214.64%;翰森制药两款1类新药均有双位数增长,潜力不容小觑;上海艾力斯医药的甲磺酸伏美替尼片、沈阳三生制药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增速均超过80%,贝达药业的盐酸恩沙替尼胶囊增长了73.38%。
最新TOP15集团出炉!正大制药、华润三九、石药畅销产品霸屏
2024上半年在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177个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西药品牌归属80多个集团,跨国巨头阿斯利康、拜耳、强生、辉瑞、诺华牢牢占据前五位,过亿品牌在8个以上,国内药企方面,正大制药以6个过亿品牌突围,华润三九、恒瑞医药、石药控股各有4个过亿品牌。
图7:2024上半年过亿品牌≥4个的集团
正大制药6个过亿品牌合揽超过10亿元,最畅销的是正大天晴药业集团的盐酸安罗替尼胶囊,2024上半年销售额接近3.3亿元,增长率为9.35%,此外还有4个品牌呈现正增长,江苏正大清江制药的盐酸氨基葡萄糖片增长了99.72%、北京泰德制药的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增长了5.68%、正大天晴南京顺欣制药的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和利妥昔单抗注射液分别增长了731.69%、6428.27%。
华润三九4个过亿品牌合揽超过13亿元,最畅销的是澳诺(中国)制药的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2024上半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此外还有2个品牌呈现正增长,华润三九(南昌)药业的糠酸莫米松凝胶增长了27.04%、华润三九(黄石)药业的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增长了12.32%。
恒瑞医药4个过亿品牌均为1类新药,合揽超过6亿元,最畅销的是苏州盛迪亚生物医药的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2024上半年销售额超过2亿元,此外还有3个品牌呈现正增长,江苏恒瑞医药的海曲泊帕乙醇胺片和马来酸吡咯替尼片分别增长了38.90%、11.58%,上海盛迪医药的阿得贝利单抗注射液增长了214.64%。
石药控股4个过亿品牌合揽超过5亿元,最畅销的是石药中诺药业(石家庄)的阿莫西林胶囊,2024上半年销售额接近2亿元,增长率为1.02%,此外石药恩必普药业的丁苯酞软胶囊增长了0.03%,石药欧意药业的头孢克肟胶囊和甲钴胺片分别增长了32.17%、64.97%。
资料来源:米内网数据库注:米内网《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竞争格局》,统计范围是: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实体药店,不含县乡村药店;上述销售额以产品在终端的平均零售价计算。
本文为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侵权责任。投稿及报料请发邮件到872470254@qq.com稿件要求详询米内微信首页菜单栏商务及内容合作可联系QQ:412539092
【分享、点赞、在看】点一点不失联哦
提起羚锐制药,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很陌生,但是他们家的产品——“两只老虎”系列膏药可谓家喻户晓,很多人都曾在父母长辈的柜子里、抽屉里见过。
“两只老虎”壮骨麝香止痛膏
图片来源:羚锐制药官网
就是这样一家“不起眼”的公司,靠着“不起眼”的膏药产品已经连续13年营收正增长,净利润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资本市场上,羚锐制药股价更是穿越周期,上市23年,市值从19亿增长至140亿。今年以来,截至6月13日,已累计上涨超过44%。
一年卖21亿,揭秘膏药龙头成长史。
01
山区里的“金凤凰”
与大多数药企不同,羚锐制药的发展堪称奇迹,其在1988年成立时,是国家对革命老区进行扶贫的一个项目。
河南信阳新县,位于大别山腹地,曾经是中共中央鄂豫皖苏区首府,留下了无数老一辈革命家的战斗足迹。然而,这里也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直到2018年,才摘掉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
1988年,在国家科委大别山扶贫开发团的扶持下,新县依靠25.8万元贷款成立了信阳羚羊山制药厂(羚锐制药前身),主导产品就是麝香虎骨膏。
此后经过一系列的重组改制,羚锐制药于2000年10月在上交所上市,成为全国橡胶膏剂药业中的第一家上市公司,也是信阳地区、乃至整个大别山地区唯一的上市公司。
如今的羚锐制药已是一家以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为主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贴剂、片剂、胶囊剂、乳膏剂等10余种剂型百余种产品,公司总市值达到140亿元,比建厂初期的25.8万元净增50000多倍。
2018年-2023年,羚锐制药始终保持业绩快速增长,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12.05%、21.04%、10.55%、11.08%、28.7%、22.09%,成为A股市场唯一一家连续6年净利润增长率超过10%的中药企业。
2024年一季度,羚锐制药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一季度营收9.1亿元,同比增长15.27%;净利润1.9亿元,同比增长31.98%。
从收入结构上看,羚锐制药的营收主要由贴剂,片剂,胶囊剂,软膏剂等四大产品组成。2023年总营收33.11亿元,其中贴剂收入达到20.5亿元,同比增长6.91%,营收占比61.83%,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
与膏药(贴剂)产品给人相对低端的印象不同,在产品毛利率上,羚锐制药以73.29%的超高毛利率水平在中药企业中排名前列,其中贴剂产品的毛利率高达75.68%。
业绩上连年创新高的羚锐制药,在分红上也毫不吝啬。上市23年,累计分红21次,累计分红金额15.82亿元,分红融资比达146.67%,这在A股医药股中极为难得。
可以说羚锐制药从贫困山区里走出来,没有区位优势、没有资金优势、没有资源优势,能够成为一家全国排名前30的中药企业,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强大的营销能力,更关键的是其在膏药这一小众领域的持续投入,打造了丰富产品管线。
02
“不起眼”的膏药生意
膏药,其药学名称是“橡胶膏剂”,也叫“透皮贴剂”,它是由药材提取物、药物与橡胶等基质混匀后,涂布于布上的外用制剂,它既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外治疗法,也是一种现代透皮给药制剂,能将活性成分(药物)透过皮肤递送至局部组织或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作用于全身。
一般作用于局部的透皮贴剂主要用在镇痛抗炎领域,适应症主要包括骨关节炎、肩颈疼痛、腰痛、骨质增生、风湿病、急性挫伤、扭伤、跌打瘀痛、落枕以及肌肉劳损等。
而随着技术进步,现代的透皮贴剂应用也逐渐拓展,可用于治疗多种病症和疾病,包括用于绝经引起的中度至重度血管舒缩症状、阿尔茨海默病、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重度抑郁症、慢性疼痛的控制、恶心和呕吐的预防、预防心绞痛等。
相比于口服药物,透皮给药制剂具有无肝脏的首过效应、避免胃肠道破坏、毒副作用小、药效持久、使用方便等优点。因此,对于跌打损伤等骨科疾病,中国患者尤其是中老年患者更偏爱使用膏药而非止痛药。
我国的透皮贴剂主要以中药贴膏剂为主,化药贴膏剂占比逐年增长。根据华源证券数据,2022年我国药用贴膏剂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84亿元,其中中成药贴膏市场规模为125亿元,占比总市场比重达到68%。
中国外用贴膏剂市场规模
图片来源:华源证券
然而,虽然中药贴膏市场需求一直存在,但由于技术门槛较低,资产投入小,产品同质化严重。目前国内生产麝香壮骨膏、关节止痛膏、伤湿止痛膏、狗皮膏、伤湿祛痛膏的厂商就超过200家。
经过多年的发展,羚锐制药在竞争激烈的膏药市场中处于领头羊的地位,在中成药贴膏剂TOP20品牌中,羚锐制药有6个产品上榜,数量排名第一。
其中,核心产品通络祛痛膏作为独家产品,入选《国家基药目录》《国家医保目录》,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两只老虎”系列四个产品在同类产品中的市场占有率均为第一,2022年壮骨麝香止痛膏、伤湿止痛膏、关节止痛膏、麝香壮骨膏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92.59%、48.36%、39.28%、30.68%,2023年合计销量超10亿贴,稳居龙头位置。
化药贴膏剂方面,芬太尼透皮贴剂是羚锐制药首款麻醉镇痛类贴剂产品,适用于肿瘤中度到重度的慢性疼痛。目前国内共有三家企业生产芬太尼透皮贴剂,羚锐制药是国内唯一从事骨架型芬太尼透皮贴剂生产的公司,市场竞争格局良好,外界预测其收入体量达到1亿元。
膏药这个百亿规模小赛道比拼的是营销能力、品牌塑造能力,掌握这两大优势的羚锐制药在这个市场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也为其开拓新的业务品类提供持续资金支持。
03
第二增长曲线在哪?
膏药市场门槛低,上限不高,依赖营销推广。已经坐上行业龙头位置的羚锐制药要想保持业绩持续增长,必须发掘第二增长曲线。
2013年,羚锐制药定增2.17亿元用于口服药生产基地异地扩建工程项目,形成了年产胶囊10亿粒和片剂8.5亿片的产能规模。在2023年的年报中,羚锐制药片剂收入增长34.66%,胶囊剂收入增长15.44%,增长速度超过贴剂,成为其业绩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主营业务分产品情况
图片来源:羚锐制药年报
羚锐制药的口服产品覆盖骨科、儿科、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领域。
在骨科领域,丹鹿通督片是其独家口服产品,与骨科贴膏剂形成良好协同,是片剂类的主要产品。2023年片剂销量大幅增长,主要就是丹鹿通督片的销量增长带动。
在心脑血管等慢性病领域,羚锐制药布局有培元通脑胶囊、参芪降糖胶囊、丹玉通脉颗粒等。其中培元通脑胶囊,为独家产品,入选《国家医保目录》,用于缺血性中风患者;参芪降糖胶囊是国家基药和医保双目录产品,主要用于II型糖尿病,销售额破亿元。
在儿科领域,羚锐制药打造了“小羚羊”子品牌,主要产品包括舒腹贴膏、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小儿咳喘灵颗粒、蒙脱石散、医用退热贴等,是未来羚锐制药重点布局的方向。
得益于三十多年来搭建的营销体系,羚锐制药的口服药能够实现快速覆盖,成为公司业绩的第二增长曲线。同时,通过口服产品管线的建设,羚锐制药也逐渐摆脱了单纯依靠贴膏剂产品的形象,向更多元、更成熟的制药企业迈进。
04
结语
再小众的领域也有属于它的市场,在膏药这个大药企不屑一顾的领域做到行业龙头,羚锐制药取得了大多数药企无法取得的成绩。未来的羚锐制药能否继续在贴剂产品和经皮给药领域取得突破,值得持续关注。
参考资料
1.羚锐制药年报、半年报、季报
2.《羚锐的发展与中药现代化》,光明日报,2003-03-13
3.《九典制药:快速增长的平台型贴膏龙头企业》,华源医药,2024-04-26
4.《中国药用贴膏剂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分析、竞争格局及市场前景预测研究报告》,智研咨询,2023-11-02
声明:本内容仅用作医药行业信息传播,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药智网立场。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对本文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maxuelian@yaozh.com。
责任编辑 | 德清君
转载开白 | 马老师 18996384680(同微信)
商务合作 | 王存星 19922864877(同微信)
阅读原文,是受欢迎的文章哦
100 项与 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人工牛黄 相关的药物交易